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感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感器的一種制造方法,特別是涉及片式電感器的制造方法,這種電感器被應用于克服需要強電流的微處理機或類似設備的噪聲。
日本未審定專利申請No.1-253506公報披露一種注模制造方法,是片式電感器的通常制造方法的一個例子。如
圖1所示,用金屬導體制成螺旋形金屬線圈30,如圖2所示,金屬線圈30被放置在用于形成樹脂模塑成品34的模具38的型腔40中。當金屬線圈30被放置在型腔40的內(nèi)部時,要迫使螺旋形繞制的金屬線圈30的兩端平行于軸向而被壓進模具38的型腔40中。然后,含有磁性粉末的熔融樹脂被注入型腔40,以形成樹脂模塑成品34。在澆注的樹脂固化以后,樹脂模塑成品34從型腔40中被取出。金屬帽36裝配在樹脂模塑成品34的軸向兩端作固定之用。兩個金屬帽36和金屬線圈30的相應端部以導電材料作電氣連接,以提供如圖2所示的,有金屬帽36作電極的電感器32。在上述用注模法制造電感器的方法中,在樹脂澆注進型腔40以前,只有金屬線圈30的兩端是固定的,而金屬線圈30的中間部分在型腔40中是無支撐的。所以就有一個問題在溶融的樹脂從澆注口注入時,由于澆注壓力,在金屬線圈30中發(fā)生變形或者金屬線圈30相對于型腔40的中心發(fā)生錯位。
鑒于通常的制造方法存在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上述在熔融的樹脂從澆注口注入時,由于澆注壓力,在金屬線圈中發(fā)生變形或者金屬線圈相對于軸向發(fā)生錯位的問題。進一步地,本發(fā)明是要提供用注模法制造電感器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在一次操作中生產(chǎn)大量電感器,并改進產(chǎn)生接線端子的步驟的操作效率。
電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第一方面,這種電感器具有埋在含磁性粉末的磁芯中的導電線圈,形成在磁芯的外表面上與導電線圈電氣連接的外接端子電極,上述制造方法的第一方面包括下面的步驟將導電線圈裝配在注塑模具的型腔中提供的桿狀線圈支撐桿上,以此使導電線圈保持在型腔中;將熔融的磁芯模塑材料注入型腔,進行首次注模;從型腔中卸下線圈支撐桿,并將熔融的磁芯模塑材料注入型腔中曾被線圈支撐桿占據(jù)過的空間,進行二次注模;從注塑模具中取出其中埋有導電線圈的模塑成品;和切割模塑成品以便使埋入的導電線圈的端部露出。
電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第二方面,這種電感器具有埋在含磁性粉末的磁芯中的導電線圈,及形成在磁芯的外表面上與導電線圈電氣連接的外接端子電極,上述制造方法的第二方面包括下面的步驟將導電線圈保持在線圈支撐桿的型腔中;將熔融的磁芯模塑材料注入線圈支撐部件的型腔,進行首次注模;從線圈支撐桿卸下其中埋有導電線圈的模塑成品,將其放入注塑模具型腔中并將熔融的磁芯模塑材料注入注塑模具的型腔中,進行二次注模;從注塑模具中取出其中埋有導電線圈的模塑成品;和切割模塑成品,使埋入的導電線圈的端部露出。
根據(jù)電感器制造方法的第一和第二方面,由于導電線圈經(jīng)過注模而埋在磁芯之中,所以片式電感器容易生產(chǎn)出來。此外,由于注模能夠在導電線圈被定位和被線圈支撐桿保持在線圈支撐桿的型腔中的情況下進行,所以導電線圈能埋在模塑成品的預定位置,所以能夠進行特性均勻、次品率低的批量生產(chǎn)。再有,由于模塑成品的兩端在導電線圈被埋入磁芯以后被切去,被埋入的導電線圈的端部一定會露出。
第三方面包括根據(jù)第一和第二方面的電感器制造方法,其中,在首次注模時,導電線圈被線圈支撐部件保持,導電線圈至少有一端暫時與導電線圈本身粘附。
根據(jù)電感器制造方法的第三方面,由于導電線圈至少有一端暫時地與線圈粘附,所以導電線圈本身的形狀可以保持,因而例如這樣的問題由于線圈端部是向內(nèi)彎曲的,所以導電線圈的端部不能穿過線圈支撐部件,由模塑材料的注射壓力引起的導電線圈端部的散開使繞組直徑不均,以及由這種纏繞密度的不勻引起特性惡化,可以被防止,從而能避免次品的產(chǎn)生。
第四方面包括根據(jù)第一,第二或第三方面的電感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經(jīng)過首次注模和二次注模,得到以多個導電線圈插入磁芯模塑材料模制而成的模塑成品以后,切割該模塑成品,使埋入的導電線圈的端部露出,多個導線圈各自分開。
根據(jù)電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第四方面,由于能夠得到以多個導線圈插入模塑的模塑成品,操作就更有效率,批量生產(chǎn)性也能改善。
第五方面包括根據(jù)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方面的電感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經(jīng)過首次注模和二次注模,得到具有埋置在磁芯中的多個導電線圈長度的導電線圈模塑成品以后,切割該模塑成品,使具有多個導電線圈長度的導電線圈被劃分為一個導電線圈的長度。
根據(jù)電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第五方面,由于進行了首次注模和第二次注模時所用的導電線圈具有多個導電線圈的長度,所以就能以多層的方法一次得到多個導電線圈插入模塑而成的模塑成品,所以操作能夠更有效率,批量生產(chǎn)性也能改善。
第六方面包括根據(jù)第五方面的電感器的生成方法,其中,設有線圈支撐部件,用于在首次注模時保持具有多個導電線圈長度的導電線圈;以及用于支撐裝配在線圈支撐部件上的導電線圈或線圈支撐部件的一部件,其被設置在具有埋入的導電線圈模塑成品的將是切割邊緣的位置。
根據(jù)電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第六方面,由于設在線圈支撐部件上的用于支撐導體線圈的部件或線圈支撐部件是設在具有埋入的導電線圈模塑成品的將被切割的邊緣的位置,所以可以避免線圈支撐桿的彎曲或線圈支撐桿的錯位。因此,埋在模塑成品中的導電線圈的定位精確度可以改善。
第七方面包括根據(jù)第一至第六方面的任一方面的電感器的制造方法,其中,設有用來標示從模塑成品外表面切割模塑成品的位置的標記部分,這個標記設在注塑模具的型腔內(nèi)表面上。
根據(jù)電感器制造方法的第七方面,由于標記在注塑模具的型腔內(nèi)表面,所以能指明切割位置目標,所以使用切片機或切割鋸時很容易識別切割位置,從而改善操作效率,也改善模塑成品的尺寸精確度。
圖1是生產(chǎn)芯片式電感器的常規(guī)模具的剖面圖;圖2是由圖1所示模具生產(chǎn)的珠狀電感器的透視圖;圖3A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制造方法所用的注塑模具剖面圖;圖3B是表示線圈放入圖3A所示的注塑模具內(nèi)的狀態(tài)的剖面圖;圖3C是表示首次注模后的狀態(tài)的剖面圖;圖3D是表示第二次注模后的狀態(tài)的剖面圖;圖4A是用以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樹脂模塑成品切斷位置的剖面圖;圖4B是按圖4A的A-A線剖開的剖面圖;圖5A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制造方法生產(chǎn)的珠狀電感器的剖面圖;圖5B是圖5A的側(cè)視圖;圖6A是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制造方法所用的注塑模具首次注模時的狀態(tài)的剖面圖;圖6B是表示模具二次注模時的狀態(tài)的剖面圖;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所用的線圈的平面圖;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所用的線圈的平面圖;圖9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制造方法所用的注塑模具的剖面圖;圖10是用以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多次注模成品的切割位置的透視圖;圖11A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六個實施例的制造方法所用的注塑模具的剖面圖;圖11B是按圖11A的B-B線剖開的剖面圖;圖12是用以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多次注模成品的切割位置的透視圖;和圖13A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的制造方法所用的注塑模具的剖面圖;圖13B是按圖13A的D-D線剖開的剖面圖。
在下面將要解釋的實施例中,將描述作為電感器的一個例子的珠狀(bead)電感器。
第一實施例下面將參考圖3A至6B,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珠狀電感器的制造方法。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用的是注模法,但在常規(guī)的注模方法中使用的裝置結構這里不再說明。
如圖3A所示,這個實施例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注塑模具42,包括具有型腔46的上模42a,和帶有與型腔46共軸的直立線圈支撐桿48的第一下模42b。預先制成的線圈44裝配在具有上述結構的第一下模42b的線圈支撐桿48上(見圖3B),以致使線圈44的內(nèi)周表面與線圈支撐桿48緊密接觸。線圈44可以這樣制成,例如在1.8mm(心軸直徑)的心軸上纏繞包以聚酯外皮的直徑為0.8mm(毫米)的銅線,從而形成線圈,并切斷成包括切邊在內(nèi)的相同長度,例如每段6mm。然后,將上模42a安置在第一下模42b上,使型腔46閉合。將磁屑顆粒從注模裝置的漏斗或類似部件供給加熱的圓筒,以提供包含磁性粉末的熔融樹脂或合成橡膠(以下稱樹脂材料)。將包含鐵淦氧的作為軟磁材料的Ni Cu Zn,與作為絕緣彈性材料的PPS(聚苯撐硫)混合(前者的重量是后者的88%)攪拌,形成相同的顆粒。通過上模42a上設置的與線圈支撐桿48軸向平行的澆注口50,將樹脂材料注入型腔46。這時,樹脂材料充滿由線圈支撐桿48和型腔46所形成的空間(首次注模)。在首次注模時,線圈44以外的(磁軛部分)樹脂模塑成品52形成。在樹脂模塑成品52固化以后在第一下模42b從上模42a拆開的同時,將支撐桿48從樹脂模塑成品52中取出。然后,如圖3C所示,在以沒有線圈支撐桿48的第二下模42C替代以后,與首次注模時使用的相同的樹脂材料被熔化,在上模42a和第二下模42C合在一起時通過第二下模42C的澆柱口56,注入樹脂模塑成品52的空間54(二次注模)。如圖3D所示,樹脂模塑成品52(芯子部分)在線圈44的內(nèi)部形成,從而使線圈44被插在樹脂模塑成品52的內(nèi)部。在二次注模時被灌注的脂材料固化以后,由首次注模和二次注模制成的整體樹脂模塑成品52被從型腔46中取出。具有如圖4A和4B所示形狀的樹脂模塑成品52,從模塑用的模具42取出以后,用切割鋸按圖4A標示的點劃線C-C在軸向切去兩端,使其長度大約為4.3mm。經(jīng)過切割操作,線圈44的兩端在樹脂模塑成品52的切割端的表面露出。如圖5A和5B所示,帶有露出的線圈44端部的樹脂模塑成品成品52的兩個端面,被壓配入作為外接端子的金屬帽58。在金屬帽58上將線圈44的端部與金屬帽58點焊,使線圈44與金屬帽58電氣連接,從而產(chǎn)生珠狀電感器60。
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珠狀電感器60的制造方法,在注模時,由于線圈44保持在型腔的中心位置,而與直立在下模42b的線圈支撐桿48緊密裝配,所以,在從澆注口50注入熔融樹脂材料時,線圈44能夠被插入到目標位置(設計的位置),沒有變形,或線圈44被壓碎,或線圈44軸的位置錯位的危險。因此,用注模法生產(chǎn)珠狀電感器60時,與通常的實例不同,有缺損的產(chǎn)品不易產(chǎn)生,這樣,在電感器的生產(chǎn)中,正品的比例可以提高。另外,由于在插入線圈44之后,樹脂模塑成品52的兩端被切割,所以線圈44的兩端一定露出,在樹脂模塑成品52的兩個端面上,因此,線圈44與金屬帽58之間的電氣連接能夠得到保證。
第二實施例下面,將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如圖6A所示,使用在這個制造方法中的注塑模具62包括具有型腔64的第一下模62b,作為線圈支撐部件;具有型腔66的第二下模62c,用于形成樹脂模塑成品52的磁軛部,能存放第一下模62b;以及具有用于將注塑的樹脂材料注入型腔64的澆注口68的上模62a,可被疊合到第一下模62b。
將具有上述結構的第一下模62b存放到第二下模62c的形腔66,線圈44被插入到第一下模62b的型腔64中,以至于線圈44的外周表面緊密地接觸型腔64的內(nèi)壁表面。如圖6A所示,上模62a放在第一下模62b上,使型腔64閉合。熔融樹脂材料通過澆注口68注入第一下模62b的型腔64中。根據(jù)首次注模,線圈44的芯部的樹脂模塑成品52被形成,線圈44被埋在樹脂模塑成品52的外周表面。在樹脂模塑成品52固化之后,第一下模62b與上模62a分開。將第一下模62b拆去之后,上模62a放在第二下模62c上,使如圖6B所示的型腔66閉合。在這時,由上模62a下表面保持的樹脂模塑成品52的軸中心與型腔66的中心應同軸地安放。熔融樹脂材料從燒注口70注入第二下模62c的型腔66。在二次注模中,線圈44的磁軛部的樹脂模塑成品52形成。當注入注模的樹脂材料固化時,與由前一次注模形成的芯部的樹脂模塑成品52成為一體。從上模62a和第二下模62c取出整體的樹脂模塑成品52。由此形成的樹脂模塑成品52被切割,并裝上金屬帽,以便提供與上述實施例(看圖5)相同的珠狀電感器60。第一下模62b和第二下模62c不必需作為如圖6A所示的插入模,而可以單獨使用。但是,由于第二個實施例在注入樹脂時包含線圈44向內(nèi)折疊的危險,第一實施例不具有這個危險,所以第一實施例在這一點上比較好。
第三個實施例下面將參考圖7,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珠狀電感器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與上述第一個實施例相同的元件加以相同的標號,不再進一步說明。
在上述第一個實施例中,只要線圈44具有能夠保持線圈44形狀的線直徑尺寸,不會因熔融材料的注入壓力使線圈44的端部變形。但是,如果線直徑小,則線圈本身很難保持其形狀。因此,在線圈44裝入線圈支撐桿48以前,因線圈端部放松以至于不能夠?qū)⑺b到線圈支撐桿上,以及在首次注模時,因熔融樹脂材料的注入壓力使線圈端部變形或線圈直徑膨散,都是產(chǎn)生次品的風險因素。在第三個實施例中,將對能夠解決不能保持線圈形狀的小直徑線圈珠狀電感器的問題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
在這個實施例中,在將線圈72固定于線圈支撐桿48之前,焊料74被粘附到線圈72的至少一個端部,如圖7所示。一般地,由于熔融樹脂材料是從上模42a(見圖3)的澆注口沿線圈支撐桿48的軸向注入的,所以,線圈72僅是靠近線圈支撐桿48頭部那一端需要焊接。但是,在使用自動插入裝置將線圈72裝上線圈支撐桿48時,線圈勢必有一種取向,所以,將線圈送到自動插入裝置的進料部位時,需要依次安排線圈的取向,因此,需要勞力。所以從操作性考慮,在線圈72的兩個端部粘附焊料是比較好的。另外從粘接強度考慮,線圈72粘附焊料的部位最好是圍繞端部邊緣至少一周的范圍。將端部適當?shù)卣掣搅撕噶?4的線圈72,裝配到線圈支撐桿48上,然后將上模42a放在具有直立線圈支撐桿48的第一下模42b上,如第一實施例那樣,形成樹脂模塑成品52,切割樹脂模塑成品52,壓裝金屬帽58,并將線圈72與金屬帽58進行電氣連接,就可提供珠裝電感器60。
根據(jù)上述第三個實施例,由于線圈72與焊料74粘接,因熔融樹脂材料的注入壓力所致的線圈端部放松而引起的問題,例如由于線圈的小線徑難以保持線圈本身的形狀,以及由于線圈的線徑膨散或末端向內(nèi)彎曲,以至于妨礙線圈與支撐桿的裝配,可以得到解決,從而,可以防止產(chǎn)生次品。此外,由于線圈72與焊料74粘接,金屬帽58作為外接端子與帶有焊料74的線圈72進行電氣連接時,如果焊料74施加的范圍超過切割邊緣,因為還保留在線圈72上的焊料74再次熔化,焊料能夠足夠地供給確保金屬帽58和線圈72的焊接,因此,可靠性能夠得到改善。
第四個實施例在使用細線徑線圈,即使像圖7所示的線圈72的兩端都粘接以焊料74那樣,也不能保持線圈形狀的情況下,問題在于不僅在線圈的端部會發(fā)生繞線間距擴大,而且在線圈的中間部分也會如此,這就是線圈的纏繞密度不均。所以,在圖8所示的實施例中,整個線圈76都粘附以樹脂78,例如粘合劑或類似物。將整個長度上都粘附以樹脂78的線圈76適當?shù)匮b配在線圈支撐桿48上,將上模42a放在具有直立線圈支撐桿48的第一下模42b上,然后,如第一實施例那樣,形成樹脂模塑成品52,切割樹脂模塑成品52,壓裝金屬帽58,并將線圈76與金屬帽58進行電氣連接,就可提供珠裝電感器60。
根據(jù)上述第四個實施例,由于線圈76在整個長度上都粘附了樹脂78,因熔融樹脂材料的注入壓力所致的線圈端部放松而引起的問題,例如由于線圈的小線徑難以保持線圈本身的形狀,以及由于線圈的線徑膨散或末端向內(nèi)彎曲,以至于妨礙線圈與支撐桿的裝配,或者由于線圈纏繞密度不勻引起特性變化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從而避免產(chǎn)生次品。另外,除了以樹脂78粘附在線圈76上以外,如上述實施例那樣焊接線圈76的兩端,也能得到與第三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五實施例下面將參考圖9和10,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珠狀電感器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與上述那些實施例相同的元件加以相同的標號,不再進一步說明。
在這個實施例中,包含多個樹脂模塑成品52的多模塑成品84被注塑。在切割多模塑成品84的端部以后,將它分割為單個的樹脂模塑成品52。與切割成單個的樹脂模塑部相比,這個切割步驟比較簡單。
如圖9所示,在這個實施例的制造方法中所用的注模模具包括具有型腔82的上模80a,和帶有與型腔82相應的多個軸向彼此平行的直立線圈支撐桿48的第一下模80b。在具有上述結構的第一下模80b的各個線圈支撐48上,緊密裝配在第一和第四實施例所用的各個線圈44、72、76。然后,將上模80a放在第一下模80b上。然后進行首次注模和二次注模,圖10所示的多模塑成品84就可以生產(chǎn)出來。產(chǎn)出的多模塑成品84,被切片機沿圖10中所示的靠近上下端面的切割位置C1切割,以使線圈44、72、76的兩端露出。通過切割線圈44、72、76被顯露在多模塑成品84的上下被切割的端面上。然后,為了將多模塑成品84分割為多個樹脂模塑成品52,它被用切割鋸沿點劃線所示的切割位置C2切割,以提供單個的樹脂模塑成品52。如上述實施例那樣,樹脂模塑成品52被壓裝以金屬帽58,再進一步,將線圈44、72、76與金屬帽58進行電氣連接,以提供珠狀電感器60。
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珠狀電感器的制造方法,由于多個樹脂模塑成品52能夠用一個注塑模具80進行生產(chǎn),生產(chǎn)步驟更有效率,批量生產(chǎn)能力也能提高。此外,關于切割步驟,由于多個線圈的兩端能在一次操作中露出,操作次數(shù)可以減少。
第六實施例下面將參考圖11和12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珠狀電感器的制造方法。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元件加以相同的標號,不再進一步說明。
在這個實施例中,形成一種多層多模塑成品90,使包括產(chǎn)生接線端子的切割步驟的效率在內(nèi)的批量生產(chǎn)能力進一步提高,這種成品的結構是把在第五實施例中產(chǎn)生的多模塑成品84層疊起來成為層狀結構。
如圖11所示,在這個實施例的制造方法中所用的注模模具86包括具有型腔88的上模86a,和帶有與型腔88相應的多個軸向彼此平行的直立線圈支撐桿92的第一下模86b。線圈支撐桿92的長度足以支撐具有多個線圈長度的長線圈44,72、76,可與長線圈44,72、76裝配。線圈44,72、76被裝配在具有上述結構的下模86b的各個線圈支撐桿上。如圖11A所示,將上模86a放在第一下模86b上,進行首次注模和二次注模,圖12所示的多模塑成品90就可以生產(chǎn)出來。產(chǎn)出的多模塑成品90,被切片機沿圖12中的點劃線所示的靠近上下端面的和平行于上下端面的縱軸中心部位的切割位置C3,切割為單個的長度約為4.3mm,以露出線圈44、72、76的兩端的多模塑成品84。按照切割操作,線圈44、72、76的兩端在各層形成的多模塑成品84的切割端面上露出。為了將多模塑成品84分割為單個樹脂模塑成品52,它們被用切割鋸沿點劃線所示的切割位置C4切割,然后,如上述實施例那樣,樹脂模塑成品52被壓裝以金屬帽58,將線圈44、72、76與金屬帽58進行電氣連接,以提供珠狀電感器60。
如果線圈支撐桿92的直徑小,在灌注模塑樹脂材料時,注入壓力可能會使線圈支撐桿92彎曲,結果會使樹脂模塑成品52產(chǎn)生次品。既然如此,為了防止線圈支撐桿92彎曲成錯位,可以型腔88內(nèi)的線圈44、72、76和樹脂模塑成品52的切割位置上,水平地設置桿支撐部件94,如圖11B所示,桿支撐部件94設有許多稍大一些的開口96,以使樹脂平穩(wěn)地通過而不致減弱樹脂的噴射特性。另外,金屬帽98處在線圈支撐桿92和桿支撐部件94之間,與線圈44、72、76裝配,所以線圈支撐桿92通過配以金屬帽98的線圈44、72、76而得到桿支撐部件94的支撐。桿支撐部件94被安排在相應于為露出線圈44、72、76的端部而進行切割的區(qū)域位置。當切開多注模成品84時,多層模塑成品90在上下切割位置C3連同桿支撐部件94被切割,以除去桿支撐部件94,如圖12所示。
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珠狀電感器的制造方法,由于多個樹脂模塑成品52能夠用一個注塑模具86進行生產(chǎn),比起第三實施例來,這個生產(chǎn)步驟更有效率,比量生產(chǎn)能力也能提高。此外,關于切割步驟,由于多個線圈的兩端能在一次操作中露出,所以操作效率高,再有,通過提供桿支撐部件94,以防止線圈支撐桿92彎曲和錯位以及線圈44、72、76錯位,使線圈44、72、76的位置精確度得以提高。
第七實施例下面,參考圖13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例的珠狀電感器的制造方法加以說明。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元件加以相同的標號,不再進行說明。
在這個實施例中,如上述第三和第四實施例那樣,在一個注塑模具中生產(chǎn)多個樹脂模塑成品52,這里,提供一個標記,指明切割位置,以改善切割步驟中的操作效率,并提高每個樹脂模塑成品52的尺寸精確度。在這個實施例中將根據(jù)圖9所示的第三實施例的注塑模具80進行說明。
根據(jù)這個實施例的制造方法,如圖13所示,在上模80a的型腔82的內(nèi)表面與切割位置相適應的切割邊緣位置上設有凸臺100作為標記部。所以,在上模80a注塑的多模塑成品84的相應切割位置的部分形成槽(未圖示)。
根據(jù)上述實施例的制造方法,由于槽形成在多模塑成品84上,便于指明切割位置目標,所以,在切割步驟中,切片機或切割鋸容易被定位,從而提高了操作效率和每個樹脂模塑成品52的尺寸精確度。
盡管在這個實施例中,凸臺100被提供在上模80a的型腔82的壁面,但并不受此局限,也可以代之以槽,或任何可用作指明多模塑成品84上的切割位置的標記。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感器的制造方法,這種電感器具有埋在含磁性粉末的磁芯中的導電線圈,及形成在磁芯的外表面上與導電線圈電氣連接的外接端子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驟將導電線圈裝配在注塑模具的型腔中提供的桿狀線圈支撐部件上致使導電線圈保持在型腔中;將熔融的磁芯模塑材料注入型腔進行首次注模;從型腔中卸下線圈支撐部件,并將熔融的磁芯模塑材料注入型腔中曾被線圈支撐部件占據(jù)過的空間,進行二次注模;從注塑模具中取出其中埋有導電線圈的模塑成品;和切割模塑成品,使埋入的導電線圈的端部露出。
2.一種電感器的制造方法,這種電感器具有埋在含磁性粉末的磁芯中的導電線圈,及形成在磁芯的外表面上與導電線圈電氣連接的外接端子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驟將導電線圈保持在線圈支撐部件的型腔中;將熔融的磁芯模塑材料注入線圈支撐部件的型腔進行首次注模;從線圈支撐桿卸下其中埋有導電線圈的模塑成品,將其放入注塑模具型腔中并將熔融的磁芯模塑材料注入注塑模具的型腔中,進行二次注模;從注塑模具中取出其中埋有導電線圈的模塑成品;和切割模塑成品,使埋入的導電線圈的端部露出。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首次注模時,導電線圈被線圈支撐桿保持,導電線圈至少有一端暫時與導電線圈本身粘附。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的電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經(jīng)過首次注模和二次注模,得到以多個導電線圈插入磁芯模塑材料模制而成的模塑成品以后,節(jié)割模塑成品,使埋入的導電線圈的端部露出,多個導線圈各自分開。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的電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經(jīng)過首次注模和二次注模,得到具有多個埋在磁芯中的導電線圈長度的導電線圈模塑成品以后,切割該模塑成品,使具有多個導電線圈長度的導電線圈被劃分為一個導電線圈的長度。
6.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電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設有用于在首次注模時保持具有多個導電線圈長度的導電線圈的線圈支撐部件;和設有用于支撐裝配在線圈支撐部件上的導電線圈或線圈支撐部件的一支撐部件,其設在將是帶有埋入的導電線圈的模塑成品的切割邊緣。
7.根據(jù)權利要求4的電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設有標記部分,用來標示從模塑成品外表面切割模塑成品的位置,這個標記設在注塑模具的型腔內(nèi)表面。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設有標記部分,用來標示從模塑成品外表面切割模塑成品的位置,這個標記設在注塑模具的型腔內(nèi)表面。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設有標記部分,用來標示從模塑成品外表面切割模塑成品的位置,這個標記設在注塑模具的型腔內(nèi)表面。
全文摘要
珠狀電感器的一種制造方法,能避免從澆注口注入模塑脂材料時由于澆注壓力所致的金屬線圈變形或軸線位置的錯位。線圈被裝配在注塑模具第一下模上的處于注塑模具型腔中的線圈支撐桿上,使線圈的內(nèi)表面與線圈支撐桿緊密接觸。然后,使線圈支撐桿和第一下模脫離模塑成品,裝上無線圈支撐桿的第二下模以替換。模塑樹脂材料被注入曾被線圈支撐桿占據(jù)的空間。從注塑模具中取出已固化的樹脂模塑成品,切去線圈的端部使其露出。
文檔編號H01F41/04GK1238538SQ99107949
公開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1999年6月4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6月5日
發(fā)明者鹿間隆, 杉谷昌美, 大島序人 申請人: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