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梯轎廂上行超速保護夾繩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梯轎廂上行超速保護裝置,尤其是夾繩機構。
背景技術:
國家電梯技術標準規(guī)定曳引驅動電梯應裝設轎廂上行超速保護裝置這種裝置應能在沒有電梯其他部件參與下,在電梯正常運行時控制速度、減速或停車以確保電梯安全。目前現(xiàn)有的電梯轎廂上行超速保護采用雙向限速器控制電梯運行速度,上行超速時雙向限速器上行超速機構動作帶動轎廂雙向安全鉗上行保護機構動作來制停轎廂,或在電梯平衡鉈(對重架)上增加一套限速器和安全鉗來實現(xiàn)轎廂上行超速保護,此兩種上行超速保護機構結構復雜、成本高,多在電梯生產廠家新梯生產中使用,對已安裝使用的電梯難于現(xiàn)場進行貫標改造。為解決使用中電梯的貫標改造,簡便方法是采用電梯雙向限速器帶動上行超速夾繩器來實現(xiàn)轎廂上行超速時的減速或制停要求。目前市場上也有雙平面式上行超速夾繩器應用,但性能和操作上未能理想。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安全可靠、動作后復位方便,易于電梯轎廂上行超速保護貫標現(xiàn)場操作的電梯轎廂上行超速保護夾繩機構。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該電梯轎廂上行超速保護夾繩機構,包括牽引轎廂運行的鋼絲繩、限制鋼絲繩運行速度的雙向限速器及與雙向限速器連接的觸發(fā)軟軸,其特征在于一對以齒形相嚙合的、可繞各自轉動軸在垂直平面上轉動的凸輪夾繩塊分別位于鋼絲繩的兩側,至少一個凸輪夾繩塊上有一個凸柱;所述觸發(fā)軟軸與至少一個可繞某個固定支點轉動的扣鉤的一端相連,扣鉤的另一端為鉤狀物;鉤狀物與所述凸輪夾繩塊上的凸柱相勾合狀態(tài)下,凸輪夾繩塊的重心高于其轉動軸;鉤狀物與凸柱脫離狀態(tài)下,凸輪夾繩塊在自重作用下繞其轉動軸轉動,位于鋼絲繩兩側處的凸輪曲率逐漸增大從而把鋼絲繩壓緊至最后制停轎廂。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任一凸輪夾繩塊包括同步轉動的齒形扇板和凸輪板,所述鋼絲繩位于兩凸輪板之間。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至少一個凸輪夾繩塊的齒形扇板和凸輪板裝在一根的可徑向移動的軸上,該軸安裝在連接有彈簧座及減速彈簧的長形軸孔中。
為了調節(jié)減速彈簧的壓力,所述減速彈簧的外端壓緊在調節(jié)螺栓上。
為了在夾繩機構動作的同時使電梯制動,所述扣鉤的一側裝有一個不可自動復位的電源開關,扣鉤動作時該開關被按動切斷電梯運行主電源。
本實用新型的夾繩機構可安裝在轎廂一側,也可安裝在平衡鉈一側。當機構中牽引轎廂運行的鋼絲繩是位于轎廂一側的鋼絲繩時,鉤狀物與凸柱勾合狀態(tài)下,任一凸輪夾繩塊的重心位于兩轉動軸心連線外側上方;當機構中牽引轎廂運行的鋼絲繩是位于平衡鉈一側的鋼絲繩時,鉤狀物與凸柱勾合狀態(tài)下,任一凸輪夾繩塊的重心位于兩轉動軸心連線上方。
采用本實用新型電梯轎廂上行超速夾繩機構,當電梯轎廂上行超速時,電梯雙向限速器的上行超速裝置動作,與其連接的觸發(fā)軟軸拉動扣鉤轉動,斷開聯(lián)接電梯的不可自動復位電源開關的同時,使兩凸輪夾繩塊上的凸柱脫離扣鉤;凸輪夾繩塊靠自重繞相應的轉動軸轉動,其中的兩齒形扇板帶動兩凸輪板同步夾向電梯鋼絲繩,鋼絲繩和兩凸輪板之間摩擦力帶動兩凸輪夾繩塊繼續(xù)旋轉;隨著凸輪板與鋼絲繩接觸點的曲率逐漸增大,加大夾繩塊對鋼絲繩壓力,并壓縮減速彈簧,逐漸增大凸輪夾繩塊對鋼絲繩的夾緊力,令上行轎廂減速最后制停,達到電梯轎廂上行超速保護的目的。
夾繩器動作后,只需用鐵枝或起子把凸輪夾繩塊撬松掛上扣勾,并將不可自動復位的電源開關手動復位,即可復位到動作前的待命狀態(tài)。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電梯轎廂上行超速夾繩機構具有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動作后復位方便,對新梯制造貫標及舊梯貫標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圖1是對轎廂側鋼絲繩夾緊的上行超速保護夾繩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對平衡鉈側鋼絲繩夾緊的上行超速保護夾繩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夾繩機構安裝在轎廂一側,鋼絲繩13向上運動。在鋼絲繩13的兩側,各有一個凸輪夾繩塊3,每個凸輪夾繩塊3由疊置的帶數(shù)個齒的齒形扇板3a和偏心凸輪板3b組成,齒形扇板3a和凸輪板3b同安裝在一個可徑向移動的轉動軸2上,兩者同步旋轉。每個凸輪夾繩塊3上有一個凸柱3c。每個轉動軸2安裝在一個彈簧座5的長形軸孔中,彈簧座5與減速彈簧6相連,減速彈簧6的另一端壓緊在一個安裝在機架上的螺栓7上。在兩凸輪夾繩塊3上方,各有一個以機架上某固定銷為支點9轉動的扣鉤8,扣鉤8一端與觸發(fā)軟軸12相連,另一端為鉤狀物4,該鉤狀物4與凸輪夾繩塊3上的凸柱3c相勾合。在其中一個扣鉤8的下方,裝有一個不可自動復位的電源開關10。
扣鉤8與凸輪夾繩塊3勾合狀態(tài)下,兩凸輪夾繩塊3的重心分別位于兩轉動軸2連接兩端外側的上方,兩齒形扇板3a相嚙合,凸輪板3b以直徑較小的部分圓弧面靠近鋼絲繩13兩側。
觸發(fā)軟軸12的運動由與觸發(fā)軟軸12連接的電梯雙向限速器的轎廂上行限速機構(圖中未示出)帶動,當電梯轎廂上行超速時,雙向限速器的轎廂上行限速機構動作,拉動觸發(fā)軟軸12,軟軸12帶動兩扣鉤8繞各自的支點9轉動抬起扣鉤8另一端的鉤狀物4,扣鉤8脫離凸輪夾繩塊3上的凸柱3c。同時,使不可自動復位的電源開關10動作切斷電梯運行主電源。兩凸輪夾繩塊3脫離扣鉤8后在自重的作用下繞各自的轉動軸2轉動,由于兩凸輪板3b在旋轉過程中曲率逐漸增大,夾在兩凸輪板3b間的鋼絲繩13與凸輪板3b之間的摩擦力使兩凸輪夾繩塊3繞轉動軸2繼續(xù)旋轉,同時,凸輪板3b對鋼絲繩13的壓力也在增大,使轉動軸2沿長形孔向外移動,通過套在轉動軸2上的彈簧座5壓縮減速彈簧6,隨減速彈簧6壓力增大,凸輪夾繩塊3對鋼絲繩13的壓力也增大,使上行超速轎廂逐漸減速最后制停轎廂,達到轎廂上行超速保護目的??赏ㄟ^旋轉螺栓7來調節(jié)減速彈簧6的壓力。為了減小凸輪夾繩塊3對鋼絲繩13的磨損,在凸輪板3b的圓弧面上可加裝一層軟質材料。
制停后若需要重新復位,只需用鐵枝或起子把凸輪夾繩塊3橇松并掛上扣鉤8,將電源開關10手動復位即可恢復到動作前的待命狀態(tài)。
實施例二如圖2所示,此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夾繩塊機構安裝在平衡鉈側的結構示意圖。由于鋼絲繩13的運動方向與實施例一中鋼絲繩13的的運動方向相反,所以凸輪夾繩塊3在自重作用下轉動的方向與實施例一相反(即凸輪夾繩塊3的重心在兩轉動軸2連線的上方),凸輪板3b的曲線偏心方向也與實施例一相反。由于兩齒形扇板3a相互嚙合,為了節(jié)省空間和材料,只需要一個鉤扣8與其中的一個凸輪夾繩塊3相扣合即可,同樣只需一凸輪夾繩塊3的轉動軸2可徑向移動即可。其余同實施例一。
權利要求1.一種電梯轎廂上行超速保護夾繩機構,包括牽引轎廂運行的鋼絲繩(13)、限制鋼絲繩運行速度的雙向限速器及與雙向限速器連接的觸發(fā)軟軸(12),其特征在于一對以齒形相嚙合的、可繞各自的轉動軸(2)在垂直平面上轉動的凸輪夾繩塊(3)分別位于鋼絲繩(13)的兩側,至少一個凸輪夾繩塊(3)上有一個凸柱(3c);所述觸發(fā)軟軸(12)與至少一個可繞某個固定支點(9)轉動的扣鉤(8)的一端相連,扣鉤(8)的另一端為鉤狀物(4);鉤狀物(4)與所述凸輪夾繩塊上的凸柱(3c)相勾合狀態(tài)下,凸輪夾繩塊(3)的重心高于其轉動軸(2)心;鉤狀物(4)與凸柱(3c)脫離狀態(tài)下,凸輪夾繩塊(3)在自重作用下繞其轉動軸(2)轉動,位于鋼絲繩(13)兩側的凸輪曲率逐漸增大從而把鋼絲繩(13)壓緊至最后制停轎廂。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凸輪夾繩塊(3)包括同步轉動的齒形扇板(3a)和凸輪板(3b),所述鋼絲繩(13)位于兩凸輪板(3b)之間。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夾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凸輪夾繩塊(3)的齒形扇板(3a)和凸輪板(3b)裝在一根的可徑向移動的軸(2)上,該軸(2)安裝在連接有彈簧座(5)及減速彈簧(6)的長形軸孔中。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夾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彈簧(6)的外端壓緊在調節(jié)螺栓(7)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夾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鉤(8)的一側裝有一個不可自動復位的電源開關(10),扣鉤(8)動作時該開關(10)被按動切斷電梯運行主電源。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夾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轎廂運行的鋼絲繩(13)位于轎廂一側;鉤狀物(4)與凸柱(3c)勾合狀態(tài)下,任一凸輪夾繩塊(3)的重心位于兩轉動軸(2)心連線外側上方。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夾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轎廂運行的鋼絲繩(13)位于平衡鉈一側;鉤狀物(4)與凸柱(3c)勾合狀態(tài)下,任一凸輪夾繩塊(3)的重心位于兩轉動軸(2)心連線上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梯轎廂上行超速保護夾繩機構,特點是一對凸輪夾繩塊分別位于鋼絲繩的兩側,至少一個凸輪夾繩塊上有一個凸柱;觸發(fā)軟軸與至少一個可繞某個固定支點轉動的扣鉤的一端相連,扣鉤的另一端為鉤狀物;鉤狀物與凸柱相勾合狀態(tài)下,凸輪夾繩塊的重心高于其轉動軸心;鉤狀物與凸柱脫離狀態(tài)下,凸輪夾繩塊在自重作用下轉動,位于鋼絲繩兩側的凸輪曲率逐漸增大從而把鋼絲繩壓緊至最后制停轎廂。該裝置具有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動作后復位方便,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文檔編號B66D5/16GK2793028SQ20052005819
公開日2006年7月5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5月10日
發(fā)明者黃勇達 申請人:黃勇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