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加熱板的串聯(lián)結構與焊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紅外線加熱產品領域,尤其是一種紅外加熱板的串聯(lián)結構與焊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桑拿采用多種加熱方式以達到治療和潔膚效果,目前利用電流通過半導體材料產生紅外線熱的電加熱方法日漸流行。桑拿房電加熱系統(tǒng)一般采用陣列的多塊紅外加熱板,能夠在桑拿房內發(fā)出紅外輻射,現有技術中這些加熱板通常采用并聯(lián)的形式進行電氣連接,多根電源線、每一塊加熱板與電線連接的焊點附近會產生較大的電場(EF)和電磁輻射(EMR)0電場和電磁輻射對使用者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因而降低電場和降低電磁輻射是桑拿房電加熱系統(tǒng)改進的重點。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現有并聯(lián)連接加熱板因而存在較大的電場和電磁輻射等缺點,提供一種合理的紅外加熱板的串聯(lián)結構與焊接方法,從而有效降低了電場和電磁輻射。
[0004]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紅外加熱板的串聯(lián)結構,采用單根電源導線串聯(lián)連接一塊以上的紅外加熱板,其中一塊位于末端的加熱板設置有終端焊接部,其他加熱板設置有貫穿焊接部;電源導線為至少有正負兩根電線相絞形成的雙股絞合線。
[000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相鄰兩塊紅外加熱板為平行或交錯設置。
[0006]終端焊接部與貫穿焊接部均設置有至少兩個焊點與電源導線電氣連接,兩個焊點分別是負極焊點與正極焊點。
[0007]加熱板板面上的正極焊點與負極焊點之間的距離近似等于一個或多個電源導線的絞合節(jié)距。
[0008]終端焊接部與貫穿焊接部還包括接地焊點。
[0009]終端焊接部與貫穿焊接部還包括保護罩。
[0010]電源導線優(yōu)選為包括具有地線的三根或三根以上電線相絞形成的多股絞合線。[0011 ] 一種制造上述紅外加熱板串聯(lián)結構的焊接方法,將電源導線穿過貫穿焊接部區(qū)域的外套層去除,露出內部絞合線,不破壞絞合線的絞合狀態(tài),僅將靠近板面處的電線的外部絕緣皮部分剝除,露出金屬電芯,將正極電線的電芯焊接在加熱板板面上正極焊點位置,將負極電線的電芯焊接在負極焊點位置,將地線電芯焊接在接地焊點位置。
[00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電源導線的末端焊接在末端的加熱板的終端焊接部部位,根據實際焊接位置確定電線的保留長度,將正極電線的電芯焊接在加熱板板面上正極焊點位置,將負極電線的電芯焊接在負極焊點位置,將地線電芯焊接在接地焊點位置。
[0013]焊點焊接完成后向保護罩內填充環(huán)氧樹脂材料進行封裝。
[0014]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fā)明將多個紅外加熱板平行或交錯設置,使相鄰加熱板的在連接導電線束時保持最低電場與最低電磁輻射;通過貫穿焊接部與終端焊接部串聯(lián)電耦合到單根電源線,顯著降低現有技術中多根并聯(lián)導線產生的電場(EF);利用雙絞線可使相等和相反方向的電磁場的矢量互相抵消的特性,本發(fā)明通過保持絞合線在貫穿焊接部與終端焊接部這些焊接薄弱點位置的絞合狀態(tài),嚴格保證最小的電場與電磁福射。本發(fā)明將電場和電磁場福射降低到最小,充分有效地保障了人身安全。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fā)明的安裝示意圖。
[0016]圖2為貫穿焊接部的放大圖。
[0017]圖3為圖2的主視圖。
[0018]圖4為終端焊接部的放大圖。
[0019]圖5為圖4的主視圖。
[0020]圖中:1、導線;2、加熱板;3、貫穿焊接部;4、終端焊接部;5、接地焊點;6、負極焊點;7、正極焊點;8、保護罩。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所述的紅外加熱板的串聯(lián)焊接結構包括采用單根電源導線I串聯(lián)連接一塊以上的紅外加熱板2,其中一塊位于末端的加熱板2背部設置有終端焊接部4,其他加熱板2背部設置有貫穿焊接部3。相鄰兩塊紅外加熱板2方向平行或交錯設置。終端焊接部4與貫穿焊接部3均設置有至少三個焊點與電源導線I電氣連接,三個焊點分別是接地焊點5、負極焊點6與正極焊點7,終端焊接部4與貫穿焊接部3還包括保護罩8,在焊點焊接完成后向保護罩8內填充環(huán)氧樹脂材料來完全密封和埋入暴露的絞合線和裸露的焊點。電源導線I為至少有正負兩根電線相絞形成的雙股絞合線,優(yōu)選地還可以包括具有地線的三根或三根以上電線相絞形成的多股絞合線。
[0023]如圖2、圖3所示,將電源導線I穿過貫穿焊接部3的保護罩8內的部分區(qū)域的外套層去除,露出內部絞合線,不要破壞絞合線的絞合狀態(tài),僅將靠近板面處的電線的外部絕緣皮部分剝除,露出金屬電芯,將正極電線的電芯焊接在加熱板2板面上正極焊點7位置,將負極電線的電芯焊接在負極焊點6位置,將地線電芯焊接在接地焊點5位置。加熱板2板面上的正極焊點7與負極焊點6之間的距離近似等于一個或多個絞合節(jié)距。
[0024]如圖4、圖5所示,電源導線I的末端焊接在末端的加熱板2的終端焊接部4部位,根據實際焊接位置確定電線的保留長度,將正極電線的電芯焊接在加熱板2板面上正極焊點7位置,將負極電線的電芯焊接在負極焊點6位置,將地線電芯焊接在接地焊點5位置。
[0025]實際工作中電壓推動線路中電流流動時,雙絞合線的絞合形態(tài)對控制電磁輻射的水平非常重要,正常工作時(存在泄漏電流時除外),正極電線中的電流與負極電線中的電流是相等的,流動的方向相反。電磁輻射是電線中電流產生電磁輻射效應,盡管相對值小,但是只要存在電流即會存在,且可以用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表示。雙絞線可以使相等和相反方向的電磁場的矢量互相抵消,本發(fā)明通過保持絞合線在焊接位置這些薄弱點的絞合狀態(tài),嚴格保證最小的電場與電池輻射;通過利用單根導線串聯(lián)各個加熱板,相鄰加熱板平行或交錯設置,使相鄰加熱板的電磁輻射在相鄰區(qū)域內也能形成抵消,而單根串聯(lián)導線也能顯著降低現有技術中多根并聯(lián)導線在連接點上產生較高的電磁輻射的缺陷。采取上述結構,使本發(fā)明的電場和電磁場輻射降低到最小,從而充分有效地保證了人身安全。
[0026]以上描述是對本發(fā)明的解釋,不是對發(fā)明的限定,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精神的情況下,本發(fā)明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主權項】
1.一種紅外加熱板的串聯(lián)結構,其特征在于:采用單根電源導線(I)串聯(lián)連接一塊以上的紅外加熱板(2),其中一塊位于末端的加熱板(2)設置有終端焊接部(4),其他加熱板(2)設置有貫穿焊接部(3);電源導線(I)為至少有正負兩根電線相絞形成的雙股絞合線。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外加熱板的串聯(lián)結構,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塊紅外加熱板(2)為平行或交錯設置。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外加熱板的串聯(lián)結構,其特征在于:終端焊接部(4)與貫穿焊接部(3)均設置有至少兩個焊點與電源導線(I)電氣連接,兩個焊點分別是負極焊點(6)與正極焊點(7)。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紅外加熱板的串聯(lián)結構,其特征在于:加熱板(2)板面上的正極焊點(7)與負極焊點(6)之間的距離近似等于一個或多個電源導線(I)的絞合節(jié)距。5.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紅外加熱板的串聯(lián)結構,其特征在于:終端焊接部(4)與貫穿焊接部(3 )還包括接地焊點(5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外加熱板的串聯(lián)結構,其特征在于:終端焊接部(4)與貫穿焊接部(3 )還包括保護罩(8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外加熱板的串聯(lián)結構,其特征在于:電源導線(I)優(yōu)選為包括具有地線的三根或三根以上電線相絞形成的多股絞合線。8.—種制造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外加熱板串聯(lián)結構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電源導線(I)穿過貫穿焊接部(3)區(qū)域的外套層去除,露出內部絞合線,不破壞絞合線的絞合狀態(tài),僅將靠近板面處的電線的外部絕緣皮部分剝除,露出金屬電芯,將正極電線的電芯焊接在加熱板(2)板面上正極焊點(7)位置,將負極電線的電芯焊接在負極焊點(6)位置,將地線電芯焊接在接地焊點(5 )位置。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紅外加熱板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電源導線(I)的末端焊接在末端的加熱板(2)的終端焊接部(4)部位,根據實際焊接位置確定電線的保留長度,將正極電線的電芯焊接在加熱板(2)板面上正極焊點(7)位置,將負極電線的電芯焊接在負極焊點(6)位置,將地線電芯焊接在接地焊點(5)位置。10.按照權利要求8或權利要求9所述的紅外加熱板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焊點焊接完成后向保護罩(8)內填充環(huán)氧樹脂材料進行封裝。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紅外加熱板的串聯(lián)結構與焊接方法,采用單根電源導線串聯(lián)連接一塊以上的紅外加熱板,其中一塊位于末端的加熱板設置有終端焊接部,其他加熱板設置有貫穿焊接部;電源導線為至少有正負兩根電線相絞形成的多股絞合線。本發(fā)明將多個紅外加熱板平行或交錯設置,使相鄰加熱板的在連接導電線束時保持最低電場與最低電磁輻射;通過貫穿焊接部與終端焊接部串聯(lián)電耦合到單根電源線,顯著降低現有技術中多根并聯(lián)導線產生的電場(EF);利用雙絞線可使相等和相反方向的電磁場的矢量互相抵消的特性,本發(fā)明通過保持絞合線在貫穿焊接部與終端焊接部這些焊接薄弱點位置的絞合狀態(tài),嚴格保證最小的電場與電磁輻射。本發(fā)明將電場和電磁場輻射降低到最小,充分有效地保障了人身安全。
【IPC分類】H05B3/08, B21F15/10
【公開號】CN105072714
【申請?zhí)枴緾N201510479495
【發(fā)明人】高暉昭, 史蒂夫班帝
【申請人】高暉昭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