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避雷導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用于當物體經(jīng)受高強度天電時保護物體不受損壞的部件,并尤其涉及用于保護建筑和設施不受雷電破壞的部件。有效避雷導體包括殼體、有效雷電接收單元、脈沖發(fā)生器和接地系統(tǒng)的接觸元件,殼體具有蓋子。發(fā)生器包括至少兩個充電電阻器電路以及多單元放電器,所述多單元放電器是以至少一個由串聯(lián)的交流電容器組成的電容放電電路的形式,每個交流電容器具有兩個帶有放電器的充電極板。充電電路中的電阻器電路分為兩個組,一個組中的電阻器連接到電容器上極板,并且另一個組的電阻器連接到電容器下極板。雷電接收單元是以具有中心針和側針的多針冠的形式,并設有外部放電電路,其由多對導電放電器組成,其中一對的每一個放電器電連接到另一對的一個放電器。上對的一個放電器電連接到雷電接收單元,并且下對的一個放電器電連接到接地系統(tǒng)的接觸元件。相鄰對的放電器安置在殼體上,在平面圖中相對于前一對和/或后一對放電器至少有部分移位。
【專利說明】有效避雷導體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當各種用途的物體暴露于天電的強烈作用時保護它們不受損壞 的部件,具體地,涉及用于保護工業(yè)建筑和結構以及位于戶外的電源設備不受雷電破壞的 部件。
【背景技術】
[0002] 存在已知的避雷導體,其包括中心垂直接地針和相對于該接地針對稱安置的一些 橫向雷電接收天線、以及發(fā)生電極、一些避雷器、電場能量轉換器和能量儲存單元。避雷器 被放置在中心接地針與發(fā)生電極之間的間隙中。類似的避雷器被安置在橫向雷電接收天線 的間隙中。能量轉換器的第一輸入連接到發(fā)生電極,能量轉換器的第二輸入連接到中心接 地針。轉換器輸出連接到能量儲存單元的入口,這些能量儲存單元的輸出連接在接地針與 各個橫向天線的工作端子之間(1997年9月20日公開的專利RU 2090968 C1)。
[0003] 該已知裝置的不便之處在于執(zhí)行的復雜度高并且對象的防御雷電破壞的安全性 低。
[0004] 已知包括中心雷電接收針、中心接地針、橫向針和殼體的避雷導體。雷電接收針 連接到安置在多單元避雷器內(nèi)部的升壓變壓器的幾個串聯(lián)繞組的第一個二次繞組的開頭 和多單元避雷器的第一個單元,升壓變壓器的最后一個二次繞組的末端連接到多單元避雷 器的最后一個單元、發(fā)生器避雷器的第一端子、接地針、以及隔離變壓器的一次繞組的第一 端,一次繞組的第二端連接到發(fā)生器避雷器的第二端子和橫向針的底部,隔離變壓器的二 次繞組和升壓變壓器的一次繞組并聯(lián)連接(1998年1月1日公開的專利RU 2101819 C1)。
[0005] 該裝置的不便之處在于需要選擇用于其在確定類型的雷電先導靠近將受到保護 的對象時的操作的電磁參數(shù)。這樣的保護不夠安全。
[0006] 已知包含中心雷電接收針(rod)、中心接地針、側針、外側多單元保護避雷器、發(fā)生 器避雷器和電介質殼體的避雷導體。電介質殼體具有外側十字肋條。多單元保護避雷器的 部分擱置在橫向針上,并且伸出電介質殼體上的十字肋條的界限。在電介質殼體內(nèi)部,存 在蓄積單元,每個蓄積單元由串聯(lián)安裝的蓄積電容器和發(fā)生器避雷器的鏈形成。上蓄積單 元鏈接到形成電容器的電容器下極板,形成電容器的上極板鏈接到中心雷電接收針和上側 針。發(fā)生器避雷器和電容器上極板的接點鏈接到側針。用于下蓄積單元的電容器的下極板 鏈接到中心接地針和外側多單元保護避雷器的下側部分(2002年7月27日公布的專利RU 2186448 C1)。
[0007] 該已知避雷導體的不便之處在于使用壽命非常低并且由于該避雷導體的構造而 導致該避雷導體的可靠性不足。
[0008] 就本質和所提供的技術結果而言最接近本發(fā)明的是包括具有十字肋條的電介質 殼體、配裝到殼體的蓋子中的中心雷電-接收針和一些側針的避雷導體。中心接地針插入 到殼座中。殼體封裝接合到內(nèi)側避雷器的一些電容器極板。蓋子導電,并且接納配裝到該 蓋子中的側針。殼體封裝兩鏈串聯(lián)連接的電阻器,這些電阻器的數(shù)量和標稱值在每一個電 路中都是相同的。第一鏈電阻器的第一端子連接到電容器上極板。第二鏈電阻器的第一端 子連接到電容器的下極板。避雷器安置在相鄰電容器的相鄰極板上(2003年7月20日公 開的專利 RU 2208887C1)。
[0009] 該已知解決方案的不便之處是裝置的可靠性不足并且使用壽命不足。
【發(fā)明內(nèi)容】
[0010]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改進避雷導體的結構、技術和操作性能,改進裝置的可靠性和使 用壽命,以及提供設施的防御因雷電放電引起的損壞的更好保護。
[0011] 根據(jù)本發(fā)明,通過下述事實解決所分配的任務:有效避雷導體包括殼體、有效雷電 接收單元,殼體具有蓋子,有效雷電接收單元串聯(lián)連接到由外部(external)雷電誘導磁場 激發(fā)的高壓脈沖發(fā)生器和接地系統(tǒng)的接觸元件,所述發(fā)生器呈現(xiàn)外殼,所述外殼的外環(huán)封 裝至少兩個充電電阻器電路以及多單元避雷器,所述多單元避雷器被制造為至少一個由直 列式交流電容器組成的電容放電電路,每個直列式交流電容器具有兩個充電極板,并且避 雷器與這兩個充電極板在功能上組合,并且被制造為所述極板外側上的調整高度的突起, 充電電阻器電路由串聯(lián)連接的電阻器組成,并且分為兩個組,所述兩個組之一的電阻器連 接到電容器上極板,另一組的電阻器連接到電容器下極板,連接到每個電容器的上極板的 電阻器和連接到每個電容器的下極板的電阻器的組合標稱值具有相等的高度和電阻,采用 具有下述值的電容器、相對的避雷器元件與電容器極板之間的電介質中間層的歐姆電阻、 電容器極板的面積、高壓脈沖發(fā)生器中的電容器的數(shù)量和容量,所述值提供從外部電場將 電容器至少充電到最后一個的臨界有效雷電電壓,直到足以形成并且執(zhí)行預防放電的水平 為止,所述預防放電提供經(jīng)由雷電接收單元發(fā)送的、碰到來自外部雷電的雷擊先導的先導 的形成,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具有下述值的所述電容器的電容和電容器極板與避雷器 突起之間的中間層的所述歐姆電阻,所述值在接地系統(tǒng)的接觸元件處于雷電放電時提供該 電路中的避雷器的透穿擊穿的可能性、以及雷電接收單元的短路的可能性,隨后自我恢復 有效避雷導體的電介質和保護操作容量的初始性質;而且,雷電接收單元被制造為彼此電 連接并且與中心針和側針一起形成多針邊沿的針系統(tǒng),所述中心針被制造為長度長于側針 的長度,所述避雷導體還設有至少一個由多對載流避雷器組成的放電電路,載流避雷器優(yōu) 選地被制造為旋轉體,形成一對的每兩個避雷器被一些電介質分離,并且一對的每一個避 雷器電耦合到另一對的一個避雷器,上對的一個避雷器電鏈接到雷電接收單元,下對的一 個避雷器鏈接到接地系統(tǒng)的接觸元件,相鄰對的避雷器安置在殼體上,在平面圖中相對于 前一對和/或后一對避雷器至少有部分移位。
[0012] 脈沖電壓發(fā)生器的外殼優(yōu)選地可以由至少兩個槽紋板制成,所述槽紋板在電阻器 電路的位置的區(qū)域中的外側,至少在它們的長度的一部分上打開。
[0013] 外部避雷器可以被制造為球體、球狀件。
[0014] 外部避雷器可以被制造為橢圓體。
[0015] 外側放電電路的多對避雷器可以在它們的高度上按螺旋連續(xù)地移位。
[0016] 外側放電電路的多對避雷器可以在錯列的行上在高度上連續(xù)地移位。
[0017] 避雷導體殼體可以設有用于附連避雷器的外側軸承凸緣,每一個避雷器設有載流 軸承元件(其優(yōu)選地被制造有針狀的懸臂軸承部分),并且以可以控制一對避雷器中的電 介質中間層的厚度和歐姆電阻的方式安裝在軸承凸緣上。
[0018] 被制造為與中心針和側針一起形成多針邊沿的針系統(tǒng)的雷電接收單元在空間中 指向外部磁場的強度增大的區(qū)域上,所述側針的角方向和徑向長度的弧度值優(yōu)選地是相同 的,并且插入到所述外部場的常規(guī)的球心角體中,所述中心針被制造為長度長于側針的長 度,并且至少延長到與和所述條件球心角體的表面相切的條件平面的交叉點,該表面垂直 于側針之一的方向。
[0019] 在脈沖電壓發(fā)生器中的偶數(shù)電阻器電路處,所采用的電阻器的標稱值和幾何參數(shù) 對于它們中的每個都是相同的。
[0020] 在脈沖電壓發(fā)生器中的與電容器的上極板和下極板連通的奇數(shù)電阻器電路處,可 以至少增大具有更少電路的組的一個鏈中的電阻器額定值,直到使與電容器上極板或電容 器下極板連通的電阻器的組合歐姆電阻相等為止,電阻器的幾何高度保持相等。
[0021] 通過相鄰電阻器之間的連接元件的長度的選擇或控制,可以使電阻器電路的每個 電阻器在幾何上與類似的電容器極板以及在輸入和輸出處與這些電容器極板連通的避雷 器的高度范圍協(xié)調。
[0022] 可以使電阻器電路中的每個電阻器在幾何上與相似的電容器極板以及在輸入處 和在輸出處與這些電容器極板連通的避雷器的高度范圍協(xié)調,由于電阻器相對于避雷導體 的軸傾斜地且交叉地布置,電阻器的軸向長度長于電容器和避雷器的這些元件的所述組合 長度。
[0023] 可以使電阻器電路中的每個電阻器在幾何上與相似的電容器極板以及在輸入處 和在輸出處與這些電容器極板連通的避雷器的高度范圍協(xié)調,由于在平面圖中有軸向移位 并且相鄰電阻器的長度部分的高度范圍有部分是一致的,電阻器的軸向長度大于電容器和 避雷器的這些元件的所述組合長度。
[0024] 例如,通過一些惰性氣體或空氣,或者通過氣態(tài)電介質和固態(tài)電介質的組合,可以 使電容器極板之間的中間層、相對的避雷器突起、以及避雷導體中為多單元避雷器提供的 腔體填充能夠在裝置操作之后自我恢復初始性質的某一電介質或電介質系統(tǒng)。
[0025] 由于避雷器的更加可靠的結構設計、相互布置、電容器放電電路和充電電阻器電 路的組合,通過所公開的特征組合提供的技術結果在于,避雷導體的結構、技術和操作性能 的改進、裝置操作可靠性的改進、以及設施的防御損壞的改進保護的提供。外部放電電路用 于保護脈沖電壓發(fā)生器不受電流影響。在避雷導體上的雷擊時刻,所有的電荷都通過外部 避雷器跑出,從而阻礙雷電對內(nèi)部發(fā)生器的破壞性影響,這改進了在天電的強烈攻擊的情 況下避雷導體的操作可靠性以及各種類型的設施的保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 所附附圖例示了本發(fā)明的實質,其中:
[0027] 圖1在部分垂直剖開的前視圖中示出有效避雷導體;
[0028] 圖2在平面圖中示出外部放電電路中的避雷器的布局;
[0029] 圖3在部分垂直剖開的前視圖中示出脈沖電壓發(fā)生器;
[0030] 圖4示出部分垂直剖開的截面A-A。
【具體實施方式】
[0031] 有效避雷導體包括殼體1、有效雷電接收單元3,殼體1具有蓋子2,有效雷電接收 單元3串聯(lián)連接到由外部雷電誘導磁場激發(fā)的高壓脈沖發(fā)生器4和接地系統(tǒng)的接觸元件5。
[0032] 發(fā)生器4呈現(xiàn)外殼6,外殼6的外側封裝至少兩個充電電阻器電路7以及多單元 避雷器,該多單元避雷器被制造為至少一個由直列式交流電容器9組成的電容放電電路8。 每個電容器9具有兩個充電極板10、11,并且避雷器12與這兩個極板在功能上組合,并且 被制造為所述極板1〇、11外側上的調整高度的突起。充電電阻器電路7由串聯(lián)連接的電阻 器13組成,并且分為兩個組。所述兩個組(它們)之一的電阻器連接到電容器9的電容器 上極板10,另一組的電阻器連接到電容器9的電容器下極板11。所采用的連接到每個電容 器9的上極板10的電阻器和連接到每個電容器9的下極板11的電阻器的組合標稱值在高 度和電阻上相等。采用具有下述值的電容器13、相對的避雷器12元件與電容器9的極板 1〇、11之間的電介質中間層的歐姆電阻、電容器極板的面積、高壓脈沖發(fā)生器中的電容器9 的數(shù)量和容量,所述值提供從外部電場將電容器9至少充電到最后一個的臨界有效雷電電 壓,直到足以形成并且執(zhí)行預防放電的水平為止,所述預防放電提供經(jīng)由雷電接收單元發(fā) 送的、碰到來自外部雷電的雷擊先導的先導的形成。采用具有下述值的所述電容器9的電 容和電容器極板與避雷器12突起之間的中間層中的所述歐姆電阻,所述值在接地系統(tǒng)的 接觸元件5處于雷電放電時提供該電路中的避雷器12的透穿擊穿的可能性、以及雷電接收 單元的短路的可能性,隨后自我恢復有效避雷導體的電介質和保護操作容量的初始性質。
[0033] 雷電接收單元3被制造為彼此電連接并且與中心針14和側針15 -起形成多針邊 沿的針系統(tǒng)。中心針14被制造為長度長于側針15的長度。
[0034] 避雷導體還設有至少一個由多對載流避雷器17組成的放電電路16,載流避雷器 17優(yōu)選地被制造為旋轉體。形成一對的每兩個避雷器17被一些電介質分離。一對的每一 個避雷器17電耦合到另一對的一個避雷器17。上對的一個避雷器18電鏈接到雷電接收單 元3,下對的一個避雷器19鏈接到接地系統(tǒng)的接觸元件5。相鄰對的避雷器17安置在殼體 1上,在平面圖中相對于前一對和/或后一對避雷器17至少有部分移位。
[0035] 脈沖電壓發(fā)生器4的外殼6優(yōu)選地由至少兩個槽紋板20制成,槽紋板20在電阻 器電路7的位置的區(qū)域中的環(huán)路中至少在它們的長度的一部分上打開。
[0036] 外部避雷器17被制造為球體、球狀件或橢圓體。外部放電電路16的多對避雷器 17在高度上按螺旋移位、或者在錯列的行上在高度上連續(xù)地移位。
[0037] 避雷導體殼體1設有用于附連避雷器17的外側軸承凸緣21。每一個避雷器17設 有載流軸承元件22 (其優(yōu)選地被制造有針狀的懸臂軸承部分),并且以可以控制一對避雷 器17中的電介質中間層的厚度和歐姆電阻的方式安裝在軸承凸緣21上。
[0038] 雷電接收單元3在空間中指向外部磁場的強度增大的區(qū)域上。側針15的角方向 和徑向長度的弧度值優(yōu)選地是相同的,并且插入到所述外部場的常規(guī)的球心角體中。中心 針14被制造為長度長于側針15的長度,并且至少延長到與和所述條件球心角體的表面相 切的條件平面的交叉點,該表面垂直于側針15之一的方向。
[0039] 在脈沖電壓發(fā)生器4中的偶數(shù)電阻器電路7處,所采用的電阻器13的標稱值和幾 何參數(shù)對于它們中的每個都是相同的。
[0040] 在脈沖電壓發(fā)生器4中的與電容器9的上極板10和下極板11連通的不同編號的 電阻器電路7處,至少增大具有更少電路的組的一個鏈中的電阻器額定值,直到使分別與 電容器9的電容器上極板10或電容器下極板11連通的電阻器的組合歐姆電阻相等為止, 電阻器13的幾何高度保持相等。
[0041] 通過相鄰電阻器之間的連接元件的長度的選擇或控制,使電阻器電路7中的每個 電阻器13在幾何上與電容器9的類似極板10、11以及在輸入處和在輸出處與極板10、11 連通的避雷器12的高度范圍協(xié)調。
[0042] 使電阻器電路7中的每個電阻器13在幾何上與電容器9的類似的極板10、11以 及在輸入處和在輸出處與極板1〇、11連通的避雷器12的高度范圍協(xié)調,由于電阻器13相 對于避雷導體的軸傾斜地且交叉地布置,電阻器的軸向長度長于電容器9和避雷器12的元 件的所述組合長度。
[0043] 使電阻器電路7中的每個電阻器13在幾何上與電容器9的類似的極板10、11以 及在輸入處和在輸出處與極板1〇、11連通的避雷器12的高度范圍協(xié)調,由于在平面圖中有 軸向移位并且相鄰電阻器的長度部分的高度范圍有部分是一致的,電阻器的軸向長度大于 電容器9和避雷器12的這些元件的所述組合長度。
[0044] 例如,通過一些惰性氣體或空氣,或者通過氣態(tài)電介質和固態(tài)電介質的組合,使電 容器9的極板10、11之間的中間層23、相對的避雷器12突起、以及避雷導體中為多單元避 雷器提供的腔體24填充能夠在裝置操作之后自我恢復初始性質的某一電介質或電介質系 統(tǒng)。
[0045] 如下執(zhí)行避雷導體的操作。
[0046] 在雷電中的先導形成階段,使雷電接收單元3的中心針14和側針15極化,直到在 中心針14和側針15上形成電暈放電為止。電暈放電電流給電容器9充電,直到在避雷器 12上獲得由放電間隙建立的電壓為止。在雷電先導靠近避雷導體的時刻,電場強度增大,這 驅動最下面的避雷器12?;鸹ǚ烹妼蓚€最下面的電容器9串聯(lián)鏈接,這導致在下一個避 雷器12上電壓跳增到雙擊穿電壓值。所有的電容器9都串聯(lián)連接。在雷電接收單元3的 中心針14上,高壓脈沖顯現(xiàn)。高壓脈沖引發(fā)上升逆流先導,該上升逆流先導向上涌動,碰到 下降雷電先導,形成用于提供雷電的主放電的導電通道。跟隨導電通道,雷電能量經(jīng)由外部 放電電路16的避雷器"接地",保護發(fā)生器4的元件不因雷電放電電流而毀壞,這樣,保護設 施不被雷擊。
[0047] 因為電容器9的極板10、11之間的中間層23和避雷器12的逆流突起、以及避雷 導體中多單元避雷器所在的腔體24被一些自恢復的電介質材料填充,所以裝置的所有性 質都在放電之后恢復。避雷導體對負雷電先導和正雷電先導都做出響應。
[0048] 除了中心針15之外,避雷導體3還具有相對于水平面成一角度安裝的側針16,并 且在這些針的每個端部形成高壓脈沖,因此,每個側針16表示額外的避雷導體,其提高根 據(jù)本發(fā)明的有效避雷導體的效率。
[0049] 選擇避雷導體的電磁參數(shù),以便在雷電先導靠近182 - 455m的大致海拔時與最后 的動作同相地提供避雷導體的操作。
【權利要求】
1. 一種有效避雷導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避雷導體包括殼體、有效雷電接收單元, 所述殼體具有蓋子,所述有效雷電接收單元串聯(lián)連接到由外部雷電誘導磁場激發(fā)的高壓脈 沖發(fā)生器和接地系統(tǒng)的接觸元件,所述發(fā)生器呈現(xiàn)外殼,所述外殼的外輪廓封裝至少兩個 充電電阻器電路以及多單元避雷器,所述多單元避雷器被制造為至少一個由直列式交流電 容器組成的電容放電電路,每個直列式交流電容器具有兩個充電極板,并且避雷器與所述 兩個充電極板在功能上組合,并且被制造為所述極板外側上的調整高度的突起,所述充電 電阻器電路由串聯(lián)連接的電阻器組成并且分為兩個組,所述兩個組之一的電阻器連接到電 容器上極板,第二組的電阻器連接到電容器下極板,連接到每個電容器的上極板的電阻器 和連接到每個電容器的下極板的電阻器的組合標稱值具有相等的高度和電阻,采用具有下 述值的所述電阻器、相對的避雷器元件與電容器極板之間的電介質中間層的歐姆電阻、所 述電容器極板的面積、所述高壓脈沖發(fā)生器中的電容器的數(shù)量和容量,所述值提供從外部 電場將所述電容器至少充電到最后一個的臨界有效雷電電壓,直到足以形成并且執(zhí)行預防 放電的水平為止,所述預防放電提供經(jīng)由雷電接收單元發(fā)送的、碰到來自外部雷電的雷擊 先導的先導的形成,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具有下述值的所述電容器的電容和電容器極 板與避雷器突起之間的中間層的所述歐姆電阻,所述值在接地系統(tǒng)的接觸元件處于雷電放 電時提供該電路中的避雷器的透穿擊穿的可能性、以及雷電接收單元的短路的可能性,隨 后自我恢復所述有效避雷導體的電介質和保護操作容量的初始性質;而且,所述雷電接收 單元被制造為彼此電連接并且與中心針和側針一起形成多針邊沿的針系統(tǒng),所述中心針被 制造為長度長于所述側針的長度,所述避雷導體還設有至少一個由多對載流避雷器組成的 放電電路,所述載流避雷器優(yōu)選地被制造為旋轉體,形成一對的每兩個避雷器被一些電介 質分離,并且一對的每一個避雷器電耦合到另一對的一個避雷器,上對的一個避雷器電鏈 接到所述雷電接收單元,并且下對的一個避雷器鏈接到所述接地系統(tǒng)的接觸元件,相鄰對 的避雷器安置在所述殼體上,在平面圖中相對于前一對和/或后一對避雷器至少有部分移 位。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避雷導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脈沖電壓發(fā)生器的外殼優(yōu) 選地由至少兩個槽紋板制成,所述槽紋板在所述電阻器電路的位置的區(qū)域中的外側部分, 至少在它們的長度的一部分上打開。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避雷導體,其特征在于,外部避雷器被制造為球體、球狀 件。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避雷導體,其特征在于,外部避雷器被制造為橢圓體。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避雷導體,其特征在于,外部放電電路的多對避雷器在 它們的高度上按螺旋連續(xù)地移位。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避雷導體,其特征在于,外部放電電路的多對避雷器在 錯列的行上在高度上連續(xù)地移位。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避雷導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導體的殼體設有用于 附連避雷器的外側軸承凸緣,每一個避雷器設有載流軸承元件,所述載流軸承元件優(yōu)選地 被制造有針狀的懸臂軸承部分,并且每一個避雷器以可以控制一對避雷器中的電介質中間 層的厚度和歐姆電阻的可能性安裝在所述軸承凸緣上。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避雷導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制造為與中心針和側針 一起形成多針邊沿的針系統(tǒng)的雷電接收單元在空間中指向外部電場的強度增大的區(qū)域上, 所述側針的角方向和徑向長度的弧度值優(yōu)選地是相同的,并且插入到所述外部場的常規(guī)的 球心角體中,所述中心針被制造為長度長于所述側針的長度,并且至少延長到與和所述條 件球心角體的表面相切的條件平面的交叉點,該表面垂直于所述側針之一的方向。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避雷導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脈沖電壓發(fā)生器中的偶 數(shù)電阻器電路處,所采用的電阻器的標稱值和幾何參數(shù)對于所述電路中的每個都是相同 的。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避雷導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脈沖電壓發(fā)生器中的與 電容器的上極板和下極板連通的奇數(shù)電阻器電路處,增大具有更少電路的組的至少一個鏈 中的電阻器額定值,直到使與電容器上極板或電容器下極板連通的電阻器的組合歐姆電阻 相等為止,所述電阻器的幾何高度保持相等。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避雷導體,其特征在于,通過相鄰電阻器之間的連接元 件的長度的選擇或控制,使所述電阻器電路的每個電阻器在幾何上與類似的電容器極板以 及在輸入和輸出處與所述電容器極板連通的避雷器的高度范圍有關聯(lián)。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避雷導體,其特征在于,使所述電阻器電路中的每個電 阻器在幾何上與相似的電容器極板以及在輸入處和在輸出處與所述電容器極板連通的避 雷器的高度范圍協(xié)調,由于所述電阻器相對于所述避雷導體的軸傾斜地且交叉地布置,所 述電阻器的軸向長度長于所述電容器和避雷器的這些元件的組合長度。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避雷導體,其特征在于,使所述電阻器電路中的每個電 阻器在幾何上與相似的電容器極板以及在輸入處和在輸出處與所述電容器極板連通的避 雷器的高度范圍協(xié)調,由于在平面圖中有軸向移位并且相鄰電阻器的長度部分的高度范圍 有部分是一致的,所述電阻器的軸向長度大于所述電容器和避雷器的元件的組合長度。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避雷導體,其特征在于,例如,通過一些惰性氣體或空 氣,或者通過氣態(tài)電介質和固態(tài)電介質的組合,使所述電容器極板之間的中間層、相對的避 雷器突起、以及所述避雷導體中為所述多單元避雷器提供的腔體填充能夠在裝置操作之后 自我恢復初始性質的某一電介質或電介質系統(tǒng)。
【文檔編號】H02H9/06GK104145392SQ201280068941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1日
【發(fā)明者】V·M·馬特維, S·V·納索諾維, Y·V·匹薩艾維斯基 申請人:宇宙-石油-天燃氣金融和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