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性能數據的傳輸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性能數據的傳輸方法,具體地說,是涉及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性能數據的傳輸方法。
背景技術:
:通信系統(tǒng)中,性能管理作為操作維護子系統(tǒng)的一部分,需要完成對各網絡單元相關數據的采集和統(tǒng)計,并送往網管后臺進行分析和處理。網管后臺依據分析的結果,采取必要的網絡控制措施,以維護和改善網絡總體性能水平。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一方面,性能管理所產生的性能數據是海量的;另一方面,系統(tǒng)又要求在指定的采集粒度內完成性能數據的采集、統(tǒng)計和組幀上報,同時又不能對正常的業(yè)務處理和前后臺傳輸流量造成大的沖擊。因此,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如何提高性能數據的傳輸效率,既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又是一個非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于需要提供一種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性能數據的傳輸方法,用以提高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性能數據的傳輸效率。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性能數據的傳輸方法,用于前臺在采集粒度內將所述性能數據傳輸到后臺,包括如下步驟(1)采集粒度開始,所述前臺設置各測量類型中各性能計數器的上報長度;(2)釆集每個所述測量類型中的每個性能計數器的當前值,獲取現有的性能數據,根據所采集的所述性能計數器的當前值對所述現有的性能數據進行統(tǒng)計更新,作為當前的性能數據,并對各測量類型的計數器上報長度進行更新;(3)釆集粒度結束,依據更新后的各測量類型中各性能計數器的上報長度將所述當前的性能數據組幀上報到所述后臺。根據上述的傳輸方法,所述測量類型可以按照測量對象中所述計數器ID組織性能數據,其中每個測量對象的計數器個數可以相同。根據上述的傳輸方法,所述前后臺之間的通訊方式可以包括滑窗方式。根據上述的傳輸方法,步驟(1)中可以將所述上報長度設置為1字節(jié)。根據上述的傳輸方法,步驟(2)中所述計數器值的長度可以為變長。根據上述的傳輸方法,步驟(2)中所述統(tǒng)計更新可以包括覆蓋,累加,計算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根據上述的傳輸方法,所述步驟(2)可以包括(21)在各性能計數器采集點調用計數器接口函數采集所述計數器的當前值;(22)獲取現有的性能數據,根據采集到的所述計數器的當前值對所述現有的性能數據進行統(tǒng)計更新,作為當前的性能數據;(23)對各測量類型的計數器上報長度進行更新。進一步地,所述計數器接口函數的入參可以包括測量類型、測量對象ID、計數器ID和計數器值。根據上述的傳輸方法,步驟(3)中對所述性能數據為0的計數器不進行所述組幀上報。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對值為0的計數器不上報,對值非0的計數器按其最小長度進行上報,因此減小了性能數據傳輸的數據流量,提高了傳輸效率。而且可以完善通訊系統(tǒng)的性能管理功能,代價小,擴展性強。圖l是本發(fā)明中性能數據上報實施例流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性能數據的傳輸方法,思路是減少需要上報的性能數據,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對性能數據進行一定的壓縮處理,以減小傳輸的數據量,提高傳輸效率。為保證本發(fā)明能夠實施并實現,需要將待處理系統(tǒng)中的各性能指標(性能計數器)進行分類,分成若干種不同的測量類型,如TD-SCDMA系統(tǒng)中與RNC(RadioNetworkController,無線網絡控制器)切換相關的性能指標可分成"RNC內硬切換統(tǒng)計"、"RNC內接力切換統(tǒng)計"、"RNC間硬切換出統(tǒng)計"、"系統(tǒng)間切換出統(tǒng)計"和"小區(qū)間切換出統(tǒng)計"等測量類型。每種測量類型中的各性能計數器均被分配一個惟一的計數器ID,如"RNC內硬切換統(tǒng)計"中定義了"RNC內同頻硬切換出準備次數"、"RNC內同頻硬切換出嘗試次數"和"RNC內同頻硬切換入準備次數"等計數器......,其計數器ID分別為1、2、3...。本發(fā)明每種測量類型內均按照測量對象來組織性能數據,也即各性能計數器的上報值,如測量類型"RNC內接力切換統(tǒng)計"內部按照小區(qū)對象來組織性能數據。每個測量對象的計數器個數相同,且按照計數器ID的次序來組織性能數據?,F有移動通訊系統(tǒng)中性能數據,具有如下特性a)對于錯誤相關的計數器,在一個采集粒度內,比如15分鐘,根據經驗數據,約有超過50%的計數器值為0。b)在絕大多數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為方便處理,一般將計數器值用4字節(jié)的整數表示。對于某些流量類型,可能會用8字節(jié)即一個4字節(jié)高位和一個4字節(jié)低位來記錄計數器數值。但是多數情況下,一個采集粒度內多數計數器值一般不會超過65535,即用2字節(jié)就可以完整表達。如TD-SCDMA系統(tǒng)中按照Ultra小區(qū)對來統(tǒng)計"RNC內硬切換統(tǒng)計",一個采集粒度內用戶從一個指定的小區(qū)x切換到另一個指定的小區(qū)y的"RNC內同頻7便切換出嘗試次數"、"RNC內同頻硬切換入準備次數"等次數相關的計數器值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用2字節(jié)甚至1字節(jié)表示。也即本發(fā)明中計數器值的長度不固定,為變長。本發(fā)明根據上述的性能數據的特性,對第一種情況下計數器上報值為0的性能數據不上報,對第二種情況下用4字節(jié)表示的性能數據改為用2字節(jié)表示,據此,即減少了進行上報的性能數據數量,又減小了大部分性能數據的字節(jié)長度,提高了傳輸效率。本發(fā)明進行性能數據傳輸時,采用的性能數據幀結構包括幀頭和幀數據,其中幀頭的結構如表1所示,幀數據包括N(N>=1)個測量對象的性能數據,這些測量對象的性能數據依次排列,其中每個測量對象的性能數據的結構如表2所示。表l、本發(fā)明性能數據幀結構中幀頭結構實施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從表l中可以看出,幀頭結構中包含了性能計數器的分類標識也即測量類型,該幀中發(fā)送的測量對象的個數和測量對象的長度,該測量類型每個測量對象所包含的計數器個數,每個計數器的上報長度,以及該測量類型需要發(fā)送的總幀數和當前幀號等內容,這些字段的長度均為2字節(jié)。其中的測量對象長度,比如對于小區(qū)對象,其小區(qū)標識(Cellld)的取值范圍為1~65535,則其長度為2;其中的計數器上報長度,也即本幀中每個計數器需要記錄的字節(jié)長度,比如為1字節(jié)、2字節(jié)、4字節(jié)或8字節(jié);其中的當前幀號,一般是從1開始順序編號的。下面的表2所表示的是幀數據中每個測量對象在性能數據幀中的內容。在每個測量對象的性能數據中,包含的信息均有本性能數據所歸屬的測量對象也即測量對象ID,表示測量對象中每個計數器的BitMap位圖和不為0的性能數據等信息。其中的測量對象ID,其長度為幀頭中測量對象長度,也即與ucObjUnitLen相等;其中的BitMap位圖,其長度為n,且n=(wCounterNum+7)/8,wCounterNum為幀頭中的計數器個數;其中非0的計數器值為變長。表2、本發(fā)明性能數據幀結構中每個測量對象的性能數據結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每個測量對象后緊跟的BitMap位圖中,字節(jié)aucBitMap中的Bit0標示第一個計數器、Bitl第二個計數器.....Bit7標示第8個計數器;字節(jié)aucBitMap[l]中的Bit0標示第9個計數器、Bitl標示第10個計數器.....Bitl5標示第16個計數器;如果兩個字節(jié)表示不了完整的信息,則其余字節(jié)依此類推。BitMap位圖中Bit位為O表示該計數器所對應的性能數據為0,在性能數據的上報幀中不出現;Bit位為1表示該計數器所對應的性能數據非0,在性能數據的上報幀中出現。另外,本發(fā)明在組幀時候需要滿足兩個約束1)每一幀中只有一種測量類型的性能數據;2)同一測量對象的性能數據不能拆分到不同的性能數據幀中。圖1示出了本發(fā)明中性能數據的傳輸方法實施例,本發(fā)明方法實施例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01:設置各測量類型中各性能計數器的上報長度。采集粒度開始時,前臺設置各測量類型中性能計數器的上報長度,也即每個計數器實際需要占用的字節(jié)數,一般將其設置為l個字節(jié)。步驟102:性能數據的采集和統(tǒng)計更新。針對每個測量類型中的每個性能計數器,首先業(yè)務子系統(tǒng)在各計數器采集點調用性能模塊提供的計數器接口函數采集計數器的當前值(如步驟1021所示);獲取現有的性能數據后計數器接口函數根據采集到的計數器值對現有的性能數據進行統(tǒng)計更新,作為當前的性能數據(如步驟1022所示);并更新各測量類型的計數器上報長度(如步驟1023所示)。如對于測量類型"RNC內硬切換統(tǒng)計",一旦其任何一個計數器的值超過大于0xFF5,則將計數器上報長度更新為2;如果任何一個計數器的值超過大于OxFFFF,則將計數器上報長度更新為4;如果任何一個計數器的值超過大于OxFFFFFFFF,則將計數器上報長度更新為8。計數器接口函數的入參需要指定測量類型、測量對象ID、計數器ID和計數器值。統(tǒng)計更新一般包括覆蓋,累力口,計算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等。步驟103:將性能數據組幀上報。上報粒度到也即采集粒度結束時,備份步驟102中更新后的各測量類型計數器上報長度用于本次上報,按照表1和表2的幀格式將當前的性能數據組幀上報到網管后臺,并轉步驟101繼續(xù)進行性能數據的采集和上報。本發(fā)明采用Nbit滑窗方式來進行前后臺通訊,即前臺性能統(tǒng)計(PM)模塊在發(fā)送完一種測量類型的所有性能數據幀后,發(fā)送探針包到網管后臺,在接收到網管后臺探針應答包后再發(fā)送下一測量類型性能數據幀,或重發(fā)網管后臺未確認的本測量類型的性能數據幀。需要注意的是,為保證性能數據的上報過程中不影響下一個粒度的性能數據采集,需要對性能緩沖區(qū)設計共享區(qū)和快照區(qū)。本發(fā)明采用對性能數據為0的計數器不上報,對性能數據非0的計數器按性能數據最小長度進行上報。與現有技術相比,對性能數據進行了壓縮處理再上報,實現簡單,減小了性能數據傳輸的數據流量,提高了傳輸效率。而且,壓縮/解壓縮速度快,根據TD-SCDMA的經驗數據,壓縮比一般可控制在4以上,且不需要開辟壓縮需要的內存空間。通過本發(fā)明方法,可完善通訊系統(tǒng)的性能管理功能,代價小,擴展性強。權利要求1、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性能數據的傳輸方法,用于前臺在采集粒度內將所述性能數據傳輸到后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采集粒度開始,所述前臺設置各測量類型中各性能計數器的上報長度;(2)采集每個所述測量類型中的每個性能計數器的當前值,獲取現有的性能數據,根據所述性能計數器的當前值對所述現有的性能數據進行統(tǒng)計更新,作為當前的性能數據,并對各測量類型的計數器上報長度進行更新;(3)采集粒度結束,依據更新后的各測量類型中各性能計數器的上報長度將所述當前的性能數據組幀上報到所述后臺。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類型按照測量對象中所述計數器ID組織性能數據,其中每個測量對象的計數器個數相同。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臺之間的通訊方式包括滑窗方式。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將所述上報長度設置為1字節(jié)。5、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計數器值的長度為變長。6、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統(tǒng)計更新包括覆蓋,累加,計算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7、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迷步驟(2)包括(21)在各性能計數器采集點調用計數器接口函數采集所述計數器的當前值;(22)獲取現有的性能數據,所述計數器接口函數根據采集到的所述計數器的當前值對所述現有的性能數據進行統(tǒng)計更新,作為當前的性能數據;(23)對各測量類型的計數器上報長度進行更新。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計數器接口函數的入參包括測量類型、測量對象ID、計數器ID和計數器值。9、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對所述性能數據為0的計數器不進行所述組幀上報。全文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性能數據的傳輸方法,用于前臺在采集粒度內將所述性能數據傳輸到后臺,包括步驟(1)采集粒度開始時,所述前臺設置各測量類型中各性能計數器的上報長度;(2)采集每個所述測量類型中的每個性能計數器的當前值,獲取現有的性能數據,根據所采集的所述性能計數器的當前值對所述現有的性能數據進行統(tǒng)計更新,作為當前的性能數據,并對各測量類型的計數器上報長度進行更新;(3)采集粒度結束,依據更新后的各測量類型中各性能計數器的上報長度將所述當前的性能數據組幀上報到所述后臺。本發(fā)明減小了性能數據傳輸的數據流量,提高了傳輸效率。文檔編號H04Q7/34GK101321359SQ200710110629公開日2008年12月10日申請日期2007年6月6日優(yōu)先權日2007年6月6日發(fā)明者琪周,楊采堅,董小虎申請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