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交換機。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交換機(諸如網(wǎng)絡交換機)在散熱防塵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亟待改進?!緦嵱眯滦蛢热荨?br>[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交換機。
[0004]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交換機,包括:
[0005]外殼,外殼內部具有容置空間,外殼內部沿著豎向設置由隔熱材料制成的隔板,該隔板將容置空間分隔為位于左側的第一容置區(qū)以及位于右側的第二容置區(qū),第一容置區(qū)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一傘狀聚風罩,第一傘狀聚風罩的頂部處中央設置第一出風口,第一出風口處設置第一堵頭,第二容置區(qū)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二傘狀聚風罩,第二傘狀聚風罩的頂部中央設置第二出風口,第二出風口處設置第二堵頭,外殼的右側設置風腔,風腔與外殼之間設置隔熱層,外殼與風腔共同形成主體部,主體部底部設置管腔,管腔的底部的兩側分別設置支撐用基體;
[0006]交換機功能組件,其具有主板及電源,主板設置在第一容置區(qū)內,電源設置在第二容置區(qū)內;
[0007]散熱組件,其具有第一風盤、第二風盤、風機以及冷氣供箱,第一風盤設置在第一容置區(qū)內并位于主板的下側,第二風盤設置在第二容置區(qū)內并位于電源的下側,風機設置在風腔的底部,冷氣供箱設置在風腔的頂部,冷氣供箱的入口處與外界連通并設置有防塵網(wǎng),出口與風機入口連通,風機第一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一軟管與第一風盤連通,風機的第二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二軟管與第二風盤連通;
[0008]交換機啟動后,風機啟動,風機將冷氣供箱的冷風通過第一、第二軟管分別輸送至第一、第二風盤,然后冷風從第一、第二風盤頂部的出口分別吹向主板以及電源,然后分別從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第一出風口、第二出風口處排出;
[0009]交換機關閉后,風機關閉,第一、第二出風口處于關閉狀態(tài)。
[0010]優(yōu)選的是:第一、第二堵頭分別與第一、第二出風口螺紋連接。
[0011]優(yōu)選的是:冷氣供箱包括箱體,箱體外表面設置半導體制冷片。
[0012]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對交換機內的散熱組件分組安裝,提高了散熱效果,互不干擾;(2)本實用新型設置了獨特的散熱結構,在對交換機內部各功能組件進行散熱的同時,還提高了防塵效果;(3)本實用新型冷風供箱能夠提高可靠的冷風風源,提高了散熱效果,第一、第二傘狀聚風罩提高了出風效果,疊加效應進一步的提高整機散熱性能。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實施例中交換機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5]參見圖1,一種交換機,包括外殼1、交換機功能組件以及散熱組件。
[0016]外殼I內部具有容置空間,外殼I內部沿著豎向設置由隔熱材料制成的隔板11,該隔板11將容置空間分隔為位于左側的第一容置區(qū)以及位于右側的第二容置區(qū),第一容置區(qū)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一傘狀聚風罩12a,第一傘狀聚風罩12a的頂部處中央設置第一出風口 12b,第一出風口 12b處設置第一堵頭,第二容置區(qū)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二傘狀聚風罩13a,第二傘狀聚風罩13a的頂部中央設置第二出風口 13b,第二出風口 13b處設置第二堵頭,夕卜殼I的右側設置風腔2,風腔2與外殼I之間設置隔熱層21,外殼I與風腔2共同形成主體部,主體部底部設置管腔3,管腔3的底部的兩側分別設置支撐用基體31。交換機功能組件具有主板41及電源42,主板41設置在第一容置區(qū)內,電源42設置在第二容置區(qū)內。散熱組件具有第一風盤51、第二風盤52、風機53以及冷氣供箱54,第一風盤51設置在第一容置區(qū)內并位于主板41的下側,第二風盤52設置在第二容置區(qū)內并位于電源42的下側,風機53設置在風腔2的底部,冷氣供箱54設置在風腔2的頂部,冷氣供箱54的入口處與外界連通并設置有防塵網(wǎng),出口與風機入口連通,風機第一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一軟管61與第一風盤51連通,風機53的第二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二軟管62與第二風盤52連通。
[0017]交換機啟動后,風機啟動,風機將冷氣供箱的冷風通過第一、第二軟管分別輸送至第一、第二風盤,然后冷風從第一、第二風盤頂部的出口分別吹向主板以及電源,然后分別從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第一出風口、第二出風口處排出;交換機關閉后,風機關閉,第一、第二出風口處于關閉狀態(tài)。
[0018]第一、第二堵頭(均呈柱狀,外周設置外螺紋)分別與第一、第二出風口(均呈孔狀,內側設置內螺紋)螺紋連接,交換機開啟時堵頭拆掉,關閉時,堵頭安裝在出風口處,即滿足了散熱的要求,又避免了閑置狀態(tài)粉塵落入機內的問題。優(yōu)選地,第一、第二風口底部設置防塵網(wǎng),該防塵網(wǎng)不影響第一、第二堵頭的安裝與拆卸,該設計可提高防塵效果,在正常使用交換機時,避免了灰塵進入機內的潛在風險。
[0019]冷氣供箱包括箱體,箱體外表面設置半導體制冷片。當外界空氣進入箱體后,半導體制冷片工作,將進入箱體的空氣熱量帶走,流出箱體的空氣成為冷空氣,然后進入風機,被輸送至目的地。冷氣供箱還可參考現(xiàn)有其他技術,目的是提供穩(wěn)定的冷空氣,對后續(xù)的交換機功能組件進行物理降溫。
[002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凡是屬于本實用新型原理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進行的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交換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殼,外殼內部具有容置空間,外殼內部沿著豎向設置由隔熱材料制成的隔板,該隔板將容置空間分隔為位于左側的第一容置區(qū)以及位于右側的第二容置區(qū),第一容置區(qū)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一傘狀聚風罩,第一傘狀聚風罩的頂部處中央設置第一出風口,第一出風口處設置第一堵頭,第二容置區(qū)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二傘狀聚風罩,第二傘狀聚風罩的頂部中央設置第二出風口,第二出風口處設置第二堵頭,外殼的右側設置風腔,風腔與外殼之間設置隔熱層,外殼與風腔共同形成主體部,主體部底部設置管腔,管腔的底部的兩側分別設置支撐用基體; 交換機功能組件,其具有主板及電源,主板設置在第一容置區(qū)內,電源設置在第二容置區(qū)內; 散熱組件,其具有第一風盤、第二風盤、風機以及冷氣供箱,第一風盤設置在第一容置區(qū)內并位于主板的下側,第二風盤設置在第二容置區(qū)內并位于電源的下側,風機設置在風腔的底部,冷氣供箱設置在風腔的頂部,冷氣供箱的入口處與外界連通并設置有防塵網(wǎng),出口與風機入口連通,風機第一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一軟管與第一風盤連通,風機的第二出口通過設置在管腔內的第二軟管與第二風盤連通; 交換機啟動后,風機啟動,風機將冷氣供箱的冷風通過第一、第二軟管分別輸送至第一、第二風盤,然后冷風從第一、第二風盤頂部的出口分別吹向主板以及電源,然后分別從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第一出風口、第二出風口處排出; 交換機關閉后,風機關閉,第一、第二出風口處于關閉狀態(tài)。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換機,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堵頭分別與第一、第二出風口螺紋連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換機,其特征在于:冷氣供箱包括箱體,箱體外表面設置半導體制冷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交換機,包括:外殼,外殼內部沿著豎向設置由隔熱材料制成的隔板,隔板將容置空間分隔為位于左側的第一容置區(qū)及位于右側的第二容置區(qū),第一容置區(qū)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一傘狀聚風罩,第一傘狀聚風罩的頂部處中央設置第一出風口,第一出風口處設置第一堵頭,第二容置區(qū)的頂部下側設置第二傘狀聚風罩,第二傘狀聚風罩的頂部中央設置第二出風口,第二出風口處設置第二堵頭,外殼的右側設置風腔,風腔與外殼之間設置隔熱層;交換機功能組件,其具有主板及電源;散熱組件,其具有第一風盤、第二風盤、風機以及冷氣供箱。本實用新型不僅散熱效果好,同時具有可靠的防塵性能。
【IPC分類】H04L12/04
【公開號】CN204697076
【申請?zhí)枴緾N201520363735
【發(fā)明人】朱綱
【申請人】上海輝電電力設備工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7日
【申請日】2015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