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涉及一種卷繞、盤繞或放置細絲狀材料的裝置,包括主軸以及從左至右穿設在主軸上的第一帶輪、第二帶輪、旋轉盤、包帶盤,伺服電機、變頻電機上分別設有第三、第四帶輪,用于通過同步帶分別帶動第一帶輪、第二帶輪轉動,還包括活動支架,活動支架上設有導帶組件,包帶在導帶組件上形成螺旋纏繞,最終均勻、穩(wěn)定地包裹在纜的表面。其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結構穩(wěn)定、不易偏心、不易振動、能獲得較小張力并能在線調(diào)整張力值、安裝精度要求低、維修成本低,且能使包帶均勻、穩(wěn)定地包裹在纜的表面的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
【專利說明】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卷繞、盤繞或放置細絲狀材料的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將材料卷繞到或橫向送進到繞線筒、軸線、管或類似的包裝件芯子或成型器上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繞包機是生產(chǎn)阻燃電線內(nèi)芯繞包和多股絞合繞包云母帶、阻燃帶、阻水帶、聚脂帶等繞包纏繞的設備,主要用于電線、力纜、控纜、光纜等的絕緣芯線繞包。繞包機分為單層、雙層、三層繞包,將包帶(云母帶、棉紙帶、鋁箔、聚酯薄膜等)通過轉盤旋轉,繞包在芯線上。目前,常見的繞包機有偏心式繞包機、同心式采用磁滯離合器控制張力的繞包機、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
[0003]偏心式繞包機采用偏心結構方式,兩盤包帶分別放置在中心軸的兩側,包帶分別經(jīng)各自的導向裝置引導到纜的表面,然后經(jīng)主電機驅動,將包帶包裹在纜的表面,包帶的張力采用機械摩擦方式控制,屬于被動控制方式。這種偏心式繞包機結構上易產(chǎn)生偏心,旋轉時慣量較大,易產(chǎn)生振動,導致生產(chǎn)線速度無法提高。另外,這種繞包機的包帶張力控制采用機械摩擦方式,無法消除設備自身產(chǎn)生的摩擦力,因此不能獲得小張力,而且,機械摩擦方式控制的張力無法在線調(diào)整,即不能根據(jù)包帶的使用情況在線調(diào)整張力值,使張力保持恒定。
[0004]同心式采用磁滯離合器控制張力的繞包機采用同心式結構,即包帶盤的中心與纜的中心一致,包帶經(jīng)導向裝置引導到纜的表面,然后經(jīng)主電機驅動,將包帶包裹在纜的表面。包帶張力采用制動器控制,屬于被動控制方式。但是,這種繞包機同樣也不能消除設備自身產(chǎn)生的摩擦力,因此不能獲得小張力,而且,磁滯離合器的安裝精度要求高,維修成本聞。
[0005]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即包帶盤的中心與纜的中心一致,包帶經(jīng)導向裝置引導到纜的表面,然后經(jīng)主電機驅動,將包帶包裹在纜的表面,包帶張力控制采用交流伺服電機控制,屬于主動控制方式。但是,這種繞包機的框體結構簡單,不牢固,也易產(chǎn)生振動,而且導帶方式不合理,使得包帶在纜的表面包裹不均勻。另外,包帶過程中,纜不穩(wěn)定,易產(chǎn)生抖動現(xiàn)象,影響包帶質量。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穩(wěn)定、不易偏心、不易振動、能獲得較小張力并能在線調(diào)整張力值、安裝精度要求低、維修成本低,且能使包帶均勻、穩(wěn)定地包裹在纜的表面的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
[0007]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包括位于上方的防護罩、位于下方的底座,所述防護罩與所述底座之間通過水平固定板固定連接,所述防護罩內(nèi)設有沿其長度方向水平布置的主軸以及穿設在所述主軸上的旋轉盤,所述主軸的右端垂直固定穿設有包帶盤,所述包帶盤位于所述旋轉盤的右側,所述底座的橫梁上固定連接有電機固定板,所述電機固定板上安裝有變頻電機,所述變頻電機的第一輸出軸向左伸出,與所述主軸平行,
[0008]其中:所述主軸的左端垂直固定穿設有第一帶輪,所述第一帶輪右側穿設有第二帶輪,所述第一帶輪、第二帶輪均位于所述旋轉盤的左側,且所述第一帶輪的輪徑小于所述第二帶輪的輪徑,所述主軸上還設有內(nèi)軸承、外軸承,以及與所述內(nèi)軸承、外軸承配合的內(nèi)軸承座、外軸承座,所述內(nèi)軸承、外軸承、內(nèi)軸承座、外軸承座均位于所述第二帶輪和所述旋轉盤之間,所述外軸承座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內(nèi)軸承座的左右兩端分別與第二帶輪、旋轉盤固定連接,
[0009]所述旋轉盤右后方的固定板上固設有伺服電機支架,所述伺服電機支架上安裝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的第二輸出軸與所述主軸平行,所述第二輸出軸上垂直固定穿設有與所述第一帶輪的輪徑相同的第三帶輪,所述第一帶輪、第三帶輪之間通過第一同步帶連接,所述第一輸出軸上垂直固定穿設有與所述第二帶輪的輪徑相同的第四帶輪,所述第二帶輪與第四帶輪之間通過第二同步帶連接。
[0010]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與現(xiàn)有技術不同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通過設置伺服電機、變頻電機和能相互驅動旋轉的多個帶輪,由伺服電機和變頻電機同時主動控制帶輪旋轉,進而控制固定在主軸上的包帶盤的轉速,包帶張力控制采用伺服電機驅動帶輪傳動,克服了設備自身產(chǎn)生的摩擦力,能獲得較小張力。而且,包帶盤中心與主軸中心一致的結構,使得旋轉速度高,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線速度。同時,還可以根據(jù)包帶使用狀況,在繞包機工作過程中,實時調(diào)整變頻電機和伺服電機的轉速,實時控制包帶盤的轉速,以便根據(jù)需求調(diào)整包帶張力值、保持張力值恒定。
[0011]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其中所述旋轉盤上靠前的部位沿所述旋轉盤的圓周方向設有向右伸出的第一導帶輥、第二導帶輥,還包括活動支架,所述活動支架包括前后平行布置的前板、后板,所述主軸位于所述前板和后板之間,第一連接軸、第二連接軸穿過所述前板、后板,將所述前板、后板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活動支架的上下兩端分別通過第一轉軸、第二轉軸連接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與所述旋轉盤固定連接,所述前板上通過第三轉軸固定連接有向右伸出的第三導帶輥,所述第三導帶輥可以圍繞所述第三轉軸轉動,所述第二連接軸位于所述第三導帶輥的下方,連接座位于所述第二連接軸左側的左半部分的中部設有水平朝左的開口,緊貼在所述第二連接軸左側的第一螺釘組垂直向下穿過所述開口,將所述連接座固定在所述第二連接軸上,所述連接座的右半部分上開設有垂直向下的圓柱形通槽,“L”型導帶桿的長邊向右延伸,短邊向上伸入所述通槽內(nèi),所述連接座的右半部分上設有端部朝向所述短邊的第二螺釘,所述第二螺釘將所述短邊擠壓固定在所述通槽內(nèi);
[0012]還包括位于所述主軸右側的中部為空心圓筒狀的模座,所述模座的前后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前板、后板上,所述圓筒的中心線與所述主軸的中心線在一條直線上,所述模座的內(nèi)壁上設有位置對稱、頂部均固定在所述內(nèi)壁上、端部均向內(nèi)延伸的成對的第三螺釘組,所述第三螺釘組將長圓柱狀的包帶成型模夾持固定在所述圓筒內(nèi),所述包帶成型模的中部設有貫穿其長度方向,且橫截面為相同的圓形的中空部。
[0013]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通過活動支架獲得了新的導帶方式,在活動支架一側,包帶在第一、第二、第三導帶輥、導帶桿、包帶成型模等部件之間產(chǎn)生螺旋纏繞,使包帶通過安裝在旋轉盤和活動支架上的導帶輥及導帶桿引導到纜的表面,使包帶與纜的接觸性更好,減小了包帶旋轉過程中了風對包帶產(chǎn)生的阻力,因而在生產(chǎn)過程中使包帶均勻、穩(wěn)定地包裹在纜的表面,大大提高了包帶質量。另外,活動支架采用了開合式結構,將活動支架下端的第二轉軸拆掉,就可將活動支架打開,為更換包帶盤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0014]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螺釘?shù)臄?shù)量至少2個,且沿所述短邊上下分布,所述第三螺釘組的組數(shù)為至少一組。第二螺釘?shù)臄?shù)量越多,對導帶桿短邊的固定效果就越好,同樣,第三螺釘組的組數(shù)越多,包帶成型模就被夾持固定得更牢固,包帶過程中,包帶成型模就越不容易抖動。
[0015]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其中所述包帶盤的右側設有鎖緊螺母,所述鎖緊螺母穿設固定在所述主軸上。設置鎖緊螺母可以避免繞包機工作過程中包帶盤從主軸右端滑出,提高了包帶盤的穩(wěn)定性,進而提高了包帶傳動的平穩(wěn)性,而且,包帶盤不會發(fā)生軸向位移,不會因此影響包帶的張力值,因而進一步確保了張力值的恒定。
[0016]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其中所述第一輸出軸上垂直固定穿設有剎車盤,所述剎車盤位于所述第四帶輪左側,氣缸剎車裝置固設在所述變頻電機的下方,所述氣缸剎車裝置上設有剎車片,所述剎車盤底端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剎車片內(nèi)。通過氣缸剎車裝置,可以方便地控制第四帶輪的轉動與否,進而控制繞包機在緊急情況下能快速停機,操作簡單、快速,為生產(chǎn)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0017]總之,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解決了包帶在纜表面無法均勻、穩(wěn)定包裹,從而無法提高生產(chǎn)線速度的缺點,具有快速、均勻、穩(wěn)定且可在線調(diào)節(jié)包帶張力的特點,使生產(chǎn)線速度有大幅度的提高,從而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作進一步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的主視局部剖視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的左視圖;
[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包括位于上方的防護罩I和位于下方的底座2,防護罩I與底座2之間通過水平固定板3固定連接,防護罩I內(nèi)設有沿其長度方向水平布置的主軸4,主軸4的左端垂直固定穿設有第一帶輪41,第一帶輪41右側穿設有第二帶輪42,第一帶輪41的輪徑小于第二帶輪42的輪徑。主軸4上還設有內(nèi)軸承43、外軸承44,以及與內(nèi)軸承43、外軸承44配合的內(nèi)軸承座431、外軸承座441,內(nèi)軸承43、外軸承44、內(nèi)軸承座431、外軸承座441均位于第二帶輪42和旋轉盤5之間,外軸承座441固定在固定板3上,保證繞包機工作時,位于外軸承座441內(nèi)的主軸4以及由內(nèi)向外依次設置在主軸4上的內(nèi)軸承43、內(nèi)軸承座431、外軸承44均不會發(fā)生徑向位移,對上述部件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內(nèi)軸承座431的左右兩端分別與第二帶輪42、旋轉盤5固定連接。在上述軸承組件的右側,旋轉盤5穿設在主軸4上,位于旋轉盤5右側的包帶盤6垂直固定穿設在主軸4上,這樣,旋轉盤5、包帶盤6的中心均位于主軸4的中心線上。主軸4轉動時可以帶動包帶盤6轉動,第二帶輪42轉動時帶動內(nèi)軸承座431轉動,進而帶動旋轉盤5轉動,由于主軸4和第二帶輪42的轉速不同,因此,旋轉盤5和包帶盤6之間存在轉速差,會產(chǎn)生相對轉動。另外,為防止包帶盤6從主軸4上滑出脫落,包帶盤6的右側還設有鎖緊螺母61,鎖緊螺母61穿設固定在主軸4上。
[0023]再結合圖2所示,旋轉盤5右后方的固定板3上固設有伺服電機支架9,伺服電機支架9上安裝有伺服電機10,伺服電機10的第二輸出軸101與主軸4平行,第二輸出軸101上垂直固定穿設有與第一帶輪41的輪徑相同的第三帶輪102,第一帶輪41、第三帶輪102之間通過第一同步帶11連接。伺服電機10驅動第三帶輪102轉動時,經(jīng)第一同步帶11帶動第一帶輪41轉動。
[0024]再如圖1、圖2所示,底座2還包括上下兩根水平布置的橫梁21,電機固定板7的上下兩端分別固定在上下橫梁21上,電機固定板7上安裝有變頻電機8,變頻電機8的第一輸出軸81向左伸出,與主軸4平行,第一輸出軸81上垂直固定穿設有與第二帶輪42的輪徑相同的第四帶輪82,第二帶輪42與第四帶輪82之間通過第二同步帶12連接,變頻電機8驅動第四帶輪82轉動時,經(jīng)第二同步帶12帶動,第二帶輪42也隨之轉動。
[0025]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的工作原理是,雙電機同時轉動,變頻電機8驅動第四帶輪82轉動,經(jīng)第二同步帶12帶動第二帶輪42轉動,第二帶輪42固定在內(nèi)軸承座431上,因而內(nèi)軸承座431隨著變頻電機8 —起轉動,進而帶動旋轉盤5轉動,伺服電機10驅動第三帶輪102轉動,經(jīng)第一同步帶11帶動第一帶輪41轉動,第一帶輪41固定在主軸4上,因而主軸4隨著伺服電機10 —起轉動,而旋轉盤5、包帶盤6分別固定在內(nèi)軸承座431和主軸4上,所以,內(nèi)軸承座431和主軸4轉動時,旋轉盤5、包帶盤6也被帶動一起轉動,進行放帶。
[0026]如圖3所示,旋轉盤5上靠前的部位沿旋轉盤5的圓周方向設有向右伸出的第一導帶輥51、第二導帶輥52。再結合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還包括固定在旋轉盤5右側的活動支架13,活動支架13包括前后平行布置的前板131、后板132,主軸4位于前板131和后板132之間,第一連接軸133、第二連接軸134穿過前板131、后板132,將前板131、后板132固定連接在一起?;顒又Ъ?3的上下兩端分別通過第一轉軸135、第二轉軸136連接固定座14,固定座14與旋轉盤5固定連接,可以采用螺釘或其他常見緊固件固定連接。拆卸掉第二轉軸136后,活動支架13將可以圍繞第一轉軸135沿逆時針方向打開,打開方式簡單、快捷,為更換活動支架13內(nèi)側的包帶盤6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前板131上通過第三轉軸137固定連接有向右伸出的第三導帶輥53,第三導帶輥53可以圍繞第三轉軸137轉動,放帶前,可以通過上下擺動第三導帶輥53的活動端,調(diào)節(jié)包帶20與第三導帶輥53的接觸位置,進而調(diào)整包帶20在第三導帶輥53上引導的角度,使包帶20以合適的角度引導到下述導帶桿16上。第二連接軸134位于第三導帶輥53的下方,連接座15包括分別位于第二連接軸134的左、右兩側的左半部分、右半部分,左半部分的中部設有朝左的開口,緊貼在第二連接軸134左側的第一螺釘組151垂直向下穿過該開口,將連接座15固定在第二連接軸134上,連接座15的右半部分上開設有垂直向下的圓柱形通槽,“L”型導帶桿16的長邊向右延伸,短邊向上伸入通槽內(nèi),連接座15的右半部分上還設有端部朝向短邊的第二螺釘152,第二螺釘152將短邊擠壓固定在通槽內(nèi)。第一螺釘組151是為了防止連接座15在第二連接軸134上產(chǎn)生轉動,連接座15產(chǎn)生轉動,導帶桿16的位置會隨之發(fā)生改變,包帶20就不會以準確的角度經(jīng)導帶桿16纏繞在纜的表面上,,導帶桿16也就失去了導帶功能,這就嚴重影響了放帶張力及包帶質量。另外,第二螺釘152用于將導帶桿16固定在連接座15上的通槽內(nèi),以便連接座15沿第二連接軸134軸向移動,調(diào)節(jié)導帶位置時,導帶桿16不會掉落,將第二螺釘152調(diào)松,可以調(diào)節(jié)導帶桿16的上下、左右轉動位置,調(diào)整包帶20在纜表面包裹的角度,獲得更好的導帶效果,進一步提高包帶質量。本實施例中第二螺釘152的數(shù)量為2個,為獲得更好的固定夾持效果,也可以為兩個以上。
[0027]再結合圖3所示,主軸4右側設有中部為空心圓筒狀的模座19,模座19的前后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前板131、后板132上,圓筒的中心線與主軸4的中心線在一條直線上,模座19的內(nèi)壁上設有位置對稱、頂部均固定在內(nèi)壁上、端部均向內(nèi)延伸的成對的第三螺釘組191,第三螺釘組191將長圓柱狀的包帶成型模17夾持固定在圓筒內(nèi),包帶成型模17的中部設有貫穿其長度方向,且橫截面為相同的圓形的中空部171。使用時,纜放入中空部171內(nèi),包帶20在第一導帶輥51、第二導帶輥52、第三導帶輥53、導帶桿16、包帶成型模17之間形成螺旋纏繞,最終包覆在中空部171內(nèi)的纜表面。其中,用于固定夾持包帶成型模17的第三螺釘組191為兩個螺釘構成,兩個螺釘?shù)亩瞬肯鄬ι斐觯瑢Π鼛С尚湍?7起限位擠壓作用,第三螺釘組191的數(shù)量不局限于本實施例中的I組,可以設置多組來增強夾持力,提高包帶成型模17的穩(wěn)定性,避免包帶20纏繞過程中包帶成型模17的抖動,包帶過程中纜不會抖動,包帶20可以均勻、穩(wěn)定地包裹在纜的表面,獲得更高的包帶質量。而且,中空部171的內(nèi)徑大小可以根據(jù)放入其中的纜的外徑大小做相應變化,以適應生產(chǎn)各種規(guī)格不同的纜,此處不一一列舉。
[0028]如圖1所示,第一輸出軸81上垂直固定穿設有剎車盤83,剎車盤83位于第四帶輪82左側,氣缸剎車裝置18固設在變頻電機8的下方,氣缸剎車裝置18上設有剎車片,剎車盤83底端的一部分伸入剎車片之間。繞包機正常運行時,剎車片內(nèi)壁與剎車盤83不接觸,需要停機時,按下氣缸剎車裝置18上的氣缸181上的按鈕,氣缸剎車裝置18啟動作業(yè),剎車片之間的距離變小,剎車盤83被緊緊夾持住而無法轉動,與其固定的第一輸出軸81也因此停止轉動,進而第四帶輪82停止轉動,以此類推,相互之間有傳動關系的帶輪、軸均停止轉動,最終繞包機停止運行。這樣的繞包機在緊急情況下快速停機控制系統(tǒng)操作簡便,止動快速,安裝精度要求低,為生產(chǎn)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0029]綜上,本實用新型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30]1、采用雙電機控制放帶,控制包帶盤的轉速,使其放帶更穩(wěn)定。同時,利用交流伺服電機10的轉矩控制電壓與輸出轉矩成良好線性關系的原理,可以根據(jù)包帶傳送過程中放帶張力情況,增大或減小伺服電機的轉速,進而控制旋轉盤的轉速,也可以調(diào)節(jié)伺服電機,使其正轉或反轉,進而控制包帶盤的轉速,消除了設備自身產(chǎn)生的摩擦力,獲得了較小的張力,并且能夠對放帶張力實時在線調(diào)整,方便快速地保持張力值的恒定;
[0031]2、各部件以及整個繞包機的穩(wěn)定性高,不易產(chǎn)生偏心、振動,大大提高了生產(chǎn)線速度;
[0032]3、采用了合理的導帶方式,在旋轉盤上安裝了活動支架及上面的部件,導帶輥的角度和導帶桿的位置、角度均可以進行調(diào)節(jié),使包帶與纜的接觸性更好,減小了包帶旋轉過程中了風對包帶產(chǎn)生的阻力,而且使得包帶在纜的表面包裹均勻。同時,包帶過程中,纜較穩(wěn)定,不易產(chǎn)生抖動現(xiàn)象,獲得了更好的包帶質量;
[0033]4、采用開合式結構的活動支架,增大了作業(yè)空間,使得包帶盤的更換更方便,大大節(jié)約了更換時間,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0034]以上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包括位于上方的防護罩(I)、位于下方的底座(2),所述防護罩⑴與所述底座⑵之間通過水平固定板⑶固定連接,所述防護罩⑴內(nèi)設有沿其長度方向水平布置的主軸(4)以及穿設在所述主軸(4)上的旋轉盤(5),所述主軸(4)的右端垂直固定穿設有包帶盤¢),所述包帶盤(6)位于所述旋轉盤(5)的右側,所述底座(2)的橫梁(21)上固定連接有電機固定板(7),所述電機固定板(7)上安裝有變頻電機(8),所述變頻電機⑶的第一輸出軸(81)向左伸出,與所述主軸⑷平行,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4)的左端垂直固定穿設有第一帶輪(41),所述第一帶輪(41)右側穿設有第二帶輪(42),所述第一帶輪(41)、第二帶輪(42)均位于所述旋轉盤(5)的左偵牝且所述第一帶輪(41)的輪徑小于所述第二帶輪(42)的輪徑,所述主軸(4)上還設有內(nèi)軸承(43)、外軸承(44),以及與所述內(nèi)軸承(43)、外軸承(44)配合的內(nèi)軸承座(431)、外軸承座(441),所述內(nèi)軸承(43)、外軸承(44)、內(nèi)軸承座(431)、外軸承座(441)均位于所述第二帶輪(42)和所述旋轉盤(5)之間,所述外軸承座(441)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上,所述內(nèi)軸承座(431)的左右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帶輪(42)、旋轉盤(5)固定連接, 所述旋轉盤(5)右后方的固定板(3)上固設有伺服電機支架(9),所述伺服電機支架(9)上安裝有伺服電機(10),所述伺服電機(10)的第二輸出軸(101)與所述主軸⑷平行,所述第二輸出軸(101)上垂直固定穿設有與所述第一帶輪(41)的輪徑相同的第三帶輪(102),所述第一帶輪(41)、第三帶輪(102)之間通過第一同步帶(11)連接,所述第一輸出軸(81)上垂直固定穿設有與所述第二帶輪(42)的輪徑相同的第四帶輪(82),所述第二帶輪(42)與第四帶輪(82)之間通過第二同步帶(12)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盤(5)上靠前的部位沿所述旋轉盤(5)的圓周方向設有向右伸出的第一導帶輥(51)、第二導帶輥(52),還包括活動支架(13),所述活動支架(13)包括前后平行布置的前板(131)、后板(132),所述主軸(4)位于所述前板(131)和所述后板(132)之間,第一連接軸(133)、第二連接軸(134)穿過所述前板(131)、后板(132),將所述前板(131)、后板(132)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活動支架(13)的上下兩端分別通過第一轉軸(135)、第二轉軸(136)連接固定座(14),所述固定座(14)與所述旋轉盤(5)固定連接,所述前板(131)上通過第三轉軸(137)固定連接有向右伸出的第三導帶輥(53),所述第三導帶輥(53)可以圍繞所述第三轉軸(137)轉動,所述第二連接軸(134)位于所述第三導帶輥(53)的下方,連接座(15)位于所述第二連接軸(134)左側的左半部分的中部設有水平朝左的開口,緊貼在所述第二連接軸(134)左側的第一螺釘組(151)垂直向下穿過所述開口,將所述連接座(15)固定在所述第二連接軸(134)上,所述連接座(15)的右半部分上開設有垂直向下的圓柱形通槽,“L”型導帶桿(16)的長邊向右延伸,短邊向上伸入所述通槽內(nèi),所述連接座(15)的右半部分上設有端部朝向所述短邊的第二螺釘(152),所述第二螺釘(152)將所述短邊擠壓固定在所述通槽內(nèi); 還包括位于所述主軸(4)右側的中部為空心圓筒狀的模座(19),所述模座(19)的前后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前板(131)、后板(132)上,所述圓筒的中心線與所述主軸(4)的中心線在一條直線上,所述模座(19)的內(nèi)壁上設有位置對稱、頂部均固定在所述內(nèi)壁上、端部均向內(nèi)延伸的成對的第三螺釘組(191),所述第三螺釘組(191)將長圓柱狀的包帶成型模(17)夾持固定在所述圓筒內(nèi),所述包帶成型模(17)的中部設有貫穿其長度方向,且橫截面為相同的圓形的中空部(171)。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釘(152)的數(shù)量至少2個,且沿所述短邊上下分布,所述第三螺釘組(191)的組數(shù)為至少一組。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帶盤(6)的右側設有鎖緊螺母(61),所述鎖緊螺母¢1)穿設固定在所述主軸(4)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同心式雙電機控制繞包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出軸(81)上垂直固定穿設有剎車盤(83),所述剎車盤(83)位于所述第四帶輪(82)左側,氣缸剎車裝置(18)固設在所述變頻電機(8)的下方,所述氣缸剎車裝置(18)上設有剎車片,所述剎車盤(83)底端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剎車片內(nèi)。
【文檔編號】H01B13/10GK204010830SQ201420352828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27日
【發(fā)明者】陳群 申請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