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反號降壓型變換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電力電子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反號降壓型變換器。
【背景技術(shù)】
[0002]Buck降壓型變換器是一種基本變換器,在電力電子技術(shù)中有廣泛應(yīng)用,但不能輸出反號(或反向)電壓。Buck-Boost變換器或Boost-Buck變換器能提供反號電壓,但降壓效果不如Buck變換器。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shù)的缺陷,并保留Buck變換器的降壓效果,同時輸出反號或反向的電壓,提供一種反號降壓型變換器。
[0004]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反號降壓型變換器,包括有二極管D、開關(guān)S、電容器Cl、電容器C2、繞組LI和繞組L2,電容器Cl的兩極分別連接繞組LI和繞組L2的一端子,電容器C2的兩極分別連接繞組LI和繞組L2的另一端子,電容器Cl的一極連接開關(guān)S的一端子,開關(guān)S的另一端連接二極管D的正極,二極管D的負極連接電容器C2的一極,二極管D的正負極連接有濾波電路,電容器Cl和電容器C2的一極為輸入端。
[0005]所述的開關(guān)S是由受控開關(guān)實現(xiàn)。
[0006]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具有顯而易見性,以較少的元器件、簡單的結(jié)構(gòu)實現(xiàn)反號或反向及明顯降低輸出電壓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實施例一的電路結(jié)構(gòu)圖。
[0008]圖2為實施例二的電路結(jié)構(gòu)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一種反號降壓型變換器,包括有二極管D、開關(guān)S、電容器Cl、電容器C2、繞組LI和繞組L2,電容器Cl的兩極分別連接繞組LI和繞組L2的一端子,電容器C2的兩極分別連接繞組LI和繞組L2的另一端子,電容器Cl的一極連接開關(guān)S的一端子,開關(guān)S的另一端連接二極管D的正極,二極管D的負極連接電容器C2的一極,二極管D的正負極連接有濾波電路,電容器Cl和電容器C2的一極為輸入端。Vin是待變換直流電壓,通過二極管Dl后,加到變換器輸入端。繞組LI和L2是兩個電感器,開關(guān)S的功能由一只IGBT管實現(xiàn),電感Lf和電容Cf具有濾波功能,從而使輸出電壓更平滑??刂崎_關(guān)S的占空比r,可以在負載R上得到輸出電壓Vo,滿足下式:Vo=-rVin。
[0010]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一種反號降壓型變換器,包括有二極管D、開關(guān)S、電容器Cl、電容器C2、繞組LI和繞組L2,電容器Cl的兩極分別連接繞組LI和繞組L2的一端子,電容器C2的兩極分別連接繞組LI和繞組L2的另一端子,電容器Cl的一極連接開關(guān)S的一端子,開關(guān)S的另一端連接二極管D的正極,二極管D的負極連接電容器C2的一極,二極管D的正負極連接有濾波電路,電容器Cl和電容器C2的一極為輸入端。繞組LI和L2由耦合電感器構(gòu)成,開關(guān)S的功能由一只MOSFET實現(xiàn)。
【主權(quán)項】
1.一種反號降壓型變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二極管D、開關(guān)S、電容器Cl、電容器C2、繞組LI和繞組L2,電容器Cl的兩極分別連接繞組LI和繞組L2的一端,電容器C2的兩極分別連接繞組LI和繞組L2的另一端,電容器Cl的一極連接開關(guān)S的一端,開關(guān)S的另一端連接二極管D的正極,二極管D的負極連接電容器C2的一極,二極管D的正負極連接有濾波電路,電容器Cl和電容器C2的一極為輸入端。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號降壓型變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開關(guān)S是由受控開關(guān)實現(xiàn)。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反號降壓型變換器,包括有二極管D、開關(guān)S、電容器C1、電容器C2、繞組L1和繞組L2,電容器C1的兩極分別連接繞組L1和繞組L2的一端子,電容器C2的兩極分別連接繞組L1和繞組L2的另一端子,電容器C1的一極連接開關(guān)S的一端子,開關(guān)S的另一端子連接二極管D的正極,二極管D的負極連接電容器C2的一極,二極管D的正負極連接有濾波電路,電容器C1和電容器C2的一極為輸入端。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具有顯而易見性,以較少的元器件、簡單的結(jié)構(gòu)實現(xiàn)反號或反向及明顯降低輸出電壓的效果。
【IPC分類】H02M3-10
【公開號】CN104716831
【申請?zhí)枴緾N201510121445
【發(fā)明人】趙濤, 徐煙紅, 費偉, 王燦
【申請人】中國科學(xué)院合肥物質(zhì)科學(xué)研究院
【公開日】2015年6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