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紙運送分支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安裝在靜電照相式復印機、打印機、傳真機等的圖像形成裝置上的紙運送分支裝置,更詳細地,涉及這樣一種紙運送分支裝置,其包括主運送路徑;從主運送路徑的下游端分支、用于面朝下排出紙的第一分支運送路徑;從該下游端分支,用于面朝上排出紙的第二分支運送路徑;以及設置在該下游端的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
背景技術:
安裝到圖像形成裝置上的紙運送分支裝置的一個典型例子包括大致在水平橫向延伸的主運送路徑;從主運送路徑的下游端分支用于面朝下排出紙的第一分支運送路徑;從該下游端分支,用于面朝上排出紙的第二分支運送路徑;設置在該下游端的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通過螺線管,在關閉第二分支運送路徑使主運送路徑與第一分支運送路徑連通的第一位置、和關閉第一分支路徑使主運送路徑與第二分支運送路徑連通的第二位置之間切換(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4-331387號公報)。還有,在比主運送路徑的下游端靠近上游的位置設置定影裝置。
在上述紙運送分支裝置中,由于用于面朝下排出紙的第一分支運送路徑從主運送路徑的下游端向上方以接近于90°的急角度彎曲,所以具有在紙中發(fā)生卷曲的危險。此外,由于用于面朝上排出紙的第二分支運送路徑在大致水平橫向延伸的主運送路徑的延長線上延伸,所以沒有在紙中產(chǎn)生卷曲的危險。然而,由于圖像形成裝置的設計布局等原因,第二分支運送路徑也需要從主運送路徑的下游端向下方以比較大的角度彎曲,在此種情況下,根據(jù)紙的種類,具有產(chǎn)生卷曲的危險。因此,由于圖像形成裝置的設計布局等原因,在設定成使第二分支運送路徑較大地彎曲的情況下,也希望盡量降低使在第二分支運送路徑中運送的紙的卷曲發(fā)生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圖像形成裝置的緊湊化等的原因,雖然第一分支運送路徑通常設定成大幅度彎曲,也希望使在第一分支運送路徑中運送的紙的卷曲發(fā)生的可能性盡量降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紙運送分支裝置,可以使在從主運送路徑的下游端分支的、用于面朝上排出紙的第二分支運送路徑中運送的紙發(fā)生卷曲的可能性降低。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紙運送分支裝置,可以使在從主運送路徑的下游端分支的、用于面朝下排出紙的第一分支運送路徑中運送的紙發(fā)生卷曲的可能性降低。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紙運送分支裝置,其包括主運送路徑;第一分支運送路徑,從主運送路徑的下游端分支,用于面向下地排出紙;第二分支運送路徑,從該下游端分支,用于面朝上地排出紙;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可圍繞支持軸旋轉地設置在該下游端;執(zhí)行機構,具有可以在第一動作位置和第二動作位置之間位移的位移部件,其中第一動作位置將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切換到關閉第二分支運送路徑并使主運送路徑和第一分支運送路徑連通的第一位置,第二動作位置將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切換到關閉第一分支運送路徑并使主運送路徑和第二分支運送路徑連通的第二位置;和控制器,控制執(zhí)行機構的動作;其特征在于當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切換到第二位置時,引導紙使得其沿著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的下表面移動,當該位移部件從第二動作位置位移到第一動作位置時,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通過自重或彈簧裝置的彈簧力,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旋轉,使得紙運送方向上游側相對于支持軸下降,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被定位在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控制器使執(zhí)行機構動作,使得在紙前端通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后或在通過過程中,該位移部件從第二動作位置位移到第一動作位置。
優(yōu)選地,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中設置有被卡合部,該被卡合部相對于支持軸設置在紙運送方向上游側、且從軸方向的一側向軸方向外側延伸,執(zhí)行機構由包括在上下方向位移的可動鐵芯的螺線管構成,該位移部件與可動鐵芯安裝成一體且包括位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的被卡合部的下側的卡合部,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被定位在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執(zhí)行機構被關閉時,可動鐵芯下降,該位移部件從第二動作位置位移到第一動作位置,該位移部件的卡合部相對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的被卡合部在下方向遠離的方向下降,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通過自重或彈簧裝置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旋轉。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紙運送分支裝置,其包括主運送路徑;第一分支運送路徑,從主運送路徑的下游端分支,用于面向下地排出紙;第二分支運送路徑,從該下游端分支,用于面朝上地排出紙;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可圍繞支持軸旋轉地設置在該下游端;執(zhí)行機構,具有可以在第一動作位置和第二動作位置之間位移的位移部件,其中第一動作位置將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切換到關閉第二分支運送路徑并使主運送路徑和第一分支運送路徑連通的第一位置,第二動作位置將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切換到關閉第一分支運送路徑并使主運送路徑和第二分支運送路徑連通的第二位置;和控制器,控制執(zhí)行機構的動作;其特征在于當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切換到第一位置時,引導紙使得其沿著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的上表面移動,當該位移部件從第一動作位置位移到第二動作位置時,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通過自重或彈簧裝置的彈簧力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旋轉,使得紙運送方向上游側相對于支持軸上升,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被定位在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下,控制器使執(zhí)行機構動作,以使得在紙前端通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后或通過的過程中,該位移部件從第一動作位置位移到第二動作位置。
優(yōu)選地,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中設置有被卡合部,該被卡合部相對于支持軸設置在紙運送方向下游側、且從軸方向的一側向軸方向外側延伸,執(zhí)行機構由包括在上下方向位移的可動鐵芯的螺線管構成,該位移部件與可動鐵芯安裝成一體且包括位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的被卡合部的下側的卡合部,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被定位在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下,執(zhí)行機構被關閉時,可動鐵芯下降,該位移部件從第一動作位置位移到第二動作位置,該位移部件的卡合部相對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的被卡合部在下方向遠離的方向下降,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通過自重或彈簧裝置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旋轉。
圖1是適用于本發(fā)明紙運送分支裝置的運送分支路徑的結構的簡圖。
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紙運送分支裝置的實施方式的主要部件的結構圖。
圖3是表示圖2中示出的紙運送分支裝置的其它動作狀態(tài)的結構圖。
圖4是圖2和圖3中示出的紙運送分支裝置中包括的螺線管的斜視圖。
圖5是表示在圖1示出的運送分支路徑中,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被定位在圖1中雙點劃線表示的第二位置(圖3中示出的第二位置)時,紙通過運送分支路徑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6是表示在圖5中示出的狀態(tài)下,螺線管被定位在圖2中示出的第一動作位置時的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的狀態(tài)以及紙通過運送分支路徑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紙運送分支裝置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主要部件的結構圖,是對應于圖2的結構圖。
圖8是表示圖7中示出的紙運送分支裝置的另一動作狀態(tài)的結構圖。
圖9是表示在圖1示出的運送分支路徑中,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被定位在圖1中實線表示的第一位置(圖7中示出的第一位置)時,紙通過運送分支路徑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10是表示在圖9中示出的狀態(tài),螺線管被定位在圖8中示出的第二動作位置時的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的狀態(tài)以及紙通過運送分支路徑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11是表示適用于本發(fā)明的紙運送分支裝置的激光打印機的實施方式的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根據(jù)本發(fā)明構成的紙運送分支裝置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還有,在圖1~圖11中,實際上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符號表示。
首先,參照圖11,簡單地針對適用于本發(fā)明的紙運送分支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即激光打印機的整體結構進行說明。
參照圖11,序號2表示作為圖像形成裝置的激光打印機(下面,簡稱為“打印機”)。打印機2包括大致是長方體的圖像形成裝置本體,即打印機本體4。在打印機本體4內的大致中央部設置感光鼓6。在感光鼓6的周圍設置主充電器8、包括在顯像裝置10中的顯像輥12、轉印輥14、清除裝置16、未圖示的除電器等的成像元件。在打印機本體4內的上部位置設置有將輸入的圖像信息變換為激光,并照射到感光鼓6的表面的激光掃描單元LSU。激光掃描單元LSU也是成像元件之一。在打印機本體4的上端設置有排紙托盤17,在打印機本體4的一側(圖11中的左側)向斜上方突出地設置有另一排紙托盤18。排紙托盤18可以折疊以便沿著打印機本體4的一側延伸。
在打印機本體4內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設置有用于運送紙的主運送路徑20,此外,在下端部可自由裝卸地設置有給紙盒22。主運送路徑20連通在感光鼓6和轉印輥14之間且在它們的切線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延伸。主運送路徑20的上游端區(qū)域在下方反轉并與上述給紙盒22連接。在主運送路徑20中的感光鼓6的上游側,沿著主運送路徑20按從上游向下游的順序設置有分離輥24、運送輥26以及阻擋輥28。在給紙盒22內設置有一端圍繞軸30可自由旋轉地支承的紙承載板即底板32、以及在上方壓住底板32的另一端的壓縮螺旋彈簧34。在底板32上層積、容納的紙P的前端部的上表面,壓接在設置在打印機本體4內的拾取輥36上。
與圖11一起參照圖1,在主運送路徑20中的感光鼓6的下游側,設置有定影裝置38和運送輥40。定影裝置38包括熱輥42和壓輥44。設置在定影裝置38的下游側的運送輥40包括驅動輥46和從動輥48。主運送路徑20在其下游端(作為緊挨著運送輥40的下游側的下游端)與兩個分支運送路徑連接。兩個分支運送路徑包括從主運送路徑20的下游端分支,用于將紙P面朝下排出到排紙托盤17的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和從該下游端分支,用于將紙面朝上排出到排紙托盤18的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在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中,按照從上游向下游的順序設置有運送輥54和排出輥56。在主運送路徑20的下游端,設置有圍繞支持軸62可旋轉的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
主運送路徑20從定影裝置38向運送輥40向斜上方延伸,位于緊挨著運送輥40的下游側的從主運送路徑20的下游端分支的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從該下游端向斜上方以大致垂直的角度延伸,進一步,沿著打印機本體4的一側在該一側的內側大致垂直地延伸,向著排出輥56向斜上方彎曲。此外,從主運送路徑20的下游端分支的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從該下游端向斜下方向著排紙托盤18延伸。
雖然在后面才會詳細地說明,但是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通過作為執(zhí)行機構的螺線管SOL,在關閉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且使主運送路徑20和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連通的第一位置(圖1中實線表示的位置)、和關閉第一分支路徑50且使主運送路徑20和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連通的第二位置(圖1中雙點劃線表示的位置)之間切換。
公知地,在從給紙盒22將已給紙的紙P通過主運送路徑20運送的過程中,通過上述成像元件進行調色劑像的單面(上面)記錄,通過定影裝置38對該調色劑像進行定影。定影有該調色劑像的紙P在預先設定為面朝下排出模式、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切換到第一位置時,通過運送輥40,運送到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進一步通過運送輥54和排出輥44以面朝下的方式排出到排紙托盤17。另一方面,定影有該調色劑像的紙P在預先設定為面朝上排出模式、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切換為第二位置時,通過運送輥40,通過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并以面朝上的狀態(tài)排出到排紙托盤18。
接下來,針對本發(fā)明的紙運送分支裝置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參照圖1~圖4,紙運送分支裝置包括上述主運送路徑20、上述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上述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上述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作為使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進行切換動作的執(zhí)行機構的螺線管SOL、以及控制螺線管SOL動作的控制器100。
由適宜的合成樹脂形成為一體的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與軸向(圖1中與紙面垂直的方向)正交的剖面大致是三角形,并具備多個引導板部,在該軸向隔開間隔地設置;在引導板部的各個之間在該軸向延伸且將各個引導板部連接為一體的連接部;以及從該軸向的兩端向該軸向的外方延伸出的支持軸62。各個支持軸62位于公共的軸線上。從該軸向看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60時,各個引導板部分別由在該軸向上重合的短的一邊和長的兩條邊構成,各個支持軸62設置在長的兩條邊的延伸方向的中間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60的各個支持軸62可自由旋轉地支承在未圖示的支持壁之間。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被支承在支持壁之間的狀態(tài)下,各個引導板部的各個短的一邊位于紙P的運送方向的下游側。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60上,設置有作為被卡合部的被卡合銷64,該被卡合部相對于支持軸62配置在紙P的運送方向的上游側、且從該軸向的一側向軸向外側延伸出。
螺線管SOL設置在未圖示的一側的支持壁上且包括設置在運送路徑切換部件60的該軸向的一側的上方、在上下方向位移的可動鐵芯66。在可動鐵芯66的下端部一體地安裝有位移部件70。由適宜的合成樹脂形成為一體的位移部件70包括從該下端部向下方延伸的板狀本體72;以及在本體72的下端,從本體72的一面直角延伸出的矩形板狀卡合部74。卡合部74位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被卡合銷64的下側。
螺線管SOL的位移部件70可以在第一動作位置(圖2中示出的位置)和第二動作位置(圖3中示出的位置)之間位移,其中第一動作位置使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切換到關閉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并使主運送路徑20與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連通的第一位置(由圖1中的實線表示的位置和圖2中示出的位置),第二動作位置使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切換為關閉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且使主運送路徑20與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連通的第二位置(圖1中雙點劃線示出的位置和圖3中示出的位置)。
即,如圖2所示,在螺線管SOL為OFF(非勵磁)的狀態(tài)下,可動鐵芯66和位移部件70通過設置在螺線管SOL中的未圖示的彈簧,下降最大行程。位移部件70位于第一動作位置。運送路徑引導部件60通過自重或彈簧裝置的彈簧力旋轉,以使得紙P的運送方向上游側(圖2中的右側)相對于支持軸62下降。并且,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被卡合銷64與位于第一動作位置的位移部件70的卡合部70的上表面抵接,該旋轉受到限制,或者,通過其它旋轉限制裝置限制旋轉并與卡合部74的上表面接近地定位,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被定位于第一位置。通過定影裝置38和運送輥40而運送的紙P,沿著由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各個引導板部的長的兩邊中的、上側一條邊構成的上表面60U被引導至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
在圖2中示出的狀態(tài)下,當螺線管SOL為ON(勵磁)時,可動鐵芯66被吸引,與位移部件70一起,克服設置在螺線管SOL上的未圖示的彈簧的彈簧力,上升相同的行程。位移部件70從第一動作位置上升并定位在第二動作位置。由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被卡合銷64通過從第一動作裝置上升到第二動作位置的位移部件70的卡合部74的上表面上升相同的行程,所以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克服自重或彈簧裝置的彈簧力旋轉,使得紙P的運送方向上游側(圖2中的右側)相對于支持軸62上升。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從第一位置旋轉并定位在第二位置(參照圖3)。通過定影裝置38以及運送輥40而被運送的紙P,沿著由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各個引導板部的長的兩條邊中的、下側一條邊構成的下表面60L被引導至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
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被卡合銷64的上述其它旋轉限制裝置,可以通過將被卡合銷64插入設置在未圖示的側壁中的未圖示的長孔或缺口中來設定。此外,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通過自重或彈簧裝置的彈簧力旋轉以便使紙P的運送方向上游側(圖2中的右側)相對于支持軸62下降,在通過彈簧裝置來進行的情況下,例如,在支持軸62的一側設置扭轉螺旋彈簧即可。扭轉螺旋彈簧的一端卡合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上,另一端卡合在未圖示的單側的支持壁上。此外,也可以是由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和設置在打印機本體4內的未圖示的固定框之間設置的拉伸線圈彈簧或壓縮線圈彈簧構成彈簧裝置的其它實施方式。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不局限于通過外力限制,可以構成為通過自重或彈簧裝置的彈簧力在常時旋轉到第一位置(圖1中實線表示的位置和圖2中示出的位置)。此外,在圖1中,符號S是設置在定影裝置38和運送輥40之間的主運送路徑20中的紙檢測傳感器。
控制器100由微計算機構成,包括根據(jù)控制程序進行計算處理的中央處理器(CPU)、存儲控制程序的ROM、存儲計算結果的可讀寫的RAM、計時器、計數(shù)器、輸入接口以及輸出接口等。在如此構成的控制器100的輸入接口上,輸入來自上述紙檢測傳感器S、其他開關或檢測器等的檢測信號,從輸出接口將控制信號輸出到螺線管SOL等。在實施方式中,控制器100兼用作打印機2的未圖示的控制器。此外,控制器100在設定為面朝下排出模式的情況下,使螺線管SOL為OFF狀態(tài),并使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定位在第一位置(圖2)。此外,在設定為面朝上排出模式的情況下,使螺線管SOL為ON狀態(tài),并將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定位在第二位置(圖3)。面朝上排出模式的設定例如可以通過操作設置在打印機本體4的鍵盤來進行。面朝下排出模式的設定例如可以預先進行編程,使得只要未進行面朝上排出模式的設定,就維持面朝下排出模式。
參照圖2、圖3以及圖5,控制器100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定位在第二位置(圖3和圖5)的狀態(tài)下,在紙P的前端通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后或通過的過程中,使螺線管SOL動作,使得螺線管SOL的位移部件70從第二動作位置(圖3)位移到第一動作位置(圖2)。即,控制器100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定位在第二位置(圖3)的狀態(tài)下,從紙檢測傳感器S檢測紙P的前端起到經(jīng)過規(guī)定時間后,判斷紙P的前端是通過了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還是在通過中,并使螺線管SOL為OFF。使可動鐵芯66下降并使位移部件70從第二動作位置(圖3)位移到第一動作位置(圖2)。由于位移部件70的卡合部74相對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被卡合銷64在下方向遠離的方向下降,所以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通過自重或彈簧裝置從第二位置(圖3和圖5)向第一位置(圖2)在圖3和圖5中的順時針方向旋轉,使得紙P的運送方向上游側(圖3中的右側)相對于支持軸62下降。然而,此時,由于紙P沿著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下表面60L,并通過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所以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該旋轉因該紙P而受到限制。因此,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被定位在稍微旋轉的狀態(tài)(參照圖6)。
通過比較圖5和圖6可以容易地理解,在紙P沿著定位在第二位置(圖5)的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下表面60L而正通過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的狀態(tài)下,當運動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稍微旋轉使得該運送方向上游側(圖5中的右側)下降時,由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下表面60L的傾斜稍微得到緩和,所以紙P的彎曲得到了緩和(曲率變小)。因此,降低了在從主運送路徑20的下游端分支、用于面朝上排出紙P的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中運送的紙P發(fā)生卷曲的可能性。
如前所述,雖然控制器100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定位在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從紙檢測傳感器S檢測紙P的前端起到經(jīng)過規(guī)定時間后,判斷紙P的前端通過了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還是在通過過程中,使螺線管SOL為OFF,但是該定時考慮不妨礙紙P的順利運送的條件來設定即可。
接下來,參照圖7~圖10,針對本發(fā)明的紙運送分支裝置的另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作為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被卡合部的被卡合銷64設定為相對于支持軸62設置在紙P的運送方向下游側,且從該軸向的一側向軸向外側延伸。與此相對的,在前面的實施方式中,由于被卡合銷64相對于支持軸62,設置在紙P的運送方向上游側,所以在另一實施方式中,被卡合銷64的設置與前面的實施方式不同。含有位移部件70的螺線管SOL的結構和卡合部74相對于被卡合銷64的相對位置關系,由于實質上與前面的實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螺線管SOL的位移部件70可以在第一動作位置(圖7中示出的位置)和第二動作位置(圖8中示出的位置)之間位移,其中第一動作位置將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切換為關閉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并使主運送路徑20和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連通的第一位置(圖1中實線表示的位置和圖7中示出的位置),第二動作位置將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切換為關閉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并使主運送路徑20和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連通的第二位置(圖1中雙點劃線表示的位置和圖8中示出的位置)。
即,如圖8所示,在螺線管SOL為OFF(非勵磁)的狀態(tài)中,可動鐵芯66以及位移部件70通過設置在螺線管SOL中的未圖示的彈簧,下降最大行程。位移部件70定位在第二動作位置。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通過自重或彈簧裝置(盡管與前述方式的施力方向不同,但也可以是實質上相同結構的彈簧裝置)的彈簧力而旋轉,使得紙P的運送方向上游側(圖8中的右側)相對于支持軸62上升。并且,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被卡合銷64與定位在第二動作位置的位移部件70的卡合部74的上表面抵接,并限制該旋轉,或者,通過前面敘述的其他旋轉限制裝置限制旋轉并與卡合部74的上表面接近地定位,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被定位在第二位置。通過定影裝置38和運送輥40而被運送的紙P沿著由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各個引導板部的長的兩條邊中的、下側的一條邊構成的下表面60L,被引導至第二分支運送路徑52。
在圖8中示出的狀態(tài)中,當使螺線管SOL為ON(勵磁)時,可動鐵芯66被吸引,與位移部件70一起克服設置在螺線管SOL中的未圖示的彈簧的彈簧力上升相同的行程。位移部件70從第二動作位置上升并定位至第一動作位置。由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被卡合銷64通過從第二動作位置上升到第一動作位置的位移部件70的卡合部74的上表面上升相同的行程,所以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克服自重或彈簧裝置的彈簧力旋轉,使得紙P的運送方向上游側(圖8中的右側)相對于支持軸62下降。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從第二位置旋轉并定位至第一位置(參照圖7)。通過定影裝置38和運送輥40而運送的紙P沿著由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各個引導板部的長的兩條邊中的、上側的一條邊構成的上表面60U,被引導至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
參照圖7~圖9,控制器100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定位在第一位置(圖7和圖9)的狀態(tài)下,在紙P的前端通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后或通過過程中,使螺線管SOL動作,使得螺線管SOL的位移部件70從第一動作位置(圖7)位移到第二動作位置(圖8)。即,控制器100在運動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定位在第一位置(圖7)的狀態(tài)下,從紙檢測傳感器S檢測紙P的前端起到經(jīng)過規(guī)定的時間后,判斷紙P的前端是通過了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還是在通過中,并使螺線管SOL為OFF??蓜予F芯66下降并且位移部件70從第一動作位置(圖7)位移到第二動作位置(圖8)。由于位移部件70的卡合部74相對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被卡合銷64在下方向遠離方向下降,所以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通過自重或彈簧裝置從第一位置(圖7)向著第二位置(圖8),在圖7中的逆時針方向旋轉,使得紙P的運送方向上游側(圖7中的右側)相對于支持軸62上升。然而,此時,由于紙P沿著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上表面60U,正通過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所以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該旋轉因該紙P而受到限制。因此,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被定位在稍微旋轉的狀態(tài)(參照圖10)。
通過比較圖9和圖10可容易地理解,在紙P沿著位于第一位置(圖9)的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上表面60U而正通過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的狀態(tài)下,當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稍微旋轉使得該運送方向上游側(圖9中的右側)上升時,引起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上表面60U的傾斜的稍微得到緩和,并且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60的上游端部的上表面將紙P稍微推起,紙P的彎曲得到緩和(曲率變小)。因此,降低了在從主運送路徑20的下游端分支、用于面朝下排出紙P的第一分支運送路徑50中運送的紙P發(fā)生卷曲的可能性。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在緊鄰主運送路徑20的下游端的上游位置設置運送輥40,但是也有不設置運送輥40的其他實施方式。此外,代替定影裝置38,也具有設置其他運送輥的情況。
權利要求
1.一種紙運送分支裝置,其包括主運送路徑;第一分支運送路徑,從主運送路徑的下游端分支,用于面朝下地排出紙;第二分支運送路徑,從該下游端分支,用于面朝上地排出紙;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可圍繞支持軸旋轉地設置在該下游端;執(zhí)行機構,具有可以在第一動作位置和第二動作位置之間位移的位移部件,其中第一動作位置是將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切換到關閉第二分支運送路徑并使主運送路徑和第一分支運送路徑連通的第一位置,第二動作位置是將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切換到關閉第一分支運送路徑并使主運送路徑和第二分支運送路徑連通的第二位置;和控制器,控制執(zhí)行機構的動作;其特征在于當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切換到第二位置時,引導紙使得其沿著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的下表面移動,當該位移部件從第二動作位置位移到第一動作位置時,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通過自重或彈簧裝置的彈簧力,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旋轉,使得紙運送方向上游側相對于支持軸下降,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被定位在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控制器使執(zhí)行機構動作,使得在紙前端通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后或在通過過程中,該位移部件從第二動作位置位移到第一動作位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紙運送分支裝置,其特征在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中設置有被卡合部,該被卡合部相對于支持軸設置在紙運送方向上游側、且從軸方向的一側向軸方向外側延伸,執(zhí)行機構由包括在上下方向位移的可動鐵芯的螺線管構成,該位移部件與可動鐵芯安裝成一體且包括位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的被卡合部的下側的卡合部,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被定位在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執(zhí)行機構被關閉時,可動鐵芯下降,該位移部件從第二動作位置位移到第一動作位置,該位移部件的卡合部相對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的被卡合部在下方向遠離的方向下降,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通過自重或彈簧裝置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旋轉。
3.一種紙運送分支裝置,其包括主運送路徑;第一分支運送路徑,從主運送路徑的下游端分支,用于面向下地排出紙;第二分支運送路徑,從該下游端分支,用于面朝上地排出紙;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可圍繞支持軸旋轉地設置在該下游端;執(zhí)行機構,具有可以在第一動作位置和第二動作位置之間位移的位移部件,其中第一動作位置是將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切換到關閉第二分支運送路徑并使主運送路徑和第一分支運送路徑連通的第一位置,第二動作位置是將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切換到關閉第一分支運送路徑并使主運送路徑和第二分支運送路徑連通的第二位置;和控制器,控制執(zhí)行機構的動作;其特征在于當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切換到第一位置時,引導紙使得其沿著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的上表面移動,當該位移部件從第一動作位置位移到第二動作位置時,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通過自重或彈簧裝置的彈簧力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旋轉,使得紙運送方向上游側相對于支持軸上升,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被定位在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下,控制器使執(zhí)行機構動作,以使得在紙前端通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后或通過的過程中,該位移部件從第一動作位置位移到第二動作位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3的紙運送分支裝置,其特征在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中設置有被卡合部,該被卡合部相對于支持軸設置在紙運送方向下游側、且從軸方向的一側向軸方向外側延伸,執(zhí)行機構由包括在上下方向位移的可動鐵芯的螺線管構成,該位移部件與可動鐵芯安裝成一體且包括位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的被卡合部的下側的卡合部,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被定位在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下,執(zhí)行機構被關閉時,可動鐵芯下降,該位移部件從第一動作位置位移到第二動作位置,該位移部件的卡合部相對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的被卡合部在下方向遠離的方向下降,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通過自重或彈簧裝置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旋轉。
全文摘要
紙運送分支裝置包括主運送路徑、第一分支運送路徑、第二分支運送路徑、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螺線管和控制器。當螺線管位移部件從第二動作位置位移到第一動作位置時,通過自重或彈簧力,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旋轉,使得紙P的運送方向上游側相對于支持軸下降。控制器在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定位在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在紙前端通過運送路徑切換引導部件后或通過過程中,使螺線管動作使得位移部件從第二動作位置位移到第一動作位置。
文檔編號H04N1/04GK1854921SQ200610077449
公開日2006年11月1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4月28日
發(fā)明者西村俊紀 申請人:京瓷美達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