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束線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固定將多個纜線捆扎起來而成的束線的束線固定器。
背景技術:
已知有將多個纜線捆扎起來、配置在汽車車身等上的束線。這種 束線,隔開規(guī)定的距離,被固定器固定到設置在車身上的托架等成為 固定對象的結構體上。
在特開2000 - 152470號公報中記載了 一種束線固定器,所述束線 固定器具有保持束線的保持部和從該保持部突出的兩個突起部,將這 些突起部插入形成在車身的托架上的孔中以固定束線。根據(jù)這種固定 器,由于突起部彈性變形而被插入到孔中,所以,借助該彈性力,突 起部結合到托架上,將束線固定到托架上。
發(fā)明內(nèi)容
在特開2000 - 152470號公報的束線固定器中,在將兩個突起部插 入托架的孔中時,有必要使這些突起部同時彈性變形。這樣,在固定
器具有多個突起部的情況下,由于一邊使這些突起部彈性變形一邊加 大插入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體的孔中的力,所以,作業(yè)性會惡化。另 外,考慮到作業(yè)性,反過來減少突起部的個數(shù),例如,在突起部為一 個的情況下,由于因車身的振動束線相對于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體移 動,所以,將它們接合起來的突起部有損傷的危險性。
因此,本發(fā)明解決上述問題中的至少一項,達到以下的目的至少 一個。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改進將束線固定到成為固定 對象的結構體上時的作業(yè)性的束線固定器。另外,本發(fā)明的另外一個 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改進將束線固定到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體上之后 的固定器的耐久性的束線固定器。
本發(fā)明第一種形式是一種束線固定器,該束線固定器用于將把多
4個纜線捆扎而成的束線固定到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體上,所述束線固
定器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保持束線;多個突起部,所述多個突 起部從前述保持部突出,被插入到形成在前述結構體上的貫通孔中, 前述突起部包含有伸出形成的伸出部,前述伸出部彈性變形以通過前 述貫通孔,卡在該貫通孔的內(nèi)周緣上以結合到前述結構體上,在前述 各個突起部中包含有從前述保持部到前述伸出部的長度不同的至少兩 種突起部。
另外,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形式是一種束線固定器,該束線固定器用 于將把多個纜線捆扎而成的束線固定到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體上,所 述束線固定器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用于保持束線;突起部,所
述突起部從前述保持部突出,被插入到形成在前述結構體上的貫通孔 中;交叉面,所述交叉面形成在前述保持部上,與設置有前述突起部 的面交叉;前述突起部包含伸出形成的伸出部,前述伸出部彈性變形 以通過前述貫通孔,卡在該貫通孔的內(nèi)周緣上以結合到前述結構體上, 在前述伸出部結合到前述結構體上時,前述交叉面與前述結構體的一 部分接觸。
進而,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形式是一種束線固定器,該束線固定器用 于將把多個纜線捆扎而成的束線固定到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體上,所 述束線固定器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用于保持束線; 一對突起部, 所述一對突起部從前述保持部突出,被插入到形成在前述結構體上的 貫通孔中;前述一對突起部包含有向彼此的相反側(cè)伸出形成的伸出部, 前述伸出部彈性變形以通過前述貫通孔,卡在該貫通孔的內(nèi)周緣上以 結合到前述結構體上,當前述伸出部通過前述貫通孔時,前述一對突 起部向相互對向的方向撓曲。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形式的束線固定器,可以改進將束線固定到 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體上時的作業(yè)性,同時,可以改進將束線固定到 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體上之后的固定器的耐久性。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笫二種形式的束線固定器,可以改進將束線
固定到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體上之后的固定器的耐久性。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形式的束線固定器,可以改進將束線 固定到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體上時的作業(yè)性,同時,可以改進將束線 固定到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體上之后的固定器的耐久性。
圖l是表示根據(jù)本實施形式的混合動力車輛的簡略結構的圖示。
圖2是表示根據(jù)本實施形式的束線的固定器的簡略結構的平面圖。
圖3是表示在從圖2中的A-A觀察時看到的固定器的剖視圖。 圖4是表示在從圖2中的A-A觀察時看到的另外一種固定器的 剖視圖。
圖5是表示在從圖2中的A-A觀察時看到的又一種固定器的剖 視圖。
符號說明
32 束線,40固定器,42 保持部,44 突起部,46 伸出部, 48 基座面,54 托架,56貫通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按照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束線固定器的實施形式。另外, 作為一個例子,列舉借助內(nèi)燃機和電動機的輸出行駛的車輛、即混合 動力車輛,對于固定配置在該車體上的束線的固定器進行說明。另外, 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混合動力車輛,也可以應用于搭載在其它車輛上、 例如只以內(nèi)燃機作為原動機的車輛上的束線的固定器。
首先,利用圖1說明應用本實施形式的固定器40的混合動力車輛 10的結構。圖1是表示根據(jù)本實施形式的混合動力車輛10的簡略結 構的圖示。
混合動力車輛IO具有作為原動機的內(nèi)燃機12、第一電動機(下 面稱之為第一MG)14、第二電動機(下面稱之為第二 MG) 16。在 原動機12、 14、 16上連接有分配、協(xié)調(diào)它們的動力的動力分配協(xié)調(diào)機 構18。在該動力分配協(xié)調(diào)機構18上,經(jīng)由齒輪機構20、終減速機構 22連接有驅(qū)動輪24。齒輪機構20將動力分配協(xié)調(diào)機構18的輸出軸的
6旋轉(zhuǎn),改變其速度并傳遞給終減速機構22。終減速機構22包含有吸 收左右驅(qū)動輪24的旋轉(zhuǎn)差的差動機構,將齒輪機構20的輸出傳遞給 驅(qū)動輪24。通過這樣構成混合動力車輛IO的動力傳動系統(tǒng),將由動 力分配協(xié)調(diào)機構18協(xié)調(diào)過的各個原動機12、 14、 16的動力經(jīng)由齒輪 機構20、終減速機構22傳遞給驅(qū)動輪24,混合動力車輛10行駛。
混合動力車輛10,通過根據(jù)行駛狀態(tài)控制內(nèi)燃機12和第一及第 二MG14、 16的輸出,可以進行各種形式的運用。例如,可以進行利 用內(nèi)燃機12或者第二MG16中的任何一個行駛、協(xié)調(diào)內(nèi)燃機12和第 二 MG16而行駛、或者利用內(nèi)燃機12的輸出的一部分由第一 MG14 進行發(fā)電等各種各樣的形式的應用。進而,在減速時,也可以允許利 用從驅(qū)動輪24輸入的混合動力車輛IO的動能、由第二MG16進行再 生發(fā)電。
笫一及第二MG14、 16經(jīng)由第一及第二換流器26、 28分別電連 接到電池30上。第一 MG14經(jīng)由將三條纜線34捆扎而成的束線32 連接到第一換流器26上,該第一換流器26經(jīng)由將兩條纜線34捆扎而 成的束線32連接到電池30上。另外,第二MG14經(jīng)由將三條纜線34 捆扎而成的束線32連接到第二換流器28上,該第二換流器28經(jīng)由將 兩條纜線34捆扎而成的束線32連接到電池30上。第一及第二 MG14、 16是可以起著作為驅(qū)動混合動力車輛10的電動機的作用,同時,可 以起著作為發(fā)電機的作用的同步馬達。電池30儲存供應給第一及第二 MG14、 16的電能。第一及第二換流器26、 28分別將來自于電池30 的直流電轉(zhuǎn)換成三相交流電并分別提供給第一及第二 MG14、 16。另 外,第一及第二換流器26、 28,在第一及第二MG14、 16起發(fā)電機的 作用的情況下,將來自于第一及第二MG14、 16的三相交流電轉(zhuǎn)換成 直流電提供給電池30。
其次,利用圖2及圖3對于將束線32固定到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 體上的固定器40進行說明。圖2是表示根據(jù)本實施形式的束線32的 固定器40的簡略結構的平面圖。圖3是表示在圖2中從A-A觀察到 的固定器40的剖視圖。作為一個例子,列舉連接第一 MG14和第一換流器26的束線32,即,將三條纜線34捆扎起來而成的束線32,對 于將其固定到托架54上的固定器40進行說明。另外,本發(fā)明并不局 限于連接電動機和換流器的束線,也可以應用于固定連接其它設備的 束線的固定器。另外,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捆扎三條纜線的束線,也適 用于固定捆扎其它條數(shù)的纜線而成的束線的固定器。
束線32具有捆扎起來的三條纜線34和容納它的波紋管36。纜線 34利用銅等導體34a和被覆該導體的具有柔軟性的絕緣材料34b形 成。波紋管36是具有柔性的波紋狀的管。
固定器40具有保持束線32的保持部42和從該保持部42突出的 突起部44。保持部42的內(nèi)周部形成配合到波紋管36的波紋狀的外周 部的波紋狀。當以覆蓋波紋管36的外周部的方式設置保持部40時, 彼此的波紋狀相互配合,保持束線32。
突起部44形成在保持部42上,在成為基礎的基座面48上設置兩 個。下面,在兩個突起部44中,將形成得長的一個稱為第一突起部 44a,將形成得短的一個稱為第二突起部44b。突起部44由能夠彈性 變形的彈性材料、例如合成樹脂材料構成。突起部44具有伸出形成的 伸出部46。伸出部46形成從突起部44的端部向徑向方向逐漸展寬的 截面為楔形的形狀。伸出部46可以按照突起部44的全部方向上的截 面形成楔形的方式形成,也可以是如本實施形式中那樣,以只在某個 方向上的截面形成兩側(cè)為楔形的形狀的方式形成。另外,伸出部46 以突起部44中的從基座面48直到伸出部46為止的長度相互不同的方 式形成。即,第一突起部44a中的從基座面48直到伸出部46為止的 長度比第二突起部44b中的相應的長度形成得長。
另外,在保持部42上,設置在將束線32固定到托架54上時與該 托架54接觸的接觸部50。在接觸部50上形成有作為與基座面48交 叉的面的交叉面52。所謂與基座面48交叉的面,是以與包含基座面 48在內(nèi)的方式規(guī)定的平面交叉的面。通過交叉面52與后面所述的托 架54的端面60接觸,可以抑制束線32相對于基座面48在平行的方 向上的移動。本實施形式的交叉面52以相對于基座面48正交的方式
8形成。由于通過該交叉面52與端面60接觸,使束線32相對于基座面 48平行移動的力與交叉面52正交,所以,可靠地防止束線32的移動。 托架54是成為束線32的固定對象的結構體,例如,被直接固定 到車身上。在托架54上形成有該端部的端面60和支承固定器40的固 定器支承面58。在將束線32固定到托架54上時,固定器40的交叉 面52與端面60接觸。在固定器支承面58上形成有突起部44插入的 貫通孔56。貫通孔56的內(nèi)徑a形成得比連接形成伸出部46的部分的 長度c小,比突起部44的軀體部的長度b大。另外,貫通孔56的長 度、即托架54的厚度,比突起部44中的從基座面48直到伸出部46 的長度小。借助這樣的貫通孔56的形狀,在突起部44被插入到貫通 孔56內(nèi)的情況下,具有比內(nèi)徑a大的長度c的伸出部46—邊以被向 突起部44的內(nèi)側(cè)壓縮的方式彈性變形一邊通過貫通孔56。并且,在 通過之后,被壓縮的伸出部46恢復原來的形狀,即,恢復具有長度c 的形狀,卡在貫通孔56的內(nèi)周緣上,所以,防止突起部44向牽引方 向移動。
下面,對于將束線32經(jīng)由固定器40固定到托架54上時的第一及 第二突起部44a、 44b的動作進行說明。借助保持部42保持束線32 的固定器40的第一及第二突起部44a、 44b,被插入到托架54的貫通 孔56內(nèi)。這時,比第二突起部44b長的第一突起部44a先4皮插入貫通 孔56,之后,第二突起部44b被插入貫通孔56。另外,由于在第一突 起部44a中的從基座面48直到伸出部46的長度比第二突起部44b中 的相應的長度大,所以,第一突起部44a的伸出部46先被插入貫通孔 56,之后,第二突起部44b的伸出部46被插入貫通孔56。這樣,由 于笫一及第二突起部44a、44b的伸出部46 ^皮插入到貫通孔56內(nèi)的時 刻錯開,所以,伸出部46在貫通孔56內(nèi)彈性變形的時刻也錯開。通 過這種時刻的錯開,使伸出部46彈性變形所需要的力被分散,所以, 可以減小突起部44的插入負荷。之后,通過貫通孔56的伸出部46 卡在貫通孔56的內(nèi)周緣上、以結合到托架54上,將束線32固定到托 架54上。根據(jù)本實施形式的固定器40,由于在突起部44中的從基座面48 直到伸出部46的長度不同,所以,將各個伸出部46被插入貫通孔56 的時刻錯開,可以減小突起部44的插入負荷。從而,可以改進將束線 32固定到托架54上的作業(yè)性。另外,設置在固定器40上的突起部44 的個數(shù)并不局限于兩個,通過設置更多個突起部,可以在改進作業(yè)性 的同時提高耐久性。
另外,根據(jù)本實施形式的固定器40,在將束線32固定到托架54 上時,保持部42的交叉面52與托架54的端面60接觸。由于通過這 種接觸,束線32向與交叉面52交叉的方向的移動受到抑制,所以, 由車身振動產(chǎn)生的突起部44的應力減小,突起部44的損傷受到抑制。 從而,可以改進固定后的固定器40的耐久性。另外,與托架54接觸 的保持部42的部分,并不局限于交叉面52的一個部位處,為了進一 步抑制束線32向其它方向的移動,也可以形成與托架54的一部分接 觸的交叉面。
其次,利用圖4說明另一形式的固定器40。圖4是表示在從圖2 中的A-A觀察到的另一種固定器40的剖視圖。另外,對于和上述實 施形式同樣的結構部件,賦予相同的標號,省略其詳細說明。
在保持部42上,成對地設置從基座面48突出的兩個突起部64。 各個突起部64長度相同,具有伸出形成的伸出部66。伸出部66在突 起部64的一個側(cè)面形成從突起部64的端部起逐漸展寬的截面為楔形 的形狀,兩個突起部64對稱地形成。本實施形式的伸出部66形成在 位于各個突起部64對向的側(cè)面的相反側(cè)的側(cè)面上。但是,并不局限于 這種結構,也可以分別形成在各個突起部64相互面對的側(cè)面上。進而, 伸出部66以在各個突起部64中的從基座面48直到伸出部66為止的 長度相同的方式形成。這樣,兩個突起部64的形狀以左右對稱的方式 形成。
形成在托架54上的貫通孔68的內(nèi)徑a,與連接形成伸出部66的 部分的長度c相同或者比該長度c小,比突起部64的軀干部的長度b 大。另夕卜,貫通孔68的長度比突起部64中的從基座面48直到伸出部66的長度小。借助這樣的貫通孔68的形狀,在將突起部64插入貫通 孔68的情況下,借助伸出部66與貫通孔68接觸時的反作用力,突起 部64向反作用力的方向一直撓曲到與貫通孔68接觸。從而,由于伸 出部66通過的部分的貫通孔68的間隙變得更大,所以,伸出部66 可以不發(fā)生彈性變形地通過。另外,即使在內(nèi)徑a比連接形成伸出部 66的部分的長度c小的情況下,通過突起部64的撓曲,伸出部66的 彈性變形也稍稍變形。
下面,對于束線32經(jīng)由固定器40固定到托架54上時突起部64 的動作進行說明。利用保持部42保持束線32的固定器40的突起部 64,被插入托架54的貫通孔68。這時,由于突起部64是成對的,所 以,各個突起部64的伸出部66同時地一邊與貫通孔68接觸一邊被插 入。借助由這種接觸產(chǎn)生的反作用力,突起部64向反作用力方向撓曲 直到與貫通孔68接觸為止。即, 一對突起部64,向相互面對的方向 撓曲。由于借助這種撓曲,伸出部66通過的貫通孔68的間隙被擴張, 所以,伸出部66不發(fā)生彈性變形,或者一邊只發(fā)生稍稍的彈性變形一 邊通過。這樣,由于伸出部66的彈性變形減少,所以,可以減小突起 部64的插入負荷。之后,通過貫通孔68的伸出部66卡在貫通孔68 的內(nèi)周緣上以結合到托架54上,借此,將束線32固定到托架54上。
根據(jù)本實施形式的固定器40,由于伸出部66只形成在突起部64 的一個側(cè)面,所以,在貫通孔68內(nèi)可以使突起部64撓曲。由于借助 這種撓曲,減少了伸出部66的彈性變形,所以,可以減小突起部64 的插入負荷。從而,可以改進將束線32固定到托架54上的作業(yè)性。 另外,設置在固定器40上的突起部64的個數(shù)并不局限于兩個,通過 設置更多個突起部,可以既改進作業(yè)性又提高耐久性。另外,由于各 個突起部64是相互左右對稱的形狀,所以,可以防止由于束線32相 對于托架54的移動、各個伸出部66同時從貫通孔68的內(nèi)周緣脫落。 例如,在束線32向托架54的端部的方向移動的情況下,處于離托架 54的端部遠的部位的突起部64的伸出部66中的卡在貫通孔68的內(nèi) 周緣上的部分變少。但是,由于處于離托架54的端部近的部位的突起部64的伸出部66中的卡在貫通孔68的內(nèi)周緣上的部分反而變多,所 以,可以防止各個伸出部64同時從貫通孔68的內(nèi)周緣上脫落。
另外,根據(jù)本實施形式的固定器40,當將束線32固定到托架54 上時,如上述實施形式那樣,保持部42的交叉面52與托架54的端面 60接觸。由于借助這種接觸,束線32向與交叉面52交叉的方向的移 動受到抑制,所以,由車身振動產(chǎn)生的突起部64的應力減少,突起部 64的損傷受到抑制。從而,可以改進固定后的固定器40的耐久性。
其次,利用圖5說明又一種形式的固定器40。圖5是表示在從圖 2中的A-A觀察時看到的又一種固定器40的剖視圖。另外,對于和 上述各個實施形式同樣的結構部件,賦予相同的標號,省略其詳細說 明。
保持部42具有對突起部64進行加強的肋72。肋72設置在位于 形成在板厚薄的部分中的基座面48的背面?zhèn)鹊谋趁?0上。在背面70 上配置肋72的部分是與突起部64突出的基座面48的部分的背面?zhèn)认?當?shù)牟糠帧?br>
根據(jù)本實施形式的固定器40,由于肋72對突起部64進行加強, 將在突起部64上產(chǎn)生的應力分散,所以,可以降低由車身振動產(chǎn)生的 突起部64的應力,抑制突起部64的損傷。從而,可以改進固定后的 固定器40的耐久性。
在上述各種實施形式中,對于伸出部46、 66的位置在突起部44、 64的端部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并不局限于這種結構。只要從基 座面48到伸出部46、 66的長度比貫通孔56、 68的長度大,也可以不 在突起部46、 66的端部。
在上述各種實施形式中,對于固定束線32的固定對象是設置在車 身上的托架54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并不局限于這種結構。固定 束線32的固定對象也可以是固定到托架上的其它固定器。
在上述各種實施形式中,對于為了提高固定后的固定器40的耐久 性、在固定器40上設置交叉面52和形成具有特征的形狀的突起部44、 64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并不局限于這種結構。即使在固定器40
12上不設置形成具有特征的形狀的突起部44、 64,在將束線32固定到 托架54上的情況下,由于通過交叉面52與托架的端面60接觸,抑制 束線32的移動從而抑制突起部44、 64的損傷,所以,能夠改進固定 后的固定器40的耐久性。
權利要求
1.一種束線固定器,該束線固定器用于將把多個纜線捆扎而成的束線固定到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體上,所述束線固定器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保持束線,多個突起部,所述多個突起部從前述保持部突出,被插入到形成在前述結構體上的貫通孔中,前述突起部包含有伸出形成的伸出部,前述伸出部彈性變形以通過前述貫通孔,卡在該貫通孔的內(nèi)周緣上以結合到前述結構體上,在前述各個突起部中包含有從前述保持部到前述伸出部的長度不同的至少兩種突起。
2. —種束線固定器,該束線固定器用于將把多個纜線捆扎而成的 束線固定到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體上,所述束線固定器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用于保持束線,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從前述保持部突出,被插入到形成在前述結 構體上的貫通孔中,交叉面,所述交叉面形成在前述保持部上,與設置有前述突起部 的面交叉,前述突起部包含伸出形成的伸出部,前述伸出部彈性變形以通過前述貫通孔,卡在該貫通孔的內(nèi)周緣 上以結合到前述結構體上,在前述伸出部結合到前述結構體上時,前述交叉面與前述結構體 的一部分接觸。
3. —種束線固定器,該束線固定器用于將把多個纜線捆扎而成的 束線固定到成為固定對象的結構體上,所述束線固定器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用于保持束線;一對突起部,所述一對突起部從前述保持部突出,被插入到形成 在前述結構體上的貫通孔中;前述一對突起部包含有向彼此的相反側(cè)伸出形成的伸出部, 前述伸出部彈性變形以通過前述貫通孔,卡在該貫通孔的內(nèi)周緣上以結合到前述結構體上, 當前述伸出部通過前述貫通孔時,前述一對突起部向相互對向的方向撓曲。
4. 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束線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保持部具有對前述突起部進行加強的肋,前述肋形成在與前述突起部從前述保持部突出的面的部分的背面 側(cè)相當?shù)那笆霰3植康谋趁娴牟糠稚稀?br>
5. 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束線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結構體是另外的束線固定器的保持部。
6. 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束線固定器,其特征在于, 束線將驅(qū)動車輛的電動;f幾和把直流電轉(zhuǎn)換成交流電并向該電動機提供電力的換流器連接起來。
全文摘要
將多個纜線捆扎而成的束線(32)的固定器(40),具有保持束線(32)的保持部(42)和從該保持部突出的兩個突起部(44)。突起部(44)包含有伸出形成的伸出部(46)。由于在突出部(44)中的從保持部(42)的基座面(48)至伸出部(46)的長度不同,所以,各個伸出部(46)插入貫通孔(56)的時刻錯開,可以減小突起部(44)的插入負荷。從而,可以改進將束線(32)固定到托架(54)上的作業(yè)性。
文檔編號H02G3/30GK101632208SQ20088000634
公開日2010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2月27日
發(fā)明者加藤裕, 坂田勉, 服部英樹, 杉山智也, 水谷龍彥, 藤澤厚 申請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住友電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