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線纜排布結構以及采用該結構的圖像掃描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610182閱讀:11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線纜排布結構以及采用該結構的圖像掃描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的諸多方面涉及一種線纜排布結構以及采用該線纜排布結構的圖像掃描器。
      背景技術
      通常,例如圖像掃描器中的線纜排布結構(cable arrangement structure)已為人所知。具體而言,這樣的線纜排布結構被構造成線纜具有彎曲部(例如U型或者J型部) 的一端能被連接至在圖像掃描器內作往復運動的可移動體(例如掃描頭)上。

      發(fā)明內容
      在上述線纜排布結構中,如果所述彎曲部位于可移動體移動方向的下游側,則會有應力(一種壓力)從線纜與可移動體相連的連接部分處施加到線纜的所述彎曲部上,線纜在這樣的位置處就會發(fā)生彎折(彎曲)。一旦發(fā)生彎折,產生彎折的部分就會隨移動體的持續(xù)移動而動作。在這種情況下,線纜有可能很快受損。眾所周知,線纜的楊氏模量aoung,s Modulus)越大,其抗彎負載(buckling load)也越大。這一點可以從計算抗彎負載的著名的歐拉公式(Euler’ s formula)得出。 因此,在傳統技術中,人們以彈性構件(比如張力膠帶(tension tape))粘附在線纜上,用以增加線纜的綜合彈性模量,從而抑制形變的發(fā)生。然而,在上述傳統技術中,有必要嚴密監(jiān)控綜合楊氏模量,因為如果楊氏模量減小,就會導致屈強比(yield rate)下降,在此情況下形變就有可能發(fā)生。根據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不同于傳統結構的結構設置能夠抑制線纜的形變,如此對楊氏模量的監(jiān)控則不再必需。根據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提供一種線纜排布結構,該線纜排布結構設置有基構件、 可移動體、驅動單元、撓性線纜以及張力施加單元,所述可移動體被設置成相對于基構件進行往復運動,所述驅動單元被設置成驅動所述可移動體進行往復運動。撓性線纜用于傳輸電信號,撓性線纜的一端與所述基構件固定連接,撓性線纜的另一端與所述可移動體相連, 撓性線纜具有彎曲部,撓性線纜的兩端均位于其彎曲部的同側。所述張力施加單元被設置成能夠在彎曲部處于可移動體移動的前方時,從所述彎曲部的彎曲的內側向所述撓性線纜施加張緊力,對撓性線纜施加張緊力的控制與所述可移動體的移動處于機械關聯之中??蛇x擇地,張力施加單元可以包含按壓構件。按壓構件與可移動體匹配接合,并且伸向所述的彎曲部。按壓構件的末端從內側接觸所述的彎曲部。此外,張力施加單元被設置成使得在彎曲部與可移動體之間的距離減小、按壓構件從內側接觸彎曲部時,張緊力作用在撓性線纜上。進一步可選擇地,按壓構件能夠與可移動體匹配接合,從而使按壓構件在與可移動體的移動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動;并且,當所述彎曲部與可移動體之間的距離減小、所述按壓構件的末端從內側接觸所述彎曲部時,所述按壓構件能夠相對于所述可移動體移位。
      進一步可選擇地,所述線纜排布結構可以進一步包含返回單元,當可移動體移動致使可移動體與所述彎曲部之間的距離增加時,返回單元可以使所述按壓構件移位,使按壓構件的末端離開可移動體。仍然可選擇地,所述按壓構件的一部分在相對于可移動體與所述彎曲部相反的一側延伸;并且,所述返回單元包含止動壁,當可移動體在致使可移動體與彎曲部之間距離擴大的方向上移動時,按壓構件的端部抵碰所述的止動壁。此外,所述按壓構件相對于所述可移動體與所述彎曲部相反的部分與所述基構件之間具有預定的間隙。進一步可選擇地,所述線纜排布結構可以進一步包含阻擋構件。當彎曲部與可移動部之間的距離減小、按壓構件相對于所述可移動體移動時,所述阻擋構件對按壓構件施以摩擦阻力??蛇x擇地,阻擋構件可以包含能夠產生彈性形變的彈性體??蛇x擇地,按壓構件的末端形成為具有光滑的彎曲表面。仍然可選擇地,按壓構件在可移動體與末端之間的部分可以與所述撓性線纜之間具有間隔。此外,當所述末端距離所述可移動體最遠時,兩者之間的距離不超過所述可移動體在單一方向上行進路線長度的一半??蛇x擇地,所述可移動體具有細長的形狀,其長度方向垂直于可移動體的移動方向;并且,所述線纜與所述可移動體的連接部與所述驅動單元將驅動力施加在所述可移動體上的作用點之間的距離不超過所述可移動體在其長度方向上的長度。根據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提供一種采用上述線纜排布結構的圖像掃描器。即,根據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提供一種圖像掃描單元,該掃描單元包含圖像攝取單元和線纜排布結構。所述線纜排布結構包含有基構件、可移動體、驅動單元、撓性線纜以及張力施加單元。所述可移動體被設置成能夠相對于所述基構件進行往復運動,所述驅動單元被設置成能夠驅動所述可移動體進行往復運動,撓性線纜用于傳輸電信號,撓性線纜的一端與所述基構件固定連接,撓性線纜的另一端與所述可移動體相連,撓性線纜具有彎曲部,撓性線纜的兩端均位于其彎曲部的同側,所述張力施加單元被設置成能夠在所述彎曲部處于可移動體移動的前方時,從所述彎曲部的彎曲的內側向所述撓性線纜施加張緊力, 對撓性線纜施加張緊力的控制與所述可移動體的移動處于機械關聯之中??蛇x擇地,所述張力施加單元包含按壓構件。所述按壓構件與所述可移動體匹配接合,并且伸向所述的彎曲部。所述按壓構件的末端從內側接觸所述的彎曲部。所述張力施加單元被設置成能夠使得在所述彎曲部與可移動體之間的距離減小、所述按壓構件從內側接觸所述彎曲部時,所述張緊力作用在所述撓性線纜上。進一步可選擇地,所述按壓構件可以與所述可移動體匹配接合,從而使所述按壓構件能夠在與所述可移動體的移動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動。當所述彎曲部與可移動體之間的距離減小、所述按壓構件的末端從內側接觸所述彎曲部時,所述按壓構件能夠相對于所述可移動體移位。并且,所述按壓構件位于圖像攝取單元的下方,在從上方俯視的情況下, 所述圖像攝取單元與所述按壓構件的一部分重疊。仍然可選擇地,所述可移動體上形成有凹槽,該凹槽在垂直于可移動體移動方向的平面上具有成角度的U形截面;并且,隔著所述凹槽彼此相對的一對壁上形成有支承孔, 該支承孔用于以可移動的方式支承所述的按壓構件。


      圖1為第一實施例的掃描器的一部分的立體圖;圖2為第一實施例的掃描器的俯視圖;圖3-6為從圖2中A-A方向看去時的截面圖,展示第一實施例中張緊桿(tension bar)的操作;圖7為展示依據第一實施例的張緊桿、托架等等的排布的立體圖;圖8為沿圖7中A-A方向看去時的截面圖;圖9所示截面圖展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圖像攝取單元所附接的凹槽;圖10為根據第二實施例對應于圖8的截面圖;圖11示意性地顯示基于本發(fā)明變化例的用于移動張緊輥的機構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照附圖描述本發(fā)明各個方面的示意性實施例。以下說明中將要描述的是平板式掃描器1。實施例中的掃描器1能夠執(zhí)行第一掃描功能和第二掃描功能,執(zhí)行第一掃描功能以便自動饋送原始文件(original documents) 并掃描其上的圖像,執(zhí)行第二掃描功能以便掃描放置在掃描位置上的原始單張文件上的圖像。如圖1所示,放置原始文件的文件臺3限定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文件掃描窗口 5。 窗口 5的旁邊另外形成窗口 7。窗口 5和7上分別被覆以玻璃或者丙烯酸材料(acrylic material)制成的透明的壓板(platen)5A和7A。公知的文件蓋(document cover,圖1中未示出)以可轉動的方式附接在文件臺3 上,相對于文件臺3進行開合。具體而言,文件蓋在處于關閉位置時覆蓋放置在窗口 5上的原始文件,在處于開啟位置時使窗口 5暴露于外。文件蓋的上表面上設置有公知的自動饋紙裝置(automatic sheet feeder,簡稱“ASF”),用于饋送多頁的原始文件。由ASF饋送的原始文件逐一經過窗口 7。托架11是設置在文件臺3中的可移動體,可在文件臺3的長度方向(即圖1中的左右方向)上移動。托架11上安裝有圖像攝取單元(image capturing unit) 9。圖像攝取單元9在設計上用于接收原始文件所反射的光線,并根據接收到的光線產生電信號。托架11和圖像攝取單元9位于第一和第二窗口 5和7的下方,在垂直于托架 11移動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即在寬度方向上延伸)。掃描器1通過圖像攝取單元9將圖像 (的反射光線)轉換為相應的電信號來掃描原始文件上的圖像。在典型的實施例中,接觸型攝像傳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縮寫為“CIS”)被用作所述的圖像攝取單元9。當以ASF執(zhí)行掃描時,圖像掃描單元9處于掃描窗孔7直接下方的起始位置(home position)上(見圖3),掃描途經掃描窗口 7的原始文件的圖像。當原始文件被放置在壓板5A上時,圖像掃描單元9在掃描窗口 5下方沿遠離掃描窗口 7的方向移動。該操作被稱為第二掃描操作。當第二掃描操作完成時,圖像掃描單元9返回至起始位置,返回的速度大于其在執(zhí)行掃描時的速度。如圖2所示,文件臺3在其寬度方向上的中部設置有導向桿13A和皮帶13B。導向桿13A沿托架11的移動方向延伸,并且用于引導托架11移動。皮帶1 用于沿著如圖 2所示的導向桿13A移動托架11。文件臺3在其長度方向上位于窗口 7的一側(即圖2中的左手側)設置有致動裝置,比如電機13C,用于驅動皮帶13B。當13C驅動皮帶13B時,托架11能夠被驅動在文件臺3的長度方向上往復運動。圖像攝取單元9上連接有線纜15,線纜15用于將圖像攝取單元9產生的電信號輸送至掃描控制單元(圖中未示出)。線纜15為柔性扁平線纜(flexible flat cable,縮寫為“FFC”),設置在文件臺3中。線纜15的一個端部以雙面膠帶等等可靠固定在文件臺 3上(見圖幻。線纜15的另外一個端部與托架11相連。線纜15具有U型部或者J型部 (以下也稱“彎曲部”)15A,形成在托架11位于窗口 7的一側。在執(zhí)行第二掃描操作時,線纜15發(fā)生彈性形變,使得彎曲部15A在托架11移動進行第二掃描(操作)時遠離窗口 7。當第二掃描操作完成時,托架11返回起始位置,線纜 15發(fā)生形變,使彎曲部15A的位置趨近窗口 7。根據上述結構,連接線纜15與托架11的連接部15C和將皮帶13B的動力傳遞給托架11的操作部13D,兩者在托架11的長度方向上位于托架11的同一側,從而使連接部 15C與操作部13D之間的距離dl小于托架11在其長度方向上的尺寸Ll的一半。如圖4所示,當第二掃描操作完成時,托架11返回至起始位置,彎曲部15A在托架11的移動方向上位于托架的前方(下游側)。在這種情況下,有壓縮力(compressing force)作用在連接部15C與彎曲部15A之間的上直部(upper straight portion) 15B上 (見圖4至圖6)。因此,上直部15B相對容易彎折。此外,根據上述結構,在托架返回至起始位置時,彎曲部15A和/或上直部15B會接觸壓板5A(見圖5和圖6)。因托架11移動相對較快,所以大的擠壓力可能會作用于直部 15B,引起線纜15發(fā)生形變。根據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張力施加機構(tension applying mechanism) 17,用于防止直部15B因擠壓力而產生形變。張力施加機構17從彎曲處的內側接觸彎曲部15A, 從而將張力施加在線纜15上。如上所述,張力施加機構17以機械聯動的方式隨托架11的移動而動作,將張力施加在線纜15上,但并未利用電動致動裝置(electrical actuator)。如圖7所示,張力施加機構17包含張緊桿19,張緊桿19以可移動的方式與托架 11結合。張緊桿19相對于托架11能在托架的移動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移動。張力施加裝置17進一步包含阻擋構件(resisting member) 21。該阻擋構件21施加阻力,用以阻擋張緊桿19的移位,從而減少彎曲部15A與托架11之間的相對距離。托架11在其長度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有凹槽部IlA0凹槽部IlA在托架11的移動方向上具有υ形截面,且開口向上。圖像攝取單元9在使用時就裝配在凹槽IlA中。彼此相對且中間坐落有凹槽IlA的一對壁IlB中的每一個壁上都形成有支承孔 (supporting opening) 11C,張緊桿19插入其中并從中穿過。張緊桿19以可滑動的方式支撐在支承孔IlC中,使得張緊桿19能夠在平行于托架11移動方向的方向上被移位。具體而言,張緊桿19在沿前后和上下方向延伸的平面上的截面呈L形。支承孔IlC形成為能與張緊桿19的截面形狀相適配。根據本實施例,張緊桿19位于圖像攝取單元9的下方,并且在俯視圖中,圖像攝取單元9在其長度方向上與張緊桿19的一部分重疊。張緊桿19包含板部19A和自板部19A兩側的端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兩端)豎直突起的突起部19B。板部19A為狹長的板狀部分,沿平行于托架11移動方向的方向延伸。 如圖4所示,張緊桿19在彎曲部15A—側設置有接觸部196,該接觸部19C具有平滑的彎曲表面。阻擋構件21設置在一對壁IlB的至少兩者其一之中。根據本實施例,阻擋構件21 為諸如板簧之類的彈性構件,容納在位于彎曲部15A —側的壁15B中。如圖8所示,阻擋構件21將張緊桿19壓向托架11 (凹槽IlA的底部11D)。來自張緊桿19與抵制構架21的接觸面的摩擦力和/或來自張緊桿19與托架11 的接觸面的摩擦力起阻擋張緊桿19的移位的阻力的作用。張緊桿19在其與接觸部196相反的端部上形成有端部19D,該端部19D相對于托架11在與彎曲部15C相反的一側上延伸。當托架11的移動致使彎曲部15A與托架11之間的距離增加(即托架11移動執(zhí)行第二掃描操作)時,端部19D(即右端部)接觸形成在文件臺3側壁上的止動壁3A。張緊桿19介于托架11及其右端部19D之間的部分19E距離文件臺3的底部具有預定量的間隔,不論托架11處于何處(見圖4和圖5)。具體而言,底部;3B與張緊干19之間的距離(“預定量”)是被確定為即使線纜 15自彎曲部15A至其緊固到文件臺3上的部分之間的部分發(fā)生彎曲并趨于彎折,限于底部 3B與張緊桿19之間的距離足夠狹小,所述彎曲也不會進而引發(fā)彎折。優(yōu)選情況下,所述距離不超過底部3B至壓板5A之間距離的1/3。張緊桿19的移動方向平行于托架11的移動方向。因此,張緊桿19自托架11至其接觸部19C之間的部分與文件臺3的底部;3B之間的間隔也是同樣預定量的距離。當擠壓力作用在線纜15上時,則引發(fā)電纜15發(fā)生形變(彎折),因此,當托架11 沿使彎曲部15A與托架11之間的距離增加的方向移動時,線纜15位于底部:3B上的部分就
      會產生變形。在執(zhí)行第二掃描操作時,托架11從起始位置沿著使彎曲部15A與托架11之間的距離增大的方向移動(該移動在下文中被稱為“向右移動”)。當托架11處于起始位置時, 彎曲部15A與托架11最為靠近。因此,接觸部19C與托架11也最為接近;在此狀態(tài)下,托架11開始向右移動。當托架11行進時,張緊桿19的右端19D觸碰止動壁3A(見圖5)。在此階段,張緊桿19被阻止繼續(xù)右移。然而,張緊桿19與托架11之間的相對移動時允許的。因此,當張緊桿19以其右端19D抵觸止動壁3A而停止移動時,托架11卻相對于文件臺3向右移動 (見圖6)。換而言之,張緊桿19相對于托架11發(fā)生相對移位,使得接觸部19C在托架11 右移時遠離托架11。當第二掃描操作完成、托架11返回起始位置時,托架11,如圖4所示,移向彎曲部 15A。于是,接觸部19C接觸彎曲部15A的內表面,張緊桿19將彎曲部15A推向第一窗口7(即圖4中的左手側)。當托架11向左移動時,彎曲部15A與托架11之間的距離在減小。如按照圖4和圖3的順序所示,因張緊桿19的移動致使接觸部19C靠近托架11,所以張緊桿19與托架 11之間的摩擦力就作為壓力F施加在線纜15的彎曲部15A上。壓力F的方向為彎曲部15A與托架11分開的方向。因此,張力施加機構17對線纜15的直部15B施加張力。如上所述,隨著托架11的往復運動,張緊桿19相對于托架11發(fā)生移位。當接觸部19C距離托架11最遠時,接觸部19C和托架11之間的距離L2不超過托架11的行進距離L3的一半(見圖2)。如上所述,因張力施加機構17向直部15B施加張緊力,所以施加到直部15B上的力為張力施加機構17作用在直部15B上的力與托架11移向彎曲部15A導致的作用在直部 15B上的力的組合。采用上述結構,作用在直部15B上的壓縮力得以被降低,作用在直部15B上的力能夠降至零或者轉變?yōu)槔?。因此,采用上述結構可以抑制直部15B發(fā)生形變。線纜15(直部15B)可能接觸壓板5A(見圖5和6)。如果掃描器處于濕度相對較高的環(huán)境,或者線纜15的表面因刮擦而變得毛糙,那么壓板5A與線纜15之間的摩擦系數就會變得相對較高。這種情況下,如果直部15B接觸壓板5A,彎折就可能比較容易發(fā)生。不僅如此,如果溫度上升,導致線纜15的楊氏模量下降,則直部15B也容易發(fā)生彎折。相反,如果線纜15的楊氏模量大,則線纜15在彎曲部15A就不易彎曲。這種情況下,需要大的驅動力才能移動托架11,這會引起電機13D及類似部件尺寸擴大。根據本實施例,因直部15B被施以張緊力,所以直部15B的彎折受到抑制,同時也抑制了電機13D尺寸的擴大,并且不受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因為相對于托架11與接觸部19C相反的部分19E與文件臺3的底部具有間距。 因此,即使線纜15的相對于托架11與彎曲部15A相反的部分發(fā)生彎曲,所述部分19E也能阻止線纜15在該部分產生彎折。因此,能夠防止產生S形形變。作用于彎曲部15A上的壓力F是利用張緊桿19相對于托架11移位時產生的摩擦力生成的。因此,通過調節(jié)阻擋構件21作用在張緊桿19上的彈力,就能夠調整作用在直部 15B上的張緊力,使得有適當的張緊力作用在直部15B上。因設置在張緊桿19端部的接觸部19C具有平滑的彎曲表面,所以因張緊桿19觸碰線纜15所導致線纜15的損傷能夠得到有效抑制。此外,根據上述結構,張緊桿19在其接觸部19C與托架11之間的部分與線纜15 是分離的。因此,張緊桿19與線纜15接觸的部分得以被減少,使得線纜15的損傷受到抑制。因托架11在線纜15與其相連的連接部15C處受到的力的作用方向與皮帶1 作用在托架11上的驅動力的方向彼此相反,因此,托架11在移動時會受到力偶矩(moment of couple)的作用,有可能使托架11的移動受阻。根據本實施例,距離dl在設計上小于長度 Ll的一半。因此,力偶矩得以被減小,托架11的移動則不會受阻。根據本發(fā)明,張緊桿19的寬度(即其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圖像掃描器1在寬度方向(平行于圖像攝取單元9長度方向的方向,即所述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因此,線纜15的直部15B的彎折得到抑制,同時避免了圖像掃描器1在寬度方向上尺寸的擴大。根據上述實施例,托架11上形成有凹槽11A,用于接納圖像攝取單元9。所述凹槽 IlA具有沿平行于托架11移動方向的平面成角度的U形截面。此外,以可滑動的方式支承張緊桿19的支承孔IlC形成在彼此相對且中間隔有凹槽IlA的所述一對壁IlB上。因此, 張緊桿19的受支撐位置在托架11的移動方向上偏離于圖像攝取單元9。與張緊桿19直接設置在圖像攝取單元9下方的情況相比,采用上述結構,張緊桿 19可以設置得更加接近圖像攝取單元9。因此,圖像掃描器1的高度(即在同時垂直于所述寬度方向和托架11移動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得以被減小。此外,根據本實施例,由板簧構成的阻擋構件1設置在至少一個所述的一對壁IlB 中。因此,與阻擋構件21直接設置在圖像攝取單元9下方的情況相比,圖像掃描器的高度能夠被降低。根據本實施例,作為阻擋構件21被采用的是彈簧構件(例如,板簧)。采用彈簧構件是有好處的,因為摩擦力均勻地作用于張緊桿19,能夠確保張緊力作用在直部15B上。根據本實施例,張緊桿19具有矩形面19A和垂直于矩形面19A的突起面19B。采用此結構,張緊桿19的抗彎剛度(bending rigidity)得以提高。不僅如此,通過形成與張緊桿19的截面適配的支承孔11C,支承孔IlC還能夠用于導引張緊桿19的移動。本發(fā)明不必限于上述示范性結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實質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各種變更。在上文中,板簧被使用作為阻擋構件21。在下文所述的第二實施例中,如圖10所示,諸如海綿或者橡膠之類的另外一種類型的彈性構件則被使用作為阻擋構件21。在上述實施例中,阻擋構件21直接接觸接觸張緊桿19。本發(fā)明不必限于這樣的結構,阻擋構件21可以間接接觸張緊桿19,阻擋構件21和接觸張緊桿19之間可以存在特定構件。張緊桿19也可以間接接觸托架11。在上述實施例中,當彎曲部15A與托架11之間的距離減小時,張緊力并不總是作用在直部15B。如果在托架11移動趨近彎曲部15A的某些時段內,有張緊力作用在電纜15 上,直部15的彎折就必然能夠得到充分的抑制。因此,圖像掃描器可以被設計成一直有張緊力作用在所述直部上,或者僅在托架11趨近彎曲部15A的某些時段內有張緊力作用在直部15A上。在上述實施例中,直部15B的彎折僅靠張力施加機構17來抑制。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樣的設置,所述彎折也可以通過聯合采用張力施加機構17與抗應變膠帶來得到抑制。根據上述實施例,張力施加機構被設置成為移動體的形式。具體而言,張力施加機構具有按壓構件(接觸部19C),用于接觸線纜15的彎曲部15A。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種結構。 在彎曲部和移動構件(即移動體)之間的距離減小時,只要有張緊力施加在線纜上,任何結構都可以采用。例如,所述按壓構件可以采用卷簧(coil spring)、伸縮管(bellows)、橡膠氣球之類的袋狀彈性伸縮構件、袋狀彈性構件。當采用伸縮管、袋狀彈性伸縮構件或者袋狀彈性構件時,空氣之類的流體可隨著移動構件的移動而被充入或者釋放。所述流體的充與放與移動構件的移動保持機械關聯。
      根據上述實施例,張力施加機構17的設置使得張緊桿19能夠以可移動的方式與托架接合(在平行于托架11移動方向的方向上能夠移動);并且,當張緊桿19的端部接觸到彎曲部15A,且在彎曲部與移動構件之間的距離減小時,張緊桿19相對于托架11移動。 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樣的結構,也可以采用其他結構。圖11示意性地顯示了一種用于移動張緊輥的替代結構。根據該替代實施例,一對定滑輪FPl和FP2設置在托架11移動方向的兩側內壁上。張緊輥TR在設計上用于從線纜 15的彎曲部15A的彎曲處的內側接觸彎曲部15A,動滑輪MP則與張緊輥TR相連。線繩WR 在設計上一端EPl與文件臺3的內壁相連。該線繩WR依次繞過動滑輪MP、定滑輪FPl和定滑輪FP2。線繩的另外一端EP2從與張緊輥TR所在側相對的一側與托架11相連。動滑輪 MP和張緊輥TR的寬度(即軸向長度)大于線纜15的寬度,并且張緊輥TR與動滑輪MP的兩端分別相連,允許張緊輥TR與動滑輪MP各自繞軸轉動。采用上述結構,隨著托架11的移動,張緊輥TR也隨動滑輪MP —起移動。
      權利要求
      1.一種線纜排布結構,包含基構件;可移動體,所述可移動體被設置成相對于所述基構件進行往復運動;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被設置成驅動所述可移動體進行往復運動;撓性線纜,所述撓性線纜傳輸電信號,所述撓性線纜的一端與所述基構件固定連接,所述撓性線纜的另一端與所述可移動體連接,所述撓性線纜具有彎曲部,所述撓性線纜的兩端相對于所述彎曲部位于同側;以及張力施加單元,所述張力施加單元被設置成隨著移動而在所述彎曲部處于可移動體移動的前方時,從所述彎曲部的彎曲的內側接觸所述撓性線纜的彎曲部以便向所述撓性線纜施加張力,對所述撓性線纜施加張力的控制與所述可移動體的移動機械關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排布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張力施加單元包含按壓構件,所述按壓構件聯接至所述可移動體并且向所述彎曲部延伸,所述按壓構件的末端從內側接觸所述彎曲部;并且其中,所述張力施加單元被設置成使得張力隨著所述彎曲部與所述可移動體之間的距離減小而作用在所述撓性線纜上,同時所述按壓構件從內側接觸所述彎曲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纜排布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按壓構件聯接至所述可移動體,使得所述按壓構件可在與所述可移動體的移動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動;并且其中,當所述彎曲部與所述可移動體之間的距離減小時,所述按壓構件可相對于所述可移動體移位,同時所述按壓構件的末端從內側接觸所述彎曲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排布結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返回單元,當所述可移動體移動使得所述彎曲部與所述可移動體之間的距離增大時,所述返回單元使所述按壓構件移位,使得所述按壓構件的末端離開所述可移動體。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線纜排布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按壓構件的一部分在相對于所述可移動體與所述彎曲部相對的一側延伸;并且其中,所述返回單元包含止動壁,當所述可移動體在使所述彎曲部與所述可移動體之間的距離增加的方向上移動時,所述按壓構件的端部觸碰所述止動壁。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線纜排布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壓構件的相對于所述可移動體與所述彎曲部相對的部分與所述基構件之間隔有預定的間隙。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排布結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阻擋構件,當所述彎曲部與所述可移動體之間的距離減小并且所述按壓構件相對于所述可移動體移動時,所述阻擋構件對所述按壓構件施加摩擦阻力。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線纜排布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構件包含能夠彈性形變的彈性體。
      9.如權利要求2 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線纜排布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壓構件的末端形成為具有光滑的彎曲表面。
      10.如權利要求2 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線纜排布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壓構件的在所述可移動體與所述末端之間的部分與所述撓性線纜隔開。
      11.如權利要求2 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線纜排布結構,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末端距離所述可移動體最遠時,所述末端和所述可移動體之間的距離不超過所述可移動體在一個方向上行進的路線長度的一半。
      12.如權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線纜排布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可移動體具有細長的形狀,其長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移動方向;并且其中,連接所述撓性線纜和所述可移動體的連接部與所述驅動單元將驅動力施加在所述可移動體上的作用點之間的距離不超過所述可移動體的縱向長度。
      13.一種圖像掃描器,包含 圖像攝取單元;和線纜排布結構,所述線纜排布結構包含 基構件;可移動體,所述可移動體被設置成相對于所述基構件進行往復運動,所述圖像攝取單元安裝在所述可移動體上;驅動單元,所述驅動單元被設置成驅動所述可移動體進行往復運動; 撓性線纜,所述撓性線纜傳輸電信號,所述撓性線纜的一端與所述基構件固定連接,所述撓性線纜的另一端與所述可移動體連接,所述撓性線纜具有彎曲部,所述撓性線纜的兩端相對于所述彎曲部位于同側;以及張力施加單元,所述張力施加單元被設置成隨著移動而在所述彎曲部處于可移動體移動的前方時,從所述彎曲部的彎曲的內側接觸所述撓性線纜的彎曲部以便向所述撓性線纜施加張力,對所述撓性線纜施加張力的控制與所述可移動體的移動機械關聯。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圖像掃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張力施加單元包含按壓構件,所述按壓構件聯接至所述可移動體并且向所述彎曲部延伸,所述按壓構件的末端從內側接觸所述彎曲部;其中,所述張力施加單元被設置成使得張力隨著所述彎曲部與所述可移動體之間的距離減小而作用在所述撓性線纜上,所述按壓構件從內側接觸所述彎曲部;并且其中,所述按壓構件聯接至所述可移動體,使得所述按壓構件可在與所述可移動體的移動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動;并且其中,當所述彎曲部與所述可移動體之間的距離減小時,所述按壓構件可相對于所述可移動體移位,同時所述按壓構件的末端從內側接觸所述彎曲部;并且所述按壓構件位于所述圖像攝取單元的下方,使得從上方看時所述圖像攝取單元與所述按壓構件的一部分重疊。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圖像掃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動體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在垂直于所述可移動體的移動方向的平面上具有帶角的U形橫截面;并且以可移動的方式支承所述按壓構件的支承部分形成在彼此相對的一對壁上,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一對壁之間。
      全文摘要
      一種線纜排布結構,設置有能夠相對于基構件進行往復移動的可移動體以及用于傳輸電信號的撓性線纜。撓性線纜的一端與基構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可移動體相連。撓性線纜具有彎曲部,撓性線纜的兩端均位于所述彎曲部的同側。張力施加單元被設置成能夠在所述彎曲部處于可移動體移動的前方時,從彎曲部的彎曲的內側向撓性線纜施加張緊力。對在撓性線纜上施加張緊力的控制與可移動體的移動機械關聯。
      文檔編號H04N1/10GK102196144SQ20111006247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1日
      發(fā)明者前川美希, 小崎大介 申請人: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