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包括旋轉急停頭、聯動軸以及外殼,聯動軸外壁上相對位置分別成型限位凸臺一和限位凸臺二,外殼上沿其圓周內壁相對位置分別成型限位擋塊一和限位擋塊二,與限位擋塊一和限位擋塊二呈90度位置處分別成型有兩個第一限位擋塊,限位凸臺一下端部成型沿聯動軸外壁的圓周方向延伸的導向凸臺,導向凸臺的下端面與限位凸臺二的下端面、限位擋塊二的下端面以及兩個第一限位擋塊的下端面處于同一水平基準面,通過將限位擋塊一的下端面高于水平基準面使得限位擋塊一的下端面與水平基準面之間留出用于導向凸臺穿過的導向通道,導向凸臺和導向通道組成聯動軸與外殼裝配唯一的防呆結構,防止了裝配時的誤安裝。
【專利說明】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屬于低壓電器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是屬于主令控制電器的一種,當機器處于危險狀態(tài)時,通過急停按鈕開關切斷電源,停止設備運轉,達到保護人身和設備的安全。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通常為手動控制的按壓式開關,串聯接入設備的控制電路,緊急情況下直接斷開控制電路電源從而快速停止設備避免非正常工作。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一般在鎖定時都是通過按下旋轉急停頭到其終端位置達到開關的鎖定,在解除緊急斷路按鈕的鎖定時需轉動旋轉急停頭實現開關的釋放。
[0003]現有的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主要包括外殼、聯動軸、彈性卡釘、扭簧、旋轉急停頭和自攻螺釘。聯動軸的兩側設有彈性卡釘,所述聯動軸和兩彈性卡釘一同安裝在外殼內,旋轉急停頭從聯動軸上方與聯動軸配合。如圖8示出了現有技術中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的聯動軸的結構示意圖,聯動軸在圓周方向上相對應的兩側分別成型有沿軸向延伸的限位凸臺31,與限位凸臺31的90度位置處分別成型有用于安裝彈性卡釘的安裝口 32 ;如圖9示出了現有技術中的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的外殼的結構示意圖,在外殼圓周內壁上相對應的兩側分別成型有用于和限位凸臺31配合的限位擋塊41,與限位擋塊41的90度位置處分別成型有第一限位擋塊42,兩所述第一限位擋塊42在同側面上分別成型有沿圓周方向延伸并用于和所述彈性卡釘配合的臺階條421,所述臺階條421與相鄰的限位擋塊41之間留有用于彈性卡釘通過的間隙43,所述臺階條421的上側面為斜面,下側面為平直面。裝配好后的彈性卡釘位于所述臺階條421的上側面的上方,聯動軸上的兩限位凸臺31分別與相應的限位擋塊41接觸。旋轉急停頭下壓時,彈性卡釘從所述臺階條421的斜面上滑下,然后卡在臺階條421下方的平直面;旋轉急停頭旋轉復位時,聯動軸帶動彈性卡釘沿所述臺階條421下方的平直面滑動,然后從臺階條421與相鄰所述限位擋塊41之間的間隙43中彈出并回轉至所述臺階條421上側面處。
[0004]目前,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的裝配主要有手工裝配和工裝夾具裝配兩種。手工裝配時,由于外殼內壁與聯動軸的遮擋,操作人員在裝配時根本無法看見聯動軸裝配方向是否正確,極有可能誤將聯動軸上的兩所述限位凸臺31從外殼的所述限位擋塊41與所述臺階條421之間的間隙43內裝入,從而導致彈性卡釘在工作時不能和臺階條421配合,操作人員只能重新裝入,生產效率低;即使操作人員在裝配前用肉眼調整聯動軸的裝配角度,但由于彈性卡釘與彈簧的存在,當聯動軸裝入時,彈性卡釘會滑動,依然可能會造成裝配方向錯位。工裝夾具裝配時,由于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零件過多,結構特殊,工裝夾具都較為復雜,并且在將聯動軸裝在夾具上時,還需要人工校準位置,裝配一臺產品需要多個步驟,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還嚴重影響生產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0005]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在手工裝配時聯動軸裝入外殼中的方向容易發(fā)生錯位的問題,從而提供一種裝配簡單且裝配過程中聯動軸裝配方向不會發(fā)生錯位的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包括旋轉急停頭、聯動軸以及外殼,在所述聯動軸外壁的相對位置上分別成型有用于安裝彈性卡釘的安裝口,所述聯動軸同所述彈性卡釘一起安裝在所述外殼內,所述聯動軸外壁上與兩所述安裝口呈90度位置處分別成型有沿所述聯動軸軸向延伸的限位凸臺,所述外殼沿其內壁相對位置處分別成型有用于與兩所述限位凸臺配合的兩限位擋塊,以及與兩所述限位擋塊呈90度的兩個第一限位擋塊,兩所述第一限位擋塊在同側面上分別成型有沿所述殼體內壁圓周方向延伸并用于和所述彈性卡釘配合的兩個臺階條,所述臺階條的延伸端與相鄰的所述限位擋塊之間留有用于所述彈性卡釘通過的間隙;兩所述限位凸臺分為限位凸臺一和限位凸臺二,所述限位凸臺一的下端部成型有沿所述聯動軸外壁的圓周方向延伸的導向凸臺,所述導向凸臺的下端面與所述限位凸臺二的下端面平齊,兩所述限位擋塊分為限位擋塊一和限位擋塊二,所述限位擋塊一下端的水平面高于所述限位擋塊二下端的水平面,所述限位擋塊二下端的水平面與兩所述第一限位擋塊下端的水平面處于同一水平基準面上,所述限位擋塊一下端的水平面至所述水平基準面之間形成適于所述導向凸臺穿過的導向通道,插入所述導向通道后的所述導向凸臺下端面與所述限位擋塊二下端面平齊。
[0007]所述導向凸臺的厚度小于所述導向通道的高度,以使所述導向凸臺的上端面與所述限位擋塊一的下端面之間留有第一間隙。
[0008]所述第一間隙的高度為0-0.4mm。
[0009]所述導向凸臺的弧長大于所述間隙的弧長,而小于所述限位擋塊一與相鄰的任一所述第一限位擋塊之間第二間隙的弧長。
[0010]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11]1、在本實用新型中,其所述限位凸臺分為限位凸臺一和限位凸臺二,所述限位凸臺一的下端部成型有沿所述聯動軸外壁的圓周方向延伸的導向凸臺,所述導向凸臺的下端面與所述限位凸臺二的下端面平齊,兩所述限位擋塊分為限位擋塊一和限位擋塊二,所述限位擋塊二下端的水平面與兩所述第一限位擋塊下端的水平面處于同一水平基準面上,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將所述限位擋塊一下端的水平面高于所述限位擋塊二下端的水平面,從而使得所述限位擋塊一下端的水平面至所述水平基準面之間形成適于所述導向凸臺穿過的導向通道,并使得插入所述導向通道后的所述導向凸臺下端面與所述限位擋塊二下端面平齊,通過該種設置使得本實用新型的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在裝配時,聯動軸的導向凸臺與外殼上的導向通道組成防呆結構,使得聯動軸與外殼裝配位置唯一,并且裝配后的導向凸臺的下端面與限位擋塊二的下端面以及兩個第一限位擋塊的下端面平齊,都處于同一水平基準面上,該水平基準面亦是外殼下方安裝的頂板的上端面所處的水平面,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該種設置不僅有效的防止了生產裝配時的誤操作,提高了生產效率,提高了聯動軸與外殼的裝配精度,減少了產品的返修率,而且還保證了聯動軸、外殼及頂板三者之間的完美配合。
[0012]2、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將導向凸臺的厚度小于導向通道的高度,使得裝配好后的導向凸臺的上端面與限位擋塊一的下端面之間留有第一間隙,該第一間隙的設置使得當旋轉急停頭在旋轉復位帶動聯動軸向上移動時,導向凸臺的上端面不會與限位擋塊一的下端面接觸,該種設置既保護了導向凸臺和限位擋塊一,又保證了聯動軸工作可靠性,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的安全性。
[0013]3、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將導向凸臺的弧長大于用于彈性卡釘通過的間隙的弧長,而小于限位擋塊一與相鄰第一限位擋塊之間的第二間隙的弧長,從而使得聯動軸在向外殼內裝配時,聯動軸上的導向凸臺只能從第二間隙中穿過,進一步防止了操作工人生產裝配時的誤操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倒置的本實用新型的殼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圖2的剖視圖;
[0018]圖4是圖2的俯視圖;
[0019]圖5是倒置的本實用新型的聯動軸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6是倒置的本實用新型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的初始裝配狀態(tài)示意圖;
[0021]圖7是倒置的本實用新型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旋轉復位過程中狀態(tài)示意圖;
[0022]圖8是倒置的現有技術中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的聯動軸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9是倒置的現有技術中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的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_旋轉急停頭、2-扭簧、3-聯動軸、31-限位凸臺一、33-限位凸臺二、311-導向凸臺、32-安裝口、4-外殼、41-限位擋塊一、411-導向通道、42-第一限位擋塊、421-臺階條、43-間隙、44-限位擋塊二、45-第二間隙、5-螺釘、6-彈性卡釘、12-頂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0026]如圖1-7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包括旋轉急停頭1、扭簧
2、聯動軸3、彈性卡釘6、外殼4、螺釘5以及頂板12,所述聯動軸3外壁圓周的相對位置上分別設有用于安裝彈性卡釘6的安裝口 32,所述安裝口 32中安裝有所述彈性卡釘6,所述頂板12從所述外殼4下方與所述外殼4配合,所述頂板12與所述外殼4接觸的水平面為水平基準面,所述聯動軸3同所述彈性卡釘6 —起安裝在所述外殼4內。
[0027]需要說明的是,完整的可實現急停功能的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要求:所述頂板12的上端面、所述頂板12上端面與所述外殼4接觸的水平面以及所述聯動軸3下端面一同處于所述水平基準面上。
[0028]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旋轉急停頭I從所述聯動軸3的上方與所述聯動軸3配合,所述扭簧2設于所述聯動軸3與所述外殼4之間,且所述扭簧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聯動軸3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外殼4上,所述螺釘5的螺紋端從所述頂板12以及所述聯動軸3的下方穿入,直至從所述聯動軸3的上方穿出,然后旋緊在所述旋轉急停頭I上。
[0029]如圖5所示,所述聯動軸3外壁圓周上與兩所述安裝口 32呈90度位置處分別成型有沿所述聯動軸3軸向延伸的限位凸臺,如圖2-4所示,所述外殼4沿其內壁圓周相對位置處分別成型有用于與兩所述限位凸臺31配合的兩個限位擋塊,以及與兩所述限位擋塊呈90度的兩個第一限位擋塊42,兩個所述限位擋塊與兩個第一限位擋塊42沿所述聯動軸3內壁圓周方向間隔設置,并均勻布置,所謂間隔設置是指每一所述限位擋塊的兩側分別相鄰所述第一限位擋塊42。兩所述第一限位擋塊42在同側面上分別成型有沿圓周方向延伸并用于和所述彈性卡釘6配合的兩個臺階條421,所述臺階條421的延伸端與相鄰的所述限位擋塊41之間留有用于所述彈性卡釘6通過的間隙4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臺階條421的上側面為斜面,下側面為平直面,裝配好后的所述彈性卡釘6位于所述臺階條421的上側面的上方。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相對位置”是指:在聯動軸3的外壁上選取一個點,經過該點做所述聯動軸3的水平截面,在所述水平截面與聯動軸3的外壁相交的圓上與該點相對稱的另一點即為該點的相對位置。
[0030]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防止操作工人將所述聯動軸3向所述外殼4內裝配時出現誤安裝,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工時浪費和產品返修,如圖5所示,兩所述限位凸臺分為限位凸臺一 31和限位凸臺二 33,所述限位凸臺一 31的下端部成型有沿所述聯動軸3的外壁圓周方向延伸的導向凸臺311,所述導向凸臺311的下端面與所述限位凸臺二33的下端面平齊,兩者所處的水平面代表所述聯動軸3的下端面。如圖2所示,兩所述限位擋塊分為限位擋塊
一41和限位擋塊二 44,所述限位擋塊一 41下端的水平面高于所述限位擋塊二 44下端的水平面,所述限位擋塊二 44下端面與兩所述第一限位擋塊42下端面一同處于上述所述的水平基準面上,即所述限位擋塊二 44下端面、兩所述第一限位擋塊42下端面、所述導向凸臺311的下端面以及所述限位凸臺二的下端面平齊,都處于上述所述水平基準面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擋塊一 41下端面高于所述限位擋塊二 44下端面,從而使得所述限位擋塊一 41下端面至所述水平基準面之間形成適于所述導向凸臺311穿過的導向通道411,插入所述導向通道411后的所述導向凸臺311下端面與所述限位擋塊二 44下端面平齊。通過該種設置使得本實施例的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在裝配時,聯動軸的所述導向凸臺311與所述外殼4上的所述導向通道411組成防呆結構,使得所述聯動軸3與所述外殼4裝配位置唯一,并且裝配后的所述導向凸臺311的下端面與所述限位擋塊二 44的下端面以及兩個所述第一限位擋塊42的下端面平齊,都處于同一水平基準面上,該水平基準面亦是所述外殼4下方安裝的所述頂板12的上端面所處的水平面,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該種設置不僅有效的防止了生產裝配時的誤操作,提高了生產效率,提高了所述聯動軸3與所述外殼4的裝配精度,減少了產品的返修率,而且還保證了所述聯動軸3、所述外殼4及所述頂板12三者之間的完美配合。
[003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導向凸臺311的厚度小于所述導向通道411的高度,以使所述導向凸臺311的上端面與所述限位擋塊一 41的下端面之間留有第一間隙(圖中未示出),從而使得當所述旋轉急停頭I在旋轉復位帶動所述聯動軸3向上移動時,所述導向凸臺311的上端面不會與所述限位擋塊一 41的下端面接觸,該種設置既保護了所述導向凸臺311和所述限位擋塊一 41,又保證了所述聯動軸3工作可靠性,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的安全性。[003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間隙的高度為0-0.4mm,優(yōu)選為0.3mm。
[0033]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導向凸臺311的弧長大于所述間隙43的弧長,而小于所述限位擋塊一 41與相鄰的任一所述第一限位擋塊42之間第二間隙45的弧長,通過該設置使得所述聯動軸3在向所述外殼4內裝配時,所述聯動軸3上的所述導向凸臺311只能從所述第二間隙45中穿過而與限位擋塊一,進一步防止了操作工人生產裝配時的誤操作。。
[0034]根據以上所描述的結構來說明本實施例的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中所述聯動軸3與所述外殼4的裝配過程:
[0035]首先,將兩所述彈性卡釘6分別從所述安裝口 32安裝到所述聯動軸3上,然后將所述聯動軸3與兩所述彈性卡釘6組成的整體一同安裝到所述外殼4內,具體為:按壓著兩所述彈性卡釘6,將聯動軸3從所述外殼4的上方向所述聯動軸3的內部安裝,安裝時,所述聯動軸3的所述限位凸臺一 31上成型的所述導向凸臺311從所述限位擋塊一 41與相鄰的所述第一限位擋塊42之間的第二間隙45中通過,然后,旋轉所述聯動軸3,使所述聯動軸3上的所述導向凸臺311插進所該限位擋塊一 41下端面至所述頂板12的上端面(即所述水平基準面)之間形成的所述導向通道411中,當所述限位凸臺一 31的側面與該對應的限位擋塊一 41的側面接觸時停止(同時,所述限位凸臺二 33的側面與對應的所述限位擋塊擋塊
二44的側面接觸),此時,從兩所述安裝口 32中伸出的所述彈性卡釘6也恰好落在所述臺階條421上方合適位置處,所述聯動軸3與所述外殼4的裝配完成,如圖6示出了裝配好后的狀態(tài)示意圖。
[0036]以下來說明本實施例的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的工作過程:
[0037]當設備電路出現故障時,緊急拍下本實施例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的所述旋轉急停頭1,所述旋轉急停頭I帶動所述聯動軸3向下移動,所述聯動軸3上的所述彈性卡釘6從所述外殼4上的所述臺階條421的上側面(斜面)上向下滑,直至所述彈性卡釘6滑過所述上側面,與所述彈性卡釘6連接的彈簧將所述彈性卡釘6彈出,使所述彈性卡釘6的端部的圓弧面卡在所述臺階條421的下側面(平直面),所述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鎖定,設備故障電路切斷。
[0038]當設備電路解除故障后,旋轉所述旋轉急停頭1,如圖7所示,所述旋轉急停頭I帶動所述聯動軸3轉動,所述聯動軸3上的所述彈性卡釘6沿所述臺階條421的下側面(平直面)滑動,當所述彈性卡釘6滑過所述臺階條421時,在所述扭簧2的向上的復位彈力作用下,所述彈性卡釘6從所述臺階條421與相鄰的所述限位擋塊一 41之間的間隙43中穿出,并在所述扭簧2的復位扭力作用下,回轉至所述臺階條421的上側面上方的合適位置處,從而完成所述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的解鎖。與此同時,所述聯動軸3上的所述導向凸臺311隨所述聯動軸3向上移動至初始裝配位置,由于所述導向凸臺311的上端面與所述限位擋塊一 41的下端面之間留有第一間隙,所述聯動軸3向上移動至初始裝配位置時,所述導向凸臺311的上端面不會與所述限位擋塊41的下端面接觸。
[0039]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包括旋轉急停頭(I)、聯動軸(3)以及外殼(4),在所述聯動軸(3)外壁的相對位置上分別成型有用于安裝彈性卡釘(6)的安裝口(32),所述聯動軸(3)同所述彈性卡釘(6)—起安裝在所述外殼(4)內,所述聯動軸(3)外壁上與兩所述安裝口( 32 )呈90度位置處分別成型有沿所述聯動軸(3 )軸向延伸的限位凸臺,所述外殼(4 )沿其內壁相對位置處分別成型有用于與兩所述限位凸臺配合的兩限位擋塊,以及與兩所述限位擋塊呈90度的兩個第一限位擋塊(42),兩所述第一限位擋塊(42)在同側面上分別成型有沿所述外殼(4)內壁圓周方向延伸并用于和所述彈性卡釘(6)配合的兩個臺階條(421),所述臺階條(421)的延伸端與相鄰的所述限位擋塊之間留有用于所述彈性卡釘(6)通過的間隙(43); 其特征在于: 兩所述限位凸臺分為限位凸臺一(31)和限位凸臺二(33),所述限位凸臺一(31)的下端部成型有沿所述聯動軸(3)外壁的圓周方向延伸的導向凸臺(311),所述導向凸臺(311)的下端面與所述限位凸臺二(33)的下端面平齊,兩所述限位擋塊分為限位擋塊一(41)和限位擋塊二(44),所述限位擋塊一(41)下端的水平面高于所述限位擋塊二(44)下端的水平面,所述限位擋塊二(44)下端的水平面與兩所述第一限位擋塊(42)下端的水平面處于同一水平基準面上,所述限位擋塊一(41)下端的水平面至所述水平基準面之間形成適于所述導向凸臺(311)穿過的導向通道(411),插入所述導向通道(411)后的所述導向凸臺(311)下端面與所述限位擋塊二(44)下端面平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凸臺(311)的厚度小于所述導向通道(411)的高度,以使所述導向凸臺(311)的上端面與所述限位擋塊一(41)的下端面之間留有第一間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間隙的高度為0-0.4mm。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旋轉式急停按鈕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凸臺(311)的弧長大于所述間隙(43)的弧長,而小于所述限位擋塊一(41)與相鄰的任一所述第一限位擋塊(42)之間第二間隙(45)的弧長。
【文檔編號】H01H9/02GK203503494SQ201320685452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0月31日
【發(fā)明者】胡國偉, 魏文杰 申請人:德力西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