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諧振式電壓與功率因數綜合補償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404375閱讀:25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諧振式電壓與功率因數綜合補償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諧振式補償裝置對單相或三相電路網絡電壓和功率因數進行綜合補償的方法,該補償裝置至少具有電容量可調整的補償電力電容器組和阻抗參數及繞組電壓分配和極性可改變的補償變壓器。
      (二)、背景技術電路網絡中電源與負載連接處(或稱節(jié)點),電壓不穩(wěn)定和無功功率量的不足(即功率因數cosΦ低,達不到要求值)將給發(fā)電、輸電、配電和用電裝置帶來電壓質量下降、頻率變化過大、損耗增加、發(fā)、輸、配及用電設備運行條件惡化等一系列問題,嚴重的甚至會損壞設備和造成事故。盡管如此,但由于當今電網中發(fā)電量和用電量俱增過速,造成網絡及設備超強度運行。這樣,電網中的各節(jié)點,特別是電源與負載連接處上的電壓波動不僅得不到改善,而且有日益惡化之趨勢。與此同時,與電壓參數密切相關的功率因數cosΦ也因無功功率量不足而常在0.8以下,它反過來又造成電網運行進一步惡化,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為克服電網電壓的不穩(wěn)定,曾出現(xiàn)過很多種類的穩(wěn)壓方法及電源裝置。常見的有電子交流穩(wěn)壓器、感應式穩(wěn)壓器、磁飽和穩(wěn)壓器等。但這些穩(wěn)壓器容量都較小,適應不了功率需求日益增加的要求,且對負載性質適應性差,難于滿足實際使用要求,有的還會產生諧波,導致供電質量下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國許多廠家引進生產法國、丹麥和美國等研制的“自動補償式電力穩(wěn)壓器”。發(fā)表于中國《電世界》92年第6期總246頁至247頁的論文“自動補償式電力穩(wěn)壓器及其發(fā)展”對此類產品的原理、特點、不足及發(fā)展動態(tài)作了全面綜述。采用此類技術的產品,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價格較貴,受其制約,除一些對電壓要求嚴格的進口設備和重要負載不得不采用外,一般用戶和設備很難有條件普及,至于廣大農村山區(qū)發(fā)、輸、配電網絡更是可想而不可得,二是由于它由接觸自動調壓器演變而來,系用伺服電動機帶動電刷滑動的接觸式運行,往往因滑動頻繁電刷而過度磨損,引起接觸不良火花產生,甚至燒壞穩(wěn)壓器。
      中國專利局于1998年5月6日公開了西門子公司申請的名稱為“利用一帶有自動變流器的靜態(tài)補償裝置對電源電壓進行靜態(tài)和動態(tài)控制的方法和裝置”發(fā)明專利(公開號CN1181160A)。該發(fā)明的特征是“為了將連接點上的電源電壓調節(jié)到恒定不變的幅度上,補償裝置與電網必須交換位移無功功率,以補償裝置的穩(wěn)定工作點為出發(fā)點[在此點與電網沒有功率交換(空載)],在突然出現(xiàn)電壓降落時補償裝置向電網提供位移無功功率,從而使該壓降消除。反之,在電壓升高時,由補償裝置接納來自電網的無功功率”。該發(fā)明系應用可調可控無功功率器件,采用自動變流器電路,通過與電網進行位移無功功率的交換和平衡來實現(xiàn)穩(wěn)壓之目的。其突出特點是,技術指標與經濟指標都很高,除大中型電網和重要負載外,在中國大量的中小型電網和一般性負載是很難用如此高的經濟代價來獲取它的,盡管它是高指標穩(wěn)壓性能的。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技術性能滿足要求,經濟價格較為適中,應用更為簡便廣泛的與眾不同的穩(wěn)壓方法及其裝置;應用這種方法及裝置穩(wěn)壓時,也能對電網無功功率量,即功率因數進行補償。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的解決方案是為了將單相或三相電路中電源與負載連接處的電壓U和功率因數cosΦ穩(wěn)定在運行要求范圍內,可利用諧振式補償裝置[8]進行電壓和功率因數綜合補償的方法,該補償裝置至少具有電容量可調整的補償電力電容器組[CA(B、C)]和阻抗參數及繞組間電壓分配和極性可改變的補償變壓器[TA(B、C)],其特征是根據電路網絡中電源電壓[UAN(BN、 CN)]波動或負載電壓[Uan(aN、cN)]變化的比較偏差和負載功率因數cosΦ瞬時值,通過裝置[1]采樣、檢測、比較和轉換,經輸入接口裝置[2]送至中央處理單元CPU[3]按電路諧振原理計算出補償電容器組[CA(B、C)]電容量C與補償變壓器[TA(B、C)]阻抗參數Z及繞組間電壓分配的相應值,然后經輸出接口裝置[4],傳送至控制裝置[5],發(fā)出控制操作指令,由執(zhí)行元件晶閘管功率模塊6A(B、C)和伺服電機M[7]操作,分別調整電容器組[CA(B、C)]補償電容量C、補償變壓器[TA(B、C)]阻抗參數Z、繞組間電壓分配比和極性,以實現(xiàn)電壓和功率因數的綜合補償。
      當所補償電路電流較大(100A以上)時,補償裝置[8],采用電容器組[CA(B、C)]與補償變壓器[TA(B、C)]原邊繞組L1或副邊繞組L2組成并聯(lián)諧振電路來實現(xiàn)電壓U和功率因數cosΦ的綜合補償。在傳輸有功功率P確定的電路中,根據等效電路等式Y=RR2+&omega;2L2+j(&omega;C-&omega;LR2+&omega;2L2)]]>&Phi;=arctgU2&omega;2LCPR]]>調節(jié)電容器組[CA(B、C)]電容量C、補償變壓器[TA(B、C)]繞組參數L和R,以及改變繞組間連接或布置方式,使電路處于諧振點及其附近狀態(tài)工作。
      電路的諧振條件為C=LR2+&omega;2L2]]>此時,電路電壓最高,功率因數cosΦ也為最佳值;當C和L的實際值在C=(0.10~1.0)LR2+&omega;2L2]]>范圍內變動時,即可通過等效復導納Y的改變,以調整電壓UAa(Bb、Cc)和相位角Φ。
      當補償電路電流不大(100A以下)時,補償裝置[8]采用電容器組[CA(B、C)]與補償變壓器[TA(B、C)]原邊繞組L1或副邊繞組L2組成串聯(lián)諧振電路來實現(xiàn)電壓U和功率因數Φ的綜合補償。在傳輸有功功率P確定的電路中,根據等效電路等式z=R+j(&omega;L-1&omega;C)]]>&Phi;=arctg&omega;2LC-1&omega;RC]]>
      調節(jié)電容器組[CA(B、C)]電容量C、補償變壓器[TA(B、C)]繞組參數L和R,以及改變繞組間連接或布置方式,使電路處于諧振點附近(但不是諧振點)狀態(tài)工作,電路諧振條件為C=1&omega;2L]]>當C和L的實際值在C=(0.10~0.95)1&omega;2L]]>范圍內變動時,即可通過等效復阻抗Z的改變,以調整電壓UAa(Bb、Cc)和相位角Φ。
      補償裝置[8]中的補償變壓器[TA(B、C)]的變比K取決于電源電壓變化率KΔUAN或負載電壓變化率KΔUaN(兩者若不同值,可取其最高值KΔUmax),它們之間的關系為K=KΔUAN=KΔUaN=KΔUmax補償變壓器[TA(B、C)]容量ST,取決于電路中需補償裝置的容量S和變比K,它們之間的關系為ST=KS補償變壓器[TA(B、C)]的等效阻抗Z可通過多種方式調整改變,如利用分接開關改變原、副邊繞組匝數,利用自耦變壓器、接觸調壓器或短路線圈來改變一次側的輸入電壓,也可通過繞組間的連接和布置方式來改變原、副邊繞組的電壓分配比和極性。
      補償裝置[8]還可以采用若干個單元電壓和單元容量的補償變壓器t和電容器C組成并聯(lián)單元t1C1、t2C2……tnCn,然后進行同極性或反極性迭加,以實現(xiàn)預定的電壓和功率因數綜合補償之目的。
      在調整電路電壓UAa(Bb、Cc)和改變電容量CA(B、C)的同時,電路中的無功功率總量∑Q及功率因數cosΦ也隨之可無級調節(jié)根據裝置[1]的檢測、裝置[3]的計算處理、裝置[5]的控制指令和裝置[6]的晶閘管功率模塊的切換動作,按計算公式QC=ωCUC2cos&Phi;=PP2+(&Sigma;Q)2]]>∑Q=QC+QE上式中的UC為補償電容器端電壓,P為電路傳輸的有功功率,∑Q為電容補償后的無功功率總量,它為原有無功功率量QE與補償無功功率量QC的總和。
      采樣、檢測、比較和轉換裝置[1]、中央處理單元CPU[3]和控制裝置[5],存儲有檢測、比較、計算和控制關于電路電壓U和功率因數cosΦ瞬時值的計算公式和相應控制指令,這些公式都已在本專利說明書中一一列出。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中采用的是補償電容器C的電容元件參數和補償變壓器T中的繞組(包括電感和電阻元件)參數的各種組合及變化,并與傳統(tǒng)的調壓方式和智能自控方式相結合,因此,既有較好的穩(wěn)壓效果和控制精度,又可使穩(wěn)壓裝置產品價格較大幅度下降,從而使穩(wěn)壓效果及精度與穩(wěn)壓裝置成本之間的矛盾得以妥善解決,在一般性用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應用本發(fā)明的穩(wěn)壓方法及其裝置可達到以下技術指標(1)穩(wěn)壓范圍及精度容許輸入電壓U入=UN±40%UN(UN-輸入電壓額定值)穩(wěn)壓精度達±1%UN;(2)輸出功率1~1600KVA;(3)波形失真度波形畸變<0.08%;(4)轉換效率>98%;(5)功率因數cosΦ≥0.95(滯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總體構思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個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
      圖3是圖2實施例中補償裝置[8]的等效電路。
      圖4是補償變壓器TA采用抽頭式自耦調節(jié)式繞組連接示意圖。
      圖5為自耦接觸式連續(xù)可調繞組連接示意圖。
      圖6是補償變壓器TA采用柱式調節(jié)方式繞組連接示意圖。
      圖7是補償變壓器TA采用移動式短路線圈調節(jié)方式繞組連接示意圖。
      圖8是組合式補償裝置tc并聯(lián)單元連接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個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
      圖10是串聯(lián)諧振式補償裝置[8]等效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所示的三相電路電壓與功率因數綜合補償總體構思示意圖中,補償裝置[8]由兩大部分元件組成一部分是并聯(lián)個數和電容量可調節(jié)變化的電力電容器組CA(B、C);一部分是繞組等效阻抗參數Z(主要為電感量L,其次為電阻值R)可調節(jié)、連接方式和連接極性可改變,原、副邊各繞組間電壓分配比可調整的補償變壓器TA(B、C)。CA(B、C)。與TA(B、C)的連接一般可有兩種方式CA(B、C)與TA(B、C)副邊繞組并聯(lián),或CA(B、C)與TA(B、C)原邊繞組串聯(lián)。CA(B、 C)電容量的調節(jié)通過晶閘管功率模塊[6](深圳友邦怡公司生產)進行,TA(B、C)繞組參數Z、繞組間電壓分配比的調整和極性的改變有手動和自動兩種方式,自動操作由伺服電機M[7]執(zhí)行。今以A相為例,將補償裝置[8]的具體工作原理介紹如下當電源或負載發(fā)生波動時,電源電壓UAN與負載電壓UaN必然產生偏差電壓ΔU=UAN-UaN設UAN>UaN,ΔU>0為正偏差,若UAN<UaN,ΔU<0為負偏差。
      補償裝置[8]的任務就是要求其輸出電壓UAa等于偏差電壓ΔU。ΔU為零,UAa為零;ΔU增大,UAa也相應增加;ΔU由正變負,裝置[8]繞組連接方式通過伺服電機M[7]予以改變,使之UAa極性相應改變,以保持UAa始終與ΔU極性相同,數值相等。
      裝置[8]的這個任務通過以下過程得以實現(xiàn)裝置[1]分別從電源側和負載側采樣、檢測電壓值UAN和UaN,并進行比較,以確定偏差電壓ΔU的大小和極性,然后將模擬量轉換成數字量,經輸入接口裝置[2],送至中央處理單元CPU[3],根據電路原有參數有功功率P,自然功率因數cosΦ及規(guī)定技術指標,按本說明書中
      發(fā)明內容中所列等效復導納Y、等效復阻抗Z、無功功率總量∑Q、補償無功功率量QC、功率因數角Φ、功率因數cosΦ等公式進行計算處理,并將計算結果,即所需補償的矢量電壓UAa(即ΔU)及Y、Z、∑Q、QC、Φ、cosΦ等諸參數的要求值經輸出接口裝置[4]送至電壓與功率因數綜合控制裝置[5],由其發(fā)出兩路控制操作指令,一路給晶閘管功率模塊[6],命令其執(zhí)行電力電容器的規(guī)定投切組合;一路給伺服電機M[7],命令其執(zhí)行補償變壓器[TA(B、C)]阻抗參數Z(L和R)的調節(jié)和繞組間連接方式及極性的改變。這樣,電容器電容量CA與補償變壓器TA的等效阻抗Z(或導納Y)的連接方式和參數組合就會使電路工作在所要求的諧振點或其附近狀態(tài),從而使UAa=ΔUcos&Phi;=PP2+(&Sigma;Q)2&GreaterEqual;0.95]]>(滯后)圖2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個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適用于所補償電路電流較大(100A以上)時,補償裝置[8]采用并聯(lián)電容器組CA(B、C)與補償變壓器TA(B、C)副邊繞組L2(還有視與L2相串聯(lián)的等效電阻R2,圖中未畫出)相并聯(lián)的方式,裝置[8]等效電路如圖3所示。
      今仍以A相為例,說明其電壓和功率因數綜合補償的工作原理當因電源電壓UAN或負載電壓UAN波動產生偏差電壓ΔU≠0ΔU=β(R2*cosΦ+X2*sinΦ)式中,β-補償變壓器TA負荷率X2*、R2*-TA等效短路電抗短路電阻標么值此時,裝置[1]立即采樣、檢測到電路電壓和功率因數等參數的變化,與預置值進行比較后,轉換成數字信號,經輸入接口裝置[2]、送至中央處理單元CPU[3],按并聯(lián)諧振條件和功率因數cosΦ要求值計算出對應的最佳C和L值。根據圖3所示的等效電路有等式Y=RR2+&omega;2L2+j(&omega;C-&omega;LR2+&omega;2L2)]]>在電源角頻率ω、電路傳輸有功功率P保持不變情況下,電路諧振條件為&omega;C=&omega;LR2+&omega;2L]]>C=LR2+&omega;2L2]]>當C和L的實際值在等式C=(0.1~1.0)LR2+&omega;2L2]]>范圍內變動時,結合等式 綜合考慮技術性能和經濟指標(主要是電容投切數量的經濟性)優(yōu)選出最佳補償電容量CA和電感量LA(RA值隨LA而定),計算結果經輸出接口裝置[4],送至綜合控制裝置[5]轉換成兩路操作命令,一路送至晶閘管功率模塊[6],按要求投切并聯(lián)電容器組CA,另一路送至裝置[7]伺服電機M,M傳動及操作補償變壓器TA分接開關元件SA。SA為雙向投切開關,既可改變繞組連接方式,也可改變連接極性,既可為有觸點的,也可為無觸點的;既可為手動操作,也可為自動控制;既可為遙控,也可為智能型操作。如何選用,可視補償變壓器TA的設計型式和調節(jié)方式而定。圖4為抽頭式自耦調節(jié)式繞組連接示意圖,圖5為自耦接觸式連續(xù)可調繞組連接示意圖,圖6為柱式自耦調節(jié)式繞組連接示意圖,圖7為移動式短路線圈調節(jié)式繞組連接示意圖。
      圖8為組合式補償裝置tc并聯(lián)單元連接示意圖。圖中表示的是4個tc并聯(lián)單元連接,t1C1、t2C2、t3C3、為同極性連接,單元電壓為相加,t4C4為反極性連接,單元電壓為相減。各并聯(lián)單元的副邊繞組及電容器總是接入電路的,但它們的單元電壓是否參與迭加(迭減)卻取決于原邊繞組投切開關S的動作當S處于切斷狀態(tài),即原繞組ln-1未接通電源,其副繞組ln-2無感應電壓,與它所并聯(lián)的電容器Cn起保護開路作用。并接于原邊繞組兩端的指示燈hn起保護開路兼指示作用。此時的投切開關S為示意的,它可是有觸點或無觸點的,也可為手動或自動;既可為單向投切,也可為雙向投切(即改變副邊繞組ln-2的連接極性);還可通過本發(fā)明的檢測裝置[1],計算裝置[3]等單元實現(xiàn)智能控制。
      圖9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個實施例的電路原理圖,適用于所補償電路電流較小(100A以下)時,補償裝置[8]采用串聯(lián)電容器組CA(B、C)與補償變壓器TA(B、C)原邊繞組L1A(1B、1C)(還有視與L1相串聯(lián)的等效電阻R1,圖中未畫出)相串聯(lián)的方式,裝置[8]的A相等效電路如圖10所示。
      今以A相為例,說明其電壓和功率因數綜合補償工作原理當電源或負載電壓發(fā)生波動,導致ΔU≠0或cosΦ≤0.85經裝置[1]采樣、檢測、比較和轉換,裝置[2]輸入中央處理單元CPU[3],按串聯(lián)諧振條件和功率因數cosΦ要求值計算出對應的C和L值。
      根據圖10所示的等效電路,有等式Z=R+j(&omega;L-1&omega;C)]]>電路諧振條件為C=1&omega;2L]]>當C和L的實際值在等式C=(0.10~0.95)1&omega;2L]]>范圍內變動時,結合等式 綜合考慮技術和經濟指標,優(yōu)選出CA和LA(含RA)值,然后經輸出裝置[4]、控制裝置[5]、轉換成操作指令,分別經裝置[6]和[7],調節(jié)串聯(lián)電容器的并聯(lián)個數、繞組間連接方式、極性和電壓分配比以達到規(guī)定的CA和LA值,最終實現(xiàn)電壓和功率因數綜合補償之目的。
      LA(含RA)的調節(jié)可通過與原邊繞組L1A連接的調節(jié)繞組L3A進行。其方式同樣可采用圖4~圖8的技術方案。
      根據等式QC=ωCUC2綜合等式&Phi;=arctgU2&omega;2LCPR]]>(并聯(lián)諧振工作方式)&Phi;=arctg&omega;2LC-1&omega;RC]]>(串聯(lián)諧振工作方式)在滿足調壓要求前提下,在8°≤Φ≤18°范圍內再次調整C和L值,使之0.95&le;cos&Phi;=PP2+(&Sigma;Q)2&le;0.99]]>(滯后)本說明書所有等式均存入裝置[3],即中央處理單元CPU中,通過裝置[1]的采樣、檢測、比較和轉換,經輸入裝置[2]和輸出裝置[4],裝置[3]根據裝置[1]的采集數據進行計算,并將結果輸至控制裝置[5]轉換成操作指令,以控制電容器組CA(B、C)的投切和補償變壓器TA(B、C)等效阻抗參數或極性的改變,最終達到按預定要求對電壓和功率因數綜合補償的目的。
      權利要求
      1.利用諧振式補償裝置[8]對單相或三相電路網絡進行電壓和功率因數綜合補償的辦法,該諧振式補償裝置至少具有電容量可調的電力電容器組[CA(B.C)]和阻抗參數及繞組電壓分配和極性可改變的補償變壓器[TA(B.C)],其特征是根據電路網絡中電源電壓UAN(BN、CN)波動或負載電壓UaN(bN、cN)變化的比較偏差和負載功率因數cosΦ瞬時值,通過裝置[1]采樣、檢測、比較和轉換,經輸入接口裝置[2],送至中央處理單元CPU[3]按電路諧振原理計算出補償電容器組[CA(B、C)]電容量C與補償變壓器[TA(B.C)]阻抗參數Z及繞組間電壓分配的相應值,然后經輸出接口裝置[4],傳送至控制裝置[5],發(fā)出控制操作指令,由執(zhí)行元件(可為晶閘管功率模塊)[6(A)、(B)、(C)]和伺服電機M(7)進行操作,分別調整電容器[CA(B、C)]補償電容量C和補償變壓器[TA(B、C)]阻抗參數Z及繞組間電壓分配比和極性,以實現(xiàn)電壓和功率因數的綜合補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和方法,當所補償電路電流較大(100A以上)時,補償裝置[8]采用電容器組CA(B、C)與補償變壓器TA(B.C)原邊繞組L1或副邊繞組L2組成并聯(lián)諧振電路耒實現(xiàn)電壓U和功率因數cosΦ的綜合補償,其特征是,在傳輸有功功率P確定的電路中,根據等效電路等式Y=RR2+&omega;2L2+j(&omega;C&omega;LR2+&omega;2L2)]]>&Phi;=arctgU2&omega;2LCPR]]>調節(jié)電容量C,繞組參數L和R,以及改變繞組間連接或布置方式,使電路處于諧振點及其附近狀態(tài)工作,通過等效復導納Y的改變以調整電壓UAa(Bb、Cc)和相位角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和方法,當補償電路電流不大(100A以下)時,補償裝置[8]采用電容器組CA(B.C)與補償變壓器TA(B、C)原邊繞組L1或副邊繞組L2組成串聯(lián)諧振電路耒實現(xiàn)電壓U和功率因數Φ的綜合補償,其特征是,在傳輸有功功率P確定的電路中,根據等效電路等式Z=R+j(&omega;L-1&omega;C)]]>&Phi;=arctg&omega;2LC-1&omega;RC]]>調節(jié)電容量C,繞組參數L和R,以及改變繞組間連接或布置方式,使電路處于諧振點及其附近狀態(tài)工作,通過等效復阻抗Z的改變,以調整電壓UAa(Bb.Cc)和相位角Φ。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補償裝置[8]中的補償變壓器TA(B.C)的技術特征是,根據等式K=KΔUAN=KΔUaN=KΔUmaxST=KSZ=R+jωL補償變壓器T變比K由電源電壓變化率KΔUAN或負載電壓變化率KΔUaN求出,當兩者不相等時,取其最高值KΔUmax,補償變壓器T容量ST由電路中需補償裝置的容量S和變比K求出,阻抗Z可通過分接開關改變原、副邊繞組匝數來進行變換,也可通過接觸調壓器、自耦變壓器或短路線圈改變原副邊繞組的電壓分配比和連接極性耒改變等效阻抗。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和方法,補償裝置可采用若干個單元電壓和單元容量的補償變壓器和電容器組成并聯(lián)單元t1C1、t2C2……tnCn,然后進行同極性或反極性迭加,以實現(xiàn)預定的電壓和功率因數綜合補償之目的。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裝置和方法,調整電路電壓UAa(BbCc)和改變電容量CA(B.C)的同時,可無級調節(jié)電路無功功率量Q和功率因數cosΦ,其特征是,根據裝置[1]的檢測、裝置[3]的計算處理、裝置[5]的控制指令和裝置[6]的晶閘管功率模塊的切換動作,按計算公式Qc=ωCU2cCOS&Phi;=PP2+(&Sigma;Q)2]]>Qc和CosΦ可按電路傳輸的有功功率P和無功功率總量∑Q,補償電容量C和補償電容器端的電壓值UC平滑無級地調節(jié)。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樣、檢測、比較和轉換裝置[1],中央處理單元CPU[3]和控制裝置[5],其特征是存儲有檢測、比較、計算和控制電路電壓U和功率因數CosΦ瞬時值的計算公式和控制指令。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諧振式電壓與功率因數綜合補償方法及裝置。其補償裝置[8]根據電路網絡中電源或負載電壓變化的比較偏差ΔU和功率因數cosΦ瞬時值,通過裝置[1]采樣、檢測、比較和轉換,經輸入接口裝置[4],至控制裝置[5],發(fā)出操作指令至晶閘管模塊[6]和伺服電機M[7]等執(zhí)行元件,分別調整補償電容器C
      文檔編號H02J3/16GK1444321SQ0210491
      公開日2003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2年3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3月8日
      發(fā)明者陳小華, 朱巧生, 陳巍 申請人:陳巍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