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荷引雷的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的是一種引雷方法和裝置,特別涉及的是一種通過電荷引雷的 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避雷技術己有近3個世紀的研究歷史。經(jīng)典的避雷針是18世紀50年代由 富蘭克林發(fā)明的。其原理是用一根高過被保護建筑物的接地導體針,在出現(xiàn)雷 擊危險時,針尖的電場強度率先達到擊穿空氣的值而首先被雷擊中,從而保護 了建筑物。
因此,避雷針的引雷能力與周圍物體比較而言,其表面電場強度最強,從而 使雷先擊針頭??梢姡@種引雷功能是被動的,取決于安裝高度,以及周圍物體的 高度和形狀。
中國專利公開2004 1 0084863.8號,名稱為高效避雷器的新型發(fā)明,提供了 一種用永久磁鐵來制造引雷針,在引雷針上一直有一定的磁場存在,而有磁場 存在的引雷針就容易并且把引雷針制造得較粗大,與雷電發(fā)生感應,也就是有 磁場存在的引雷針,能把較遠處的雷電引到自己身上,引到自己身上的雷電隨 即通過導線和插桿引入到地下,由于有磁場存在的引雷針能把較遠處的雷電引 到自己身上,從而達到了避雷效力較高,避雷范圍較大的目的。另外,人們還 提出和使用過優(yōu)化避雷針、放射性避雷針等避雷針,這些引雷裝置仍然存在缺 陷,首先它們的引雷功能仍然是被動的;其次對于一些特定的區(qū)域,將它們設 置于一定的高度是具有一定難度的。
鑒于上述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創(chuàng)作者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和試驗,發(fā)明了本發(fā) 明主動引雷的電荷引雷方法和裝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荷引雷的方法和裝置,在雷擊到來前,向引雷導體輸送與雷擊電荷極性相反的電荷,使引雷導體遭受雷擊危險性增大,超 過周圍所有物體的雷擊危險性,從而使雷擊主動地吸引到引雷導體上,其引雷 效果可通過輸送的電荷量調節(jié)控制,調節(jié)量程大,不完全受制于安裝高度,其 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場開發(fā)潛力。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一種電荷引雷的方法,
實現(xiàn)的步驟為
a. 監(jiān)測大氣電場,獲得雷擊的到來和雷擊電荷極性特征的雷擊監(jiān)測信號;
b. 向引雷導體輸送與雷擊電荷極性相反的電荷,增強引雷導體表面電場強 度,吸引雷擊到導體上。
c. 在雷擊引雷導體后,把雷擊產生的電流從引雷導體上泄掉。 通過這種方法,雷電就直接打在引雷導體上。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在于,提供了第一種電荷引雷裝 置,其包括,引雷導體、高壓輸送單元以及泄流裝置,其中, 二個引雷導體,安裝在被保護物的頂面;
二個高壓輸送單元,與所述的引雷導體相連接,分別向每一引雷導體輸送 不同極性的電荷;
泄流裝置,與所述的引雷導體相連接,將雷擊引雷導體產生的雷擊電流從 引雷導體上泄掉。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在于,也提供了第二種電荷引雷 裝置,其包括,引雷導體、高壓輸送單元以及泄流裝置,還包括雷擊監(jiān)測裝置、 接收線路單元、控制單元,其中,
一雷擊監(jiān)測裝置,設置于被保護物的頂端,用于監(jiān)測雷擊的到來,產生包 含大氣電場中雷擊電荷大小和極性特征的雷擊監(jiān)測信號;
一接收線路單元,與雷擊監(jiān)測裝置相連,將所述雷擊監(jiān)測信號傳輸給控制 單元;
一控制單元,用于接收雷電監(jiān)測信號,將接收的雷電監(jiān)測信號大小與一閾 值相比較,以便根據(jù)比較結果控制高壓輸送單元的動作;
一引雷導體,安裝在被保護物的頂面;
一高壓輸送單元,分別與所述的控制單元和引雷導體相連接,向引雷導體
輸送與大氣電場中雷擊電荷極性相反的電荷;
泄流裝置,與所述的引雷導體相連接,將雷擊引雷導體產生的雷擊電流從引雷導體上泄掉。
本發(fā)明的優(yōu)勢在于,引雷效果明顯,保護區(qū)域大,不受高度影響。
圖1為本發(fā)明電荷引雷裝置較佳實施例一的功能單元結構簡圖; 圖2為本發(fā)明電荷引雷裝置較佳實施例二的功能單元結構簡圖; 圖3為本發(fā)明電荷引雷裝置高壓傳輸單元的截面圖; 圖4為本發(fā)明電荷引雷裝置較佳實施例三的功能單元結構簡圖; 圖5為本發(fā)明電荷引雷裝置較佳實施例三實現(xiàn)步驟流程圖。 附圖標記說明1-引雷導體;2-雷電監(jiān)測裝置;3-接收線路單元;4-控制單元;41-雷電信號接收器;42-比4交器;43-開關控制器;5-高壓輸出 裝置;51-絕緣層;52-導電層;6 -泄流裝置;A F -為具體實施例三的流程步 驟。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yōu)點作更詳細的說明。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荷引雷的方法,實現(xiàn)的步驟為
a. 獲得大氣電場中雷擊電荷的大小和極性;
b. 向引雷導體輸送與雷擊電荷極性相反的電荷,增強引雷導體1表面電場強
度;
c. 在雷擊引雷導體l后,把雷擊產生的電流從引雷導體1上泄掉。 所述的引雷導體為一般的導電材料。
根據(jù)這種方法,我們能夠設計出相應的電荷引雷裝置,請參閱圖1、圖2所 示,其為本發(fā)明電荷引雷裝置較佳實施例 一 和較佳實施例二的功能結構簡圖,
第一種裝置其組成單元包括引雷導體l、高壓輸送單元5、以及泄流裝置 6,其中,
所述的引雷導體l,設置于被保護物的頂端,也可以直接以被保護物頂部的 一部分作為引雷導體1;
請參閱圖3所示,其為本發(fā)明電荷引雷裝置高壓傳輸單元的截面圖,所述 的高壓輸送單元5,其結構是在所述的引雷導體1上覆蓋一層絕緣層51,在絕 緣層51上在覆蓋一層導電層52,這樣導電層52與引雷導體1構成電容,與雷擊電荷極性相反的電荷就輸送給這個導電層52;
所述的泄流裝置6,是將引雷導體1在雷擊后,將導體上的電流排到大地上, 所述的泄流裝置6包括適當?shù)慕拥伢w,和導電層與接地體間的放電間隙或避雷 器,其可以是接地線,也可以是打入地下一定深度的金屬導體,對于地質致密 的環(huán)境,也可以是平鋪在地表上 一 定面積的金屬導電板;
其具有多種的組合方法,可以是兩組引雷導體l,配合兩組的高壓輸送單元 5,通過兩組泄流裝置6構成本裝置(請參閱圖l所示),也可以通過一組泄流 裝置6組成(請參閱圖2所示);工作時在一個引雷導體1上一直輸出正電荷, 另一個引雷導體1上一直輸出負電荷,因此不必預先判斷大氣電場中雷擊電荷 的極性,終有一個引雷導體1會遭到雷擊,并通過所述的泄流裝置6將雷擊產 生的電流泄到大^k^。
當然其還可以通過單一引雷導體1實現(xiàn)上述的電荷引雷方法,請參閱圖3 所示,其為本發(fā)明電荷引雷裝置較佳實施例三的功能單元結構簡圖,其包括 引雷導體l、雷電監(jiān)測裝置2、接收線路單元3、控制單元4、高壓輸出單元5 以及泄流單元6,其中,
所述的雷電監(jiān)測裝置2,可設置于被保護物的頂端,用于監(jiān)測雷擊的到來, 獲得包含大氣電場雷擊電荷的大小和極性的雷擊監(jiān)測信號,所述的雷電監(jiān)測裝 置2可以是大氣電場儀或雷擊監(jiān)測儀。
所述的接收線路單元3,將從雷擊監(jiān)測裝置2接收到的相應雷擊監(jiān)測信號, 傳輸給所述的控制單元4;
所述的控制單元4包括,雷電信號接收器41、比較器42、以及開關控制器 43,所述的雷電信號接收器41獲得接收線路單元3傳過來的信號,將雷擊監(jiān)測 信號轉化為具有正負號的電壓信號,所述的電壓值的大小與雷擊電荷的大小成 正比,所述電壓信號的正負號代表大氣電場中雷擊電荷極性,經(jīng)由雷電信號接 收器41轉換后的電壓信號,與在比較器42中預設的一個閾值進行比較,所述 的閾值的大小根據(jù)雷電監(jiān)測裝置2設置的高度不同采用不同的值,當比較的結 果為閾值小于電壓值時則說明,雷擊馬上就要發(fā)生,向開關控制器43發(fā)送信號;
所述的開關控制器43接到信號后控制高壓輸出單元5進行動作,根據(jù)獲得 的雷擊電荷的極性,也就是電壓信號的正負,在引雷導體1上輸入與所述極性 相反的電荷,并逐漸增強電場強度,由于引雷導體的表面的電荷的極性與大氣 電場中雷擊電荷的極性相反,因此吸引雷擊電荷到引雷導體上,即雷電僅僅對引雷導體1產生雷擊作用,這樣就確保了在某一范圍內,雷電僅能作用在引雷 導體1上,同時由于所述的泄流裝置6的電阻值要遠小于來自其他線路與引雷
導體1之間的電阻值,因此雷擊產生的電流將通過所述的泄流裝置6排到大地; 有時為了確保一定區(qū)域內的物體免受雷擊,如在石油化工基地等大面積范
圍內,我們可以在一定距離范圍內設置多個電荷引雷裝置,就能很好的解決這
一范圍內的雷擊隱患,也克服了安裝高度對避雷效果的影響。
請參閱圖4所示,其為本發(fā)明電荷引雷裝置較佳實施例三實現(xiàn)引雷步驟流
程圖,其步驟如下
A. 雷擊監(jiān)測儀監(jiān)測大氣電場強度,獲得包括雷擊電荷的大小和極性的雷擊 監(jiān)測信號;
B. 接收線路單元3將所述雷擊監(jiān)測信號傳遞給控制單元;
C. 雷電信號接收器41將雷擊監(jiān)測信號轉化為正負號的電壓信號;
D. 電壓信號的大小與一閣值在比較器42中進行比較,若大于閾值則執(zhí)行E, 若小于閾值,則執(zhí)行A;
E. 高壓輸出單元5將與雷擊電荷極性相反的電荷傳輸?shù)揭讓w1表面,增 加其表面電場強度;
F. 雷擊發(fā)生,避雷球將雷擊產生的電流傳到大地,執(zhí)行A;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而言僅僅是說明性的,而非 限制性的。本專業(yè)技術人員理解,在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可 對其進行許多改變,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8
權利要求
1、一種電荷引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的步驟為a. 監(jiān)測大氣電場,獲得雷擊的到來和雷擊電荷的極性;b. 向引雷導體上輸送與雷擊電荷極性相反的電荷,增強引雷導體(1)表面電場強度,吸引雷擊到導體上;c. 在雷擊引雷導體(1)后,把雷擊產生的電流從引雷導體(1)上泄掉。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荷引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b步驟之前, 將雷擊電荷的大小與一閾值進行比較,若閾值大于雷擊電荷的大小,則執(zhí)行a, 若閾值小于雷擊電荷的大小,則執(zhí)行b。
3、 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 2的電荷引雷的方法實現(xiàn)的電荷引雷裝置,其特 征在于,其包括,引雷導體(l)、高壓輸送單元(5)以及泄流裝置(6),其 中,二個引雷導體(1),相鄰地安裝在一處;二個高壓輸送單元(5),與所述的引雷導體(1 )相連接,分別向每一引 雷導體(1)輸送不同極性的電荷;泄流裝置(6),與所述的引雷導體(1 )相連接,將雷擊引雷導體(1 )后 產生的雷擊電流從引雷導體(1)上泄掉。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荷引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壓輸送單 元(5)為在所述的引雷導體(1)上覆蓋一層絕緣層(51),在所述的絕緣層 上覆蓋一導電層(52),引雷導體(1)與導電層(52)構成電容,電荷就輸送 給導電層(52)。
5、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荷引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雷導體(l) 與泄流裝置(6)的連接方式為 一個泄流裝置(6)同時連接所述的二個引雷 導體(1 )或二個泄流裝置(6)分別與每個引雷導體(1 )相連,所述泄流裝置(6)與引雷導體(1)間的電阻遠小于高壓輸送單元(5)與引雷導體(1)間 的電阻j直。
6、 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5所述的電荷引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流裝 置(6)為與引雷導體(1 )相連的接地導體或避雷器。
7、 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 2的電荷引雷的方法實現(xiàn)的電荷引雷裝置,其特 征在于,其包括, 一個引雷導體(1 )、高壓輸送單元(5)以及泄流裝置(6),還包括雷擊監(jiān)測裝置(2)、接收線路單元(3)、控制單元(4),其中,一雷擊監(jiān)測裝置(2),用于監(jiān)測雷擊的到來,產生包含大氣電場中雷擊的 到來和雷擊電荷極性特征的雷擊監(jiān)測信號;一接收線路單元(3),與雷擊監(jiān)測裝置(2)相連,將所述雷擊監(jiān)測信號 傳輸給控制單元(4);一控制單元(4),用于接收雷電監(jiān)測信號,將接收的雷電監(jiān)測信號大小與 一閾值相比,以便根據(jù)比較結果控制高壓輸送單元(5)的動作;一引雷導體(l );一高壓輸送單元(5),分別與所述的控制單元(4)和引雷導體(1)相連 接,向引雷導體(1)輸送與大氣電場所表明的雷擊電荷極性相反的電荷;泄流裝置(6),與所述的引雷導體(1)相連接,將雷擊引雷導體(1)后 產生的雷擊電流從引雷導體(1)上泄掉。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荷引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壓輸送單 元(5)為在所述的引雷導體(1)上覆蓋一層絕緣層(51),在所述的絕緣層 上覆蓋一導電層(52),引雷導體(1)與導電層(52)構成電容,與雷擊電荷 極性相反的電荷就輸送給這個導電層(52)。
9、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荷引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流裝置(6) 為與引雷導體(l)相連的接地導體或避雷器,所述泄流裝置(6)與引雷導體(1)間的電阻遠小于高壓輸送單元(5)與引雷導體(1)間的電阻值。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荷引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單元 (1),包括雷電信號接收器(41),用來將雷擊監(jiān)測信號轉化為具有正負號的電壓信號,比較器(42),用來對轉化后得到的電壓信號值的大小與所述閾 值進行比較,并發(fā)出結果信號;開關控制器(43),接到結果信號后控制高壓 輸出單元(5)進行動作。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荷引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雷擊監(jiān)測 裝置(2)為智能避雷裝置、大氣電場儀或雷擊儀。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為電荷引雷的方法及設備。所述的電荷引雷的方法其包括的步驟為首先.監(jiān)測大氣電場,獲得雷擊的到來和雷擊電荷的極性。然后向引雷導體上輸送與雷擊電荷極性相反的電荷,即與導體上感應電荷相同極性的電荷,增強引雷導體表面電場強度,吸引雷擊到導體上。最后在雷擊引雷導體后,把雷擊產生的電流從引雷導體上泄掉;同時也提供了一種電荷引雷的裝置,其包括,引雷導體、高壓輸送單元以及泄流裝置,還包括雷擊監(jiān)測裝置、接收線路單元、控制單元;從而達到了主動地把雷擊吸引到引雷導體的目的。
文檔編號H05F3/00GK101483963SQ20081005610
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月11日
發(fā)明者莊洪春 申請人:莊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