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zhuǎn)換同軸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同軸插座。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轉(zhuǎn)換同軸插座,它適用于高頻傳輸速度的用途。
2.現(xiàn)有技術的介紹轉(zhuǎn)換同軸插座是眾所周知的。授予Burroughs的美國專利第4,749,968號和第5,467,062號公開了這種插座的一個例子。授予Seiceanu的美國專利第5,246,378號公開了這種插座的另一個例子。
現(xiàn)有技術中的轉(zhuǎn)換同軸插座包括兩個一般是實心的中心導體,它們以平行對齊的方式置于一接地的、導電的殼體里。一轉(zhuǎn)換組件位于兩中心導體之間。
轉(zhuǎn)換組件包括-V形彈簧,它具有偏壓第一中心導體的第一端和偏壓第二中心導體的第二端。結(jié)果,中心導體處于正常的信號流交換中,這樣,在一個中心導體上的電信號通過轉(zhuǎn)換組件到達另一中心導體。
這種轉(zhuǎn)換同軸插座一般用于遠程通信或影像傳播業(yè)。殼體的后端設有接頭,以便永久地或半永久地與同軸電纜連接。中心導體的前端設有插孔,以便接納預定尺寸的插頭。一般來說,這種轉(zhuǎn)換插座在插頭未插入插孔時工作。因此,從后端接頭進入中心導體的信號通過轉(zhuǎn)換組件,然后通過另一后端同軸接頭送出插座裝置。
有時需要進入插座,以便分接信號或輸入新的信號。為此,將帶有固定的同軸電纜的一插頭插入一前插孔里。當插頭插入前插孔里時,插頭與V形彈簧接觸,從而使它移動離開與插入插頭的插孔有關的中心導體。
由于V形彈簧移動離開中心導體,該中心導體不再與另一中心導體連接,從而該信號直接通過該中心導體的全部長度并離開插孔。除了使插座的兩個中心導體接觸斷開外,插頭的插入還使另一中心導體通過一電阻與地電氣連接,從而保持系統(tǒng)所需的電阻抗。
由于上面所述的結(jié)構,從后接頭到后接頭的正常的信號流通過V形彈簧。中心導體有一段很長的、延伸超過V形彈簧而不與任何接地部分或其它連接源連接的長度。在過去,中心導體的這種自由長度在遠程通信業(yè)里一般很少有或沒有問題。然而,隨著逐漸提高的傳送頻率,中心導體的這種自由長度可能使信號失真或削弱信號的完整性。
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轉(zhuǎn)換同軸插座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允許灰塵或其它污染物進入轉(zhuǎn)換組件。這種插座通常具有通過前插孔進入插座的轉(zhuǎn)換組件的自由氣流。
II.本發(fā)明的簡要說明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轉(zhuǎn)換同軸插座裝置,它具有導電的、同軸的、從后部延伸到前部的中心導體。該裝置還包括第二同軸中心導體。第一中心導體的后部包括一導電的、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部分。當可移動部分處于第一位置時,該可移動部分與第二中心導體電氣接觸,而與第一中心導體的前部電氣分離。當可移動部分處于第二位置時,該可移動部分與前部電氣接觸,而與第二中心導體電氣分離。當一同軸電纜固定在第一中心導體的前部時,一啟動器使可移動部分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
III.附圖的簡要說明
圖1是按照本發(fā)明的一轉(zhuǎn)換同軸插座裝置的側(cè)視圖(蓋板已去掉),它顯示了一插頭部分插入插座裝置的前孔,但該插頭還未與一轉(zhuǎn)換啟動器嚙合;圖2是類似于圖1的視圖,其中插頭進一步插入該裝置的第一孔;圖3是類似于圖1和2的視圖,所示的插頭更進一步插入該裝置內(nèi);圖4是類似于圖1-3的視圖,所示的插頭已完全插入該裝置內(nèi);圖5是圖1中的插座裝置的側(cè)面剖視圖,其中無插頭插入該裝置;圖6是沿圖1中的6-6線的剖視圖(為了清楚起見,已將插頭去掉);圖7是沿圖1中的7-7線的剖視圖;圖8是沿圖1中的8-8線的剖視圖;圖9是用來固定中心導體的一新穎的絕緣體插入件的前視立體圖;圖10是圖9中的插入件的后視立體圖;圖11是圖9中的插入件的前視平面圖;圖12是圖9中的插入件的側(cè)視圖;圖13是沿圖11中的13-13線的剖視圖;圖14是沿圖11中的14-14線的剖視圖;圖15是沿圖12中的15-15線的剖視圖;圖16是一新穎的絕緣體插入件的另一實施例的前視立體圖;圖17是圖16中的插入件的后視立體圖;圖18是圖16中的插入件的前視平面圖;圖19是沿圖18中的19-19線的剖視圖;圖20是新穎的絕緣體插入件又一實施例的前視立體圖;圖21是圖20中的插入件的前視圖22是圖20中的插入件的側(cè)視圖;圖23是沿圖21中的23-23線的剖視圖;圖24是沿圖21中的24-24線的剖視圖;以及圖25是沿圖22中的25-25線的剖視圖。
IV.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現(xiàn)在參看附圖,其中所有相同的零件用相同的標號表示,而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詳細介紹如下所述。
本發(fā)明是一種轉(zhuǎn)換同軸插座裝置10。該插座裝置10包括一模鑄的、導電并接地的殼體12。殼體12包括一前壁14、一后壁16、一頂壁18和一底壁20。插座裝置還包括一側(cè)壁22和一側(cè)面蓋板24(為了能看清內(nèi)部零件,圖1中只畫了一部分)。
殼體12包括內(nèi)壁26,該內(nèi)壁26平行于端部壁14和16延伸,并完全在側(cè)壁22和24及頂壁18和底壁20之間。內(nèi)壁26與蓋板24的壁部分26a(圖8)配合將殼體內(nèi)部分隔成一前孔室28和一后轉(zhuǎn)換室30。
如附圖所示,殼體12的前壁14包括第一插孔32,以便接納預定尺寸的插頭33。前壁14還包括接納這種插頭的第二插孔34。
插孔32和34平行對齊,并分別與在后壁16上的第一和第二同軸接線柱36和38對齊。接線柱36和38可是任何已知的接線柱(諸如所謂的BNC接線柱)或永久地或半永久地固定同軸電纜的插孔。插孔32和34包括接地夾40,以便與一插入的插頭33的接地套管接觸,并使接地套管與殼體12電氣連接。
在各插孔32和34里軸向?qū)R的分別是第一和第二前中心導體42和44,以便分別接納在插孔32和34里的插頭33的中心銷。中心導體42和44是通過絕緣體插入件46和48軸向?qū)R地固定在插孔32和34里。絕緣體插入件46和48適當安裝在內(nèi)壁26上形成的孔眼里。
雖然圖1-8顯示的插入件46和48是實心的絕緣圓柱體,以便說明,但也可使用其它的結(jié)構。一種較佳的結(jié)構將在下面參考附圖9-25予以介紹。
第一和第二后中心導體50和52同軸對齊地固定在后接線柱36和38里,并通過在后壁16里的支承絕緣體插入件54和56而軸向?qū)R地被固定。第一前中心導體42和第一后中心導體50配合形成一完整的第一中心導體。第二前中心導體44和第二后中心導體52配合形成一完整的第二中心導體。
可以看到,絕緣體插入件46和48可以阻止灰塵通過插孔32和34以及內(nèi)壁26進入室30。同樣的,插入件54和56可以阻止灰塵通過接線柱36和38進入室30。
第一前中心導體42包括一自插入件46延伸進入室30的彈性部分42a。第一后中心導體50包括一同樣自絕緣體插入件54延伸進入室30的彈性部分50a。同樣地,各中心導體44和52包括自絕緣體插入件48和56延伸進入室30的彈性部分44a和52a。
一轉(zhuǎn)換組件60安裝在室30里。轉(zhuǎn)換組件60包括一端接夾62,它具有置于彈性部分42a和44a自由端附近的第一和第二端接觸頭64和66。端接夾62通過電阻68連接在電氣接地的殼體12上。端接夾62安裝在插入室30里的絕緣體底座63上。該底座63包括用來支承彈性部分42a、50a、44a和52a的絕緣體凸塊65。
一V形轉(zhuǎn)換彈簧70安裝在室30里的絕緣體支承柱72上,該支承柱72與底座63一體形成并自其上延伸。該彈簧包括第一彈簧臂70a和第二彈簧臂70b。彈簧臂70a在彈力作用下偏向與端接觸頭64電氣接觸。而彈簧臂70b在彈力作用下偏向與端接觸頭66電氣接觸。
中心導體42和44的彈性部分42a和44a在彈力作用下分別偏向端接觸頭64和66。為了避免彈性部分42a和44a與端接觸頭64和66直接接觸,在彈性部分42a和44a與端接觸頭64和66之間設置絕緣隔板80和82。由此,在沒有偏轉(zhuǎn)力的情況下,彈性部分42a和44a緊貼絕緣隔板80和82(圖1)。隔板80和82形成在底座63上并從底座63上突出。
后中心導體50和52的彈性部分50a和52a在彈力的作用下偏向V形轉(zhuǎn)換彈簧70的端部70a和70b。在沒有任何使彈性部分50a和52a移動的力的時候(圖1),彈性部分50a和52a的自由端緊貼著彈簧臂70a和70b的自由端。彈性部分50a和52a迫使彈簧臂70a和70b離開端接觸頭64和66。(從底座63上突出的)絕緣支承柱84和86防止彈簧臂70a和70b過分偏轉(zhuǎn)并保持彈簧對50a和70a及52a和70b之間的電氣接觸。
在附圖中,彈性部分50a和52a被顯示偏向彈簧臂70a和70b。除了彈性部分50a和52a的自然彈力(或作為這種彈力的一種替換)外,可以提供輔助彈簧(未畫出,例如在側(cè)壁18和20及杠桿90和92之間延伸),以便迫使杠桿90和92處于圖1所示的位置。
提供作為啟動器的第一和第二絕緣杠桿90和92,以便使彈性部分50a和52a從圖1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動到(圖4中對應彈簧部分50a所處的)第二位置。杠桿90和92包括位于插孔32和34附近的凸輪端90a和92a。杠桿90和92終止于在室30內(nèi)的第二端90b和92b。在底座63上形成有一缺口63a,以便提供供杠桿90移動的空間。
在端部90b和92b上設有間隔很小的凸柱90b’和92b’。彈性部分50a和52a的自由端位于凸柱90b’和92b’里,其作用將在下面闡明。
各杠桿90和92環(huán)繞著一共用樞轉(zhuǎn)銷釘100轉(zhuǎn)動。樞轉(zhuǎn)銷釘100位于壁26的一中心孔里。杠桿90和92的尺寸使其基本填滿該孔,從而使灰塵不能很容易地從室28通過孔進入室30。凸輪端90a和92a是這樣定位的當插頭33插入插孔32和34時,它們能環(huán)繞著銷釘100轉(zhuǎn)動。
針對上面所述的結(jié)構,現(xiàn)在參考圖1描述按照本發(fā)明的新穎插座的操作。在圖1中,一插頭部分插入插座裝置10的插孔32里,但還未與凸輪端90a接觸。因此,一信號沿著中心導體50通過彈性部分50a進入V形彈簧70。然后,該信號傳送給彈性部分52a和中心導體52。由于彈性部分42a和44a的自由端脫離可移動的彈性部分50a和52a,因此沒有一點信號通過彈性部分42a和44a或中心導體42和44。在圖1中,彈性部分50a和52a在第一位置上,即它們與V形彈簧70接觸(從而互相電氣接觸),并與彈性部分42a和44a電氣和機械分離。
圖2和4顯示了在插頭33插入插孔32時插座裝置10的工作情況。雖然未單獨顯示插頭插入插孔34的情況,但可以看出,它與插頭33插入插孔32的情況是相同的。
當插頭33插入插孔32時,插頭套管的引導端與凸輪端90a接觸,從而使它移動。凸輪端90a的移動使端部90b擺動。由于端部90b在圖2中向上移動,凸柱90b’迫使彈性部分50a離開它被偏壓的位置。如圖2所示,彈性部分50a在V形彈簧的端部70a與端接觸頭64接觸前首先與彈性部分42a電氣接觸。因此,在該位置沒有接地接觸,而彈性部分50a、42a和52a電氣連接。
當彈性部分50a隨著插頭33的進一步插入而進一步向上移動時(圖3),V形彈簧70的彈簧臂70a移動至與第一端接觸頭64接觸的位置??梢钥吹?,當彈簧臂70a與第一端接觸頭64電氣接觸時,V形彈簧的彈簧臂70a與彈性部分50a仍保持電氣和機械接觸。因此,在彈性部分50a與彈簧70之間的信號路徑斷開前,實現(xiàn)了通過電阻68接地的接觸。這種工作順序叫做“斷開前實現(xiàn)”順序。上面提到的、授予Burroughs的美國專利第4,749,968號公開了一種斷開前實現(xiàn)的轉(zhuǎn)換插座。
在插頭33完全插入插孔32后(圖4),彈性部分50a的自由端保持與彈性部分42a的自由端的電氣和機械接觸,并向上推動彈性部分42a,使其脫離絕緣隔板80。由于第一端接插頭64防止彈簧臂70a進一步向外移動,從而使彈簧70和彈性部分50a之間的電氣和機械接觸結(jié)束。此外,彈性部分42a的向下偏壓將確保彈性部分42a和50a自由端之間繼續(xù)電氣和機械接觸。通過將可移動的彈性部分50a夾持在凸柱90b’之間,將減少使用時插座10可能經(jīng)受的振動,而這種振動會在彈性部分50a和其準備接觸的彈簧臂70a或彈性部分42a之間發(fā)生間歇的或其它不希望有的分離。
結(jié)果,插座裝置10具有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插座裝置相同的功能。重要的是,當插頭未插入插孔32或34里時,仍保持后中心導體50和52之間的電氣接觸。而當插頭插入一插孔時,后中心導體50和52之間的電氣接觸斷開,而后中心導體50或52與前中心導體42或44之間的新的電氣接觸建立。另一后中心導體通過電阻接地而被端接。
該插座裝置還具有另一優(yōu)點,即一中心導體的實際長度從來不會象現(xiàn)有技術中的情況一樣延伸離開信號路徑。換句話說,當插頭不在插孔32里時,中心導體42及相關的彈性部分42a與后中心導體50在電氣和機械上是斷開的。因此,在高頻應用中,中心導體42及其彈性部分42a不會削弱信號。此外,在任何時候,彈簧轉(zhuǎn)換室30基本上與殼體12的外界隔絕。因此,灰塵和其它污染物進入轉(zhuǎn)換室30的通道被堵塞,從而使對轉(zhuǎn)換室30里的電氣接觸的干擾降到最低程度。另外,絕緣支承柱80、82、84和86及凸柱90b’和92b’可在無插頭插入狀態(tài)下(圖1)和插頭完全插入狀態(tài)下(圖4)甚至在有振動力作用在裝置10時在各彈性部分和彈簧臂之間保持所需的電氣接觸或斷開。
在上面的介紹中,絕緣體插入件46和48是一圓柱體,且整體是實心的。雖然這種結(jié)構是有用的,但本發(fā)明將較佳地使用一絕緣支承件的新穎結(jié)構。這種絕緣支承件的一個例子如圖9-15所示,并作為絕緣體插入件46’。插入件46’提供的優(yōu)點是,插入件46’的所有徑向表面相對于中心導體42和44的縱向軸線基本上是非垂直相交關系。
參看圖1和8,具有垂直于中心導體42軸線的軸向表面的圓柱體插入件46可能在電磁信號沿諸如中心導體42的同軸傳輸線傳輸時產(chǎn)生令人不滿意的返還損失。換句話說,在一同軸傳輸線里,電磁信號沿在同軸電纜的中心導體和外側(cè)導體之間的路線或殼體12的中心導體42和周圍表面之間的路線傳輸,該周圍表面限定了環(huán)繞著中心導體42的外側(cè)導體。無論在中心導體和外側(cè)導體之間存在什么絕緣介質(zhì),該信號均可傳送通過。例如,在一同軸電纜里,該絕緣介質(zhì)可是設置在中心導體和外側(cè)接地套管之間的塑料。在一插座里,該絕緣介質(zhì)可是充滿在中心導體42和相對的殼體12的表面之間的空腔里的空氣。因此,在傳輸線周圍有不同的絕緣材料存在。
每當一信號從一絕緣介質(zhì)傳送到另一絕緣介質(zhì)時,產(chǎn)生一反射。信號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此,如果一信號撞擊一與信號傳送方向垂直的絕緣體界面,電磁能量的一部分將沿著相反的方向筆直反射回去。
由于插入件46和48這種圓柱體結(jié)構,在其相反的軸向兩端上有兩個表面,它們均垂直于信號傳送方向。因此,這種插入件產(chǎn)生兩個反射,該反射沿著朝向一源的傳輸線傳送。
另一種現(xiàn)有技術的絕緣體是一實心絕緣材料與空氣間隙的組合,以便提供兩種絕緣系數(shù)的組合作用,從而產(chǎn)生特定的阻抗。這種絕緣體可具有自轂延伸的徑向伸展的葉片。然而,這種葉片通常具有垂直于信號傳送方向的表面。此外,這種包括空氣間隙的絕緣體還可能具有絕緣材料做的、垂直于信號傳送方向的薄膜,以便使該裝置與灰塵或其它污染物適當隔絕。這種薄膜通常在其少量厚度上發(fā)生顯著的阻抗失配(即除了傳輸線其余部分上的阻抗的一種阻抗)。由于這種失配是反射的另一源并還有信號能量損失,因此不希望有阻抗失配。
較佳的插入件46’包括一圓柱形的外壁111,該外壁111具有可如插入件46和48一樣安裝在殼體里的內(nèi)壁26上的圓柱形外表面110。該插入件46’包括一中心轂112,它具有適當接納中心導體42的軸向延伸孔114。轂112在外形上是錐形的,并由在中心轂112和圓柱形外壁111的內(nèi)表面之間延伸的許多徑向伸展肋116支承。
圖9顯示了插入件46’的第一軸向表面121。圖10顯示了一背面軸向表面123。背表面123還包括許多用來支承錐形轂112的許多徑向伸展肋118。肋118具有互相間隔的、相對的、從而進一步形成一孔114的內(nèi)表面。外側(cè)圓柱體111的軸向邊緣傾斜,從而提供錐形面120。同樣的,所有肋116和118的邊緣傾斜,從而提供錐形面122。因此,第一或第二軸向表面121或123上基本上沒有一個表面區(qū)域垂直于插入件46’的軸線X-X。事實上,將會看到在大多數(shù)模制工藝里不能獲得在錐形面上的尖銳邊緣。因此,因模制工藝的限制會產(chǎn)生很小的平鈍區(qū)域。本發(fā)明的意圖是通過制造工藝盡可能地減少這種表面區(qū)域。
在圖9-15顯示的實施例里,在插入件46’兩側(cè)的全部軸向表面121和123相對于朝向插入件46’的電磁信號的傳送方向來說是非垂直相交表面。結(jié)果,信號不再自插入件46’上軸向反射回來。雖然錐形面112可以被彎曲,但較佳的是錐形面是平的,因為彎曲的表面可以在許多不同的方向反射信號。然而,為了在沿著插入件46’軸向長度的每一橫截面上獲得所需的阻抗匹配,也可接受彎曲面。
圖16-19顯示了另一實施例,插入件46”具有一外側(cè)圓柱形表面110’和一形成一孔114’的轂112’。插入件46”完全呈錐形,它既沒有外側(cè)圓柱形壁也沒有用來增強插入件46”結(jié)構的內(nèi)部肋。
圖9-18所示的實施例具有在中心導體插入孔114和114’后基本封閉的表面。這種封閉的表面可減少灰塵通過插入件46’和46”的可能性。
在不需要阻止灰塵移動的地方,插入件可具有通過插入件軸向表面的氣腔。圖20-25顯示了這種插入件,該插入件46”’包括一外側(cè)圓柱形壁111”,而該圓柱形壁111”’具有外側(cè)圓柱形表面110”、傾斜的軸向端部111a”和向內(nèi)突出的肋116”,且肋116”也具有傾斜的軸向端部122”。各肋116”的相對表面形成接納中心導體的孔114”。
在圖示的所有實施例里,非垂直相交的表面面對信號路徑。而可能垂直相交的只有一小部分,它是因制造工藝限制而可能在傾斜表面上產(chǎn)生的平鈍邊緣。
在按照一較佳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后,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還可以有許多改進和本發(fā)明構思的等同物。例如,雖然較佳的實施例顯示有兩個向前的孔32和34,但也可以只要一個向前的孔32。此外,按照常規(guī),一監(jiān)控線路或監(jiān)控插座可與插座10連接,以便允許信號的非插入監(jiān)控。應該明白,這種監(jiān)控插座和監(jiān)控插座與轉(zhuǎn)換同軸插座的連接是眾所周知的。授予Rurroughs的美國專利第4,749,968號和第5,467,062號公開了這種例子。最后,中心導體42和44在附圖里被畫成是實心的。為了便于制造,這種導體可以是通過沖壓和軋制工藝形成的,從而提供一中空的管狀導體。為了防止灰塵進入,這樣形成的導體較佳的是具有一封閉塊或向內(nèi)突出的凸塊,以形成一防止灰塵通過中空中心導體進入的阻擋面。
權利要求
1.一種轉(zhuǎn)換同軸插座裝置,包括一導電的、同軸的第一中心導體,它具有一前部和一后部;一導電的、同軸的第二中心導體;所述前部和后部分別具有固定一同軸導體的前和后固定的位置固定端;所述第二中心導體具有固定一同軸導體的固定的位置固定端;所述后部包括導電的、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同時保持與所述后固定端電氣連接的可移動部分;當所述可移動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可移動部分與所述第二中心導體電氣接觸,而與所述前部電氣分離;當所述可移動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可移動部分與所述前部電氣接觸,而與所述第二中心導體電氣分離;以及一啟動器,當一同軸電纜固定在所述前固定端時,該啟動器使所述可移動部分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到所述第二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插座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環(huán)繞著所述第一和第二中心導體的電氣接地的殼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插座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端接裝置,以便當所述可移動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使所述第二中心導體通過一電阻接地。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同軸插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接裝置包括一導電的端接觸頭;一導電的轉(zhuǎn)換彈簧與所述第二導體電氣接觸,當所述可移動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轉(zhuǎn)換彈簧被偏壓而與所述端接觸頭電氣接觸并與所述可移動部分電氣分離;當所述可移動部分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動時,所述可移動部分因其與所述轉(zhuǎn)換彈簧電氣接觸而通過所述轉(zhuǎn)換彈簧與所述第二中心導體電氣接觸,而當所述可移動部分到達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轉(zhuǎn)換彈簧被迫離開所述端接觸頭。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同軸插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接觸頭、所述轉(zhuǎn)換彈簧、所述前部和所述可移動部分互相定位,以便當所述可移動部分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在所述轉(zhuǎn)換彈簧與所述可移動部分分離前,使所述轉(zhuǎn)換彈簧與所述端接觸頭電氣接觸。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同軸插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動部分是第一彈性部分,它在彈力作用下在所述第一位置與所述轉(zhuǎn)換彈簧電氣接觸。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同軸插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導體的所述前部包括第二彈性部分,且所述第一彈性部分與第二彈性部分嚙合,而當所述第一彈性部分移動至所述第二位置時,第一彈性部分反抗本身的彈力移動所述第二彈性部分。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插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啟動器包括一杠桿,該杠桿具有凸輪端,當所述同軸電纜與所述前固定端連接時,該凸輪端相應移動。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同軸插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桿的所述第二端包括約束所述可移動部分相對所述第二端移動的裝置。
10.一種同軸插座裝置,包括一具有前端和后端的殼體;所述前端具有至少一個第一插孔,該插孔可滑動接納一具有與一固定的同軸電纜連接的中心銷釘?shù)牟孱^,一前中心導體安裝在所述插孔里,以便在所述插頭插入所述插孔時接納所述中心銷釘;所述后端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同軸接線柱和一個第二同軸接線柱,它們分別具有第一和第二后中心導體,以便與各自連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同軸接線柱中的一個上的同軸導體的中心導體連接;所述殼體包括形成一封閉腔室的壁,該腔室使所述第一插孔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同軸接線柱隔絕;一與所述前中心導體連接的第一前導體,它通過所述壁延伸進入所述腔室;以及一絕緣體,它使所述第一前導體與所述殼體絕緣,且密封所述腔室,以防止微粒自所述第一插孔流入所述腔室;一與所述第一后中心導體連接的第一后導體,它通過所述壁延伸進入所述腔室;以及一絕緣體,它使所述第一后導體與所述殼體絕緣,且密封所述腔室,以防止微粒自所述第一后同軸接線柱流入所述腔室;一與所述第二后中心導體連接的第二后導體,它通過所述壁延伸進入所述腔室;以及一絕緣體,它使所述第二后導體與所述殼體絕緣,且密封所述腔室,以防止微粒自所述第二后同軸接線柱流入所述腔室;一延伸通過所述壁的杠桿,所述杠桿的一凸輪端位于所述腔室外,而所述杠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腔室內(nèi);所述凸輪端被設置成能對應一插頭插入所述第一插孔而移動,所述第二端能響應所述凸輪端的移動而從一未轉(zhuǎn)換位置移動到一轉(zhuǎn)換位置;一置于所述腔室里的轉(zhuǎn)換線路系統(tǒng),它包括一轉(zhuǎn)換裝置,當所述杠桿的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未轉(zhuǎn)換位置時,它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后導體電氣接觸并使所述第一前導體和后導體分離,當所述杠桿的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轉(zhuǎn)換位置時,所述轉(zhuǎn)換裝置使所述第一前導體和后導體電氣接觸并使所述第一后導體和所述第二后導體分離;以及一密封裝置,它防止微粒通過所述杠桿流入所述腔室。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轉(zhuǎn)換同軸插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裝置包括所述杠桿的樞轉(zhuǎn)部分,它位于所述壁的一個孔里并填滿所述孔。
12.一種轉(zhuǎn)換同軸插座裝置,包括一具有前端和后端的殼體;所述前端具有至少一個第一插孔,該插孔可滑動接納一具有與一固定的同軸電纜連接的中心銷釘?shù)牟孱^,一第一前中心導體安裝在所述插孔里,以便在所述插頭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時接納所述中心銷釘;所述后端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后同軸接線柱和一個第二后同軸接線柱,它們分別具有第一和第二后中心導體,以便與各自連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同軸接線柱中的一個上的同軸導體的中心導體連接;一第一電氣端接觸頭;一與所述第二后中心導體電氣接觸的導電轉(zhuǎn)換彈簧,所述轉(zhuǎn)換彈簧具有在彈力作用下與所述端接觸頭電氣接觸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后中心導體包括一導電的第一可移動部分,它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當所述第一可移動部分向第一位置移動時,所述第一可移動部分與所述轉(zhuǎn)換彈簧的所述第一端電氣接觸,當所述第一可移動部分移動到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轉(zhuǎn)換彈簧被迫離開所述端接觸頭;當所述可移動部分在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一可移動部分與所述第一前中心導體電氣接觸并與所述轉(zhuǎn)換彈簧的所述第一端電氣分離;一第一杠桿,它具有一凸輪端,該凸輪端能響應所述插頭插入所述第一前插孔而移動;以及所述杠桿具有第二端,該第二端能響應所述凸輪端的移動而推壓所述第一可移動部分至所述第二位置。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轉(zhuǎn)換同軸插座裝置,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個第二插孔,該插孔可滑動接納一具有與一固定的同軸電纜連接的中心銷釘?shù)牟孱^,一第二前中心導體安裝在所述第二插孔里,以便在所述插頭插入所述第二插孔時接納所述中心銷釘;一第二電氣端接觸頭;所述轉(zhuǎn)換彈簧具有在彈力作用下與所述第二端接觸頭電氣接觸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后中心導體包括一導電的第二可移動部分,它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當所述第二可移動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二可移動部分與所述轉(zhuǎn)換彈簧的第二端電氣接觸并與所述第二前中心導體分離;當所述第二可移動部分向第一位置移動時,所述第二可移動部分與所述轉(zhuǎn)換彈簧第二端電氣接觸,當所述第二可移動部分移動到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轉(zhuǎn)換彈簧第二端被推壓而離開所述第二端接插頭;當所述第二可移動部分在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二可移動部分與所述第二前中心導體電氣接觸并與所述轉(zhuǎn)換彈簧的第二端分離;一第二杠桿,它具有一凸輪端,該凸輪端能響應所述插頭插入所述第二前插孔而移動;以及所述第二杠桿具有第二端,該第二端能響應所述凸輪端的移動而推壓所述第二可移動部分至所述第二位置。
全文摘要
一種轉(zhuǎn)換同軸插座,它包括平行對齊的、導電的第一和第二同軸中心導體。該中心導體分為前部和后部。后部包括可移動的彈性部分,它將前部和后部分隔開。一V形轉(zhuǎn)換彈簧與后部接觸。當插頭插入插座的前插孔時,杠桿推動后部與轉(zhuǎn)換彈簧分離而與前部連接。
文檔編號H01R13/646GK1252178SQ98803976
公開日2000年5月3日 申請日期1998年3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4月4日
發(fā)明者布魯斯·C·奧格倫 申請人:Adc電信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