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梯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將升降轎廂和配重用的驅動裝置配置在升降通道內的上部的無機械室型電梯裝置。
背景技術:
例如有一種日本專利特開2002-80178號公報所記載的傳統(tǒng)的無機械室型電梯裝置,將驅動裝置和偏導輪配置在升降通道內的上部。在驅動裝置的驅動滑輪和偏導輪上卷掛著多根主繩索。為了加大主繩索對驅動滑輪的卷繞角度以增大牽引力,主繩索按照將向轎廂的延伸部分與向偏導輪的延伸部分交叉的形態(tài)卷掛在驅動滑輪上。并且,為了不使向轎廂的延伸部分與向偏導輪的延伸部分相互干擾,驅動裝置按照將驅動滑輪的回轉軸相對偏導輪的回轉軸傾斜的形態(tài)被安裝在機械臺上。
這樣,在傳統(tǒng)的電梯裝置中,為了使驅動滑輪的回轉軸相對偏導輪的回轉軸傾斜,必須將驅動裝置斜向地安裝在機械臺上,調整安裝角度很麻煩。又,加大了主繩索向驅動滑輪的繩索槽的進入角度,有可能因與繩索槽的摩擦而縮短主繩索的壽命。
又,因將驅動裝置配置在了升降通道內的最上部,故當驅動裝置體積大時,必須將升降通道內的空間向上方擴展,從而加大了升降通道的上下方向尺寸。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就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驅動裝置和偏導輪的安裝作業(yè)容易化、并可抑制因與繩索槽的摩擦而造成的主繩索的磨損且可減小升降通道的上下方向尺寸的電梯裝置。
本發(fā)明的電梯裝置,包括具有電機部和受電機部驅動回轉的驅動滑輪、配置在升降通道內的上部的驅動裝置;具有第1和第2端部、被卷掛在驅動滑輪上的主繩索;具有包含上梁的轎廂框架和由上梁的下方支承在轎廂框架上的轎廂室、被懸吊在第1端部的轎廂;以及被懸吊在第2端部的配重,在升降通道內的上部,配置有將主繩索從驅動滑輪引向轎廂的轎廂偏導輪、以及將主繩索從驅動滑輪引向配重的配重偏導輪,驅動滑輪、轎廂偏導輪和配重偏導輪被配置成這些構件的回轉軸相互平行延伸的形態(tài),驅動裝置比轎廂偏導輪和配重偏導輪低,并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內的避開上梁的位置。
圖1為表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1的電梯裝置的側視圖。
圖2為表示圖1的電梯裝置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升降通道頂部的主視圖。
圖4為表示圖1的驅動滑輪的直徑與轎廂偏導輪和配重偏導輪的直徑關系一例的說明圖。
圖5為表示圖1的驅動滑輪的直徑與轎廂偏導輪和配重偏導輪的直徑關系另一例的說明圖。
圖6為表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2的電梯裝置要部的側視圖。
圖7為表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3的電梯裝置的側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
適用于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
圖1為表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1的電梯裝置(1∶1繩索卷繞式無機械室型電梯)的側視圖,圖2為表示圖1的電梯裝置的俯視圖,圖3為圖1的升降通道頂部的主視圖。
圖中,升降通道1內設置有一對的轎廂導軌2和一對的配重導軌3。轎廂4受轎廂導軌2的引導在升降通道1內進行升降。配重5受配重導軌3的引導在升降通道1內進行升降。
轎廂4具有包含上梁6的轎廂框架7、以及在上梁6下方受轎廂框架7支承的轎廂室8。在轎廂框架7上搭載有與配重導軌3卡合的多個導向瓦9。在轎廂室8的前面設置有開閉轎廂出入口(未圖示)的轎廂門裝置10。在乘廳處設置有開閉轎廂出入口(未圖示)的乘廳門裝置11。
在升降通道1內的上部,固定著沿升降通道1開間方向(圖2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對的機械臺12。機械臺12被固定在建筑側的構造梁13上。在機械臺12的下部安裝著一對的驅動裝置支承梁14。
在驅動裝置支承梁14的下部,搭載有轎廂4和配重5升降用的驅動裝置15。驅動裝置15具有電機部16、以及受電機部16驅動回轉的驅動滑輪17。又,驅動裝置15被配置成驅動滑輪17的回轉軸沿升降通道1開間方向水平延伸的狀態(tài)。
在驅動滑輪17上卷掛有多根主繩索18。各主繩索18具有第1和第2端部18a、18b。轎廂4通過轎廂側繩夾(未圖示)被懸吊于第1端部18a。配重5通過配重側繩夾(未圖示)被懸吊于第2端部18b。
在機械臺12的上部安裝著一對的偏導輪支承梁19。在該偏導輪支承梁19上,搭載有將主繩索18從驅動滑輪17引向轎廂4的轎廂偏導輪20、以及將主繩索18從驅動滑輪17引向配重5的配重偏導輪21。
主繩索18被卷掛在驅動滑輪17的下側以及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的上側。
驅動滑輪17、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被配置成這些構件的回轉軸相互平行且水平延伸的形態(tài)。驅動裝置15比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低,并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內的避開上梁6的位置。
又,驅動裝置15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內的至少一部分與轎廂4重合的位置上。并且,驅動裝置15被配置在其一部分在垂直投影面內與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局部性重合的位置上。
在機械臺12與驅動裝置支承梁14及偏導輪支承梁19之間,夾裝有防止驅動裝置15、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的振動傳向建筑物的防振橡膠等的多個防振構件22。
在升降通道1內的上部的壁部,固定著控制驅動裝置15等的控制盤23。控制盤23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內的乘廳門裝置11和轎廂門裝置10的配置區(qū)域內。
在這種電梯裝置中,因驅動滑輪17、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的回轉軸相互平行延伸狀配置,故容易進行驅動裝置15、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的安裝作業(yè)。
又,可減小主繩索18向驅動滑輪17、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的繩索槽的進入角度,延長主繩索18的壽命。即,在實施形態(tài)1中,可將與驅動滑輪17、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的各主繩索18對應的繩索槽配置在一條直線上,進入角度大致為0度。
并且,因驅動裝置15比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低,并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內的避開上梁6的位置,故即使采用大型驅動裝置15的場合,只要是在轎廂框架7不與轎廂室8相干擾的范圍內,就不需要向上方擴展升降通道1內的空間,可減小升降通道1的上下方向尺寸。又,即使受某種原因而使轎廂4上升到了比最高樓層停止位置還要高的場合,上梁6也不會與驅動裝置15接觸。
又,因驅動裝置15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內的一部分與轎廂4重合的位置上,故可減小升降通道1的剖面積。
由于驅動裝置15的一部分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內與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重合的位置上,因此可減小升降通道1的剖面積。
又,由于驅動裝置15被安裝在機械臺12的下部,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被安裝在機械臺12的上部,因此可共用機械臺12,可將驅動裝置15配置在比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低的位置。
并且,因將控制盤23配置在乘廳門裝置11和轎廂門裝置10的正上方,故可有效利用升降通道1內的空間。
上例是由建筑側的構造梁13將機械臺12支承,但也可采用例如由轎廂導軌2和配重導軌3的至少任一方將機械臺12支承的結構。在此場合,可減輕對建筑物的負載負擔。反之,在由構造梁13將機械臺12支承的場合,減輕了向導軌2、3的負載負擔,可減小導軌2、3的強度。
作為驅動裝置15的電機部16,既可使用直徑尺寸大于軸向尺寸的薄型電機,也可使用軸向尺寸比直徑尺寸大的圓筒型電機。
此時,驅動滑輪17的直徑也可以與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的至少任一方的直徑不同。這樣,可對主繩索18向驅動滑輪17的卷繞角度進行調整。
例如,圖4為表示圖1的驅動滑輪17的直徑與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的直徑關系一例的說明圖,圖5為表示另一例的說明圖。這樣,通過使驅動滑輪17的直徑與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的直徑關系發(fā)生變化,可對主繩索18向驅動滑輪17的卷繞角度進行調整。
又,通過使驅動滑輪17與轎廂偏導輪20及配重偏導輪21的距離發(fā)生變化,也能對主繩索18向驅動滑輪17的卷繞角度進行調整。
通過將驅動滑輪17、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的直徑D與主繩索18的直徑d之比D/d設定在20以下,可實現(xiàn)驅動滑輪17、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的小型化以及升降通道1的省空間化。
并且,為了使上述的滑輪小徑化,也可以將外周部設置有由高摩擦樹脂材料組成的外層包覆體的樹脂包覆繩索用作主繩索。
圖6為表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2的電梯裝置要部的側視圖。本例中,驅動裝置15被配置成在垂直投影面內與配重5重合的狀態(tài)。主繩索18從配重偏導輪21向配重5延伸的部分18c穿過驅動滑輪17與電機部16之間。其它結構與實施形態(tài)1相同。
采用這種結構,也能使驅動裝置15及偏導輪20、21的安裝作業(yè)容易化,同時可抑制因與繩索槽的接觸造成的主繩索18的磨損,又可減小升降通道1的上下方向尺寸。
即使在轎廂4的進深尺寸小的場合,也能可靠地防止驅動裝置15與上梁6相干擾。
圖7為表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3的電梯裝置的側視圖。本例中,驅動裝置15通過機械臺支承梁14被安裝在機械臺11的上部。偏導輪支承梁19通過支承臺24支承在驅動裝置15上方的機械臺11上。這樣,轎廂偏導輪20和配重偏導輪21被支承在驅動裝置11上方的機械臺12上。其它結構與實施形態(tài)1相同。
采用這種結構,也能使驅動裝置15及偏導輪20、21的安裝作業(yè)容易化,同時可抑制因與繩索槽的接觸造成的主繩索18的磨損,又可減小升降通道1的上下方向尺寸。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梯裝置,包括具有電機部和受所述電機部驅動回轉的驅動滑輪、配置在升降通道內的上部的驅動裝置;具有第1和第2端部、被卷掛在所述驅動滑輪上的主繩索;具有包含上梁的轎廂框架和由所述上梁的下方支承在所述轎廂框架上的轎廂室、被懸吊在所述第1端部的轎廂;以及被懸吊在所述第2端部的配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通道內的上部,配置有將所述主繩索從所述驅動滑輪引向所述轎廂的轎廂偏導輪、以及將所述主繩索從所述驅動滑輪引向所述配重的配重偏導輪,所述驅動滑輪、所述轎廂偏導輪和所述配重偏導輪被配置成這些構件的回轉軸相互平行延伸的形態(tài),所述驅動裝置比轎廂偏導輪和配重偏導輪低,并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內的避開所述上梁的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內至少一部分與所述轎廂重合的位置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被配置在其一部分在垂直投影面內與所述轎廂偏導輪和所述配重偏導輪的至少任一方重合的位置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滑輪的直徑與所述轎廂偏導輪和所述配重偏導輪的至少任一方的直徑不同。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通道內的上部,所述驅動裝置被固定在支承所述轎廂偏導輪和所述配重偏導輪的機械臺上,所述驅動裝置被安裝在所述機械臺的下部,所述轎廂偏導輪和所述配重偏導輪被安裝在所述機械臺的上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通道內的上部,所述驅動裝置被固定在支承所述轎廂偏導輪和所述配重偏導輪的機械臺上,所述驅動裝置被安裝在所述機械臺的上部,所述轎廂偏導輪和所述配重偏導輪,在所述驅動裝置上方受所述機械臺的支承。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繩索是在外周部設置有由高摩擦樹脂材料組成的外層包覆體的樹脂包覆繩索。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滑輪、所述轎廂偏導輪和所述配重偏導輪的直徑,被設定在所述主繩索的直徑20倍以下。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梯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驅動裝置的控制盤被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內上部的壁部,并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內的乘廳門裝置和轎廂門裝置的配置區(qū)域內。
全文摘要
一種電梯裝置,在升降通道內的上部,配置有將主繩索從驅動滑輪引向轎廂的轎廂偏導輪、以及將主繩索從驅動滑輪引向配重的配重偏導輪。驅動滑輪、轎廂偏導輪和配重偏導輪被配置成這些構件的回轉軸相互平行延伸的形態(tài)。驅動裝置比轎廂偏導輪和配重偏導輪低,并被配置在垂直投影面內的避開上梁的位置。
文檔編號B66B11/08GK1592712SQ0282336
公開日2005年3月9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2月4日
發(fā)明者池田史郎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