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支架組件及微型攝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視頻監(jiān)控技術(shù),特別涉及一種支架組件及微型攝像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圖I為現(xiàn)有的沿水平與垂直方向轉(zhuǎn)動的攝像機的裝配結(jié)構(gòu)示意圖?,F(xiàn)結(jié)合圖1,對現(xiàn)有的沿水平與垂直方向轉(zhuǎn)動的攝像機進行說明,具體如下現(xiàn)有的沿水平與垂直方向轉(zhuǎn)動的攝像機主要 由攝像頭組件、云臺組件與底座組件組成。底座組件主要由底座I、水平電機2、十字聯(lián)軸器3、主軸4、水平軸承5、水平軸承座6與水平彈簧7組成,水平電機2的輸出軸通過十字聯(lián)軸器3與主軸4相連接,主軸4與云臺組件相連接,水平軸承座6位于底座I上,水平軸承5設置在水平軸承座6上,云臺組件支撐在水平軸承5上,水平軸承5與水平彈簧7環(huán)套設置在水平電機2的輸出軸上。當水平電機2轉(zhuǎn)動時,通過主軸4帶云臺組件轉(zhuǎn)動,由于云臺組件支撐在水平軸承5上,所以,云臺組件在轉(zhuǎn)動時受到的摩擦阻力非常小,云臺組件可以在底座I上在一定角度范圍內(nèi)轉(zhuǎn)動。云臺組件主要由云臺覆蓋件8、垂直電機9、十字聯(lián)軸器10、限位軸套11、垂直軸承、垂直軸承座、軸承壓蓋12與垂直彈簧13組成,垂直電機9的輸出軸通過十字聯(lián)軸器10與攝像頭組件相連接,垂直軸承座位于云臺覆蓋件8上,垂直軸承設置在垂直軸承座上,垂直彈簧13頂壓在軸承壓蓋12上。當垂直電機9轉(zhuǎn)動時,通過輸出軸帶攝像頭組件轉(zhuǎn)動,攝像頭組件可以在云臺覆蓋件8上在一定角度范圍內(nèi)轉(zhuǎn)動。攝像頭轉(zhuǎn)動的控制方式可以通過編程或通過遙控器來控制,可以控制攝像頭的旋轉(zhuǎn)速度及轉(zhuǎn)動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的轉(zhuǎn)動角度為300°,在垂直方向上的轉(zhuǎn)動角度為-30°至90°?,F(xiàn)有的沿水平與垂直方向轉(zhuǎn)動的攝像機的角度調(diào)節(jié)范圍狹小,云臺組件與底座組件之間的連接結(jié)構(gòu)缺少鎖緊結(jié)構(gòu),在振動環(huán)境中位置容易發(fā)生偏移,進而導致攝像機的工作角度發(fā)生偏移,影響圖像采集的質(zhì)量。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支架組件,該支架組件能夠提高角度調(diào)節(jié)范圍,避免在振動環(huán)境中位置發(fā)生偏移。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微型攝像裝置,該攝像裝置能夠提高角度調(diào)節(jié)范圍,避免在振動環(huán)境中位置發(fā)生偏移。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具體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支架組件,該支架組件包含第一支架,一端伸入前端組件中,另一端連接第二支架的一端;第二支架,另一端容底座組件伸入;至少一個第一墊片,一端楔入第一支架伸入前端組件的部分與前端組件間的縫隙,另一端嵌于第一壓緊螺母的內(nèi)表面;第一壓緊螺母,環(huán)套于第一支架及第一支架伸入的前端組件的外表面,受力朝靠近前端組件的方向旋轉(zhuǎn)時,帶動第一墊片朝靠近前端組件的方向旋入第一支架伸入前端組件的部分與前端組件間的縫隙,將前端組件鎖緊于其與第一墊片形成的縫隙中。較佳地,該支架組件還包含至少一個第二墊片及第二壓緊螺母,所述第一支架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還包含支架球頭,所述第二支架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還包含支架球套;所述第二墊片一端嵌于所述支架球套的內(nèi)表面、所述支架球頭的外表面及所述底座組件伸入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面之間的縫隙中,另一端裝設于所述底座組件伸入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的內(nèi)表面;所述第二壓緊螺母環(huán)套于所述第二支架及所述底座組件伸入所述第二支架的外表面;所述支架球套包覆于所述支架球頭的外表面,且容支架球頭在其內(nèi)沿所述支架球套的軸線方向旋轉(zhuǎn)e角; 所述第二壓緊螺母受力朝靠近底座組件的方向旋轉(zhuǎn)時,帶動所述支架球套的內(nèi)表面、所述第二墊片及所述底座組件的端面壓緊所述支架球頭的外表面,將所述底座組件鎖緊于所述支架球套內(nèi),且將所述支架球頭鎖緊于所述支架球套內(nèi);所述0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90°。較佳地,所述第一壓緊螺母的內(nèi)表面還包含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墊片嵌于第一壓緊螺母的內(nèi)表面的一端還包含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較佳地,所述第一支架還包含容導線穿過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架還包含容導線穿過的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支架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時,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連通。一種微型攝像裝置,該攝像裝置包含前端組件、底座組件、及前述所述的支架組件。上述攝像裝置中,所述前端組件包含后蓋組件、第一印刷電路板PCB組件、鏡頭、前蓋組件及前面板;所述后蓋組件連接所述前蓋組件,與所述前蓋組件形成裝設所述第一 PCB組件及所述鏡頭的第一空腔;所述后蓋組件背離前蓋組件的端面容第一支架伸入;所述第一 PCB組件裝設于所述后蓋組件的朝向前蓋組件的內(nèi)表面;所述鏡頭裝設于所述第一 PCB組件,且伸出所述前蓋組件及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卡接于所述前蓋組件背離后蓋組件的端面。上述攝像裝置中,所述底座組件包含底盤、第二 PCB組件、固定蓋及滑蓋;所述固定蓋裝設于所述底盤,所述滑蓋卡接于所述固定蓋,所述底盤、所述固定蓋及所述滑蓋形成裝設所述第二 PCB組件的第二空腔;所述固定蓋及所述滑蓋背離所述底盤的端面伸入第二支架;所述第二 PCB組件固定于所述底盤朝向所述固定蓋及所述滑蓋的端面。上述攝像裝置中,所述后蓋組件包含第三通孔、第一螺紋孔及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三通孔容第一支架伸入;所述第一螺紋孔位于所述后蓋組件的內(nèi)表面,其上裝設有第一 PCB組件;所述第二螺紋孔位于所述后蓋組件的內(nèi)表面的邊沿,其上裝設有前蓋組件。[0037]較佳地,所述后蓋組件還包含容導線穿過的支架限位固定座,所述支架限位固定座還包含第一卡扣,所述第一支架還包含第二卡扣;所述支架限位固定座裝設于所述第三通孔伸入所述后蓋組件的一側(cè)開口,所述第一卡扣伸入所述第三通孔內(nèi);所述第二卡扣在所述第一支架伸入所述第三通孔時,受所述第一卡扣的限位旋轉(zhuǎn)a角;所述a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360°。上述攝像裝置中,所述前蓋組件包含至少兩個第一卡槽及第五通孔;所述前面板包含至少兩個第三卡扣及第六通孔; 所述每個第三卡扣分布于所述前面板的邊沿,卡接于一個所述第一卡槽內(nèi);所述第五通孔及所述第六通孔容所述鏡頭穿過。較佳地,所述底盤的背離所述固定蓋和所述滑蓋的端面還包含一電池槽,所述底座組件還包含電池蓋;所述電池蓋卡接于所述底盤,以遮蓋所述底盤上的電池槽。較佳地,所述底盤還包含容導線穿出底座組件的側(cè)出線通孔及側(cè)出線固定座;所述側(cè)出線固定座位于所述底盤朝向所述固定蓋及所述滑蓋的端面,且容穿出第二支架的導線通過其穿入側(cè)出線通孔。較佳地,所述固定蓋還包含至少兩個彈片,所述滑蓋還包含至少兩個第二卡槽;所述滑蓋滑向所述固定蓋時,所述每個彈片卡入相應的第二卡槽內(nèi),以將所述滑蓋固定于所述固定蓋。由上述的技術(shù)方案可見,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支架組件及微型攝像裝置,該支架組件包含的第一支架的一端伸入前端組件中,另一端連接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容底座組件伸入,第一墊片的一端楔入第一支架伸入前端組件的部分與前端組件間的縫隙,另一端嵌于第一壓緊螺母的內(nèi)表面,第一壓緊螺母環(huán)套于第一支架及第一支架伸入的前端組件的外表面,受力朝靠近前端組件的方向旋轉(zhuǎn)時,帶動第一墊片朝靠近前端組件的方向旋入第一支架伸入前端組件的部分與前端組件間的縫隙,將前端組件鎖緊于其與第一墊片形成的縫隙中。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支架組件及裝設了該支架組件的微型攝像裝置,能夠提高角度調(diào)節(jié)范圍,避免在振動環(huán)境中位置發(fā)生偏移。
圖I為現(xiàn)有的沿水平與垂直方向轉(zhuǎn)動的攝像機的裝配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微型攝像裝置的主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微型攝像裝置的右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微型攝像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微型攝像裝置的剖視圖。圖6(a) (b)為本實用新型微型攝像裝置的旋轉(zhuǎn)示意圖。圖7本實用新型后蓋組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一 PCB組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9(a) (C)為本實用新型底座組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shù)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圖2為本實用新型微型攝像裝置的主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微型攝像裝置的右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微型攝像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微型攝像裝置的剖視圖。圖6(a) (b)為本實用新型微型攝像裝置的旋轉(zhuǎn)示意圖?,F(xiàn)結(jié)合圖2至圖6 (b),對本實用新型的微型攝像裝置進行說明,具體如下本實用新型的微型攝像裝置包含支架組件20、前端組件22及底座組件24。其中,支架組件20分別連接前端組件22及底座組件24。其中,支架組件20包含第一支架201、第二支架202、第一墊片203及第一壓緊螺母 204。第一支架201的一端伸入前端組件22中,另一端連接第二支架202的一端;第二支架202的另一端容底座組件24伸入。其中,第一支架201和第二支架202可采用常規(guī)的軸連接、螺栓連接等連接方式,以便第一支架201能夠沿垂直第二支架202的軸線方向旋轉(zhuǎn),在此不再對常規(guī)的軸連接、螺栓連接等連接方式的結(jié)構(gòu)進行贅述。第一墊片203的一端楔入第一支架201伸入前端組件22的部分與前端組件22間的縫隙207,第一墊片203的另一端嵌于第一壓緊螺母204的內(nèi)表面。其中,第一墊片203一端成楔形,可采用現(xiàn)有的塑膠,實現(xiàn)攝像裝置R方向的固定。第一壓緊螺母204環(huán)套于第一支架201及第一支架201伸入的前端組件22的外表面,受力朝靠近前端組件22的方向旋轉(zhuǎn)時,帶動第一墊片203朝靠近前端組件22的方向旋入第一支架201伸入前端組件22的部分與前端組件22間的縫隙207,將前端組件22鎖緊于第一壓緊螺母204與第一墊片203形成的縫隙中。其中,第一壓緊螺母204的內(nèi)表面是光滑的平面,通過擠壓其內(nèi)表面與第一墊片203間的前端組件22的側(cè)壁,將前端組件22鎖緊于第一支架201上。由于有第一墊片203的韌性的作用,第一壓緊螺母204的鎖緊力不需要很大就能夠?qū)崿F(xiàn)R方向的固定。為了減小第一支架201和第二支架202旋轉(zhuǎn)時的摩擦力,第一支架201連接第二支架202的一端還包含支架球頭209,第二支架202連接第一支架201的一端還包含支架球套210。其中,支架球套210包覆于支架球頭209的外表面,且容支架球頭209在其內(nèi)沿支架球套210的軸線方向旋轉(zhuǎn)0角,即沿T方向旋轉(zhuǎn)0角;0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90°,這里提及的-90°和90°指代的是第一支架201可以第二支架202的軸線作為O。,最大擺角達到90°。為了提高支架球頭209、支架球套210及底座組件24間固定的穩(wěn)定性,支架組件20還包含第二墊片205及第二壓緊螺母206。第二墊片205的一端楔入支架球套210的內(nèi)表面、支架球頭209的外表面及底座組件24伸入第二支架202的端面之間的縫隙中208,另一端裝設于底座組件24伸入第二支架202的一端的內(nèi)表面。其中,第二墊片205 —端成L型,可采用現(xiàn)有的塑膠。第二壓緊螺母206環(huán)套于第二支架202及底座組件24伸入第二支架202的外表面,第二壓緊螺母206受力朝靠近底座組件24的方向旋轉(zhuǎn)時,帶動支架球套210的內(nèi)表面、第二墊片205及底座組件24的端面壓緊支架球頭209的外表面,第二墊片205及底座組件24的端面壓緊支架球頭209的外表面,將底座組件24鎖緊于支架球套210內(nèi),實現(xiàn)P方向的固定,且將支架球頭209鎖緊于支架球套210內(nèi),實現(xiàn)T方向的固定。其中,第二壓緊螺母206的內(nèi)表面是光滑的平面,通過擠壓其內(nèi)表面,間接擠壓第二支架202的內(nèi)表面、底座組件24伸入第二支架202的外表面、支架球套210的內(nèi)表面及第二墊片205,將底座組件24鎖緊于第二支架202內(nèi),將支架球頭209鎖緊于支架球套210內(nèi)。由于有第二墊片205的韌性的作用,第二壓緊螺母206的鎖緊力不需要很大就能夠?qū)崿F(xiàn)P方向和T方向的固定。為了提高前端組件22與第一支架201間的連接固定的穩(wěn)定性,第一支架201伸入前端組件22的一端還包含第一外螺紋(圖5中未示出),相應地,前端組件22的容第一支架201伸入的側(cè)壁的內(nèi)表面還包含第一內(nèi)螺紋(圖5中未示出),第一外螺紋旋入第一內(nèi)螺紋中。前端組件22可沿R方向旋轉(zhuǎn),即沿第一支架201的軸線方向旋轉(zhuǎn),旋轉(zhuǎn)角度范圍為 O。至 360。。為了提高底座組件24與第二支架202間的連接固定的穩(wěn)定性,第二支架202容底座組件24伸入的一端還包含第二內(nèi)螺紋(圖5中未示出),相應地,底座組件24輸入第二支架202的部分的外表面還包含第二外螺紋(圖5中未示出),第二外螺紋旋入第二內(nèi)螺紋中。底座組件24可沿P方向旋轉(zhuǎn),即沿第二支架203的軸線方向旋轉(zhuǎn),旋轉(zhuǎn)角度范圍為
O。至 360。。為了便于第一墊片203隨第一壓緊螺母204旋轉(zhuǎn),第一壓緊螺母204的內(nèi)表面還包含第一凹槽211,相應地,第一墊片203嵌于第一壓緊螺母204的內(nèi)表面的一端還包含第一凸起212,第一凸起212填充于第一凹槽211中。為了安裝整機無外露線,第一支架201還包含容導線穿過的第一通孔213,相應地,第二支架202還包含容導線穿過的第二通孔214,在第一支架201連接于第二支架202時,第一通孔213與第二通孔214連通,容導線從前端組件22穿過支架組件20,穿入底座組件22。其中,前端組件22包含后蓋組件221、第一印刷電路板PCB組件222、鏡頭223、前蓋組件224及前面板225。其中,后蓋組件221連接前蓋組件224,與前蓋組件224形成裝設第一 PCB組件222及鏡頭223的第一空腔(圖5中未示出);后蓋組件221背離前蓋組件224的端面容第一支架201伸入;第一 PCB組件222裝設于后蓋組件221的朝向前蓋組件224的內(nèi)表面;鏡頭223裝設于第一 PCB組件222,且伸出前蓋組件224及前面板225 ;前面板225卡接于前蓋組件224背離后蓋組件221的端面。圖7本實用新型后蓋組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現(xiàn)結(jié)合前述附圖及圖7,對后蓋組件221的結(jié)構(gòu)進行詳細說明,具體如下后蓋組件221包含第三通孔226、至少兩個第一螺紋孔227及至少兩個第二螺紋孔228。第三通孔226位于后蓋組件221背離前蓋組件224的端面,可容第一支架201伸入其內(nèi)部;每一個第一螺紋孔227位于后蓋組件的內(nèi)表面,其上可通過螺釘裝設第一PCB組件222 ;每一個第二螺紋孔228位于后蓋組件221的內(nèi)表面的邊沿,其上可通過螺釘裝設前蓋組件224。為了避免導線穿入支架組件20后旋轉(zhuǎn)過程中被刮破,后蓋組件221還包含容導線穿過的支架限位固定座229,支架限位固定座還包含第一^^扣230,第一支架201未包含支架球頭209的一端面還包含第二卡扣231。其中,支架限位固定座229裝設于第三通孔226伸入后蓋組件221的一側(cè)開口,且第一^^扣230伸入第三通孔226內(nèi),相應地,第二卡扣231在第一支架201伸入第三通孔226時,受第一卡扣230的限位作用,只能旋轉(zhuǎn)a角;a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360°。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一 PCB組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F(xiàn)結(jié)合上述附圖及圖8,對第一PCB組件222進行詳細說明,具體如下 第一 PCB組件222包含至少兩個第四通孔232、鏡頭固定架233及PCB固定架234。其中,第四通孔232位于第一 PCB組件222的邊沿,與后蓋組件221的第一螺紋孔227配合使用,可容螺釘穿過且固定于第一螺紋孔227中,以將第一 PCB組件222固定于后蓋組件221 ;鏡頭固定架233可通過螺紋裝設鏡頭223,還可通過UV膠加固鏡頭223與鏡頭固定架233之間的連接固定;裝設有鏡頭223的鏡頭固定架233可通過螺釘固定于PCB固定架234上,已實現(xiàn)鏡頭223固定于第一 PCB組件222上。其中,前蓋組件224包含至少兩個第一卡槽(圖5中未示出)及第五通孔235,相應地,前面板225包含至少兩個第三卡扣236及第六通孔237。每個第三卡扣236分布于前面板225的邊沿,卡接于一個第一卡槽內(nèi),以實現(xiàn)將前面板225固定于前蓋組件224 ;第五通孔235及第六通孔237配合使用,可容鏡頭223穿出前端組件22。圖9(a) (C)為本實用新型底座組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F(xiàn)結(jié)合上述附圖及圖9(a) (C),對本實用新型的底座組件進行詳細說明,具體如下本實用新型的底座組件24包含底盤241、第二 PCB組件242、固定蓋243及滑蓋244。其中,固定蓋243裝設于底盤241,滑蓋244卡接于固定蓋243,底盤241、固定蓋243及滑蓋244形成裝設第二 PCB組件242的第二空腔(圖9未示出);固定蓋243及滑蓋244背離底盤241的端面可伸入第二支架202內(nèi);第二 PCB組件242固定于底盤241朝向固定蓋243及滑蓋244的端面。其中,底盤241的背離固定蓋243和滑蓋244的端面還包含一電池槽245,相應地,底座組件241還包含電池蓋246 ;其中,電池蓋246卡接于底盤241的背離固定蓋243及滑蓋244的端面,以遮蓋底盤241上的電池槽245。為了避免導線外露,底盤241還包含容導線穿出底座組件24的側(cè)出線通孔247及側(cè)出線固定座248。其中,側(cè)出線固定座248裝設于底盤241朝向固定蓋243及滑蓋244的端面,且容穿出第二支架202的導線通過其穿入側(cè)出線通孔247 ;側(cè)出線固定座248可采用卡扣的方式固定于底盤241。為了便于安裝,固定蓋243還包含至少兩個彈片249,滑蓋244還包含至少兩個第二卡槽(圖9中未示出)?;w244滑向固定蓋243時,每個彈片249卡入一個第二卡槽內(nèi),以將滑蓋244固定于固定蓋243?;w244靠兩個彈片249的彈性變形引起滑蓋的Click手感,同時將滑蓋244固定在固定蓋243上,拆開滑蓋244后可直接連接所需求的網(wǎng)線、電源線等,操作簡潔且便于安裝。[0092]本實用新型的微型攝像裝置還包含至少一個紅外燈25,前蓋組件224還包含至少一個第七通孔251,前面板225還包含至少一個第八通孔252 ;紅外燈25裝設于第一 PCB組件222,且穿出第七通孔251及第八通孔252。本實用新型的微型攝像裝置還包含至少一個光敏電阻26,前蓋組件224還包含至少一個第九通孔261,前面板225還包含至少一個第十通孔262 ;光敏電阻26裝設于第一PCB組件222,且穿出第九通孔261及第十通孔262。本實用新型的微型攝像裝置還包含人體感應器27,前蓋組件224還包含第十一通孔271,前面板225還包含第十二通孔272 ;人體感應器27裝設于第一 PCB組件222,且穿出第i^一通孔272及第十二通孔273。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微型攝像裝置的前面板225上還包含容裝設于第一 PCB組件222上的聲音采集裝置采集聲音的通孔28 ;后蓋組件221上還分布有容報警信號輸出的通孔29,容存儲卡插入的卡槽31 ;底座組件24上還裝設有USB接口 30。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較佳實施例中,攝像裝置能夠支持紅外燈裝置,支持音頻輸入輸出,通過USB接口支持3G、WIFI等的無線接入,通過人體感應器27實現(xiàn)人體感應,同時能夠輸出報警信號,支持內(nèi)置電池,在斷電狀態(tài)下仍可以正常工作。另外,本實用新型的微型攝像裝置的支架組件實現(xiàn)P、R、T三個方向的調(diào)節(jié);導線都隱藏在支架組件和底座組件內(nèi),無外露線;支架組件的三軸調(diào)節(jié)采用塑膠墊片來較小摩擦力,增加潤滑;壓緊螺母的鎖緊力小,降低鎖緊攝像裝置的難度;本實用新型硬件部分,及第一 PCB組件和第二 PCB組件分裝在前端組件22及底座組件24中,可以很好的降低整機的溫度。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之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支架組件,其特征在于,該支架組件包含 第一支架,一端伸入前端組件中,另一端連接第二支架的一端; 第二支架,另一端容底座組件伸入; 至少一個第一墊片,一端楔入第一支架伸入前端組件的部分與前端組件間的縫隙,另一端嵌于第一壓緊螺母的內(nèi)表面; 第一壓緊螺母,環(huán)套于第一支架及第一支架伸入的前端組件的外表面,受力朝靠近前端組件的方向旋轉(zhuǎn)時,帶動第一墊片朝靠近前端組件的方向旋入第一支架伸入前端組件的部分與前端組件間的縫隙,將前端組件鎖緊于其與第一墊片形成的縫隙中。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支架組件,其特征在于,該支架組件還包含至少一個第二墊片及第二壓緊螺母,所述第一支架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還包含支架球頭,所述第二支架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還包含支架球套; 所述第二墊片一端嵌于所述支架球套的內(nèi)表面、所述支架球頭的外表面及所述底座組件伸入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面之間的縫隙中,另一端裝設于所述底座組件伸入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的內(nèi)表面;所述第二壓緊螺母環(huán)套于所述第二支架及所述底座組件伸入所述第二支架的外表面;所述支架球套包覆于所述支架球頭的外表面,且容支架球頭在其內(nèi)沿所述支架球套的軸線方向旋轉(zhuǎn)e角; 所述第二壓緊螺母受力朝靠近底座組件的方向旋轉(zhuǎn)時,帶動所述支架球套的內(nèi)表面、所述第二墊片及所述底座組件的端面壓緊所述支架球頭的外表面,將所述底座組件鎖緊于所述支架球套內(nèi),且將所述支架球頭鎖緊于所述支架球套內(nèi); 所述e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90°。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緊螺母的內(nèi)表面還包含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墊片嵌于第一壓緊螺母的內(nèi)表面的一端還包含第一凸起, 所述第一凸起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還包含容導線穿過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架還包含容導線穿過的第二通孔; 在所述第一支架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時,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連通。
5.一種微型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攝像裝置包含前端組件、底座組件、及前述權(quán)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支架組件。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組件包含后蓋組件、第一印刷電路板PCB組件、鏡頭、前蓋組件及前面板; 所述后蓋組件連接所述前蓋組件,與所述前蓋組件形成裝設所述第一 PCB組件及所述鏡頭的第一空腔; 所述后蓋組件背離前蓋組件的端面容第一支架伸入; 所述第一 PCB組件裝設于所述后蓋組件的朝向前蓋組件的內(nèi)表面; 所述鏡頭裝設于所述第一 PCB組件,且伸出所述前蓋組件及前面板; 所述前面板卡接于所述前蓋組件背離后蓋組件的端面。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組件包含底盤、第二PCB組件、固定蓋及滑蓋; 所述固定蓋裝設于所述底盤,所述滑蓋卡接于所述固定蓋,所述底盤、所述固定蓋及所述滑蓋形成裝設所述第二 PCB組件的第二空腔; 所述固定蓋及所述滑蓋背離所述底盤的端面伸入第二支架; 所述第二 PCB組件固定于所述底盤朝向所述固定蓋及所述滑蓋的端面。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蓋組件包含第三通孔、第一螺紋孔及第二螺紋孔; 所述第三通孔容第一支架伸入; 所述第一螺紋孔位于所述后蓋組件的內(nèi)表面,其上裝設有第一 PCB組件; 所述第二螺紋孔位于所述后蓋組件的內(nèi)表面的邊沿,其上裝設有前蓋組件。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蓋組件還包含容導線穿過的支架限位固定座,所述支架限位固定座還包含第一^^扣,所述第一支架還包含第二卡扣; 所述支架限位固定座裝設于所述第三通孔伸入所述后蓋組件的一側(cè)開口,所述第一卡扣伸入所述第三通孔內(nèi); 所述第二卡扣在所述第一支架伸入所述第三通孔時,受所述第一卡扣的限位旋轉(zhuǎn)a角; 所述a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360°。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組件包含至少兩個第一卡槽及第五通孔; 所述前面板包含至少兩個第三卡扣及第六通孔; 所述每個第三卡扣分布于所述前面板的邊沿,卡接于一個所述第一卡槽內(nèi); 所述第五通孔及所述第六通孔容所述鏡頭穿過。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的背離所述固定蓋和所述滑蓋的端面還包含一電池槽,所述底座組件還包含電池蓋; 所述電池蓋卡接于所述底盤,以遮蓋所述底盤上的電池槽。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還包含容導線穿出底座組件的側(cè)出線通孔及側(cè)出線固定座; 所述側(cè)出線固定座位于所述底盤朝向所述固定蓋及所述滑蓋的端面,且容穿出第二支架的導線通過其穿入側(cè)出線通孔。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蓋還包含至少兩個彈片,所述滑蓋還包含至少兩個第二卡槽; 所述滑蓋滑向所述固定蓋時,所述每個彈片卡入相應的第二卡槽內(nèi),以將所述滑蓋固定于所述固定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支架組件,該支架組件包含第一支架的一端伸入前端組件中,另一端連接第二支架的一端;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容底座組件伸入;至少一個第一墊片的一端楔入第一支架伸入前端組件的部分與前端組件間的縫隙,另一端嵌于第一壓緊螺母的內(nèi)表面;第一壓緊螺母環(huán)套于第一支架及第一支架伸入的前端組件的外表面,受力朝靠近前端組件的方向旋轉(zhuǎn)時,帶動第一墊片朝靠近前端組件的方向旋入第一支架伸入前端組件的部分與前端組件間的縫隙,將前端組件鎖緊于其與第一墊片形成的縫隙中。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裝設了支架組件的微型攝像裝置。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支架組件及攝像裝置,能夠提高角度調(diào)節(jié)范圍,避免在振動環(huán)境中位置發(fā)生偏移。
文檔編號H04N5/225GK202472216SQ20122003618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2月6日
發(fā)明者葉展, 應亮, 應向群, 顏財盛 申請人:杭州??低晹?shù)字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