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繼電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多功能的動簧片及其動簧銜鐵部件。
背景技術:
繼電器是一種具有隔離功能的自動開關元件,其廣泛應用于家電、遙控、遙測、通訊、自動控制、機電一體化及電力電子設備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在控制電路中起自動調節(jié)、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的一種常規(guī)繼電器,圖2為現(xiàn)有技術的常規(guī)繼電器的壓簧與軛鐵的連接示意圖;該繼電器包括線圈100、軛鐵101、銜鐵102、壓簧103、推動卡104、鐵芯105、動簧部件和靜簧部件,其中,動簧部件由動簧片106和動觸點107構成,動簧片106的根部是連接在底座(圖中未示出)上,使得動簧片106能夠彈性復位,靜簧部件包括常閉靜簧108和常開靜簧109,當然也可以是只有常開靜簧;銜鐵102通過壓簧103配合在軛鐵101的刀口處,壓簧103是鉚接在軛鐵101上,通過壓簧103的作用力將銜鐵102壓在軛鐵刀口上,實現(xiàn)對銜鐵零件的限位,使銜鐵零件能夠以折彎處(銜鐵為l型形狀)為轉軸,繞著軛鐵刀口進行轉動,防止銜鐵零件在繼電器內部竄動,銜鐵102的頭部1021與鐵芯105的頭部(設有極靴)相配合,銜鐵102的尾部1022與推動卡104的一端相配合,推動卡104的另一端與動簧片106相配合。動簧片106起到的作用為載流和提供機械反力以便常開端觸點在不施加線圈電壓時能夠分斷開。這種結構的繼電器主要存在如下弊端:
1、由于壓簧103為單獨的零件,需要將壓簧103裝配到軛鐵101上,造成了零件成本的上升和裝配程序的繁鎖,而且,銜鐵102的尾部1022還需設置通槽以用來對壓簧103實現(xiàn)讓位,也造成了零件成本的上升。
2、由于動觸點107與常開靜簧109的常開靜觸點的分斷依靠的是動簧片的機械反力,動觸點與常閉靜簧108的常閉靜觸點閉合時的壓力也是由動簧片的機械反力提供,而動簧片的機械反力不能設置得很大(動簧片機械反力往往遠小于磁路吸力,不然磁路的吸力無法克服動簧片的機械反力,繼電器的常開觸點端就無法實現(xiàn)閉合),因此常規(guī)繼電器存在常閉端的觸點閉合壓力遠小于常開端(造成常閉端觸點電壽命性能遠弱于常開端觸點電壽命性能),并且常開端觸點分斷力不足的弊端。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多功能的動簧片及其動簧銜鐵部件,通過對動簧片結構的改進,不僅能夠提供動簧片所當具有的載流功能,還能實現(xiàn)壓簧對銜鐵限位和與銜鐵配合實現(xiàn)觸點分斷的功能,免除了另外設置壓簧零件造成的零件成本和裝配成本增加的問題,同時由于銜鐵能夠通過動簧結構件拉回動簧部件,實現(xiàn)常開觸點分斷的作用,從而提升了常開觸點端的電壽命性能,使觸點不容易粘結失效。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的動簧片,包括簧片本體;簧片本體的一端設有用來連接動觸點的第一固定部,簧片本體的另一端設有用來連接繼電器的底座的第二固定部,以使簧片本體的一端能夠相對簧片本體的另一端彈性擺動;在簧片本體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二固定部向外一體延伸具有延伸部,該延伸部一體設有用來將繼電器的銜鐵壓在軛鐵刀口處的壓片。
所述延伸部由第二固定部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由第一延伸部彎折向下大致豎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構成,所述壓片設于第二延伸部中。
所述壓片由第二延伸部的上部設置豎直的裂口而形成第一舌片后再彎折形成。
所述第一舌片的彎折方向朝向第二延伸部的內側。
所述簧片本體中,在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之間還一體設有能夠用來鉤住繼電器的銜鐵的掛鉤。
所述掛鉤由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之間的簧片本體開設u型槽而形成第二舌片后再彎折形成。
一種動簧銜鐵部件,包括動簧片和銜鐵;所述銜鐵為l型,銜鐵具有用來與繼電器的軛鐵的刀口相配合的彎折部,銜鐵的尾部與動簧片在厚度方向相配合,以使銜鐵的頭部吸向鐵芯時,銜鐵的尾部能夠推動動簧片,使動簧片的動觸點與常開靜簧閉合;所述動簧片的一端設有用來連接動觸點的第一固定部,動簧片的另一端設有用來連接繼電器的底座的第二固定部;在動簧片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二固定部向外一體延伸具有延伸部,該延伸部一體設有用來將銜鐵的彎折部壓在軛鐵刀口處的壓片。
所述延伸部由第二固定部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由第一延伸部彎折向下大致豎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構成,所述壓片由第二延伸部的上部設置豎直的裂口而形成第一舌片后再彎折形成;且第一舌片的彎折方向朝向第二延伸部的內側。
所述動簧片中,在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之間還一體設有能夠用來鉤住繼電器的銜鐵的掛鉤;所述銜鐵設有用來配合動簧片的掛鉤的通槽。
所述掛鉤由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之間的簧片本體開設u型槽而形成第二舌片后再彎折形成。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了在動簧片的簧片本體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二固定部向外一體延伸具有延伸部,該延伸部一體設有用來將繼電器的銜鐵壓在軛鐵刀口處的壓片。本發(fā)明的該結構能夠在水平方向對銜鐵進行限位,從而避免了同類產(chǎn)品需另外設置壓簧所帶來的零件成本和裝配成本增加的問題。
2、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了在動簧片的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之間還一體設有能夠用來鉤住繼電器的銜鐵的掛鉤;在銜鐵上則設有用來配合動簧片的掛鉤的通槽。本發(fā)明的該結構利用動簧片掛鉤與銜鐵通槽配合,形成吸合過程銜鐵推動動簧片,復歸過程銜鐵則通過動簧片掛鉤拉回動簧片,從而起到將動觸點與常開靜觸點分斷的作用,從而提升了常開觸點端的電壽命性能,使觸點不容易粘結失效;另外,由于動簧片的掛鉤與銜鐵為鉤掛連接,與傳統(tǒng)結構的鉚接固定相比,當銜鐵繞著軛鐵刀口處轉動而帶動動簧片運動時,在掛鉤相接處,銜鐵與動簧片能夠相對位移,避免了銜鐵轉動帶動動簧運動的過程中,由于兩個零件的轉動軸心和轉動半徑不同,當銜鐵轉動角度較大時,動簧片與銜鐵很容易憋死而影響繼電器性能的弊端。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的一種多功能的動簧片及其動簧銜鐵部件不局限于實施例。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的常規(guī)繼電器的構造示意圖;
圖2是現(xiàn)有技術的常規(guī)繼電器的壓簧與軛鐵相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本發(fā)明的動簧片的構造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本發(fā)明的動簧片的主視圖;
圖5是實施例本發(fā)明的動簧銜鐵部件的構造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本發(fā)明的動簧銜鐵部件的主視圖;
圖7是實施例本發(fā)明的動簧銜鐵部件的銜鐵的構造示意圖;
圖8是實施例本發(fā)明的動簧銜鐵部件的使用狀態(tài)(繼電器置位時)示意圖;
圖9是實施例本發(fā)明的動簧銜鐵部件的使用狀態(tài)(繼電器復歸時)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參見圖3至圖4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多功能的動簧片,該動簧片1包括簧片本體10;簧片本體10的一端設有用來連接動觸點的第一固定部11,簧片本體的另一端設有用來連接繼電器的底座的第二固定部12,以使簧片本體的一端(該端連接有動觸點)能夠相對簧片本體的另一端彈性擺動;在簧片本體10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二固定部向外一體延伸具有延伸部13,該延伸部一體設有用來將繼電器的銜鐵壓在軛鐵刀口處的壓片14。
本實施例中,延伸部13由第二固定部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31和由第一延伸部彎折向下大致豎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32構成,所述壓片14設于第二延伸部132中。
本實施例中,壓片14由第二延伸部132的上部設置豎直的裂口15而形成第一舌片16后再彎折形成。
本實施例中,第一舌片16的彎折方向朝向第二延伸部132的內側。
本實施例中,簧片本體10中,在第一固定部11與第二固定部12之間還一體設有能夠用來鉤住繼電器的銜鐵的掛鉤17。
本實施例中,掛鉤17由第一固定部11與第二固定部12之間的簧片本體10開設u型槽而形成第二舌片18后再彎折形成。
參見圖3至圖9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動簧銜鐵部件,包括動簧片1和銜鐵2;所述銜鐵2為l型,銜鐵2具有用來與繼電器的軛鐵31的刀口相配合的彎折部21,銜鐵的尾部22與動簧片1在厚度方向相配合,以使銜鐵的頭部23吸向鐵芯32時,銜鐵的尾部22能夠推動動簧片1,使動簧片1的動觸點33與常開靜簧34閉合;所述動簧片1的一端設有用來連接動觸點的第一固定部11,動簧片1的另一端設有用來連接繼電器的底座的第二固定部12;在動簧片1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二固定部12向外一體延伸具有延伸部13,該延伸部13一體設有用來將銜鐵的彎折部21壓在軛鐵刀口處的壓片14。
本實施例中,延伸部13由第二固定部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31和由第一延伸部彎折向下大致豎直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32構成,所述壓片14由第二延伸部的上部設置豎直的裂口15而形成第一舌片16后再彎折形成;且第一舌片16的彎折方向朝向第二延伸部的內側(內側是指動簧片1彎折后的內彎的一面)。
本實施例中,動簧片1中,在第一固定部11與第二固定部12之間還一體設有能夠用來鉤住繼電器的銜鐵的掛鉤17;所述銜鐵2設有用來配合動簧片的掛鉤17的通槽24。由于銜鐵2的尾部22與動簧片1相配合,因此,銜鐵2的通槽24是設在銜鐵2的尾部22中。
本實施例中,掛鉤17由第一固定部11與第二固定部12之間的簧片本體10開設u型槽而形成第二舌片18后再彎折形成。
本發(fā)明的一種動簧銜鐵部件,是使用在具有雙邊保持磁路的繼電器中,該磁路還包括磁鋼35和導磁件36,軛鐵31為l型形狀,由平行于鐵芯32的第一軛鐵311和垂直于鐵芯的第二軛鐵312構成;所述第二軛鐵312與所述鐵芯32的尾部相連接;所述第一軛鐵311的端頭設為刀口313,銜鐵2的彎折處適配在軛鐵31的刀口313處,動簧片1的壓片14作為壓簧將銜鐵的彎折處壓在軛鐵31的刀口313處,所述銜鐵的尾部22的內側面與軛鐵的第一軛鐵311的外側面處在對應配合的位置,所述導磁件36的一端與第一軛鐵311的內側面相連接,導磁件36的另一端通過磁鋼35與第一軛鐵311的內側面相連接,以使繼電器具有雙保持磁路。
當對線圈施加置位激勵電壓時,銜鐵的頭部23與鐵芯32閉合,銜鐵的尾部22推動動簧部件的動簧片1,從而使動觸點33與靜簧部件的常開端34(即常開靜觸點)閉合;當對線圈施加復歸激勵電壓時,銜鐵的尾部22在電磁吸力的作用下往軛鐵面運動,同時通過動簧片1與銜鐵的尾部22之間的掛鉤17的作用將動觸點33與靜簧部件的常開端34分開,最終當銜鐵的尾部22貼合于軛鐵面時,動觸點33與靜簧部件的常閉端37(即常閉靜觸點)實現(xiàn)閉合。
本發(fā)明的一種多功能的動簧片及其動簧銜鐵部件,采用了在動簧片的簧片本體10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二固定部向外一體延伸具有延伸部13,該延伸部一體設有用來將繼電器的銜鐵壓在軛鐵刀口處的壓片14;本發(fā)明的該結構能夠在水平方向對銜鐵2進行限位,從而避免了同類產(chǎn)品需另外設置壓簧所帶來的零件成本和裝配成本增加的問題。本發(fā)明還采用了在動簧片的第一固定部11與第二固定部12之間還一體設有能夠用來鉤住繼電器的銜鐵的掛鉤17;在銜鐵2上則設有用來配合動簧片的掛鉤的通槽24;本發(fā)明的該結構利用動簧片掛鉤17與銜鐵通槽24配合,形成吸合過程銜鐵推動動簧片,復歸過程銜鐵則通過動簧片掛鉤拉回動簧片,從而起到將動觸點與常開靜觸點分斷的作用,從而提升了常開觸點端的電壽命性能,使觸點不容易粘結失效;另外,由于動簧片的掛鉤17與銜鐵2為鉤掛連接,與傳統(tǒng)結構的鉚接固定相比,當銜鐵2繞著軛鐵刀口313處轉動而帶動動簧片1運動時,在掛鉤相接處,銜鐵2與動簧片1能夠相對位移,避免了銜鐵2轉動帶動動簧運動的過程中,由于兩個零件的轉動軸心和轉動半徑不同,當銜鐵2轉動角度較大時,動簧片1與銜鐵2很容易憋死而影響繼電器性能的弊端。
上述只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的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作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jù)本發(fā)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應落在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