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寬頻率、使用范圍內無諧振點的漏泄同軸電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寬頻率、使用范圍內無諧振點的漏泄同軸電纜,包括內導體,內導體外層由內到外依次套設有絕緣層、外導體、繞包層和外護套,外護套外側設有標識線,外導體沿軸向方向開設有多組漏泄槽,每組漏泄槽包括兩個槽孔,每組漏泄槽的兩個槽孔按開口同向排列或按開口反向排列,槽孔包括兩條側臂和一條底臂;通過在泄漏同軸電纜的外導體上開設漏泄槽,向外輻射電磁波,通過調整槽孔的側臂和底臂的臂寬、側臂的夾角度數、側臂的長度、兩個槽孔的節(jié)距大小,使得漏泄槽輻射的頻寬在50MHz~2700MHz范圍,并在此頻率范圍內幾乎無諧振點,保證移動、聯(lián)通和電信和TD-LTE無線通信系統(tǒng)能夠順暢地傳輸。
【專利說明】一種寬頻率、使用范圍內無諧振點的漏泄同軸電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通訊線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寬頻率、使用范圍內無諧振點的漏泄同軸電纜。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的飛速建設,國家對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公網通信越來越規(guī)范化,要求移動、聯(lián)通和電信三大運營商必須將不同頻率的信號融合在一個POI中。同時移動運營商設計系統(tǒng)時要求產品必須滿足未來TD-LTE通信頻率。這就要求電纜不僅能夠使用在寬泛的頻率范圍,還能夠在高速移動的交通設施中平穩(wěn)的使用。
[0003]現(xiàn)有的漏泄同軸電纜的結構由內導體、絕緣體、外導體和外護套由里到外依次構成。通過外導體表面設置的開槽口按照一定周期性、規(guī)律性的向外輻射電磁波,每個開槽口都相當于一個輻射源,輻射出的電磁波被周圍的無線接收器接收,適用于無線信號傳播不穩(wěn)定的隧道、坑道、地下鐵路、地下建筑等環(huán)境中,兼有信號傳輸線和收發(fā)天線的雙重功能。但是現(xiàn)有的漏泄同軸電纜的使用頻率范圍為800MHz?2400MHz,頻帶較窄,同時電纜存在輻射波動性較大的缺點,寬頻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不適合應用,無法使得移動、聯(lián)通和電信三大運營商以及TD-LTE通信系統(tǒng)融合在一個POI中。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寬頻率、使用范圍內無諧振點的漏泄同軸電纜,能夠拓寬泄漏同軸電纜使用頻寬,使用頻率范圍達到50 MHz?2700MHz,并能夠在使用頻率范圍內具有無諧振點的特性,保證移動、聯(lián)通和電信和TD-LTE無線通信系統(tǒng)信號進行融合傳輸。
[0005]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一種寬頻率、使用范圍內無諧振點的漏泄同軸電纜,包括內導體,內導體外層由內到外依次套設有絕緣層、外導體、繞包層和外護套,外護套外側設有標識線,所述的外導體沿軸向方向開設有多組漏泄槽,每組漏泄槽包括兩個槽孔,每個槽孔呈“U”形或倒置的“U”形,每組漏泄槽的兩個槽孔按開口同向排列或按開口反向排列,槽孔包括兩條側臂和一條底臂,兩條側臂的夾角范圍為150° —175°,側臂和底臂的臂寬范圍為0.5mm — 3.0mm,側臂長度范圍為IOmm—50mm,兩個槽孔的中心節(jié)距為20mm—210mm。
[0007]外導體的外表面采用軋紋結構,沿外導體軸向方向呈波浪狀。
[0008]所述的標識線、內導體軸心、漏泄槽在同一條直線上,且標識線與漏泄槽位于內導體軸心兩側。
[0009]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泄漏同軸電纜的外導體上開設漏泄槽,向外輻射電磁波,通過調整槽孔的側臂和底臂的臂寬、側臂的夾角度數、側臂的長度、兩個槽孔的節(jié)距大小,使得漏泄槽輻射的頻寬在50 MHz?2700MHz范圍,并在此頻率范圍內幾乎無諧振點,保證移動、聯(lián)通和電信和TD-LTE無線通信系統(tǒng)能夠順暢地傳輸。【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外導體外表面軋紋結構示意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漏泄槽槽口同向排列結構示意圖;
[0013]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漏泄槽槽口反向排列結構示意圖;
[0014]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漏泄同軸電纜耦合損耗測試圖;
[0015]圖6為本實用新型測試的漏泄同軸電纜2m處耦合損耗測試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內導體I,內導體I外層由內到外依次套設有絕緣層2、外導體3、繞包層4和外護套5,外導體3的外表面采用軋紋結構8,沿外導體3軸向方向呈波浪狀,軋紋結構8能夠保證漏泄同軸電纜具有較好的彎曲性能;外導體3沿軸向方向開設有多組漏泄槽6,每組漏泄槽包括兩個槽孔,每個槽孔呈“U”形或倒置的“U”形,每組漏泄槽的兩個槽孔按開口同向排列(如圖3所示)或按開口反向排列(如圖4所示),槽孔包括兩條側臂9和一條底臂10,兩條側臂9的夾角α范圍為150° —175°,側臂9和底臂10的臂寬L3范圍為0.5mm—3.0mm,側臂9的長度L2范圍為IOmm — 50mm,兩個槽孔的中心節(jié)距LI為20mm — 210mm。外護套5外側設有標識線7,標識線7、內導體軸心、漏泄槽6在同一條直線上,且標識線7與漏泄槽6位于內導體軸心兩側,標識線7與漏泄槽呈180°,可使施工人員迅速的判斷出漏泄槽方向,方便施工。
[0017]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漏泄同軸電纜的外導體上沿軸向方向上開設的漏泄槽為“U”型結構或者倒置的“U”形結構,因為波在空間傳輸的過程中損耗較大,所以通過改變槽孔的方向與組合結構,調整槽孔的形狀的結構尺寸和槽孔中心節(jié)距,在槽孔處抑制波的損耗,是電磁波傳輸距離更遠,頻帶更寬。所以本實用新型漏泄同軸電纜通過改變槽孔的方向、組合,調整槽型的結構尺寸和槽孔中心節(jié)距,以實現(xiàn)在50MHz?2700MHz非常寬的頻率范圍內,將移動、聯(lián)通、電信三大運營商以及TD-LTE無線通信系統(tǒng)信號融合傳輸。
[0018]漏泄槽6的形狀和結構尺寸可根據使用頻段和無線盲區(qū)覆蓋距離的不同而改變,本實用新型中兩條側臂9的夾角α范圍為150° —175°,側臂9和底臂10的臂寬L3范圍為0.5mm一3.0mm,側臂9的長度L2范圍為IOmm—50mm,兩個槽孔的中心節(jié)距LI為20mm—210mm。由于實際情況使用頻段和無線盲區(qū)覆蓋距離的不同,因此,需要提前對現(xiàn)場進行測量,之后人工判斷本實用新型的漏泄槽各項參數值,使之達到預設的頻寬范圍。
[0019]經過試驗,本實用新型能夠使得漏泄槽輻射的頻寬在50 MHz?2700MHz范圍,并在此頻寬的使用范圍內沒有諧振點;并且耦合損耗波動非常小,小于2dB,高速鐵路環(huán)境中誤碼率(BERs)低于10_8,較小的耦合損耗波動及較低的誤碼率對移動通信系統(tǒng)信號傳輸十分有利。
[0020]如圖5和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漏泄同軸電纜產品在使用頻段內具有較小的耦合損耗值。其中橫坐標代表實驗時,接收天線的中心與測試電纜功率輸入端之間的水平距離(O — 50m),縱坐標代表對應接收天線中心測試點的耦合損耗值,圖6所示,在距離電纜2米處測量95%概率下的耦合損耗為60.lldB。[002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漏泄同軸電纜產品,具有較寬的使用頻帶,頻帶范圍為50MHf2700MHz,并且在通用的使用頻帶范圍內沒有諧振點,通用的使用頻帶為間段性的,并非連續(xù)性的,例如108 MHz左右、280 MHz左右、350 MHz左右、420 MHz左右、500 MHz左右、700 MHz左右等等。漏泄同軸電纜產品傳輸衰減測試值在50ΜΗζ?2700ΜΗζ的頻率范圍內均勻平滑變化,滿足移動、聯(lián)通和電信和TD-LTE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使用需求。
【權利要求】
1.一種寬頻率、使用范圍內無諧振點的漏泄同軸電纜,包括內導體,內導體外層由內到外依次套設有絕緣層、外導體、繞包層和外護套,外護套外側設有標識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導體沿軸向方向開設有多組漏泄槽,每組漏泄槽包括兩個槽孔,每個槽孔呈“U”形或倒置的“U”形,每組漏泄槽的兩個槽孔按開口同向排列或按開口反向排列,槽孔包括兩條側臂和一條底臂,兩條側臂的夾角范圍為150° —175°,側臂和底臂的臂寬范圍為0.5mm—3.0mm,側臂長度范圍為IOmm—50mm,兩個槽孔的中心節(jié)距為20mm—21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寬頻率、使用范圍內無諧振點的漏泄同軸電纜,其特征在于:外導體的外表面采用軋紋結構,沿外導體軸向方向呈波浪狀。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寬頻率、使用范圍內無諧振點的漏泄同軸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標識線、內導體軸心、漏泄槽在同一條直線上,且標識線與漏泄槽位于內導體軸心兩側。
【文檔編號】H01P3/06GK203690464SQ201320763558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28日
【發(fā)明者】王革, 尚愛民, 王勝軍, 王如彬, 張永峰, 睿敏, 許 鵬 申請人:焦作鐵路電纜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