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裸眼立體顯示器以及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的設計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一種涉及采用視差格柵方式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的技術。
背景技術:
作為已有的典型立體影像顯示裝置之一的視差格柵方式的立體影像顯示裝置很久以前就已為人所知,其將左右兩眼看到的圖像描畫或拍攝到透明性薄膜上作為立體用原畫,在原圖像顯示板上設置有立體用原畫,通過在原圖像顯示板的前側留有一定間隔地配置的透明板上,透過交替排列配置有透明部與不透明部的視差格柵來觀看原圖像顯示板, 從而在視點處能夠從視覺上將所述立體用原畫看作立體影像。(參照專利文獻1)在這種立體影像顯示裝置上,像所述已有例那樣,用兩臺照相機拍攝的左右兩眼看到的立體用原畫中,能夠立體地視認立體用原畫的位置是有限的,但是近年,為了獲得更多的立體視覺位置,也能夠根據(jù)由多臺照相機拍攝的圖像和基于計算機圖形學制作的多視點繪圖、以及兩者的合成圖像等,制作多眼看到的立體用原畫并獲得多個視點。使用這樣的視差格柵方式,在視覺區(qū)域一定的情況下,視點數(shù)越多,隨著觀察位置的移動而發(fā)生的立體影像的變化就越順暢。另外,在這樣制作N個視點單位的立體用原畫并確保更多的立體視覺位置的情況下,子像素的寬度用Wi表示,在由多視點影像生成的裸眼立體影像中構成其一個視點單位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子像素在水平方向上的平均個數(shù)用α表示,那么,構成裸眼立體顯示器的視差格柵的在水平方向上鄰接的可視光透射部的間隔僅為NX α Ph(顯示相鄰視點影像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中心間距)。但是,采用視差格柵方式的裸眼立體影像顯示裝置存在以下問題,S卩,影像顯示對象從可視光透射部能夠視認的范圍不同;在透過各可視光透射部并向影像顯示對象側行進的光的強度方面出現(xiàn)差異;光相互干擾且影像顯示對象會看到線條狀的干擾紋(網紋干擾);顯示圖像的畫質降低。于是,作為用于消除依圖像顯示對象的視認位置而產生的網紋干擾的方法,公開了一種在視差格柵上的相鄰狹縫的中心間距用D表示,且裸眼立體顯示器的影像顯示面的子像素在橫方向上反復配置形成的條紋狀圖案的間距用P表示的情況下,將視差格柵設計為D興ηΧΡ(η為自然數(shù))的技術。(參照專利文獻2)已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1889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4098612號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網紋干擾是否會被影像顯示對象看到,是由從形成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到視差格柵的距離、從影像顯示對象到視差格柵的距離、分別形成用于構成在水平方向上鄰接的該視差格柵的各個狹縫區(qū)域的一個或多個可視光透射部的上下左右的間隔、形成顯示器的子像素的寬度和高度、顯示相鄰視點的影像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中心間距、顯示裸眼立體影像時使用的視點數(shù)等之間的相關關系決定的。也就是說,根據(jù)可視光透射部為狹縫狀的情況下可視光透射部的左右間隔,可視光透射部為孔狀的情況下可視光透射部的左右及上下的間隔,以及其他各種因素,產生網紋干擾。但是,在專利文獻1中并不存在上述概念,由于D興nXP(n為自然數(shù)),且η為自然數(shù),不限定于顯示裸眼立體影像時使用的視點數(shù),因此,會有依據(jù)該算式不一定消除網紋干擾的情況存在。即,為了確實消除網紋干擾,視差格柵上的相鄰狹縫的中心間距D,如下式所述,一定是比顯示相鄰視點影像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中心間距α Ph與顯示裸眼立體影像時使用的視點數(shù)N相乘所得的值略小的值,而且,必須是比aPh與(N-I)相乘所得的值大很多的值。
權利要求
1.一種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與縱橫排列有多個像素的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保持距離Z設置,所述像素在橫方向上排列有表示R、G、B的三個子像素,根據(jù)預先確定的設計條件計算并設計了與多個可視光透射部的大小和配置相關的值以及所述距離Z的值,其特征在于,在由多視點影像生成的裸眼立體影像中,構成其一個視點單位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子像素在水平方向上的平均個數(shù)用α表示;形成所述顯示器的子像素的寬度用Wi表示; 顯示相鄰視點影像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中心間距用α Wi表示; 影像顯示對象的左右兩眼的瞳孔間距用W表示;用于生成所述裸眼立體影像的影像的視點數(shù)用N表示;在以上這種裸眼立體觀看的情況下,預先設定了最佳立體可視位置,從該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l表示; 還預先設定了斜方向網紋干擾的消除位置,從該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2表示;在以上這些設計條件下,根據(jù)下述式(1)決定從所述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到所述視差格柵的所述距離Z的值; 根據(jù)下述式( 決定在水平方向上鄰接的、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多個可視光透射部的間隔Hh的值;從而設計得到所述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 式⑴ ^PhxLl Z =-W式O)N χα P h xL £H h =-Z + L Ξο
2.一種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與縱橫排列有多個像素的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保持距離Z設置,所述像素在橫方向上排列有表示R、G、B的三個子像素,根據(jù)預先確定的設計條件計算并設計了與多個可視光透射部的大小和配置相關的值以及所述距離Z的值,其特征在于,在由多視點影像生成的裸眼立體影像中,構成其一個視點單位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子像素在水平方向上的平均個數(shù)用α表示;形成所述顯示器的子像素的寬度用Wi表示; 顯示相鄰視點影像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中心間距用α Wi表示; 影像顯示對象的左右兩眼的瞳孔間距用W表示; 所述顯示器的水平分辨率用Ir表示;用于生成所述裸眼立體影像的影像的視點數(shù)用N表示;在以上這種裸眼立體觀看的情況下,預先設定了最佳立體可視位置,從該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l表示; 在一條斜方向網紋干擾的產生位置中,還預先設定了距離所述視差格柵最近的合適立體可視位置,從該合適立體可視位置到所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2n表示;在以上這些設計條件下,根據(jù)下述式(1)決定從所述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到所述視差格柵的所述距離Z的值; 根據(jù)下述式(3)決定在斜方向網紋干擾的消除位置上的、從與所述顯示器左端的立體顯示用像素單元相對應的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到與顯示器右端的立體顯示用像素單元相對應的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之間的、水平方向上的可視光透射部的個數(shù) Mh的值;根據(jù)下述式(4)決定在水平方向上鄰接的、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多個可視光透射部的間隔Hh的值;從而設計得到所述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 式⑴
3. —種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與縱橫排列有多個像素的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保持距離Z設置,所述像素在橫方向上排列有表示R、G、B的三個子像素,根據(jù)預先確定的設計條件計算并設計了與多個可視光透射部的大小和配置相關的值以及所述距離Z的值,其特征在于,在由多視點影像生成的裸眼立體影像中,構成其一個視點單位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子像素在水平方向上的平均個數(shù)用α表示;形成所述顯示器的子像素的寬度用Ph表示; 顯示相鄰視點影像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中心間距用α Ph表示; 影像顯示對象的左右兩眼的瞳孔間距用W表示; 所述顯示器的水平分辨率用Ir表示;用于生成所述裸眼立體影像的影像的視點數(shù)用N表示;在以上這種裸眼立體觀看的情況下,預先設定了最佳立體可視位置,從該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l表示; 在一條斜方向網紋干擾的產生位置中,還預先設定了距離所述視差格柵最遠的合適立體可視位置,從該合適立體可視位置到所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2f表示;在以上這些設計條件下,根據(jù)下述式(1)決定從所述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到所述視差格柵的所述距離Z的值; 根據(jù)下述式(3)決定在斜方向網紋干擾的消除位置上的、從與所述顯示器左端的立體顯示用像素單元相對應的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到與顯示器右端的立體顯示用像素單元相對應的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之間的、水平方向上的可視光透射部的個數(shù) Mh的值;根據(jù)下述式(5)決定在水平方向上鄰接的、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多個可視光透射部的間隔Hh的值;從而設計得到所述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 式⑴
4.如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 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即狹縫的邊緣形狀為階梯狀或由圓弧、橢圓弧、多邊形中的任一種連續(xù)而成的丸子狀;或者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的形狀為多個獨立形成的孔狀; 與一個子像素相對應的、連續(xù)的所述形狀的可視光透射部的一個單位或者所述多孔狀可視光透射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個數(shù)用β表示;形成所述顯示器的子像素的高度用Pv表示;在這種裸眼立體觀看的情況下, 根據(jù)所述式(1)求出的所述距離Ζ,以及,預先設定了水平方向網紋干擾的消除位置,從該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3表示;在以上這些設計條件下,根據(jù)下述式(6)決定在垂直方向上連接的、所述階梯狀或所述丸子狀或者所述多孔狀的可視光透射部的間隔Hv的值;從而設計得到所述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 式(6)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對于每個在水平方向上鄰接的所述狹縫,通過僅使多個所述階梯狀或所述丸子狀或者所述多孔狀的可視光透射部在上下方向上的配置位置(配置開始位置)具有不規(guī)則性,從而防止了水平方向網紋干擾的產生。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規(guī)則性是根據(jù)隨機數(shù)決定所述配置位置(配置開始位置)。
7.如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 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即狹縫的邊緣形狀為階梯狀或由圓弧、橢圓弧、多邊形中的任一種連續(xù)而成的丸子狀;或者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的形狀為多個獨立形成的孔狀; 與一個子像素相對應的、連續(xù)的所述形狀的可視光透射部的一個單位或所述多孔狀可視光透射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個數(shù)用β表示; 所述顯示器的垂直分辨率用Jr表示;形成所述顯示器的子像素的高度用Pv表示;在這種裸眼立體觀看的情況下, 根據(jù)所述式(1)求出的所述距離Ζ,以及,在一條水平方向網紋干擾的產生位置中,還預先設定了距離所述視差格柵最近的位置,從該位置到所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3n表示;在以上這些設計條件下,對于所述視差格柵,根據(jù)下述式(7)決定在水平方向網紋干擾的消除位置上的、從與所述顯示器上端的子像素相對應的所述形狀的可視光透射部到與顯示器下端的子像素相對應的所述形狀的可視光透射部之間的、垂直方向上的上述連續(xù)的所述形狀的可視光透射部的一個單位或所述多孔狀可視光透射部的個數(shù)Mv的值;根據(jù)下述式(8)決定在垂直方向上連接的、所述階梯狀或所述丸子狀或者所述多孔狀的可視光透射部的間隔Hv的值;從而設計得到所述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 式⑵
8.如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 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即狹縫的邊緣形狀為階梯狀或由圓弧、橢圓弧、多邊形中的任一種連續(xù)而成的丸子狀;或者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的形狀為多個獨立形成的孔狀; 與一個子像素相對應的、連續(xù)的所述形狀的可視光透射部的一個單位或所述多孔狀可視光透射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個數(shù)用β表示; 所述顯示器的垂直分辨率用Jr表示;形成所述顯示器的子像素的高度用Pv表示;在這種裸眼立體觀看的情況下, 根據(jù)所述式(1)求出的所述距離Ζ,以及,在一條水平方向網紋干擾的產生位置中,預先設定了距離所述視差格柵最遠的位置, 從該位置到該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3f表示;在以上這些設計條件下,對于所述視差格柵,根據(jù)下述式(7)決定在水平方向網紋干擾的消除位置上的、從與所述顯示器上端的子像素相對應的所述形狀的可視光透射部到與顯示器下端的子像素相對應的所述形狀的可視光透射部之間的、垂直方向上的上述連續(xù)的所述形狀的可視光透射部的一個單位或所述多孔狀可視光透射部的個數(shù)Mv的值;根據(jù)下述式(9)決定在垂直方向上連接的、所述階梯狀或所述丸子狀或者所述多孔狀的可視光透射部的間隔Hv的值;從而設計得到所述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 式⑵Mv = JrX β 式(9)
9.如權利要求1 8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 影像顯示對象的左右兩眼的瞳孔間距用W表示;在所述最佳立體可視位置上,由影像顯示對象的一只眼透過構成視差格柵且橫寬為Sh 的可視光透射部視認的有效可視區(qū)域的橫寬用Vh表示;在由多視點影像生成的裸眼立體影像中,構成其一個視點單位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子像素在水平方向上的平均個數(shù)用α表示;形成所述顯示器的子像素的寬度用Ph表示;顯示相鄰視點影像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中心間距用α Ph表示;在以上這種裸眼立體觀看的情況下,根據(jù)下述式(10)決定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的所述橫寬Sh的值; 從而設計得到所述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 式(10)
10.如權利要求4 9中任一項所述的所述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即狹縫的邊緣形狀為階梯狀或由圓弧、橢圓弧、多邊形中的任一種連續(xù)而成的丸子狀;或者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的形狀為多個獨立形成的孔狀; 在所述最佳立體可視位置上,由影像顯示對象透過構成視差格柵的高度為Sv的可視光透射部視認的預先確定的有效可視區(qū)域的高度用Vv表示;所述視差格柵的在垂直方向上連接的所述多孔狀可視光透射部的間隔用Hv表示; 所述垂直方向上的開口率(關于Hv的系數(shù))用λ表示; 在這種裸眼立體觀看的情況下,預先設定了最佳立體可視位置,從該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l表示; 根據(jù)所述式(1)求出的所述距離Ζ,在以上這些設計條件下,根據(jù)下述式(11)或式(Il)'決定所述階梯狀或所述丸子狀或者所述多孔狀的可視光透射部的間隔Sv的值; 式(11)
11.如權利要求1 10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jù)所述式(1)求出的所述距離Z,和影像顯示對象的左右兩眼的瞳孔間距W,以及在所述最佳立體可視位置上,由影像顯示對象的一只眼透過構成視差格柵且橫寬為證的可視光透射部視認的有效可視區(qū)域的橫寬Vh, 使用上述這三個值,根據(jù)下述式(12)決定合適立體可視區(qū)域的最短距離Lln ; 根據(jù)下述式(13)決定合適立體可視區(qū)域的最長距離Llf ;在從Lln到Llf的合適立體可視區(qū)域內,預先設定從所述斜方向網紋干擾的消除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L2 ;從而設計得到所述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 式(12)
12.如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4 11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從所述最佳立體可視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Ll與從所述斜方向網紋干擾的消除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L2 設定為同一距離。
13.如權利要求4、或權利要求9 11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 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即狹縫的邊緣形狀為階梯狀或由圓弧、橢圓弧、多邊形中的任一種連續(xù)而成的丸子狀;或者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的形狀為多個獨立形成的孔狀; 根據(jù)預先確定的設計條件,計算并設計與多個所述可視光透射部的大小和配置相關的值以及所述距離Z的值,從而得到的一種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 從所述最佳立體可視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Ll與從所述斜方向網紋干擾的消除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L2,以及從所述水平方向網紋干擾的消除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L3, 預先設定為同一距離。
14.如權利要求1 13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在由多視點影像生成的裸眼立體影像中,構成其一個視點單位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子像素在水平方向上的平均個數(shù)用α表示;形成所述顯示器的子像素的寬度用Wi表示;顯示相鄰視點影像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中心間距用α W1表示;在以上這種裸眼立體觀看的情況下,在所述最佳立體可視位置上,將想要使影像顯示對象用一只眼透過構成視差格柵且橫寬為證的可視光透射部視認的圖像顯示面上的最大區(qū)域作為矩形區(qū)域, 并將該矩形區(qū)域的橫寬Vh max決定為2X α Ph以上且不到3Χ α Ph ; 將由影像顯示對象的一只眼透過構成所述視差格柵且橫寬為Si的可視光透射部視認的預先確定的有效可視區(qū)域的橫寬Vh決定為α Ph以上、所述Vh max以下;從而設計得到所述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
15.如權利要求4 14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方向上連接的子像素的間隔用Hpv表示;與一個子像素相對應的、連續(xù)的所述形狀的可視光透射部的一個單位或所述多孔狀可視光透射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個數(shù)用β表示;在這種裸眼立體觀看的情況下,上述在垂直方向上連接的、所述階梯狀或所述丸子狀或者所述多孔狀的可視光透射部的間隔Hv,根據(jù)等式Ην = Ηρν/β (β為自然數(shù))來決定; 從而設計得到所述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
16.如權利要求1 15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方向上透射狹縫狀可視光的校準線至少設置在其左右任一端,并載置在所述視差格柵上;調整位置,以使透過所述校準線看見的可視光變成同一顏色;通過校準線作業(yè),即通過將所述校準線并行移動到不被影像顯示對象視認的位置,從而固定在所述顯示器上。
17.如權利要求16中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準線的寬度Ch是根據(jù)使用了形成所述顯示器的子像素的寬度Ph與在進行所述校準作業(yè)時從工作人員的一只眼到所述視差格柵的距離L4的下述式(14) 來決定的; 式(14)
18.如權利要求1 17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從所述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到視差格柵的所述距離Z, 不是根據(jù)式(1),而是在從所述視差格柵到預先設定的合適立體可視區(qū)域的最短距離Lln上,根據(jù)使用了由一只眼透過橫寬為Sh的可視光透射部視認的有效可視區(qū)域的橫寬Vh與影像顯示對象的左右兩眼的瞳孔間距W的下述式(15)來決定的, 從而設計得到所述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 式(15)
19.如權利要求1 18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 從形成所述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到視差格柵的所述距離Ζ,不是根據(jù)式(1),而是在從所述視差格柵到預先設定的合適立體可視區(qū)域的最長距離Llf上,根據(jù)使用了由一只眼透過橫寬為Si的可視光透射部視認的有效可視區(qū)域的橫寬Vh與影像顯示對象的左右兩眼的瞳孔間距W的下述式(16)來決定的, 從而設計得到所述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 式(16)
20.如權利要求4 19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 所述顯示器為等離子顯示器;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的形狀為多個獨立形成的孔狀; 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的橫寬用證表示; 所述多孔狀可視光透射部的高度用Sv表示;遮斷從所述等離子顯示器產生的電磁波的有效最大振幅的寬度用Er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根據(jù)下述式(17)(求出通過□中的計算所得的值以上的最小整數(shù);在式(18)中也一樣)決定與所述一個子像素相對應的、所述可視光透射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個數(shù)β的值;根據(jù)下述式(18)決定與所述一個子像素相對應的、所述可視光透射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個數(shù)Y的值;由屏蔽所述等離子顯示器產生的電磁波的原材料形成所述視差格柵; 從而設計得到所述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 式(17)
21.如權利要求4 20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 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具有多個獨立形成的孔狀的可視光透射部的形狀是橢圓弧形、去掉橢圓弧形的上下后的燈籠形、或者四邊形以上的凸偶數(shù)邊形。
22.如權利要求21中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 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具有多個獨立形成的孔狀的可視光透射部的形狀是,將所述橢圓弧形、去掉橢圓弧形的上下后的燈籠形、或者四邊形以上的凸偶數(shù)多邊形在水平方向上僅傾斜預先確定的角度后的形狀。
23.如權利要求4 20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最佳立體可視位置上,決定了矩形區(qū)域即是想要使影像顯示對象用一只眼透過構成視差格柵且橫寬為證的可視光透射部視認的圖像顯示面上的最大區(qū)域;以所述最佳立體可視位置上的圖像顯示對象的左右任一眼為基點,將由連結該任一眼和所述矩形區(qū)域的線段與所述視差格柵面的交點構成的所述矩形區(qū)域的相似形的區(qū)域,作為內接于上下及左右各邊的形狀或者僅內接于其左右各邊的形狀;并且,以所述最佳立體可視位置上的圖像顯示對象的左右任一眼為基點,將由圖像顯示對象透過所述孔部視認的像素排列面上的區(qū)域,作為所述孔部的相似形的有效可視區(qū)域;由此,設計出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具有多個獨立形成的孔狀的可視光透射部。
24.如權利要求1 23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其特征在于, 所述視差格柵為板狀透明介質;在圖像顯示對象側設置可視光不透射部,通過由吸收可視光的原材料及/或擴散反射可視光的原材料中的任一種形成所述可視光不透射部,來防止眩光。
25.一種使用了權利要求1 24中任一項所述的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的裸眼立體顯示器。
26.—種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的設計方法,與縱橫排列有多個像素的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保持距離Z設置視差格柵,所述像素在橫方向上排列有表示R、G、B的三個子像素,根據(jù)預先確定的設計條件計算并設計與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多個可視光透射部的大小和配置相關的值以及所述距離Z的值,其特征在于,在由多視點影像生成的裸眼立體影像中,構成其一個視點單位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子像素在水平方向上的平均個數(shù)用α表示;形成所述顯示器的子像素的寬度用Ph表示; 顯示相鄰視點影像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中心間距用α Ph表示; 影像顯示對象的左右兩眼的瞳孔間距用W表示;用于生成所述裸眼立體影像的影像的視點數(shù)用N表示;在以上這種裸眼立體觀看的情況下,預先設定了最佳立體可視位置,從該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l表示; 還預先設定了斜方向網紋干擾的消除位置,從該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2表示;在以上這些設計條件下,根據(jù)下述式(1)決定從所述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到所述視差格柵的所述距離Z的值; 根據(jù)下述式(2)決定在水平方向上鄰接的、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多個可視光透射部的間隔Hh的值; 式⑴
27.一種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的設計方法,與縱橫排列有多個像素的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保持距離Z設置視差格柵,所述像素在橫方向上排列有表示R、G、B的三個子像素,根據(jù)預先確定的設計條件計算并設計與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多個可視光透射部的大小和配置相關的值以及所述距離Z的值,其特征在于,在由多視點影像生成的裸眼立體影像中,構成其一個視點單位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子像素在水平方向上的平均個數(shù)用α表示;形成所述顯示器的子像素的寬度用Wi表示; 顯示相鄰視點影像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中心間距用α Wi表示; 影像顯示對象的左右兩眼的瞳孔間距用W表示; 所述顯示器的水平分辨率用Ir表示;用于生成所述裸眼立體影像的影像的視點數(shù)用N表示;在以上這種裸眼立體觀看的情況下,預先設定了最佳立體可視位置,從該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l表示; 在一條斜方向網紋干擾的產生位置中,還預先設定了距離所述視差格柵最近的合適立體可視位置,從該合適立體可視位置到所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2n表示;在以上這些設計條件下,根據(jù)下述式(1)決定從所述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到所述視差格柵的所述距離Z的值; 根據(jù)下述式(3)決定在斜方向網紋干擾的消除位置上的、從與所述顯示器左端的立體顯示用像素單元相對應的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到與顯示器右端的立體顯示用像素單元相對應的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之間的、水平方向上的可視光透射部的個數(shù) Mh的值;根據(jù)下述式(4)決定在水平方向上鄰接的、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多個可視光透射部的間隔Hh的值; 式⑴
28. —種裸眼立體顯示器用視差格柵的設計方法,與縱橫排列有多個像素的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保持距離Z設置視差格柵,所述像素在橫方向上排列有表示R、G、B的三個子像素,根據(jù)預先確定的設計條件計算并設計與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多個可視光透射部的大小和配置相關的值以及所述距離Z的值,其特征在于,在由多視點影像生成的裸眼立體影像中,構成其一個視點單位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子像素在水平方向上的平均個數(shù)用α表示;形成所述顯示器的子像素的寬度用Wi表示; 顯示相鄰視點影像的立體顯示用像素的中心間距用α Wi表示; 影像顯示對象的左右兩眼的瞳孔間距用W表示; 所述顯示器的水平分辨率用Ir表示;用于生成所述裸眼立體影像的影像的視點數(shù)用N表示;在以上這種裸眼立體觀看的情況下,預先設定了最佳立體可視位置,從該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l表示;在一條斜方向網紋干擾的產生位置中,還預先設定了距離所述視差格柵最遠的合適立體可視位置,從該合適立體可視位置到所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L2f表示;在以上這些設計條件下,根據(jù)下述式(1)決定從所述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到所述視差格柵的所述距離Z的值;根據(jù)下述式(3)決定在斜方向網紋干擾的消除位置上的、從與所述顯示器左端的立體顯示用像素單元相對應的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到與顯示器右端的立體顯示用像素單元相對應的所述視差格柵的可視光透射部之間的、水平方向上的可視光透射部的個數(shù) Mh的值;根據(jù)下述式(5)決定在水平方向上鄰接的、構成所述視差格柵的多個可視光透射部的間隔Hh的值;式⑴
全文摘要
消除在采用了視差格柵方式的裸眼立體顯示器上產生的網紋干擾。用構成一個立體顯示用像素的子像素在水平方向的一行上的平均個數(shù)、形成顯示器的子像素的寬度、從預先確定的斜方向網紋干擾的消除位置到視差格柵的距離、用于顯示裸眼立體影像的影像視點數(shù)、從所述顯示器的圖像顯示面到所述視差格柵的距離Z,求出視差格柵的在水平方向上鄰接的可視光透射部的間隔。
文檔編號H04N13/04GK102472898SQ20108003145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7月13日
發(fā)明者吉田健治 申請人:吉田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