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屬于集成化的實現室內可見光高速通信的終端接收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固態(tài)照明的迅猛發(fā)展,發(fā)光二極管(LED)將成為未來的主導光源,而基于白光LED的室內可見光通信已引起廣泛關注,然而,室內高速可見光通信受限于LED的調制帶寬。多入多出(Multiple-1nput Multiple-Output,ΜΙΜΟ)技術是實現高速可見光通信的另一種有效方案。一方面,室內照明器件包含多個白光LED,它們可以作為信號發(fā)射陣列。另一方面,ΜΠΚ)技術不需要額外的功率或者帶寬從而實現高通信容量。然而,由于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采用強度調制和直接檢測(IM/DD),信道矩陣各元素之間的相關度非常高,這嚴重影響了系統(tǒng)性能。基于ΜΜ0技術的室內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可分為非成像系統(tǒng)和成像系統(tǒng)。非成像系統(tǒng)采用直接探測,而成像系統(tǒng)在接收端利用透鏡成像原理將來自不同方向的信號分開。2013年牛津大學的Lubin Zeng等人提出了接收端采用凸透鏡接收的ΜΜ0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結構。但是,較小的視場以及接收端來自不同LED信號間的串擾限制了系統(tǒng)的性能。于是,2013年墨爾本大學的T.Q.Wang等人提出了在接收端利用半球形透鏡作為集光元件,從而使系統(tǒng)擁有較大的視場,并且能更好地將探測器上來自不同LED的信號分開。但是,半球形透鏡并不能全方位接收信號,探測器上的像尺寸偏大且發(fā)生重疊,這嚴重影響系統(tǒng)的接受性能和信號恢復效率。另外,基于該結構的接收機體積較大,不利于接收端的集成。
【發(fā)明內容】
[0003]為解決現有技術中某些接收元件尺寸過大,以及進一步提高室內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的性能,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使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接收端的光斑信號分開,提高接收端信號恢復效率,透鏡精巧的結構更利于接收端的集成。
[0004]本發(fā)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包括拋物面透鏡和探測器,探測器放置在拋物面透鏡焦平面,探測器面向拋物面透鏡內部。
[0005]所述拋物面透鏡的底部拋物面鍍有不透光反射涂層。
[0006]所述拋物面透鏡材料選取折射率為1.5的玻璃。
[0007]所述探測器為半徑7mm的四象限圓形探測器。
[0008]所述探測器的型號為QP154-Q。
[0009]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fā)明一方面對單個方向光線的集光作用顯著,另一方面能將來自不同方向的光信號在探測器上進行分離,同時增大了接收視場。
[0010]2、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利于集成,可以進一步集成化搭載在室內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接收端。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結構示意圖,其中:1-1為探測器;1_2為折-反射拋物面透鏡。
[0012]圖2是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俯視圖,其中:2-1為折-反射拋物面透鏡;2-2為探測器。
[0013]圖3是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光路圖,其中:3-1為入射光線;3_2為折-反射拋物面透鏡底部。
[0014]圖4是將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放在標準室內中央時,光電探測器上四個象限的光斑分布。每個獨立光斑的光能量來自單個LED,實現信號分離。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6]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如圖1所示,包括折-反射拋物面透鏡(1-2)以及圓形象限光電探測器(1-1/2-2)。如圖2所示,光電探測器安置在拋物面透鏡焦平面中心,探測面朝向透鏡內部。
[0017]為了具體實現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的功能,首先,建立一個基于Μ頂0技術的4X4室內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標準房間模型,房間大小為5mX5mX2.5m,四個LED燈安置在房間天花板上,每個LED燈距離最近的墻邊lm,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平放在距離天花板下方2.5m的室內中央。
[0018]拋物面透鏡材料可以選取折射率為1.5的玻璃,入瞳直徑40mm,厚度10mm,底部頂點曲率半徑為20mm,按照拋物面方程X2+ Y 2 — 40Z 一 400 = 0磨制拋物面透鏡,再將透鏡底部曲面鍍上不透光反射薄膜。光電探測器選用半徑7_的四象限圓形探測器,型號為QP154-Q。光電探測器置于拋物面透鏡焦平面中心,與拋物面透鏡焦平面緊密貼合,探測面朝向透鏡內部。光信號從透鏡焦平面進入透鏡內部,經由底部反射后會聚到探測器上。
[0019]圖3是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光路圖,來自不同LED的入射光線(3-1)折射進入透鏡內部,經折-反射拋物面透鏡底部(3-2)反射后到達拋物面透鏡焦平面上的光電探測器探測面。結果如圖4所示,來自不同LED的光線分別被會聚到四個探測象限,相鄰兩個光斑的間距為6.3mm,實現了對光信號的分離。
[0020]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
【主權項】
1.一種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拋物面透鏡和探測器,探測器放置在拋物面透鏡焦平面,探測器面向拋物面透鏡內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拋物面透鏡的底部拋物面鍍有不透光反射涂層。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其特征在于拋物面透鏡材料選取折射率為1.5的玻璃。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測器為半徑7_的四象限圓形探測器。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測器的型號為QP154-Q。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折-反射拋物面透鏡接收元件,屬于集成化的實現室內可見光高速通信的終端接收設備技術領域。該接收元件包括拋物面透鏡和探測器,探測器放置在拋物面透鏡焦平面,探測器面向拋物面透鏡內部。所述拋物面透鏡的底部拋物面鍍有不透光反射涂層。本發(fā)明優(yōu)點在于:結構簡單,能實現光信號的分離。
【IPC分類】G02B3/00, H04B10/67
【公開號】CN105391498
【申請?zhí)枴緾N201510663852
【發(fā)明人】梁忠誠, 楊婷婷, 居秋琦, 劉學明
【申請人】南京郵電大學
【公開日】2016年3月9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