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半導體開關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19857閱讀:266來源:國知局
      半導體開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半導體開關。其中,半導體開關的一實施例包括襯底層;第一摻雜區(qū)、第二摻雜區(qū)和第三摻雜區(qū),其中,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間隔擴散在所述襯底層,且所述襯底層的表面暴露出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當所述襯底層為P型半導體時,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為N型半導體,當所述襯底層為N型半導體時,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為P型半導體;第一氧化區(qū),位于間隔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二摻雜區(qū)的所述襯底層的表面,連接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二摻雜區(qū);第二氧化區(qū),位于間隔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的所述襯底層的表面,連接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柵電極,由位于所述第一氧化區(qū)上的第一柵電極和位于所述第二氧化區(qū)上的第二柵電極連接而成;第一漏電極,與所述第一摻雜區(qū)連接;第二漏電極,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連接;源電極,與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襯底層連接。按照本申請的方案,能夠控制電流雙向流動。
      【專利說明】
      半導體開關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一般涉及半導體技術,尤其涉及半導體開關?!颈尘凹夹g】
      [0002]固體開關,或固態(tài)繼電器已廣泛應用于各種機電設備、自動化設備、照明、儀器儀表、安防設備、充電設備、化工設備、礦山設備等。它的優(yōu)點在于壽命長、可靠性高、無觸點、 無線圈、無噪聲、無火花、抗干擾能力強、開關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且耐沖擊,耐振蕩,防爆、防潮、防腐蝕。它主要的缺點是存在通態(tài)壓降、有一定的內(nèi)阻,因此大功率的固體開關需要比較大的散熱裝置。尤其對于直流輸入/輸出的固體開關,散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
      [0003]由于M0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場效應管)導通內(nèi)阻小,導通壓降小,可以降低導通時的發(fā)熱量,因此適合作為固體開關中常用的功率半導體器件。但是普通的M0SFET在制造過程中會存在一個寄生二極管,它并聯(lián)在 M0SFET的漏極和源極之間。如圖1A、圖1B所示,圖1A、圖1B為一個N型M0SFET,其中,D是 M0SFET的漏極,G是M0SFET的柵極,S是M0SFET的源極。在實際的制造過程中,M0SFET的P型襯底和S連接的N型摻雜區(qū)短接。因此P型襯底和D連接的N型摻雜區(qū)形成一個寄生二極管。由于這個寄生二極管的存在,單個的匪0S只能構成一個單向的固體開關。對于NM0S(Nega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它可以控制電流從D流向 S,但是不能控制電流從S流向D;對于PM0S(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它可以控制電流從S流向D,但是不能控制電流從D 流向S?!緦嵱眯滦蛢?nèi)容】
      [0004]鑒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種半導體開關,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0005]第一方面,本申請?zhí)峁┝艘环N半導體開關,包括:襯底層;第一摻雜區(qū)、第二摻雜區(qū)和第三摻雜區(qū),其中,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間隔擴散在所述襯底層,且所述襯底層的表面暴露出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 當所述襯底層為P型半導體時,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為N型半導體,當所述襯底層為N型半導體時,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為P型半導體;第一氧化區(qū),位于間隔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二摻雜區(qū)的所述襯底層的表面,連接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二摻雜區(qū);第二氧化區(qū),位于間隔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的所述襯底層的表面,連接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柵電極,由位于所述第一氧化區(qū)上的第一柵電極和位于所述第二氧化區(qū)上的第二柵電極連接而成;第一漏電極,與所述第一摻雜區(qū)連接;第二漏電極,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連接;源電極,與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襯底層連接。
      [000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襯底層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橫向分布在所述襯底層,且所述襯底層的頂面暴露出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所述第一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一摻雜區(qū)上;所述第二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三摻雜區(qū)上;所述源電極位于所述第二摻雜區(qū)上。
      [000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襯底層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所述襯底層的底面暴露出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所述襯底層的頂面暴露出所述第二摻雜區(qū);所述第一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一摻雜區(qū)下;所述第二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三摻雜區(qū)下;所述源電極位于所述第二摻雜區(qū)上。
      [000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襯底層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所述襯底層的頂面暴露出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所述襯底層的底面暴露出所述第二摻雜區(qū);所述第一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一摻雜區(qū)上;所述第二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三摻雜區(qū)上;所述源電極位于所述第二摻雜區(qū)下。
      [000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襯底層包括頂面、底面;以及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分別位于所述襯底層的兩側;所述第二摻雜區(qū)暴露在所述襯底層的頂面;所述第一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一摻雜區(qū)下;所述第二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三摻雜區(qū)下;所述源電極位于所述第二摻雜區(qū)上。
      [001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襯底層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分別位于所述襯底層的兩側;所述第二摻雜區(qū)暴露在所述襯底層的底面;所述第一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一摻雜區(qū)上;所述第二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三摻雜區(qū)上;所述源電極位于所述第二摻雜區(qū)下。
      [00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襯底層包括頂面、底面和側面;以及所述襯底層的底面和至少一個側面暴露出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所述襯底層的頂面暴露出所述第二摻雜區(qū);所述第一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一摻雜區(qū)下;所述第二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三摻雜區(qū)下; 所述源電極位于所述第二摻雜區(qū)上。
      [001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襯底層包括頂面、底面和側面;以及所述襯底層的頂面和至少一個側面暴露出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所述襯底層的底面暴露出所述第二摻雜區(qū);所述第一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一摻雜區(qū)上;所述第二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三摻雜區(qū)上; 所述源電極位于所述第二摻雜區(qū)下。
      [0013]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漏電極構成所述半導體開關的一個輸入端,所述第二漏電極構成所述半導體開關的一個輸出端;或所述第一漏電極構成所述半導體開關的一個輸出端,所述第二漏電極構成所述半導體開關的一個輸入端。
      [001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漏電極,所述柵電極與所述源電極構成第一場效應晶體管;所述第二漏電極,所述柵電極與所述源電極構成第二場效應晶體管。
      [0015]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半導體開關,通過三個摻雜區(qū)的設置,位于所述第一氧化區(qū)上的第一柵電極和位于所述第二氧化區(qū)上的第二柵電極的連接,以及與第二摻雜區(qū)和襯底層連接源電極的設置,實現(xiàn)了對電流雙向流動的控制。【附圖說明】

      [0016]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申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0017]圖1A示出了現(xiàn)有的半導體開關的示意性結構圖;[0〇18]圖1B不出了現(xiàn)有的半導體開關的不意性電路圖;
      [0019]圖2A示出了根據(jù)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半導體開關的結構示意圖;[〇〇2〇]圖2B示出了根據(jù)本申請一個實施例的半導體開關的示意性電路圖;
      [0021]圖3A示出了根據(jù)本申請又一個實施例的半導體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B示出了根據(jù)本申請又一個實施例的半導體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A示出了根據(jù)本申請再一個實施例的半導體開關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4B示出了根據(jù)本申請再一個實施例的半導體開關的結構示意圖?!揪唧w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梢岳斫獾氖牵颂幩枋龅木唧w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相關實用新型,而非對該實用新型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
      [0026]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
      [0027]請參考圖2A,其示出了根據(jù)本申請的一個實施例的半導體開關的示意性結構圖 200 〇[〇〇28]在該實施例中半導體開關包括:襯底層201,第一摻雜區(qū)202、第二摻雜區(qū)203和第三摻雜區(qū)204,第一氧化區(qū)205、第二氧化區(qū)206,多個電極207。當襯底層201為P型半導體時, 第一摻雜區(qū)202、第二摻雜區(qū)203和第三摻雜區(qū)204為N型半導體,當襯底層201為N型半導體時,第一摻雜區(qū)202、第二摻雜區(qū)203和第三摻雜區(qū)204為P型半導體。第一氧化區(qū)205、第二氧化區(qū)206的材料可以是二氧化硅,電極207的材料可以是金屬或多晶硅。[〇〇29]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摻雜區(qū)202、第二摻雜區(qū)203和第三摻雜區(qū)204間隔擴散在襯底層201,且襯底層201的表面暴露出第一摻雜區(qū)202、第二摻雜區(qū)203和第三摻雜區(qū)204;第一氧化區(qū)205,位于間隔第一摻雜區(qū)202和第二摻雜區(qū)203的襯底層201的表面,連接第一摻雜區(qū)202和第二摻雜區(qū)203;第二氧化區(qū)206,位于間隔第二摻雜區(qū)203和第三摻雜區(qū)204的襯底層201的表面,連接第二摻雜區(qū)203和第三摻雜區(qū)204;柵電極G,由位于第一氧化區(qū)205上的第一柵電極和位于第二氧化區(qū)206上的第二柵電極連接而成;第一漏電極D1,與第一摻雜區(qū) 202連接;第二漏電極D2,和第三摻雜區(qū)204連接;源電極S,與第二摻雜區(qū)203和襯底層201連接。
      [0030]此外,盡管圖2A中,襯底層201可以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第一摻雜區(qū)202、第二摻雜區(qū)203和第三摻雜區(qū)204橫向分布在襯底層201,且襯底層201的頂面暴露出第一摻雜區(qū) 202、第二摻雜區(qū)203和第三摻雜區(qū)204。然而,這種相對位置關系僅僅是示意性的,半導體開關只要滿足如上的文字描述中的相對位置關系,即視為落入了本實施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0031]在本實施例中,以襯底層201為P型半導體,第一摻雜區(qū)202、第二摻雜區(qū)203和第三摻雜區(qū)204為N型半導體為例。參考圖2B,第一摻雜區(qū)202和第一漏電極D1短接,構成固體開關的一個輸入/輸出端。第三摻雜區(qū)204和第二漏電極D2短接,構成固體開關的另一個輸入/ 輸出端。P型襯底層201和第二摻雜區(qū)203短接,構成固體開關的源電極SA是固體開關的柵電極。第一漏電極D1、柵電極G、和源電極S構成一個NM0S,第二漏電極D2、柵電極G、和源電極S構成另一個匪OS。當柵電極G和源電極S之間的電壓大于臨界電壓時,上述兩個匪OS都導通。此時,第一漏電極D1和第二漏電極D2相當于短路,電流可以在第一漏電極D1和第二漏電極D2之間雙向流動。當柵電極G和源電極S之間的電壓小于臨界電壓時,上述兩個NM0S都關閉。此時,第一漏電極D1和第二漏電極D2相當于開路,第一漏電極D1和第二漏電極D2之間即使有電壓也沒有電流流動。因此,該器件構成一個雙向的固體開關。而P型襯底層201和第一摻雜區(qū)202組成的寄生二極管,以及P型襯底層201和第三摻雜區(qū)204組成的另一個寄生二極管對固體開關沒有影響。[〇〇32]在本實施例中,以襯底層201為P型半導體,第一摻雜區(qū)202、第二摻雜區(qū)203和第三摻雜區(qū)204為N型半導體為例。第一摻雜區(qū)202和第一漏電極D1短接,構成固體開關的一個輸入/輸出端。第三摻雜區(qū)204和第二漏電極D2短接,構成固體開關的另一個輸入/輸出端。N型襯底層201和第二摻雜區(qū)203短接,構成固體開關的源電極SA是固體開關的柵極。第一漏電極D1、柵電極G、和源電極S構成一個PM0S,第二漏電極D2、柵電極G、和源電極S構成另一個 PM0S。當柵電極G和源電極S之間的電壓小于臨界電壓時,上述兩個PM0S都導通。此時,第一漏電極D1和第二漏電極D2相當于短路,電流可以在第一漏電極D1和第二漏電極D2之間雙向流動。當柵電極G和源電極S之間的電壓大于臨界電壓時,上述兩個PM0S都關閉。此時,第一漏電極D1和第二漏電極D2相當于開路,第一漏電極D1和第二漏電極D2之間即使有電壓也沒有電流流動。因此,該器件構成一個雙向的固體開關。而P1和N型襯底層201組成的寄生二極管,以及P3和N型襯底層201組成的另一個寄生二極管對固體開關沒有影響。
      [0033]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現(xiàn)方式中,半導體開關可以是一種橫向型固體開關, 電流從第一漏電極D1或第二漏電極D2流向源電極S時,電流在水平方向上流動。襯底層201 可以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第一摻雜區(qū)202、第二摻雜區(qū)203和第三摻雜區(qū)204橫向分布在襯底層201,且襯底層201的頂面暴露出第一摻雜區(qū)202、第二摻雜區(qū)203和第三摻雜區(qū)204;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摻雜區(qū)202上;第二漏電極D2位于第三摻雜區(qū)204上;源電極S位于第二慘雜區(qū)203上。
      [0034]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現(xiàn)方式中,半導體開關也可以是一種垂直型固體開關,電流從第一漏電極D1或第二漏電極D2流向源電極S時,電流在垂直方向上流動。襯底層 201可以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襯底層201的底面暴露出第一摻雜區(qū)202和第三摻雜區(qū)204, 襯底層201的頂面暴露出第二摻雜區(qū)203;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摻雜區(qū)202下;第二漏電極 D2位于第三摻雜區(qū)204下;源電極S位于第二摻雜區(qū)203上。
      [0035]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現(xiàn)方式中,襯底層201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襯底層 201的頂面暴露出第一摻雜區(qū)202和第三摻雜區(qū)204,襯底層201的底面暴露出第二摻雜區(qū) 203;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摻雜區(qū)202上;第二漏電極D2位于第三摻雜區(qū)204上;源電極S位于第二摻雜區(qū)203下。
      [0036]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現(xiàn)方式中,襯底層201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襯底層 201的底面暴露出第一摻雜區(qū)202和第三摻雜區(qū)204,襯底層201的頂面暴露出第二摻雜區(qū) 203;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摻雜區(qū)202下;第二漏電極D2位于第三摻雜區(qū)204下;源電極S位于第二摻雜區(qū)203上。
      [0037]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現(xiàn)方式中,襯底層201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襯底層 201的頂面暴露出第一摻雜區(qū)202和第三摻雜區(qū)204,襯底層201的底面暴露出第二摻雜區(qū)203;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摻雜區(qū)202上;第二漏電極D2位于第三摻雜區(qū)204上;源電極S位于第二摻雜區(qū)203下。[〇〇38]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現(xiàn)方式中,襯底層201包括頂面、底面;以及第一摻雜區(qū)202和第三摻雜區(qū)204分別位于襯底層201的兩側;第二摻雜區(qū)203暴露在襯底層201的頂面;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摻雜區(qū)202下;第二漏電極D2位于第三摻雜區(qū)204下;源電極S位于第二摻雜區(qū)203上。
      [0039]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現(xiàn)方式中,襯底層201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第一摻雜區(qū)202和第三摻雜區(qū)204分別位于襯底層201的兩側;第二摻雜區(qū)203暴露在襯底層201的底面;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摻雜區(qū)202上;第二漏電極D2位于第三摻雜區(qū)204上;源電極S位于第二摻雜區(qū)203下。
      [0040]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現(xiàn)方式中,襯底層201包括頂面、底面和側面;以及襯底層201的底面和至少一個側面暴露出第一摻雜區(qū)202和第三摻雜區(qū)204,襯底層201的頂面暴露出第二摻雜區(qū)203;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摻雜區(qū)202下;第二漏電極D2位于第三摻雜區(qū)204下;源電極S位于第二摻雜區(qū)203上。
      [0041]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現(xiàn)方式中,襯底層201包括頂面、底面和側面;以及襯底層201的頂面和至少一個側面暴露出第一摻雜區(qū)202和第三摻雜區(qū)204,襯底層201的底面暴露出第二摻雜區(qū)203;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摻雜區(qū)202上;第二漏電極D2位于第三摻雜區(qū)204上;源電極S位于第二摻雜區(qū)203下。[〇〇42]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現(xiàn)方式中,第一漏電極D1構成半導體開關的一個輸入端,第二漏電極D2構成半導體開關的一個輸出端;或第一漏電極D1構成半導體開關的一個輸出端,第二漏電極D2構成半導體開關的一個輸入端。
      [0043]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現(xiàn)方式中,第一漏電極D1,柵電極與源電極S構成第一場效應晶體管;第二漏電極D2,柵電極與源電極S構成第二場效應晶體管。[〇〇44]本實施例提供的半導體開關,通過三個摻雜區(qū)的設置,位于第一氧化區(qū)上的第一柵電極和位于第二氧化區(qū)上的第二柵電極的連接,以及與第二摻雜區(qū)和襯底層連接源電極的設置,實現(xiàn)了對電流雙向流動的控制,同時與采用兩個分立的M0SFET相比,由于共用一個 S極,制造工藝更簡單、可靠,而且節(jié)約制造該器件所需硅晶片的面積。[〇〇45]請參考圖3A、圖3B,其示出了根據(jù)本申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半導體開關的示意性結構圖300。[〇〇46] 圖3A中,P表示P型襯底層,N1、N2和N3分別表示第一N型摻雜區(qū)、第二N型摻雜區(qū)和第三N型摻雜區(qū),G表示柵極,S表示源極,D1表示第一漏電極,D2表示第二漏電極。P型襯底層包括頂面、底面;以及第一N型摻雜區(qū)和第三N型摻雜區(qū)分別位于P型襯底層的兩側;第二N型摻雜區(qū)可以暴露在P型襯底層的頂面;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 N型摻雜區(qū)下;第二漏電極D2 位于第三N型摻雜區(qū)下;源電極S位于第二N型摻雜區(qū)上。同理,第二N型摻雜區(qū)也可以暴露在 P型襯底層的底面,此時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 N型摻雜區(qū)上,第二漏電極D2位于第三N型摻雜區(qū)上,源電極S位于第二N型摻雜區(qū)下。[〇〇47] 圖3B中,N表示N型襯底層,P1、P2和P3分別表示第一P型摻雜區(qū)、第二P型摻雜區(qū)和第三P型摻雜區(qū),G表示柵極,S表示源極,D1表示第一漏電極,D2表示第二漏電極。N型襯底層包括頂面、底面;以及第一P型摻雜區(qū)和第三P型摻雜區(qū)分別位于N型襯底層的兩側;第二P型摻雜區(qū)可以暴露在N型襯底層的頂面;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 P型摻雜區(qū)下;第二漏電極D2 位于第三P型摻雜區(qū)下;源電極S位于第二P型摻雜區(qū)上。同理,第二P型摻雜區(qū)也可以暴露在 N型襯底層的底面,此時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 P型摻雜區(qū)上,第二漏電極D2位于第三P型摻雜區(qū)上,源電極S位于第二P型摻雜區(qū)下。[〇〇48]與圖2A所示的實施例類似,在本實施例中,半導體開關也包括第一氧化區(qū)、第二氧化區(qū)和多個電極。[〇〇49]圖3A、圖3B所示的實施例與圖2A所示的實施例相比,進一步限定了襯底層,三個摻雜區(qū)以及電極的設置位置,圖3A、圖3B所示的實施例構成了垂直型固體開關,電流從第一漏電極D1或第二漏電極D2流向源電極S時,電流在垂直方向上流動。這種垂直型的固體開關所能通過的電流通常更大。
      [0050]請參考圖4A、圖4B,其示出了根據(jù)本申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半導體開關的示意性結構圖400。[〇〇51 ] 圖4A中,P表示P型襯底層,N1、N2和N3分別表示第一N型摻雜區(qū)、第二N型摻雜區(qū)和第三N型摻雜區(qū),G表示柵極,S表示源極,D1表示第一漏電極,D2表示第二漏電極。P型襯底層包括頂面、底面和側面;以及P型襯底層的底面和至少一個側面暴露出第一N型摻雜區(qū)和第三N型摻雜區(qū),第二N型摻雜區(qū)暴露在P型襯底層的頂面;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N型摻雜區(qū)下;第二漏電極D2位于第三N型摻雜區(qū)下;源電極S位于第二N型摻雜區(qū)上。同理,P型襯底層的頂面和至少一個側面也可以暴露出第一N型摻雜區(qū)和第三N型摻雜區(qū),第二N型摻雜區(qū)也可以暴露在P型襯底層的底面;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 N型摻雜區(qū)上;第二漏電極D2位于第三N型摻雜區(qū)上;源電極S位于第二N型摻雜區(qū)下。[〇〇52] 圖4B中,N表示N型襯底層,P1、P2和P3分別表示第一P型摻雜區(qū)、第二P型摻雜區(qū)和第三P型摻雜區(qū),G表示柵極,S表示源極,D1表示第一漏電極,D2表示第二漏電極。N型襯底層包括頂面、底面和側面;以及N型襯底層的底面和至少一個側面暴露出第一P型摻雜區(qū)和第三P型摻雜區(qū);第二P型摻雜區(qū)可以暴露在N型襯底層的頂面;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 P型摻雜區(qū)下;第二漏電極D2位于第三P型摻雜區(qū)下;源電極S位于第二P型摻雜區(qū)上。同理,N型襯底層的頂面和至少一個側面可以暴露出第一 P型摻雜區(qū)和第三P型摻雜區(qū);第二P型摻雜區(qū)可以暴露在N型襯底層的底面;第一漏電極D1位于第一 P型摻雜區(qū)上;第二漏電極D2位于第三P型摻雜區(qū)上;源電極S位于第二P型摻雜區(qū)下。
      [0053]在本實施例中,襯底層包括頂面、底面和側面;以及襯底層的頂面和至少一個側面暴露出第一摻雜區(qū)和第三摻雜區(qū),襯底層的底面暴露出第二摻雜區(qū);第一漏電極位于第一摻雜區(qū)上;第二漏電極位于第三摻雜區(qū)上;源電極位于第二摻雜區(qū)下。[〇〇54]與圖2A所示的實施例類似,在本實施例中,半導體開關也包括第一氧化區(qū)、第二氧化區(qū)和多個電極。第一氧化區(qū)、第二氧化區(qū)可以如圖4A、圖4B所示為凹槽狀,或根據(jù)襯底層和摻雜區(qū)的形狀具體設置。[0〇55]圖4A、圖4B所示的實施例與圖2A所示的實施例相比,進一步限定了襯底層,三個摻雜區(qū)以及電極的設置位置,圖4A、圖4B所示的實施例構成了垂直型固體開關,電流從第一漏電極D1或第二漏電極D2流向源電極S時,電流在垂直方向上流動。這種垂直型的固體開關所能通過的電流通常更大。
      [0056]以上描述僅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以及對所運用技術原理的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申請中所涉及的實用新型范圍,并不限于上述技術特征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在不脫離實用新型構思的情況下,由上述技術特征或其等同特征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征與本申請中公開的(但不限于)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征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
      【主權項】
      1.一種半導體開關,其特征在于,包括:襯底層;第一摻雜區(qū)、第二摻雜區(qū)和第三摻雜區(qū),其中,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 述第三摻雜區(qū)間隔擴散在所述襯底層,且所述襯底層的表面暴露出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 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當所述襯底層為P型半導體時,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第二 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為N型半導體,當所述襯底層為N型半導體時,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 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為P型半導體;第一氧化區(qū),位于間隔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二摻雜區(qū)的所述襯底層的表面,連接 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二摻雜區(qū);第二氧化區(qū),位于間隔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的所述襯底層的表面,連接 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柵電極,由位于所述第一氧化區(qū)上的第一柵電極和位于所述第二氧化區(qū)上的第二柵電 極連接而成;第一漏電極,與所述第一摻雜區(qū)連接;第二漏電極,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連接;源電極,與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襯底層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底層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 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橫向分布在所述襯底層,且所述襯底層的頂面暴露出所述第一摻雜區(qū)、所述第二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所述第一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一摻雜區(qū)上;所述第二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三摻雜區(qū)上;所述源電極位于所述第二摻雜區(qū)上。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底層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 所述襯底層的底面暴露出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所述襯底層的頂面暴露出所述第二摻雜區(qū);所述第一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一摻雜區(qū)下;所述第二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三摻雜區(qū)下;所述源電極位于所述第二摻雜區(qū)上。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底層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 所述襯底層的頂面暴露出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所述襯底層的底面暴露出所述第二摻雜區(qū);所述第一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一摻雜區(qū)上;所述第二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三摻雜區(qū)上;所述源電極位于所述第二摻雜區(qū)下。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底層包括頂面、底面;以及 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分別位于所述襯底層的兩側;所述第二摻雜區(qū)暴露在所述襯底層的頂面;所述第一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一摻雜區(qū)下;所述第二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三摻雜區(qū)下;所述源電極位于所述第二摻雜區(qū)上。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底層包括頂面和底面;以及 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分別位于所述襯底層的兩側;所述第二摻雜區(qū)暴露在所述襯底層的底面;所述第一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一摻雜區(qū)上;所述第二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三摻雜區(qū)上;所述源電極位于所述第二摻雜區(qū)下。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底層包括頂面、底面和側面; 以及所述襯底層的底面和至少一個側面暴露出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所述襯 底層的頂面暴露出所述第二摻雜區(qū);所述第一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一摻雜區(qū)下;所述第二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三摻雜區(qū)下;所述源電極位于所述第二摻雜區(qū)上。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底層包括頂面、底面和側面; 以及所述襯底層的頂面和至少一個側面暴露出所述第一摻雜區(qū)和所述第三摻雜區(qū),所述襯 底層的底面暴露出所述第二摻雜區(qū);所述第一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一摻雜區(qū)上;所述第二漏電極位于所述第三摻雜區(qū)上;所述源電極位于所述第二摻雜區(qū)下。9.根據(jù)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半導體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電極構成所 述半導體開關的一個輸入端,所述第二漏電極構成所述半導體開關的一個輸出端;或所述 第一漏電極構成所述半導體開關的一個輸出端,所述第二漏電極構成所述半導體開關的一 個輸入端。10.根據(jù)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半導體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電極,所述 柵電極與所述源電極構成第一場效應晶體管;所述第二漏電極,所述柵電極與所述源電極 構成第二場效應晶體管。
      【文檔編號】H01L29/78GK205692833SQ201620652773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7日 公開號201620652773.2, CN 201620652773, CN 205692833 U, CN 205692833U, CN-U-205692833, CN201620652773, CN201620652773.2, CN205692833 U, CN205692833U
      【發(fā)明人】趙恩海, 董維勝, 宋佩, 鄒慶華, 譚婷
      【申請人】鹽城市惠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