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七相半波整流穩(wěn)壓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498274閱讀:41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七相半波整流穩(wěn)壓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七相半波整流穩(wěn)壓器,屬于電機電器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永磁發(fā)電機的輸出電壓是隨轉速變化而變化的,轉速低時輸出電壓低,轉 速高時輸出電壓高,為使輸出電壓相對穩(wěn)定,在己有的技術中,采用機械電阻 法,電子短路法,電子串聯(lián)法、并聯(lián)可控外電阻能量隨機泄放法等穩(wěn)壓措施。如中國專利公報1988年12月7日公告的發(fā)明專利永磁交流發(fā)電機電子穩(wěn)壓 器,申請?zhí)?8105250.8,主要用于無電瓶車輛永磁交流發(fā)電機輸出電壓的自 動穩(wěn)定。本發(fā)明采用了并聯(lián)可控外電阻能量隨機泄放原理,主要有負載電流檢 測電路、控制開關、門限電壓控制電路、功率開關、功率電阻等五部分組成。 這種穩(wěn)壓方法采用并聯(lián)可控外電阻能量隨機泄放法,浪費能量,電子穩(wěn)壓器溫 升高,其使用性能有待進一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克服上述缺陷,設計一種電路設計簡 單、功率高、工作可靠、具有節(jié)能穩(wěn)壓作用的七相半波整流穩(wěn)壓器。其技術內(nèi)容為包括基準電路、取樣電路、觸發(fā)電路、和整流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 流電路,由第一可控硅(SCRi)、第二至第七可控硅等七個可控硅和第一二極管 (Di)、第二至第十四二極管等十四個二極管組成;上述七個可控硅的陽極接在 一起,作為整流穩(wěn)壓器的負極端;第一可控硅(SCRi)的陰極接第一二極管(DD的負極和第一線圈繞組(JFD的尾端(C),第二可控硅(SCR2)的陰極接第二 二極管(D2)的負極和第二線圈繞組(JF2)的尾端(E),第三可控硅(SCR3) 的陰極接第三二極管(D3)的負極和第三線圈繞組(JF3)的尾端(G),第四可 控硅(SCR4)的陰極接第四二極管(D4)的負極和第四線圈繞組(JF4)的尾端 (1),第五可控硅(SCR5)的陰極接第五二極管(D5)的負極和第五線圈繞組(JF5) 的尾端(K),第六可控硅(SCR6)的陰極接第六二極管(D6)的負極和第六線圈 繞組(JF6)的尾端(M),第七可控硅(SCR7)的陰極接第七二極管(D7)的負 極和第七線圈繞組(JF7)的尾端(0);第一可控硅(SCRi)的柵極接第八二極 管(D8)的負極,第二至第七可控硅的柵極分別接第九至第十四二極管的負極; 上述七個線圈繞組為七個完全相同的線圈繞組,相位差為51.4度,第一線圈繞組(JFi)的首端(B)、第二線圈繞組(JF2)的首端(D)、第三線圈繞組(JF3) 的首端(F)、第四線圈繞組(JF4)的首端(H)、第五線圈繞組(JF5)的首端(J)、 第六線圈繞組(JF6)的首端(L)、第七線圈繞組(JF7)的首端(N)接在一起, 作為整流穩(wěn)壓器的正極端;基準電路由第一電阻(Ri)、第二電阻(R2)組成,第一電阻(Ri)和第二 電阻(R2)組成分壓電路,第一電阻(Ri)的一端接于整流穩(wěn)壓器的正極端,第 一電阻(Ri)的另一端接于第二電阻(R2)的一端,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接 整流穩(wěn)壓器的負極端,第一電阻(Ri)和第二電阻(R2)的連接處(A)作為基 準電路輸出端接取樣電路;取樣電路由第一電容(Q)、第一穩(wěn)壓管(DW1)、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 (R4)、第一三極管(TO組成,第一電容(d)的一端和第一三極管(TO的 發(fā)射極接于整流穩(wěn)壓器的正極端,第一電容(CD的另一端接第三電阻(R3)的一端和第一穩(wěn)壓管(DW1)的一端,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接第一電阻(Ri) 和第二電阻(R2)的連接處(A),第一穩(wěn)壓管(DW1)的另一端經(jīng)第四電阻(R4) 接第一三極管(TO的基極,第一三極管(T!)的集電極作為取樣電路輸出端接 觸發(fā)電路;觸發(fā)電路由第二三極管(T2)、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s)、第七電阻 (R7)、第二穩(wěn)壓管(DW2)、第二電容(C2)組成,其中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 射極、第二穩(wěn)壓管(DW2)的一端、第二電容(C2)的一端接整流穩(wěn)壓器的正極 端,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經(jīng)第七電阻(R7)分別接第八二極管(Ds)、第九 至第十四二極管等七個二極管的正極,第二三極管(T2)的基極與第一三極管(TD的集電極、第五電阻(R5)的一端接在一起,第五電阻的另一端接第二穩(wěn)壓管(DW2)的另一端、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第六電阻(R6)的一端,第六電阻(Rs) 的另一端分別接第一二極管(D^ 、第二至第七二極管等七個二極管的正極。 工作原理當發(fā)電機轉子開始轉動時,由于轉速低,定子線圈繞組輸出電壓也低,小 于目標穩(wěn)壓值Uo,第一三極管h的發(fā)射極與A點的電壓小于第一穩(wěn)壓管Dwi的 擊穿電壓,第一三極管Ti處于截止狀態(tài),而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射極與基極之間 的電壓大于0.7V,因此第二三極管T2導通,當?shù)谝痪€圈繞組JFi的首端B為正 極,尾端C為負極,并且第一線圈繞組JFi首端B的電位高于第二線圈繞組JF2 首端D的電位、第三線圈繞組JF3首端F的電位、第四線圈繞組JF4首端H、第 五線圈繞組JF5首端J、第六線圈繞組JF6首端L和第七線圈繞組JF7首端N的 電位時,觸發(fā)電路電流由第一線圈JFi首端B--第二三極管T2—第七電阻R7—第 八二極管D8,給第一可控硅SCRi的柵極提供觸發(fā)電流,使第一可控硅SCRi導通,負載電流由第一線圈繞組JFi首端B--負載一第一可控硅SCR廣-第一線圈繞組 JFl尾端C形成閉合回路,輸出直流電;當?shù)诙€圈繞組JF2的首端D為正極,尾端E為負極,并且第二線圈繞組 JF2首端D的電位高于其它六個線圈繞組首端的電位時,觸發(fā)電路電流由第二線 圈JF2首端D—第二三極管T2—第七電阻R7--第九二極管D9,給第二可控硅SCR2 的柵極提供觸發(fā)電流,使第二可控硅SCR2導通,負載電流由第二線圈繞組JF2 首端D—負載--第二可控硅SCR2—第二線圈繞組JF2尾端E形成閉合回路,輸出 直流電;當?shù)谌€圈繞組JF3的首端F為正極,尾端G為負極,并且第三線圈繞組JF3首端F的電位高于其它六個線圈繞組首端的電位時,觸發(fā)電路電流由第三線 圈JF3首端F—第二三極管T2—第七電阻R7--第十二極管Dio,給第三可控硅SCR3 的柵極提供觸發(fā)電流,使第三可控硅SCR3導通,負載電流由第三線圈繞組JF3 首端F--負載一第三可控硅SCR3--第三線圈繞組JF3尾端G形成閉合回路,輸出 直流電;當?shù)谒木€圈繞組JF4的首端H為正極,尾端I為負極,并且第四線圈繞組 JF4首端H的電位高于其它六個線圈繞組首端的電位時,觸發(fā)電路電流由第四線 圈JF4首端H—第二三極管T2--第七電阻R7--第十一二極管DU,給第四可控硅 SCR4的柵極提供觸發(fā)電流,使第四可控硅SCR4導通,負載電流由第四線圈繞組 JF4首端H—負載--第四可控硅SCR4--第四線圈繞組JF4尾端I形成閉合回路, 輸出直流電;當?shù)谖寰€圈繞組JF5的首端J為正極,尾端K為負極,并且第五線圈繞組 JF5首端J的電位高于其它六個線圈繞組首端的電位時,觸發(fā)電路電流由第五線圈JF5首端J一第二三極管T2_-第七電阻R —第十二二極管Di2,給第五可控硅 SCR5的柵極提供觸發(fā)電流,使第五可控硅SCR5導通,負載電流由第五線圈繞組 JF5首端J一負載一第五可控硅SCR5--第五線圈繞組JF5尾端K形成閉合回路, 輸出直流電;當?shù)诹€圈繞組JF6的首端L為正極,尾端M為負極,并且第六線圈繞組 JF6首端L的電位高于其它六個線圈繞組首端的電位時,觸發(fā)電路電流由第六線 圈JF6首端L一第二三極管T2—第七電阻R7--第十三二極管D13,給第六可控硅 SCR6的柵極提供觸發(fā)電流,使第六可控硅SCR6導通,負載電流由第六線圈繞組 JF6首端L一負載一第六可控硅SCR6--第六線鹵繞組JF6尾端M形成閉合回路, 輸出直流電;當?shù)谄呔€圈繞組JF7的首端N為正極,尾端0為負極,并且第七線圈繞組 JF7首端N的電位高于其它六個線圈繞組首端的電位時,觸發(fā)電路電流由第七線 圈JF7首端N—第二三極管T2—第七電阻R7—第十四二極管D14,給第七可控硅 SCR7的柵極提供觸發(fā)電流,使第七可控硅SCR7導通,負載電流由第七線圈繞組 JF7首端N—負載--第七可控硅SCR7—第七線圈繞組JF7尾端0形成閉合回路, 輸出直流電,周而復始;隨著發(fā)電機轉子轉速的升高,定子輸出電壓U也隨著升高,第一三極管h 的發(fā)射極與A點的電壓也升高,當輸出電壓U大于設定的目標穩(wěn)壓值Uo時,第 一三極管h的發(fā)射極與A點的電壓大于第一穩(wěn)壓管DW1的擊穿電壓,第一三極 管Ti由截止變?yōu)閷?,發(fā)射極與集電極之間的電壓0. 2V—0. 3V,小于第二三極 管T2發(fā)射極與基極之間的門檻電壓0. 7V,第二三極管T2由導通變?yōu)榻刂?,當?shù)?一線圈繞組JFi首端B的電位高于其他六個線圈繞組首端的電位時,由于第二三極管T2截止,不再向第一可控硅SC^的柵極提供觸發(fā)電流,第一可控硅SCRi 延時至無正向電壓時截止;當?shù)诙€圈繞組JF2首端D的電位高于其他六個線圈 繞組首端的電位時,由于第二三極管T2截止,不再向第二可控硅SCR2的柵極提 供觸發(fā)電流,第二可控硅SCR2延時至無正向電壓時截止;當?shù)谌€圈繞組JF3 首端F的電位高于其他六個線圈繞組首端的電位時,由于第二三極管T2截止, 不再向第三可控硅SCR3的柵極提供觸發(fā)電流,第三可控硅SCR3延時至無正向電 壓時截止;當?shù)谒木€圈繞組JF4首端H的電位高于其他六個線圈繞組首端的電位 時,由于第二三極管T2截止,不再向第四可控硅SCR4的柵極提供觸發(fā)電流,第 四可控硅SCR4延時至無正向電壓時截止;當?shù)谖寰€圈繞組JFs首端J的電位高 于其他六個線圈繞組首端的電位時,由于第二三極管T2截止,不再向第五可控 硅SCR5的柵極提供觸發(fā)電流,第五可控硅SCRs延時至無正向電壓時截止;當?shù)?六線圈繞組JF6首端L的電位高于其他六個線圈繞組首端的電位時,由于第二三 極管T2截止,不再向第六可控硅SCR6的柵極提供觸發(fā)電流,第六可控硅SCR6 延時至無正向電壓時截止;當?shù)谄呔€圈繞組JF7首端N的電位高于其他六個線圈 繞組首端的電位時,由于第二三極管T2截止,不再向第七可控硅SCR 的柵極提 供觸發(fā)電流,第七可控硅SCR7延時至無正向電壓時截止;這樣發(fā)電裝置輸出的 電壓迅速下降,第一三極管Ti的發(fā)射極與A點的電壓也下降,當輸出電壓低于 Uo時,第一三極管Ti截止,第二三極管T2導通,可控硅再次導通,輸出直流電, 當輸出電壓升高,高于Uo時,第一穩(wěn)壓管Dwi再擊穿,第一三極管Ti再導通, 第二三極管T2再截止,周而復始,第一三極管Tb第二三極管T2反復處于通斷 狀態(tài),通過可控硅的移相、削波、整流、從而保證了本實用新型輸出電壓穩(wěn)定 的直流電,用于給用電設施提供直流電源或給電池充電。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直接從七相永磁發(fā)電機電壓輸出端取樣,通過移相、消波、整流使輸出電壓穩(wěn)定在13. 5V—14. 5V或37. 5V—38. 5V或43. 5V 一44.5V之間,可直接驅動需用直流電的用電設備工作、或給蓄電池供電,整流 穩(wěn)壓器設計簡單、工作可靠、穩(wěn)壓性能好、電能消耗少、輸出功率高。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圖。圖2是實施例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Ri、 R2、 R3、 R4、 R5、 R6、 R7電阻;R負載;Ci、 C2電容;Di、 D2、 D3、 D4、 D5、 D6、 D7、 D8、 D9、 D1()、 DU、 D12、 Di3、 Di4二極管;Dwi、 Dw2穩(wěn)壓管;Ti、 T2三極管; SCRi、 SCR2、 SCR3、 SCR4、 SCR5、 SCR6、 SCR7可控硅;JFi、 JF2、 JF3、 JF4、 JF5、 JF6、 JF7線圈繞組;A點為電阻Ri、 R2、 R3的連接處;B、 D、 F、 H、 J、 L、 N和C、 E、 G、 I、 K、 M、 0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線圈繞組的首端和尾端。
      以下結合附圖l、 2對本實用新型作定一步說明整流穩(wěn)壓器包括基準電路、取樣電路、觸發(fā)電路、和整流電路,所述整流電路,由第一可控硅(SCRi)、第二至第七可控硅等七個可控硅和第一二極管(Di)、 第二至第十四二極管等十四個二極管組成;上述七個可控硅的陽極接在一起,作為整流穩(wěn)壓器的負極端;第一可控硅(SCR!)的陰極接第一二極管(DO的負 極和第一線圈繞組(JFi)的尾端(C),第二可控硅(SCR2)的陰極接第二二極 管(D2)的負極和第二線圈繞組(JF2)的尾端(E),第三可控硅(SCR3)的陰 極接第三二極管(D3)的負極和第三線圈繞組(JF3)的尾端(G),第四可控硅(SCR4)的陰極接第四二極管(D4)的負極和第四線圈繞組(JF4)的尾端(1), 第五可控硅(SCR5)的陰極接第五二極管(D5)的負極和第五線圈繞組(JF5) 的尾端(K),第六可控硅(SCR6)的陰極接第六二極管(D6)的負極和第六線圈 繞組(JF6)的尾端(M),第七可控硅(SCR7)的陰極接第七二極管(D7)的負 極和第七線圈繞組(JF7)的尾端(0);第一可控硅(SCRi)的柵極接第八二極管(D8)的負極,第二至第七可控硅的柵極分別接第九至第十四二極管的負極; 上述七個線圈繞組為七個完全相同的線圈繞組,相位差為51.4度,第一線圈繞組(JFi)的首端(B)、第二線圈繞組(JF2)的首端(D)、第三線圈繞組(JF3) 的首端(F)、第四線圈繞組(JF4)的首端(H)、第五線圈繞組(JF5)的首端(J)、 第六線圈繞組(JF6)的首端(L)、第七線圈繞組(JF7)的首端(N)接在一起, 作為整流穩(wěn)壓器的正極端;基準電路由第一電阻(Ri)、第二電阻(R2)組成,第一電阻(Ri)和第二 電阻(R2)組成分壓電路,第一電阻(Ri)的一端接于整流穩(wěn)壓器的正極端,第 一電阻(Ri)的另一端接于第二電阻(R2)的一端,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接 整流穩(wěn)壓器的負極端,第一電阻(Ri)和第二電阻(R2)的連接處(A)作為基 準電路輸出端接取樣電路;取樣電路由第一電容(Ci)、第一穩(wěn)壓管(Dwi)、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 (R4)、第一三極管(TD組成,第一電容(d)的一端和第一三極管(Ti)的 發(fā)射極接于整流穩(wěn)壓器的正極端,第一電容(Ci)的另一端接第三電阻(R3)的 一端和第一穩(wěn)壓管(DW1)的一端,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接第一電阻(Ri) 和第二電阻(R2)的連接處(A),第一穩(wěn)壓管(Dwi)的另一端經(jīng)第四電阻(R4) 接第一三極管(Ti)的基極,第一三極管(T!)的集電極作為取樣電路輸出端接 觸發(fā)電路;觸發(fā)電路由第二三極管(T2)、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 (R7)、第二穩(wěn)壓管(DW2)、第二電容(C2)組成,其中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 射極、第二穩(wěn)壓管(DW2)的一端、第二電容(C2)的一端接整流穩(wěn)壓器的正極 端,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經(jīng)第七電阻(R7)分別接第八二極管(D8)、第九至第十四二極管等七個二極管的正極,第二三極管(T2)的基極與第一三極管(T!)的集電極、第五電阻(R5)的一端接在一起,第五電阻的另一端接第二穩(wěn)壓管(Dw2) 的另一端、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第六電阻(R6)的一端,第六電阻(R6) 的另一端分別接第一二極管(D^、第二至第七二極管等七個二極管的正極。
      權利要求1、一種七相半波整流穩(wěn)壓器,包括基準電路、取樣電路、觸發(fā)電路、和整流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電路,由第一可控硅(SCR1)、第二至第七可控硅等七個可控硅和第一二極管(D1)、第二至第十四二極管等十四個二極管組成;上述七個可控硅的陽極接在一起,作為整流穩(wěn)壓器的負極端;第一可控硅(SCR1)的陰極接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和第一線圈繞組(JF1)的尾端(C),第二可控硅(SCR2)的陰極接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和第二線圈繞組(JF2)的尾端(E),第三可控硅(SCR3)的陰極接第三二極管(D3)的負極和第三線圈繞組(JF3)的尾端(G),第四可控硅(SCR4)的陰極接第四二極管(D4)的負極和第四線圈繞組(JF4)的尾端(I),第五可控硅(SCR5)的陰極接第五二極管(D5)的負極和第五線圈繞組(JF5)的尾端(K),第六可控硅(SCR6)的陰極接第六二極管(D6)的負極和第六線圈繞組(JF6)的尾端(M),第七可控硅(SCR7)的陰極接第七二極管(D7)的負極和第七線圈繞組(JF7)的尾端(O);第一可控硅(SCR1)的柵極接第八二極管(D8)的負極,第二至第七可控硅的柵極分別接第九至第十四二極管的負極;上述七個線圈繞組為七個完全相同的線圈繞組,相位差為51.4度,第一線圈繞組(JF1)的首端(B)、第二線圈繞組(JF2)的首端(D)、第三線圈繞組(JF3)的首端(F)、第四線圈繞組(JF4)的首端(H)、第五線圈繞組(JF5)的首端(J)、第六線圈繞組(JF6)的首端(L)、第七線圈繞組(JF7)的首端(N)接在一起,作為整流穩(wěn)壓器的正極端;所述基準電路由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組成,第一電阻(R1)和第二電阻(R2)組成分壓電路,第一電阻(R1)的一端接于整流穩(wěn)壓器的正極端,第一電阻(R1)的另一端接于第二電阻(R2)的一端,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接整流穩(wěn)壓器的負極端,第一電阻(R1)和第二電阻(R2)的連接處(A)作為基準電路輸出端接取樣電路;所述取樣電路由第一電容(C1)、第一穩(wěn)壓管(DW1)、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一三極管(T1)組成,第一電容(C1)的一端和第一三極管(T1)的發(fā)射極接于整流穩(wěn)壓器的正極端,第一電容(C1)的另一端接第三電阻(R3)的一端和第一穩(wěn)壓管(DW1)的一端,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接第一電阻(R1)和第二電阻(R2)的連接處(A),第一穩(wěn)壓管(DW1)的另一端經(jīng)第四電阻(R4)接第一三極管(T1)的基極,第一三極管(T1)的集電極作為取樣電路輸出端接觸發(fā)電路;所述觸發(fā)電路由第二三極管(T2)、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二穩(wěn)壓管(DW2)、第二電容(C2)組成,其中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射極、第二穩(wěn)壓管(DW2)的一端、第二電容(C2)的一端接整流穩(wěn)壓器的正極端,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經(jīng)第七電阻(R7)分別接第八二極管(D8)、第九至第十四二極管等七個二極管的正極,第二三極管(T2)的基極與第一三極管(T1)的集電極、第五電阻(R5)的一端接在一起,第五電阻的另一端接第二穩(wěn)壓管(DW2)的另一端、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第六電阻(R6)的一端,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分別接第一二極管(D1)、第二至第七二極管等七個二極管的正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七相半波整流穩(wěn)壓器,包括基準電路、取樣電路、觸發(fā)電路、和整流電路,所述整流電路,由第一可控硅(SCR<sub>1</sub>)、第二至第七可控硅等七個可控硅和第一二極管(D<sub>1</sub>)、第二至第十四二極管等十四個二極管組成;上述七個可控硅的陽極接在一起,作為整流穩(wěn)壓器的負極端;本實用新型直接從七相永磁發(fā)電機的電壓輸出端取樣,通過移相、削波、整流,轉換為電壓穩(wěn)定的直流電,可直接供車載用電器使用,或給蓄電池、超級電容充電。
      文檔編號H02P9/48GK201369704SQ20092000559
      公開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6日
      發(fā)明者柳小偉 申請人:柳小偉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