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兩基板的固定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有關于一種兩基板的固定機構,特別是液晶面板模塊與印刷電路板的固定機構。
背景技術:
為因應手機、MP3等可攜式電子產(chǎn)品制作日趨精巧的潮流,除了通過微機電技術將更多元件功能整合在更小的封裝里,產(chǎn)品外觀亦變得更輕薄短小。因此,在機構設計方面,如何在日益縮小的產(chǎn)品內爭取更多的空間以布置眾多元件,已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
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中,液晶面板模塊(LCM)必須與一印刷電路板結合,印刷電路板提供液晶面板模塊所需的電源與控制。傳統(tǒng)的液晶面板模塊與印刷電路板固定機構如圖1A與圖1B所示,其中圖1A為組裝前前視圖,圖1B為組裝后局部放大側視圖。一液晶面板模塊4具有一柔性印刷電路板402(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簡稱軟板),軟板402上有多個零件如電容、電阻、連接器等,統(tǒng)以元件403表示。其中連接器用來與印刷電路板5形成電/信號連接。另外,在面向印刷電路板5的第一表面401的兩端或兩側邊各形成兩個卡勾404,在中間部位形成數(shù)個定位柱405,卡勾404、定位柱405與第一表面405為一體成型的塑膠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彈性。印刷電路板5具一第二表面501面向液晶面板模塊4的第一表面401,對應于卡勾404的位置各有一個狹縫502(slot),對應于定位柱404的位置各有一個貫孔503。位于印刷電路板5邊緣的兩狹縫502以缺口制成,而位于印刷電路板5靠近中間部位的兩狹縫502以挖孔制成。組裝時,液晶面板模塊4的第一表面401面向印刷電路板5的第二表面501,以卡勾404對準狹縫502往下壓,狹縫502會接觸卡勾404的斜面4041,卡勾404受力產(chǎn)生形變往外張開,印刷電路板5得以滑過斜面4041。同時,微調液晶面板模塊4的位置,使得定位柱404與印刷電路板5的貫孔503結合。在狹縫502完全滑過卡勾404的斜面4041后,卡勾404會恢復到原先的形狀,完成固定機構,同時定位柱405使得液晶面板模塊4不會旋轉移位。
液晶面板模塊4與印刷電路板5固定后的情形如圖1B所示。由于結合后兩者間之間隙很小,不足以容置一般的元件,因此,印刷電路板5在布置設計(Layout)時,其第二表面501位于液晶面板模塊4下方的區(qū)域,無法布置元件,另外,軟板上的元件403如連接器,必須在此固定機構外的區(qū)域與電路板做電性/信號連接,如此必須具較大的電路板面積。其次,印刷電路板5在兩個以挖孔制成的狹縫502處,也無法利用,再降低了電路板的可布置面積。再者,液晶面板模塊4與印刷電路板5并非緊密結合,除了間隙很小無法容置元件外,卡勾404也無法在垂直方向提供外力使得兩者間的固定更牢固,在增加結合力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間。
因此,亟需提出一種改良的液晶面板模塊與電路板的固定機構,用以增加元件的配置空間、提高電路板的可布置面積、及增加液晶面板與電路板的結合力。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種兩基板的固定機構,用以增加元件的配置空間。
本發(fā)明另一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種兩基板的固定機構,用以提高電路板的可布置面積。
本發(fā)明另一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種兩基板的固定機構,用以增加兩基板間的結合力。
根據(jù)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兩基板的固定機構。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基板為液晶面板模塊、第二基板為印刷電路板。第一基板具一塑膠材料制成的第一表面,以一體成型方式在其中一端形成兩個定位柱及其肋條,在另一端形成兩個卡勾與一個支點。第二基板在對應定位柱位置具有貫孔、對應卡勾位置具有狹縫。藉此,單邊卡勾提供一力矩使兩基板的固定更加牢固,肋條與支點支撐的空間可容置其他元件、印刷電路板可布置的面積大幅增加。在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中,以單一卡勾單一支點取代兩個卡勾一個支點。于本發(fā)明又一實施例中,以單一卡勾兩個支點取代兩個卡勾一個支點。于本發(fā)明又一實施例中,以支點取代肋條,并且與定位柱分開形成。
圖1A至圖1B顯示一習知的液晶面板模塊與電路板固定機構,其中圖1A為組裝前示意圖,圖1B為組裝后局部側視圖。
圖2A至圖2C顯示本發(fā)明兩基板固定機構的第一實施例,其中圖2A為組裝前示意圖,圖2B為組裝后局部側視與力學示意圖,圖2C為本實施例應用于液晶面板模塊與印刷電路板的固定機構的局部側視圖。
圖3顯示本發(fā)明兩基板固定機構的第一實施例的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平面圖。
圖4顯示本發(fā)明兩基板固定機構的第二實施例的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平面圖。
圖5顯示本發(fā)明兩基板固定機構的第三實施例的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平面圖。
圖6顯示本發(fā)明兩基板固定機構的第四實施例的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會詳細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該詳細描述外,本發(fā)明還可以廣泛地在其他的實施例施行。亦即,本發(fā)明的范圍不受已提出的實施例的限制,而應以本發(fā)明提出的申請專利范圍為準。其次,當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圖示中的各元件或結構以單一元件或結構描述說明時,不應以此做為有限定的認知,即如下的說明未特別強調數(shù)目上的限制時,本發(fā)明的精神與應用范圍可推及多數(shù)個元件或結構并存的結構與方法上。再者,在本說明書中,各元件的不同部分并沒有依照尺寸繪圖。某些尺度與其他相關尺度相比已經(jīng)被夸張或是簡化,以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和本發(fā)明的理解。而本發(fā)明所沿用的現(xiàn)有技藝,在此僅作重點式的引用,以助本發(fā)明的闡述。
圖2A至圖2C顯示本發(fā)明兩基板固定機構的第一實施例,其中圖2A為兩基板組裝前的示意圖、圖2B為組裝后的局部側視圖、圖2C為本實施例應用于液晶面板模塊與印刷電路板的固定機構的局部側視圖。本較佳實施例中的固定機構主要為如圖所示的第一基板2與第二基板3的組裝。第一基板2具一塑膠材料制成的第一表面201面向第二基板3的一第二表面301,且第一基板2為長方形具有四個側邊分別是第一側邊203、第二側邊204、第三側邊205與第四側邊206,其中第一側邊203與第三側邊205平行,第二側邊204與第四側邊206平行。在第一基板2的第一表面201上,以一體成型方式形成兩個各含兩互相垂直肋條208的圓柱形定位柱207,兩定位柱207垂直于第一表面201,鄰近于第一側邊203并分別對稱地靠近第一側邊203與第二側邊204及第一側邊203與第四側邊206相交的角落。上述的肋條208可以延伸自定位柱207,或者鄰近于定位柱207。另在第三側邊205或鄰近第三側邊203,同樣以一體成型方式形成垂直于第一表面201的兩個卡勾209及一支點(rib)202。支點202與肋條208具相同的高度,作用為提供第一基板2與第二基板3間的支撐間隔。在第二基板3上,對應于卡勾209的位置,形成兩個狹縫303(slot),對應于兩個定位柱207的位置,形成兩個貫孔304,貫孔304可以貫穿或不貫穿第二基板3。藉此,組裝時,以第一基板2的定位柱207對準第二基板3的貫孔304后下壓。接者,持續(xù)施力下壓第一基板2,由于卡勾209具有彈性,因此卡勾209的斜面2091接觸狹縫后被撐開使得第一基板2得以繼續(xù)下壓,當?shù)诙?通過斜面2091后,卡勾209藉彈力恢復原狀并施力于第二基板的第三表面302后完成第一基板2與第二基板3的固定。固定的力學機構如圖2B所示,當卡勾209藉彈力施力于第二基板3的第三表面302時,第二基板3會施予卡勾209一反作用力P,形成一力矩M,力矩中心為卡勾的內面,力矩的力臂為卡勾的勾狀部分(catch)即斜面2091的橫向長度L,力矩M施力于第一基板2使得肋條208緊貼于第二基板3的第二表面301上。
而根據(jù)本實施例的固定結構,肋條208與支點202所支撐出的空間得以容置眾多元件,可應用于液晶面板模塊與印刷電路板的固定,如圖2C所示,軟板210得以翻折到第一表面201下方,元件211可容置于此空間。而原先印刷電路板3的第二表面301在液晶面板模塊2下方的區(qū)域并無布置(layout)任何元件,但根據(jù)本實施例,此區(qū)域得布置眾多元件212,其中包含布置連接器(未顯示于圖)與元件212上的連接器做電/信號連接,如此以大幅增加印刷電路板3的布置面積。其次,兩定位柱207與肋條208取代習知的兩卡勾,習知的四卡勾減少為兩卡勾209,狹縫303的數(shù)量得以減少為兩個,此又更增加了印刷電路板3的可布置面積。再者,單邊的卡勾209提供一力矩M,使得第一基板2與第二基板3的固定機構更加牢固,相較于雙邊卡勾的設計,兩力矩將相互抵消而無此作用。
要提出說明的是,在此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基板2為一液晶面板模塊,第二基板3為一印刷電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但本發(fā)明固定機構亦可以應用在其他形狀類似的基板,并不受限制。第二,第一基板可以是正方形、長方形、或其他形狀。第三,定位柱可以是橢圓柱狀甚至其他形狀。第四,卡勾209的斜面2091也可以是一曲面。
本發(fā)明其他實施例的主要變化為第一基板的部分,特別是第一表面201上的定位柱207、肋條208、與卡勾209其數(shù)量、形狀、或位置上的變化。在圖3至圖6顯示本發(fā)明一些實施例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平面圖,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號標示,至于第二基板的變化則對應于第一基板,其圖示省略,并且,組裝的程序與優(yōu)點如前所述,此不再贅述。參照圖3,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第一表面平面圖,如前所述,鄰近于第一側邊203具兩個定位柱207及其肋條208、鄰近或位于第三側邊205具兩卡勾209與一支點202,要說明的是,在機構設計上,為了配合其他元件的空間配置,支點202可以不對稱地成型于兩卡勾209中間。參照圖4,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第一表面平面圖,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鄰近或位于第三側邊205具單一卡勾209與支點202,為達成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單一卡勾209必須比兩個卡勾209的設計具更寬的寬度。參照圖5,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第一表面平面圖。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鄰近或位于第三側邊205具單一卡勾209與兩個支點202,此單一卡勾209成形于兩支點202之間。參照圖6,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第一表面平面圖。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鄰近第一側邊203具兩定位柱207但未含有肋條208,以兩支點202取代,此設計將比第一實施例的具較高的成型模具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chuàng)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創(chuàng)作的申請專利范圍;凡其它未脫離創(chuàng)作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在下述的申請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兩基板的固定機構,包含一第一基板,具第一側邊、第二側邊、平行于第一側邊的第三側邊、平行于第四側邊的第四側邊、一第一表面;多個定位柱,形成在鄰近該第一側邊的第一表面上;多個肋條,具一定高度,鄰近或延伸自該定位柱;至少一卡勾,形成在鄰近該第三側邊的第一表面上;至少一支點,具與該肋條相同的高度,形成在鄰近該第三側邊的第一表面上;一第二基板,具一第二表面,面向該第一表面;多個貫孔,形成于該多個定位柱的對應位置;及至少一狹縫,形成于該至少一卡勾的對應位置;藉此,該第一基板以該定位柱對準該貫孔、該卡勾對準該狹縫施外力下壓而完成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的固定,且該肋條與該支點所支撐的空間可容置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其他元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基板的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基板為一液晶面板模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基板的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板為一印刷電路板。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基板的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柱數(shù)量為兩個,且與該第一表面為一體成型。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基板的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上述肋條數(shù)量為兩個,且與該定位柱及該第一表面為一體成型。
6.一種兩基板的固定機構,包含一第一基板,具第一側邊、第二側邊、平行于第一側邊的第三側邊、平行于第四側邊的第四側邊、一第一表面;多個定位柱,形成在鄰近該第一側邊的第一表面上;至少一卡勾,形成在鄰近該第三側邊的第一表面上;多個支點,具一定高度,至少一個形成在鄰近該第一側邊的第一表面上,至少一個形成在鄰近該第三側邊的第一表面上;一第二基板,具一第二表面,面向該第一表面;多個貫孔,形成于該多個定位柱的對應位置;及至少一狹縫,形成于該至少一卡勾的對應位置;藉此,該第一基板以該定位柱對準該貫孔、該卡勾對準該狹縫施外力下壓而完成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的固定,且該肋條與該支點所支撐的空間可容置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其他元件。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兩基板的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基板為一液晶面板模塊。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兩基板的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板為一印刷電路板。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兩基板的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上述定位柱數(shù)量為兩個,且與該第一表面為一體成型。
10.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兩基板的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上述支點數(shù)量為三個,且與該第一表面為一體成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兩基板的固定機構。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基板為液晶面板模塊、第二基板為印刷電路板。第一基板具一塑膠材料制成的第一表面,以一體成型方式在其中一端形成數(shù)個定位柱及其肋條,在另一端形成數(shù)個卡勾與支點。第二基板在對應定位柱位置具有貫孔、對應卡勾位置具有狹縫。藉此,單邊卡勾提供一力矩使兩基板的固定更加牢固,肋條與支點支撐的空間可容置其他元件、印刷電路板可布置的面積大幅增加。
文檔編號H05K1/00GK101063761SQ20061007940
公開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4月26日
發(fā)明者邱長锽 申請人:英屬開曼群島商麥克尼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