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043362閱讀:14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設置于將電子電路零件安裝在電路基板上的電子電路零件安裝機等并供給電子電路零件的裝置,尤其是涉及能夠增加可供給的電子電路零件的種類的技木。
      背景技術
      電子電路零件安裝機(以下,只要沒有特別需要,就簡稱為零件安裝機)通常包括保持電路基板的電路基板保持裝置;供給電子電路零件(以下,只要沒有特別需要,就簡稱為零件)的電子零件供給裝置(以下,只要沒有特別需要,就簡稱為零件供給裝置);從零件供給裝置接受零件而安裝在由基板保持裝置保持的電路基板上的安裝裝置。并且,作為零件供給裝置,廣泛地使用包括多個帶式供料器和保持這多個帶式供料器的供料器保持裝置的零件供給裝置。帶式供料器將在沿著載帶的長度方向以一定間距排列形成的多個零件收容凹部分別各收容有ー個零件而成的帶化零件沿著長度方向傳送,并將多個零件收容凹部分別依次定位在零件供給部,該帶式供料器以所述零件供給部沿著與一直線平行的方向排列的狀態(tài)由供料器保持裝置保持。各帶式供料器分別供給I種零件,因此在應向電路基板安裝的零件的種類多吋,需要使多個帶式供料器由供料器保持裝置保持,但由于供料器保持裝置的寬度存在限制,因此可保持的帶式供料器的個數也會受限制。因此,在向I張電路基板的零件的安裝作業(yè)中使用多臺零件安裝機。因此,為了減少所需的零件安裝機的臺數而減少設備成本,而增多可搭載于I臺零件安裝機的帶式供料器的個數極其有效。而且,只要能夠增多可搭載于I臺零件安裝機的帶式供料器的個數,就能夠將供給應安裝于多種電路基板的零件的帶式供料器一起由供料器保持裝置保持,如此,能得到可削減換產調整作業(yè)工數的效果。在專利文獻I中作出了對此的ー個提案。提出了如下方案將搭載帶式供料器的供料器工作臺沿著上下方向配置多段,使這多段供料器工作臺升降,將各供料器工作臺的帶式供料器的零件供給部定位在零件供給位置,使安裝裝置接收。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5-235803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如上述那樣,若將供料器工作臺沿著上下方向配置多段,則能夠在有限的寬度的零件安裝機搭載多個帶式供料器。然而,該零件供給裝置還有改善的余地。例如,如上述那樣,需要使多段供料器工作臺升降的升降裝置,零件安裝機的結構變得復雜,存在無法避免設備成本上升的情況、及需要用于使供料器工作臺升降的時間而相應地使安裝作業(yè)的效率下降這樣的問題。該問題是在提高以往的零件安裝機的實用性方面成為障礙的問題的一例,從各種觀點出發(fā),零件安裝機及零件供給裝置還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發(fā)明將以上的情況作為背景,以不設置升降裝置,而通過増加可搭載的帶式供料器的個數等,對現有的零件供給裝置進ー步改善,而提高零件安裝機和零件供給裝置的實用性為課題所作出。并且,根據本發(fā)明,能得到一種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包括(A)多個帶式供料器,它們將在沿著載帶的長度方向以一定間距排列形成的多個零件收容凹部分別各收容有一個電子電路零件而成的帶化零件沿著長度方向傳送,井分別將所述多個零件收容凹部依次定位于零件供給部;(B)供料器保持裝置,其保持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所述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分別能夠分離成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包括對卷繞有所述帶化零件的卷軸進行保持的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將從所述卷軸拉出的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引導的帶化零件引導部,所述第二部包括將所述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傳送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所述第一部形成為相對于所述第二部能夠一體地拆裝的拆裝單元,并且,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在將這些帶式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給部在一平面上且分別沿著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條直線排列成多列的狀態(tài)下,由所述供料器保持裝置保持。·發(fā)明效果如此,若使多個帶式供料器在將這些帶式供料器的零件供給部在一平面上且分別沿著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條直線排列成多列的狀態(tài)下由供料器保持裝置保持,則能夠増大有限的寬度的供料器保持裝置上能保持的帶式供料器的個數,而且,由于這些零件供給部位于一平面上,因此無需使供料器保持裝置升降。能夠抑制設備成本的上升并提高零件安裝機的實用性。而且,若各帶式供料器能夠分離成包括卷軸保持部、零件供給部及帶化零件引導部在內的第一部、和包括將帶化零件向零件供給部傳送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在內的第二部,且第一部作為相對于第二部能夠一體地拆裝的拆裝單元,則容易減小彼此相鄰的零件供給部的間隔,容易増加在有限的空間內能配置的帶式供料器的個數。在以往的帶式供料器中,由于第一部與第二部形成一體,因此無法享有容易縮減零件供給部及帶化零件引導部的寬度的效果,但采用本發(fā)明的結構的話,容易享有該效果?;蛘吒鶕枰?,可以將I個第二部兼用成多個第一部,從這些點來說,能夠抑制設備成本的上升并提高零件安裝機的實用性。發(fā)明方式以下,例示了幾個本申請中認為可申請專利的發(fā)明(以下,有時稱為“可申請發(fā)明”??缮暾埌l(fā)明至少包括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發(fā)明即“本發(fā)明”及“本申請發(fā)明”,但也包括本申請發(fā)明的下位概念發(fā)明、本申請發(fā)明的上位概念或其他概念的發(fā)明。)的方式,對它們進行說明。各方式與權利要求項同樣地,以區(qū)分為項,對各項標注號碼,根據需要而引用其他項的號碼的形式進行記載。這只不過是為了便于理解可申請發(fā)明,并沒有將構成可申請發(fā)明的結構要素的組合限定為以下的各項所記載的要素。即,可申請發(fā)明應該參考附隨各項的記載、實施例的記載、現有技術等來解釋,只要限定為該解釋,則在各項的方式又附加了其他的結構要素的方式,或從各項的方式刪除了結構要素的方式也能作為可申請發(fā)明的一方式。需要說明的是,下述的各項中,(I)項至(9)項分別相當于發(fā)明內容I至發(fā)明內容9。而且,(11)項相當于發(fā)明內容10,(12)項相當于發(fā)明內容11,(15)項相當于發(fā)明內容12,(16)項相當于發(fā)明內容13,(13)項相當于發(fā)明內容14,(14)項相當于發(fā)明內容15,(17)項相當于發(fā)明內容16,(18)項相當于發(fā)明內容17。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以零件供給裝置的設有零件供給部的一側為“前”,以設有卷軸保持部的一側為“后”。(I) 一種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包括多個帶式供料器,將在沿著載帶的長度方向以一定間距排列形成的多個零件收容凹部分別各收容有ー個電子電路零件而成的帶化零件分別沿著長度方向傳送,并將所述多個零件收容凹部的各個零件收容凹部依次定位于零件供給部;供料器保持裝置,保持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所述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的特征在干,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在將這些帶式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給部在一平面上且沿著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條直線的各條直線排列成多列的狀態(tài)下,由所述供料器保持裝置保持。若使供料器保持裝置將多個帶式供料器保持為可拆裝,則通過多個種類的帶式供料器的更換來變更零件供給裝置的結構,或將預先安放有帶化零件的帶式供料器安裝于供料器保持裝置,得到能縮短零件供給的換產調整所需的時間的效果,但并非不可或缺。也可以相對于不能拆裝地保持于供料器保持裝置的帶式供料器來拆裝帶化零件。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說“多個零件供給部排列在一平面上的狀態(tài)”,但在嚴格意義上未必排列在一平面上,只要是多個零件供給部恰似排列在一平面上那樣在通過零件保持用具能取出電子電路零件的范圍內即可,多個零件供給部間可以存在與上述一平面垂直的方向的高低差。例如,在零件保持用具為吸嘴時,吸嘴通常相對于吸嘴保持部能相對進退,且被向前進端位置施力,來吸收吸嘴保持部的升降行程的變動或零件供給部的高度的變動。因此,只要在能夠進行該吸收的范圍內,或因吸收而產生的吸嘴的作用力的變動在允許的范圍內,在多個零件供給部間就可以存在與上述一平面垂直的方向的高低差。另外,上述一平面優(yōu)選為水平面,但在取出電子電路零件的取出裝置等周邊裝置的情況下,可以相對于水平面為15度以下的角度傾斜。無論如何,各零件供給部優(yōu)選允許將電子電路零件沿著與上述一平面垂直的方向取出。(2)根據(I)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分別包括對卷繞有所述帶化零件的卷軸進行保持的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將從所述卷軸拉出的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引導的帶化零件引導部、將所述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傳送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并且所述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及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形成為能夠相對于所述供料器保持裝置一體地拆裝的拆裝單元。拆裝單元相對于供料器保持裝置而一體地拆裝,但這種情況的供料器保持裝置既可以包括帶化零件傳送裝置,也可以不包括。在后者的情況下,是包括帶化零件傳送裝置的部件(應稱為帶式供料器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保持部的部件)向供料器保持裝置拆裝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拆裝單元既可以包括上述傳送裝置而經由向供料器保持裝置拆裝的部件間接地向供料器保持裝置拆裝,也可以直接向供料器保持裝置拆裝。無論如何,只要將卷軸保持部、零件供給部及帶化零件引導部形成為相對于具備傳送裝置的供料器保持裝置能夠一體地拆裝的拆裝單元即可,與以往的帶式供料器那樣按照帶化零件傳送裝置及供料器主體進行拆裝的情況相比,能夠減少應拆裝的部分的結構要素,能得到使設備成本減少的效果。而且,由于使卷軸保持部、零件供給部及帶化零件引導部能相對于供料器保持裝置一體地拆裝,因此通過將預先設定有帶化零件的拆裝單元向供料器保持裝置安裝,與以往的帶式供料器的情況同樣地,能夠縮短零件供給裝置的換產調整所需的時間。從該觀點出發(fā),本項所記載的特征即使與(I)項所記載的特征分別地采用,也能得到提高零件供給裝置的實用性的效果。從屬于本項的以下的各項所記載的特征當然也可以與(I)項所記載的特征分別地采用。另外,零件供給部及帶化零件引導部與帶式供料器的其他的部分相比,容易縮減寬度??s減卷軸保持部的寬度比較困難,但例如通過采用后述的(19)項或(29)項所記載的結構等,能夠通過使相互干涉的兩個卷軸保持部沿上下方向錯開而應對。或者也可以使相互干涉的兩個卷軸保持部沿著前后方向錯開。而且,縮減帶化零件傳送裝置的寬度也比較困難,但例如通過采用后述的(3)項或(6)項所記載的結構等能應對。結果是,若利用容易縮減零件供給部及帶化零件引導部的寬度的優(yōu)點,則容易實現(I)項的結構。后述的(8)項、(9)項等的結構是對此有效的手段的一例。(3)根據(2)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分別能夠分離成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包括所述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及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所述第二部包括所述帶化零件傳送裝置,所述第一部形成為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二部拆裝的所述拆裝単元。在以往的帶式供料器中,由于第一部與第二部為一體,因此無法享有容易縮減零件供給部及帶化零件引導部的寬度的效果,但若采用本項的結構,則能夠享有該效果。(4)根據(3)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帶化零件傳送裝置包括傳送構件,具有能夠與以一定間距形成在載帶上的傳送孔卡合的至少I個卡合突部;驅動裝置,驅動所述傳送構件;卡合脫離裝置,至少使所述傳送構件在所述卡合突部與所述傳送孔卡合的卡合位置和卡合突部從傳送孔脫離的脫離位置之間移動。 卡合脫離裝置既可以使驅動裝置與傳送構件一體地向卡合位置和脫離位置移動,也可以僅使傳送構件移動。若采用本項的結構,則能夠使第一部與第二部分離,并容易使由第一部保持的帶化零件通過由第二部保持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傳送。(5)根據(3)項或(4)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部能夠相對于所述供料器保持裝置拆裝。也可以使第二部相對于供料器保持裝置不能拆裝,但若能夠拆裝,則容易變更零件供給裝置的結構。帶式供料器的寬度需要根據應供給的零件的尺寸來改變,若改變帶式供料器的寬度,則零件供給裝置的結構改變,但該變更變得容易。(6)根據(5)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部能夠將多個所述第一部保持作為拆裝単元組。若采用本項的結構,則一體地構成多個第二部,若第二部的結構為一體,則容易將縮減寬度比較困難的多個帶化零件傳送裝置配置在比較狹窄的一體化第二部內,結果是,能特別有效地享有所述(2 )項的結構的優(yōu)點。(7)根據(2)項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是筆直延伸的直線狀引導部,各直線狀引導部傾斜成所述零件供給部側的端部相比所述卷軸保持部側的端部位于上方的姿態(tài),并且,以多組直線狀引導部在與包含所述多條直線的平面平行且與這些直線垂直的方向上相互隔開的狀態(tài),配置所述多個拆裝單元。
      若采用本項的結構,在寬度窄的區(qū)域配置多個帶化零件引導部及零件供給部,而容易實現(I)項的結構。(8)根據(I)項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分別包括對卷繞有所述帶化零件的卷軸進行保持的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將從所述卷軸拉出的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引導的帶化零件引導部、將所述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傳送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并且,這多個帶式供料器以與所述零件供給部的各列對應的帶式供料器為單位分成N組,其中N為2以上的自然數,在所述N組帶式供料器組的各組中,所述零件供給部沿著與所述多條直線平行的方向即排列方向,以比各零件供給部的寬度的N倍小的排列間距排列,且在以各帶式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給部側為前而以所述卷軸保持部側為后時,在屬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中,使取出了電子電路零件后的廢載帶通過屬于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的彼此相鄰的零件供給部之間而向前方排出。以往的帶式供料器的寬度必須比帶化零件的寬度寬得多,但只要容易縮減零件供給部的寬度,而且在最前列中的彼此相鄰的零件供給部之間具有允許從屬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排出的廢載帶的通過的空間即可,結果是與以往那樣將帶式供料器排列成一列配置的情況相比,容易在相同寬度的配置空間內配置更多的零件供給部即帶式供料器,能夠有效地享有(I)項所記載的結構的效果。( 9 )根據(8 )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還包括廢載帶扭轉裝置,該廢載帶扭轉裝置將從屬于所述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排出的所述廢載帶分別繞沿著長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線扭轉,由此減小該廢載帶的所述排列方向上的寬度并向所述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之間引導。若采用本項的結構,將廢載帶扭轉,而減小零件供給部的排列方向上的廢載帶的寬度,則能夠減小在最前列的零件供給部列中彼此相鄰的零件供給部之間的使廢載帶通過所需的空間的寬度,能夠更有效地享有上述(8)項的效果。(10)根據(2)項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帶化零件傳送裝置也能夠與所述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及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一起相對于所述供料器保持裝置一體地拆裝。(11) 一種帶式供料器,將在沿著載帶的長度方向以一定間距排列形成的多個零件收容凹部分別各收容ー個電子電路零件而成的帶化零件沿著長度方向傳送,并將所述多個零件收容凹部的各個零件收容凹部依次定位于零件供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帶式供料器能夠分離成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包括對卷繞有所述帶化零件的卷軸進行保持的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將從所述卷軸拉出的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引導的帶化零件引導部,所述第二部包括將所述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傳送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所述第一部形成為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二部一體地拆裝的拆裝單
      J Li ο若將第一部形成為能夠相對于第二部一體地拆裝的拆裝單元,則與以往的帶式供料器那樣按照帶化零件 傳送裝置及供料器主體進行拆裝的情況相比,能夠減少應拆裝的部分的結構要素,能得到使設備成本減少的效果。而且,由于能將卷軸保持部、零件供給部及帶化零件引導部相對于第二部一體地拆裝,因此通過將預先設定了帶化零件的拆裝單元向第二部安裝,與以往的帶式供料器的情況同樣地,能夠縮短零件供給裝置的換產調整所需的時間,而且應拆裝的部件為小型、輕量,因此能得到拆裝作業(yè)容易的效果。本帶式供料器為了直接實現(I)項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而提出,但得到的帶式供料器中,第二部與以往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同樣地,即使使用在僅排列設置一列的類型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中,也能得到上述效果,該方式也是本項的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之一 O(12) —種拆裝單元,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卷軸保持部,對卷繞有帶化零件的卷軸進行保持,所述帶化零件為在沿著載帶的長度方向以一定間距排列形成的多個零件收容凹部分別各收容ー個電子電路零件而成;零件供給部,將所述多個零件收容凹部的各個零件收容凹部分別依次定位,并從各零件收容凹部取出電子電路零件;帶化零件引導部,將從所述卷軸拉出的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引導,所述拆裝単元能夠相對于拆裝對象部一體地拆裝,能夠通過安裝在所述拆裝對象部而傳送所述帶化零件,所述拆裝對象部包括傳送所述帶化零件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本項所記載的拆裝單元為了直接實現(I)項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而提出,得到的拆裝單元中,拆裝對象部與以往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中的帶式供料器同樣地,即使使用在僅排列成一列設置的類型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中,也能得到與(11)項關聯而說明的效果,該方式也是本項的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之一。需要說明的是,本項所記載的拆裝単元與具備拆裝對象部的零件供給裝置組合使用,但其自身也能作為產品制造、銷售。(13)根據(12)項所述的拆裝單元,其中,還包括罩帶剝離引導部,該罩帶剝離引導部對將覆蓋所述多個零件收容凹部的罩帶從所述帶化零件的載帶剝離進行引導。(14)根據(13)項所述的拆裝單元,其中,包括罩帶剝離裝置,該罩帶剝離裝置包括所述罩帶剝離引導部和對在該罩帶剝離引導部中被引導的所述罩帶施加張カ的罩帶傳送裝置。雖然說“拆裝単元包括罩帶傳送裝置”,但只要罩帶傳送裝置將從正面?zhèn)群捅趁鎮(zhèn)葕A持并傳送罩帶的ー對傳送旋轉體等、罩帶傳送裝置的主體部設置在拆裝單元即可,驅動源既可以設置在拆裝單元,也可以設置在拆裝對象部。在前者的情況下,需要在拆裝單元設置用于接受電流等驅動能量的連接器,在后者的情況下,需要在旋轉傳遞裝置中設置能夠卡合、脫離的旋轉傳遞部。(15)根據(12)項至(14)項中的任一項記載的拆裝單元,其中,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包括在連接構件的內部形成的所述帶化零件的通路,所述連接構件對所述卷軸保持部和所述零件供給部進行物理性的連接。本項以下所記載的結構也能夠適用于(I)項至(10)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16)根據(12)項至(15)項中的任一項記載的拆裝單元,其中,還包括定位突部,與所述載帶的所述傳送孔卡合而規(guī)定所述帶化零件的長度方向的位置;施力部,對所述定位突部向與所述傳送孔卡合的方向施力。若采用本項的結構,則通過定位突部的向傳送孔的卡合,就能夠決定帶化零件的長度方向的位置,而若對帶化零件施加一定以上的移動力,則定位突部克服施力部的作用力而從傳送孔脫離,允許帶化零件的長度方向的 移動。即,能夠使帶化零件按照傳送孔的間距量具有節(jié)奏感地移動,例如,使帶化零件停止在定位突部與傳送孔卡合的位置,通過(4)項所記載的卡合脫離裝置使傳送構件向卡合位置移動時,能夠正好使該傳送構件的卡合突部與傳送孔卡合。(17)根據(14)項所述的拆裝單元,其中,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包括在連接構件的內部形成的所述帶化零件的通路,所述連接構件對所述卷軸保持部和所述零件供給部進行物理性的連接,并且,所述罩帶剝離裝置包括折回引導部,以水平的姿態(tài)設置在所述連接構件的上側,與從處于所述通路內的所述帶化零件的載帶剝下的所述罩帶卡合,并對所述罩帶的向所述帶化零件的傳送方向的上游側的折回進行引導;罩帶傳送裝置,設置在所述連接構件的下側,且包括ー對傳送旋轉體,所述ー對傳送旋轉體從正面?zhèn)群捅趁鎮(zhèn)葕A持所述罩帶的寬度方向為水平的方向的部分進行傳送;引導面,由所述連接構件的、位于所述折回引導部與所述罩帶傳送裝置之間的部分的外側面形成,將通過所述折回引導部折回的所述罩帶以扭轉了 90度的狀態(tài)從所述連接構件的上側向下側引導。若采用本項的結構,則能夠容易地將向連接構件的上側拉出的罩帶向連接構件側的下側引導。(18)根據(14)項或(17)項所述的拆裝單元,其中,所述拆裝單元還包括對由所述罩帶剝離裝置剝下的罩帶進行收容的罩帶收容器。(19) 一種多個種類的拆裝單元,包括—體物,具備將帶化零件沿著長度方向引導的帶化零件引導部和罩帶剝離引導部,該帶化零件將沿著載帶的長度方向以一定間距排列形成的多個零件收容凹部分別各收容ー個電子電路零件并利用罩帶覆蓋所述多個零件收容凹部而成,該罩帶剝離引導部對所述罩帶的從由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引導的帶化零件的所述載帶的剝離進行引導;部件,其是分別具有一種結構的、(a)將卷繞有所述帶化零件的卷軸保持為能夠旋轉的卷軸保持部、(b)對由所述罩帶剝離引導部引導而剝下的所述罩帶進行傳送的罩帶傳送裝置、(C)收容所述罩帶的罩帶收容器中的至少ー個,且以多個種類的組合方法與所述ー體物組合而成,所述多個種類的拆裝單元是以所述多個種類的組合方法組合而成的多個種類的組裝體,能夠相對于具備傳送所述帶化零件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的拆裝對象部一體地拆裝,通過安裝于所述拆裝對象部而能夠傳送所述帶化零件。若采用本項所記載的特征,使用卷軸保持部、罩帶傳送裝置及罩帶收容器中的至少ー個、和ー種一體物,則能夠生產多個種類的拆裝單元,能夠得到量產所產生的生產成本的減少效果。(21)根據(I)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給部沿著所述多條直線分別排列,并且沿著與所述直線垂直的直線也排列多個。若采用本項所記載的結構,則能夠使多個零件供給部在與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完全重合,因此能夠特別有效地享有(I)項所記載的結構的效果。(22)根據(I)項或(21)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分別包括多組對卷繞有所述帶化零件的卷軸進行保持的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將從所述卷軸拉出的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引導的帶化零件引導部、將所述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傳送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供料器主體,將所述多組保持成這多組的所述零件供給部在所述ー平面內沿著與所述多條直線正交的直線排列的狀態(tài),且由所述供料器保持裝置保持成可拆裝。(23)根據(22)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在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的·每ー個帶式供料器中,設所述零件供給部側為前而所述卷軸保持部側為后時,所述多組的所述帶化零件傳送裝置分別沿著前后方向排列配置。(24)根據(23)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分別配置成水平延伸的姿態(tài),屬于所述多組中的所述帶化零件傳送裝置配置在前方的組的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通過配置在后方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的下方而配置。(25)根據(22)項至(24)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分別配置成水平延伸的姿態(tài),所述多組分別包括所述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作為第一引導部的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及所述帶化零件傳送裝置,還包括在所述零件供給部中對取出了電子電路零件后的載帶即廢載帶進行引導的第二引導部,各第二引導部設置在對應的所述第一引導部的各個的下方。若采用本項所記載的結構,則保持零件而向前方傳送的載帶在零件取出后成為U形回轉,在零件供給部、第一引導部及第ニ引導部的后方一起進行帶化零件的供給和廢載帶的排出。(26)根據(22)項至(25)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多組分別包括所述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及所述帶化零件傳送裝置,還包括罩帶剝離裝置,所述罩帶剝離裝置將對所述載帶的所述多個零件收容凹部進行覆蓋的罩帶以從所述載帶向所述載帶的傳送方向的上游側折回的狀態(tài)剝下。(27)根據(26)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分別以水平延伸的姿態(tài)配置,在這多個帶式供料器的每ー個帶式供料器中,設所述零件供給部側為前而所述卷軸保持部側為后時,與屬于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對應的罩帶剝離裝置配置在與屬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對應的罩帶剝離裝置的下方,通過與屬于所述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對應的罩帶剝離裝置剝下的罩帶以扭轉90度的姿態(tài),從與屬于所述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對應的罩帶剝離裝置的上方向下方移動。(28)根據(26)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分別以水平延伸的姿態(tài)配置,在這多個帶式供料器的每ー個帶式供料器中,分別設所述零件供給部側為前而所述卷軸保持部側為后時,與屬于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對應的罩帶剝離裝置沿著通過與屬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對應的罩帶剝離裝置的上方的路徑將罩帶剝下。與由ー個供料器主體保持的多個零件供給部分別對應的多個罩帶剝離裝置成為沿著上下方向重合的狀態(tài),因此通過多個罩帶剝離裝置的配置,而能夠避免各帶式供料器的寬度增大的情況。(29)根據(26)項至(28)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多組分別還包括對通過所述罩帶剝離裝置剝下的罩帶進行收容的罩帶收容器。在本項從屬于(28)項的方式中,優(yōu)選,與屬于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對應的罩帶剝離裝置沿著通過與屬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對應的罩帶剝離裝置和罩帶收容器的上方的路徑將罩帶剝下,或與屬于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對應的罩帶收容器配置在與屬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對應的罩帶收容器的上方。(30)根據(21)項至(29)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分別屬于所述多組的各組的所述卷軸保持部相互沿著上下方向錯開配置。(31)根據(I)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分別包括對卷繞有所述帶化零件的卷軸進行保持的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將從所述卷軸拉出的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引導的帶化零件引導部、將所述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傳送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對所述卷軸保持部、零件供給部、帶化零件引導部及帶化零件傳送裝置進行保持的供料器主體,所述供料器保持裝置將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以這多個帶式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給部在所述ー平面上且在沿著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所述多條直線的各條直線的排列方向上排列成多列的狀態(tài)進行保持。如此,若以多個帶式供料器的零件供給部在一平面上且在分別沿著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所述多條直線的各條直線的排列方向上排列成多列的狀態(tài)由供料器保持裝置保持多個帶式供料器,則與以往那樣將多個帶式供料器排列成一列而配置的情況相比,能夠使有限的寬度的供料器保持裝置保持多個帶式供料器。使供料器保持裝置以沿著上下方向延伸或沿著相對于上下方向傾斜的方向延伸的姿態(tài)保持帶式供料器,并在這些帶式供料器的上端部分別設置零件供給部的方式是本項所記載的路零件供給裝置的一方式。作為另一方式,也可以是I個帶式供料器如以往那樣水平延伸,而另一帯式供料器沿著水平方向延伸后,前端部沿著上下方向或相對于上下方向傾斜的方向延伸,上端位干與上述I個帶式供料器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在所述帶式供料器的相同高度的部分設置零件供給部。(32)根據(31)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供料器保持裝置將多個第一供料器和多個第二供料器以如下狀態(tài)保持多個第一供料器沿著與所述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而形成第一供料器列,多個第二供料器沿著與所述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而形成第二供料器列。供料器列也可以形成3列以上。(33)根據(32)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供料器保持裝置將所述多個第一供料器及所述多個第二供料器以所述第一供料器列位于所述第二供料器列的上方的狀態(tài)保持,所述多個第二供料器具有第二供料器主體,該第二供料器主體是前端部沿著具有上下方向的成分的方向延伸的形狀,在該前端部的上端與所述第一供料器的第一 供料器主體的上端的高度相同的部分分別設有所述零件供給部。
      如(31)項相關說明中記載那樣,也能夠使供料器保持裝置以第一供料器列和第二供料器列沿著水平方向排列的狀態(tài)進行保持。然而,若從第一、第二供料器的向供料器保持裝置的拆裝作業(yè)容易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為本項的結構。(34)根據(33)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供料器保持裝置包括第一供料器保持臺,具備將所述多個第一供料器分別從下方支承且保持成可拆裝的多個第一保持部;第二供料器保持臺,配置在該第一供料器保持臺的下方,具備將所述多個第二供料器分別從下方支承而保持成可拆裝的多個第二保持部。若采用本項的結構,則能夠將第一供料器和第二供料器分別安裝在第一供料器保持臺及第ニ供料器保持臺的上表面,能得到供料器的拆裝作業(yè)變得容易的效果。但是,需要將第二供料器配置在第一供料器保持臺與第二供料器保持臺之間的空間,而第二供料器主體由于具有前端部沿著具有上下方向的成分的方向延伸的形狀,因此需要采用從前方向第二供料器保持臺安裝,或例如(37)項、(38)項記載那樣,能將前端部轉動至水平延伸的姿態(tài)等方法。在采用前者的方法的情況下,例如,將第一、第二供料器保持臺設置于臺車,在使臺車從零件安裝機的主體分離的狀態(tài)下,將第二供料器安裝于第二供料器保持臺即可,若采用后者的方法,則能夠將第二供料器從后方安裝。(36)根據(34)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供料器保持裝置包括供料器保持構件,該供料器保持構件在上表面具備將所述多個第一供料器分別從下方且可拆裝地保持的多個第一保持部,而在下表面具備將所述第二供料器分別從上方且可拆裝地保持的多個第二保持部。若采用本項的結構,則能夠將具備前端部沿著具有上下方向的成分的方向延伸的形狀的第二供料器主體的第二供料器以保持該形狀的狀態(tài)安裝于供料器保持構件。(37)根據(31)項至(36)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多個第二供料器的主體即第二供料器主體包括主體部和由該主體部保持成能夠繞著與所述排列方向平行的轉動軸線轉動的轉動部,在所述轉動部設置有所述零件供給部。(38)根據(37)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第二供料器包括姿態(tài)維持裝置,該姿態(tài)維持裝置將所述轉動部選擇性地維持成第一姿態(tài)和第二姿態(tài)這兩個姿態(tài),所述第一姿態(tài)是向上方轉動而設置于該轉動部的所述零件供給部位干與所述第一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給部相同的平面上的姿態(tài),所述第二姿態(tài)是從所述主體部直線性地延伸的 姿態(tài)。(39)根據(31)項至(38)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分別包括所述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及所述帶化零件傳送裝置,而且還包括將覆蓋所述載帶的所述多個零件收容凹部的罩帶以從載帶向該載帶的傳送方向的上游側折回的狀態(tài)剝下的罩帶剝離裝置。(41)根據(I)項至(12)項、(21)項至(25)項、(31)項至(38)項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包括半剝離裝置,該半剝離裝置從通過所述帶化零件傳送裝置傳送的帶化零件的所述載帶,將覆蓋該載帶的所述多個零件收容凹部的罩帶在所述零件收容凹部的列的一側的側部維持成固定于載帶的狀態(tài),覆蓋所述零件收容凹部的列的中央部和所述固定部的相反側的側部相對于所述固定部立起,形成為將零件收容凹部的上方敞開的狀態(tài)。若采用本項所記載的結構,則將零件收容凹部敞開而將零件取出之后,能夠使罩帶返回到固定于載帶的原來的狀態(tài),因此能夠將罩帶與廢載帶一起處理,無需設置罩帶剝離裝置、罩帶收容器等罩帶的處理專用的裝置,就能得到容易實現(I)項所記載的結構的效果O


      圖I是表示設有作為可申請發(fā)明的ー實施方式的零件供給裝置的安裝系統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是將一部分的罩除去而表示作為上述安裝系統的ー結構要素的安裝模塊的結構的立體圖。圖3是將上述安裝模塊中的安裝裝置取出表示的立體圖。
      ·
      圖4是表示作為所述零件供給裝置的結構要素的供料器保持臺的立體圖。圖5是為了容易理解內部的結構而將側板及主體構件的一部分除去來表示相對于上述供料器保持臺拆裝的帶式供料器組的側視圖。圖6是表示作為上述帶式供料器組的結構要素的兩種拆裝単元的側視圖。圖7是將所述帶式供料器組的一部分放大,并將一部分形成為剖面來表示的側視圖。圖8是圖7中的8-8剖視圖。圖9是改變剖切平面而將圖7所示的帶式供料器組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圖。圖10是表示所述帶式供料器組的一部分的俯視圖。圖11是表示所述帶式供料器組的主體構件的一部分的圖,Ca)是俯視圖,(b)是Ca)的b-b剖視圖,(c)是(a)的c_c剖視圖。圖12是表示所述帶式供料器組的廢載帶引導構件的立體圖。圖13是表示通過上述帶式供料器組的各帶式供料器傳送的帶化零件152的俯視圖。圖14是概念性地表示另ー實施方式的零件供給裝置中的零件供給部和廢載帶的排出通路的俯視圖。圖15是表示作為又ー實施方式的零件供給裝置的ー結構要素的帶式供料器的側視圖。圖16是表示作為又ー實施方式的零件供給裝置的零件供給時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17是表示圖16所示的零件供給裝置的拆裝時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18是將圖16中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圖。圖19是將圖17中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圖。圖20是概念性地表示作為又ー實施方式的零件供給裝置的圖。圖21是概念性地表示作為又ー實施方式的零件供給裝置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上述各圖,說明可申請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可申請發(fā)明除了下述實施方式之外,以上述〔發(fā)明內容〕的項所記載的方式為代表,能夠基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知識以實施了各種變更的方式來實施。圖I表示安裝系統的外觀。本安裝系統通過將多個安裝模塊10的各2臺分別彼此相鄰而橫向排列固定在共通且一體的基體12上得到的結構進而橫向排列多個而構成。多個安裝模塊10分別是分擔且并行地進行向電路基板的電子電路零件的安裝的電子電路零件安裝機。關于安裝模塊10,例如,在日本特開2004-104075公報中詳細地進行了記載,關于與本可申請發(fā)明相關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簡單地說明。如圖2所示,各安裝模塊10分別具備作為主體框架的模塊主體18、基板傳送裝置20、基板保持裝置22、零件供給裝置24、安裝裝置26、基準標記拍攝裝置28 (參照圖3)、零件拍攝裝置30及電氣控制裝置32。如圖2所示,模塊主體18具備前后方向長的床體36、從該床體36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分別立起的各兩根的前柱38及后柱40、由這4根柱38、40支承的冠頂42?;鍌魉脱b置20如圖2所示具備兩個基板輸送機44、46,設置在床體36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將電路基板以水平的姿態(tài),沿著與多個安裝模塊10排列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且水平的傳送方向傳送。基板保持裝置22關于兩個基板輸送機44、46的各個基板輸送機分別設置,分別具備從下方支承電路基板的支承構件及將電路基板的與傳送方向平行的兩側緣部分別夾緊的夾緊構件,將電路基板以安裝該電子電路零件的安裝面成為水平的姿態(tài)保持。設基板傳送裝置20對電路基板的傳送方向為X軸方向,與由基板保持裝置22保持的電路基板的安裝面平行的平面即水平面內與X軸方向正交的方向為Y軸方向。零件供給裝置24相對于床體36的基板傳送裝置20設置在Y軸方向的ー側,即安裝模塊10的前表面?zhèn)取A慵┙o裝置24具備圖4所示的供料器保持臺52作為供料器保持裝置。供料器保持臺52具備水平的支承板53、從支承板53的一端部鉛垂地立起的連接壁54、從另一端垂下的連接壁54,作為多個定位部的多個T槽55 (定位槽)相互平行地形成在支承板53上,在各連接壁54設有作為第一定位部的多對定位孔56和作為多個連接部的多個連接器57。如圖2所示,在該供料器保持臺52保持有多個后述的帶式供料器(以后,簡稱為供料器)58,由此構成零件供給裝置24。零件供給裝置也可以具備通過托盤來供給電子電路零件的部分。而且,供料器保持臺52可相對于床體36拆裝,能夠與T槽55、定位孔56及連接器57的配置不同的另ー供料器保持臺更換,并且也能夠與以往的將帶式供料器保持成可拆裝的供料器保持臺更換。如圖2及圖3所示,安裝裝置26具備安裝頭60和使該安裝頭60移動的頭移動裝置62。如圖3所示,頭移動裝置62具備X軸方向移動裝置64及Y軸方向移動裝置66。Y軸方向移動裝置66在構成模塊主體18的冠頂42具備跨零件供給裝置24的零件供給部和基板保持裝置22設置的線性電動機70,使作為可動構件的Y軸滑動件72向Y軸方向的任意的位置移動。X軸方向移動裝置64具備第一、第二 X軸滑動件74、76,設置在Y軸滑動件72上,相對于Y軸滑動件72沿著X軸方向移動,且彼此沿著X軸方向相對移動;X軸滑動件移動裝置78 (圖3中僅圖示了使第一 X軸滑動件74移動的移動裝置),使所述滑動件74,76分別沿著X軸方向移動。兩個X軸滑動件移動裝置分別包括例如作為驅動源的電カ、旋轉電動機的一種即伺服電動機和由滾珠絲杠及螺母構成的進給絲杠機構,使X軸滑動件74,76向X軸方向的任意的位置移動。安裝頭60以拆裝自如的方式搭載于第二 X軸滑動件76,通過頭移動裝置62,向跨零件供給裝置24的零件供給部和基板保持裝置22的移動區(qū)域即安裝作業(yè)區(qū)域內的任意的位置移動。安裝頭60通過零件保持用具的ー種即吸嘴86來保持電子電路零件,準備保持吸嘴86并使構成保持用具保持部的吸嘴支架的個數不同的多種安裝頭60,根據安裝電子電路零件的電路基板的種類而選擇性地安裝于第二 X軸滑動件76。在安裝頭60中吸嘴支架88被省略了圖示,但在頭主體上設置成能夠沿著軸線方向即鉛垂方向移動且能夠繞著自身的軸線旋轉,通過設置在頭主體上的移動裝置即升降裝置及旋轉裝置而升降及旋轉。多個吸嘴支架88借助旋轉體90的旋轉,而繞著旋轉體90的旋轉軸線回旋,依次向多個停止位置的I個即零件吸附安裝位置移動,通過未圖示的設置在頭主體的與零件吸附安裝位置對應的位置上的升降裝置而升降。吸嘴支架88還通過設置于頭主體的支架旋轉裝置而繞自身的軸線旋轉。需要說明的是,所述基準標記拍攝裝置28如圖3所示搭載于第二 X軸滑動件76,通過頭移動裝置62而與安裝頭60 —起移動。以下,說明所述零件供給裝置24的詳細情況。零件供給裝置24包括所述供料器保持臺52和相對于所述供料器保持臺52拆裝的多個供料器集合體100 (參照圖5)。各供料器集合體100包括多個所述供料器58 (圖示的例子中為8個)。各供料器58分別由第一部102、104和第二部106、108以可分離的方式構成。如圖6 (b)所示,第一部102具備零件供給部110、卷軸保持部112、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罩帶剝離裝置116及罩帶收容器118。第一部104也如圖6 (a)所示具備零件供給部110、卷軸保持部112、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罩帶剝離裝置116及罩帶收容器118,但相對于作為一體物的零件供給部110及帶化零件引導部114,作為另一一體物的罩帶剝離裝置116及罩帶收容器118與第一部102反向地固定。即,在第一部102中,在作為一體物的零件供給部110及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的下表面作為另一一體物的罩帶剝離裝置116及罩帶收容器118以倒立的狀態(tài)固定,相對于此,在第一部104中,以正立狀態(tài)固定在上表面。需要說明的是,卷軸保持部112無論在第一部102還是在第一部104,均是同一結構的構件以相同方向固定在罩帶收容器118,但由于罩帶收容器118如上述那樣彼此反向,因此兩個卷軸保持部112的高度上下不同。因此,也可以認為,彼此為同一結構的罩帶剝離裝置116及罩帶收容器118的一體物與彼此為同一結構的罩帶收容器118固定成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由此構成包括卷軸保持部112、罩帶剝離裝置116及罩帶收容器118在內的兩種一體物,這兩種一體物以彼此不同的狀態(tài)固定在包括零件供給部110及帶化零件引導部114在內的一體物上,由此構成兩種第一部102、104。無論如何,通過使分別各I種的多個結構要素的固定的方法彼此不同,而形成兩種第一部102、104,能得到量產引起的成本減少的效果。另ー方面,第二部106、108為各4個總計8個共有主體構件120的狀態(tài),通過將主 體構件120相對于所述供料器保持臺52拆裝,而能夠將8個供料器58 —齊拆裝。主體構件120的向供料器保持臺52的安裝通過如下方式進行將設置于主體構件120的截面為T字形的卡合凸部122與供料器保持臺52的T槽55嵌合,使設置在主體構件120的兩個部位上的作為定位部的定位銷125、126及作為連接部的連接器128與供料器保持臺52的所述定位孔56及連接器57嵌合。如圖5、圖7及圖8所示,與第一部102組合而構成ー個供料器58的第二部106具備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該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包括作為傳送構件的鏈輪136和作為驅動源的帶減速器的電動機138、旋轉傳遞機構140。該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經由支承軸144而保持于通過主體構件120支承為可轉動的轉動臂146,并通過借助操作桿148的操作而旋轉的凸輪(圖示的例子中為偏心凸輪)150,向鏈輪136與帶化零件152卡合的卡合位置和從帶化零件152脫離的脫離位置移動。使操作桿148與凸輪150協作的協作裝置的圖示及說明省略,但協作裝置以壓下操作桿148時轉動臂146向卡合位置轉動的方式構成,通過所述操作桿148、協作裝置、凸輪150及轉動臂146來構成卡合脫離裝置154。需要說明的是,如圖7及圖8最為明確所示,在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一部102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中,兩個電動機138的位置相互前后錯開,因此,兩個旋轉傳遞機構140的結構要素的配置相互不同,但結構要素自身彼此相同。
      與第一部104組合而構成I個供料器58的第二部108也同樣地具備包括鏈輪156、電動機158及旋轉傳遞機構160在內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62,但該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62經由支承軸164保持于通過主體構件130支承為可轉動的轉動臂166,通過借助操作桿168的操作而旋轉的凸輪(圖示的例子中為偏心凸輪)170而向卡合位置和脫離位置移動。而且,第二部108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62位于比第二部106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靠后方處。需要說明的是,關于安裝模塊10,如上述那樣,設圖2的左手前側為“前”,但關于零件供給裝置24,相反地設圖2的右后側、即供料器58對帶化零件的傳送方向的下游側為“前”。可認為安裝模塊10的安裝裝置26與零件供給裝置24彼此相対。說明第一部102、104的詳細情況。兩者如上述那樣實質上具有相同的結構,因此以第一部102為代表進行說明。如圖7及圖9所示,第一部102的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由截面形狀為矩形且直線狀的方管180構成。該方管180的底壁比側壁和上壁厚,且在內部形成有允許帶化零件152通過的通路182。在本實施方式中,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為直線狀引導部,方管180構成將零件供給部110與卷軸保持部112連接的連接構件。如圖13所示,帶化零件152具備均為合成樹脂制的載帶190和罩帶192。載帶190在比較厚的長條形狀的構件上以第一間距形成有多個零件收容凹部194,并且以第二間距形成有多個傳送孔196,在零件收容凹部194的各個零件收容凹部收容了零件198之后,將罩帶192粘貼在載帶190上,由此防止零件198的從零件收容凹部194的脫落。因此,帶化零件152具有扁平的矩形的橫截面形狀,上述通路182比該帶化零件152的厚度略厚,但具有不允許帶化零件152的以沿著長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線為中心的旋轉這樣的高度的矩形的橫截面形狀,以罩帶192側為外周側而卷繞在圖5所示的由卷軸保持部112保持為可旋轉的卷軸199上。如圖9最為明確所示,所述方管180的前端部中,上壁被除去且兩側壁的外側面被切削或研削而減薄,該部分由截面形狀為コ字形的罩200覆蓋。罩200的前半部的上壁相對于方管180的上壁以越靠前端側越向下的朝向傾斜,如圖5所示,帶化零件引導部114以越靠前側的部分越向上的方式傾斜的狀態(tài)成為水平??缭撍讲亢团c該水平部相鄰的傾斜部,如圖10所示,形成有允許設置在鏈輪136的外周面上的多個卡合突部202的進入的長孔狀的開ロ 204。在與該開ロ 204內對應的位置上,卡合突部202與載帶190的傳送孔196卡合,在該狀態(tài)下使鏈輪136旋轉,由此將帶化零件152沿著長度方向傳送。此時,帶化零件152的罩帶192在與上述水平部的前端緣206卡合的狀態(tài)下,向帶化零件152傳送方向的上游側折回,從載帶190剝離。前端緣206構成作為罩帶剝離引導部的一種的折回引導 部。如上述那樣剝離的罩帶192如圖6 (a)、(b)所示,由作為ー對傳送旋轉體的傳送齒輪208、210夾持,傳送齒輪208、210的一方借助電動機212而旋轉,由此對罩帶192施加適當的張力,且被壓入罩帶收容器118內。需要說明的是,電動機212保持在第二部106、108側(具體而言,通過省略了圖示的托架而安裝于主體構件120),在第一部102、104安裝于第二部106、108時,固定于傳送齒輪208的錐齒輪與固定于電動機212的輸出軸的錐齒輪嚙合,成為將電動機212的旋轉向傳送齒輪208傳遞的狀態(tài)。通過這ー對錐齒輪,構成能夠卡合、脫離的旋轉傳遞部,通過電動機212、旋轉傳遞部及齒輪208、210,構成罩帶傳送裝置214。并且,該罩帶傳送裝置214與前述的作為罩帶剝離引導部的前端緣206共同地構成罩帶剝離裝置116。上述水平部的前端緣206位于方管180的上表面?zhèn)?,相對于此,上述罩帶傳送裝置214設置在方管180的下側。因此,罩帶192以當初的水平的姿態(tài)從載帶190剝離,但在前端緣206與罩帶傳送裝置214之間,首先扭轉90度,以鉛垂的姿態(tài)沿著方管180的作為引導面的側面移動之后,再次扭轉90度而返回到水平的姿態(tài),由傳送齒輪208、210夾持。由此,若是比罩帶192的厚度稍大的寬度的空間,則能夠使罩帶192從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的上方向下方移動。如上所述,以與固定于方管180的罩200的前端緣206卡合的狀態(tài)將罩帶192從載帶190剝離,因此零件收容凹部194在罩200的前端緣206的下游側成為敞開狀態(tài),從而能夠取出零件198。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方管180及罩200構成的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的前端緣206的附近部成為零件供給部110。如圖9所示,在方管180的由罩200覆蓋的部分的底壁形成有凹部220,在該凹部220的底面以懸臂狀固定有定位構件222,該定位構件222構成進行帶化零件152的厚度方向及長度方向的定位的定位裝置。定位構件222由板簧材料形成,一端部固定在凹部222的底面,而另一端部與罩200的下表面弾性接觸,由此,將帶化零件152按壓在罩200的下表面而進行厚度方向的定位。而且,在上述接觸部的上表面形成有球冠狀的定位突部224,該定位突部224與載帶190的傳送孔196 —個個依次卡合,由此進行帶化零件152的長度方向的定位。在本定位裝置上,由板簧材料形成且自由端部與罩220的下表面弾性接觸的定位構件222自身構成施力部。帶化零件152從方管180的后端側的開ロ部向通路182插入時,其前端與定位構件222抵接而停止。然而,從該狀態(tài)開始對帶化零件152施加更大的壓入力時,在方管180的上壁的下表面和與該下表面成鋭角的定位構件222的上表面之間的楔形效果的作用下,定位構件222撓曲,而與方管180的上壁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變寬,允許帶化零件152的向該間隙的進入。然后,載帶190的傳送孔196與定位突部224卡合,帶化零件152的移動阻力増加。但是,定位突部224呈球冠狀,因此若增加對帶化零件152的壓入力,則定位突部224從傳送孔196脫離,允許帶化零件152的進ー步的移動。并且,若下一傳送孔196到達定位突部224的位置,則帶化零件152的移動阻力再次增加。通過反復進行以上的操作,而帶化零件152具有節(jié)奏感地依次定位在多個位置。因此,通過電動機138的控制,使作為傳送構件的鏈輪136停止在卡合突部202正好與如上述那樣定位的帶化零件152的傳送孔196卡合的旋轉位置,由此在如上述那樣使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向卡合位置移動了時,鏈輪136與帶化零件152卡合,能夠形成為可傳送所述帶化零件152的狀態(tài)。圖7及圖8所示的旋轉位置檢測器228檢測鏈輪136處于能夠與帶化零件152卡合的旋轉位置的情況,在圖示的例子中,通過透過型的光電開關構成,安裝在轉動臂146、166。如上述那樣為了允許鏈輪136與帶化零件152卡合 ,而如圖9所示,在方管180的底壁的一部分、即圖示的例子中位于定位構件222與帶化零件152卡合的部分與罩200的前端緣206之間的部分上,形成有允許鏈輪136的進入的作為進入允許部的切口 226。如上述那樣,第一部102、104的帶化零件引導部114以越靠前側的部分越向上的方式傾斜的狀態(tài)安裝在第二部106、108,但該安裝如下所述進行。在前述的主體構件120設有圖11 (a)所示的引導部保持部230。該引導部保持部230在截面b-b中如圖11 (b)所示,具有截面形狀為矩形且比方管180的高度稍小的深度的承受槽232,在截面c-c中,如圖11 (c)所示,具有承受槽232比方管180的高度稍深,且在上端形成有向內的凸緣234的保持槽236。保持槽236在插入有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的狀態(tài)下,包圍方管180的4個外側面,將帶化零件引導部114保持為僅能夠沿著長度方向移動的狀態(tài),相對于此,承受槽232從下側或上側單純地承受帶化零件引導部114。需要說明的是,成為所述一體物的罩帶剝離裝置116及罩帶收容器118的長條形狀的基材240 (參照圖6)的寬度比保持槽236的兩側的凸緣234間的間隔稍窄。而且,固定于方管180的所述罩200形成為不比方管180的外側面向外方突出的形狀、尺寸。而且,承受槽232及保持槽236的寬度和保持槽236的深度相比方管180的寬度及高度擴寬成圖6 (b)所示允許沿著方管180的側面移動的罩帶192的通過的程度。因此,在第一部102、104安放有帶化零件152的狀態(tài)下,將所述第一部102、104的帶化零件引導部114從前端側向保持槽236及承受槽232插入,而能夠由引導部保持部230保持。如此,第一部102、104在與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被大致定位,但其定位精度未必充分,且能夠沿著長度方向移動,因此為了準確地定位零件供給部110,而設置有圖7所示的定位裝置246。該定位裝置246包括固定在由前述的轉動臂146、166固定的托架248上的定位銷250和形成在方管180的底壁上的定位孔252 (都僅圖示了與轉動臂146對應的部件),轉動臂146、166向所述卡合位置轉動時,定位銷250嵌入到定位孔252內,由此,高精度地定位第一部102、104的零件供給部110附近的部分。從以上的說明可知,第一部102、104構成拆裝單元,第二部106、108構成拆裝對象部。而且,共有主體構件120的8個第二部構成一體化第二部,8個拆裝單元(第一部102、104)構成拆裝單元組。在本實施方式中,定位銷250的前端部具備錐形外周面,通過與定位孔252的錐形內周面嵌合,而將零件供給部110高精度地沿著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的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定位,并且在使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稍向上方彈性變形的狀態(tài)下從下方進行支承,由此也進行零件供給部110的高度方向的定位。然而,零件供給部110的高度方向的定位也可以通過在上述引導部保持部230或如下說明的廢載帶引導構件258上設置抵接面,并使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的前端附近部從下方與該抵接面抵接來進行。上述廢載帶引導構件258如圖12所示。該廢載帶引導構件258在多個(圖示的例子中為2個)安裝部259中,對安裝于上述引導部保持部230的多個安裝部260、并從第一部102、104排出的、取下了零件198后的廢載帶262 (參照圖10)進行引導。因此,廢載帶引導構件258具有均大致成為槽形的第一引導部264和第二引導部266。第一引導部264為了對在前方配置有零件供給部110的第一部102的廢載帶262以水平的姿態(tài)引導,而具有比廢載帶262的寬度稍寬的寬度。另一方面,需要使從在后方配置有零件供給部110的第一部104排出的廢載帶262通過位于前方的第一部102的前端部之間及第一引導部264之間的間隙而排出,由于該間隙比廢載帶262的寬度小,因此如圖10所示,需要繞沿著長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線扭轉,而形成為向寬度方向傾斜的姿態(tài)。 因此,第二引導部266具備從下方與廢載帶262的一方的側緣部接觸的第一引導面267和從上方與另一方的側緣部接觸的第二引導面268。該第二引導部266長度方向的中間部的寬度從比廢載帶262的寬度稍寬的寬度逐漸減少至窄的寬度,并且所述中間部形成為第二引導面268以前側的部分比后側的部分低的方式傾斜的傾斜部268a。另一方面,第一引導面266大致水平。因此,廢載帶262隨著前進而另一方的側緣部相對于一方的側緣部被向下方壓下,繞沿著長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線扭轉。需要說明的是,上面說明了 “第一引導面266大致水平”,但實際上為了隨著廢載帶262被扭轉而允許第一引導面266側的側緣部傾斜,以越靠前方的部分而與第二引導部的槽底面之間的間隙越大的方式稍傾斜。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引導部266的上述“寬度從比廢載帶262的寬度稍寬的寬度逐漸減少至窄的寬度的部分”構成廢載帶扭轉裝置270。廢載帶引導構件258配置在第一部104的前端面與后端面抵接的位置,且位于第一部102的上方,但在與第一部102的前端部對應的部分形成有開口 270,允許其前端部向上方露出。而且,在廢載帶引導構件258形成有從上述后端面和上述開口 270的前端分別向前方延伸的切口 272,并且舌片274從該切口 272的一側緣以懸臂狀延伸,防止廢載帶262的向上方的浮起。零件198從前述的零件供給部110與上述舌片274之間的部分向上方取出,在該意思中,也可認為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的前端部和上述舌片274共同形成零件供給部。在如以上那樣構成的安裝系統中,在多個安裝模塊10的各個安裝模塊中,從安裝裝置26排列成零件供給裝置24的兩列的零件供給部110將零件198取出、傳送,安裝在由基板保持裝置22保持的電路基板上。因此,需要在零件供給裝置24上搭載能夠供給應向電路基板安裝的多種零件198的多個供料器58。在本實施方式的零件供給裝置24中,如上所述,通過將保持有8個供料器58的主體構件120相對于供料器保持臺52拆裝,而能夠將8個供料器58 —齊更換,而且,在各供料器58中,通過將第一部102、104分別相對于第二部106、108拆裝,而能夠單獨地更換各一個的第一部102、104。并且,在任何情況下,在以供料器58為單位從供料器保持臺52取下主體構件120的狀態(tài)下、或從第二部106、108拆下第一部102、104的狀態(tài)下,能夠預先安裝帶化零件152。能夠安置成將帶化零件152向各供料器58的第一部102、104的帶化零件引導部114插入,并使一個傳送孔196與定位構件222的定位突部224卡合的狀態(tài),并且能夠設置成將從帶化零件152的載帶190剝下的罩帶192的前端部經由罩帶傳送裝置214插入到罩帶收容器118內的狀態(tài)。在將如此安置的第一部102、104安裝于第二部106、108時,將帶化零件引導部114從前端側插入到引導部保持部230的保持槽236內,并將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的前端面壓入到與廢載帶引導構件抵接為止。需要說明的是,在該狀態(tài)下,前端緣206比方管180的前端面稍后退,以使允許與從載帶剝下的罩200的前端緣206卡合的罩帶192的移動的間隙形成在廢載帶引導構件與前端緣206之間,。如上述那樣,在使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的前端面與廢載帶引導構件抵接的狀態(tài)下,操作圖5所示的操作桿148、168,使轉動臂146、166向卡合位置轉動時,定位裝置246的 定位銷250嵌入定位孔252,將零件供給部110在帶化零件引導部114的長度方向及與長度方向垂直的所有方向上定位。此時,鏈輪136、156的卡合突部202嵌入到帶化零件152的傳送孔196內。因此,以后,若使鏈輪136、156以恒定角度為單位旋轉,則帶化零件152每次被傳送與零件收容凹部194的形成間距相等的長度。與之并行地,在罩帶傳送裝置214中,傳送齒輪208、210以恒定角度為單位旋轉,因此從載帶190將罩帶192剝下,零件收容凹部194敞開,且被定位在零件供給位置上。在本實施方式中,多個供料器58分成由第一部102及第二部106構成的組和由第一部104及第二部108構成的組這2組,在這2組帶式供料器組的各組中,將零件供給部110沿著作為與所述2條直線平行的方向的排列方向,以比各零件供給部110的寬度的2倍小(當然比I倍大)的排列間距排列,并且在設各供料器58的零件供給部110側為前且所述卷軸保持部112側為后時,屬于后列的零件供給部110中取出了零件198后的廢載帶262通過與屬于前列的零件供給部110的彼此相鄰的部件之間的、比零件供給部110的寬度小的寬度的空間而向前方排出。然而,零件供給部110的列并未限定為2列,通??梢孕纬蔀镹列,這種情況下,零件供給裝置構成為將上述“2”這一數字改變?yōu)椤癗”的狀態(tài),N為3的情況的例子如圖14所示,在屬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110中,取出了零件198后的廢載帶262分別通過屬于最前列的零件供給部110的彼此相鄰的部件之間的、比零件供給部110的寬度小的寬度的各引導部280而向前方排出。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162分別由轉動臂146、166保持,該轉動臂146、166借助凸輪150、170轉動,由此使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162向卡合位置移動,但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162由施力裝置的作用力向卡合位置施力,基于操作桿148、168等操作構件的操作而能夠向脫離位置移動。例如,保持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162的轉動臂146、166通過至少包括在與主體構件120之間配置的壓縮螺旋彈簧等彈性構件的施力裝置,向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162的卡合位置施力,通過借助操作桿148、168的操作而旋轉的凸輪,克服施力裝置的作用力而向脫離位置移動。與第一部102組合而構成I個供料器58的第二部106如圖5、圖7及圖8所示具備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該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包括作為傳送構件的鏈輪136、作為驅動源的帶減速器的電動機138、旋轉傳遞機構140。該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經由支承軸144保持于通過主體構件120支承為可轉動的轉動臂146,并通過借助操作桿148的操作而旋轉的凸輪(圖示的例子中為偏心凸輪)150,向鏈輪136與帶化零件152卡合的卡合位置和從帶化零件152脫離的脫離位置移動。使操作桿148與凸輪150協作的協作裝置的圖示及說明省略,但協作裝置以壓下操作桿148時轉動臂146向卡合位置轉動的方式構成,通過所述操作桿148、協作裝置、凸輪150及轉動臂146來構成卡合脫離裝置154。需要說明的是,如圖7及圖8最為明確所示,在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一部102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中,兩個電動機138的位置相互前后錯開,因此,兩個旋轉傳遞機構140的結構要素的配置相互不同,但結構要素自身彼此相同。另一實施方式如圖15所示。本實施方式是將多個供料器的零件供給部沿著在一平面上彼此正交的各多根直線分別排列的方式的一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多個供料器300配置成長條形狀的供料器主體301的長度方向 成為水平的姿態(tài)。在各供料器300中,設帶化零件152的傳送方向的下游側為前且上游側為后時,將第一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2和第二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4沿著前后方向排列配置,其結果是,第一零件供給部306與第二零件供給部308沿著與帶化零件152的傳送方向平行的方向并列形成。并且,3個以上的供料器300在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供料器保持臺52類似的供料器保持臺(未圖示)上,沿著與帶化零件152的傳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搭載成I列,因此多個零件供給部(306、308)在一平面(本實施方式中為水平面)上,分別沿著2根第一直線和3根以上的第二直線排列。第一直線與第二直線在一平面上彼此正交。第一、第二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2、304分別具備作為傳送構件的鏈輪312、電動機314及旋轉傳遞機構316。為了簡化圖示,鏈輪312和構成旋轉傳遞機構316的多個齒輪表示為單純的圓,但分別在外周面具有卡合突部或齒。各供料器300具備第一卷軸保持部320和位于其上方的第二卷軸保持部322,從由第一卷軸保持部320保持為可旋轉的卷軸199拉出的帶化零件152通過第二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4的下方而卷掛在第一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2的鏈輪312上,取出了零件198后的廢載帶262也通過第二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4的下方,在第一卷軸保持部320的附近向供料器300的外部排出。具體而言,帶化零件152由通過形成于引導構件324的引導槽326、引導管328、形成于引導構件330的引導槽332形成的作為第一引導部的第一帶化零件引導裝置334引導,廢載帶262由通過形成于引導構件340的引導槽342、引導管344、形成于引導構件324的引導槽346形成的作為第二引導部的第一廢載帶引導裝置348引導而沿著長度方向移動。從第二卷軸保持部322的卷軸199拉出的帶化零件152及零件取出后的廢載帶262也由第二帶化零件引導裝置350及第二廢載帶引導裝置352引導,這一點與上述同樣,但第二帶化零件弓I導裝置350及第二廢載帶引導裝置352的形成位置不同。從圖明確可知,第二廢載帶引導裝置352設置在第一帶化零件引導裝置334的上方,在其上方設置有第二帶化零件引導裝置350。從由第一卷軸保持部320保持的卷軸199拉出而通過第一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2傳送的帶化零件152的罩帶192通過第一罩帶剝離裝置360而從載帶192剝下,收容在第一罩帶收容器362內。在第一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2的鏈輪312的上方設有可開閉的第一罩364,在該第一罩364形成的開口的一端緣(帶化零件152的傳送方向上的后側的端緣)構成折回引導部。通過該折回引導部和包含一對傳送齒輪的罩帶傳送裝置366,構成第一罩帶剝離裝置360。需要說明的是,罩帶192以寬度方向成為水平的姿態(tài)被向罩364的上側拉出,相對于此,由于罩帶傳送裝置366設置在比罩364靠下方,因此罩帶192經過引導輥370后,扭轉90度,以位于鉛垂面內的姿態(tài)由引導構件372引導,在引導構件372與引導輥374之間再次扭轉90度而返回到寬度方向成為水平的姿態(tài),經由另一引導輥376,由罩帶傳送裝置366的一對傳送齒輪夾持。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引導構件372由固定于上述供料器主體301的側板保持,但為了容易理解內部的結構,而將該側板除去,因此表示浮在空中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從由第二卷軸保持部322保持的卷軸199拉出且由第二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4傳送的帶化零件152的罩帶192以寬度方向成為水平的姿態(tài)被向第二罩377的上側拉出,在該姿態(tài)下卷掛于引導輥378、380之后,由第二罩帶傳送裝置382的一對傳送齒輪夾持。通過設置于第二罩377的折回引導部和第二罩帶傳送裝置382來構成第二罩帶剝離裝置384。并且,從第二罩帶傳送裝置382送出的罩帶192收容在第二罩帶收容器386內。從以上的說明可知,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于第一罩364的開口構成第一零件供·給部306,形成于第二罩377的開口構成第二零件供給部308。另外,在供料器主體301的前部設有定位銷390、392和連接器394,在后部設有定位銷396、398和連接器400,連接器394用于對第一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2及第一罩帶傳送裝置366供給電流及控制信號,連接器400用于對第二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4及第二罩帶傳送裝置382供給電流及控制信號。但是,也可以將連接器394用于對第一、第二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2、304供給電流及控制信號,并將連接器400用于對第一、第二罩帶傳送裝置366、382供給電流及控制信號。在本實施方式中,從由第一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2傳送的帶化零件152剝下的罩帶192扭轉90度而以鉛垂的姿態(tài),從由第二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4傳送的帶化零件152的上方向下方移動,第一罩帶剝離裝置360及第一罩帶收容器362設置在比第二罩帶剝離裝置384及第二罩帶收容器386靠下方處。通過該結構,具有容易避免兩個罩帶192的干涉的優(yōu)點。然而,也可以通過變更引導輥的配置,而將第一罩帶傳送裝置366設置在比第二罩帶傳送裝置382靠上方處。這種情況下,既可以將第一罩帶收容器362設置在第二罩帶收容器386的上方,也可以將第一罩帶收容器362設置在第二罩帶收容器386的后方。在前者的情況下,由第一罩帶傳送裝置366傳送的罩帶192通過第二罩帶剝離裝置384的上方,在后者的情況下,不僅通過第二罩帶剝離裝置384而且也通過第二罩帶收容器386的上方。另一實施方式如圖16至圖19所示。本實施方式也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是將多個供料器的零件供給部在一平面上分別沿著相互正交的各多根直線排列的方式的一實施方式,但用于實現的手段不同。S卩,多個(圖示的例子中為2個)供料器410、412沿著上下方向重疊配置,但配置在下方的供料器412的前部能取得圖16所示的彎曲的狀態(tài)和圖17所示的從后部筆直延伸的狀態(tài)。內部的基本結構由于與公知的供料器相同,因此簡單說明且僅詳細說明不同的部分。配置在上方的供料器410具備供料器主體414和由供料器主體414保持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420及罩帶傳送裝置422,所述兩傳送裝置共有作為驅動源的電動機424。從由固定在供料器主體414的后端部上的卷軸保持部430保持為可旋轉的卷軸432拉出的帶化零件152經由通過引導板434構成的帶化零件引導部,由帶化零件傳送裝置420的鏈輪436傳送。由罩438的折回引導部引導且從該帶化零件152剝下的罩帶192經由包含引導輥440的罩帶引導部,由設置在供料器主體414的后部的罩帶傳送裝置422傳送,向供料器410的外部排出。將罩帶192剝下且在由上述罩438的開口構成的零件供給部448中將零件198取出后的廢載帶262由通過引導管450構成的廢載帶引導部引導,從供料器主體414的后端部向供料器410的外部排出。供料器410以可拆裝的方式搭載在作為供料器保持構件的供料器保持臺460的上表面。該供料器410的向供料器保持臺460的搭載手段與配置在下方的供料器412相同,以供料器412為例在后面說明。配置在下方的供料器412的內部的結構與上述供料器410相同,因此在對應的部分標注同一標號而省略說明,僅說明不同的部分。供料器412的供料器主體470具備通過連結軸472以可相對轉動的方式連結的作為主體部的固定部474、及轉動部476。轉動部476能取得圖16所示的沿鉛垂立起而相對于固定部474彎曲的彎曲姿態(tài)、和圖17所示水平橫放而從固定部474筆直延伸的伸長姿態(tài),在兩姿態(tài)下能分別相互固定。作為為此的固定裝置,可以是如下結構,例如,在轉動部476成為彎曲姿態(tài)時,固定于轉動部476的球塞的球與形成于固定部474的卡合凹部嵌合,而轉動部476成為伸長姿態(tài)時,轉動部476的端面的下部與固定部474的端面的下部抵接。在該實施方式中,上述球塞與卡合凹部的組合、相互抵接的兩個端面的下部的組合構成將轉動部476選擇性地維持成彎曲姿態(tài)和伸長姿態(tài)這兩個姿態(tài)的姿態(tài)維持裝置。上述連結軸472兼作為罩帶傳送裝置422的旋轉傳遞機構的一結構要素即同步帶輪480 (參照圖18)的旋轉軸,因此即使轉動部476相對于固定部474轉動,與另一方的同步帶輪482的旋轉軸之間的距離也不變化,不會對同步帶484造成影響。零件的供給在轉動部476的彎曲姿態(tài)下進行,因此如圖16所示,以覆蓋轉動部476的端面的狀態(tài)設置罩490,形成于該罩490的開口構成零件供給部492,通過該開口的后側的端緣來構成罩帶192的折回引導部。如上所述,在轉動部476的彎曲姿態(tài)下進行零件供給時,需要將廢載帶262從處于彎曲姿態(tài)的轉動部476的引導管500向固定部474的引導管502傳送,但為此的引導如圖18放大所示,通過軟質合成樹脂制且具有撓性的撓性管504進行。撓性管504中,一端部與引導管500的外側嵌合而固定,而另一端部以可滑動的方式與引導管502的內側嵌合。該撓性管504在轉動部476處于圖19所示的伸長姿態(tài)的狀態(tài)下,直線性地延伸而收容在引導管502的內部,但在轉動部476處于圖18所示的彎曲姿態(tài)的狀態(tài)下,大半部分從引導管502拔出而呈圓弧狀彎曲。撓性管504朝向接近與所述連結軸472 —起旋轉的齒輪506的方向變形的情況由固定于引導管500的接觸防止構件508防止,而撓性管504朝向從齒輪506分離的方向變形的情況通過對撓性管504的從引導管502的抜出限度進行規(guī)定來防止。該抜出限度的規(guī)、定例如可以通過從撓性管504的一端部的外周面向半徑方向外方突出的限動件510與沿著長度方向形成在引導管502的周壁上的槽512的一端抵接來進行。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限動件510的向槽512的嵌入能夠通過以使撓性管504朝向在直徑方向上壓扁的方向彈性變形的狀態(tài)下向引導管502內插入,并使彈性變形恢復來進行。而且,呈圓弧狀彎曲的接觸防止構件508在轉動部476成為伸長姿態(tài)的狀態(tài)下,如圖19所示,沿著齒輪506的外周面,轉動到接近同步帶484的位置,因此在固定部474的內部設有允許該移動的空間。如以上那樣構成的供料器412以可拆裝的方式搭載于供料器保持臺520。該搭載通過如下方式進行供料器412在轉動部476為伸長姿態(tài)的狀態(tài)下,從轉動部476側,插入到上方的供料器保持臺460與下方的供料器保持臺520之間的空間,設置在固定部474的下表面上的截面形狀為T字形的嵌合突部524與設置在供料器保持臺520的上表面上的T槽522嵌合,并且通過操作桿(未圖示。參照供料器410的操作桿526)的操作而工作的鎖定裝置528成為鎖定狀態(tài)。伴隨著這樣的供料器412的搭載,從固定部474的后端垂下的連接部536的定位銷538、540嵌入到設置于供料器保持臺520的定位孔內,并且連接部536的連接器542與供料器保持臺520的連接器連接。供料器410也同樣地搭載于供料器保持臺460,在兩供料器410、412分別搭載于供料器保持臺460、520的狀態(tài)下,多個供料器410沿著與帶化零件152的傳送方向即前后方向垂直的直線排列成一列,多個供料器412也同樣地排列成一列。并且,多個供料器410的多個零件供給部448和多個供料器412的多個零件供給部492在水平的一平面上分別沿著相互平行的2根直線排列成一列,并且各I個的零件供給部448和零件供給部492成為沿著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線排列的狀態(tài)。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帶化零件傳送裝置420和罩帶傳送裝置422來共有電動機424,但這并非不可或缺,也可以如上述的實施方式那樣,分別設置專用的電動機。同樣地,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使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162、302、304)和罩帶傳送裝置(214、362、382、384 )共有電動機。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轉動部476在彎曲姿態(tài)下轉動直至鉛垂的姿態(tài),但這并非不可或缺,也可以轉動直至相對于鉛垂方向傾斜(例如,前傾)的姿態(tài),在該姿態(tài)下進行零件供
      5口 O另外,供料器主體包括主體部(固定部)和轉動部的情況也并非不可或缺,例如圖20所示,也可以將具備一體的供料器主體550的供料器552整體以傾斜姿態(tài)由供料器保持構件554保持,從由設置在它們的上端部的罩556的開口構成的零件供給部558取出零件。此外,相對于分別排列成I列的多組供料器的各組設置供料器保持構件的情況并非不可或缺,也可以將I個供料器保持構件兼用作2組供料器。例如圖21所示,在供料器保持構件560的上表面安裝一組供料器562,在相同的供料器保持構件560的下表面安裝有另一組供料器564。這種情況下,安裝在供料器保持構件560的下表面上的供料器564如箭頭566所示,若從下方安裝,則即使供料器564的供料器主體568具有向上方彎曲的形狀,也能夠毫無障礙地安裝于供料器保持構件560,使該供料 器564的零件供給部570位于與其他的供料器562的零件供給部572相同的平面上。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供料器562的鏈輪580在圖21中沿著順時針方向旋轉,但供料器564的鏈輪582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兩供料器562、564中帶化零件152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傳送。而且,標號584表不罩帶收容器584。在以上的實施方式中,通過將罩帶192從載帶190完全剝下,而零件收容凹部194敞開,但這并非不可或缺。例如日本特表2002-533943所記載那樣,也可以使供料器包括如下的半剝離裝置將從由帶化零件傳送裝置傳送的帶化零件的載帶覆蓋該載帶的多個零件收容凹部的罩帶形成為如下狀態(tài),在零件收容凹部的列的一側的固定部中維持固定于載帶的狀態(tài),覆蓋零件收容凹部的列的中央部和固定部的相反側的側部相對于固定部立起,使零件收容凹部的上方敞開。如此,將零件收容凹部敞開而取出了零件之后,能夠返回到將罩帶固定于載帶的原來的狀態(tài),因此能夠將罩帶與廢載帶一起進行處理,無需設置罩帶剝離裝置及罩帶收容器等罩帶的處理專用的裝置,相應地,容易構成將零件供給部在一平面上排列成多列的零件供給裝置。
      標號說明10:安裝模塊24:零件供給裝置26:安裝裝置32 :電氣控制裝置52 :供料器保持臺53:支承板54:連接壁55:T槽56:定位孔57 :連接器58:供料器(帶式供料器)100:供料器集合體102、104:第一部106、108:第二部110 :零件供給部112:卷軸保持部114:帶化零件引導部116:罩帶剝離裝置118:罩帶收容器120 :主體構件122:卡合凸部125、126:定位銷128 :連接器136 :鏈輪138:電動機140:旋轉傳遞機構142 :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4 :支承軸146 :轉動臂148 :操作桿150 凸輪 152:帶化零件 154:卡合脫離裝置 156:鏈輪 158 :電動機160 :旋轉傳遞機構162 :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64:支承軸166:轉動臂168 :操作桿170 :凸輪180:方管 182 :通路 190 :載帶 192 :罩帶 194 :零件收容凹部 196 :傳送孔 198 :零件(電子電路零件)199:卷軸 200:罩 202 :卡合突部 204:開口 206 :前端緣 208,210:傳送齒輪 212:電動機 214:罩帶傳送裝置 220 :凹部 222 :定位構件 224 :定位突部226:切口 228:旋轉位置檢測器230:引導部保持部232 :承受槽234 :凸緣236 :保持槽 240 :基材 246 :定位裝置 248 :托架 250 :定位銷 252 :定位孔 258 廢載帶引導構件 262:廢載帶 264:第一引導部 266:第二引導部 267 :第一引導面268:第二引導面 268a :傾斜部270 :廢載帶扭轉裝置 270:開口 272:切口 274 :舌片 280:引導部 300:供料器 301 :供料器主體 302 :第一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4 :第二帶化零件傳送裝置306:第一零件供給部308:第二零件供給部334:第一帶化零件引導裝置348:第一廢載帶引導裝置350:第二帶化零件引導裝置352:第二廢載帶引導裝置360 :第一罩帶剝離裝置362:第一罩帶收容器364:第一罩366 :第一罩帶傳送裝置377:第二罩382:第二罩帶傳送裝置384:第二罩帶剝離裝置386 :第二罩帶收容器410、412:供料器414:供料器主體420 :帶化零件傳送裝置422 :罩帶傳送裝置448 :零件供給部470 :供料器主體 472 :連結軸 474 :固定部 476 :轉動部 490 :罩492;零件供給部520:供料器保持臺522 :T槽524 :嵌合突部526 :操作桿528 :鎖定裝置550:供料器主體552 :供料器554 :供料器保持構件556 :罩558 :零件供給部560 :供料器保持構件562、564 :供料器568 :供料器主體570、572 :零件供給部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包括 多個帶式供料器,將在沿著載帶的長度方向以一定間距排列形成的多個零件收容凹部分別各收容ー個電子電路零件而成的帶化零件分別沿著長度方向傳送,并將所述多個零件收容凹部的各個零件收容凹部依次定位于零件供給部; 供料器保持裝置,保持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 所述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的特征在干, 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在將這些帶式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給部在一平面上且沿著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條直線的各條直線排列成多列的狀態(tài)下,由所述供料器保持裝置保持。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 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分別包括對卷繞有所述帶化零件的卷軸進行保持的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將從所述卷軸拉出的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引導的帶化零件引導部、將所述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傳送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并且所述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及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形成為能夠相對于所述供料器保持裝置一體地拆裝的拆裝單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 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分別能夠分離成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包括所述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及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所述第二部包括所述帶化零件傳送裝置,所述第一部形成為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二部拆裝的所述拆裝単元。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 所述帶化零件傳送裝置包括 傳送構件,具有能夠與以一定間距形成在載帶上的傳送孔卡合的至少I個卡合突部; 驅動裝置,驅動所述傳送構件; 卡合脫離裝置,至少使所述傳送構件在所述卡合突部與所述傳送孔卡合的卡合位置和卡合突部從傳送孔脫離的脫離位置之間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 所述第二部能夠相對于所述供料器保持裝置拆裝。
      6.根據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 所述第二部能夠將多個所述第一部保持作為拆裝単元組。
      7.根據權利要求2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 所述帶化零件弓I導部是筆直延伸的直線狀引導部,各直線狀弓I導部傾斜成所述零件供給部側的端部相比所述卷軸保持部側的端部位于上方的姿態(tài),并且,以多組直線狀引導部在與包含所述多條直線的平面平行且與這些直線垂直的方向上相互隔開的狀態(tài),配置所述多個拆裝單元。
      8.根據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 所述多個帶式供料器分別包括對卷繞有所述帶化零件的卷軸進行保持的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將從所述卷軸拉出的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引導的帶化零件引導部、將所述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傳送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并且,這多個帶式供料器以與所述零件供給部的各列對應的帶式供料器為單位分成N組,其中N為2以上的自然數,在所述N組帶式供料器組的各組中,所述零件供給部沿著與所述多條直線平行的方向即排列方向,以比各零件供給部的寬度的N倍小的排列間距排列,且在以各帶式供料器的所述零件供給部側為前而以所述卷軸保持部側為后時,在屬于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中,使取出了電子電路零件后的廢載帶通過屬于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的彼此相鄰的零件供給部之間而向前方排出。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其中, 還包括廢載帶扭轉裝置,所述廢載帶扭轉裝置將從屬于所述后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排出的所述廢載帶分別繞沿著長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線扭轉,由此減小所述廢載帶的所述排列方向上的寬度并向所述前方的列的零件供給部之間引導。
      10.一種帶式供料器,將在沿著載帶的長度方向以一定間距排列形成的多個零件收容凹部分別各收容ー個電子電路零件而成的帶化零件沿著長度方向傳送,并將所述多個零件收容凹部的各個零件收容凹部依次定位于零件供給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帶式供料器能夠分離成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包括對卷繞有所述帶化零件的卷軸進行保持的卷軸保持部、所述零件供給部、將從所述卷軸拉出的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引導的帶化零件引導部,所述第二部包括將所述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傳送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所述第一部形成為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二部一體地拆裝的拆裝單元。
      11.一種拆裝単元,其特征在干, 至少包括 卷軸保持部,對卷繞有帶化零件的卷軸進行保持,所述帶化零件為在沿著載帶的長度方向以一定間距排列形成的多個零件收容凹部分別各收容ー個電子電路零件而成; 零件供給部,將所述多個零件收容凹部的各個零件收容凹部依次定位,并從各零件收容凹部取出電子電路零件; 帶化零件弓丨導部,將從所述卷軸拉出的帶化零件向所述零件供給部引導, 所述拆裝単元能夠相對于拆裝對象部一體地拆裝,能夠通過安裝在所述拆裝對象部而傳送所述帶化零件,所述拆裝對象部包括傳送所述帶化零件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拆裝単元,其中, 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包括在連接構件的內部形成的所述帶化零件的通路,所述連接構件對所述卷軸保持部和所述零件供給部進行物理性的連接。
      13.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拆裝単元,其中, 還包括 定位突部,與所述載帶的所述傳送孔卡合而規(guī)定所述帶化零件的長度方向的位置; 施力部,對所述定位突部向與所述傳送孔卡合的方向施力。
      14.根據權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拆裝單元,其中, 還包括罩帶剝離引導部,所述罩帶剝離引導部對覆蓋所述多個零件收容凹部的罩帶從所述帶化零件的載帶的剝離進行引導。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拆裝単元,其中, 包括罩帶剝離裝置,所述罩帶剝離裝置包括所述罩帶剝離引導部和對在所述罩帶剝離引導部中被引導的所述罩帶施加張カ的罩帶傳送裝置。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拆裝単元,其中, 所述帶化零件引導部包括在連接構件的內部形成的所述帶化零件的通路,所述連接構件對所述卷軸保持部和所述零件供給部進行物理性的連接,并且,所述罩帶剝離裝置包括 折回引導部,以水平的姿態(tài)設置在所述連接構件的上側,與從處于所述通路內的所述帶化零件的載帶剝下的所述罩帶卡合,并對所述罩帶的向所述帶化零件的傳送方向的上游側的折回進行引導; 罩帶傳送裝置,設置在所述連接構件的下側,且包括ー對傳送旋轉體,所述ー對傳送旋轉體從正面?zhèn)群捅趁鎮(zhèn)葕A持所述罩帶的寬度方向為水平方向的部分進行傳送; 引導面,由所述連接構件的、位于所述折回引導部與所述罩帶傳送裝置之間的部分的外側面形成,將通過所述折回引導部折回的所述罩帶以扭轉了 90度的狀態(tài)從所述連接構件的上側向下側引導。
      17.根據權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拆裝単元,其中, 所述拆裝單元還包括對由所述罩帶剝離裝置剝下的罩帶進行收容的罩帶收容器。
      全文摘要
      得到一種能夠在寬度狹窄的區(qū)域內供給盡可能多的種類的電子電路零件的電子電路零件供給裝置。將多個帶式供料器(58)在它們的零件供給部(110)在一平面上且分別沿著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條直線排列成多列的狀態(tài)下由供料器保持裝置保持。多個帶式供料器(58)分別能夠分離成第一部(102、104)和第二部(106、108),該第一部(102、104)包括對卷繞有帶化零件(152)的卷軸(199)進行保持的卷軸保持部(112)、零件供給部(110)、將從卷軸拉出的帶化零件向零件供給部引導的帶化零件引導部(114),該第二部(106、108)包括將帶化零件向零件供給部傳送的帶化零件傳送裝置(142、162),將第一部形成為能夠相對于第二部一體地拆裝的拆裝單元。
      文檔編號H05K13/02GK102687608SQ201080059250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26日
      發(fā)明者勝見裕司, 高田幸則 申請人:富士機械制造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