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信號局連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信號局連接裝置,特別是在No.7等信號網中,關于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連接裝置。
共同線路信號方式是在通話回路之外,設置傳遞信號的回路,該信號回路共用于多個通話回路。即在共同線路信號方式中,控制信號(接收端電話號碼、響應信號、通話終止信號及切斷信號等)是在通話回路之外,通過專用的信號回路在發(fā)送局和接收局之間發(fā)收,控制發(fā)送局和接收局之間通話回路的接通、切斷。
圖1為采用共同線路信號方式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圖。1是通話網,2是No.7信號網,3a、3b是通話回路,4a、4b是交換機,5a、5b是電話終端,6a、6b是信號回路(信號線)。No.7信號網有信號終端局(SEP)、信號中繼局(STP)及連接它們的信號線。另外,把信號終端局及信號中繼局統(tǒng)稱為信號局(SP)。
圖2為從電話終端5a開始向電話終端5b呼叫,直到通話結束為止的共同線路信號方式的順序說明圖。從電話終端5a撥電話終端5b的電話號碼之后,發(fā)送局4a根據接收方電話號碼、發(fā)話者電話號碼、發(fā)話者類別等信息,決定輸出線路,求出與該輸出線路對應的通話回路號碼CIC(電路識別碼)及接收局的局代碼DPC(目的局代碼),用這些及發(fā)送局的局代碼OPC(始發(fā)局代碼)作成發(fā)送標志。然后,將該發(fā)送標志插入到No.7信號中的SIF信號信息字段中,作成地址信號IAM(初始地址信息)信號,發(fā)送給信號網的信號局4c。以后,信號局4c依次將地址信號IAM通過信號局4d等送至接收局4b。
地址信號發(fā)送出之后,發(fā)送局4a通過通話回路向接收局4b發(fā)出導通試驗音(2010Hz),接收局4b將該導通試驗音返回給發(fā)送局4a。
導通試驗進行良好之后,則發(fā)送局4a通過No.7信號網向接收局4b發(fā)出導通試驗良好信號COT。
由此,接收局4b呼叫電話終端5b,通過通話回路將振鈴聲(呼叫聲)發(fā)給發(fā)送局4a。受話者響應呼叫,摘機后,接收局4b通過No.7信號網將響應信號ANC發(fā)至發(fā)送局4a。這樣,就接通了電話終端5a、5b間的通話回路,可以進行通話。
通話結束,電話終端5b掛機后,接收局4b通過No.7信號網將通話結束信號CBK送至發(fā)送局4a。發(fā)送局如接收到通話結束信號CBK,則通過No.7信號網向接收局4b發(fā)出切斷信號CLF,各局向前位局發(fā)出恢復完了信號RLG,通話結束。
圖3是No.7信號中有意義信號單元MSU的格式說明圖,分別有如下功能。
F是標志,用來識別信號單元;CHK是校驗位,控制位列信息的錯誤;SIF是信號信息符,記錄有標題代碼、撥號盤信息、發(fā)送標志等。PRI表示發(fā)送的優(yōu)先度,NI是表示網絡種類的網絡指示器,SI是服務指示器,LI是表示信號長度的指示器。FSN是表示被發(fā)送信號單位順序的正向順序號碼,根據號碼的不連續(xù),可以查出錯誤。BSN是反方向順序號碼,FIB是錯誤再發(fā)送控制用的正方向表示位,BIB是再發(fā)送要求用的反方向指示位。
信號信息符SIF包括有發(fā)送標志RLB和除它之外的信號信息部DT。發(fā)送標志RLB包括有信號線選擇號碼SLS、發(fā)送信號局號碼OPC和接收信號局號碼DPC。信號線選擇號碼SLS包括3位的線號碼和1位的A/B面表示位,在同一信號線路上有多條信號線時,根據線號碼LSN指定一條線。
信號信息部DT設有4位的標題代碼H0、H1,特別規(guī)定出地址信號、響應信號、通話結束信號、切斷信號、恢復完了信號等信號種類。在地址信號IAM的場合,標志代碼H0,H1增加受話電話號碼D、它的數字數N、呼叫種類表示MI、呼叫者類別CPC等。
在No.7信號方式中,采用4級層次化。第1級把信號傳送媒體的電氣物理條件(通信速度、傳送方式等)綜合起來。第2級也稱信號線,為了準確無誤地通過信號回路向相鄰交換局傳送信號單位,進行錯誤檢驗和再發(fā)送。第3級也稱網絡級,到以組合信號線為目的交換局為止,此級有發(fā)送信號信息的功能。由于信號線切斷而無法使用時,對其他信號線能實現遇回網功能和分配通向第4級的信號的分配功能。第4級又叫用戶部,擔當信號的發(fā)送、接收的通信任務。第4級有多種通信任務(用戶),它們與電話、傳真、ISDN等處理信號的作用相對應。在第4級中信號發(fā)出所依存的通信主體稱作過程。例如,為了呼叫接通電話,在傳送接收處電話號碼、響應信號、切斷信號等信號的場合,呼叫處理是過程。進行為呼叫處理的信息編輯、發(fā)送、接收等通信任務的是電話用戶部。
第1—3級有保留來自第4級的信號,接著地址傳送、分配信號的作用,是進行通信時的基本的而且通用部分,稱為信息傳送部MTP。
共同線路信號網有如前所述的信號發(fā)生、接收局的信號終端局SEP及進行信號中繼的信號中繼局STP,信號終端局SEI有多個用戶部,而信號中繼局STP基本沒有用戶部。因此,通信的層次組成圖如圖4所示。
在以往的No.7信號方式中,用MSU內的網絡標志NI表示、識別局代碼長度。圖5是網絡標志NI的說明圖,NI=0是國際網絡,NI=1是為擴展的備用,NI=2是國內網絡,NI=3是為擴展的備用。
局代碼長度比如有14位和24位。圖6是局代碼長度為14位及24位的MSU中的發(fā)送標志說明圖,在局代碼長度為14位的場合,發(fā)送局號碼OPC及接收局號碼DPC都用14位表示。在局代碼長度為24位的場合,發(fā)送局號碼OPC和接收局號碼DPC都用24位表示。
如果預先定為國際網絡(NI=0)時,局代碼長度為14位;國內網絡(NI=2)時,局代碼長度為24位;則在信號局的MSU接收部,能夠根據對NI值的判別,識別局代碼長度。而且,根據這個規(guī)定,MSU的NI對相同的網絡,局代碼不會有14位和24位的混合存在。
圖7是國內網絡和國際網絡的聯(lián)合網絡說明圖,11是NI=0的國際網絡,12是NI=2的國內網絡,11a—11d是國際網絡11中,局代碼長度為14位的信號局SP;12a—12d是國內網絡中,局代碼長度為24位的信號局SP。信號局11d、12d是連接局代碼長度不同的局之間的信號局,根據判別的NI值,能識別局代碼長度。即信號局11d能根據判別的NI值,識別局代碼長度,向下一個既定的信號局發(fā)送MSU。同樣,信號局12d能根據判別的NI值,識別局代碼長度,向下一個既定的信號局發(fā)送MSU。
但是,No.7信號方式中的局代碼長度,在引入CCS公用信道信令方式的主要國家中采用14位。而在北美及中國的一部分等國家的國內網絡(NI=2)中,信號局代碼長度采用24位。圖8是局代碼為14位、24位的信號局混合存在場合的國內網絡說明圖。13a、13…是局代碼長度為14位的信號局,14a,14b,等是局代碼長度為24位的信號局。存在有關混合網絡的具體地區(qū)有包括香港的中國,香港的局代碼長度為14位,中國其他地方的局代碼長度為24位。在混合存在網絡中有以下問題。
(1)在混合存在網絡中,即使是同一NI值,因為局代碼長度不固定,所以也不能識別局代碼,在14位信號局和24位信號局中,有無法發(fā)收MSU的問題。
即對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的MSU發(fā)收部,不清楚MSU的格式和不能發(fā)收該MSU。其理由是局代碼長度不同的MSU如圖6所示,其格式不同的緣故。也就是因為在作為發(fā)收MSU所必要的信息的發(fā)送標志中,各信息的放置位置不同發(fā)送信息無法讀出造成的。
(2)如前所述,因為MSU的格式不同,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相互之間,信號不能進行交換,因此不能進行CCS網的管理。
(3)局代碼長度不同和局代碼長度小的局,只能認識局代碼大的局的一部分。例如,14位和24位局代碼長度的信號局相互連接時,在24位長的局代碼超過14位的場合,14位長的信號局不能正確認識24位長的局代碼。
(4)表示MSU長度的信號長度指示器LI最大可表示63字節(jié),而容許的最大MSU的長度是272字節(jié)。因此,MSU超過63字節(jié)時,MSU的格式變換就無法進行。
(5)在本局用戶(第4級)與不同的局代碼長度不能對應的場合,也就是只能與固定的局代碼長度對應的場合,對不同局代碼長度的網不能提供用戶服務。
由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在混合存在網絡中,即使有同一NI值也能正確識別局代碼長度,從而提供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能發(fā)收MSU的信號局連接裝置。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提供能夠發(fā)收MSU,能夠管理CCS網的信號局連接裝置。
本發(fā)明再一個目的是提供信號局連接裝置,使MSU即使超過63字節(jié),也能進行MSU的格式變換。
本發(fā)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信號局連接裝置,能夠在即使用戶(第4級)與不同的局代碼長度不能對應的場合,能夠對該局代碼長度不同的網,提供用戶部的服務。
圖9是本發(fā)明的原理說明圖。
21a是根據通過信號線而來的No.7信號中包含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送該信號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的裝置;21b是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中包含的局代碼變換成信號局連接裝置內部局代碼(或最長局代碼、或14位局代碼)的裝置;22是利用內部局代碼(或最長局代碼、或14位局代碼),進行為了決定No.7信號的輸出線路的發(fā)送處理的發(fā)送裝置;23c是根據由發(fā)送處理得到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出No.7信號的信號局代碼長度的裝置;23d是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中包含的內部局代碼(或最長局代碼、或14位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的裝置。
局代碼長度識別部21a是根據通過信號線而來的No.7信號中包含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出該信號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局代碼變換部21b是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中包含的局代碼變換成信號局連接裝置的內部局代碼(或最長局代碼、或14位局代碼)。發(fā)送部22是利用內部局代碼(或最長局代碼、或14位局代碼)進行決定No.7信號的輸出線路的發(fā)送處理。局代碼長度識別部23c是根據由發(fā)送處理而得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出No.7信號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3d是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內部局代碼(或最長部代碼,或14位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發(fā)送出去。
這樣,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可以進行MSU的發(fā)收。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作更詳細的描述。
圖1是采用了共同線路信號方式的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圖;圖2是共同線路信號方式的順序說明圖;圖3是信號單元的格式;圖4是通信的階層組成圖;圖5是網絡標識NI的說明圖;圖6是由于局代碼長度不同的MSU格式的錯位說明圖;圖7是國內網絡和國際網絡的聯(lián)合網絡說明圖;圖8是國內網絡中混合有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場合的網絡說明圖;圖9是本發(fā)明的原理說明圖;圖10是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的連接圖;圖11是本發(fā)明的信號局連接裝置的組成圖(內部局代碼變換);圖12是本發(fā)明的識別局代碼長度的第1實施例說明圖(LSN識別方式);圖13是LSN、SPC長度圖;圖14是本發(fā)明的識別局代碼長度的第2實施例說明圖(NID識別方式);圖15是NID變換圖及SPC長度登記圖;圖16是SPC長度登記圖及NID變換圖;圖17是內部局代碼變換圖及實際局代碼變換圖;圖18是內部局代碼變換處理的概略流程圖;圖19是內部局代碼變換處理流程圖(從本局發(fā)送MSU的場合);圖20是內部局代碼變換處理流程圖(從相鄰信號局接收MSU的場合);圖21是本發(fā)明的信號局連接裝置的組成圖(最長局代碼變換);圖22是最長局代碼處理方式的流程圖(從本局發(fā)送MSU的場合);圖23是最長局代碼處理方式的流程圖(從相鄰信號局接收MSU的場合);圖24是局代碼變換的說明圖;圖25是偽SPC登記圖及偽SPC變換圖;圖26是用偽局代碼場合的信號局連接裝置的組成圖;圖27是本發(fā)明的信號局連接裝置的組成(14位局代碼方式);圖28是14位局代碼方式的處理流程圖(從本局發(fā)送MSU的場合);圖29是從14位MSU到24位MSU的格式變換說明圖;圖30是14位局代碼方式的處理流程圖(從相鄰信號局接收MSU的場合);圖31是本發(fā)明的信號局連接裝置的組合(分別發(fā)送處理方式);圖32是在單方向傳送信號單位MSU場合,考慮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分別發(fā)送處理方式)的組成;圖33是分別處理方式的處理流程圖(從本局發(fā)送MSU場合);圖34是分別處理方式的處理流程圖(從相鄰信號局接收MSU場合之一);圖35是分別處理方式的處理流程圖(從相鄰信號局接收MSU場合之二);圖36是LI擴展功能說明圖;圖37是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1實施狀態(tài);圖38是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2實施狀態(tài);圖39是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3實施狀態(tài);圖40是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4實施狀態(tài);圖41是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5實施狀態(tài);圖42是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6實施狀態(tài);圖43是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7實施狀態(tài);圖44是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8實施狀態(tài);圖45是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1實施狀態(tài);圖46是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2實施狀態(tài);圖47是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3實施狀態(tài);圖48是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4實施狀態(tài);圖49是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5實施狀態(tài);圖50是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6實施狀態(tài);圖51是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7實施狀態(tài);圖52是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8實施狀態(tài);圖53是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1實施狀態(tài);圖54是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2實施狀態(tài);圖55是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3實施狀態(tài);圖56是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4實施狀態(tài);圖57是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5實施狀態(tài);圖58是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6實施狀態(tài);圖59是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7實施狀態(tài);
圖60是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的第8實施狀態(tài)。
實施例(A)No.7信號方式(CCS)的內部處理本發(fā)明是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設置信號局連接裝置,利用該信號局連接裝置的內部處理,使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的連接成為可能。即,圖10是本發(fā)明的全部網絡組成圖,13a、13b、…是局代碼長度為14位的信號局,14a、14b、等是局代碼長度為24位的信號局,15是連接不同信號局的信號局連接裝置(連接信號局)。信號局連接裝置15進行的內部處理有①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②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③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④分別程序處理方式。
下面,是關于各內部處理方式的說明。
(a)對內部局代碼進行變換的處理方式(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a—1)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的概略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是將接收的MSU變換成內部局代碼進行發(fā)送處理,然后,將內部局代碼變成實際局代碼,發(fā)送給既定線路的方式。所謂內部局代碼,是雖然局代碼長度很不相同,為了CCS處理上的一致,在CCS內部暫時分配的局代碼。從實際局代碼向內部局代碼變換和從內部局代碼向實際局代碼變換,分別使用內部局代碼變換圖和實際局代碼變換圖進行。
(a—2)信號局連接裝置的組成圖11是本發(fā)明的信號局連接裝置的實施例組成圖,該裝置是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圖中,15是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21是第1MSU接收部,22是進行發(fā)送處理的發(fā)送部,23是第2MSU接收部。第1、2MSU收發(fā)部21、23是信號方向對應的信號接收側、信號發(fā)送側。
MSU接收部21包括有第1局代碼長度判斷部(SPC長度判斷部)21a,內部局代碼變換部21b,第2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c和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1d。
第1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a是根據下述的方法,判斷局代碼SPC的長度;從第4級(用戶)或第2級(相鄰信號局)接收No.7MSU,根據該信號單位所包含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出該信號的用戶或信號局局代碼長度。內部局代碼變換部21b是根據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包含的局代碼變換成信號局15的內部局代碼。第2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c是根據由發(fā)送處理得到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送No.7信號的下一個信號局代碼長度。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1d是根據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中包含的內部局代碼變換成實際的局代碼。
發(fā)送部22是根據接收局號碼DPC等,進行發(fā)送處理(第3級處理),決定輸出線(輸出線路),在MSU的信號信息組中引入發(fā)送標志,或替換被引入的發(fā)送標志。
第2 MSU接收部23和第1MSU接收部有相同結構,包括有第1局代碼長度判斷部(SPC長度判斷部)23a,內部局代碼變換部23b,第2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3c和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3d。
第1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3a是判斷局代碼長度的部分,從第4級(用戶)或第2級(相鄰信號局)接收No.7MSU,根據該信號單位包含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送了該信號的用戶或信號局局代碼長度。內部局代碼變換部23b根據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包含的局代碼變換成信號局15的內部局代碼。第2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3c是根據由發(fā)送處理得到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送No.7信號的下一個信號局局代碼長度。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3d是根據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中包含的內部局代碼變換成實際的局代碼。
(a—3)局代碼長度的識別(a—3—1)使線路定位號碼中帶有局代碼長度的方式圖12是識別局代碼長度的第1實施例(LSN識別方式)的說明圖。13a、13b、等是局代碼長度為14位的信號局,14a、14b、14c等是局代碼長度為24位的信號局,16a,等是局代碼長度為XX位的信號局,都存在于NI=2的國內網絡中。15是在不同信號局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其組成如圖11所示。
在信號局15的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a、21c、23a、23c中,有①信號線SLKi(i=1,2…)和存儲了與該信號線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有對應關系的圖。圖13表示信號線SLKi(i=1,2…)的線路定位號碼LSN和局代碼長度的對應圖(LSN·SPC長度圖),根據線路定位號碼LSN能夠得到局代碼長度(SPC長度)。
因而,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a、23a根據從第2級或第4級接收的No.7MSU的發(fā)送信息,提取線路定位號碼LSN,利用LSN·SPC長度圖,識別發(fā)送了該信號單元的相鄰信號局或用戶部的局代碼長度。
另外,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c、23c提取根據發(fā)送處理決定的輸出線路的線路定位號碼LSN,利用LSN·SPC長度圖,識別與發(fā)送了該信號單元的輸出路徑相連接的相鄰信號局或用戶部的局代碼長度。
(a—3—2)使內部網絡標志NID中帶有局代碼長度的方式所謂內部網絡標志NID是使網絡標志NI值進一步擴展,在CCS內部(連接信號局)的處理中,代替NI而使用的標志。如果使用了這個內部網絡標志NID,就能將網絡中有相同NI值的局在內部分組化、在組的單位內識別局代碼長度。
圖14是識別局代碼長度的第2實施例(NID識別方式)的說明圖。13a、13b、13c是局代碼長度為14位的信號局,14a、14b、14c是局代碼長度為24位的信號局,16a、16b、16c是局代碼長度為XX位的信號局,都存在于NI=2的國內網絡中。15是不同信號局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其組成如圖11所示。
在局代碼長度相同的信號局相互間使國內網絡的信號局分組化,分別加上固有的內部網絡標志NID。例如,設局代碼長度為14位的信號局的內部網絡標志NID的值為2,局代碼長度為24位的信號局的內部網絡標志NID的值為4,下面同樣設局代碼長度為XX位的信號局的內部網絡標志NID的值為6。而且,如圖15所示,設置有①存儲了內部網絡標志NI的NID變換圖(圖15(a)),此內部網絡標志同特定的信號線的線路定位號碼LSN和網絡標志NI的組合相對應;②存儲了信號局局代碼長度(SPC長度)的SPC長度登記圖(圖15(b)),此信號局連接了與內部網絡標志NID對應的、根據前面記載的線路定位號碼LSN指示的信號線。
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a、23a利用由相鄰信號局(第2級)接收的No.7信號單位(MSU)的發(fā)送信息,在提取線路定位號碼LSN的同時,提取網絡標志NI。然后,用該線路定位號碼LSN和網絡標志NI,從NID變換圖(圖15(a))求出發(fā)送了該信號單位的相鄰信號局的內部網絡標志NID。如果求出了內部網絡標志NID,再利用SPC長度登記圖(圖15(b))求NID值對應的局代碼長度。
另外,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c、23c根據發(fā)送處理,提取決定的輸出線路的線路定位號碼LSN和網絡標志NI,用該線路定位號碼LSN和網絡標志NI,從NID變換圖(圖15(a)),求與輸出線路相連接的相鄰信號局的內部網絡標志NID,然后,利用SPC長度登記圖(圖15(b))求NID值對應的局代碼長度。
(a—3—3)第3、4級間的接口以上是使局代碼長度對應于NID值并存儲起來,從LSN·NI的組合中求NID,再求該NID值對應的局代碼長度。這樣一來,就能決定NI值不同的網絡每個限定的NID值,信號局連接裝置能對應于連接各種網絡的信號局的場合。
但是,在第4級(用戶部)與第3級(信號局)的接口中,使用內部網絡標志NID,利用這個NID能直接求出局代碼長度。這種場合,在信號局連接裝置中,如第3級接口部、圖16(a)所示,設置存儲了NID值和局代碼長度對應關系的圖。利用這張圖,在第3級(信號局)能夠識別第4級(用戶部)發(fā)送出的信號單位MSU的局代碼長度。另外,設置圖16(b)所示的內部網絡標志NID和網絡標志NI的對應圖,用這張圖在接口中,求所用的NID對應的NI,將該NI寫入信號單位MSU中。
(a—4)內部局代碼變換及實際局代碼變換圖17(a)是內部局代碼變換圖,是根據局代碼長度(SPC長度)將MSU包含的實際局代碼變換成內部局代碼的變換圖。即,內部局代碼變換部21b、23b根據局代碼判斷部21a、23a識別的局代碼長度,用上述的變換圖,將No.7信號包含的實際局代碼變換成內部局代碼。
圖17(b)是實際局代碼變換圖,是根據局代碼長度(SPC長度),將在發(fā)送處理中決定的發(fā)送信息中包含的內部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的變換圖。即,內部局代碼變換部23d、21d是根據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3c、21c識別的局代碼長度,用上面的變換圖,將發(fā)送信息中包含的內部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
(a—5)內部局代碼變換處理的概略處理流程圖18是內部局代碼變換處理方式的概略流程圖。
①接收從第4級的用戶部通過信號線而來的No.7信號。②接著,利用No.7信號包含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送了該信號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再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包含的局代碼變換成信號局的內部局代碼。③然后,在第3級的發(fā)送部,根據內部局代碼,進行為了決定No.7信號的輸出線路的發(fā)送處理。④又,根據由發(fā)送處理得到的發(fā)送信息,識別與發(fā)送出No.7信號的輸出線路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包含的內部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⑤將變換得到的No.7信號單位發(fā)送給第2級的相鄰信號局。
以上是從第4級(用戶部)接收信號單位的情況,而由第2級(相鄰信號局)接收信號單位時,則按①′→②′→③′—④′→⑤′反方向傳送信號單位。
(a—6)內部局代碼變換處理的詳細處理流程圖19是內部局代碼變換處理的流程圖(從本局發(fā)送MSU的場合)。MSU接收部21的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a,從第4級(用戶部)接收MSU(101步),判斷發(fā)送了該信號單位的用戶部的局代碼長度(102步)。接著,在內部局代碼變換部21b,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包含的局代碼變換成信號局的內部局代碼(103步)。然后,發(fā)送部22根據內部局代碼,進行發(fā)送處理,決定No.7信號的輸出線路(104步)。發(fā)送處理終了后,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3c根據已得到的發(fā)送信息,識別同發(fā)送No.7信號的輸出線路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105步),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3d根據識別的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包含的內部局代碼變換成實際的局代碼(106步)。
接著,根據局代碼長度,編輯No.7MSU(107步),將該MSU發(fā)送給相鄰信號局(108步)。
圖20是內部局代碼變換處理流程圖(從相鄰信號局接收MSU的場合)。MSU接收部21的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3a從第2級(相鄰信號局)接收MSU(111步),判斷發(fā)送了該信號單位的相鄰信號局局代碼長度(112步)。接著,在內部局代碼變換部23b,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中包含的局代碼變換成信號局15的內部局代碼(113步)。然后,發(fā)送部22根據內部局代碼,進行發(fā)送處理,決定No.7信號的輸出線路(114步)。發(fā)送處理終了后,判斷MSU是否為本局接收(115步),如果是本局接收,局代碼判斷部21c根據得到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送No.7信號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116步),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1d根據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包含的內部局代碼變換成實際的局代碼(117步)。接著,根據局代碼長度,編輯No.7 MSU(118步),將該MSU交給本局所屬的用戶(119步)。
另一方面,在115步中,不是本局接收而是信號中繼的場合,則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c根據得到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送出No.7信號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116′步),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1d根據識別的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包含的內部局代碼變換或實際的局代碼(117′步)。接著,根據局代碼長度,編輯No.7MSU(118′步),將該MSU向相鄰信號局發(fā)送(119′步)。
(b)最長局代碼方式(b—1)最長局代碼方式的概略最長局代碼方式(最長位局代碼方式)是統(tǒng)一成最長位的局代碼形式,在最長局代碼內進行內部處理,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間進行連接的方式。即,在這種方式中,在最長位的局代碼(最長局代碼)中,為了進行內部處理,將全部的實際局代碼變換成MSU的接收部中最長位長的局代碼形式。接著,在最長位的局代碼中進行線路決定處理,決定輸出線或接收用戶。然后,識別輸出側的局代碼長度,再編輯成與該輸出側的局代碼長度相符合的MSU的格式,用輸出MSU的線路發(fā)送或分配給用戶。由此,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
(b—2)信號局連接裝置的組成圖21是本發(fā)明的信號局連接裝置的第2實施例組成圖,該裝置是對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圖中的符號相同于圖11的相同部分。
15是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之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21是第1MSU接收部,22是進行發(fā)送處理的發(fā)送部,23是第2MSU接收部。第1,第2MSU接收部21、23為對應信號方向的信號接收側、信號發(fā)送側。
MSU接收部21包括有第一局代碼長度判斷部(SPC長度判斷部)21a,最長局代碼變換部21b′第2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c、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1d和判斷局代碼長度是否最長的最長局判斷部21e。最長局代碼變換部21b′,在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為最長的場合,不進行局代碼變換;在不是最長的場合,將局代碼變換成最長局代碼。
第2MSU接收部23的組成與第1MSU接收部相同,包括有第1局代碼長度判斷部(SPC長度判斷部)23a,最長局代碼變換部23b′,第2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3c,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3d和判斷局代碼長度是否最長的最長局判斷部23e。最長局代碼變換部23b′,在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為最長的場合,不進行局代碼變換;在不是最長的場合,將局代碼變換成最長局代碼。
(b—3)最長局代碼方式的處理流程圖22是最長局代碼方式的處理流程圖(從本局發(fā)送MSU的場合)。MSU接受部21的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a從第4級(用戶)接收MSU(121步)和,判斷發(fā)送了該信號單位的用戶部的局代碼長度(122步)。接著,最長局判斷部21e校驗局代碼長度是否最長(123步);最長局代碼變換部21b′,在識別的局代碼長度為最長的場合,不進行局代碼變換;不是最長的場合,將實際局代碼變換成最長局代碼(124步)。然后,發(fā)送部22根據最長局代碼進行發(fā)送處理,決定No.7信號的輸出路徑(125步)。發(fā)送處理終了后,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3c根據得到的發(fā)送信息,判斷同發(fā)送No.7信號的輸出線路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126步),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3d根據識別的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中包含的最長局代碼變換成實際的局代碼(127步)。
接著,根據局代碼長度,編輯No.7MSU(128步),向相鄰信號局發(fā)送該MSU(129步)。
圖23是實際局代碼變換處理的流程圖(從相鄰信號局接收MSU的場合)。
MSU接收部23的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3a,從第2級(相鄰信號局)接收MSU(131步)后,判斷發(fā)送了該信號單位的相鄰信號局局代碼長度(132步)。接著,最長局判斷部23e檢驗局代碼長度是否最長(133步),最長局代碼變換部23e,在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為最長的場合,不進行局代碼變換;在不是最長的場合,將實際局代碼變換成最長局代碼(134步)。然后,發(fā)送部22根據最長局代碼,進行發(fā)送處理,決定No.7信號的輸出線路(135步)。發(fā)送處理完了后,判斷是否為本局接收MSU(136步),如果是本局接收,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c根據得到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送No.7信號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137步),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1d根據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中包含的最長局代碼變換成實際的局代碼(138步)。接著,根據局代碼長度,編輯No.7MSU(139步),將該MSU交給本局所屬的用戶(140步)。
另一方面,在136步中,如不是本局接收而是信號中繼的場合,局代碼長度判斷21c根據得到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送No.7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137′步),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1d根據識別的局代碼長度,將No.7信號中包含的最長局代碼變換成實際的局代碼(138′步)。接著,根據局代碼長度,編輯No.7MSU(139′步),向相鄰信號局發(fā)送該MSU(140′步)。
(b—4)偽局代碼功能從局代碼短的信號局例如14位長的信號局看,位數長的局代碼例如24位長的局代碼,由于位溢出則無法認識。因此,在本發(fā)明中,對長的局代碼指定偽局代碼、用該偽局代碼,即使是短的信號局也能認識局代碼長的信號局。
圖24是偽局代碼的說明圖,13是局代碼長度小的信號局(例如14位長的信號局),14是局代碼長度大的信號局(例如24位長的局),15是在不同局代碼長度的局之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從信號局14看信號局13,它的局代碼沒有位溢出能夠正確認識。但是,從信號局13看信號局14由于它的局代碼位溢出,則不能正確認識。例如,如圖24(b)所示,信號局14的局代碼(SPC)以十進制數表示為“65535”,用二進制數表示為1111 1111 1111 1111成為16位。
信號局13因為局代碼長度定為14位,所以信號局14的局代碼的前2位就丟失了。識別為1111 1111 1111 1111將它表示成十進制數“16383”。因此,局代碼長度短的信號局13將局代碼長度長的信號局14的局代碼“65535”錯誤認識為“16383”。
于是,如圖24(c)所示,在連接信號局15和局代碼短的信號局13之間,規(guī)定出信號局14的偽局代碼,連接信號局15將信號局14的實際局代碼(=65535)和偽局代碼(=3)的對應關系登記在圖15a上。而且,連接信號局15將從信號局14到信號局13的MSU中的局代碼,先從實際局代碼(=65535)置換成偽局代碼(=3),再發(fā)送給信號局13。另外,連接信號局15把從信號局13到信號局14的MSU中的局代碼,先從偽局代碼(=3)變換成實際局代碼(=65535),再發(fā)送給信號局14。
圖25是由實際局代碼變換成偽局代碼的偽SPC登記圖和由偽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的偽SPC變換圖的說明圖。
(b—5)用偽局代碼場合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圖26是在最長局代碼方式中用偽局代碼場合的信號局連接裝置的組成圖,與圖21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符號。15是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信號局連接裝置),21是第1MSU接收部,22是進行發(fā)送處理的發(fā)送部,23是第2MSU接收部。在MSU接收部23中,23a是第1局代碼長度判斷部(SPC長度判斷部),23b′是將實際局代碼變換成最長局代碼的最長局代碼變換部,23c是第2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3d是將最長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的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3e是判斷局代碼長度是否最長的最長局判斷部。另外,23f是判斷是否有必要變換成偽局代碼,例如,判斷同輸出線(輸出線路)相連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是否為14位的變換有無判斷部,23g是將實際局代碼變換成偽局代碼的偽局代碼變換部,23h是判斷接收的MSU中包含的局代碼是否為偽局代碼的偽局代碼判斷部,23i是將偽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的實際局代碼變換部。
MSU接收部21同圖21的場合相同,從第2級(相鄰信號局)接收MSU后,判斷發(fā)送了該信號單位的相鄰信號局的局代碼長度。接著,檢驗局代碼長度是否最長,在局代碼長度最長的場合,不進行局代碼變換;在不是最長的場合,將實際局代碼變換成最長局代碼。然后,發(fā)送部22根據最長局代碼進行發(fā)送處理,決定No.7信號的輸出線路(輸出線)。發(fā)送處理終了后,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3c根據得到的發(fā)送信息,識別同輸出線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3d根據識別的局代碼長度,將MSU中包含的最長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接著,變換有無判斷部23f判斷是否有必要將實際局代碼變換成偽局代碼。如果有必要變換成偽局代碼,偽局代碼變換部23g參照偽SPC登記圖(圖25(a)),將實際局代碼變換成偽局代碼,發(fā)送出信號單位。另外,所謂有必要變換成偽局代碼的場合,就是與輸出線路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為14位的場合。
另外,從第2級(相鄰信號局)接收MSU后,偽局代碼判斷部23h判斷接收到的MSU的局代碼是否為偽局代碼。如果是偽局代碼,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3i參照偽SPC變換圖(圖25(b)),將偽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接著,SPC長度判斷部23a識別發(fā)送MSU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最長局判斷部分23e判斷局代碼長度是否最長。最長局代碼變換部23b′,在局代碼長度為最長的場合,不進行局代碼變換;在不是最長的場合,將實際局代碼變換成最長局代碼。然后,發(fā)送部22利用最長局代碼,進行發(fā)送處理,MSU接收部21按照同樣的處理,適當將實際局代碼變換成偽局代碼,向既定的輸出線發(fā)送MSU。
(c)14位局代碼方式(c—1)14位局代碼方式的概略14位局代碼方式是以CCS局代碼長度的主流14位長度為基礎、在其它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的方式。即,這種方式是在其它不同長度的局代碼中,對于超過14位長度的局代碼,指定14位長的偽局代碼,使內部處理及14位網的控制成為可能的方式。
為了用14位長度局代碼進行內部處理,要進行局代碼長度的識別,對于超過14位的MSU的局代碼,在MSU接收部使用變換圖,變換成14位長的內部局代碼(偽局代碼)。接著,用14位長的局代碼進行線路決定處理,決定了輸出線或接收用戶之后,識別輸出側的局代碼長度。然后,接著具有已識別的實際局代碼長度的MSU格式進行編輯,通過輸出線發(fā)送編輯后的MSU,再分配給用戶,對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
(c—2)信號局連接裝置的組成圖27是本發(fā)明的信號局連接裝置的第3實施例組成圖,該裝置是以14位局代碼方式對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15是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21是第1MSU接收部,22是進行發(fā)送處理的發(fā)送部,23是第2MSU接收部。第1,第2接收部21、23是與信號方向對應的信號接收側信號發(fā)送側。
在MSU接收部21中,21a是第1局代碼長度部判斷部(SPC長度判斷部),21b是變換成14位長度偽局代碼的偽局代碼變換部,21c是第2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d是用14位的偽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的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1g是判斷局代碼長度是否為14位的14位長度判斷部。偽局代碼變換部21b在已識別的代碼長度為14位的場合,不進行局代碼變換;在局代碼長度為14位以外的場合(例如24位),將局代碼變換成14位的偽局代碼。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1d在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出口線的局代碼長度)為14位的場合,不進行局代碼變換;在14位以外的場合(例如24位),將14位的偽局代碼變換成24位的實際局代碼發(fā)送給輸出線。
MSU接收部23同MSU接收部21的組成相同。在MSU接收部23中,23a是第1局代碼長度判斷部(SPC長度判斷部),23b是變換成14位長度的偽局代碼的偽局代碼變換部,23c是第2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3d是用14位偽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的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3f,23g是判斷局代碼長度是否為14位的14位長度判斷部。偽局代碼變換部23b在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為14位的場合,不進行局代碼變換;在局代碼長度為14位以外的場合(例如24位),將局代碼變換成14位的偽局代碼。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3d在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輸出線的局代碼長度)為14位的場合,不進行局代碼變換;在14位以外的場合(例如24),將14位的偽局代碼變換成24位的實際局代碼,發(fā)送給輸出線。
(c—3)14位局代碼方式的處理流程圖28是14位局代碼方式的處理流程圖(從本局發(fā)送MSU的場合)。MSU接收部21的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a從第4級用戶部接收MSU后(151步),判斷發(fā)送該信號單位的用戶部的局代碼長度(152步)。接著,14位長度局判斷部21f檢驗局代碼長度是否為14位(153步),偽局代碼變換部21b在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為14位長度的場合,不進行局代碼變換;在14位以外的場合,將實際局代碼變換成14位的偽局代碼(154步)。然后,發(fā)送部22根據14位局代碼,進行發(fā)送處理,決定No.7信號的輸出線路(155步)。發(fā)送處理終了后,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3c根據得到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送No.7信號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156步)。14位長度局判斷部23g檢驗局代碼長度是否為14位(157步),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3d在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為14位的場合,不進行局代碼變換;在14位以外的場合,將偽局代碼變換成既定位數(例如24位)的實際局代碼。接著,利用由變換得到的局代碼,對信號單位MSU進行再編輯(159步),向相鄰信號局發(fā)送該MSU(160步)。圖29是進行從14位MSU到24位MSU的格式變換的說明圖。
圖30是從相鄰信號局接收了MSU的場合的14位局代碼變換處理流程圖。
MSU接收部23的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3a從相鄰信號局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接收MSU后(171步),判斷發(fā)送該信號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172步)。接著,14位長度局判斷部23f檢驗局代碼長度是否為14位(173步),偽局代碼變換部23b,在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為14位長度的場合,不進行局代碼變換;在14位以外的場合,將實際局代碼變換成14位的偽局代碼(174步)。
然后,發(fā)送部22根據14位局代碼,進行發(fā)送處理,決定No.7信號的輸出線路(175步)。發(fā)送處理終了后,局代碼長度判斷部21c根據得到的發(fā)送信息,判斷是本局接收還是信號中繼(176步)?如果是本局接收,判斷發(fā)送No.7MSU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177步)。14位局判斷部21g檢驗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是否為14位(178步)?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1d在局代碼長度為14位長度的場合,不進行局代碼變換,在14位以外的場合,將偽局代碼變換成既定位數(例如24位)的實際局代碼(179步)。接著,用由變換得到的局代碼,進行MSU的再編輯(180步),將該MSU分配給用戶(181步)。
在176步中,如果是信號中繼,進行177—181步同樣的處理(187—191步),通過輸出線將MSU發(fā)送給相鄰信號局局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
(d)分別發(fā)送方式(d—1)分別發(fā)送方式的概略分別發(fā)送方式是在發(fā)送部準備了與各種實際局代碼長度相對應的線路決定處理程序,利用與局代碼長度對應的線路決定處理程序決定線路的方式。
即,在MSU接收部識別局代碼長度,執(zhí)行與該局代碼長度對應的線路決定處理程序。由發(fā)送處理決定輸出線之后,識別與該輸出線相連接的相鄰信號局局代碼長度。同輸入線及輸出線相連接的相鄰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相同時,照原樣發(fā)送MSU或者分配給用戶。但是,同輸入線及輸出線相連接的相鄰信號局局代碼長度不同時,將由輸入線接收的MSU編輯成與輸出側的局代碼長度相對應的MSU(變換局代碼)。然后,利用與由局代碼變換得到的局代碼長度對應的線路決定處理程序,再度進行線路決定處理,發(fā)送MSU或者向用戶分配,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
(d2)信號局連接裝置的組成圖31是本發(fā)明的信號局連接裝置的第4實施例組成圖,該裝置是根據分別發(fā)送方式對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連接方式。另外,圖32是表示從第2級向第4級方向發(fā)送MSU的場合,接收的信號局連接裝置。
15是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信號局連接裝置),51是第2級(相鄰信號局,61是用戶部)。
在信號局連接裝置15中,71是識別發(fā)送了MSU的第2級的相鄰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的第1局代碼長度判斷部(SPC長度判斷部),72是識別發(fā)送了MSU的第4級的用戶部局代碼長度的第2局代碼長度判斷部,73是識別同發(fā)送MSU的輸出線相連接的用戶部61的局代碼長度的第3局代碼長度判斷部,74是判斷同發(fā)送MSU的輸出線相連接的信號局51的局代碼長度的第4局代碼長度判斷部。75是XX位長度(例如14位長度)的發(fā)送部,76是yy位長度(例如24位長度)的發(fā)送部,77是將MSU的局代碼長度向另外的位長的局代碼進行變換、編輯的MSU變換處理部,78,49是發(fā)送部。
在發(fā)送部75準備了與各種實際局代碼長度(例如14位,24位,…)對應的線路決定處理程序75a、75b等,利用與輸入或輸出線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對應的線路決定處理程序決定線路。另外,在發(fā)送部76中也準備了與各種實際局代碼長度(14位、24位、…)對應的線路決定處理程序76a、76b等,利用與輸入或輸出線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對應的線路決定處理程序決定線路。MSU變換處理部77當與輸入線、輸出線分別相連接的相鄰信號局或用戶的局代碼互不相同時,對于由輸入線接收的MSU,按著輸出側的局代碼長度對應的MSU進行變換、編輯。
(d—3)分別處理方式的處理流程圖33是分別處理方式的處理流程圖(從本局發(fā)送MSU的場合)。信號局連接裝置15的局代碼長度判斷部72從第4級的用戶部61接收MSU后(201步),判斷發(fā)送該信號單位的用戶部的局代碼長度(202步)。接著,發(fā)送部76利用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對應的線路決定程序,進行發(fā)送處理,決定MSU的輸出線路(204步)。
發(fā)送處理終了后,局代碼長度判斷部74根據得到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送MSU的相鄰信號局51的局代碼長度(205步)。接著,判斷與輸入線及輸出線分別連接的用戶61和相鄰信號局51的局代碼長度是否一致(206步),在一致的場合,發(fā)送部78照原樣通過輸出線向相鄰信號局51發(fā)送MSU(207步)。
另一方面,在用戶61和相鄰信號局51的局代碼長度不同的場合,MSU變換處理部77將由輸入線接收的MSU的局代碼按輸出側局代碼長度對應的局代碼進行變換(208步),利用得到的局代碼對MSU進行再編輯(209步)。接著,發(fā)送部75利用被再編輯的MSU的局代碼長度對應的線路決定程序,進行發(fā)送處理,決定MSU的輸出線路(210步)。然后,發(fā)送部78通過輸出線將該MSU發(fā)送給相鄰信號局51(207步)。
圖34、35是從相鄰信號局51接收MSU場合的分別處理方式的處理流程圖。
信號局連接裝置15的局代碼長度判斷部71從第2級的相鄰信號局51接收MSU后(221步),判斷發(fā)送了該信號單位的相鄰信號局51的局代碼長度(222步)。接著,發(fā)送部75利用已識別的局代碼長度對應的線路決定程序,進行發(fā)送處理,決定MSU的輸出線路(224步)。發(fā)送處理終了后,局代碼長度判斷部73根據得到的發(fā)送信息,判斷是本局接收還是信號中繼(225步)?另外,如果是本局接收,根據發(fā)送信息,判斷用戶61的局代碼長度(226步)。然后,判斷同輸入線及輸出線分別相連接的相鄰信號局51和用戶61的局代碼長度是否一致(227步)?在一致的場合,發(fā)送部79照原樣通過輸出線將MSU發(fā)送給用戶61(228步)。
另一方面,在相鄰信號局51和用戶61的局代碼長度不一致的場合,MSU變換處理部77把由輸入線接收的MSU的局代碼變換成輸出側局代碼長度對應的局代碼(229步),利用得到的局代碼進行MSU的再編輯(230步)。接著,發(fā)送部76利用再編輯的MSU的局代碼長度對應的線路決定程序,進行發(fā)送處理,決定MSU的輸出線路(231步)。然后,發(fā)送部79通過輸出線將該MSU發(fā)送給用戶61(228步)。
在225步中,如果是信號中繼,進行和226—231步同樣的處理(圖35的336—341步),通過輸出線將MSU發(fā)送給相鄰信號局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
(e)長度指示器LI的擴展信號單位MSU內的LI,用6位長只能表示到63字節(jié)。但是容許的MSU的長度是272字節(jié)。于是,在信號局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中,設置3①統(tǒng)計MSU的輔助八位位組SIO和信號信息組SIF的總字節(jié)數的計數器部,和,②給定LI的LI值給定部,LI是與該字節(jié)數相對應的。
圖36是給定LI值為可變的組成說明圖。35a是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的計數器部,55b是LI值給定部。第2級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將第1級的信號組成為MSU。另外,此時,監(jiān)視輔助八位位組SIO和信號信息組SIF的總字節(jié)數,根據該總字節(jié)數決定LI。接著,在第3級的發(fā)送部進行發(fā)送處理,將MSU分配給第4級的用戶。
(B)實施狀態(tài)(a)內部代碼變換方式局代碼長度的識別方法,如前所述,有使用內部網絡標志MID的方法,和使用線路定位號碼LSN的方法。
另外,在用戶的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方式的場合,不必將用戶部來的局代碼變換成內部局代碼;在沒采用內部局代碼的場合,需要將來自用戶部的局代碼變換成內部局代碼。這種局代碼識別方式和用戶部是否采用內部局代碼方式,可用與之相應的圖37—圖44所表示的各種組合來考慮。
圖37的信號局連接裝置的實施狀態(tài)如以下的①—⑤所示。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是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圖38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如下的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沒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a的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的原因。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沒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b的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的原因。
圖39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以下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沒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b的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的原因。
圖40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以下的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61a的MSU分配部21S,沒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61a的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的原因。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圖41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以下的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圖42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以下的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沒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a的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的原因。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沒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b的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的原因。
圖43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以下的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沒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b的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的原因。
圖44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以下的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沒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a的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的原因。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b)最長局代碼方式局代碼識別方式和用戶部是否采用最長局代碼方式,可用與之相應的圖45—圖52所表示的各種組合來考慮。
圖45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以下的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最長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有變換成與用戶61a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圖46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以下的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最長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沒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a的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的原因。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沒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b的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的原因。
圖47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以下的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最長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61a的MSU分配部21S,有變換成與用戶部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沒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b的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的原因。
圖48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以下的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①CCS內部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最長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沒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a的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的原因。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圖49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以下的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最長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的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有變換成與用戶61a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圖50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以下的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最長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沒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a的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的原因。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沒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b的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的原因。
圖51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如下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最長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沒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b的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的原因。
圖52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如下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最長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沒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a的處理采用最長局代碼的原因。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c)14位局代碼方式局代碼識別方式和用戶部是否采用14位局代碼方式,可用與之相應的圖53—圖60所表示的各種組合來考慮。
圖53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如下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14位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有變換成與用戶61a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圖54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如下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14位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沒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a的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的原因。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沒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b的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的原因。
圖55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如下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內部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14位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沒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b的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的原因。
圖56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如下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14位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沒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a的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的原因。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圖57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如下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14位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有變換成與用戶61a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圖58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如下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14位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沒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a的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的原因。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沒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b的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的原因。
圖59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如下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14位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發(fā)送部21R,沒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b的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的原因。
圖60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具有如下①—⑤的實施狀態(tài)。
①CCS內部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變換方式。
②接收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a的MSU接收部23R,有變換成與CCS內部處理部(發(fā)送22等)相配合的14位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③送至相鄰信號局51的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SE51b的MSU發(fā)送部23S,有變換成與對向局相配合的MSU格式及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LSN識別數據方式。
④送至本局用戶部61a的MSU分配部21S,沒有變換成與用戶相配合的MSU格式及局代碼的功能,這是由于用戶部61a的處理采用14位局代碼的原因。
⑤接收本局用戶61b的MSU接收部21R,有變換成與內部處理相配合的局代碼的功能,那時的局代碼識別處理采用NID識別數據方式。
(d)分別處理方式作為局代碼識別方式是采用NID識別方式?還是采用LSN識別方式?可用相應的各種組合來考慮。
例如有(1)圖31中的信號局連接裝置的全部局代碼長度判斷部71—74根據NID識別方式識別局代碼長度的場合,(2)信號局連接裝置的全部局代碼長度判斷部71—74根據LSN識別方式識別局代碼長度的場合,(3)信號局連接裝置的第2級一側的局代碼長度判斷部71、74根據NID識別方式識別局代碼長度,第4級一側的局代碼長度識別部72、73根據LSN識別方式識別局代碼長度的場合。
以上,雖然只說明了No.7信號網中的信號局連接裝置,但是本發(fā)明也適用于No.7信號網以外的信號局連接裝置。
以上,雖然只根據實施例說明了本發(fā)明,但遵循權利要求的范圍所記載的本發(fā)明宗旨,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變形,本發(fā)明不排除這些。
根據以上,本發(fā)明在混合存在網絡中,即使有相同NI值,按著NID識別方式或LSN識別方式,也能夠正確識別局代碼長度,因而,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能夠進行MSU的發(fā)、收。
此外,根據本發(fā)明,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因為能夠發(fā)、收MSU,所以共同線路信號裝置CCS網的管理成為可能。
再有,根據本發(fā)明,對于不同的局代碼長度,即使在與用戶(第4級)是不對應的場合,因為能夠識別用戶的局代碼長度,所以將用戶與局代碼長度不同的網連接,就能提供該用戶的服務。
權利要求
1.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通過信號線而來的信號中包含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送該信號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的裝置;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信號中包含的局代碼變換成信號局連接裝置的內部局代碼的裝置;用內部局代碼,進行為了決定信號輸出線路的發(fā)送處理的發(fā)送裝置;根據由發(fā)送處理而得到的發(fā)送信息,對與發(fā)送信號的輸出線路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進行識別的裝置;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內部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而發(fā)送的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所述的代碼長度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存儲了線路定位號碼LSN和表示該線路定位號碼LSN的信號線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的對應關系圖;和根據發(fā)、收信號的發(fā)送信息包含的線路定位號碼LSN,檢索前述的圖,識別局代碼長度的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的所述的代碼長度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存儲了與表示線路定位號碼LSN的信號線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的圖,此信號局同該線路定位號碼LSN及網絡標志NI的組合對應的內部網絡標志NID相對應,和根據發(fā)、收信號的發(fā)送信息包含的線路定位號碼LSN與網絡標志NI的組合,檢索前述的圖,識別局代碼長度的裝置。
4.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的信號方式中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通過信號線而來的信號中包含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送該信號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的裝置;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信號中包含的局代碼變成最長局代碼的裝置;用最長局代碼,進行為了決定信號輸出線路的發(fā)送處理的發(fā)送裝置;根據由發(fā)送處理而得的發(fā)送信息,對與發(fā)送信號的輸出線路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進行識別的裝置;以及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最長局代碼變成實際局代碼的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4的所述代碼長度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存儲了線路定位號碼LSN和表示該線路定位號碼LSN的信號線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的對應關系的圖,和根據發(fā)收信號的發(fā)送信息中包含的線路定位號碼LSN,檢索前述的圖,識別局代碼長度的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4的前述的代碼長度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存儲了表示線路定位號碼LSN的信號線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的圖,此信號局同該線路定位號碼LSN及網絡標志NI的組合對應的內部網絡標志NID相對應,和根據收、發(fā)信號的發(fā)送信息包含的線路定位號碼LSN與網絡標志NI的組合,檢索前述的圖,識別局代碼長度的裝置。
7.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通過信號線而來的信號中包含的發(fā)送信息,識別發(fā)送該信號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的裝置;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信號中包含的局代碼變換成14位局代碼的裝置;用14位局代碼,進行為了決定信號輸出線路的發(fā)送處理的發(fā)送裝置;根據由發(fā)送處理而得到的發(fā)送信息,對與發(fā)送信號的輸出線路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進行識別的裝置;以及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14位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而發(fā)送的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7的所述代碼長度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存儲了線路定位號碼LSN和表示該線路定位號碼LSN的信號線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的對應關系圖,和根據發(fā)、收信號的發(fā)送信息包含的線路定位號碼LSN,檢索前述的圖,識別局代碼長度的裝置。
9.根據權利要求7的前述的代碼長度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存儲了與表示線路定位號碼LSN的信號線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的圖,此信號局同該線路定位號碼LSN及網絡標志NI的組合對應的內部網絡標志NID相對應,和根據發(fā)收信號的發(fā)送信息中包含的線路定位號碼LSN與網絡標志NI的組合,檢索前述的圖,識別局代碼長度的裝置。
10.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進行連接的信號局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通過信號線而來的信號中包含的發(fā)送信息。識別與該輸入路徑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的裝置;根據與該局代碼長度對應的路徑決定處理程序,決定信號輸出路徑的發(fā)送裝置;根據由路徑決定處理程而得到的發(fā)送信息,對與發(fā)送信號的輸出路徑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進行識別的裝置;檢查和輸入路徑及輸出路徑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是否一致,一致時,對具有由前述路徑決定處理程序得到程序信息的信號,進行發(fā)送的發(fā)送裝置;不一致時,根據與輸入路徑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對由前述輸入路徑來的信號中包含的局代碼進行代碼變換的裝置;根據由代碼變換得到的局代碼長度對應的線路決定處理程序,決定信號輸出線路的發(fā)送裝置;以及對具有由該線路決定處理程序得到發(fā)送信息的信號,進行發(fā)送的發(fā)送裝置。
11.根據權利要求10的前述代碼長度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存儲了線路定位號碼LSN和表示該線路定位號碼LSN的信號線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的對應關系圖,和根據發(fā)收信號的發(fā)送信息包含的線路定位號碼LSN,檢索前述的圖,識別局代碼長度的裝置。
12.根據權利要求10的前述的代碼長度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存儲了與表示線路定位號碼LSN的信號線相連接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的圖,此信號局同該線路定位號碼LSN及網絡標志NI的組合對應的內部網絡標志NID相對應;和根據發(fā)收信號的發(fā)送信息中包含的線路定位號碼LSN與網絡標志NI的組合,檢索前述的圖,識別局代碼長度的裝置。
全文摘要
在局代碼長度不同的信號局之間,使信號單元(MSU)的發(fā)、收成為可能。局代碼識別部21a根據通過輸入線而來的發(fā)送信息所包含的MSU,識別發(fā)送該信號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局代碼變換部21b根據該局代碼長度,將MSU中包含的局代碼變換成內部局代碼。發(fā)送部22用內部局代碼進行為了決定MSU輸出線路的發(fā)送處理。而代碼識別部23c識別發(fā)送MSU的信號局局代碼長度;實際局代碼變換部23d將內部局代碼變換成實際局代碼發(fā)送出去。
文檔編號H04M7/00GK1118542SQ9510271
公開日1996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1995年3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1994年7月19日
發(fā)明者尾幡朗, 藤井慎二郎, 沼尻浩 申請人:富士通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