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子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天線裝置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目前許多手機都會設有金屬外殼,并且越來越多的利用金屬外殼作為手機的天線。通常情況下,將饋電信號施加至金屬外殼的金屬區(qū)域,利用金屬外殼的金屬區(qū)域接收饋電信號并發(fā)生電磁波,從而形成天線。然而在此種結構下,由于金屬外殼的結構形式較單一,從而使得金屬外殼所產(chǎn)生的諧振頻率也較單一,進而無法滿足多頻段的要求,導致通信帶寬不足,用戶體驗不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提高用戶體驗的天線裝置及移動終端。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天線裝置,其中,所述天線裝置包括金屬殼體和開關;所述金屬殼體具有微縫帶和連接所述微縫帶的金屬區(qū)域;所述微縫帶設有與所述金屬區(qū)域電隔離的金屬條和填充于所述金屬區(qū)域和所述金屬條之間的絕緣材料;所述金屬區(qū)域作為輻射體;所述開關連接于所述金屬區(qū)域所述金屬條,用于導通或斷開金屬區(qū)域與金屬條之間的電連接。其中,所述微縫帶包括一個位于所述金屬殼體邊緣的開口端和一個遠離所述金屬殼體邊緣的閉合端;所述金屬條由所述閉合端向所述開口端延伸。其中,所述金屬條的數(shù)目為多個,多個所述金屬條之間經(jīng)所述絕緣材料相互隔離,多個所述金屬條等距排列。其中,所述開關包括動觸頭和靜觸頭,所述動觸頭電連接所述金屬區(qū)域,所述靜觸頭電連接所述金屬條,所述動觸頭與靜觸頭導通或斷開,從而導通或斷開金屬區(qū)域與金屬條之間的電連接。其中,所述開關的靜觸頭的數(shù)量為一個,所述一個靜觸頭與其中一個所述金屬條電連接。其中,所述開關的靜觸頭的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兩個靜觸頭與其中兩個所述金屬條電連接。其中,所述金屬殼體包括兩條所述微縫帶,兩條所述微縫帶相互反向延伸。其中,所述金屬殼體包括兩條所述微縫帶,兩條所述微縫帶相互平行,并在所述金屬殼體的長度方向或寬度相互錯開。其中,所述天線裝置包括兩個所述開關,兩個所述開關的靜觸頭分別電連接兩條所述微縫帶的金屬條。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其中,所述移動終端包括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裝置,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主板,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金屬殼體內(nèi)。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及移動終端,通過所述金屬條與所述金屬區(qū)域電隔離;利用所述靜觸頭電連接金屬條,并且動觸頭與所述金屬區(qū)域電連接;在動觸頭與靜觸頭導通時,使得金屬條與所述金屬區(qū)域相導通,從而使得所述金屬區(qū)域的諧振頻率產(chǎn)生變化,即天線裝置的頻段增加,從而增加通信寬帶,提高用戶體驗。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第一實施例的天線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提供的第二實施例的天線裝置的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天線裝置的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提供的移動終端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天線裝置100,所述天線裝置100包括金屬殼體10和開關20;所述金屬殼體10包括微縫帶11和連接所述微縫帶11的金屬區(qū)域12;所述微縫帶11設有與所述金屬區(qū)域12電隔離的金屬條13和填充于所述金屬區(qū)域12和所述金屬條13之間的絕緣材料1;所述金屬區(qū)域12作為輻射體;所述開關20連接于所述金屬條13和所述金屬區(qū)域12,用于導通或斷開金屬區(qū)域與金屬條之間的電連接??梢岳斫獾氖牵鼋饘贇んw10可以是終端外殼,該終端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或者筆記本電腦等電子設備。所述金屬殼體10接收饋電信號后,所述金屬區(qū)域12作為輻射體可以輻射電磁波,從而使得所述天線裝置100收發(fā)信號。通過所述金屬條13與所述金屬區(qū)域12電隔離;利用所述靜觸頭23電連接所述金屬條13,并且動觸頭22與金屬區(qū)域12進行電連接;在動觸頭21與靜觸頭22導通時,使得所述金屬條13與所述金屬區(qū)域12相導通,從而使得所述金屬區(qū)域12的諧振頻率產(chǎn)生變化,即天線裝置100的頻段增加,從而增加寬帶,提高用戶體驗。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金屬殼體10可以是手機前蓋或者是手機后蓋。具體的,所述金屬殼體10為呈矩形的終端后蓋。所述金屬殼體10可以承載終端的內(nèi)部主板和其他功能組件,并對主板和功能組件進行保護。所述微縫帶11可以是采用激光切割而成。具體的,所述微縫帶11可以是由所述金屬殼體10的邊緣切入,并未完全切斷所述金屬殼體10,從而使得所述金屬殼體10的結構完整,進而所述金屬殼體10可以承受較大的外力作用。具體的,所述金屬殼體10的切口形成所述微縫帶11,所述微縫帶11的外部區(qū)域形成所述金屬區(qū)域12。更為具體的,所述微縫帶11由多條微縫和所述金屬條13構成。所述金屬條13由所述微縫分隔而成。所述絕緣材料14填充于所述微縫內(nèi)。所述微縫帶11均包括一個位于所述金屬殼體10邊緣的開口端11a和一個遠離所述金屬殼體10邊緣的閉合端11b;所述閉合端11b向所述開口端11a延伸有金屬條13。所述金屬區(qū)域12是形成于所述微縫帶11之外的金屬片。所述金屬區(qū)域11用以接收饋電信號,從而使得所述金屬區(qū)域11可以輻射電磁波,進而形成天線射頻。具體的,所述金屬區(qū)域12設有饋電點121,所述饋電點121鄰近所述微縫帶11,所述饋電點121用以接入匹配電路和射頻電路。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微縫帶11還可以是磨床切割而成;所述微縫帶11還可以將所述金屬殼體10分隔成兩個金屬區(qū)域。所述開關20可以是單刀多擲開關,也可以是單刀單擲開關。具體的,所述開關20包括電連接所述金屬區(qū)域12的動觸頭21和電連接所述金屬條13的靜觸頭22。所述動觸頭21與所述靜觸頭22斷開或導通,從而斷開或導通金屬區(qū)域與金屬條之間的電連接。所述動觸頭21可以與終端的中央處理器連接,以根據(jù)終端的控制信號與所述靜觸頭22相導通。所述靜觸頭22的數(shù)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一個或多個所述靜觸頭22可以對應連接至一個或多個所述金屬條13。如圖1所示,提供第一實施例,所述開關20的靜觸頭22的數(shù)量為一個,所述一個靜觸頭22與其中一個所述金屬條13電連接。,當所述動觸頭21與所述靜觸頭22相導通時,與該靜觸頭22電連接的所述金屬條13經(jīng)所述動觸頭21與所述金屬區(qū)域12相導通,從而改變所述金屬區(qū)域12的產(chǎn)生第一諧振頻率的電磁波。當所述靜觸頭23與所述金屬條13斷開時,所述金屬條13和所述金屬區(qū)域12相斷開,所述金屬區(qū)域12輻射第二諧振頻率的電磁波,所述第二諧振頻率不同于所述第一諧振頻率。進而,所述天線裝置100可以產(chǎn)生不同諧振頻率的電磁信號,進而帶寬增加,提高用戶體驗。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提供第二實施例,所述開關20的靜觸頭22的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兩個靜觸頭22與其中兩個所述金屬條13電連接,所述動觸頭21與其中一個所述靜觸頭22導通或斷開。具體的,兩個所述靜觸頭22分別是第一靜觸頭221和第二靜觸頭222。所述多個金屬條13中包括第一金屬條131和第二金屬條132。所述第一金屬條131和所述第二金屬條132相鄰設置。所述第一金屬條131相較于所述第二金屬條132靠近所述金屬區(qū)域12,即所述第一金屬條131至所述金屬區(qū)域12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金屬條132至所述金屬區(qū)域12的距離。所述第一靜觸頭221電連接所述第一金屬條131,所述第二靜觸頭222電連接所述第二金屬條132。當所述動觸頭22與所述第一金屬條131導通時,所述金屬區(qū)域12輻射第一諧振頻率的電磁波。當所述動觸頭22與所述第二金屬條132導通時,由于所述第二金屬條132與所述金屬區(qū)域12之間形成的縫寬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金屬條131與所述金屬區(qū)域12之間形成的縫寬尺寸,進而使得金屬區(qū)域12所輻射的諧振頻率改變,即所述金屬區(qū)域12輻射第三諧振頻率的電磁波且所述第三諧振頻率不同于所述第一諧振頻率和所述第二諧振頻率。進一步使得所述天線裝置100可以輻射更多不同諧振頻率的電磁波,形成更多的頻段,方便用戶在不同的頻段間進行選擇,進一步地增加天線帶寬。同理,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還可以設置多個所述靜觸頭22對應電連接至多個所述金屬條13,從而根據(jù)每一所述金屬條13與所述金屬區(qū)域12之間形成不同尺寸的縫寬,導致所述金屬區(qū)域12所輻射的諧振頻率不同,從而形成更多的頻段,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頻段選擇。進一步地,多個所述金屬條13等距排列,相鄰兩條所述金屬條13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金屬條13的寬度。具體的,在每一所述微縫帶11中,所述金屬條13的寬度與相鄰兩個所述金屬條13之間的寬度之比為1.5~2.0,從而使得相鄰兩個所述金屬條13之間的寬度占比較小,用戶肉眼無法分辨相鄰兩個所述金屬條13之間的微縫,進而整體提高所述天線裝置100的外觀效果。更為具體的,相鄰兩個所述金屬條13之間的縫寬為0.05mm~0.3mm,所述金屬條13的數(shù)目大于5個~10個。利用相鄰兩個所述金屬條13之間的縫寬保證最小在0.05mm,使得微縫無法被用戶直接分辨出,并且保證所述天線裝置100最低的射頻效率,相反地,控制相鄰兩個所述金屬條13之間的縫寬保證最大在0.3mm,使得所述天線裝置100的射頻效率提高。同樣,所述金屬條13的數(shù)目最小控制在5個,以保證所述天線裝置100的外觀要求,在所述金屬條13的數(shù)目最大控制在10個,以提高所述天線裝置100的射頻效率。所述微縫帶11的寬度為1.5mm~5.0mm,從而使得所述微縫帶11占整個所述金屬殼體10的比例較小,從而提高所述天線裝置100的外觀效果。進一步地,所述微縫帶11沿平行于所述金屬殼體10長度方向或寬度方向延伸。在第一實施例中,所述微縫帶11沿平行于所述金屬殼體10寬度方向延伸。所述金屬殼體10包括第一微縫帶111和第二微縫帶112。所述第一微縫帶111和所述第二微縫帶112在所述金屬殼體10的長度方向相互錯開。從而所述金屬殼體10長度方向兩側的抗應力效果相平衡,使得所述金屬殼體10不易變形。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微縫帶111和所述第二微縫帶112還可以是在所述金屬殼體10的寬度方向上相互錯開。在第二實施例中,所述金屬殼體10還包括第三微縫帶113和第四微縫帶114。所述第三微縫帶113與所述第一微縫帶111相互反向延伸。所述第四微縫帶114與所述第二微縫帶112相互反向延伸。所述第三微縫帶113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一微縫帶111的長度,從而所述第三微縫帶113輻射的電磁波諧振頻率不同于所述第一微縫帶111的電磁波諧振頻率,進一步增加所述天線裝置100的輻射電磁波效率,增加帶寬。進一步地,在第一實施例中,所述天線裝置100包括兩個所述開關20,兩個所述開關20的靜觸頭22分別電連接兩條所述微縫帶11的金屬條13。利用兩個所述開關20的靜觸頭22分別電連接兩條所述微縫帶11的金屬條13,從而使得兩條所述微縫帶11所輻射的電磁波諧振頻率不同,從而增加所述天線裝置100的輻射頻段,提高用戶體驗。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天線裝置100還可以設置多條所述微縫帶11和多組所述開關20,從而使得所述天線裝置100的輻射頻段增加,增加帶寬。進一步地,在第一實施例中,所述微縫帶11還包括完全填充于相鄰兩個所述金屬條13之間的絕緣材料14可以是非信號屏蔽材料,該絕緣材料可以避免屏蔽掉所述天線裝置100的天線信號,提高所述天線裝置100的輻射效率。而且還可以將該絕緣材料設置呈透光材料。在所述天線裝置100應用于終端時,終端內(nèi)部對應所述微縫帶11設置呼吸燈(未圖示),從而使得所述微縫11內(nèi)的透光非信號屏蔽材料可以透過所述呼吸燈的光線,從而用戶可以從所述天線裝置100的外部觀察呼吸燈光線,進而了解終端的運行情況,提高終端的外觀效果,并且提高用戶體驗。較優(yōu)地,所述透光非信號屏蔽材料采用導光材料,從而使得微縫帶11呈現(xiàn)光帶狀,進而提高所述天線裝置100的外觀效果。請參閱圖3,所述天線裝置100還包括匹配電路30、射頻電路40,所述匹配電路30電連接所述金屬區(qū)域12,所述射頻電路40電連接所述匹配電路30,所述地極40電連接所述接地極21。所述匹配電路30電連接所述饋電點121,所述匹配電路30和所述射頻電路40經(jīng)所述饋電點121向所述金屬殼體10發(fā)送饋電信號,從而使得所述金屬殼體10輻射電磁波。請參閱圖4,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200,所述移動終端包括所述天線裝置100,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主板200,所述主板固定于所述金屬殼體10內(nèi),所述主板電連接所述匹配電路30和所述射頻電路40,以及所述開關20??梢岳斫獾氖?,所述移動終端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所述主板上可以設置電連接所述金屬區(qū)域12的地極(未圖示),所述地接還電連接至所述動觸頭21,以使所述金屬區(qū)域12和所述動觸頭21電連接。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及移動終端,通過本發(fā)明的天線裝置及移動終端,通過所述金屬條與所述金屬區(qū)域電隔離;利用所述靜觸頭電連接金屬條,并且動觸頭與所述金屬區(qū)域電連接;在動觸頭與靜觸頭導通時,使得金屬條與所述金屬區(qū)域相導通,從而使得所述金屬區(qū)域的諧振頻率產(chǎn)生變化即可以產(chǎn)生多種頻率的諧振,從而增加通信寬帶,提高用戶體驗。以上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