同軸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同軸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一動端子,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動端子設有一第二接觸部;一靜端子,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靜端子設有一第一接觸部,所述第一接觸部一側(cè)具有具有一第一導引面,所述第一導引面位于所述第二接觸部的向下位移路徑上,藉此導引所述第二接觸部向下移動。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通過所述靜端子的所述第一接觸部一側(cè)具有一第一導引面,可導引所述動端子的所述第二接觸部向下移動,因而所述第二接觸部容易移動至所述第一接觸部下方而與所述第一接觸部脫離,從而保證良好的開關功能。
【專利說明】同軸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同軸連接器,尤指一種帶有開關的同軸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一種同軸連接器,如圖9,用以供一對接裝置M自上而下插接,包括一絕緣本體a、實現(xiàn)開關功能的一靜端子b和一動端子C,所述絕緣本體a具有一容腔al,所述靜端子b和所述動端子c分別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a,所述靜端子b具有一第一接觸部bl進入所述容腔al內(nèi),所述動端子c具有一第二接觸部Cl進入所述容腔al內(nèi)。在所述同軸連接器焊接固定于一電路板N之前,所述第二接觸部Cl搭接于所述第一接觸部bl的上表面。在所述同軸連接器焊接固定于電路板N后,當對接裝置M第一次向下插入所述同軸連接器時,所述對接裝置M下壓所述第二接觸部Cl,所述第二接觸部Cl向下彈性變形,與所述第一接觸部bl發(fā)生刮擦后跨越過所述第一接觸部bl,使得所述第二接觸部Cl位于所述第一接觸部bl下方,直至所述第二接觸部Cl與所述第一接觸部bl脫離而形成斷路。當所述對接裝置M離開所述同軸連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觸部Cl由于不受外力施壓而向上發(fā)生彈性回復,于是所述第二接觸部Cl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觸部bl而形成通路。但是,所述對接裝置M下壓所述第二接觸部Cl時,由于所述第二接觸部Cl搭接于所述第一接觸部bl的上表面,容易出現(xiàn)所述第二接觸部Cl被卡住無法向下跨越過所述第一接觸部bl,使得所述第二接觸部Cl無法移動至所述第一接觸部bl下方,造成所述第二接觸部Cl與所述第一接觸部bl無法脫離(即所述動端子與所述靜端子無法脫離),從而不能實現(xiàn)開關功能。
[0003]為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同軸連接器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保證動端子與靜端子順利脫離的同軸連接器。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同軸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一動端子,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動端子設有一第二接觸部;一靜端子,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靜端子設有一第一接觸部,所述第一接觸部一側(cè)具有向下傾斜的一第一導引面,所述第一導引面位于所述第二接觸部的向下位移路徑上,藉此導引所述第二接觸部向下移動。
[0007]進一步,在所述同軸連接器焊接于一電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觸部搭接于所述第一導引面上。
[0008]進一步,所述第二接觸部的頂面低于所述第一接觸部的頂面。
[0009]進一步,所述第二接觸部設有與所述第一導引面吻合的一第二導引面,所述第二導引面搭接于所述第一導引面上。
[0010]進一步,所述第二接觸部分叉形成兩個分支,所述第一接觸部兩側(cè)對應兩個所述分支分別設有所述第一導引面。
[0011]進一步,所述分支朝所述第一導引面凸設有一凸起,所述凸起的下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導引面。
[0012]進一步,所述第一導引面為斜面,所述斜面與所述第一接觸部頂面之間形成一鈍角。
[0013]進一步,當一對接裝置向下插入所述同軸連接器時,所述對接裝置下壓所述動端子,所述動端子向下移動使得所述第二接觸部與所述第一接觸部脫離。
[0014]進一步,當所述對接裝置離開所述同軸連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觸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觸部。
[0015]進一步,所述絕緣本體設有一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靜端子,自所述固定部一側(cè)延伸形成一支撐部,所述第一接觸部搭接于所述支撐部上。
[0016]進一步,所述絕緣本體設有至少一擋止部位于所述第二接觸部上方,所述擋止部擋止所述第二接觸部向上移動。
[0017]進一步,所述動端子和所述靜端子均配合所述絕緣本體的成型而埋設于所述絕緣本體中。
[0018]進一步,所述絕緣本體設有一承接部,所述承接部與其下方物件間具有間隙,所述動端子設有與所述第二接觸部連接的一彈性臂接合所述承接部,當所述彈性臂被下壓時,所述彈性臂帶動所述承接部一起向下移動,藉所述承接部抵持其下方物件以防止所述第二接觸部過度向下移動。
[0019]進一步,所述下方物件為電路板。
[0020]進一步,所述承接部包括位于所述動端子下方的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的一凸部,所述動端子設有一孔與所述凸部接合。
[0021]進一步,所述基部包括與所述絕緣本體連接的一彈性部和自所述彈性部延伸的一延伸部,所述彈性部的厚度薄于所述延伸部。
[0022]進一步,所述延伸部具有與所述彈性部連接的一第一下表面,及與所述第一下表面連接的一第二下表面,所述第二下表面至所述下方物件間的距離沿靠近所述靜端子的方向逐漸增大。
[0023]進一步,所述第二下表面為斜面,當所述承接部抵持其下方物件時,所述第二下表面呈一水平面與所述下方物件抵持。
[0024]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由于所述靜端子的所述第一接觸部一側(cè)具有一第一導引面,可導引所述動端子的所述第二接觸部向下移動,因而所述第二接觸部容易移動至所述第一接觸部下方而與所述第一接觸部脫離,即所述動端子與所述靜端子能順利脫離,從而保證良好的開關功能。
[002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26]一種同軸連接器,包括:一絕緣本體;一靜端子,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靜端子設有一第一接觸部,所述第一接觸部一側(cè)厚度變薄而形成一薄部;一動端子,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動端子設有一第二接觸部,所述第二接觸部位于所述薄部上方,且在所述動端子的移動方向上,所述第二接觸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與所述薄部重復的范圍內(nèi)。
[0027]進一步,在所述同軸連接器焊接于一電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觸部搭接于所述薄部上。
[0028]進一步,所述第二接觸部的頂面低于所述第一接觸部的頂面。[0029]進一步,當一對接裝置向下插入所述同軸連接器時,所述對接裝置下壓所述動端子,所述動端子向下移動使得所述第二接觸部與所述第一接觸部脫離。
[0030]進一步,當所述對接裝置離開所述同軸連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觸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觸部。
[003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由于所述第一接觸部一側(cè)厚度減薄,故所述第二接觸部向下跨越所述第一接觸部的路徑縮短,因而所述第二接觸部容易移動至所述第一接觸部下方而與所述第一接觸部脫離,即所述動端子與所述靜端子能順利脫離,從而保證良好的開關功能。
[0032]【【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3]圖1為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與電路板的分解示意圖;
[0034]圖2為圖1中同軸連接器倒置的分解示意圖;
[0035]圖3為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未裝入靜端子和動端子的立體剖視圖;
[0036]圖4為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裝入靜端子和動端子后的立體剖視圖;
[0037]圖5為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的平面剖視圖;
[0038]圖6為對接裝置插入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前的平面剖視圖;
[0039]圖7為對接裝置插入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后的平面剖視圖;
[0040]圖8為對接裝置離開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后的平面剖視圖;
``[0041]圖9為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焊接于電路板的組合圖;
[0042]圖10為現(xiàn)有技術中同軸連接器的平面剖視圖。
[0043]【具體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號說明:
[0044]
【權利要求】
1.一種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絕緣本體; 一動端子,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動端子設有一第二接觸部; 一靜端子,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靜端子設有一第一接觸部,所述第一接觸部一側(cè)具有一第一導引面,所述第一導引面位于所述第二接觸部的向下位移路徑上,藉此導引所述第二接觸部向下移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同軸連接器焊接于一電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觸部搭接于所述第一導引面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觸部的頂面低于所述第一接觸部的頂面。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觸部設有與所述第一導引面吻合的一第二導引面,所述第二導引面搭接于所述第一導引面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觸部分叉形成兩個分支夾持所述第一接觸部,所述第一接觸部兩側(cè)對應兩個所述分支分別具有所述第一導引面。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朝所述第一導引面凸設有一凸起,所述凸起的下表面形成所述第二導引面。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引面為斜面,所述斜面與所述第一接觸部頂面之間形成一鈍角。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當一對接裝置向下插入所述同軸連接器時,所述對接裝置下壓所述動端子,所述動端子向下移動使得所述第二接觸部與所述第一接觸部脫離。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對接裝置離開所述同軸連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觸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觸部。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設有一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靜端子,自所述固定部一側(cè)延伸形成一支撐部,所述第一接觸部搭接于所述支撐部上。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設有至少一擋止部位于所述第二接觸部上方,所述擋止部擋止所述第二接觸部向上移動。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動端子和所述靜端子均配合所述絕緣本體的成型而埋設于所述絕緣本體中。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設有一承接部,所述承接部與其下方物件間具有間隙,所述動端子設有與所述第二接觸部連接的一彈性臂接合所述承接部,當所述彈性臂被下壓時,所述彈性臂帶動所述承接部一起向下移動,藉所述承接部抵持其下方物件以防止所述第二接觸部過度向下移動。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物件為電路板。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包括位于所述動端子下方的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的一凸部,所述動端子設有一孔與所述凸部接合。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包括與所述絕緣本體連接的一彈性部和自所述彈性部延伸的一延伸部,所述彈性部的厚度薄于所述延伸部。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具有與所述彈性部連接的一第一下表面,及與所述第一下表面連接的一第二下表面,所述第二下表面至所述下方物件間的距離沿靠近所述靜端子的方向逐漸增大。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表面為斜面,當所述承接部抵持其下方物件時,所述第二下表面呈一水平面與所述下方物件抵持。
19.一種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絕緣本體; 一靜端子,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靜端子設有一第一接觸部,所述第一接觸部一側(cè)厚度變薄而形成一薄部; 一動端子,固定于所述絕緣本體,所述動端子設有一第二接觸部,所述第二接觸部位于所述薄部上方,且在所述動端子的移動方向上,所述第二接觸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與所述薄部重復的范圍內(nèi)。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同軸連接器焊接于一電路板之前,所述第二接觸部搭接于所述薄部上。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觸部的頂面低于所述第一接觸部的頂面。
22.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部向所述第一接觸部的邊緣方向厚度逐漸變薄。
23.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當一對接裝置向下插入所述同軸連接器時,所述對接裝置下壓`所述動端子,所述動端子向下移動使得所述第二接觸部與所述第一接觸部脫離。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對接裝置離開所述同軸連接器后,所述第二接觸部向上抵接所述第一接觸部。
【文檔編號】H01R13/633GK203631859SQ201320593465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11日
【發(fā)明者】蔡尚儒, 袁延顯, 支華輝, 彭春雨 申請人:番禺得意精密電子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