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機,其包括機殼、轉子、前端蓋、后端蓋,轉子中的主軸從前端蓋中伸出,主軸與前端蓋之間設有密封裝置,適合于水下工作。
背景技術:
潛水電機的結構包括機殼、定子、轉子、前端蓋、后端蓋,轉子中的主軸從前端蓋中伸出,主軸與前端蓋之間設有密封件以防止水沿主軸進入潛水電機內。主軸轉動時會使密封件磨損,從而影響密封性能,使定子繞組受潮,定子繞組的絕緣性能下降,潛水電機容易損壞。因此有必要對潛水電機的密封結構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錐形轉子電機,該錐形轉子電機能避免密封件的磨損,具有可靠的密封防水性能。
本發(fā)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錐形轉子電機,其包括機殼1、定子2、置于定子中的錐形的轉子3,前端蓋4和后端蓋5分別與機殼密封連接,轉子中主軸6的一端從前端蓋中伸出,主軸6的另一端位于后端蓋內,主軸位于轉子與后端蓋之間段位上套有彈簧9,其特征是,在主軸從前端蓋中伸出的部位上設有閥芯12,在閥芯左側的主軸部位上設有螺旋片13,在螺旋片上套有套管11,套管與前端蓋密封連接,在套管的內壁上延伸出一閥座,閥座的位置與閥芯相對應,定子繞組通電后轉子右移,閥芯與閥座分開,定子繞組斷電后,閥芯與閥座貼合。
本發(fā)明的特點是,定子繞組未通電前,彈簧使閥芯與閥座相貼,水不能進入機殼內,定子繞組通電后,轉子轉動,同時轉子上產(chǎn)生一軸向分力克服彈簧的作用力使轉子右移,主軸上的閥芯與套管上的閥座分開,主軸上的螺旋片與套管組成一螺旋泵,螺旋片隨轉子轉動時起到排水作用,因此水不能經(jīng)套管進入機殼內,由于主軸轉動時閥芯與閥座之間無摩擦,閥芯與閥座之間的密封性能不會下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志分別表示:1-機殼、2-定子、3-轉子、4-前端蓋、5-后端蓋、6-主軸、7-第二軸承、8-定子繞組、9-彈簧、10-擋環(huán)、11-套管、12-閥芯、13-螺旋片、14-第一軸承、15-密封墊、16-卡簧、17-閥座。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結合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錐形轉子電機,其包括機殼1、定子2、嵌在定子中的定子繞組8、置于定子中的錐形的轉子3,前端蓋4從左側與機殼密封連接,后端蓋5從右側與機殼密封連接,后端蓋可與機殼焊接連接,后端蓋也可與機殼整體形成,轉子中主軸6的一端從前端蓋中配合地伸出,主軸6的另一端配合地插在后端蓋的盲孔中。
為降低主軸與前端蓋和后端蓋的摩擦,在前端蓋與主軸之間設有第一軸承14,在第一軸承的右側設有卡簧16,在后端蓋與主軸之間設有第二軸承7,主軸可在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中作軸向移動。
在主軸位于轉子與后端蓋之間的段位上套有彈簧9,彈簧與后端蓋之間設有擋環(huán)10,所述的擋環(huán)也可用平面軸承(附圖中未畫出)代替,在主軸從前端蓋中伸出的部位上設有閥芯12,在閥芯左側的主軸部位上設有螺旋片13,在螺旋片上套有套管11,套管與前端蓋密封連接,在套管的內壁上延伸出一閥座17,閥座的位置與閥芯相對應,定子繞組通電后轉子右移,閥芯與閥座分開,定子繞組斷電后,閥芯與閥座貼合。閥芯與閥座之間可以是端面密封接觸,也可以是錐面密封接觸。
定子繞組未通電前,彈簧使轉子左移,閥芯與閥座相貼,水不能進入機殼內;定子繞組通電后,轉子轉動,同時轉子上產(chǎn)生一軸向分力克服彈簧的作用力使轉子右移,主軸上的閥芯與套管上的閥座分開,主軸上的螺旋片與套管組成一螺旋泵結構,螺旋片的徑向尺寸與套管的內徑尺寸相配合,螺旋片隨轉子轉動時起到排水作用,因此水不能經(jīng)套管進入機殼內,由于主軸轉動時閥芯與閥座之間無摩擦,閥芯與閥座之間的密封性能不會下降。
在轉子啟動瞬間,水可能沿主軸與前端蓋之間泄漏進機殼,為解決該問題,可增加主軸與前端蓋之間在軸向的接觸長度,只要轉子啟動的速度大于水泄漏的速度,機殼內就不會進水,轉子啟動后,螺旋片能將主軸與前端蓋之間積水(水膜)排出。
作為一種改進,以閥芯為錐形為例,在閥座的左端面上連接一環(huán)形的密封墊15,密封墊具有柔性,該密封墊能覆蓋到閥芯的左端面上,當轉子在啟動時,在水的壓力作用下密封墊能與閥芯左端面緊貼,阻止水向機殼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