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組件、手柄云臺及電子設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連接組件(100)及使用所述連接組件(100)的手柄云臺及電子設備,所述連接組件(100)用于設備間拓展連接,其包括第一連接件(20)及第二連接件(40),所述第一連接件(20)包括第一拓展接口(22)以及第一防滑部(224),所述第二連接件(40)包括第二拓展接口(42)以及第二防滑部(492)。所述連接組件(100)實現(xiàn)了設備間的機械和/或電性連接,提高了設備間連接的穩(wěn)定性。
【專利說明】
連接組件、手柄云臺及電子設備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連接組件,以及使用所述連接組件的手柄云臺及電子設備?!颈尘凹夹g(shù)】
[0002]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比如相機、攝像機等都具有拓展功能,而一般的設備拓展物理接口采用螺桿與螺孔連接,連接結(jié)構(gòu)不牢靠,設備間容易發(fā)生滑動;一般的設備拓展電子接口采用公頭連接器與母頭連接器連接,連接結(jié)構(gòu)不穩(wěn)定,在設備使用過程中容易發(fā)生變形。以上都將影響設備的正常使用。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結(jié)構(gòu)牢靠穩(wěn)定、同時滿足物理及電連接的連接組件,以及使用所述連接組件的手柄云臺及電子設備。
[0004]—種連接組件,用于設備間拓展連接,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拓展接口、以及第一防滑部,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二拓展接口、以及第二防滑部,所述第一拓展接口用于與所述第二拓展接口連接,所述第一防滑部能夠與所述第二防滑部接觸。
[0005]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部圍繞所述第一拓展接口設置;[〇〇〇6]或,所述第二防滑部圍繞所述第二拓展接口設置;
[0007]或,所述第一防滑部相對于所述第一拓展接口可移動,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一防滑部與所述第二防滑部之間的間隙;
[0008]或,所述第二防滑部相對于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可移動,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一防滑部與所述第二防滑部之間的間隙。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包括插頭,所述第一拓展接口包括與所述插頭相配合的插孔。
[0010]進一步地,所述插頭包括樞轉(zhuǎn)部,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包括套設于所述樞轉(zhuǎn)部的防滑塊,所述防滑塊能夠相對所述插頭沿所述插頭的軸向發(fā)生位移,所述第二防滑部設置于所述防滑塊。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接件還包括套接于所述插頭上并且與所述插頭螺紋配合的擰緊旋鈕,所述擰緊旋鈕與所述防滑塊連接,用于帶動所述防滑塊一起運動。
[0012]進一步地,所述防滑塊扣合于所述擰緊旋鈕;
[0013]或者,所述防滑塊螺接于所述擰緊旋鈕;[〇〇14]或者,所述防滑塊焊接于所述擰緊旋鈕;
[0015]或者,所述防滑塊與所述擰緊旋鈕為一體結(jié)構(gòu)。
[0016]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包括插頭,所述第二防滑部能夠相對所述插頭沿所述插頭的軸向發(fā)生位移,所述插頭的外端設有安裝孔,所述第一拓展接口包括與所述安裝孔相配合的安裝桿。
[001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部與所述第二防滑部相互導熱。
[0018]進一步地,所述插頭的外接端設有第二連接端子,所述插孔內(nèi)設有第一連接端子, 當所述插頭與所述插孔完全配合時,所述第一連接端子與所述第二連接端子電性連接。
[0019]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接端子為電連接座,所述第一連接端子為電連接頭;
[0020]或者,所述第二連接端子及所述第一連接端子為頂針。[0021 ]進一步地,兩個所述防滑部設置為齒形面;[〇〇22]或者,兩個所述防滑部設置為波浪形表面;
[0023]或者,兩個所述防滑部設置為凸點形表面。
[0024]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拓展接口包括第一連接端子,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包括第二連接端子,所述第一連接端子用于與所述第二連接端子電性連接。
[0025]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端子及第二連接端子均包括設置于拓展接口前端的連接端及由所述連接端向后端延伸的線纜,所述線纜與設備電性連接。
[0026]—種連接組件,用于設備間拓展連接,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盤齒及位于所述第一盤齒的中部的第一拓展接口,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二盤齒及位于所述第二盤齒的中部的第二拓展接口,所述第一拓展接口用于與所述第二拓展接口連接,所述第一盤齒與所述第二盤齒相嚙合。[〇〇27] 一種手柄云臺,包括:[〇〇28]手柄,設有用于搭載成像裝置的云臺部;[〇〇29]第一連接件,設于所述手柄上,所述第一連接件用于與附件的第二連接件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拓展接口、以及第一防滑部,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二拓展接口、以及第二防滑部;
[0030]其中,所述第一拓展接口用于與所述第二拓展接口連接,所述第一防滑部能夠與所述第二防滑部接觸,以阻止所述第一拓展接口相對于所述第二拓展接口轉(zhuǎn)動。
[003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部圍繞所述第一拓展接口設置;[〇〇32]或,所述第二防滑部圍繞所述第二拓展接口設置;[〇〇33]或,所述第一防滑部相對于所述第一拓展接口可移動,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一防滑部與所述第二防滑部之間的間隙;[〇〇34]或,所述第二防滑部相對于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可移動,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一防滑部與所述第二防滑部之間的間隙。
[0035]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包括插頭,所述第一拓展接口包括與所述插頭相配合的插孔。
[0036]進一步地,所述插頭包括樞轉(zhuǎn)部,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包括套設于所述樞轉(zhuǎn)部的防滑塊,所述防滑塊能夠相對所述插頭沿所述插頭的軸向發(fā)生位移,所述第二防滑部設置于所述防滑塊。
[0037]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包括插頭,所述第二防滑部能夠相對所述插頭沿所述插頭的軸向發(fā)生位移,所述插頭的外端設有安裝孔,所述第一拓展接口包括與所述安裝孔相配合的安裝桿。[〇〇3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部與所述第二防滑部相互導熱;
[0039]或/及,所述插頭的外接端設有第二連接端子,所述插孔內(nèi)設有第一連接端子,當所述插頭與所述插孔完全配合時,所述第一連接端子與所述第二連接端子電性連接。
[0040]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拓展接口包括第一連接端子,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包括第二連接端子,所述第一連接端子用于與所述第二連接端子電性連接。
[0041]采用本發(fā)明的連接組件、手柄云臺及電子設備,所述連接組件的插頭與插孔周緣分別設置防滑部,提高了設備連接后的穩(wěn)定性;分別設置于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端子,使得設備在物理結(jié)構(gòu)連接時,同時實現(xiàn)電性連接,提高了設備的拓展性?!靖綀D說明】
[0042]圖1是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連接組件的示意圖。[〇〇43]圖2是圖1沿I1-1I線的剖視圖。
[0044]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45]連接組件100
[0046]設備200
[0047]轉(zhuǎn)接組件300[〇〇48]第一連接件20
[0049]第一拓展接口22
[0050]插孔222[0051 ]第一防滑部224[〇〇52]第一連接端子226
[0053]連接端2262、4626[〇〇54]承載部24[〇〇55]第二連接件40
[0056]第二拓展接口42
[0057]固定柱44
[0058]插頭46
[0059]連接部462[〇〇6〇]第二連接端子4622[0061 ]樞轉(zhuǎn)部464[〇〇62]旋緊部466[〇〇63]擰緊旋鈕48
[0064]凹槽482
[0065]折回部484
[0066]防滑塊49[〇〇67]第二防滑部492
[0068]卡扣部494[〇〇69]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jié)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揪唧w實施方式】
[0070]下面將結(jié)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71]需要說明的是,當組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組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設置于”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設置在另一個組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本文所使用的術(shù)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0072]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下述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73]請同時參閱圖1及圖2,本發(fā)明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連接組件100,所述連接組件100 能夠?qū)⒃O備200與其他設備(圖未示)機械或/及電性連接。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設備200為手柄云臺,所述手柄云臺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設有用于搭載成像裝置的云臺部,所述其他設備為所述手柄云臺的附件,例如,所述附件可以為伸縮桿或充電底座??梢岳斫猓鲈O備200 及所述其他設備也可以為其他電子設備,例如桌上型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〇〇74]所述連接組件100包括第一連接件20及第二連接件40。第一連接件20與第二連接件40可以電性連接,或者機械連接,或者同時電性連接、機械連接。[〇〇75] 所述第一連接件20包括第一拓展接口 22及承載部24,所述第一拓展接口 22包括插孔222、第一防滑部224及連接端子226。
[0076]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插孔222為螺紋孔。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插孔 222也可以為光滑的通孔。[〇〇77]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部224大致呈環(huán)形,其圍繞所述插孔222的外緣設置。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部224也可以為其他形狀,其位于所述插孔 222的邊緣即可。[〇〇78]所述第一連接端子226包括設置于所述插孔222底壁的連接端2262及由所述連接端2262背離所述插孔222延伸的線纜2264。所述線纜2264與所述連接端2262電性連接。所述承載部24用于固定連接設備200,所述第一防滑部224及所述插孔222設于所述承載部24上。 [〇〇79] 所述第二連接件40包括第二拓展接口 42及固定柱44。所述第二拓展接口 42包括插頭46、擰緊旋鈕48及防滑塊49。具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插頭46包括依次設置的連接部 462、樞轉(zhuǎn)部464及旋緊部466。
[0080]所述連接部462為螺柱,也可以是表面光滑的柱體,其用于連接所述插孔222,所述連接部462包括第二連接端子4622,所述第二連接端子4622包括由所述連接部462端面凹設的連接端4624及由所述連接端4624沿所述插頭46延伸的線纜4626,所述線纜4626與所述連接端4624電性連接。所述旋緊部466設有外螺紋。所述固定柱44用于固定連接轉(zhuǎn)接組件300, 所述轉(zhuǎn)接組件300用于連接電子設備。所述固定柱44連接于所述插頭46遠離所述連接部462 的一端。[〇〇81]所述擰緊旋鈕48螺接套設于所述旋緊部466,所述擰緊旋鈕48于靠近所述連接部 462的一側(cè)設有凹槽482,所述凹槽482于周緣向內(nèi)延伸有折回部484。[〇〇82]所述防滑塊49活動地套設于所述樞轉(zhuǎn)部464,所述防滑塊49包括第二防滑部492及背向所述第二防滑部492設置的卡扣部494。所述卡扣部494的截面大致呈勾形,所述卡扣部 494收容于所述凹槽482且對應地扣合于所述折回部484。[〇〇83]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承載部24固定于設備200上,所述插孔222朝外,所述線纜2264 進一步電性連接于所述設備200內(nèi)部。所述固定柱44固定于轉(zhuǎn)接組件300上,使所述第二連接件40固定于所述轉(zhuǎn)接組件300上,所述線纜4626進一步電性連接于所述電子設備內(nèi)部。 [〇〇84]所述連接組件100使用時,使所述設備200及轉(zhuǎn)接組件300靠近,將所述插頭46鎖入所述插孔222,此時,所述連接端4624與所述連接端2262電性連接,所述設備200與所述電子設備電性連接。旋轉(zhuǎn)所述擰緊旋鈕48,使所述防滑塊49向所述第一連接件20移動,直至所述第二防滑部492與所述第一防滑部224相互嚙合,此時,所述第一連接件20及第二連接件40 緊密連接,所述設備200通過轉(zhuǎn)接組件300與所述電子設備緊密連接。[〇〇85]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連接件20與第二連接件40能夠通過所述第一防滑部224 與所述第二防滑部492接觸而相互導熱。所述第一連接端子226為電連接頭,所述第二連接端子4622為電連接座。[〇〇86]進一步的,第一防滑部224與所述第二防滑部492分別為盤齒,并且相互可以嚙合, 以阻止所述第一拓展接口 22與第二拓展接口 42相對轉(zhuǎn)動,可以避免第一拓展接口 22與第二拓展接口42電接觸不良,或者機械連接不牢固。[〇〇87]需要說明的是,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滑部492通過套設在插頭46的防滑塊49,相對于所述第二拓展接口 42可移動,以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一防滑部與所述第二防滑部之間的間隙。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滑部492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相對于所述第二拓展接口 42可移動。
[0088]另外,也可以通過所述第一防滑部224相對于所述第一拓展接口 22可移動的方式, 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一防滑部224與所述第二防滑部492之間的間隙。[〇〇89]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連接端子226及所述第二連接端子4622可以設置為頂針。[〇〇9〇] 可以理解,安裝過程中,所述第二防滑部492在所述插頭46與所述插孔222配合時, 能夠與所述第二防滑部492抵接。[〇〇91]可以理解,所述第二連接件40通過轉(zhuǎn)接組件300與所述電子設備連接,所述轉(zhuǎn)接組件300可以省略,所述第二連接件40直接連接于所述電子設備。[〇〇92]可以理解,所述插孔222與所述插頭46為螺接配合,其可以設置為其他方式連接, 如銷接、過盈配合等可拆的連接方式;所述第一防滑部224及所述第二防滑部492設置為齒形面,亦可以設置為其他形狀的防滑面,如波浪形表面、凸點式表面等。[〇〇93]可以理解,所述防滑塊49與所述擰緊旋鈕48可以采用其他方式配合方式。例如,螺紋連接、焊接或一體結(jié)構(gòu),僅須滿足所述防滑塊49能隨所述擰緊旋鈕48沿所述插頭46發(fā)生位移即可。[〇〇94]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連接件20為母頭結(jié)構(gòu),其可以設置為公頭結(jié)構(gòu),即將所述插孔 222置換為安裝桿,所述安裝桿伸出所述第一防滑部224,所述第一連接端子226凹設于所述安裝桿。所述第二連接件40為公頭結(jié)構(gòu),其可以設置為母頭結(jié)構(gòu),即將所述插頭46的連接部 462置換為安裝孔,所述第二防滑部492圍繞所述安裝孔的外緣,所述第二連接端子4622設置于所述安裝孔。[〇〇95]采用本發(fā)明的連接組件、手柄云臺及電子設備,所述連接組件的插頭與插孔周緣分別設置防滑部,提高了設備連接后的穩(wěn)定性;分別設置于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端子,使得設備在物理結(jié)構(gòu)連接時,同時實現(xiàn)電性連接,提高了設備的拓展性。
[0096]另外,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方式僅是用來說明本發(fā)明而并非用作為對本發(fā)明限定,只要在本發(fā)明實質(zhì)精神范圍之內(nèi),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適當改變和變化都落在本發(fā)明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nèi)。
【主權(quán)項】
1.一種連接組件,用于設備間拓展連接,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用于連接其中一設備上,所述第二連接件用于連接另一設備 上,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拓展接口、以及第一防滑部,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二拓展接 口、以及第二防滑部,所述第一拓展接口用于與所述第二拓展接口連接,所述第一防滑部能 夠與所述第二防滑部接觸,以阻止所述第一拓展接口相對于所述第二拓展接口轉(zhuǎn)動。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部圍繞所述第一拓展接口 設置;或,所述第二防滑部圍繞所述第二拓展接口設置;或,所述第一防滑部相對于所述第一拓展接口可移動,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一防滑部與所述第 二防滑部之間的間隙;或,所述第二防滑部相對于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可移動,調(diào)節(jié)所述第一防滑部與所述第 二防滑部之間的間隙。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包括插頭,所述第一 拓展接口包括與所述插頭相配合的插孔。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滑部能夠相對于所述插頭沿 所述插頭的軸向發(fā)生位移。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頭包括樞轉(zhuǎn)部,所述第二拓展接 口包括套設于所述樞轉(zhuǎn)部、并沿所述樞轉(zhuǎn)部移動的防滑塊,所述第二防滑部設置于所述防滑塊。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件還包括套接于所述插頭 上并且與所述插頭螺紋配合的擰緊旋鈕,所述擰緊旋鈕與所述防滑塊連接,用于帶動所述 防滑塊一起運動。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塊螺接于所述擰緊旋鈕;或者,所述防滑塊焊接于所述擰緊旋鈕;或者,所述防滑塊與所述擰緊旋鈕為一體結(jié)構(gòu)。8.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部在所述插頭與所述插孔 完全配合時,能夠與所述第二防滑部之間存在預設間隙;所述預設間隙通過移動所述第二 防滑部消除。9.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部在所述插頭與所述插孔 完全配合時,能夠與第二防滑部抵接。10.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頭與所述插孔螺紋配合或過盈配合。11.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頭能夠與所述插孔電性連接。12.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部與所述第二防滑部相 互導熱。13.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頭的外接端設有第二連接端子, 所述插孔內(nèi)設有第一連接端子,當所述插頭與所述插孔完全配合時,所述第一連接端子與 所述第二連接端子電性連接。14.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端子為電連接座,所述第一連接端子為電連接頭。15.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端子及所述第一連接端 子為頂針。16.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包括插頭,所述第二 防滑部能夠相對所述插頭沿所述插頭的軸向發(fā)生位移,所述插頭的外端設有安裝孔,所述 第一拓展接口包括與所述安裝孔相配合的安裝桿。17.如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桿與所述安裝孔螺紋配合或 過盈配合。1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部與所述第二防滑部相互嗤合。19.如權(quán)利要求18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部及所述第二防滑部設 置為齒形面;或者,所述第一防滑部及所述第二防滑部設置為波浪形表面;或者,所述第一防滑部及所述第二防滑部設置為凸點形表面。20.如權(quán)利要求1?12任意一項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拓展接口還包 括第一連接端子,所述第二拓展接口還包括第二連接端子,第一連接端子用于與所述第二 連接端子電性連接。21.如權(quán)利要求20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端子電性連接于其中一 設備內(nèi)部,所述第二連接端子電性連接于另一設備內(nèi)部,當所述第一拓展接口與所述第二 拓展接口連接時,兩個所述設備電性連接。22.如權(quán)利要求21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端子及所述第二連接端 子均包括設置于拓展接口前端的連接端及由所述連接端向后端延伸的線纜,所述線纜與所 述設備電性連接。23.—種連接組件,用于設備間拓展連接,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 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用于連接其中一設備上,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盤齒及 位于所述第一盤齒的中部的第一拓展接口,所述第二連接件用于連接另一設備上,所述第 二連接件包括第二盤齒及位于所述第二盤齒的中部的第二拓展接口,所述第一拓展接口用 于與所述第二拓展接口連接,所述第一盤齒與所述第二盤齒相嚙合,以阻止所述第一拓展 結(jié)構(gòu)相對于所述第二拓展接口轉(zhuǎn)動。24.如權(quán)利要求23所述的連接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端子電性連接于所述其 中一設備內(nèi)部,所述第二連接端子電性連接于所述另一設備內(nèi)部,當所述第一連接端子與 所述第二連接端子電性連接時,兩個所述設備電性連接。25.—種手柄云臺,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設有用于搭載成像裝置的云臺部;第一連接件,設于所述手柄上,所述第一連接件用于與附件的第二連接件可拆卸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拓展接口、以及第一防滑部,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二拓展接口、 以及第二防滑部;其中,所述第一拓展接口用于與所述第二拓展接口連接,所述第一防滑部能夠與所述 第二防滑部接觸,以阻止所述第一拓展接口相對于所述第二拓展接口轉(zhuǎn)動。26.如權(quán)利要求25所述的手柄云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拓展接口包括第一連接端 子,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包括第二連接端子,所述第一連接端子用于與所述第二連接端子電 性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端子及第二連接端子中的一個電性連接于所述手柄云臺內(nèi)部,另一 個電性連接于所述附件內(nèi)部。27.如權(quán)利要求26所述的手柄云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端子及第二連接端子均 包括設置于前端的連接端及由所述連接端向后端延伸的線纜,所述線纜與所述手柄云臺或 附件電性連接。28.如權(quán)利要求25所述的手柄云臺,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為伸縮桿或充電底座。29.—種電子設備,與其他設備連接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設備包括連接組件,所 述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件及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包括第一拓展接口、以及第一 防滑部,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第二拓展接口、以及第二防滑部,所述第一拓展接口用于與所 述第二拓展接口連接,所述第一防滑部能夠與所述第二防滑部接觸,以阻止所述第一拓展 接口相對于所述第二拓展接口轉(zhuǎn)動,所述第一連接件及所述第二連接件中的一個用于安裝 在所述電子設備上,另外一個用于安裝在所述其他設備上。30.如權(quán)利要求29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拓展接口包括第一連接端 子,所述第二拓展接口包括第二連接端子,所述第一連接端子能夠與所述第二連接端子電 性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端子及第二連接端子中的一個電性連接于所述電子設備內(nèi)部,另一 個電性連接于所述其他設備內(nèi)部。31.如權(quán)利要求30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端子及第二連接端子均 包括設置于前端的連接端及由所述連接端向后端延伸的線纜,所述線纜與所述電子設備或 其他設備電性連接。
【文檔編號】H01R24/66GK106030923SQ201580003664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7月31日
【發(fā)明人】金民, 孫榮健, 趙喜峰, 王勇, 黃彥鑫
【申請人】深圳市大疆創(chuàng)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