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有同步復位結構的主從D觸發(fā)器,特別涉及一種抗單粒子翻轉 (signal event upset)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
背景技術:
在宇宙空間中,存在大量高能粒子(質子、電子、重離子)和帶電粒子。集成電路受這些高能粒子和帶電粒子的轟擊后,集成電路中會產(chǎn)生電子脈沖,可能使集成電路內部節(jié)點原有的電平發(fā)生翻轉,此效應稱為單粒子翻轉(SEU)。單粒子轟擊集成電路的LET(線性能量轉移)值越高,產(chǎn)生的電子脈沖越強。航空、航天領域中使用的集成電路都會受到單粒子翻轉的威脅,使集成電路工作不穩(wěn)定,甚至產(chǎn)生致命的錯誤,因此開發(fā)先進的集成電路抗單粒子翻轉加固技術尤為重要。集成電路的抗單粒子翻轉加固技術可以分為系統(tǒng)級加固、電路級加固和器件級加固。系統(tǒng)級加固的集成電路可靠性高,但版圖面積大、功耗大、運行速度慢。器件級加固的集成電路運行速度快,版圖面積小、功耗低,但器件級加固實現(xiàn)難度大,成本高。電路級加固的集成電路可靠性高,版圖面積、功耗和運行速度優(yōu)于系統(tǒng)級加固的集成電路,且實現(xiàn)難度和成本小于器件級加固的集成電路,是十分重要的集成電路抗單粒子翻轉加固方法。D觸發(fā)器是時序邏輯電路中使用最多的單元之一,其抗單粒子翻轉能力直接決定了集成電路的抗單粒子翻轉能力。對D觸發(fā)器進行電路級加固可以在較小的版圖面積、功耗和成本下有效地提高集成電路的抗單粒子翻轉能力。傳統(tǒng)的D觸發(fā)器為主從D觸發(fā)器,一般由主級鎖存器和從級鎖存器串聯(lián)構成,鎖存器的抗單粒子翻轉加固是實現(xiàn)D觸發(fā)器抗單粒子加固的有效方法。T. Clain等人在IEEE Transaction on Nuclear Science (IEEE 原子能禾斗學學報)上發(fā)表的 “Upset Hardened Memory Design for Submicron CMOS ^Technology”(在亞微米 CMOS 技術下的翻轉加固存儲單元設計)(1996年12月第6期43卷,第觀74 2878頁)提出了一種冗余加固的鎖存器,該鎖存器在經(jīng)典鎖存器結構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反相器和一個反饋回路,與原有反相器和反饋回路互為冗余電路。反相器中N管的輸入和P管的輸入分離,分別連接兩個反饋回路,反饋回路中C2MOS電路的N管和P管的輸入分別來自兩個反相器的輸出。該鎖存器的信號輸入和信號保存由C2MOS時鐘電路控制。該冗余加固的鎖存器優(yōu)點在于轟擊一個節(jié)點時產(chǎn)生的翻轉電平可以通過其冗余電路內對應節(jié)點的正確電平恢復到原來狀態(tài)。該冗余加固的鎖存器的不足在于輸入端兩個互為冗余的C2MOS電路共用一個上拉PMOS管和一個下拉NMOS管,使反饋回路中C2MOS電路的輸出節(jié)點與冗余電路對應節(jié)點之間存在一個間接通路,當單粒子轟擊使該C2MOS電路輸出節(jié)點的電平翻轉,則該翻轉電平會沿間接通路傳播到冗余電路的對應節(jié)點,如果單粒子轟擊的LET值較高,則兩個互為冗余的電路均會發(fā)生電平翻轉,最終使鎖存器的輸出也發(fā)生翻轉。由兩個該種冗余加固的鎖存器串聯(lián)組成的傳統(tǒng)冗余加固的D觸發(fā)器,當單粒子轟擊的LET值較高,則兩個互為冗余的電路也均會發(fā)生電平翻轉,最終使傳統(tǒng)冗余加固的D觸發(fā)器的輸出也發(fā)生翻轉。R. Naseer等人在the 48thIEEE International Midwest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第 48 屆 IEEE 電路和系統(tǒng)中西部國際會議)上發(fā)表的“The DF-DICE Storage Element for Immunity to Soft Errors”(對軟錯誤免疫的DF-DICE存儲單元)也提出了一種與上述鎖存器結構類似的冗余加固的鎖存器。此鎖存器輸入端的兩個C2MOS電路是完全獨立的,兩個互為冗余的電路中對應節(jié)點不存在間接通路,克服了 T. Clain等人提出的冗余加固的鎖存器的不足之處。但R. Naseer等人提出的冗余加固的鎖存器在反饋回路中使用了傳輸門結構,當一個節(jié)點受單粒子轟擊發(fā)生翻轉時,其冗余電路將正確電平通過傳輸門反饋至該節(jié)點。由于傳輸門結構的噪聲容限較低,反饋回路的信號反饋能力較弱,當單粒子轟擊的LET值較高時,反饋回路不能使該節(jié)點恢復正確電平,嚴重影響了該鎖存器抗單粒子翻轉能力。由兩個該種冗余加固的鎖存器串聯(lián)組成的傳統(tǒng)冗余加固的D觸發(fā)器,當單粒子轟擊的LET值較高時,也會因為反饋回路中的傳輸門結構,不能使該節(jié)點恢復正確電平,影響了該傳統(tǒng)冗余加固的D 觸發(fā)器抗單粒子翻轉能力。專利號為CN101499788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抗單粒子翻轉和單粒子瞬態(tài)脈沖的D觸發(fā)器。該發(fā)明是一種結構類似于時間采樣結構的D觸發(fā)器,包括兩個多路開關、兩個延遲電路、兩個保護門電路和三個反相器,實現(xiàn)了 D觸發(fā)器的抗單粒子翻轉加固。由于采用延遲電路和保護門電路來屏蔽轟擊產(chǎn)生的電子脈沖,當單粒子轟擊的LET值較高時,電子脈沖寬度會大于延遲電路的延遲時間,使保護門電路的輸出電平發(fā)生翻轉,大大降低了該D 觸發(fā)器的抗單粒子翻轉能力。某些集成電路需要控制集成電路中D觸發(fā)器的狀態(tài),強制D觸發(fā)器輸入低電平。 在D觸發(fā)器原有的結構基礎上增加同步復位電路和同步復位信號輸入端,從而實現(xiàn)D觸發(fā)器的同步復位結構,并通過同步復位信號來控制D觸發(fā)器的同步復位功能,但目前這種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抗單粒子翻轉能力不高,不利于在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集成電路芯片中使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目前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抗單粒子翻轉能力不高的問題,提出一種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它可以在較高 LET值的單粒子轟擊下正常工作而不產(chǎn)生單粒子翻轉。本發(fā)明提出的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由時鐘電路、主鎖存器、從鎖存器、第一反相器電路和第二反相器電路組成。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有三個輸入端和兩個輸出端。三個輸入端分別是CK即時鐘信號輸入端、D即數(shù)據(jù)信號輸入端和RN即同步復位信號輸入端;兩個輸出端分別是Q和QN,Q和QN輸出一對相反的數(shù)據(jù)信號。時鐘電路有一個輸入端和兩個輸出端,輸入端為CK,輸出端為C、CN。時鐘電路為一個兩級反相器,由第一級反相器和第二級反相器組成;第一級反相器由第一 PMOS管和第一 NMOS管組成,第一 PMOS管的柵極Pgl連接CK,漏極Pdl連接第一 NMOS管的漏極Ndl,并作為時鐘電路的一個輸出端CN。第一 NMOS管的柵極Ngl連接CK,漏極Ndl連接Pdl ;第二級反相器由第二 PMOS管和第二 NMOS管組成,第二 PMOS管的柵極Pg2連接CN,漏極Pd2連接第二 NMOS管的漏極Nd2,并作為時鐘電路的另一個輸出端C。第二 NMOS管的柵極Ng2連接CN,漏極Nd2連接Pd2。第一 PMOS管和第二 PMOS管的襯底連接電源VDD,源極1^1、Ps2 連接電源VDD ;第一 NMOS管和第二 NMOS管的襯底接地VSS,源極Nsl、Ns2也接地VSS。主鎖存器和從鎖存器均為冗余加固的鎖存器。主鎖存器和從鎖存器前后串聯(lián),并均與時鐘電路連接。從鎖存器還分別與第一反相器電路和第二反相器電路連接。主鎖存器有四個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四個輸入端為D、C、CN、RN,一個輸出端為 M0。主鎖存器由十二個PMOS管和十二個NMOS管組成,主鎖存器中所有PMOS管的襯底連接電源VDD,所有NMOS管的襯底接地VSS。第三PMOS管的柵極Pg3連接D,漏極Pd3連接第四PMOS管的源極1^4,源極Ps3連接電源VDD ;第四PMOS管的柵極Pg4連接C,漏極Pd4連接第三NMOS管的漏極Nd3,源極Ps4連接Pd3 ;第五PMOS管的柵極Pg5連接RN,漏極Pd5 連接Pd3,源極Ps5連接電源VDD ;第六PMOS管的柵極Pg6連接D,漏極Pd6連接第七PMOS 管的源極1^7,源極Ps6連接電源VDD ;第七PMOS管的柵極Pg7連接C,漏極Pd7連接第六 NMOS管的漏極Nd6,源極Ps7連接Pd6 ;第八PMOS管的柵極Pg8連接RN,漏極Pd8連接Pd6, 源極PsS連接電源VDD ;第九PMOS管的柵極Pg9連接Pd4,漏極Pd9連接第九NMOS管的漏極Nd9并作為主鎖存器的輸出端M0,源極Ps9連接電源VDD ;第十PMOS管的柵極I^glO連接 Pd7,漏極PdlO連接第十NMOS管的漏極NdlO,源極I3sIO連接電源VDD ;第i^一 PMOS管的柵極I^gll連接PdlO,漏極Pdll連接第十二 PMOS管的源極1^12,源極I3sIl連接電源VDD ;第十二 PMOS管的柵極1^12連接CN,漏極Pdl2連接第i^一 NMOS管的漏極Ndl 1,源極1^12連接Pdll ;第十三PMOS管的柵極1^13連接Pd9,漏極Pdl3連接第十四PMOS管的源極1^14, 源極1^13連接電源VDD ;第十四PMOS管的柵極I3gH連接CN,漏極Pdl4連接第十三NMOS 管的漏極Ndl3,源極1^14連接Pdl3 ;第三NMOS管的柵極Ng3連接CN,漏極Nd3連接Pd4, 源極Ns3連接第四NMOS管的漏極Nd4 ;第四NMOS管的柵極Ng4連接RN,漏極Nd4連接Ns3, 源極Ns4連接第五NMOS管的漏極Nd5 ’第五NMOS管的柵極Ng5連接D,漏極Nd5連接Ns4, 源極Ns5連接電源VSS ;第六NMOS管的柵極Ng6連接CN,漏極Nd6連接Pd7,源極Ns6連接第七NMOS管的漏極Nd7 ;第七NMOS管的柵極Ng7連接RN,漏極Nd7連接Ns6,源極Ns7連接第八NMOS管的漏極Nd8 ;第八NMOS管的柵極Ng8連接D,漏極Nd8連接Ns7,源極Ns8連接電源VSS ;第九NMOS管的柵極Ng9連接Pd7,漏極Nd9連接Pd9,源極Ns9接地VSS ;第十 NMOS管的柵極NglO連接Pd4,漏極NdlO連接PdlO,源極NslO接地VSS ;第i^一 NMOS管的柵極Ngll連接C,漏極Ndll連接Pdl2,源極Nsll連接第十二 NMOS管的漏極Ndl2 ;第十二 NMOS管的柵極Ngl2連接Pd9,漏極Ndl2連接Nsl 1,源極Nsl2接地VSS ;第十三NMOS管的柵極Ngl3連接C,漏極Ndl3連接Pdl4,源極Nsl3連接第十四NMOS管的漏極Ndl4 ;第十四 NMOS管的柵極Ngl4連接PdlO,漏極Ndl4連接Nsl3,源極Nsl4接地VSS。從鎖存器有三個輸入端和兩個輸出端,三個輸入端為M0、C、CN,兩個輸出端為SO、 SON。從鎖存器由十個PMOS管和十個NMOS管組成,從鎖存器中所有PMOS管的襯底連接電源VDD,所有NMOS管的襯底接地VSS。第十五PMOS管的柵極1^15連接M0,漏極Pdl5連接第十六PMOS管的源極1^16,源極1^15連接電源VDD ;第十六PMOS管的柵極1^16連接CN, 漏極Pdl6連接第十五NMOS管的漏極Ndl5,源極連接Pdl5 ;第十七PMOS管的柵極1^17連接M0,漏極Pdl7連接第十八PMOS管的源極1^18,源極1^17連接電源VDD ;第十八PMOS管的柵極1^18連接CN,漏極Pdl8連接第十七NMOS管的漏極Ndl7,源極1^18連接Pdl7 ;第十九PMOS管的柵極1^19連接Pdl8,漏極Pdl9連接第十九NMOS管的漏極Ndl9并作為從鎖存器的一個輸出端S0,源極Psl9連接電源VDD ;第二十PMOS管的柵極1^20連接Pdl6,漏極Pd20連接第二十NMOS管的漏極Nd20,源極1^20連接電源VDD ;第二i^一 PMOS管的柵極 Pg21連接Pd20,漏極Pd21連接第二十二 PMOS管的源極1^22,源極1^21連接電源VDD ;第二十二 PMOS管的柵極1^22連接C,漏極Pd22連接第二i^一 NMOS管的漏極Nd21,源極1^22 連接Pd21 ;第二十三PMOS管的柵極1^23連接Pdl9,漏極Pd23連接第二十四PMOS管的源極PW4,源極1^23連接電源VDD ;第二十四PMOS管的柵極1 連接C,漏極PdM連接第二十三NMOS管的漏極Nd23并作為從鎖存器的另一個輸出端SON,源極I^sM連接Pd23 ;第十五NMOS管的柵極Ngl5連接C,漏極Ndl5連接Pdl6,源極Nsl5連接第十六NMOS管的漏極Ndl6 ;第十六NMOS管的柵極Ngl6連接M0,漏極Ndl6連接Nsl5,源極Nsl6接地VSS ;第十七NMOS管的柵極Ngl7連接C,漏極Ndl7連接Pdl8,源極Nsl7連接第十八NMOS管的漏極Ndl8 ;第十八NMOS管的柵極Ngl8連接M0,漏極Ndl8連接Nsl7,源極Nsl8接地VSS ;第十九NMOS管的柵極Ngl9連接Pdl6,漏極Ndl9連接Pdl9,源極Nsl9接地VSS ;第二十NMOS 管的柵極Ng20連接Pdl8,漏極Nd20連接Pd20,源極Ns20接地VSS ;第二i^一 NMOS管的柵極Ng21連接CN,漏極Nd21連接Pd22,源極Ns21連接第二十二 NMOS管的漏極Nd22 ;第二十二 NMOS管的柵極Ng22連接Pdl9,漏極Nd22連接Ns21,源極Ns22接地VSS ;第二十三 NMOS管的柵極Ng23連接CN,漏極Nd23連接PdM,源極Ns23連接第二十四NMOS管的漏極 Nd24 ;第二十四NMOS管的柵極NgM連接Pd20,漏極NdM連接Ns23,源極NsM接地VSS。第一反相器電路有一個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輸入端為S0,輸出端為QN。第一反相器電路由第二十五PMOS管和第二十五NMOS管組成。第二十五PMOS管的襯底和源極1^25 均連接電源VDD,第二十五NMOS管的襯底和源極Ns25均接地VSS。第二十五PMOS管的柵極1^25連接S0,漏極Pd25連接第二十五NMOS管的漏極Nd25,并作為第一反相器的輸出端 QN ;第二十五NMOS管的柵極Ng25連接S0,漏極Nd25連接Pd25。第二反相器電路有一個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輸入端為SON,輸出端為Q。第二反相器電路由第二十六PMOS管和第二十六NMOS管組成。第二十六PMOS管的襯底和源極1^^6 均連接電源VDD,第二十六NMOS管的襯底和源極NW6均接地VSS。第二十六PMOS管的柵極1^26連接SON,漏極Pc^6連接第二十六NMOS管的漏極Nd26,并作為第二反相器的輸出端Q ;第二十六NMOS管的柵極Ng^連接SON,漏極而沈連接卩業(yè)6。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工作過程如下時鐘電路接收CK,對其進行緩沖后分別產(chǎn)生與CK反相的CN和與CK同相的C,并且把CN和C傳入到主鎖存器和從鎖存器。當CK為低電平時,CN為高電平、C為低電平,主鎖存器開啟,如果此時RN為高電平,D觸發(fā)器不進行同步復位,而是接收D并對其進行緩沖處理,同時輸出與D同相的MO ;如果此時RN為低電平,D觸發(fā)器進行同步復位,不接收D而是接收數(shù)據(jù)信號“0”,同時輸出的MO為低電平。在CK為低電平期間,從鎖存器處于保存狀態(tài),不接收主鎖存器輸出的M0,而是保存上一個CK下降沿采樣到的MO ;當CK為高電平,CN 為低電平、C為高電平期間,主鎖存器處于保存狀態(tài),保存前一個CK上升沿采樣到的D,并輸出與D同相的M0。在CK為高電平期間從鎖存器開啟并接收主鎖存器的輸出M0,對MO進行緩沖處理并輸出與MO同相的SO和與MO反相的SON。在任意時刻第一反相器電路都要接收從鎖存器的輸出S0,對SO緩沖并輸出與SO反相的QN。在任意時刻第二反相器電路都要接收從鎖存器的輸出S0N,對SON緩沖并輸出與SON反相的Q。
采用本發(fā)明可以達到以下技術效果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的抗單粒子翻轉能力優(yōu)于傳統(tǒng)未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時間采樣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和傳統(tǒng)冗余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因為本發(fā)明對傳統(tǒng)未加固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結構進行改造,對主鎖存器和從鎖存器均進行了雙模冗余加固,并針對主鎖存器C2MOS電路結構進行了改進,即分離互為冗余的C2MOS電路中的上拉電路和下拉電路,對從鎖存器C2MOS電路結構進行了改進,即分離互為冗余的C2MOS電路中的上PMOS管和下拉NMOS管,進一步提高了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的抗單粒子翻轉能力。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適合用于抗單粒子翻轉加固集成電路的標準單元庫,應用于航空、航天等領域。
圖1為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邏輯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中時鐘電路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中主鎖存器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中從鎖存器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中第一反相器電路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中第二反相器電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為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邏輯結構示意圖。本發(fā)明由時鐘電路(如圖2所示)、主鎖存器(如圖3所示)、從鎖存器(如圖4所示)、第一反相器電路(如圖5所示)和第二反相器電路(如圖6所示)組成。本發(fā)明有三個個輸入端和兩個輸出端。三個輸入端分別是CK即時鐘信號輸入端、D即數(shù)據(jù)信號輸入端和RN即同步復位信號輸入端;兩個輸出端分別是Q和QN,Q和QN輸出一對相反的數(shù)據(jù)信號。時鐘電路接收 CK,對CK進行緩沖處理后分別輸出C和CN。主鎖存器接收D以及C和CN,主鎖存器在C和 CN的控制下對D進行鎖存處理后輸出M0。從鎖存器接收MO以及C和CN,從鎖存器在C和 CN的控制下對MO進行鎖存處理后分別輸出S0、S0N。第一反相器電路接收S0,對其進行緩沖處理后輸出QN。第二反相器電路接收SON,對其進行緩沖處理后輸出Q。當RN為低電平時,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進行同步復位;當RN為高電平時,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正常工作。如圖2所示,時鐘電路有一個輸入端和兩個輸出端,輸入端為CK,輸出端為C、CN。 時鐘電路為一個兩級反相器,第一級反相器由第一 PMOS管和第一 NMOS管組成,第一 PMOS 管的柵極I^gl連接CK,漏極Pdl連接第一NMOS管的漏極Ndl,并作為時鐘電路的一個輸出端 CN。第一 NMOS管的柵極Ngl連接CK,漏極Ndl連接Pdl ;第二級反相器由第二 PMOS管和第二 NMOS管組成,第二 PMOS管的柵極Pg2連接CN,漏極Pd2連接第二 NMOS管的漏極Nd2,并作為時鐘電路的另一個輸出端C。第二 NMOS管的柵極Ng2連接CN,漏極Nd2連接Pd2。第一 PMOS管和第二 PMOS管的襯底連接電源VDD,源極I3s 1、Ps2連接電源VDD ;第一 NMOS管和第二 NMOS管的襯底接地VSS,源極Nsl、Ns2也接地VSS。(與前一致)如圖3所示,主鎖存器有四個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四個輸入端為D、C、CN、RN,一個輸出端為M0。主鎖存器由十二個PMOS管和十二個NMOS管組成,主鎖存器中所有PMOS 管的襯底連接電源VDD,所有NMOS管的襯底接地VSS。第三PMOS管的柵極Pg3連接D,漏極Pd3連接第四PMOS管的源極1^4,源極Ps3連接電源VDD ;第四PMOS管的柵極Pg4連接 C,漏極Pd4連接第三NMOS管的漏極Nd3,源極Ps4連接Pd3 ;第五PMOS管的柵極Pg5連接 RN,漏極Pd5連接Pd3,源極Ps5連接電源VDD ;第六PMOS管的柵極Pg6連接D,漏極Pd6連接第七PMOS管的源極1^7,源極Ps6連接電源VDD ;第七PMOS管的柵極Pg7連接C,漏極 Pd7連接第六NMOS管的漏極Nd6,源極Ps7連接Pd6 ;第八PMOS管的柵極Pg8連接RN,漏極 Pd8連接Pd6,源極Ps8連接電源VDD ;第九PMOS管的柵極Pg9連接Pd4,漏極Pd9連接第九 NMOS管的漏極Nd9并作為主鎖存器的輸出端M0,源極Ps9連接電源VDD ;第十PMOS管的柵極I^glO連接Pd7,漏極PdlO連接第十NMOS管的漏極NdlO,源極I3sIO連接電源VDD ;第i^一 PMOS管的柵極I^gll連接PdlO,漏極Pdll連接第十二 PMOS管的源極1^12,源極I3sIl連接電源VDD ;第十二 PMOS管的柵極1^12連接CN,漏極Pdl2連接第i^一 NMOS管的漏極Ndl 1, 源極1^12連接Pdll ;第十三PMOS管的柵極1^13連接Pd9,漏極Pdl3連接第十四PMOS管的源極I3SH,源極1^13連接電源VDD ;第十四PMOS管的柵極I3gH連接CN,漏極Pdl4連接第十三NMOS管的漏極Ndl3,源極1^14連接Pdl3 ;第三NMOS管的柵極Ng3連接CN,漏極Nd3 連接Pd4,源極Ns3連接第四NMOS管的漏極Nd4 ;第四NMOS管的柵極Ng4連接RN,漏極Nd4 連接Ns3,源極Ns4連接第五NMOS管的漏極Nd5 ’第五NMOS管的柵極Ng5連接D,漏極Nd5 連接Ns4,源極Ns5連接電源VSS ;第六NMOS管的柵極Ng6連接CN,漏極Nd6連接Pd7,源極 Ns6連接第七NMOS管的漏極Nd7 ;第七NMOS管的柵極Ng7連接RN,漏極Nd7連接Ns6,源極 Ns7連接第八NMOS管的漏極Nd8 ;第八NMOS管的柵極Ng8連接D,漏極Nd8連接Ns7,源極 Ns8連接電源VSS ;第九NMOS管的柵極Ng9連接Pd7,漏極Nd9連接Pd9,源極Ns9接地VSS ; 第十NMOS管的柵極NglO連接Pd4,漏極NdlO連接PdlO,源極NslO接地VSS ;第i^一 NMOS 管的柵極Ngll連接C,漏極Ndll連接Pdl2,源極Nsll連接第十二 NMOS管的漏極Ndl2 ’第十二 NMOS管的柵極Ng 12連接Pd9,漏極Nd 12連接Nsl 1,源極Nsl2接地VSS ;第十三NMOS 管的柵極Ngl3連接C,漏極Ndl3連接Pdl4,源極Nsl3連接第十四NMOS管的漏極Ndl4 ;第十四NMOS管的柵極Ngl4連接PdlO,漏極Ndl4連接Ns 13,源極Ns 14接地VSS。如圖4所示,從鎖存器有三個輸入端和兩個輸出端,三個輸入端為M0、C、CN,兩個輸出端為SO、SON。從鎖存器由十個PMOS管和十個NMOS管組成,從鎖存器中所有PMOS管的襯底連接電源VDD,所有NMOS管的襯底接地VSS。第十五PMOS管的柵極1^15連接M0, 漏極Pdl5連接第十六PMOS管的源極1^16,源極1^15連接電源VDD ;第十六PMOS管的柵極 Pgie連接CN,漏極Pdl6連接第十五NMOS管的漏極Ndl5,源極連接Pdl5 ;第十七PMOS管的柵極1^17連接M0,漏極Pdl7連接第十八PMOS管的源極1^18,源極1^17連接電源VDD ;第十八PMOS管的柵極1^18連接CN,漏極Pdl8連接第十七NMOS管的漏極Ndl7,源極1^18連接Pdl7 ;第十九PMOS管的柵極1^19連接Pdl8,漏極Pdl9連接第十九NMOS管的漏極Ndl9 并作為從鎖存器的一個輸出端S0,源極1^19連接電源VDD ;第二十PMOS管的柵極1^20連接Pdl6,漏極Pd20連接第二十NMOS管的漏極Nd20,源極1^20連接電源VDD ;第二i^一 PMOS 管的柵極1^21連接Pd20,漏極Pd21連接第二十二 PMOS管的源極1^22,源極1^21連接電源VDD ;第二十二 PMOS管的柵極1^22連接C,漏極Pd22連接第二十一 NMOS管的漏極Nd21,源極1^22連接Pd21 ;第二十三PMOS管的柵極1^23連接Pdl9,漏極Pd23連接第二十四PMOS 管的源極I^sM,源極1^23連接電源VDD ;第二十四PMOS管的柵極1 連接C,漏極PdM連接第二十三NMOS管的漏極Nd23并作為從鎖存器的另一個輸出端SON,源極I^M連接Pd23 ; 第十五NMOS管的柵極Ngl5連接C,漏極Ndl5連接Pdl6,源極Nsl5連接第十六NMOS管的漏極Ndl6 ;第十六NMOS管的柵極Ngl6連接M0,漏極Ndl6連接Nsl5,源極Nsl6接地VSS ; 第十七NMOS管的柵極Ngl7連接C,漏極Ndl7連接Pdl8,源極Nsl7連接第十八NMOS管的漏極Ndl8 ;第十八NMOS管的柵極Ngl8連接M0,漏極Ndl8連接Nsl7,源極Nsl8接地VSS ; 第十九NMOS管的柵極Ngl9連接Pdl6,漏極Ndl9連接Pdl9,源極Nsl9接地VSS ;第二十 NMOS管的柵極Ng20連接Pdl8,漏極Nd20連接Pd20,源極Ns20接地VSS ;第二i^一 NMOS管的柵極Ng21連接CN,漏極Nd21連接Pd22,源極Ns21連接第二十二 NMOS管的漏極Nd22 ;第二十二 NMOS管的柵極Ng22連接Pdl9,漏極Nd22連接Ns21,源極Ns22接地VSS ;第二十三 NMOS管的柵極Ng23連接CN,漏極Nd23連接PdM,源極Ns23連接第二十四NMOS管的漏極 Nd24 ;第二十四NMOS管的柵極NgM連接Pd20,漏極NdM連接Ns23,源極NsM接地VSS。如圖5所示,第一反相器電路有一個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輸入端為S0,輸出端為 QN。第一反相器電路由第二十五PMOS管和第二十五NMOS管組成。第二十五PMOS管的襯底和源極1^25均連接電源VDD,第二十五NMOS管的襯底和源極Ns25均接地VSS。第二十五 PMOS管的柵極1^25連接S0,漏極Pd25連接第二十五NMOS管的漏極Nd25,并作為第一反相器的輸出端QN ;第二十五NMOS管的柵極Ng25連接S0,漏極Nd25連接Pd25。如圖6所示,第二反相器電路有一個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輸入端為SON,輸出端為Q。第二反相器電路由第二十六PMOS管和第二十六NMOS管組成。第二十六PMOS管的襯底和源極I3S^均連接電源VDD,第二十六NMOS管的襯底和源極NW6均接地VSS。第二十六 PMOS管的柵極1 連接SON,漏極Pc^6連接第二十六NMOS管的漏極Nd26,并作為第二反相器的輸出端Q ;第二十六NMOS管的柵極Ng^連接SON,漏極而沈連接Pc^6。北京原子能研究院H-13串列加速器可以產(chǎn)生LET值分別為2. 88MeV · cm2/mg、 8. 62MeV · cm2/mg、12. 6MeV · cm2/mg 和 17. OMeV · cm2/mg 的四種地面重離子輻照測試環(huán)境。將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的傳統(tǒng)未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傳統(tǒng)冗余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時間采樣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和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 觸發(fā)器置于北京原子能研究院H-13串列加速器產(chǎn)生的LET值分別為2. 88MeV · cm2/mg、 8. 62MeV · cm2/mg、12. 6MeV · cm2/mg和17. OMeV · cm2/mg的地面重離子輻照測試環(huán)境中,觀察各D觸發(fā)器是否發(fā)生單粒子翻轉,得到各D觸發(fā)器發(fā)生單粒子翻轉需要的最低LET值數(shù)據(jù)。表1為使用北京原子能研究院H-13串列加速器進行的地面重粒子輻照測試得到的傳統(tǒng)未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傳統(tǒng)冗余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時間采樣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和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發(fā)生單粒子翻轉需要的最低 LET值數(shù)據(jù)。傳統(tǒng)未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在LET值為2. 88MeV -cmVmg^. 62MeV -cm2/ mg、12. 6MeV · cm2/mg和17. OMeV · cm2/mg的地面重離子輻照測試環(huán)境工作時均發(fā)生單粒子翻轉,傳統(tǒng)冗余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在LET值為12. 6MeV · cm2/mg和17. OMeV · cm2/ mg的地面重離子輻照測試環(huán)境工作時發(fā)生單粒子翻轉,時間采樣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在 LET 值為 8. 62MeV · cm2/mg、12. 6MeV · cm2/mg 和 17. OMeV · cm2/mg 的地面重離子輻照測試環(huán)境工作時發(fā)生單粒子翻轉,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僅在LET值為 17. OMeV .cm2/mg的地面重離子輻照測試環(huán)境工作時發(fā)生單粒子翻轉。從此表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發(fā)生單粒子翻轉需要的最低LET值比傳統(tǒng)未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提高343 %,比傳統(tǒng)冗余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提高35%,比時間采樣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提高97%,故本發(fā)明的抗單粒子翻轉能力優(yōu)于傳統(tǒng)未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時間采樣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和傳統(tǒng)冗余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適合用于抗單粒子翻轉加固集成電路的標準單元庫,應用于航空、航天等領域。表 1
觸發(fā)器類型傳統(tǒng)未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傳統(tǒng)冗余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時間采樣加固的可同步復位D 觸發(fā)器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 D觸發(fā)器發(fā)生單粒子翻轉需要的最低LET值 (MeV · cm2/m g)2.8812.68.6217.0
權利要求
1. 一種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由時鐘電路、主鎖存器、從鎖存器、第一反相器電路和第二反相器電路組成,有三個輸入端和兩個輸出端,三個輸入端分別是CK即時鐘信號輸入端、D即數(shù)據(jù)信號輸入端和RN即同步復位信號輸入端,兩個輸出端分別是Q和QN,Q和QN輸出一對相反的數(shù)據(jù)信號;時鐘電路有一個輸入端和兩個輸出端,輸入端為CK,輸出端為C、CN,時鐘電路為一個兩級反相器,由第一級反相器和第二級反相器組成;第一級反相器由第一 PMOS管和第一 NMOS管組成,第一 PMOS管的柵極Pgl連接CK,漏極Pdl連接第一 NMOS管的漏極Ndl,并作為時鐘電路的一個輸出端CN ;第一 NMOS管的柵極Ngl連接CK,漏極Ndl連接Pdl ;第二級反相器由第二 PMOS管和第二 NMOS管組成,第二 PMOS管的柵極Pg2連接CN,漏極Pd2連接第二匪OS管的漏極Nd2,并作為時鐘電路的另一個輸出端C ;第二 NMOS管的柵極Ng2連接CN,漏極Nd2連接Pd2 ;第一 PMOS管和第二 PMOS管的襯底連接電源VDD,源極I3sIJd連接電源VDD ;第一 NMOS管和第二 NMOS管的襯底接地VSS,源極Nsl、Ns2也接地VSS ;第一反相器電路有一個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輸入端為S0,輸出端為QN ;第一反相器電路由第二十五PMOS管和第二十五NMOS管組成;第二十五PMOS管的襯底和源極1^25均連接電源VDD,第二十五NMOS 管的襯底和源極Ns25均接地VSS ;第二十五PMOS管的柵極1^25連接S0,漏極Pd25連接第二十五NMOS管的漏極Nd25,并作為第一反相器的輸出端QN ;第二十五NMOS管的柵極Ng25 連接S0,漏極Nd25連接Pd25 ;第二反相器電路有一個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輸入端為SON, 輸出端為Q ;第二反相器電路由第二十六PMOS管和第二十六NMOS管組成;第二十六PMOS 管的襯底和源極I3S^均連接電源VDD,第二十六NMOS管的襯底和源極NW6均接地VSS ; 第二十六PMOS管的柵極1 連接SON,漏極Pc^6連接第二十六NMOS管的漏極Nd26,并作為第二反相器的輸出端Q ;第二十六NMOS管的柵極Ng^連接SON,漏極而沈連接Pc^6 ;主鎖存器和從鎖存器均為冗余加固的鎖存器,主鎖存器和從鎖存器前后串聯(lián),并均與時鐘電路連接,從鎖存器還分別與第一反相器電路和第二反相器電路連接;其特征在于主鎖存器有四個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四個輸入端為D、C、CN、RN,一個輸出端為MO ;主鎖存器由十二個PMOS管和十二個NMOS管組成,主鎖存器中所有PMOS管的襯底連接電源VDD,所有NMOS 管的襯底接地VSS ;第三PMOS管的柵極Pg3連接D,漏極Pd3連接第四PMOS管的源極1^4, 源極Ps3連接電源VDD ;第四PMOS管的柵極Pg4連接C,漏極Pd4連接第三NMOS管的漏極 Nd3,源極Ps4連接Pd3 ’第五PMOS管的柵極Pg5連接RN,漏極Pd5連接Pd3,源極Ps5連接電源VDD ;第六PMOS管的柵極Pg6連接D,漏極Pd6連接第七PMOS管的源極1^7,源極Ps6 連接電源VDD ;第七PMOS管的柵極Pg7連接C,漏極Pd7連接第六NMOS管的漏極Nd6,源極 Ps7連接Pd6 ;第八PMOS管的柵極Pg8連接RN,漏極Pd8連接Pd6,源極Ps8連接電源VDD ; 第九PMOS管的柵極Pg9連接Pd4,漏極Pd9連接第九NMOS管的漏極Nd9并作為主鎖存器的輸出端M0,源極Ps9連接電源VDD ;第十PMOS管的柵極I^glO連接Pd7,漏極PdlO連接第十NMOS管的漏極NdlO,源極I3SlO連接電源VDD ;第i^一 PMOS管的柵極I^gll連接PdlO, 漏極Pdll連接第十二 PMOS管的源極1^12,源極I^l 1連接電源VDD ;第十二 PMOS管的柵極1^12連接CN,漏極Pdl2連接第i^一 NMOS管的漏極Ndl 1,源極1^12連接Pdll ;第十三 PMOS管的柵極1^13連接Pd9,漏極Pdl3連接第十四PMOS管的源極1^14,源極1^13連接電源VDD ;第十四PMOS管的柵極1^14連接CN,漏極Pdl4連接第十三NMOS管的漏極Ndl3, 源極I3SH連接Pdl3 ;第三NMOS管的柵極Ng3連接CN,漏極Nd3連接Pd4,源極Ns3連接第四NMOS管的漏極Nd4 ;第四NMOS管的柵極Ng4連接RN,漏極Nd4連接Ns3,源極Ns4連接第五NMOS管的漏極Nd5 ’第五NMOS管的柵極Ng5連接D,漏極Nd5連接Ns4,源極Ns5連接電源VSS ;第六NMOS管的柵極Ng6連接CN,漏極Nd6連接Pd7,源極Ns6連接第七NMOS管的漏極Nd7 ;第七NMOS管的柵極Ng7連接RN,漏極Nd7連接Ns6,源極Ns7連接第八NMOS 管的漏極Nd8 ;第八NMOS管的柵極Ng8連接D,漏極Nd8連接Ns7,源極Ns8連接電源VSS ; 第九NMOS管的柵極Ng9連接Pd7,漏極Nd9連接Pd9,源極Ns9接地VSS ;第十NMOS管的柵極NglO連接Pd4,漏極NdlO連接PdlO,源極NslO接地VSS ;第i^一 NMOS管的柵極Ngll連接C,漏極Ndll連接Pdl2,源極Nsll連接第十二 NMOS管的漏極Ndl2 ;第十二 NMOS管的柵極Ngl2連接Pd9,漏極Ndl2連接Nsl 1,源極Nsl2接地VSS ;第十三NMOS管的柵極Ngl3連接C,漏極Ndl3連接Pdl4,源極Nsl3連接第十四NMOS管的漏極Ndl4 ;第十四NMOS管的柵極Ngl4連接PdlO,漏極Ndl4連接Nsl3,源極Nsl4接地VSS ;從鎖存器有三個輸入端和兩個輸出端,三個輸入端為M0、C、CN,兩個輸出端為SO、SON ;從鎖存器由十個PMOS管和十個 NMOS管組成,從鎖存器中所有PMOS管的襯底連接電源VDD,所有NMOS管的襯底接地VSS ; 第十五PMOS管的柵極1^15連接M0,漏極Pdl5連接第十六PMOS管的源極1^16,源極1^15 連接電源VDD ;第十六PMOS管的柵極1^16連接CN,漏極Pdl6連接第十五NMOS管的漏極 Ndl5,源極連接Pdl5 ;第十七PMOS管的柵極1^17連接M0,漏極Pdl7連接第十八PMOS管的源極1^18,源極1^17連接電源VDD ;第十八PMOS管的柵極1^18連接CN,漏極Pdl8連接第十七NMOS管的漏極Ndl7,源極Psl8連接Pdl7 ;第十九PMOS管的柵極1^19連接Pdl8, 漏極Pdl9連接第十九NMOS管的漏極Ndl9并作為從鎖存器的一個輸出端S0,源極1^19連接電源VDD ;第二十PMOS管的柵極1^20連接Pdl6,漏極Pd20連接第二十NMOS管的漏極 Nd20,源極1^20連接電源VDD ;第二i^一 PMOS管的柵極1^21連接Pd20,漏極Pd21連接第二十二 PMOS管的源極1^22,源極1^21連接電源VDD ;第二十二 PMOS管的柵極1^22連接C, 漏極Pd22連接第二i^一 NMOS管的漏極Nd21,源極1^22連接Pd21 ;第二十三PMOS管的柵極1^23連接Pdl9,漏極Pd23連接第二十四PMOS管的源極I^sM,源極1^23連接電源VDD ; 第二十四PMOS管的柵極1 連接C,漏極PdM連接第二十三NMOS管的漏極Nd23并作為從鎖存器的另一個輸出端SON,源極I^M連接Pd23 ;第十五NMOS管的柵極Ngl5連接C,漏極Ndl5連接Pdl6,源極Nsl5連接第十六NMOS管的漏極Ndl6 ;第十六NMOS管的柵極Ngl6 連接M0,漏極Ndl6連接Nsl5,源極Nsl6接地VSS ;第十七NMOS管的柵極Ngl7連接C,漏極 Ndl7連接Pdl8,源極Nsl7連接第十八NMOS管的漏極Ndl8 ;第十八NMOS管的柵極Ngl8連接M0,漏極Ndl8連接Nsl7,源極Nsl8接地VSS ;第十九NMOS管的柵極Ngl9連接Pdl6,漏極Ndl9連接Pdl9,源極Nsl9接地VSS ;第二十NMOS管的柵極Ng20連接Pdl8,漏極Nd20連接Pd20,源極Ns20接地VSS ;第二i^一 NMOS管的柵極Ng21連接CN,漏極Nd21連接Pd22, 源極Ns21連接第二十二 NMOS管的漏極Nd22 ;第二十二 NMOS管的柵極Ng22連接Pdl9,漏極Nd22連接Ns21,源極Ns22接地VSS ;第二十三NMOS管的柵極Ng23連接CN,漏極Nd23連接Pd24,源極Ns23連接第二十四NMOS管的漏極NdM ;第二十四NMOS管的柵極NgM連接 Pd20,漏極NdM連接Ns23,源極NsM接地VSS。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同步復位D觸發(fā)器,目的是提高可復位D觸發(fā)器抗單粒子翻轉能力。它由時鐘電路、主鎖存器、從鎖存器、第一反相器電路和第二反相器電路組成,主鎖存器由十二個PMOS管和十二個NMOS管組成,從鎖存器由十個PMOS管和十個NMOS管組成,主鎖存器和從鎖存器均進行了雙模冗余加固,主鎖存器和從鎖存器的C2MOS電路結構均進行了改進,即主鎖存器中分離互為冗余的C2MOS電路中的上拉電路和下拉電路,從鎖存器中分離互為冗余的C2MOS電路中的上PMOS管和下拉NMOS管。本發(fā)明抗單粒子翻轉的可復位D觸發(fā)器的抗單粒子翻轉能力強,適合用于抗單粒子翻轉加固集成電路的標準單元庫,應用于航空、航天等領域。
文檔編號H03K3/02GK102394598SQ20111032379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0月21日
發(fā)明者何益百, 劉必慰, 劉真, 李振濤, 李鵬, 杜延康, 梁斌, 池雅慶, 陳建軍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