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接器件以及具有其的電子裝置和折疊便攜式終端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可折疊地連接兩個外殼部的連接器件,且涉及具有所述連接器件的較小電子裝置和折疊便攜式終端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已經(jīng)開發(fā)并使用了各種類型的移動電話。舉例來說,移動電話包括直板式移動電話和可通過鉸接部折疊的折疊式移動電話。
所述折疊式移動電話包括上部殼體,其中提供有顯示單元;下部殼體,其中提供有操作單元;和鉸接部,其可折疊地連接上和下部殼體,使得顯示單元和操作單元面向彼此。此結構導致上部殼體相對于下部殼體在鉸接部的中心軸上旋轉。鉸接部具有大體上圓柱形狀,且鉸接部的外徑通常大于分別具有顯示單元和操作單元的上和下部殼體的厚度。因此,鉸接部從上和下部殼體的上表面突出(例如,見專利文獻1)。
在具有上文提及的結構的折疊式便攜終端裝置中,例如,當有長指甲的用戶操作所述操作單元時,指甲的尖端可能與鉸接部接觸,這使用戶不易操作所述操作單元。作為解決使用中的不便的方法,已經(jīng)考慮一種用于確保操作單元與鉸接部之間的預定距離的結構。當距離增加時,從上部殼體到下部殼體的總長度也增加,從而導致便攜式終端裝置的尺寸增加。
因此,已經(jīng)提出一種移動電話(在下文中,稱為“折疊移動電話”),其中用于連接其中具有顯示單元的上部殼體與具有操作單元的下部殼體的連接器件由可彎曲條狀部件形成,所述可彎曲條狀部件的厚度小于上和下部殼體的厚度(見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JP-A-2002-111812(圖1和圖2)專利文獻2日本設計注冊(Japanese Design Registration)第1161572號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在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折疊移動電話中,上和下部殼體通過較薄鉸接部彼此連接。因此,一般而言,鉸接部易于具有較弱強度,且當由上和下部殼體組成的外殼打開時,上部殼體易于搖晃或擺動。
另外,專利文獻2沒有揭示當用戶握住其中提供有操作單元的下部殼體時,可靠地且穩(wěn)定地保持上部殼體的技術手段。因此,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的上部殼體使得用戶難以容易地察看顯示在顯示單元上的信息,例如時間信息或關于接收電話呼叫的信息。另外,從上部殼體傳輸?shù)膿u晃導致下部殼體不穩(wěn)定。結果,當用戶執(zhí)行郵件通信時,下部殼體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使用戶難以將信息(例如字符)輸入到折疊移動電話中。
此外,專利文獻2中所述的折疊移動電話中沒有揭示用于連接上部殼體與下部殼體的鉸接部的詳細連接結構,且因此很難實際制造所述折疊移動電話。
另外,為了減小移動電話的厚度和重量,需要在移動電話被折疊時,將移動電話的厚度減小到最小。然而,在上文提及的折疊移動電話中,由于在折疊移動電話的折疊狀態(tài)中,鉸接部的厚度較大,所以限制了減小折疊移動電話的厚度。
因此,已經(jīng)提出一種結構,其中可折疊板狀部件用作連接部以可折疊地連接上部殼體和下部殼體,從而代替鉸接部。然而,從強度的觀點來看,當板狀部件的厚度增加時,很難彎曲板狀部件。另一方面,從可彎曲性的觀點來看,當板狀部件的厚度減小時,板狀部件的剛性不足,且因此易于扭曲。
鑒于上文提及的問題而作出本發(fā)明,且本發(fā)明的目標在于提供具有較小厚度的連接器件,其具有連接部,所述連接部能夠可旋轉地連接兩個殼體而不從兩個殼體突出且可使殼體穩(wěn)定地保持面向彼此配置。本發(fā)明的另一目標在于提供具有所述連接器件的電子裝置和折疊便攜式終端裝置。
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面,連接器件包括可彎曲部件,其具有足夠的回復力和剛性以使彎曲狀態(tài)回復到非彎曲狀態(tài)并可折疊地連接彼此分離預定距離的兩個殼體。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連接器件包括具有柔性的片形部件,兩個殼體以預定間隙固定到所述片形部件上;和可彎曲部件,其具有足夠的回復力和剛性以使彎曲狀態(tài)回復到非彎曲狀態(tài),且附接到兩個殼體以與片形部件重疊。
根據(jù)此結構,連接器件可以可折疊地連接兩個殼體,而不從兩個殼體突出,且有可能使兩個殼體穩(wěn)定地保持打開。
另外,在根據(jù)此方面的連接器件中,優(yōu)選可彎曲部件為具有弧形形狀截面的薄板。
根據(jù)此結構,通過簡單地向弧形的中心彎曲所述可彎曲部件,而使上和下部殼體可面向彼此配置。另外,在此情況下,由于連接部中不發(fā)生塑性變形,所以有可能防止由于重復的彎曲操作而損壞連接部。
在根據(jù)此方面的連接器件中,優(yōu)選可彎曲部件附接到兩個殼體,所述可彎曲部件的凹部向著兩個殼體折疊的方向。
根據(jù)此結構,有可能通過簡單地彎曲連接部來折疊兩個殼體以使得它們相對表面面向彼此,且有可能防止兩個殼體在相對于折疊方向的方向上向后彎曲。
在根據(jù)此方面的連接器件中,優(yōu)選地,片形部件具有折疊力產(chǎn)生構件,用于產(chǎn)生折疊力,以在對應于兩個殼體之間的間隙的殼體的其大體上中心區(qū)域處保持殼體的折疊狀態(tài)。
根據(jù)此結構,當兩個殼體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盡管它們被握在用戶的手中,但兩個殼體不會由于粗心的操作而返回到先前打開狀態(tài)。因此,有可能在不使用折疊移動電話時改善姿勢的穩(wěn)定性。
在根據(jù)此方面的連接器件中,優(yōu)選地,片形部件包括止動件,該止動件彎曲以暫時保持兩個殼體的折疊狀態(tài)。
根據(jù)此結構,如果折疊狀態(tài)僅由上或下部殼體的重量維持,那么會擔心殼體可能由于某些因素而返回到打開狀態(tài)。然而,止動件使得有可能防止殼體的折疊狀態(tài)返回到打開狀態(tài),從而防止開關打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連接器件包括連接部,其可折疊地連接兩個殼體;柔性布線部件,其連接兩個殼體,使得它們可彼此連通;和接收天線,其連接到兩個殼體中的一個。
根據(jù)此結構,由于天線提供于連接器件中,所以有可能防止天線從外殼突出,且因此減小外殼的尺寸。另外,當兩個殼體由連接器件相對于彼此折疊時,柔性布線部件和天線也彎曲。然而,在此情況下,由于柔性布線部件和天線以較大曲率彎曲,所以較強的應力不施加到天線和柔性布線部件。
另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電子裝置包括兩個殼體;和上文提及的連接器件,其可折疊地連接兩個殼體。
根據(jù)此結構,在各種類型的小型折疊電子裝置(例如移動電話、PDA、電子詞典和具有較輕重量的便攜式個人計算機)中,每一種均具有兩個殼體,其中一個提供有顯示單元(例如,LCD)且另一個提供有操作單元(例如,按鍵),通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件,兩個殼體可以可折疊地彼此連接。
以此方式,有可能進一步減小小型電子裝置的厚度和重量,且將由各種類型的材料形成的蓋罩安裝到所述小型電子裝置。具體而言,有可能根據(jù)用戶的喜好可替換地將上面具有彩色圖案的蓋罩安裝到小型電子裝置。
另外,在上文提及的結構中,優(yōu)選電子裝置進一步包括提供于兩個殼體中的一個中的顯示單元;和提供于另一殼體中的操作單元。當兩個殼體相對于彼此折疊時,顯示單元和操作單元相對于彼此配置。
根據(jù)此結構,獲得以下優(yōu)勢。首先,當具有長指甲的用戶在兩個殼體的打開狀態(tài)下操作所述操作單元時,可能防止指甲的尖端絆在連接部中,其使得用戶可能在無任何妨礙的情況下操作折疊移動電話。其次,當用戶在兩個殼體的打開狀態(tài)下,操作所述操作單元,同時看顯示單元時,面向用戶的顯示單元的位置(例如,一個殼體相對于另一殼體的相對位置)不變化,其使得有可能穩(wěn)定地保持打開狀態(tài)。再次,有可能通過調整(例如)可彎曲部件的剛性且通過使用具有合適截面二階矩或楊氏模量的可彎曲部件,穩(wěn)定地將兩個殼體的打開狀態(tài)改變?yōu)檎郫B狀態(tài)。另外,有可能防止打開的殼體向后彎曲。
另外,在根據(jù)此實施例的電子裝置中,優(yōu)選地,可彎曲部件具有彎曲形狀截面,且可彎曲部件縱向上的兩端固定到提供于兩個殼體上的凸臺(boss)的前端。此外,該凸臺的前端具有球面形狀。
根據(jù)此結構,即使在可彎曲部件的截面形狀或曲率對應于兩個殼體的折疊或打開而變化時,可彎曲部件也不會與每個凸臺的前端的邊緣接觸,這使得有可能改進可彎曲部件的耐久性。
在根據(jù)此方面的電子裝置中,優(yōu)選地,可彎曲部件具有彎曲形狀截面,且可彎曲部件縱向上的兩端固定到提供在兩個殼體上的凸臺的前端。另外,凸臺的前端各具有彼此相對的R部。
根據(jù)此結構,即使在可彎曲部件的截面形狀或曲率對應于兩個殼體的折疊或打開而變化時,可彎曲部件也不會與每個凸臺的前端的邊緣接觸,這使得有可能改進可彎曲部件的耐久性。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折疊便攜式終端裝置包括殼體上部殼體,其中提供有顯示單元;下部殼體,其中提供有操作單元;和連接部,其可折疊地連接上部殼體和下部殼體。在此裝置中,連接部包括多個連接板,每一個連接板均具有在平行于其連接方向的軸上彎曲的彎曲部。
在此情況下,連接板可在其厚度方向上配置,其間具有預定間隙;可彼此重疊配置,其間無間隙;或可在其寬度方向上彼此平行配置。
連接板可由相同材料形成且具有相同截面形狀、寬度、厚度和截面曲率,或它們可由不同材料形成且具有不同截面形狀、寬度、厚度和截面曲率。
根據(jù)此結構,有可能容易地獲得預定力以保持兩個殼體的打開狀態(tài),同時將施加到連接板的彎曲應力減小到最小。
在根據(jù)此方面的折疊便攜式終端裝置中,優(yōu)選地,多個連接板彼此重疊。
根據(jù)此結構,有可能容易地獲得預定力以保持兩個殼體的打開狀態(tài),而不增加連接部的寬度。
本發(fā)明的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有可能提供連接器件,其不具有從上面固定有兩個殼體的部件的一個表面突出的連接部,且所述連接器件能夠穩(wěn)定地保持兩個殼體打開預定角度。具體而言,例如在具有此連接器件作為其絞接部的折疊移動電話中,即使在用戶邊走邊觀看處于打開狀態(tài)的折疊移動電話的顯示單元時,移動電話也不會自發(fā)地折疊,不會搖晃且不會在打開方向上向后彎曲(移動電話不會在其打開方向上進一步彎曲)。因此,有可能容易地讀取郵件,且免除將字符信息輸入到操作單元時的不便,這防止操作性降低。
根據(jù)本發(fā)明,用于連接上部殼體和下部殼體的連接部由多個連接板組成,所述連接板中的每一個均具有在平行于其連接方向的軸上彎曲的彎曲部。因此,獲得以下優(yōu)勢。首先,有可能減小折疊移動電話的厚度。其次,即使在重復執(zhí)行折疊操作時,也有可能將施加到連接板的彎曲應力減小到最小,且因此延長折疊移動電話的使用壽命。
圖1是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折疊移動電話的外觀的透視圖。
圖2是圖1的分解透視圖。
圖3A是說明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折疊移動電話的打開狀態(tài)下主體部和其中提供的連接器件的圖。
圖3B是說明折疊移動電話的主體部的折疊狀態(tài)的圖。
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折疊移動電話打開時的中心截面圖。
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折疊移動電話折疊時的中心截面圖。
圖6是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折疊移動電話的主體部的電氣結構的方框圖。
圖7是說明當時尚蓋罩附接到圖1中所示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折疊移動電話的主體部時的狀態(tài)的透視圖。
圖8是說明在時尚蓋罩完全附接到圖1中所示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折疊移動電話的主體部前的狀態(tài)的透視圖。
圖9是說明正被用螺釘固定到上和下部殼體的凸臺的第二連接部件的一方面的透視圖。
圖10是說明每一個均具有球面前端的凸臺的圖。
圖11是說明凸臺的前端與第二連接部件的彎曲部之間的接觸部的圖。
圖12是說明提供在凸臺的前端與第二連接部件的彎曲部之間的接觸部中的R部的圖。
圖13是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折疊移動電話的透視圖。
圖14A是說明在折疊移動電話的打開狀態(tài)下的連接部的透視圖。
圖14B是說明在折疊移動電話的折疊狀態(tài)下的連接部的透視圖。
圖15A是說明在折疊移動電話的打開狀態(tài)下的連接部的透視圖。
圖15B是說明在折疊移動電話的折疊狀態(tài)下的連接部的透視圖。
圖16是說明折疊或打開主體部A的力(折疊力或打開力)的圖。
圖17A到圖17E是說明各種不同連接板的圖圖17A是說明具有不同厚度的兩個連接板的圖;圖17B是說明具有不同曲率半徑的彎曲部的兩個連接板的圖;圖17C是說明由不同材料形成的兩個連接板的圖;圖17D是說明具有不同寬度的兩個連接板的圖;和圖17E是說明具有不同截面形狀的兩個連接板的圖。
圖18A和圖18B是說明彼此平行配置的多個連接板的圖圖18A是說明在折疊移動電話的打開狀態(tài)下的連接部的透視圖;和圖18B是說明在折疊移動電話的折疊狀態(tài)下的連接部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將描述作為本發(fā)明的較小電子裝置的,一種折疊型移動電話的折疊移動電話。
圖1是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折疊移動電話的外觀的透視圖。圖2是圖1的部分分解透視圖。圖3A和圖3B是分別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折疊移動電話的連接器件的打開狀態(tài)和折疊狀態(tài)的圖。圖4是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折疊移動電話的打開狀態(tài)的中心橫截面圖。圖5是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折疊移動電話的折疊狀態(tài)的中心橫截面圖。圖6是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折疊移動電話的主體部的電氣結構的方框圖。
如圖1和圖2中所示,根據(jù)此實施例的折疊移動電話包括作為主組件的主體部A和提供在所述主體部A的外表面上的時尚蓋罩(fashion cover)B。
如圖1到圖6中所示,主體部A包括殼體,所述外殼由上部殼體1和下部殼體2和連接器件3組成,所述連接器件3固定所述上和下部殼體1和2,且在上部殼體1與下部殼體2之間的連接部處彎曲。
上部殼體1容納(例如)耳機(接收器)11,充當?shù)谝宦曇糨敵鰡卧粨P聲器12(見圖4),充當?shù)诙曇糨敵鰡卧?;顯示單元13;永磁體14和第一印刷電路板15(見圖4)。此外,例如,稍后將描述的構成顯示單元13的LCD安裝在第一印刷電路板15上。
同時,下部殼體2容納例如話筒(麥克風)21、操作單元22、振動器單元23(見圖4)、攝像機單元24(見圖4)、霍爾元件(Hall element)25、可拆卸電池26(見圖4)和第二印刷電路板27(見圖4)。在圖4和圖6中,第二印刷電路板27上面安裝有發(fā)送/接收單元271、數(shù)據(jù)轉換單元272、聲音處理單元273、圖像處理單元274、信息存儲單元275和控制單元270。
上和下部殼體1和2固定在連接器件3上,可彎曲連接部介入其間。連接器件3主要由片形部件31和可彎曲部件32組成,且其中提供有天線34和柔性布線部件(例如,柔性襯底)35。
接下來,下文將更詳細地描述包括于此實施例的折疊移動電話中的組件。
主體部A
如上文所述,作為形成主體部A的一個組件的殼體由上部殼體1和下部殼體2組成。同時,作為形成主體部A的一個組件的連接器件3將上部殼體1的一個表面(主體部折疊時面向下部殼體2的表面)與下部殼體2的一個表面(主體部折疊時面向上部殼體1的表面)相連接。連接器件3的彎曲導致主體部在連接部3A處彎曲(在圖1到圖4中的箭頭P的方向和其相對方向上)。
即,當不使用折疊移動電話時,主體部A折疊,即,如圖5中所示,上部殼體1彎曲,其一個表面面向(相對于)下部殼體2。另一方面,當使用折疊移動電話時,如圖1和圖4中所示,主體部A打開,使得用戶的臉部與上部殼體1和下部殼體2相對。
(1)上部殼體1為一耳機的接收器11提供于在主體部A的折疊狀態(tài)下與下部殼體2相對的上部殼體1的主表面1A上,使得聲音從主表面1A輸出。當正常使用此實施例的折疊移動電話時,與用戶通話的另一方的聲音從接收器11輸出。同時,在圖4中,揚聲器12提供于與主表面1A相對的上部殼體1的后表面1B上,且在郵件或電話呼叫的待機狀態(tài)下從后表面1B輸出鈴聲。
顯示單元13提供于上部殼體1的主表面1A的一部分中,比接收器11更傾向于接近連接部3A。此外,窗口框13A形成于上部殼體1的主表面1A上以對應于顯示單元13,且透明窗口13B接合到窗口框13A。因此,用戶可從上部殼體1的外部通過透明窗口13B辨認出(例如)顯示在顯示單元13上的字符。顯示單元13可由例如液晶顯示裝置(LCD)組成,且顯示例如字符、符號、數(shù)字、圖像和地圖。
在上部殼體1的角落處,永磁體14提供于接收器11的附近。
如圖6中所示,接收器11、揚聲器12和顯示單元13安裝在第一印刷電路板15上以電氣地連接到控制單元270。
(2)下部殼體2麥克風21(話筒)和操作單元22提供于主體部A折疊時與上部殼體1的主表面1A相對的下部殼體2的主表面2A上。
麥克風21提供在接近下部殼體的一端處,所述端為與面向連接部3A一端相對的另一端。
操作所述操作單元22的用戶的手指F由圖4中的點劃線表示。用戶可操作操作單元22以執(zhí)行打電話或掛斷電話操作、調節(jié)從接收器11或揚聲器12輸出的鈴聲的音量的操作、輸入字符、符號或數(shù)字的操作、驅動攝像機單元24的操作和切換到風格模式的操作。與相關技術不同,在此實施例中,在橫截面圖中具有大體上圓柱形狀且向上方向突出的鉸接部沒有提供在用戶的手指前方。因此,(例如)即使在用戶的指甲較長時,用戶也可容易地操作所述操作單元22。
當接收到一呼叫時,振動器單元23開始運作以通知用戶接收到所述呼叫。
攝像機單元24提供在下部殼體2的與主表面2A相對的后表面2B(見圖4)上,與可從下部殼體2拆卸的電池26平行,且攝像機單元24能夠捕獲位于操作單元22的后側處的對象的圖像。由攝像機單元24捕獲的來自所述對象的入射光穿過透鏡組并由光電轉換元件(例如CCD(電荷耦合器件))從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從而產(chǎn)生圖像信息。在圖6中,所述圖像信息由稍后將描述的圖像處理單元274處理,并接著作為圖像顯示在顯示單元13上。
因此,攝像機單元24和顯示單元13連接到圖像處理單元274,且通過一預定操作,由攝像機單元24獲得的圖像信息存儲在稍后將描述的信息存儲單元275中。另外,除了該圖像信息外,信息存儲單元275可存儲關于電話號碼的信息、聲音信息、除捕獲的圖像外的圖像信息外的圖像信息(例如,所接收的圖像信息),和關于發(fā)送或接收到的郵件或當前寫入的字符的信息。
霍爾元件25提供在第二印刷電路板27上以在主體部A折疊時與永磁體14相對。
由于霍爾元件25在主體部A折疊時配置在接近永磁體14處,所以其檢測永磁體14的磁場以將檢測信號輸出到控制單元270,這將在稍后描述。另一方面,當主體部A打開時,永磁體14從霍爾元件25分離。在此情況下,霍爾元件25不能檢測到永磁體14的磁場,使得其不會產(chǎn)生檢測信號。
即,當霍爾元件25檢測到永磁體14的磁場時,主體部A處于折疊狀態(tài)。另一方面,當霍爾元件25檢測不到永磁體14的磁場時,主體部A處于打開狀態(tài)。在此實施例的折疊移動電話中,當外殼折疊時,無圖像顯示在處于待機狀態(tài)的顯示單元13上。另一方面,當外殼打開時,例如指示接收到的電場強度的標記、關于電池水平的信息、時間信息和關于來電呼叫的信息顯示在顯示單元13上。
振動器單元23、操作單元22、麥克風21、攝像機單元24、霍爾元件25和電池26安裝在第二印刷電路板27上以電氣地連接到控制單元270。
如圖6中所示,控制單元270連接到發(fā)送/接收單元271、數(shù)據(jù)轉換單元272和信息存儲單元275,也連接到振動器單元23、操作單元22、霍爾元件25和顯示單元13以控制這些單元。控制單元270還連接到電池26。
發(fā)送/接收單元271連接到天線34,并處理由天線34接收的數(shù)據(jù)以將所述數(shù)據(jù)輸出到數(shù)據(jù)轉換單元272。數(shù)據(jù)轉換單元272連接到聲音處理單元273,且聲音處理單元273連接到接收器11、揚聲器12和麥克風21。
數(shù)據(jù)轉換單元272將從天線34通過發(fā)送/接收單元271和控制單元270發(fā)送的數(shù)據(jù)轉換成聲音數(shù)據(jù)并將所述聲音數(shù)據(jù)輸出到聲音處理單元273。同時,聲音處理單元273對所述聲音數(shù)據(jù)進行解碼以產(chǎn)生聲音信號,并將所述聲音信號輸出到接收器11或揚聲器12。接著,接收器11或揚聲器12輸出對應于從聲音處理單元273發(fā)送的聲音信號的聲音。
另外,聲音處理單元273對由麥克風21接收到的聲音進行編碼以產(chǎn)生聲音數(shù)據(jù)并將所產(chǎn)生的聲音數(shù)據(jù)輸出到數(shù)據(jù)轉換單元272。數(shù)據(jù)轉換單元272將輸入的聲音數(shù)據(jù)轉換成通信數(shù)據(jù)并將所述通信數(shù)據(jù)輸出到發(fā)送/接收單元271。發(fā)送/接收單元271對接收到的通信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并通過使用天線34將經(jīng)處理的數(shù)據(jù)作為無線電波而發(fā)送。
(3)連接器件3主體部A折疊時連接器件3彎曲,且主體部A打開時連接器件3伸直。即,連接器件3具有柔性,且包括用于將上和下部殼體1和2與連接部3A固定的片形部件,和具有足夠的回復力和剛性以從彎曲狀態(tài)返回到平直狀態(tài)的可彎曲部件,所述連接部3A為介入上和下部殼體1和2之間的中心部。
如圖4中所示,此實施例的連接器件3包括第一連接部件31、第二連接部件32和第三連接部件33。在它們中,第一連接部件31和第三連接部件33形成片形部件,且第二連接部件32形成可彎曲部件。
另外,第二連接部件32、天線34和柔性布線部件35提供在第一連接部件31與第三連接部件33之間的間隙中。天線34的一端(電源部34A)連接到第二印刷電路板27的電源部,且天線34的另一端向上部殼體1延伸。具有線性形狀的柔性布線器件35使其一端通過連接器35A連接到第一印刷電路板15且另一端通過連接器35B連接到第二印刷電路板27。
如上文所述,第一連接部件31構成連接部3A以用于將上和下部殼體1和2與第三連接部件33連接在一起。確切地說,此實施例的第一連接部件31形成連接部3A的表面(其所面向的方向與上部殼體1的主表面1A和下部殼體2的主表面1B所面向的方向相同),且連接到上部殼體1的外表面和下部殼體2的外表面(也用作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外表面)。此外,第一連接部件31的一部分形成凸緣部31A,其從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側表面1C和2C向外部突出。
提供第二連接部件32以橫跨在上部殼體1的后表面1B和下部殼體2的后表面2B上。第二連接部件32由具有柔性和剛性的薄金屬片(例如,碳素工具鋼或不銹鋼)形成。
第三連接部件33整體地將上部殼體1的后表面1B連接到下部殼體2的后表面2B,且第三連接部件33的兩端也連接到上部殼體1的后表面1B和到下部殼體2的后表面2B(即,第三連接部件33還用作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后表面)。此外,第二連接部件32介入第一連接部件31與第三連接部件33之間。
另外,第一連接部件31和第三連接部件33由具有柔性的適當?shù)牟牧闲纬?,例如熱塑性聚酯醚彈性體或聚氨酯樹脂。此外,形成第一連接部件31和第三連接部件33的材料并非局限于上文提及的材料。舉例來說,只要其具有柔性和剛性,任何材料均可用于第一和第三連接部件31和33。
形成由第一連接部件31形成的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主表面1A和2A的內(nèi)表面1D和2D的材料(例如ABS樹脂)不同于形成主表面1A和2A的材料。即,上部殼體1和下部殼體2通過異材質成型法(例如,嵌件成型法)整體形成,以用于整體形成具有不同種類的材料的產(chǎn)品。
下文將描述為何上和下部殼體1和2通過異材質成型法與連接器件3的第一連接部件31整體形成的原因。
如圖4和圖5中所示,通過將自攻螺釘(tapping screw)331驅入形成于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內(nèi)表面1D和2D中的孔332,而將第三連接部件33固定到電路板15和27。在自攻螺釘以預定夾緊力矩上緊以獲得預定軸向力(夾緊力)的情況下,當孔332的容許剪切應力較弱時,孔332被損壞。
已知的是,通常,ABS樹脂的容許剪應力比熱塑性聚酯醚彈性體的強。因此,在此實施例中,提供于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主表面1A和2A(其連接到操作單元22和顯示單元13的窗口框13A)中的孔332由ABS樹脂形成,防止在上緊螺釘時對孔332的損壞。
然而,當連接到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主表面1A和2A的孔332和窗口框13A由熱塑性聚酯醚彈性體形成時,透明窗口13B不是由膠帶固定地粘接到窗口框13A,因為熱塑性聚酯醚彈性體通常具有較弱的粘接力。在此情況下,例如,當折疊移動電話掉落時,透明窗口13B可從窗口框13A分離。
從此觀點來看,在此實施例中,為了解決上文所提及的問題,由熱塑性聚酯醚彈性體形成的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外表面1A和2A(實際上,由第一連接部件31形成)與由ABS樹脂形成的孔332和窗口框13A整體形成。
第一連接部件31并非必須通過異材質成型法與上和下部殼體1和2整體形成。舉例來說,第一連接部件31可與上和下部殼體1和2分離地形成,且連接器件3可通過機械耦合構件(例如,螺釘或粘接劑)整體地固定到上和下部殼體1和2。此外,即使在上和下部殼體1和2以及第一連接部件31由相同材料(例如,熱塑性聚酯醚彈性體)形成時,通過除上文提及的方法之外的合適方法,第三連接部件33也可固定到上和下部殼體1和2,或透明窗口13B也可固定到窗口框13A。
接下來,主要參看圖3A和圖3B,下文將詳細描述形成連接器件3的可彎曲部件的第二連接部件32。
圖3A和圖3B是說明主體部A的連接器件3的第二連接部件32的圖。圖3A是說明主體部A的連接器件3的打開狀態(tài)的圖,且圖3B是說明主體部A的連接器件3的折疊狀態(tài)的圖。
如圖3A到圖5中所示,第二連接部件32為薄板,其在一直線上從上部殼體1延伸到下部殼體2,且具有寬度為W1且曲率為R1的弧形形狀的截面。曲率R1的中心位于上部殼體1的主表面1A(或下部殼體2的主表面2A)處,且所述中心由點O表示(圖3B)。此外,第二連接部件32的一端附接到上部殼體1(即,圖5中與下部殼體2整體形成的第一連接部件31),其另一端附接到下部殼體2(類似地,與下部殼體2整體形成的第一連接部件31)。如稍后將描述,當彎曲時,在確保彎曲時所需的預定量的空隙后,所述兩端的配置位置由一止動件321(其提供于圖5中所示的第一連接部件31中)界定。
如圖3A中所示,當主體部A的連接器件3處于打開狀態(tài)時,第二連接部件32在一直線上從上部殼體1延伸到下部殼體2,使得穩(wěn)定狀態(tài)得以維持。在此情況下,即使當處于打開狀態(tài)(圖1)的主體部A的連接器件3在與箭頭P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進一步彎曲時,由于第二彎曲連接部件32在彎曲狀態(tài)釋放(打開的主體部A進一步彎曲)的方向上具有高度的剛性,所以會產(chǎn)生維持打開狀態(tài)的力(在下文中,稱為“曲線維持力”)。因此,在打開的主體部A進一步彎曲的方向(即,相對于凹彎曲表面(負彎曲表面)的凸彎曲表面(正彎曲表面)的方向)上,彎曲主體部所需的力(反向彎曲力)顯著地強于在箭頭P的方向上彎曲主體部所需的力,這使得要彎曲主體部很難。反彎曲力由橫截面的二階矩或楊氏模量確定。
相比之下,當主體部由強于預定力的力在箭頭P的方向(見圖4)上彎曲時,第二連接部件32的中心部在主體部A通過跳動而折疊的方向上彎曲,但其中不發(fā)生塑性變形。即,當施加的力釋放時,第二連接部件32的中心部通過回復力返回到平整狀態(tài),這導致主體部A的連接器件3返回到打開狀態(tài)。換句話說,第二連接部件32還起到用于防止打開的主體部A輕易地在箭頭P的方向上彎曲的手段的作用。
如圖3B中所示,當主體部A的連接器件3折疊時,第二連接器件32在連接部3A處彎曲,連接部3A為上部殼體1與下部殼體2之間的中心部。在此情況下,作為第二連接部件32的中心部的連接部3A的截面形狀彈性地從弧形變形為線形,從而導致連接部3A的寬度W2大于彈性變形前的寬度W1。
當連接部3A彈性地變形時,從第二連接部件32中產(chǎn)生使連接部返回到弧形和線形的力。即,當主體部A的連接器件3折疊時,第二連接部件32彎曲,同時接收使連接部返回到線形的力(使寬度W2回復到寬度W1的力)。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連接部件32由具有0.1mm的厚度的鋼形成。此外,第二連接部件32具有15mm的寬度W1和20mm的曲率半徑R1,且上部殼體1與下部殼體2之間的距離L為45mm。在此情況下,當主體部A的打開連接器件3在箭頭P的方向上彎曲時,彎曲起始力(折疊力,稍后將描述)F1約為0.N(牛頓)。當主體部A的連接器件3折疊時,使主體部A的連接器件3回復到打開狀態(tài)的回復力F2約為1.N。此外,在箭頭P的方向上進一步彎曲打開的主體部A的連接器件3所需的力F3(“反向彎曲力”,稍后將描述)約為N。
第二連接部件32用作連接器件3的可彎曲部件,所述第二連接部件32具有弧形截面且被提供使得弧形的中心O位于上部殼體1的主表面1A上。結果,F(xiàn)3可以用于反向彎曲連接器件的力(此稱為“反向彎曲力”),通常不使用所述力F3,其強于用戶通常操作主體部所需的力F1(折疊主體部所需的力(此稱為“折疊力”))。
因此,當適當?shù)卦O定折疊力F1或反向彎曲力F3時,有可能容易地折疊打開的主體部A。此外,有可能防止打開的連接器件3反向彎曲,且因此有可能提供能夠改進用戶的便利的連接器件3。
另外,為了適當?shù)卦O定折疊力F1和反向彎曲力F3,可提供多個第二連接部件。在此情況下,有可能加強折疊力F1和反向彎曲力F3,同時減弱作用在第二連接部件32上的應力。配置第二連接部件32的方法可取決于配置天線或柔性布線部件的方法。舉例來說,可配置第二連接部件32以使其彼此重疊。特別地,優(yōu)選配置第二連接部件以使其彼此重疊來減少空間。即,在此情況下,第二連接部件32由具有分層結構的板簧形成。
另外,當?shù)诙B接部件32彎曲時,第二連接部件32的曲率半徑比第一連接部件31的曲率半徑大至少對應于其厚度的值。因此,第二連接部件32縱向方向上的兩端應以一預定空隙固定到殼體(后表面),或一端應可滑動地固定到殼體(后表面),使得主體部A可以可靠地折疊。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連接部件32的兩端以一預定空隙(未圖示)固定到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后表面1B和2B。
圖9到圖12是說明一實例的圖,在所述實例中,第二連接部件32的兩端用螺釘固定到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對應凸臺322。
通孔320大體上提供在第二連接部件32縱向方向上的兩端附近的弧形的中心處,且第二連接部件32由螺釘321固定到提供在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內(nèi)表面上的凸臺322的前端。在此情況下,如圖9中所示,球面部324(前端的半徑為“r1”)形成于凸臺322的前端處。因此,當上和下部殼體1和2處于折疊位置時,第二連接部件32的彎曲部323可變形為伸直(圖10的點劃線)。當彎曲部323變形時,第二連接部件32不與凸臺322的前端的邊緣接觸。因此,有可能改進第二連接部件32的耐久性。
就球面部324的半徑r1與在其彎曲部323的橫向方向上的第二連接部件32的內(nèi)圓周表面的初始曲率半徑R1之間的關系而言,如果R1<r1,則當?shù)诙B接部件32用螺釘固定到凸臺322時,R1等于r1。因此,R1必須等于或大于r1。
如圖11中所示,當上和下部殼體1和2相對于彼此折疊時,第二連接部件也在其縱向方向上彎曲。因此,如圖12(其為圖11中所示的凸臺322的附近的放大圖)中所示,當R部325彼此相對地形成于提供在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內(nèi)表面上的每一個凸臺322中的前端的內(nèi)部中時,有可能防止當上和下部殼體1和2相對于彼此折疊或打開時,第二連接部件32與凸臺322的前端的邊緣接觸,這使得有可能改進第二連接部件32的彎曲耐久性。
在不具有R部325的凸臺322中,當曲率半徑“ra”為零時,在凸臺322的上表面上的由第二連接部件32在其縱向方向上形成的曲率半徑“rb”也為零。因此,在此情況下,應力集中在凸臺322的角部上,這導致所述角部的損壞。
相比之下,如在此實施例中,R部325致使第二連接部件32的內(nèi)圓周表面在其縱向方向上以曲率半徑rb沿R部325彎曲,從而導致rb=ra。因此,在此情況下,曲率半徑rb變得等于或大于曲率半徑ra。即,當?shù)诙B接部件32彎曲時形成的曲率半徑rb由R部325獲得。
因此,當?shù)诙B接部件32彎曲時,由第二連接部件32引起的應力不集中在凸臺322的特定部分上。因此,不必擔心凸臺322可能被損壞,且有可能改進彎曲耐久性。
即使在第二連接部件32由板狀部件形成時,也可獲得如上文所述的相同效果。
接下來,下文將進行對第三連接部件33的進一步描述。
如圖4和圖5中所示,在第三連接部件33中,對應于連接部3A的一部分的一個表面(外表面)在預定長度L上在其長度方向上凹進(見圖5),從而形成薄部(其形成折疊力產(chǎn)生構件)33A。最薄部(凹部;其也形成折疊力產(chǎn)生構件)33B沿寬度方向W(圖4和圖5中的深度方向)以線形形狀提供于所述較薄部33A的中心。
通過在主體部A中形成薄部33A和最薄部33B,整個薄部33A可容易地在折疊主體部A的方向上彎曲。當主體部A折疊時,薄部33A彎曲,與第一連接部件31的距離變窄,同時薄部33A略微擴展。同時,最薄部33B沿形成最薄部33B的寬度方向線性彎曲,并均勻地擴展。當在圖4中所示的第三連接部件33擴展前(在主體部A折疊前)最薄部33B的擴展角稱為“θ”時,在圖5中所示的第三連接部件33擴展后(在主體部A折疊后),最薄部33B的擴展角為θ+Δ。
在主體部A的折疊狀態(tài)中,當上部殼體1有意地在圖3B中所示的箭頭α的方向上相對于下部殼體2轉動時,第三連接部件33的擴展角變得不均勻。當有意的轉動釋放時,擴展角變得均勻。即,當主體部A折疊時,第三連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調整連接部3A的彎曲位置。因此,當不提供第三連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時,會擔心在主體部A折疊時,上部殼體1可能相對于下部殼體2在箭頭α的方向上任意轉動。
另外,當主體部A折疊時,產(chǎn)生將第一和第三連接部件31和33回復到線性非彎曲狀態(tài)的力。然而,由于所述回復力顯著地弱于從第二連接部件32產(chǎn)生的力F2(下文中,稱為“回復力”),所以主體部A的折疊或打開力幾乎僅由第二連接部件32確定。此在主體部A折疊時且在擴展時類似地應用。即,在這些情況下,回復力也僅取決于第二連接部件32。
當主體部A打開時,第一到第三連接部件31到33在直線上不彎曲,且此非彎曲狀態(tài)由第二連接部件32的剛性維持。即,當下部殼體2由用戶的手握住時,上部殼體1保持打開。因此,上部殼體1不在箭頭P的方向上且不在相對于箭頭P的方向的方向上彎曲。因此,有可能容易地折疊主體部A。
由于連接部3A與上部殼體1的后表面1B和下部殼體2的后表面2B齊平,所以當主體部A折疊時,連接部3A的曲率半徑R2(見圖5)大體上等于上部殼體1的厚度與下部殼體2的厚度的總和的一半。
因此,當主體部A折疊時,提供在連接部3A中的天線34和柔性布線部件35也彎曲。然而,由于曲率半徑R2足夠大,所以應力不集中于天線34和柔性布線部件35中。
結果,對于天線34和柔性布線部件35,沒有必要使用具有較長彎曲使用壽命和較高耐久性的部件。此外,當主體部A折疊或打開時,如圖3A和圖3B中所示提供天線34和柔性布線部件35。
接下來,下文將參看圖1和圖2詳細描述時尚蓋罩B。
如圖2中所示,時尚蓋罩B包括具有由例如平針織物(jersey)或皮革的時尚材料制成的袋形的外觀部4,和提供于所述外觀部4中的框架部5。
外觀部4具有第一開口4A,聲音通過所述第一開口4A從揚聲器12輸出;和第二開口4B,其形成以對應攝像機24的位置??蚣懿?在截面圖中具有“U”形,且第一連接部件31的邊緣和凸緣部31A裝配于框架部5中,使得時尚蓋罩B安裝在主體部A上,同時覆蓋第三連接部件33。此外,僅通過使框架部5從凸緣部31A分離,使時尚蓋罩B從主體部拆卸。
框架部5由柔性彈性材料(舉例來說,橡膠材料,例如EPDM或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或具有低硬度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樹脂)形成,且其中提供有多個狹縫5A。當主體部A折疊且連接部3A彎曲時,狹縫5A之間的間隙變化以致使框架部5容易地彎曲,從而將隨動性給予主體部A。
帶狀部件6中提供有充當一個關閉構件的鉤6A,用螺釘將所述帶狀部件6固定在時尚蓋罩B的外觀單元4的外表面(圖1和圖2中的下表面)的一端上。此外,緊固到鉤6A的充當另一關閉構件的嚙合部4C提供在從外表面的另一端分離預定距離的位置處。
以此方式,當主體部A折疊時,帶狀部件6彎曲以經(jīng)過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邊緣,從而將鉤6A緊固到提供于外觀部4的外表面的另一端附近的嚙合部件4C。在主體部A的折疊狀態(tài)下,第二連接部件32的回復力F2致使主體部A打開。然而,由于鉤6A緊固到嚙合單元4C,所以即使在回復力F2施加到主體部A時也有可能防止主體部A打開。
另外,在沒有使用帶狀部件6的情況下,可通過將第二連接部件32的回復力F2設定為弱于主體部A折疊時由上部殼體1或下部殼體2的自身重力產(chǎn)生的回復力,來維持主體部A的折疊狀態(tài)。
接下來,下文將詳細描述根據(jù)所述實施例的折疊移動電話的操作。
在根據(jù)此實施例的具有上文所提及的結構的折疊移動電話中,當不使用折疊移動電話時,緊固帶狀部件6以使連接部3A維持折疊,上部殼體1重疊下部殼體2。另一方面,當帶狀部件6的鉤6A與嚙合部4C之間的緊固釋放以使用折疊移動電話時,主體部A由第二連接部件32的回復力F2打開以返回到大體上平直狀態(tài),且主體部的打開狀態(tài)由第二連接部件32的彎曲保持力(作用)穩(wěn)定地維持。
因此,在主體部A的穩(wěn)定打開狀態(tài)下,可執(zhí)行例如打電話或接電話、通過顯示單元13讀取郵件、或操作所述操作單元22以寫入文字。在此情況下,即使在用戶一手握住下部殼體2觀看顯示單元13時,上部殼體1由于第二連接部件32的彎曲保持力(剛性)而不會向后彎曲。因此,用戶可僅以一只手握住折疊移動電話來使用它,而不會感到不便。
另外,當主體部A打開時,接收器11與麥克風21之間的間隙變得最大。在此狀態(tài)下,當將接收器舉到用戶的耳朵,主體部A握在用戶手中以應答電話時,麥克風21位于嘴巴附近,這使得用戶有可能聽到清晰的聲音并將清晰的聲音發(fā)送給另一方。在此情況下,會擔心在將接收器11舉到用戶的耳朵的狀態(tài)下,反向彎曲力F3可以施加到主體部A以使其向后彎曲。因此,當用戶進一步握住上部殼體1的后表面1B時,用戶可在更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打電話或應答電話。
在圖3A和圖3B中,為了防止打開的主體部A在箭頭P的方向上進一步彎曲,第二連接部件32的寬度W1可增加,或曲率半徑R1可減少以加強第二連接部件32的彎曲保持力。
同時,當不使用折疊移動電話(呼叫等待狀態(tài))時,比折疊力F1強的折疊力施加到主體部A,使得上部殼體1的主表面1A面向下部殼體2的主表面2A,且?guī)畈考?的鉤6A緊固到嚙合部4C,這使得有可能使主體部A保持折疊。當主體部A折疊時,主體部A的尺寸減小。即,在相對于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主表面1A和2A的垂直方向上的主體部的投影面積減小到最小,且因此所述折疊移動電話便于攜帶。
在主體部A的折疊狀態(tài)下,第三連接部件33的最薄部(凹部)33B擴展(見圖5),且對應于連接部3A的第二連接部件32的中心部變平。在此情況下,釋放擴展狀態(tài)的力施加到第三連接部件33的最薄部33B,且使平直狀態(tài)回復到彎曲狀態(tài)的力施加到第二連接部件32的中心部。然而,如上文所述,由于提供于時尚蓋罩B的第一連接部件31的帶狀部件6中的鉤6A緊固到嚙合部4C,所以主體部A的折疊狀態(tài)得以維持。
接下來,下文將參看圖7和圖8詳細描述將時尚蓋罩B安裝到主體部A的操作。
圖7和圖8是說明將時尚蓋罩B安裝到主體部A的操作的圖。如圖7和圖8中所示,首先,當主體部A在相對于其折疊方向的方向上彎曲(打開的主體部A在箭頭P的方向向后彎曲)時,從形成于上部殼體1中的凸緣部31A的端部(在下文中,稱為前端)到形成于下部殼體2中的凸緣部31A的端部(在下文中,稱為后端)的距離L1短于時尚蓋罩B的鉤形部51的內(nèi)徑L2。
在此狀態(tài)下,凸緣部31A的前端和后端插入時尚蓋罩B的框架部5的鉤形部51中。在插入后,主體部A返回到平直狀態(tài)。圖7展示主體部A返回到平直狀態(tài)的狀態(tài)。
如果主體部A沒有完全變平,那么連接器件3的凸緣部31A完全裝配到鉤形部51中。因此,當整個凸緣部31A裝配鉤形部51時,時尚蓋罩B完全安裝到主體部A。
當時尚蓋罩B以此方式完全安裝到主體部A時,可以覆蓋凸緣部31A、從而時尚蓋罩B與上部殼體1的后表面(相對于主表面1A的表面)和下部殼體2的后表面(相對于主表面2A的表面)之間沒有小間隙(間隔)。
另外,時尚蓋罩B可拆卸地安裝到主體部A。時尚蓋罩B可以安裝操作的相反次序從主體部A拆卸。在此實施例中,時尚蓋罩B可拆卸地安裝到主體部A。然而,當用戶不必要從主體部A拆卸時尚蓋罩B時,例如,當時尚蓋罩B由真皮或韌性可變化的材料形成時,時尚蓋罩B可縫合到從主體部A突出的凸緣部31A上。或者,凸緣部31A可與時尚蓋罩B而不是與主體部A整體地形成,以可從主體部A拆卸。即,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時尚蓋罩B在低于上部殼體1的主表面1A或下部殼體2的主表面2A的位置處附接到從主體部A突出到外部的凸緣部31A。此結構使得可能整體地形成由時尚材料制成的時尚蓋罩和主體部A,而不以透明部件覆蓋顯示單元13和操作單元22。
如上文所述,在相關技術中,上和下部殼體在鉸接器件的中心軸上旋轉。與之相比,在本發(fā)明的此實施例中,兩個外殼部通過可彎曲連接器件連接到彼此。此外,在此實施例中,連接器件3不從上部殼體1的主表面1A和下部殼體2的主表面2A突出。因此,即使在有較長指甲的用戶操作所述操作單元時,用戶的指甲也不會與連接器件3接觸。
另外,根據(jù)此實施例,由于不使用常規(guī)的鉸接器件,所以有可能提供具有較小體積和尺寸的連接器件3。為了使上和下部殼體保持打開,連接部件3包括具有弧形橫截面的第二連接部件32。更具體地說,當主體部A打開時,將第二連接部件32的弧形的中心配置以面向上部殼體1的主表面1A(或下部殼體2的主表面2A)配置。結果,第二連接部件32以條形形狀形成,其不占用很多空間且具有較小厚度和尺寸,且可穩(wěn)定地使主體部A保持打開。因此,此結構使得有可能穩(wěn)定地執(zhí)行各種操作并防止操作性降低。
另外,根據(jù)此實施例,第一連接部件31連續(xù)地連接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凸緣部31A。因此,有可能容易地以時尚蓋罩B覆蓋凸緣部31A,從而覆蓋主體部A的外表面。此外,用戶可隨意地根據(jù)其個人喜好而更換時尚蓋罩B,且因此有可能根據(jù)用戶的喜好而提供折疊移動電話。當然,當時尚蓋罩B弄臟時,可拆卸并清洗時尚蓋罩B。因此,有可能使時尚蓋罩B保持潔凈。
近年來,已經(jīng)開發(fā)了具有第二顯示單元的折疊移動電話。所述第二顯示單元即使在折疊移動電話折疊時也暴露于上部殼體的外表面,并顯示預定信息,例如接收的信息和時間信息。然而,在此實施例中,沒有在主體部A中提供第二顯示單元。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顯示單元還可提供于例如上部殼體1的后表面1B中。即,例如,透明部可提供在時尚蓋罩B的對應于第二顯示單元的位置處,使得用戶可觀看例如來自外部的字符,或可形成第三開口。
為了防止第三方察看第二顯示單元,例如,可形成可打開蓋罩以覆蓋透明部或第三開口部。當用戶觀看第二顯示單元時,用戶可揭開所述蓋罩以確認顯示的信息。
本發(fā)明的外殼部和連接器件(片形部件和可彎曲部件)并非局限于上文提及的實施例的上和下部殼體1和2以及第一到第三連接部件31到33。舉例來說,可使用以下結構用于連接到電子零件的第一連接器端子提供在兩個外殼部的底部上,充當單元;可彎曲部件、天線和柔性布線部件(例如,柔性襯底)提供于片形部件中;用于連接到第一連接器端子的第二連接器端子提供在片形部件上;和當兩個外殼部的后表面固定到片形部件時,第一和第二連接器端子連接到彼此。
在此實施例中,時尚蓋罩B可從主體部A拆卸。然而,可使用以下結構時尚蓋罩與第二連接部件整體地形成,且第二連接部件從主體部拆卸。
另外,在此實施例中,主體部A在直線上(以180°角)打開。然而,第二連接部件32可以預定角度形成,所述第二連接部件32可以彎曲狀態(tài)附接到主體部A,或其可以非彎曲狀態(tài)提供于以小于180°角打開的主體部A中,使得主體部A以小于180°的任意角打開。
接下來,下文將參看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
圖13是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此實施例的折疊移動電話的外觀的透視圖。圖14A是說明根據(jù)此實施例的折疊移動電話的打開狀態(tài)的連接部的透視圖,且圖14B是說明根據(jù)此實施例的折疊移動電話的折疊狀態(tài)的連接部的透視圖。
如圖13中所示,此實施例的折疊移動電話100包括作為主組件的主體部A和提供在所述主體部A的外表面上的時尚蓋罩B。
如圖13中所示,主體部A包括上部殼體1,其中提供有顯示單元13;下部殼體2,其中提供有操作單元;和連接部3,其用于可折疊地連接上部殼體1與下部殼體2。連接部3包括多個連接板36,每一個連接板36均具有在平行于連接方向的軸上彎曲的彎曲部361(見圖14A和圖14B)。
其中,上部殼體1容納例如耳機(接收器)11,充當?shù)谝宦曇糨敵鰡卧?;揚聲器(未圖示),充當?shù)诙曇糨敵鰡卧?;顯示單元13;永磁體14和第一印刷電路板(未圖示)。此外,例如,構成顯示單元13的LCD安裝在第一印刷電路板上。
同時,下部殼體2容納例如話筒(麥克風)21、操作單元22、振動器單元、攝像機單元、霍爾元件25、可拆卸電池和第二印刷電路板。
霍爾元件25提供在第二印刷電路板27上以在主體部A折疊時與永磁體14相對?;魻栐?5通過檢測永磁體14的磁場來確定主體部A是否折疊。即,當霍爾元件25檢測到永磁體14的磁場時,主體部A處于折疊狀態(tài)。另一方面,當霍爾元件25檢測不到永磁體14的磁場時,主體部A處于打開狀態(tài)。在此實施例的折疊移動電話100中,當外殼折疊時,即,在待機狀態(tài)下,顯示單元13上不顯示圖像。另一方面,當外殼打開時,例如,指示接收到的電場強度的標記、關于電池水平的信息、時間信息和關于來電呼叫的信息顯示在顯示單元13上。
如圖14中所示,通過使用可彎曲連接板36,連接部3可折疊地連接上與下部殼體1與2,且通過層壓多個連接板36而形成連接部3。所述連接板36中的每一個均具有彎曲部,其在平行于上和下部殼體1和2連接的方向的軸上彎曲。因此,連接部3在一方向上(在彎曲的中心側上)彎曲,但不在相反方向上彎曲。
即,如圖14A中所示,連接部在非彎曲狀態(tài)不產(chǎn)生任何力。然而,如圖14B中所示,當連接部彎曲使得彎曲部31a面向彼此時,通過跳動而彎曲連接板。在此情況下,產(chǎn)生使彎曲狀態(tài)回復到非彎曲狀態(tài)的回復力。因此,當使用折疊移動電話時,主體部A平直打開。然而,當不使用折疊移動電話時,主體部A保持折疊。因此,具有鉤6A作為鎖定部件的帶狀部件6提供于時尚蓋罩B的一端處,且與所述鉤6A嚙合的另一鎖定部件(未圖示)提供于時尚蓋罩B的另一端處。
連接板36可由相同材料形成且具有相同尺寸、厚度和彎曲形狀。連接板的疊層結構的兩端由緊固部件37(例如螺栓或螺釘)分別固定到上和下部殼體1和2。當疊層的連接板36彎曲時,在上連接板36與下連接板36之間的長度上出現(xiàn)差異。因此,提供于連接板36的一端的緊固孔優(yōu)選具有較大長度。此外,連接板36可彼此重疊以不彼此接觸,或連接板36可彼此重疊,其間存在間隙。
或者,如圖15A中所示,膠帶38可介入兩個連接板36之間。在此情況下,由于兩個連接板通過膠帶38彼此接合,所以在兩個連接板36之間發(fā)生少量的位置偏移。即,如圖15B中所示,當上和下部殼體1和2折疊或打開時,在上連接板36與下連接板36之間出現(xiàn)在彎曲半徑上的差異,這導致軸向方向上的兩個連接板36之間的位置偏移。在此情況下,偏移力F1和F2分別施加到介入兩個連接板36之間的膠帶38的上和下表面。然而,由于膠帶38抵抗偏移力F1和F2,所以所述力作用在兩個連接板36不彎曲的方向上。因此,打開或關閉上和下部殼體1和2所需的力變得較強,這使得有可能防止上和下部殼體1和2不注意地的情況下被打開或關閉。
當使用各種類型的連接板時,下文將描述折疊主體部A的力(折疊力或打開力)。
折疊力或打開力包括彎曲主體部A的力(彎曲力)和維持打開的主體部A保持打開狀態(tài)的力(擴開力)。當用戶使用折疊移動電話輸入電話號碼或發(fā)送或接收郵件時,通常,用戶握住下部殼體,顯示單元面向上。在此情況下,用戶應握住折疊移動電話,使得顯示單元不向地面下垂。
即,為了保持主體部A打開,使顯示單元面向上,需要預定擴開力。當所述擴開力較弱時,上部殼體由于其重力易于在主體部A的打開方向下垂。
當用戶使用折疊移動電話,同時向上看顯示單元(顯示單元面向下)時,顯示單元向下低垂,這使得用戶很難將字符輸入到折疊移動電話。
即,為了保持主體部A打開,使顯示單元面向下,需要預定彎曲力。當所述彎曲力較弱時,上部殼體由于其重力易于在主體部A的折疊方向下垂。
接下來,將參看圖16中所示的表格描述此實施例。所述表格展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此實施例的擴開力的檢查結果。當擴開力強于F1且彎曲力強于F2時,此實施例的主體部A不會向下低垂。
1.當連接板具有第一形狀(厚度0.1mm,曲率半徑30mm,和寬度20mm)時,擴開力弱于F1,且彎曲力弱于F2。在重復的彎曲檢查中,連接板經(jīng)受N個彎曲操作。即,即使在主體部A折疊N次時,連接板也不損壞。
2.當連接板具有第二形狀(厚度0.1mm,曲率半徑15mm,和寬度20mm)時,擴開力強于F1,且彎曲力強于F2。然而,在重復的彎曲檢查中,連接板在第(N/3)個彎曲操作中損壞。
3.當連接板具有第三形狀(厚度0.2mm,曲率半徑30mm,和寬度20mm)時,不發(fā)生跳動。即,連接板不彎曲。
4.當具有第一形狀的兩個連接板彼此重疊時,擴開力強于F1,且彎曲力強于F2。在重復的彎曲檢查中,連接板的分層結構經(jīng)受N個彎曲操作。
即,在此實施例中,具有較長使用壽命的連接板的疊層結構使得有可能獲得強于F1的擴開力和強于F2的彎曲力。
在移動電話的情況下,當為了打電話或發(fā)送/接收郵件,主體部A每天折疊并打開n次時,主體部A每年折疊并打開360n次。
為了在兩年內(nèi)保證移動電話的使用壽命,即使在移動電話折疊并打開720n次時,連接板也不應損壞??紤]到N個折疊/打開操作(=1000n),其為最小值,發(fā)明者開發(fā)了一種延長連接板的使用壽命的方法。
根據(jù)此實施例的折疊移動電話,由于上部殼體1和下部殼體2通過每個具有彎曲部361的多個連接板36可折疊地連接到彼此,有可能減小折疊移動電話的厚度。
另外,在上文所述的實施例中,具有例如相同尺寸、厚度和寬度的多個連接板36彼此重疊以形成連接部3。然而,本發(fā)明并非局限于此。舉例來說,如圖17A到17E中所示,可對連接部作各種修改。
即,如圖17A中所示,可使用具有不同厚度的兩個連接板36a和36b。
根據(jù)此結構,具有較大厚度的連接板36b用作主板,且具有較小厚度的連接板36a用作負載調節(jié)板,從而精確地設定負載(折疊或打開力)。
如圖17B中所示,可使用具有不同曲率半徑的彎曲部361的兩個連接板36a和36b。
在此情況下,由于連接板36a的彈簧常數(shù)大于連接板36b的彈簧常數(shù),所以在連接板的彎曲狀態(tài)幾乎不會發(fā)生扭曲。
或者,連接板36a和36b的彈簧常數(shù)也可以顛倒改變。在此情況下,由于連接板36b的彈簧常數(shù)大于連接板36a的彈簧常數(shù),所以在折疊移動電話打開時,有可能改進持久力。
如圖17C中所示,可使用由不同金屬材料形成的兩個連接板36a和36b。
在此情況下,當折疊移動電話折疊或打開時,有可能防止由于連接板36a與36b之間的摩擦而產(chǎn)生的令人不悅的噪音,且有可能減小兩個連接板36a與36b之間的表面摩擦。
如圖17D中所示,可使用具有不同寬度的兩個連接板36a和36b。
在此情況下,可以增加兩個連接板36a和36b中的一者的彈簧常數(shù),而不增加連接板36a和36b的總厚度。
如圖17E中所示,可使用具有不同截面形狀的兩個連接板36a和36b。此外,有可能使用上文提及的結構的組合。
根據(jù)此結構,有可能增加兩個連接板36a和36b中的一者的彈簧常數(shù),而不增加連接板36a和36b的寬度。
另外,如果有必要,可適當?shù)馗淖冇糜趯⑿薷闹兴龅倪B接板36固定到上和下部殼體1和2的夾緊部件。
在上文所述的實施例中,多個連接板36彼此重疊以形成連接部,但本發(fā)明并非局限于此。舉例來說,如圖18A和圖18B中所示,多個連接板36可彼此平行配置。在圖18A和圖18B中,如上文所述的相同組件具有相同的附圖標記。
根據(jù)此結構,有可能獲得與使用具有較大寬度的一個連接板時所獲得的特征相同的折疊特征,和比使用具有較大寬度的一個連接板的結構高的扭曲抗力。
在上文所述的實施例和修改中,使用兩個連接板36,但本發(fā)明并非局限于此。舉例來說,可使用三個或三個以上連接板36。
雖然已經(jīng)依據(jù)各種特定和優(yōu)選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但技術人員將了解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疇的前提下,作各種修改和改變。
此申請案主張申請于2003年10月31日的第2003-371759號、申請于2004年4月28日的第2004-132920號和申請于2004年8月16日的第2004-236670號日本專利申請案的權利,其整個揭示內(nèi)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工業(yè)應用性根據(jù)本發(fā)明,連接器件具有能夠彎曲并連接兩個外殼部分(部件)而不使用鉸接器件的結構。所述連接器件使得有可能將兩個連接部保持打開預定角度。此外,連接器件使得有可能允許兩個連接部中的一個在一方向上彎曲,但防止它在其相反的方向上彎曲。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件可應用于小的可折疊電子裝置(例如移動電話、PDA、便攜式PC和具有較輕重量的筆記本PC)的連接部,即鉸接部。此外,除了較小的電子裝置之外,本發(fā)明的連接器件還可用于可折疊地連接兩個部件的折疊或打開器件。本發(fā)明的折疊便攜式終端具有用于連接上部殼體與下部殼體的連接部,且所述連接部由多個連接板組成,每個連接板均具有在平行于外殼部的連接方向的軸上彎曲的彎曲部,這使得有可能減小折疊便攜式終端的厚度。因此,本發(fā)明可用于可通過鉸接部折疊的折疊便攜式終端裝置。
附圖標記1上部殼體1A上部殼體的主表面1B上部殼體的后表面1C上部殼體的側表面1D,2D內(nèi)表面11接收器12揚聲器13顯示單元13A窗口框13B透明窗口14永磁體15第一印刷電路板2下部殼體2A下部殼體的主表面
2B下部殼體的后表面2C下部殼體的側表面21麥克風22操作單元23振動器單元24攝像機單元25霍爾元件26電池27第二印刷電路板270控制單元271發(fā)送/接收單元272數(shù)據(jù)轉換單元273聲音處理單元274圖像處理單元275信息存儲單元3連接器件31第一連接部件(片形部件)31A凸緣部32第二連接部件(可彎曲部件)33第三連接部件(片形部件)331自攻螺釘332孔34天線34A電源部35柔性布線部件35A、35B連接器3A連接部(中心部)33A薄部(折疊力產(chǎn)生構件)33B最薄部(凹部)(折疊力產(chǎn)生構件)36連接板361彎曲部
4外觀部4A第一開口4B第二開口4C嚙合部(鎖定部)5框架部5A狹縫6帶狀部件6A鉤(鎖定構件)100折疊便攜式終端A主體部B時尚蓋罩F用戶的手指
權利要求
1.連接器件,其包含可彎曲部件,其具有足夠的回復力和剛性以使彎曲狀態(tài)回復到非彎曲狀態(tài),且可折疊地連接彼此分離預定距離的兩個殼體。
2.連接器件,其包含具有柔性的片形部件,兩個殼體以預定間隙固定在其上;和可彎曲部件,其具有足夠的回復力和剛性以使彎曲狀態(tài)回復到非彎曲狀態(tài),且附接到所述兩個殼體以與所述片形部件重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接器件,其中所述可彎曲部件為具有弧形形狀截面的薄板。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器件,其中所述可彎曲部件附接到所述兩個殼體,所述可彎曲部件的凹部向著所述兩個殼體折疊的方向。
5.根據(jù)權利要求2到4中的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連接器件,其中所述片形部件具有折疊力產(chǎn)生構件,用于產(chǎn)生折疊力,以在對應于所述兩個殼體之間的所述間隙的大體上中心區(qū)域處保持所述殼體的折疊狀態(tài)。
6.根據(jù)權利要求2到5中的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連接器件,其中所述片形部件包括止動件,所述止動件彎曲以暫時保持所述兩個殼體的折疊狀態(tài)。
7.連接器件,其包含連接部,其可折疊地連接兩個殼體;柔性布線部件,其連接所述兩個殼體使得它們可彼此連通;和接收天線,其連接到所述兩個殼體中的一個殼體。
8.電子裝置,其包含兩個殼體;和根據(jù)權利要求1到6中的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連接器件,其可折疊地連接所述兩個殼體。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含顯示單元,其提供于所述兩個殼體中的一個殼體中;和操作單元,其提供于另一殼體中,其中,當所述兩個殼體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所述顯示單元和所述操作單元彼此相對配置。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可彎曲部件具有彎曲形狀的截面,所述可彎曲部件縱向方向上的兩端固定到提供于所述兩個殼體上的凸臺的前端,且所述凸臺的所述前端具有球面形狀。
11.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可彎曲部件具有彎曲形狀的截面,所述可彎曲部件縱向方向上的兩端固定到提供于所述兩個殼體上的凸臺的前端,且所述凸臺的所述前端各具有彼此相對的R部。
12.折疊便攜式終端裝置,其包含上部殼體,其中提供有顯示單元;下部殼體,其中提供有操作單元;和連接部,其可折疊地連接所述上部殼體和所述下部殼體,其中所述連接部包括多個連接板,每一個所述連接板均具有在平行于其連接方向的軸上彎曲的彎曲部。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折疊便攜式終端裝置,其中所述多個連接板彼此重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連接器件,其具有能夠可旋轉地連接兩個殼體而不從所述兩個殼體突出的連接部,且所述連接器件可使所述殼體穩(wěn)定地保持面向彼此配置。所述連接器件包括第一和第三連接部件(31和33),其具有柔性且可折疊地連接上部殼體(1)與下部殼體(2),其間介入預定間隙;和第二連接部件(32),其具有足夠的回復力和剛性以使彎曲狀態(tài)回復到非彎曲狀態(tài),且所述第二連接部件(32以弧形形狀截面彎曲,使得所述弧形的凹部向著上、下部殼體折疊的方向。
文檔編號H04M1/02GK1875604SQ200480032178
公開日2006年12月6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0月31日
發(fā)明者佐藤則喜, 宮松由貴, 湯下弘子, 中村朝美, 野野村真生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