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脈沖調(diào)幅波的檢波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信號檢測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脈沖調(diào)幅波檢波電路。
技術背景脈沖調(diào)幅波在雷達、水聲測量、超聲波探測等領域有大量應用,然而到 目前為止并沒有專門的脈沖調(diào)幅波檢波電路,現(xiàn)有的脈沖調(diào)幅波檢波電路就 是普通調(diào)幅波檢波電路,即同步檢波和二極管包絡檢波電路,但這兩種檢波 電路都包含低通濾波器,存在惰性失真,用于解調(diào)脈沖調(diào)幅波所得到的脈沖 上升沿與下降沿變化緩慢,是非矩形脈沖,而脈沖調(diào)幅波的調(diào)制信號一般都 是矩形脈沖,即使調(diào)制信號是非矩形脈沖, 一般也希望脈沖調(diào)幅波經(jīng)檢波電 路解調(diào)為矩形脈沖,因為脈沖調(diào)幅波所攜帶的信息就是每個脈沖調(diào)制信號的 起始、結(jié)束位置及脈沖寬度,因此解調(diào)出來的信號用矩形脈沖來表示最合適。 另外,矩形脈沖調(diào)幅波從調(diào)制形成到輸出,再經(jīng)傳輸通道到接收,然后經(jīng)濾 波與放大后送到檢波器時,已經(jīng)不是理想的矩形脈沖調(diào)幅波,其包絡的上升、 下降沿不再陡峭,因此,用同步檢波或包絡檢波電路來解調(diào)這種矩形脈沖調(diào) 幅波并不能得到矩形脈沖。盡管利用比較器能將非矩形脈沖變換為矩形脈沖,但所得矩形脈沖上升、 下降沿的位置隨比較器參考電壓改變,而與產(chǎn)生相應脈沖調(diào)幅波的調(diào)制脈沖 上升、下降沿沒有直接對應關系,可見利用比較器也難以獲得與相應調(diào)制信 號精確對應的矩形脈沖。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脈沖調(diào)幅波檢波電路的不足,提供一種 比現(xiàn)有檢波方法更精確地解調(diào)出矩形脈沖信號的脈沖調(diào)幅波檢波電路。為了簡明,本實用新型稱脈沖調(diào)幅波每個脈沖包絡中第一個周期的載波為 前沿載波,每個脈沖包絡中第一個幅值開始下降的載波為后沿載波。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用于脈沖調(diào)幅波的檢波電路包括第一電阻I^ 第八電阻R8、第一電容Q 第四電容C4、第一比較器A,、第二比較器A2、第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管丁2、 二極管D;第一電容c,的一端為脈沖調(diào)幅波檢波電路的輸入端,另一端與第一電阻 R,的一端、第二電阻R2的一端、第一三極管T,的基極、第二三極管T2的基極 相連,第一電阻R,的另一端、第一三極管T,的集電極及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接電壓源Vee,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接地,即電壓源Vee的負極;第一電阻 R,和第二電阻R2共同為第一三極管T,和第二三極管T2提供基極偏置電壓;第二電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與第一三極管T,的發(fā)射極、第四電阻R4 的一端、第三電容C3的一端以及第一比較器A,的同相端相連,第四電阻R4及 第三電容C3的另一端與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射極、第一比較器A,的反相端以及 第三電阻R3的一端相連,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比較器At的輸出端與二極管D的陰極相連,其陽極與第五電阻Rs的一端、第七電阻R7的一端、第四電容C4的一端以及第二比較器A2的反相端相 連,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接電壓源Vee,第四電容C4及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接 地,第二比較器A2的輸出端為檢波器的輸出端,同相端與第六電阻R6的一端
及第八電阻R8的一端相連,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接電壓源Vcc,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電阻R4的阻值遠小于第三電阻R3的阻值。所述第五電阻R5 第八電阻Rs的阻值滿足如下要求i>i,其r5+r7 r6+r8中!"5 r8分別為第五電阻R5 第八電阻R8的阻值。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脈沖調(diào)幅波檢波電路輸出為矩形脈沖, 且矩形脈沖的前沿、后沿可分別對應于相應調(diào)輻波脈沖包絡中第一個周期載 波正半周和包絡中第一個幅值開始下降的載波正半周,從而能比現(xiàn)有檢波方 法更精確地解調(diào)出矩形脈沖信號。
圖1是本實用新型裝置的電路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信號波形及相互關系示意圖;圖3是圖2中Va、 Vb波形的放大圖;圖4、圖5是實施例中對應圖1 V,.、 Va、 Vb、 Ve、 Vd、 Ve、 V。的波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要 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實施例表述的范圍。如圖1所示,脈沖調(diào)幅波檢波電路包括第一電阻R, 第八電阻R8、第--電 容C, 第四電容C4、第一比較器A,、第二比較器A2、第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管T2、 二極管D; Vee為檢波電路的直流電壓源,V,和V。分別為檢波電路的輸入信號(即脈沖調(diào)幅波)和輸出信號(即矩形脈沖);第一電容C,的一端為脈沖調(diào)幅波檢波電路的輸入端,另一端與第一電阻 R,的一端、第二電阻R2的一端、第一三極管T,的基極、第二三極管T2的基極 相連,第一電阻R,的另一端、第一三極管T,的集電極及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接電壓源Vee,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接地,即電壓源Vee的負極;第一電阻R,和第二電阻R2共同為第一三極管T,和第二三極管T2提供基極偏置電壓; 第二電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與第一三極管T,的發(fā)射極、第四電阻R4的一端、第三電容C3的一端以及第一比較器A,的同相端相連,第四電阻R4及第三電容C3的另一端與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射極、第一比較器A,的反相端以及第三電阻R3的一端相連,第三電阻R3的另 一端接地;第一比較器A,的輸出端與二極管D的陰極相連,其陽極與第五電阻Rs的一端、第七電阻R7的一端、第四電容Q的一端以及第二比較器A2的反相端相連,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接電壓源Vee,第四電容C4及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接 地,第二比較器A2的輸出端為檢波器的輸出端,同相端與第六電阻R6的一端 及第八電阻Rs的一端相連,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接電壓源Vee,第八電阻Rs的另一端接地;第一電阻R,、第二電阻R2為性能相同的第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管T2 提供基極偏置電壓,即通過改變第一電阻R,、第二電阻R2的阻值來設定基極偏置電壓,根據(jù)對輸入脈沖調(diào)幅波幅值的不同要求,此偏壓應設定在靜態(tài)時使第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管T2處于相應程度的截止狀態(tài)。若希望能解 調(diào)幅值較小的脈沖調(diào)幅波,則應設置較高的基極偏置電壓使第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管T2處于較低的截止程度甚至微導通狀態(tài);若希望只解調(diào)幅值較大的脈沖調(diào)幅波,則應設置較低的偏置電壓來提高第一三極管T卜第二三極管T2的截止程度,同時也能提高檢波電路的抗干擾能力。 第一三極管T,、第二電容Q、第三電阻R3和第四電阻R4構成峰值保持 電路,該電路一方面要求第二電容C2經(jīng)第三電阻R3放電很慢,第二電容C2上電壓在一個載波周期內(nèi)的下降幅度與載波幅值相比可以忽略,另一方面要求在兩個相鄰調(diào)幅波脈沖之間的時間內(nèi)第二電容c2上電壓降至接近第一電阻R"第二電阻R2所確定的靜態(tài)電壓值,由此可見,調(diào)幅波脈沖之間的時間間隔不能太小。第四電阻R4對第二電容C2放電速度的影響可以忽略,因為第四電阻FU是第一電壓比較器A,的采樣電阻,其阻值遠遠小于第三電阻 R3的阻值;峰值保持電路工作原理如下脈沖調(diào)幅波信號V,經(jīng)第一電容Q (隔直電容)加到第一三極管T,和第二三極管T2的基極,在脈沖調(diào)幅波V, 載波的正半周峰值到來時,若第一三極管T,導通,則第二電容C2上的電壓 Vb加上第一三極管T,的發(fā)射結(jié)壓降等于載波電壓加第一電容Q上的電壓, 由于第一三極管發(fā)射結(jié)電壓及第一電容d上的電壓幾乎不變,故第二電容C2上的電壓也就表示了載波正半周期的峰值電壓。第二三極管T2、第一電壓比較器A,、第四電阻R4及第三電容C3構成峰 值電壓比較電路。第四電阻R4的阻值遠遠小于第三電阻R3的阻值,使得第 二三極管T2發(fā)射極電壓Va近似等于Vb,當?shù)谝蝗龢O管Ti、第二三極管T2 均截止時,第二電容C2通過第三電阻R3和第四電阻R4放電,故Va略小于 Vb,使得第一比較器A,輸出Ve為高電平,若脈沖調(diào)幅波信號V,載波正半周幅值足夠高,則第-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管T2均導通(第一三極管T,、第 二三極管T2幾乎總是同時導通的,只是第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管T2都截止時,Va略小于Vb,故第二三極管T2的導通總是略先于第一三極管T,),由 于第二電容C2上的電壓不能突變,故使得Va略高于Vb,從而導致第一比較
器A,輸出Ve為低電平;第三電容C3用于抑制高頻干擾信號,避免引起第一 比較器A,不正確的響應。第二電壓比較器A2、 二極管D、第四電容Ct、及第五電阻Rs 第八電 阻Rs構成延時復位電路。當Ve為低電平時,二極管D導通,使得第四電容 C4上的電壓,即第二比較器A2反相輸入端的電壓Vd低于其同相端電壓Ve,第二比較器A2輸出電壓V。為高電平,可見,當Vc為低電平時V。為高電平; 當Ve由低電平變?yōu)楦唠娖綍r,二極管D截止,由于第四電容C4上電壓Vd 不能突變而依然低于Ve,使得V。繼續(xù)維持高電平,但此期間電源Vee通過第五電阻Rs給第四電容Q充電,當Vd上升至超過Ve時,V。由高電平跳變?yōu)?低電平;電阻第五電阻Rs 第八電阻R8的阻值選取的要求是i〉i,其中rs r8分別為第五電阻Rs 第八電阻R8的阻值,且^不能過高以致在r5+r7Vc為高電平時二極管D導通,同時還應適當選取r5、 r6、 r7、 &及第四電容Q的值使得自、由低電平跳變?yōu)楦唠娖介_始,Vd充電至Ve的時間小于但接近于一個載波周期。圖2和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電路對脈沖調(diào)幅波的檢波過程。圖2中, Vp為矩形脈沖,是載波的調(diào)制信號,Vpam為理想矩形脈沖調(diào)幅波,V,是檢波 器輸入端脈沖調(diào)幅波,其包絡前、后沿不再陡峭,Va、 Vb、 Ve、 Vd、 Ve、 V。分別為圖1中相應各點的波形。圖3中Va (圖中粗線所示)、Vb (圖中細線所示)分別為圖2中Va、 Vb波形的放大圖,具體檢波過程如下-在調(diào)幅波脈沖到來之前,Va、 Vb近似相等但Va略低于Vb,使得Ve為高 電平,Vd高于Ve使得V。為低電平。
當調(diào)幅波脈沖到來時,在圖2中V,各正半周兩虛線之間的區(qū)域電壓較高, 使圖1中第一三極管T1、第二三極管T2均導通,因此Va高于Vb(見圖3),從而導致Ve為低電平即二極管D導通,將Vd電平拉低至比Ve高一個二極 管正向?qū)▔航?,此時Va低于于Ve,故V。為高電平;V,中使V。由低電平跳變?yōu)楦唠娖降妮d波就是前沿載波。本電路中將每個調(diào)幅波脈沖到來時,第一個使第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 管T2導通的載波視為前沿載波,調(diào)幅波脈沖的第一個周期載波是否是前沿載 波要取決于其幅值大小及第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管T2的截止程度,若第 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管T2處于微導通狀態(tài),則調(diào)幅波脈沖的第一個周期 載波總能使第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管T2導通,故其為前沿載波。當V,正半周載波幅值下降至離開虛線之間的區(qū)域時,第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管T2截止,第二電容Q通過第四電阻R4和第三電阻R3放電,故Va 略低于Vb(如圖3),使得Ve為高電平、二極管D截止,電源Vec經(jīng)第五電 阻Rs給第四電容C4充電,Vd開始上升,但在Vd上升至超過Ve之前,第二個周期載波的正半周幅值已經(jīng)上升至使第一三極管TV第二三極管T2導通 的虛線之間區(qū)域,即重復本檢波過程所述內(nèi)容;檢波電路輸入端脈沖調(diào)幅波信號的后沿載波起點對應于理想調(diào)幅波 Vp咖脈沖結(jié)束位置(見圖2中與虛線/,相交位置),由于V,后沿載波正半周峰值(出現(xiàn)在與虛線/2相交處)小于其前一周期的載波正半周峰值,而第二 電容C2放電緩慢,其上電壓Vb在一個載波周期內(nèi)下降很小,以致后沿載波不能使第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管T2導通,而至虛線/2位置,第四電容C4的充電時間已經(jīng)近似為一個載波周期,其上電壓Vd己升至或超過Ve,故在
虛線/2位置前、后的某個時刻v。由高電平跳變?yōu)榈碗娖剑瑅。就是脈沖調(diào)幅波V,經(jīng)圖1所示檢波器所解調(diào)出來的矩形脈沖。由本檢波過程說明可見,矩形脈沖v。的前沿必然出現(xiàn)在v,的前沿載波正半周峰值之前,v。的后沿必然出現(xiàn)在V,的后沿載波正半周峰值附近,V。與Vp脈沖寬度誤差小于半個載波 周期;后沿載波之后的V,幅值進一步衰減至零,電容C2也緩慢放電至第一電 阻R,和第二電阻R2所確定的靜態(tài)電壓值,第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管T2 維持截止狀態(tài)直至下一個調(diào)幅波脈沖到來。實施例圖1所示電路用于40KHz載波脈沖寬度0.2ms周期為20ms的脈沖調(diào)幅 波檢波,采用下述參數(shù)第一電阻R, 第八電阻R8的阻值為ri=100KIl, r2=33KQ, r產(chǎn)200KQ, r4=lKQ, r5=5.1KQ, r6=5.1KQ, r7=100KQ, r8=10KQ, 第一電容d 第四電容Q的電容值分別為C產(chǎn)10pF, C2=10nF, C3-100pF, Q-4.7nF,比較器A,及A2都采用LM324運算放大器,第一三極管T,和第 二三極管T2采用2N3904型三極管,二極管D型號為2AP9,電源Vec采用 +5伏電壓,圖4、圖5是Tektronix示波器TDS3014B錄得的采用圖1電路及 上述元件和參數(shù)的實驗結(jié)果,圖4、圖5中的波形是圖1中V,、 Va、 Vb、 Ve、Vd、 Ve、 V。處的波形。圖4中,V,在通道CH1上直流,l.OOV/每格;Va在通道CH2上交流,100mV/每格;Vb在通道CH3上交流,100mV/每 格;CH2與CH3的基線重合,V。(見圖5)在通道CH4上作為觸發(fā)信號A, 觸發(fā)閾值為1.70V,觸發(fā)位置T為112ns;水平時間/分度M為404is/每格; V,的載波頻率為40KHz。圖5中,Ve在通道CH3上交流,2.00V/每格;Vd在通道CH2上直流,2.00V/每格;Ve在通道CHl上直流,2.00V/每格,CH1與CH2的基線重合;V。在通道CH4上直流,5.00V /每格,V。 也作為觸發(fā)信號A,觸發(fā)閾值為1.70V,觸發(fā)位置T為112ns;水平時間/分 度M為40.0ps/每格。由圖4、圖5可見,在脈沖調(diào)幅波V,中幅值增大或不 減小的載波正半周峰值附近,總是有Va>Vb,而其他情況下總是有Va<Vb, 在V^Vb期間l及Vd為低電平,在V,Vb期Ve為高電平而Vd上的電平隨 時間增大而上升,當V^Vb的持續(xù)時間小于一個載波周期時有Vd<Ve,從而 使得V。從V,第一個載波開始的1/4周期內(nèi)由低電平跳變?yōu)楦唠娖?,且此?電平維持至第一個幅值開始減小的載波正半周峰值附近,然后跳變?yōu)榈碗娖健?至此,檢波器由輸入端的一個調(diào)幅波脈沖輸出一個寬度相近的矩形脈沖。由 圖4、圖5與圖2比較可見,相應波形是一致的。本實施例中,檢波器輸入 脈沖調(diào)幅波V,時,檢波器的輸出V。為矩形波,且其上升、下降沿分別對應 于V,的前沿及后沿載波,可見實驗結(jié)果實現(xiàn)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權利要求1、用于脈沖調(diào)幅波的檢波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電阻(Ri) 第八電阻(R8)、第一電容(C,) 第四電容(C4)、第一比較器(A,)、第二比 較器(A2)、第一三極管(T,)、第二三極管(T2)和二極管(D);第一電容(C,)的一端為脈沖調(diào)幅波檢波電路的輸入端,另一端與第一電 阻(R。的一端、第二電阻(R2)的一端、第一三極管(T》的基極、第二三 極管(T2)的基極相連,第一電阻(R,)的另一端、第一三極管(T,)的集電 極及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接電壓源(Vee),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接 地,即電壓源(Vee)的負極;第一電阻(R,)和第二電阻(R2)共同為第一 三極管(T,)和第二三極管(T2)提供基極偏置電壓;第二電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與第一三極管(T,)的發(fā)射極、第四 電阻(R4)的一端、第三電容(C3)的一端以及第一比較器(A,)的同相端相 連,第四電阻(R4)及第三電容(C3)的另一端與第二三極管(T2)的發(fā)射極、 第一比較器(A,)的反相端以及第三電阻(R3)的一端相連,第三電阻(R3) 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比較器(A,)的輸出端與二極管(D)的陰極相連,其陽極與第五電 阻(R5)的一端、第七電阻(R7)的一端、第四電容(C4)的一端以及第二比 較器(A2)的反相端相連,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接電壓源(Vee),第四電 容(C4)及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比較器(A2)的輸出端為檢波 器的輸出端,同相端與第六電阻(R6)的一端及第八電阻(R8)的一端相連, 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接電壓源(Vm),第八電阻(Rs)的另一端接地。
2、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脈沖調(diào)幅波的檢波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四電阻的阻值R4遠小于第三電阻的阻值R3。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用于脈沖調(diào)幅波的檢波電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電阻R5 第八電阻Rs的阻值滿足如下要求i〉i,其中rs rsr5+r7 r6+r8分別為第五電阻Rs 第八電阻R8的阻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用于脈沖調(diào)幅波檢波電路,該電路中第一比較器(A<sub>1</sub>)的輸出端與二極管(D)的陰極相連,其陽極與第五電阻(R<sub>5</sub>)的一端、第七電阻(R<sub>7</sub>)的一端、第四電容(C<sub>4</sub>)的一端以及第二比較器(A<sub>2</sub>)的反相端相連,第五電阻(R<sub>5</sub>)的另一端接電壓源(V<sub>cc</sub>),第四電容(C<sub>4</sub>)及第七電阻(R<sub>7</sub>)的另一端接地,第二比較器(A<sub>2</sub>)的輸出端為檢波器的輸出端,同相端與第六電阻(R<sub>6</sub>)的一端及第八電阻(R<sub>8</sub>)的一端相連,第六電阻(R<sub>6</sub>)的另一端接電壓源(V<sub>cc</sub>),第八電阻(R<sub>8</sub>)的另一端接地。本實用新型脈沖調(diào)幅波檢波電路輸出為矩形脈沖,能比現(xiàn)有檢波方法更精確地解調(diào)出矩形脈沖信號。
文檔編號H03K9/00GK201039103SQ200720050798
公開日2008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4月26日
發(fā)明者毛宗源, 劍 王, 田聯(lián)房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