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互連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繼連接器。尤其是,該中繼連接器可用來將印刷電路板上承載的導體彼此電連接,所述電路板以層疊狀態(tài)例如三層儲存在電氣接線箱中。
背景技術:
載于車輛中的公知電氣接線箱的殼體包括層疊單元,在該層疊單元中,通過將導體金屬片模壓成給定形狀來形成匯流排并且交替疊置絕緣體片。殼體進一步包括電路單元,例如印刷電路板,在該電路單元上,導體例如銅箔印制成給定電路圖案。當殼體包括多個層疊狀態(tài)的電路單元時,各電路單元上的導體經(jīng)由中繼連接器連接,這樣導體可彼此電連接。
JP-A-2001-15952(專利文件1)公開了一種包括這種中繼連接器的電氣接線箱1。如圖7所示,該電氣接線箱1設置有層疊的匯流排單元2和印刷電路板3。層疊的匯流排單元2的絕緣體片承載殼體(中繼連接器),該殼體包括突出形式的中繼端子4(在圖中未示出)。中繼端子從下面連接到層疊的匯流排單元2的匯流排上并且從上面連接到連接器端子5的第一端部5a。連接器端子5的第二端部5b焊接到印刷電路板3的導體上。以這種方式,在層疊的匯流排單元2的匯流排和印刷電路板3的導體之間實現(xiàn)了連接。
然而,近來,由于快速增長的電子設備量而導致的電路數(shù)量的增長產生了如下問題,即,當期望的電路形成有兩個電路單元時,這兩個電路單元在水平方向上被擴大,從而連接這些電路單元的中繼連接器不得不制造得更大。因而,同樣使得電氣接線箱在水平方向上擴大。
當然,通過將這三個電路單元6、7、8沿從上到下的方向帶有一定間隔地保持在殼體中并且將這些電路單元的導體彼此連接可以使得各電路單元小型化。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殼體4必須設置在中間位置的電路單元7上和底部的電路單元8上(圖8)。當殼體4形成在各電路單元上時,電路單元之間的間隔變得更寬,電氣接線箱在垂直方向上變得更大。
發(fā)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中繼連接器,包含在電氣接線箱中的導體可容易地與該中繼連接器電連接,并且可處理復雜的電路圖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設置在電氣接線箱中并且將包含在所述電氣接線箱中處于層疊狀態(tài)的導體電連接的中繼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繼連接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包括具有厚框架的第一端子容納部分和與其成臺階狀布置的具有薄框架的第二端子容納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容納部分包括第一中繼端子,所述第一中繼端子是長的并且每個端子配置用來沿厚度方向從頂部接收電氣接線箱中的導體的連接器端子和從底部接收電氣接線箱中的其他導體的連接器端子,而所述第二端子容納部分包括第二中繼端子,所述第二中繼端子是短的并且每個端子配置用來從一側接收所述電氣接線箱中的導體的連接器端子并且配置用來突出地設置可直接連接到其他導體的連接件。
因而,中繼連接器的殼體包括具有厚框架的第一端子容納部分和具有薄框架的第二端子容納部分,并且前者包括長的第一中繼端子,而后者包括短的第二中繼端子。當電氣接線箱包括以給定距離疊置的三個印刷電路板時,中間位置的印刷電路板可設置有孔,中繼端子可穿過該孔布置。然后,通過將連接到各導體的連接器端子插入到第一中繼端子中,布置在疊置的印刷電路板上的導體可彼此連接。另外,通過將從第二中繼端子突出的部分(引腳狀連接器端子)插入到中間位置的印刷電路板中設置的端子孔中,實現(xiàn)了頂部和中間的電路板上以及底部和中間電路板上的導體之間的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中繼端子沿厚度方向在其兩端設置有可接收所述連接器端子的端子接收部分并且設置有橫向突出的連接件,這樣所述第一中繼端子可連接到三個導體。
于是,頂部、中部和底部位置的印刷電路板上的導體可經(jīng)由第一中繼端子彼此連接。
合適地,所述第一端子容納部分的一個端面沿厚度方向具有與所述第二端子容納部分的相應表面相同的高度,而所述第一端子容納部分的另一個端面從所述第二端子容納部分的另一個端面臺階狀突出。
在上述構造中,殼體的形成第一端子容納部分的突出部分突出穿過中間位置的電路板,而殼體的形成第二端子容納部分的那部分置于中間位置的電路板上,這樣中繼連接器可穩(wěn)定保持。
另外,由于第一端子容納部分和第二端子容納部分具有相同高度的端面而沒有突起,所以頂部或底部電路板和安裝有中繼連接器的中間位置的電路板之間的間隔可被最小化。
優(yōu)選地,所述殼體包括突出的引導肋,所述引導肋可與安裝有所述導體的電路板中形成的切割部分或通孔配合,這樣所述電路板可相對于所述殼體定位。
在上述構造中,從中繼連接器突出的引導肋可與頂側和/或底側的電路板中的切割部分或通孔配合,而中繼連接器保持在中間位置的電路板上。因此,頂部和底部電路板可相對于中繼連接器精確放置。結果,中繼端子和印刷電路板上的導體之間的連接可精確實現(xiàn)而不會使得端子變形,同時實現(xiàn)連接工作。
優(yōu)選地,所述引導肋設置有肩部,所述肩部可與所述電路板中的所述切割部分或通孔的外圍邊緣抵靠,這樣所述電路板可以給定的距離相對于所述殼體定位。
在上述構造中,引導肋的肩部允許中繼連接器和電路板以給定間隔定位。相應地,連接器端子可根據(jù)設計的尺寸精確地插入到中繼連接器的端子容納部分中。這防止了連接器端子和中繼端子損壞。另外,肩部也可以保持上側的電路板。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中繼連接器設置有長的端子容納器和短的端子容納器,它們分別包括不同形狀的第一中繼端子和第二中繼端子。相應地,三層印刷電路板上的導體可經(jīng)由中繼端子以各種方式連接,例如通過使上層電路板上的導體與下層電路板上的導體連接,中層電路板上的導體與上層或下層電路板上的導體連接或者所有三層電路板上的導體連接。
圖1(A)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中繼連接器的縱向正視圖;圖1(B)是其側向正視圖;圖2是包括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中繼連接器的電氣接線箱的剖視圖;圖3是當?shù)诙欣^端子連接到第二印刷電路板上的導體時局部放大部分的剖視圖;圖4(A)是中繼連接器的縱向正視圖,示出了第一印刷電路板上的連接器端子如何插入到端子容納部分;圖4(B)是其側向正視圖;圖5(A)是當?shù)谝挥∷㈦娐钒迳系倪B接器端子插入到端子容納部分中時,中繼連接器的縱向正視圖;圖5(B)是其側向正視圖;圖6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圖7示出了現(xiàn)有技術的實例;和圖8示出了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其中10中繼連接器11殼體12厚框架部分13薄框架部分14第一端子容納部分(長)15第二端子容納部分(短)16引導肋16a臺階狀部分20第一中繼端子21第二中繼端子30層疊部件40第一印刷電路板41、42、61、62連接器端子43絕緣板43a凹口部分45、53、63導體50第二印刷電路板60第三印刷電路板100電氣接線箱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圖1-5所示的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電氣接線箱100包括由上殼101、中殼102和下殼103構成的殼體。殼體固定地包括層疊部件30,匯流排31和絕緣板32交替層疊在所述層疊部件中,殼體還包括三個帶有一定間隔疊置的印刷電路板40、50、60。三個印刷電路板40、50、60上的導體經(jīng)由中繼連接器10連接。
如圖1A所示,中繼連接器10包括細長殼體11,在其中部沿伸長方向向下突起為臺階狀方式,形成厚框架部分12。相應地,該厚框架部分12的兩側形成薄框架部分13。相反,殼體11的上表面制造成平坦的,沒有臺階狀的構造。
厚框架部分12和薄框架部分13分別設置有第一端子容納部分14和第二端子容納部分15,其沿厚度方向橫跨相應的框架部分。厚框架部分12中的第一端子容納部分14包括第一中繼端子20,每個中繼端子的兩端分別安裝有端子接收部分20a、20b。另一方面,薄框架部分13中的第二端子容納部分15包括第二中繼端子21,第二中繼端子分別設置有端子接收部分21a和可直接連接到電路板導體的連接件21b。如圖3所示,第二中繼端子21包括通過向內折疊置于端子接收部分21a上的金屬件而形成的電接觸部分。以這種方式,不管連接器端子42是從頂部或者底部插入,連接器端子42都通過電接觸部分保持,并且從而實現(xiàn)電連接。
另外,引導肋16沿其長度方向(即,安裝端子容納部分的方向)帶有間隔地從殼體11的后面11a向上安裝。引導肋16面對后面11a的面被切割成臺階部分16a,該臺階部分具有相對于垂直放置的引導肋16為水平的面。第一印刷電路板40(下文描述)的絕緣板43在對應于引導肋16的位置處設置有凹口部分43a。通過使引導肋16穿過凹口部分43a,絕緣板43和中繼連接器10放置得彼此相抵。
中繼連接器10固定到第二印刷電路板50,在這三個印刷電路板40、50和60中,該第二印刷電路板放置在中間。第二印刷電路板50的絕緣板51包括凹口部分51a,中繼連接器10的厚框架部分12的向下突出的部分穿過該凹口部分,而薄框架部分13的底面放置在絕緣板51上。然后,通過螺栓固定到第二印刷電路板50的絕緣板51,中繼連接器10被固定。另外,絕緣板51設置有與中繼連接器10的第二端子容納部分15連通的通孔,連接器端子62可從下方穿過該通孔。
如圖3所示,第二中繼端子21的連接件21b容納在薄框架部分13的第二端子容納部分15中。該連接件21b從中繼連接器10之下穿過第二印刷電路板50的絕緣板51突出并且通過焊接連接到第二印刷電路板50的導體53上。
中繼連接器10的厚框架部分12的第一端子容納部分14從上面接收焊接到第一印刷電路板40的導體45上的連接器端子41,該連接器端子41連接到第一中繼端子20的端子接收部分21a,并且從下面接收焊接到第三印刷電路板的導體63上的連接器端子61,該連接器端子61連接到第一中繼端子20的端子接收部分20b。從而連接器端子41和61經(jīng)由第一中繼端子20連接。
另一方面,中繼連接器10的薄框架部分13的第二端子容納部分15從上面接收焊接到第一印刷電路板40的導體45上的連接器端子42,或者從下面接收連接到第三印刷電路板60的導體63上的連接器端子62,該連接器端子62連接到第二中繼端子21的端子接收部分21a。從而,連接器端子42或連接器端子62經(jīng)由第二中繼端子21連接到第二印刷電路板50的導體53。
電連接到第一印刷電路板的導體45的連接器端子41、42然后插入到中繼連接器10的端子容納部分14、15。如圖4所示,當?shù)谝挥∷㈦娐钒?0移動接近固定到第二印刷電路板50的中繼連接器10時,中繼連接器10的引導肋16的末梢首先插入到形成在第一印刷電路板40的絕緣板43中給定位置的凹口43a,然后第一印刷電路板40的連接器端子41、42的末梢插入到中繼連接器10的端子容納部分14、15中。以這種方式,第一印刷電路板40的左右方向X相對于中繼連接器10調節(jié)。如圖5所示,當?shù)谝挥∷㈦娐钒?0被進一步推向中繼連接器10時,第一印刷電路板40的連接器端子41、42可靠地插入到中繼連接器的端子容納部分14、15中。除此之外,第一印刷電路板40的凹口部分43a的邊緣放置在引導肋16預定高度位置處形成的肩部16a上,因此可確定中繼連接器10和第一印刷電路板40之間的距離。
圖4和5沒有示出夾在第一印刷電路板40和中繼連接器10之間的中間殼體102。實際上,第一印刷電路板40的連接器端子41、42和中繼連接器10的引導肋16穿過設置在中間殼體102中的通孔并且朝向中間殼體102的另一側突出。
在連接到第一印刷電路板40的導體45的連接器端子中,未連接到中繼連接器10的那些連接器端子44突出到上殼體101中設置的保險絲容納部分104、繼電器容納部分105、連接器容納部分106或設置在中間殼體102上的連接器容納部分107中,并且從而分別經(jīng)由保險絲、繼電器或連接器連接到外部電路。
同樣,第一印刷電路板40上的導體連接到通過向下折疊層疊部件30中的匯流排31而形成的凸片(未示出)。
第二印刷電路板50上的導體53同樣通過焊接連接到連接器端子52,并且連接器端子52突出到下殼體103的連接器容納部分108中從而與外部電路連接。
在上述構造中,第一印刷電路板40上的導體45可通過設置在中繼連接器10的厚框架部分12的第一端子容納部分14中的第一中繼端子20和連接器端子41、61連接到第三印刷電路板60的導體63。同樣,或者是第一印刷電路板40上的導體45和第二印刷電路板50上的導體53、或者是第三印刷電路板60上的導體63和第二印刷電路板50上的導體53可經(jīng)由設置在薄框架部分13的第二端子容納部分15中的第二中繼端子21和連接器端子彼此連接。在上述中繼連接器10中,一個單個連接器能夠分別使得三個印刷電路板40、50、60上安裝的導體45、53、63彼此連接。
另外,設置在中繼連接器10中的引導肋16預先固定了中繼連接器10和第一印刷電路板40之間的位置。相應地,連接到第一印刷電路板40的導體45的連接器端子41、42可靠地插入到中繼連接器10的端子容納部分14、15中。
此外,引導肋16的肩部16a允許中繼連接器10和第一印刷電路板40之間的位置隔開給定間隔固定。因此,連接器端子41、42可精確地根據(jù)設計的尺寸插入到中繼連接器10的端子容納部分14、15中,這樣可避免連接器端子41、42和中繼端子14、15損壞。此外,第一印刷電路板40可通過肩部16a支撐。
在上述實施例中,中繼連接器10沿第一印刷電路板40的外圍邊緣布置,并且為此,第一印刷電路板40的絕緣板43設置有用來通過引導肋16的切割部分43a。然而,當中繼連接器10布置在面對第一印刷電路板40中心部分的位置時,引導肋16穿過絕緣板43中設置的通孔。
圖6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設置在第一端子容納部分14’中的第一中繼端子20’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在這種情況下,與用于第二中繼端子的連接件相似的連接件20c’也用于長的第一中繼端子20’,并且連接到第二印刷電路板50’上的導體53’。以這種方式,相應的第一到第三印刷電路板40’、50’和60’上的導體45’、53’、63’都被電連接。
由于其他配置、功能和效果都在第一實施例中說明過,所以除了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之外,在這里省略了它們。
工業(yè)適用性本發(fā)明的中繼連接器可用于連接位于汽車中配備的電氣接線箱的殼體中設置的電路元件如印刷電路板。特別是,它適用于將三片印刷電路板上的導體彼此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設置在電氣接線箱中并且將包含在所述電氣接線箱中處于層疊狀態(tài)的導體電連接的中繼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繼連接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包括具有厚框架的第一端子容納部分和與其布置成臺階狀的具有薄框架的第二端子容納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容納部分包括第一中繼端子,所述第一中繼端子是長的并且每個端子配置用來沿厚度方向從頂部接收電氣接線箱中的導體的連接器端子和從底部接收電氣接線箱中的另一導體的連接器端子,而所述第二端子容納部分包括第二中繼端子,所述第二中繼端子是短的并且每個端子配置用來從一側接收所述電氣接線箱中的導體的連接器端子并且突出地設置可直接連接到另一導體的連接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繼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中繼端子沿厚度方向在其兩端設置有可接收所述連接器端子的端子接收部分并且設置有橫向突出的連接件,這樣所述第一中繼端子可連接到三個導體。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繼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容納部分的一個端面沿厚度方向具有與所述第二端子容納部分的相應面相同的高度,而所述第一端子容納部分的另一個端面從所述第二端子容納部分的另一個端面臺階狀突出。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中繼連接器,其中所述殼體包括突出的引導肋,所述引導肋可與安裝有所述導體的電路板中形成的切割部分或通孔配合,這樣所述電路板可相對于所述殼體定位。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中繼連接器,其中所述引導肋設置有肩部,所述肩部可與所述電路板中的所述切割部分或通孔的外圍邊緣抵靠,這樣所述電路板可以給定的距離相對于所述殼體定位。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電連接包含在電氣接線箱(100)中的導體的互連連接器(10)。在互連連接器(10)的殼體(11)中,通過一定的高程差設置有長的第一端子容納部分(14)和短的第二端子容納部分(15),并且長的第一互連端子(20)容納在第一端子容納部分(14)中。第一互連端子(20)成型為能夠連接與從對置的上下方、側面插入的導體相通的連接端子(41、61)。另一方面,短的第二互連端子(21)包含在第二端子容納部分(15)中。第二互連端子(21)成型為允許包含在電氣接線箱(100)中的導體的連接端子從一側插入/連接,并且允許從第二互連端子(21)突出的連接件(21b)與其他導體直接連接。
文檔編號H02G3/16GK1985416SQ200580023488
公開日2007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7月13日
發(fā)明者岡達也 申請人:住友電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