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于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發(fā)明涉及一種使用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進行手機接入的語音通信裝置,特別是指通過WiFi、藍牙方式進行接入來獲取語音通信服務的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搭建基于IP網絡的語音通信系統(tǒng)。這種系統(tǒng)搭建起來比較簡單,不需要更改原有的電話線路,只需增加一個語音網關就可以將IP網絡和PSTN網絡融合起來,然后就可以通過IP網絡來撥打電話。這種系統(tǒng)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不僅可以使用傳統(tǒng)電話機進行撥號通話,還可以通過在PC或者手機上安裝一個客戶端軟件進行撥號通話,并能享受比傳統(tǒng)電話業(yè)務更多類型的業(yè)務服務,更重要的是, 它能減少企業(yè)內部員工之間的通話費用,大大減少企業(yè)的通信成本。在當前的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由于基站的設備能力有限,因此,其所能承載的用戶數量也是有限的。當同時通話的用戶數達到最大值時,再有用戶撥打電話時,就會出現(xiàn)由于信道數不夠而導致不能通話的現(xiàn)象。因此,使用這種VoIP系統(tǒn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電話業(yè)務用戶進行分流,讓一部分用戶使用IP網絡進行電話業(yè)務,可以有效減緩移動通信的壓力。目前,這種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都是通過在用戶端安裝一個客戶端軟件來實現(xiàn),PC用戶可以通過IP網絡進行接入,手機用戶可以通過Wifi或者3G網絡來進行接入,這樣的接入方式雖然快捷方便,但同樣也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陷,那就是當系統(tǒng)所在的區(qū)域內沒有Wifi和 3G網絡的時候,移動手機用戶就無法進行接入,系統(tǒng)的性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這與系統(tǒng)的初衷不符。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xiàn)有的系統(tǒng)在沒有wifi或者3G信號的情況下移動手機用戶無法接入系統(tǒng)的問題,發(fā)明提供基于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手機使用自帶的Wifi或藍牙模塊進行接入?;诙叹嚯x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包括服務器端、代理端和終端;服務器端同時連接著IP網絡和VoIP網關;代理端與服務器端使用TCP/IP協(xié)議進行通信連接;終端與代理端使用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接入方式進行通信連接;所述終端設為手機終端。上述的基于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服務器端部署在公網上或局域網中,終端支持WiFi或者藍牙傳輸方式,終端和代理端保持在WiFi或藍牙的有效通信區(qū)范圍內。上述的一種基于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中,終端與代理端使用WiFi或者藍牙進行通信連接。上述的一種基于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中,服務器端與代理端之間使用TCP/IP協(xié)議進行通信,服務器端接收來自代理端的接入請求,并將返回消息發(fā)送到代理端;服務器端使用VoIP中繼網關與PSTN網絡相連,負責將來自代理端的 IP數據包轉換成能在電信網絡上傳輸的模擬信號,并將接收到的模擬信號轉換成IP數據包的形式發(fā)送到代理端。上述的一種基于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代理端使用 WiFi或者藍牙與手機終端進行通信,接收來自手機終端的接入請求消息和語音信息,使用 TCP/IP協(xié)議與服務器端進行通信,把接收到的來自手機終端的接入請求消息和語音信息轉發(fā)到服務器端。上述的一種基于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手機終端不直接與服務器端相連,而是通過代理端與服務器端進行間接通信,手機終端使用WiFi或者藍牙與代理端相連,將申請接入請求發(fā)送到代理端,由代理端進行轉發(fā)。發(fā)明解讓系統(tǒng)支持手機用戶通過藍牙方式進行接入。在服務器端增加一個藍牙模塊,這樣手機用戶就可以通過手機自帶的藍牙設備和服務器端進行通信并接入系統(tǒng)了,解決了在沒有Wifi和3G信號的情況下不能接入系統(tǒng)進行撥號通話的問題了。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當系統(tǒng)所在區(qū)域內有Wifi信號時,將優(yōu)先選用Wifi方式進行接入,當系統(tǒng)所在區(qū)域內沒有Wifi信號時,可以選擇使用藍牙方式進行接入,并且可以在 Wifi接入方式和切藍牙接入方式間進行隨意切換,大大加強了系統(tǒng)的性能。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發(fā)明實施方式中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傳輸協(xié)議圖。圖2是發(fā)明的典型部署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做進一步說明,但本發(fā)明的實施和保護范圍不限于此。在圖1所示實施例中,手機客戶端使用WiFi或者藍牙傳輸方式和代理服務器進行通信,代理服務器和主服務器之間則使用TCP/IP協(xié)議進行消息和數據的傳輸。在圖2所示實施例中,該裝置主要由服務器端設備、中間輔助設備和終端設備組合而成。服務器端設備主要由主服務器和支撐服務器群組成,服務器端設備一般部署在公網上,但也可以根據需要將其部署在內網中。主服務器作為該裝置中最重要部分,承載了大量的運行負荷,它一端連著以太網,一端連著PSTN網關,并通過該PSTN網關和PSTN連接; 支撐服務器群主要是由數據庫服務器、郵件服務器、即時計費服務器等組成,主要用來擴展該裝置的業(yè)務種類,使得該裝置實用性更強。終端設備主要是指手機終端、PC終端、IP電話和普通電話機。其中手機終端通過3G網路或者無線連接方式連上因特網(Internet)進行接入;PC終端一般部署在局域網 (LAN)內,可以直接通過局域網連上因特網進行接入;IP電話終端需要使用語音網關才能接入,語音網關主要用來進行模擬信號和IP數據包的轉換。中間輔助設備是指在部署的時候需要使用的一些輔助性設備,主要有路由器、防火墻和語音網關。其中,路由器主要用來進行數據包的轉發(fā);防火墻主要用來保護服務器端設備的安全,防止其受到攻擊。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考慮到網絡傳輸速度因素,將防火墻放在了路由器的后面,但是路由器和防火墻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換。 圖2中虛線框中的部分增加了一個代理服務器(已安裝了藍牙模塊),專門用來接收使用藍牙方式進行接入的手機終端所發(fā)出的接入請求消息和轉發(fā)語音數據,這樣,手機終端不僅可以通過Wifi和3G方式接入系統(tǒng),還可以在局部范圍內通過藍牙方式進行接入。 當手機終端連接上代理服務器上的藍牙設備后,就可以向代理服務器發(fā)送語音數據了,代理服務器在收到數據之后會將數據轉發(fā)到主服務器上,并將接收到的來自主服務器的數據轉發(fā)到指定的手機終端上,這樣就實現(xiàn)了正常的語音通話。
權利要求
1.基于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服務器端、 代理端和終端;服務器端同時連接著IP網絡和VoIP網關;代理端與服務器端使用TCP/IP 協(xié)議進行通信連接;終端與代理端使用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接入方式進行通信連接;所述終端設為手機終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其特征是服務器端部署在公網上或局域網中,終端支持WiFi或者藍牙傳輸方式,終端和代理端保持在WiFi或藍牙的有效通信區(qū)范圍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其特征是終端與代理端使用WiFi或者藍牙進行通信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其特征是服務器端與代理端之間使用TCP/IP協(xié)議進行通信,服務器端接收來自代理端的接入請求,并將返回消息發(fā)送到代理端;服務器端使用VoIP中繼網關與PSTN網絡相連, 負責將來自代理端的IP數據包轉換成能在電信網絡上傳輸的模擬信號,并將接收到的模擬信號轉換成IP數據包的形式發(fā)送到代理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其特征是代理端使用WiFi或者藍牙與手機終端進行通信,接收來自手機終端的接入請求消息和語音信息,使用TCP/IP協(xié)議與服務器端進行通信,把接收到的來自手機終端的接入請求消息和語音信息轉發(fā)到服務器端。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其特征是手機終端不直接與服務器端相連,而是通過代理端與服務器端進行間接通信,手機終端使用WiFi或者藍牙與代理端相連,將申請接入請求發(fā)送到代理端,由代理端進行轉發(f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基于短距離無線傳輸方式的手機語音通信接入服務裝置,該裝置由服務器端、代理端和手機終端三個部分組成。其中,服務器端同時連接著VoIP網關和IP網絡,主要用來接收來自手機終端的接入請求并對其提供語音通信服務;代理端作為手機終端的代理,主要負責轉發(fā)手機終端和服務器端之間的消息;手機終端并不直接連接服務器,而是通過代理端間接連接到服務器端來獲取語音服務。手機終端和代理端之間使用WiFi、藍牙等適合短距離無線傳輸的方式進行消息傳輸。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手機終端可以通過WiFi、藍牙等無線接入方式快速地接入。除此之外,本裝置還具有節(jié)省公用移動網絡資源、部署簡單、可擴展性強的特點。
文檔編號H04W88/06GK102438297SQ20111025513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李永艷, 楊燦, 符航宇, 陳勇, 陳園瓊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