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它用以連接一電子元件與一外部元件。
在制造工業(yè)上,焊接往往是連接兩個元件的最好方法,然而焊接的效率與牢固與否,卻是常常被忽略的問題。以將一電子元件、如高頻變壓器、焊接在一PCB電路板上為例,首先需要把高頻變壓器的出線線路,集線并整理拉出變壓器外,再焊接在電路板上。此處焊接的常用技術有兩種方式,分別于
圖1與圖2中揭露。
圖1顯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實施例一a,該電子元件11為一高頻變壓器,而該外部元件12為一電路板。由圖中可看出,自該高頻變壓器拉出的出線線路14,將直接焊接到該電路板上的焊接點13。由于出線的末端未被固定,要焊接時定位困難,且焊接的面積不固定、焊錫用量難以估計,都影響了焊接的效率與品質。同時,焊錫也有可能會因為用量過多而流至周遭、影響周圍電路的工作,焊接點更因接著面非平面,而使得固定的效果變差。因此,若運用這種現(xiàn)有技術,在焊接后往往都還要經過處理以求焊接部位的平整,而使得施工過程困難且繁復。
圖2顯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實施例一b,該高頻變壓器的出線線路14被纏繞在某一金屬元件上,該金屬元件再被焊接在該電路板的焊接點13上,達到連接固定。這種實施方式雖然改善了出線線路不固定的問題,且應用在出線線路簡單且體積大時,也能有效實施,然而一旦出線線路小、焊接點緊密,在繞線上便顯得不易,且繞線與焊接都容易污染到周圍的焊接部位且難以實施,其進步性極為局限。
圖4顯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實施例二,而圖6顯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實施例三,其高頻變壓器雖然為不同型態(tài),然而其實施方法卻大同小異,都是與圖1的現(xiàn)有技術中的實施例一a雷同的現(xiàn)有技術,也都具有出線線路不固定、施工定位困難,而且焊錫用量難以估計、固定效果不佳以及施工繁復等種種缺點。同時,在焊接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高熱,往往會透過出線線路14或其余金屬片而傳遞到電子元件11或外部元件12上,而降低了這些元件的壽命,甚至造成這些元件的損毀。尤其在出線線路較粗、難以固定而導致焊接時間加長的情況下,此缺點更為顯著。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它使用于一變壓器上,以達到固定出線、便于施工、有效集線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提供一種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該改進的電子出線裝置的多個側邊具有多個翼片。
如上所述,其中該變壓器具有一繞線線圈,而該繞線線圈具多個線端,同時,這些線端透過這些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而與其他外部元件相連接。
如上所述,其中這些翼片可固定這些線端于該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上。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它使用于一電子元件上,該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上具有多個透孔。
如上所述,其中該電子元件具有多個線端,而這些線端透過該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而與其他外部元件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它用以連接一電子元件與一外部元件,該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與該電子元件的一出線線路之間具有一間隙。
如上所述,其中該電子元件還具有多個出線線路,而這些出線線路透過該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與該外部元件相連接。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一、本實用新型的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在許多需求場合都可以運用,極富彈性。二、應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可以有效地提高產品制造的品質、簡化制造過程。三、應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可以降低生產的成本,減少不良品的發(fā)生率。因此,本實用新型為一極具有市場競爭力,亦具有極大發(fā)展?jié)摿Φ膭?chuàng)造。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列圖示及說明,可獲得更深入的了解圖1現(xiàn)有技術中的實施例一a。
圖2現(xiàn)有技術中的實施例一b。
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
圖4現(xiàn)有技術中的實施例二。
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
圖6現(xiàn)有技術中的實施例三。
圖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
圖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側視圖。
圖9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示意圖。
對照圖1、圖2與圖3,其中的電子元件11,在此例中為一高頻變壓器,而此三圖分別為針對此種型態(tài)的高頻變壓器所采用的二種現(xiàn)有技術中的實施例,與一種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其中的外部元件12,在此例中為一PCB電路板,該高頻變壓器的出線線路14通過焊接而連接至該PCB電路板的焊接點13。在圖3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出線線路14先由出線裝置31固定,再連接至這些焊接點。
圖4與圖5分別為針對另一種型態(tài)的變壓器,所實施的現(xiàn)有技術中的實施例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
圖6與圖7更為另一種型態(tài)變壓器的現(xiàn)有技術中的實施例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側視圖,清楚地揭露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中該出線裝置31具翼片81,而得以固定住出線線路14;同時,因為該出線裝置31末端為水平下垂的曲折狀設計,可以使得該出線線路14與該出線裝置31之間具一間隙82,而得以容納焊錫,使固定牢靠。另外,亦可由圖中發(fā)現(xiàn),由于上述原因,該出線裝置與外部元件之間的接觸面積極小,有助于焊接工作的整齊簡潔、減少施工面積。
圖9為本實用新型出線裝置單獨存在的示意圖。移除了周邊的出線線路與其他裝置后,可以明顯地看出,該出線裝置上具一透孔91,用以隔絕高熱的傳遞。兩側的翼片81則用以固定將要置于其上的出線線路。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用以連接一電子元件與一外部元件,以達到固定出線、便于施工、有效集線的目的。其實施方式可參考圖3,它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
與圖1、圖2的現(xiàn)有技術比較可看出,圖3是以針對同樣型態(tài)的高頻變壓器為例來實施本實用新型技術。在圖3中,出線線路先通過出線裝置31上的翼片固定住,再焊接連接到電路板上的焊接點,如此一來,焊接時的定位便易于實施,而由于焊接的接著面是平面,也使得焊接更為牢固。
類似地,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它是針對圖4中同樣的高頻變壓器所作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而圖7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則是針對圖6中同樣的高頻變壓器,所作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由圖中都可看出,通過該出線裝置上的這些翼片的固定,可以使得出線線路不會偏移歪曲,有利于焊接時的定位,也使得出線線路的集線整齊有效,易于施工。
除此之外,參考圖8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側視圖,更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細節(jié)。在圖8中可看出,承載該出線線路14的出線裝置31,末端為水平下降曲折狀的設計,而側邊的翼片81,則用以夾住、固定出線線路14。由于出線裝置末端為曲折狀,因此其與該出線線路的間具有一間隙82。該間隙在焊接時可以容納焊錫,也由于毛細現(xiàn)象與內聚力等產生的物理作用,使得焊錫不致流動到他處而污染周遭元件,而使得出線線路的焊接固定能更牢靠。還由于出線裝置末端為曲折狀的平面,因此其與外部元件12(電路板)上的焊接點,接觸面的面積極小,此點也代表了需要焊接的部位極小,除了易于控制焊錫的用量、有效控制成本,更能節(jié)省電路板的使用面積,使得施工能更加地快速簡便、牢固有效。
再參考圖9所示的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示意圖。拿掉了周遭元件之后,由斜上方觀察本實用新型的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可以發(fā)現(xiàn),在該出線裝置中間具有一透孔91,該透孔91可以阻隔在焊接工作進行時要融化焊錫的高熱,使得高熱不會通過該出線裝置傳遞到該電子元件,進而降低該電子元件的壽命,甚至燒毀該電子元件。此種損毀,乃是現(xiàn)有技術中中具體實施時常遭遇的困難,而本實用新型通過一個小小的透孔,便能有效地隔熱降溫,解決此麻煩。同時,該出線裝置上還可具多個透孔,以達到更徹底的隔熱作用。
在不超出本實用新型構思和范圍的情況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還可以有許多改進和變化,而這些改進和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元件的出線裝置,它使用于一變壓器上,其特征在于,該電子出線裝置的多個側邊具有多個翼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變壓器具有一繞線線圈。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繞線線圈具有多個線端。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其特征在于,這些線端透過這些元件的出線裝置而與其他外部元件相連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其特征在于,這些翼片可固定這些線端于該元件的出線裝置上。
6.一種元件的出線裝置,它使用于一電子元件上,其特征在于,該元件的出線裝置上具有多個透孔。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子元件具有多個線端。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其特征在于,這些線端透過該元件的出線裝置而與其他外部元件相連接。
9.一種元件的出線裝置,它使用于一電子元件上,其特征在于,該元件的出線裝置與該電子元件的一出線線路之間具有一間隙。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電子元件具有多個出線線路。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元件的出線裝置,其特征在于,這些出線線路透過該元件的出線裝置而與其他外部元件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用以連接一電子元件與一外部元件,尤指一高頻變壓器與一電路板之間的焊接連接。其中,該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的側邊具有多個翼片,可用以固定該電子元件的出線線路。而該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上還具有多個透孔,以避免焊接于該外部元件上時所產生的高溫,透過該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而損壞該電子元件。同時,該改進的元件的出線裝置的末端為水平下垂的設計,以使得焊接的工作更容易、固定牢靠,并有效減少施工所需面積。
文檔編號H05K1/18GK2461125SQ0026242
公開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0年1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林文祥, 黃思輅 申請人:臺達電子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