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屏蔽籠及其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屏蔽籠及其系統(tǒng),尤其是用于信息技術、通信機柜、服務器等中的電氣和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在電子設備和系統(tǒng)中,已知地使用具有布置于其上的若干電氣和電子部件的印刷電路板(PCB)以實現(xiàn)給定功能。
有時,需要在作為更大系統(tǒng)的部件的一個或多個PCB或設備之間傳輸電子信息。 安裝在PCB上的電子或電氣連接器已經發(fā)現(xiàn)工作得很好,并且提供適合于容易地連接和斷開設備或PCB的方便接口。
在利用光電轉換的技術領域:
中,比如在信息技術、通信機柜、服務器、路由器、存儲設備、開關、光學或網絡設備中,連接器是例如小型可插式(SFP)的規(guī)格。
然而,簡單地布置于PCB等上的這種連接器存在若干缺點。在這些缺點之中主要地,尤其是在現(xiàn)代系統(tǒng)中,由于快速變化的內部地在PCB上或外部地從環(huán)境發(fā)出的電流而產生的電磁輻射會干擾接口的有效性能。
因此,需要保護連接器和所傳輸的數據免受電磁干涉的干擾。
已經顯示,布置于這種接口連接器周圍的導電屏蔽籠(shieldingcage)能有效地降低電磁干涉。
US6, 443,768或US6,729,905已經描述了這種籠和系統(tǒng)。
然而,這種屏蔽籠和這種連接系統(tǒng)在將多個連接器組裝于單個印刷電路板上時不太適合,尤其是在彼此間非??拷鼤r(其中還存在彼此之間機械干涉的風險)更是如此。
這種籠還沒有高效地使用材料。而且,屏蔽籠的組裝對于用戶而言需要盡可能地容易和快速。這在電氣系統(tǒng)(比如通信機柜)中尤其如此,其中使用這些屏蔽籠并且一般沒有太大空間。
因此,需要一種適合于便于組裝和安裝這些系統(tǒng)的電屏蔽籠。
還需要一種緊湊的電屏蔽籠。
也需要現(xiàn)有解決方案的替代方案。
還需要一種材料更便宜且更有效的電屏蔽籠。
發(fā)明內容
根據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在其中接收多個電子模塊的屏蔽籠,其包括由導電材料制成的下籠部分、多個由導電材料制成的獨立上籠部分,所述上籠部分中每個包括頂壁和適合于與所述下籠部分相配合的兩個側壁,其中所述上籠部分中每個與所述下籠部分限定了相應隔室,其具有用于在其中容納電子模塊的內部腔室,并且其中所述下籠部分的分隔部(subdivision)提供了所述隔室的底壁。
由于具有這些特征,簡化了這樣一個系統(tǒng)(其提供了用于與可移除連接模塊相連接的多個連接器)的制造和組裝,并且使用更少的單獨零件。
此外,本系統(tǒng)就制造而言比以前的系統(tǒng)更少浪費。
最后,以有效的方式增加了這種系統(tǒng)的穩(wěn)健性或耐用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從屬權利要求
中所限定的一個或多個特征。
根據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屏蔽籠系統(tǒng),其還包括用于與屏蔽籠相匹配的印刷電路板。
在又一其他實施例中,提供了根據權利要求
14的電連接器和根據權利要求
15的電連接器系統(tǒng)。
本發(fā)明的其他特點和優(yōu)點將從下面作為非限制性示例對其實施例之一的描述和附圖中顯現(xiàn)。
在附圖中
圖1是屏蔽籠的實施例的分解透視圖,
圖2是圖1的上部屏蔽籠的透視圖,
圖3是圖1的下部屏蔽籠的透視圖,
圖4是屏蔽和連接器籠在組裝狀態(tài)下的剖面透視圖,
圖5是圖1的屏蔽籠將要被組裝到支架上的組裝圖,并且
圖6是圖5的局部圖。
在不同的附圖上,相同的參考標識指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屏蔽籠的分解圖。
屏蔽籠包括由導電材料(比如舉例來說金屬片材)制成的外籠3。在本示例中, 籠3設置成兩個部件,獨特的下籠部分3a和多個U形(或溝槽形)的上籠部分北,每個上籠部分北與下籠部分3a限定了具有腔室38的隔室用于容納連接器15,比如光電模塊。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籠3能不同地設計。實際上,上籠部分北可部分地或整體地相應于其他已知或已使用的設計,只要其不包括基壁即可(其中可具有或不具有開口)。也就是,上籠部分應當呈現(xiàn)大致U形的橫截面。
在本實施例中(尤其參見圖5),籠3穿過切口而跨騎式安裝在印刷電路板中。換言之,籠3由印刷電路板的切口的邊緣部分所支承。然而,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其他PCB安裝方式也是可能的,例如屏蔽籠能安裝在PCB的主表面上。
如圖2所示,上籠部分北包括沿著縱軸X延伸、并且由此兩個側壁恥和后壁6進行延伸的頂壁4。沒有前壁,從而在籠3的前面提供模塊開口。
在本示例中,側壁恥向下延伸以與下籠部分3a相配合。
頂壁4、側壁恥和后壁6還能包括例如通過金屬片材中的局部切口而獲得的開口 12。這些開口 12給連接器提供空氣冷卻,同時確保適當的屏蔽以防止電磁干涉。這些開口優(yōu)選地沿著頂壁3布置為明顯的三行,以提供優(yōu)化的電磁干涉屏蔽,同時保持令人滿意的散熱。[0037]上籠部分北的側壁恥還設有放大的開口 14,用于嚙合或接合著被設在下屏蔽籠 3a的側壁fe上的鎖定凸起或斜坡區(qū)段17。斜坡17可通過沖壓用于形成相應側壁fe的金屬片材而形成。
側壁恥還設有朝著下屏蔽籠3a向下延伸的翼片13,翼片13設有通孔1 并且被設計為與布置于下屏蔽籠3a的某些底壁區(qū)域上的相應鎖定翼片25鎖定地相關聯(lián)(參見圖 3)。
為了使上籠部分北的制造更加有效,這些籠部分北沿著縱向X設置有大致的鏡像特征,包括設在任一側壁恥上的翼片13。如本實施例所示,一定數目的翼片13不是預定要與任何鎖定翼片25相嚙合或接合,而是僅用來簡化制造工藝。尤其的,下籠部分3a的側壁如沒有設置鎖定翼片25。替代地,在其外側區(qū)域上可設置有保持支柱18b以用于上籠部分北的機械固定。然而,應當理解到,還可以使下籠部分的側壁如設置有適合于與上籠部分: 的側壁恥的鎖定翼片相嚙合或接合的接合凸起。
除了根據設計要求電連接至印刷電路板之外,上籠部分北上的機械保持支柱 18b被提供用于機械固定至印刷電路板。這些保持支柱18b可例如焊接到印刷電路板內。在本實施例的變化中,保持支柱18b可使用例如已知表面貼裝技術(surface-mount technique)附接在印刷電路板上。它們也能設有壓配合終端。這些保持支柱18b例如由金屬片材切出并彎曲,這使得能同時進行限定。因而,在所示實施例中,冷卻孔口 12設置于后壁6上和側壁上。
熟練的技術人員將理解到,一些保持支柱18b可選擇性地往回折疊并且與側壁恥對齊,以防止多個上籠部分北之間的機械干涉,尤其多個上籠部分北貼近地對齊以便組裝時更是如此,比如如圖2的右手側所示??傮w上,機械保持支柱18b將僅設置于上籠部分北的外表面上。
實際上,在圖4和5所示的實施例中,籠3通過切口加跨騎式安裝在印刷電路板 2上。由于籠3坐落在印刷電路板的頂面和底面之間,機械保持支柱18能貫穿設在印刷電路板上的固定孔。盡管如此,被布置于籠3的內部空間中、不預定與印刷電路板相接觸的保持支柱18b不會干涉下籠部分3a的底壁16。
這里所描述的上籠和下籠的機械連接僅是舉例,并且根據具體情況和設計需要可以很多不同方式來實現(xiàn)。
上籠部分北還包括從后壁6水平地(與頂壁恥平行地)伸出并且將在籠3的組裝狀態(tài)下與連接器15相接觸的彈性唇狀物27。
此外,兩個彈性元件四在水平唇狀物27和頂壁4之間設在側壁恥上。彈性元件可例如采取柔性金屬舌部的形式,其中當其在與縱向X相反的方向上插入時推壓光電模塊,以在插入的光電模塊上提供退出壓力以易于其移除。
如圖3所示,籠3的下部3a是與上籠部分北類似的構造,但是沿著與X方向垂直的Y方向跨越過數個上籠部分北的寬度。下籠部分3a包括沿著縱向X平行于頂壁4延伸、 并且兩個側壁fe從其進行延伸的底壁16。下籠部分3a包括沿著縱向X的前部7a、中間部分和后部9a。
在前部7a上,沒有側壁fe,但是僅具有底壁16,其可設有比如前述的開口 12。在前部7a處,底壁16還包括若干與多個上籠部分北相對應的鎖定裝置10。鎖定裝置10可例如是自然地受到推壓、以從底壁16向上伸出的彈性舌部,并且設有例如為三角形或梯形形狀、以與被插入腔室38內的連接器(圖3中未示出)相配合的鎖定開口 11。
下籠部分3a的后部9a包括不具有底壁16的區(qū)域26,以容納連接器15至印刷電路板2的電氣和機械連接部分。底壁16在后部9a處的邊緣可布置有增強凸緣40,其在Y 方向上呈向下延伸唇狀物的形式進行延伸。
側壁fe在中間和后部8a、9a中的外表面設有如前所述的斜坡區(qū)段17,其與籠的上籠部分北的開口 14機械地相配合,用于將下和上籠部分3a、!3b機械地鎖定在一起。例如,在組裝籠3時,上籠部分北將沿垂直方向Z被送至朝向下籠部分3a,此時下壁恥將鎖定斜坡17從止靠位置偏移離開直到其插入開口 14,其中在所述開口中鎖定斜坡17能彈性地變形返回至其初始位置,此時它們防止上籠部分北相對于下籠部分3a的向上返回移動。 在這個組裝結構中,上籠部分北的翼片13也將使用類似的鎖定布置結構與下籠部分3a的鎖定翼片25機械地相配合。
圖4示出上籠部分北和下籠部分3a的組裝狀態(tài)在穿過鎖定翼片25的橫截視圖。 這個視圖更清楚地示出鎖定翼片25,其一部分在翼片13的通孔13b內偏移。
由于兩個相鄰上籠部分的平行壁,籠3的組裝狀態(tài)呈現(xiàn)改進提高的側向彎曲剛性。
轉向圖1或圖4,與模塊開口 38的數目相應的多個連接器15 (電連接器,或更具體地在示例中為插座)在定位于籠3的后部9a中的成對的間隔開的夾具觀之間被夾緊就位。在組裝狀態(tài)下,彈性唇狀物27在連接器15上提供了連續(xù)的向下壓力,以最小化其垂直運動。
連接器15例如包括電絕緣體23,其限定了卡槽24,其中電氣端子元件2 在卡槽M的一側或兩側上延伸,用于電連接至將被連接至連接器15的光電收發(fā)器模塊(未示出)。連接器15可使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任何適合手段連接至印刷電路板。
如圖5所示,屏蔽籠3通過前述的保持支柱18a、18b以跨騎式安裝的構造機械地和電氣地附接至印刷電路板(PCB)2。
然而,如圖6最好地示出,籠3還可裝配有調平尾形件30,以提供用于籠3跨騎在 PCB上的垂直位置導向。在本示例中,尾形件30集成有保持支柱18a。尤其,尾形件30由選定保持支柱18a切出而成,以呈現(xiàn)具有多個水平支承邊緣30a、30b的臺階狀區(qū)段。支承邊緣30a、30b設計為使得其至少一個在籠3組裝在印刷電路板2上時與印刷電路板2的主表面相接觸。尾形件30提供了籠3在印刷電路板2上的垂直高度調節(jié)因數,以允許根據籠 3是在第一平衡邊緣30a上還是在第二平衡邊緣30b上抵靠在PCB上而使籠3坐靠在印刷電路板上的不同高度處。印刷電路板2上的用于接收籠3的切口區(qū)域加在尾形件30周圍被設置成更大或更窄,以選擇尾形件邊緣30a、30b中的哪一個將與印刷電路板相接觸。當然,這種尾形件30可在其他實施例中被集成入分開的獨立支柱內,并且可位于上籠和/或下籠3b λ 3a上。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在其中容納多個電子模塊的電屏蔽籠,包括 -由導電材料制成的下籠部分,-由導電材料制成的多個獨立上籠部分,所述多個上籠部分中的每個包括頂壁(4)和兩個側壁( ),所述多個上籠部分中的每個適合于與所述下籠部分相配合,其中,所述多個上籠部分中的每個與所述下籠部分限定了相應隔室,其具有用于在其中容納電子模塊的內部腔室,并且其中,所述下籠部分的分隔部用作所述隔室的底壁。
2.根據權利要求
1的電屏蔽籠,其中底壁(16)具有孔口,其被布置成用于容納穿過其中的多個電氣插座。
3.根據權利要求
1或2的電屏蔽籠,其中每個上籠部分具有U形橫截面。
4.根據權利要求
1或2的電屏蔽籠,其中所述下籠部分還包括適合于保持上籠部分的至少一個側壁的多個鎖定裝置05)。
5.根據權利要求
1或2的電屏蔽籠,其中所述下籠部分還包括兩個側壁部分( ),其每個適合于與上籠部分的一個側壁相匹配。
6.根據權利要求
1或2的電屏蔽籠,其中所述下籠部分還包括至少一個向外延伸的導向件,其用于協(xié)助所述電屏蔽籠相對于外部支架O)的對準。
7.根據權利要求
1或2的電屏蔽籠,其中所述上籠部分還包括至少一個向外延伸的導向件,其用于協(xié)助所述電屏蔽籠相對于外部支架O)的對準。
8.根據權利要求
6的電屏蔽籠,其中導向件具有切(30a;30b),其被布置為允許所述電屏蔽籠相對于外部支架的交替對準。
9.根據權利要求
6的電屏蔽籠,其中上籠部分和下籠部分中的至少一個還包括至少一個腿部,其成臺階狀地遠離所述上籠部分或下籠部分,所述腿部適合于與外部支架形成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
9的電屏蔽籠,其中腿部包括所述導向件。
11.根據權利要求
1的電屏蔽籠,其中下籠部分的底壁包括增強件,以在多個獨立上籠部分的對準方向上強化電屏蔽籠。
12.一種電屏蔽籠系統(tǒng),其包括-根據權利要求
1至11中任一的電屏蔽籠(3), -印刷電路板,其中下籠部分或上籠部分中的至少一個連接至所述印刷電路板。
13.根據權利要求
12的電屏蔽籠系統(tǒng),其中在從屬于權利要求
9或10時,腿部連接至印刷電路板。
14.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根據權利要求
1至11中任一的電屏蔽籠(3),其中獨立上籠部分中的每個與下籠部分一起限定了用于在其中容納電子模塊的內部腔室, -在所述內部腔室內的插座,該插座包括 限定了連接區(qū)域04)的電絕緣體03), 在所述連接區(qū)域中用于與所述電子模塊形成電連接的電氣端子元件0如), 其中插座至少部分地貫穿下籠部分的孔口。
15.一種電連接器系統(tǒng),其包括 -根據權利要求
14的電連接器, -印刷電路板,其中,下籠部分或上籠部分中的一個連接至所述印刷電路板,并且在插座的連接區(qū)域中的電氣端子元件04a)提供了電子模塊和所述印刷電路板之間的電連接。
16.根據權利要求
6的電屏蔽籠,其中所述外部支架是印刷電路板。
17.根據權利要求
7的電屏蔽籠,其中所述外部支架是印刷電路板。
18.根據權利要求
9的電屏蔽籠,其中所述外部支架是印刷電路板。
專利摘要
一種用于容納多個電子模塊的屏蔽籠,包括下籠部分(3a)和多個適合于與下籠部分相配合的獨立上籠部分(3b),上籠部分每個包括頂壁(4)和兩個側壁(5b)。此外,所述上籠部分中的每個與下籠部分限定了具有用于容納電子模塊的內部腔室的相應隔室,并且所述下籠部分的分隔部提供了所述隔室的底壁。
文檔編號H01R13/6581GKCN202059724SQ200890100351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26日
發(fā)明者M·豐特諾, P·G·加布里埃爾松 申請人:Fci公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