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子裝置的機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裝置的機殼,特別是指一種用以固定導光柱的電子裝置的機殼。
背景技術:
目前數(shù)字電子裝置中,通常會利用導光柱將LED燈所產(chǎn)生的光線導引至外部,以達到指示特定狀態(tài)的功用。欲將導光柱組裝固定在外殼內(nèi)時,先將導光柱置入外殼內(nèi),使外殼內(nèi)的熱熔柱穿出導光柱的熱熔孔,接著,將外殼放入熱熔機內(nèi)對熱熔柱進行熱熔,熱熔柱穿出熱熔孔的部分被熱熔后會形成卡扣在導光柱上的圓形頭部,藉此,能將導光柱固定在外殼內(nèi)。然而,通過熱熔固定方式會有以下的缺點1.在制造過程中,組裝人員需將外殼放入熱熔機內(nèi)進行熱熔,并且在熱熔完成后將外殼取出,因此,會增添熱熔機設備的成本、人力成本以及組裝工時。2.熱熔機在使用過程中會耗費能源,且熱熔機進行熱熔作業(yè)的合格率會影響導光柱能否穩(wěn)固地固定在外殼內(nèi)。3.組裝人員將外殼放入熱熔機內(nèi),或由熱熔機內(nèi)取出外殼的過程中,易因操作上的疏失,使得外殼表面與熱熔機碰撞或摩擦而產(chǎn)生刮傷或受損,造成產(chǎn)品的合格率受影響。4.外殼需成形熱熔柱結構,易增添制造時的復雜度。因此,需要提供一種用以固定導光柱的電子裝置的機殼,以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的機殼,其可簡化組裝固定導光柱的流程,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人力成本以及組裝工時,并達到節(jié)省能源的功效。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的機殼,其可穩(wěn)固地固定導光柱并提升產(chǎn)品的合格率。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先前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手段來實現(xiàn)的,依據(jù)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電子裝置的機殼,該機殼包含一殼體、一導光柱及一抵壓件;該殼體內(nèi)部形成有一定位卡槽,該定位卡槽的一安裝口朝上;該導光柱卡接于該定位卡槽內(nèi)并包括一上表面;該抵壓件包括一接合于該殼體內(nèi)且間隔位于該導光柱上方的框架,以及至少一凸設于該框架底端且抵壓于該導光柱的上表面的彈性抵壓臂,該彈性抵壓臂對該導光柱朝下偏壓。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先前技術問題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手段進一步實現(xiàn)。彈性抵壓臂呈弧形狀,彈性抵壓臂與框架底端之間形成有一可供彈性抵壓臂受壓而收縮的空間。殼體包括二個前后相間隔且共同形成定位卡槽的側槽壁,導光柱前后兩端分別抵
接于二側槽壁。[0015]殼體包括一設置于定位卡槽內(nèi)的凸肋,導光柱底端形成有一供凸肋卡接的凹槽。凸肋呈長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導光柱包括二個凸設于底端且左右相間隔的卡塊,二卡塊之間形成凹槽,各卡塊包含一朝下的導引斜面,二卡塊的導引斜面相向,導引斜面可供凸肋抵接以將其導引至凹槽。抵壓件包括二個凸設于框架底端且抵壓于導光柱的上表面的彈性抵壓臂,各彈性抵壓臂對導光柱朝下偏壓。導光柱呈長形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二彈性抵壓臂左右相間隔地抵壓于導光柱的上表面,各彈性抵壓臂呈弧形狀,各彈性抵壓臂與框架底端之間形成有一可供各彈性抵壓臂受壓而收縮的空間。藉由上述技術手段,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機殼的優(yōu)點及功效在于,藉由抵壓件的各彈性抵壓臂對導光柱的上表面朝下偏壓的設計,使得導光柱能穩(wěn)固地定位在定位卡槽內(nèi),藉此,能簡化組裝固定導光柱的流程,以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人力成本以及組裝工時, 并達到節(jié)省能源的功效。再者,導光柱能穩(wěn)固地定位在定位卡槽內(nèi),不會因熱熔作業(yè)的合格率而影響定位的穩(wěn)固性。再者,在組裝過程中,能避免殼體外表面受到刮傷或受損,能提升產(chǎn)品的合格率。另外,殼體能省略熱熔柱的設計,以降低制造時的復雜度。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機殼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機殼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機殼的一實施例的剖視分解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機殼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圖,說明導光柱組裝于定位卡槽內(nèi);圖5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機殼的一實施例的剖視分解圖,說明導光柱組裝于定位卡槽內(nèi);以及圖6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機殼的一實施例的剖視圖,說明抵壓件的彈性抵壓臂對導光柱朝下偏壓。主要組件符號說明(本實用新型)22 凹槽100 電子裝置的機殼23 卡塊1 殼體231 導引斜面11 定位卡槽24 穿孔111 安裝口3 抵壓件112 通口31 框架12 側槽壁311 底端13 凸肋312 扣鉤14 扣槽313 通孔15 螺柱32 彈性抵壓臂151 螺孔33 空間2導光柱4 螺絲21 上表面I 箭頭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 本實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術內(nèi)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附圖的一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xiàn)。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的說明,應當可對本實用新型為達到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附圖只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在本實用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nèi)容中,類似的組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如圖1及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電子裝置的機殼的一實施例,該電子裝置的機殼 100包含一殼體1、一導光柱2以及一抵壓件3。如圖1、圖2及圖3所示,殼體1內(nèi)部形成有一定位卡槽11,定位卡槽11的一安裝口 111朝上;導光柱2卡接于定位卡槽11內(nèi)并包括一上表面21 ;抵壓件3包括一接合于殼體1內(nèi)且間隔位于導光柱2上方的框架31,以及至少一凸設于框架31的一底端311且抵壓于導光柱2的上表面21的彈性抵壓臂32,彈性抵壓臂32對導光柱2朝下偏壓,藉此,使得導光柱2能穩(wěn)固地定位在定位卡槽11內(nèi)。以下將針對電子裝置的機殼100的結構與操作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殼體1的定位卡槽11還具有一間隔位于安裝口 111下方并與外部相連通的通口 112,導光柱2的上表面21上方會設置一 LED燈(圖未示),LED燈所產(chǎn)生的光線會通過導光柱2導引至通口 112位置,使得光線能經(jīng)由通口 112照射至外部,以達到指示特定狀態(tài)的功用。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增加抵壓件3抵壓在導光柱2的上表面21的強度以及施力的均勻性,抵壓件3包括二個凸設于框架31的底端311且抵壓于導光柱2的上表面21的彈性抵壓臂32。由于導光柱2呈長形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因此,二個彈性抵壓臂32是左右相間隔地抵壓于導光柱2的上表面21,各彈性抵壓臂32對導光柱2朝下偏壓,藉此,能避免因施加在導光柱2上的壓力不均而造成導光柱2產(chǎn)生歪斜的情形。進一步地,各彈性抵壓臂32呈弧形狀,各彈性抵壓臂32與框架31的底端311之間形成有一可供各彈性抵壓臂32受壓而收縮的空間33。抵壓件3組裝在殼體1的過程中, 當各彈性抵壓臂32觸碰到上表面21時,各彈性抵壓臂32仍可繼續(xù)朝上表面21下壓一段行程,各彈性抵壓臂32受到導光柱2的上表面21阻擋壓迫會變形而收縮到空間33內(nèi),通過各彈性抵壓臂32的復位彈力對導光柱2的上表面21朝下偏壓,藉此,能將導光柱2迫緊在定位卡槽11內(nèi)。另外,殼體1包括二個前后相間隔且共同形成定位卡槽11的側槽壁12,導光柱2 的前后兩端能分別抵接于二側槽壁12,藉此,能避免導光柱2在定位卡槽11內(nèi)產(chǎn)生向前或向后晃動的情形。殼體1還包括一設置于定位卡槽11內(nèi)的凸肋13,導光柱2底端形成有一供凸肋13卡接的凹槽22,其中,本實施例的凸肋13呈長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導光柱2包括二個凸設于底端且左右相間隔的卡塊23,二卡塊23之間形成凹槽22,通過凸肋13卡接在凹槽22內(nèi)且卡塊23卡接在凸肋13左右兩端,藉此,能避免導光柱2在定位卡槽11內(nèi)產(chǎn)生向左或向右晃動的情形。需說明的是,雖然本實施例是通過兩側槽壁12限制導光柱2前后移動的自由度,以及凸肋13與凹槽22相配合來限制導光柱2左右移動的自由度,但是在設計時,可將凸肋 13設計成特定形狀(例如為方形或多邊形),以及將凹槽22設計成與該凸肋13形狀相配合并可供該凸肋13卡接的形狀,藉此,可直接通過前述凸肋13與凹槽22的卡接來達到限制導光柱2前后移動的自由度,以及左右移動的自由度。
如圖4及圖5所示,欲將導光柱2及抵壓件3組裝于殼體1內(nèi)時,首先,將導光柱2 對準殼體1的定位卡槽11,由于導光柱2的體積小不方便組裝人員直接用手握持并進行組裝,因此,導光柱2上形成有一穿孔24,組裝人員可通過例如夾子的輔助工具(圖未示)夾持在穿孔24孔緣與導光柱2周緣,藉此,組裝人員能方便且迅速地沿箭頭I方向將導光柱 2經(jīng)由安裝口 111置入定位卡槽11內(nèi)。若導光柱2的凹槽22準確地對齊凸肋13位置時, 凸肋13可直接卡接于凹槽22內(nèi),若凹槽22未完全對齊凸肋13位置時,由于導光柱2的各卡塊23包含一朝下的導引斜面231,且兩卡塊23的導引斜面231相向,因此,當導光柱2下移過程中凸肋13抵觸到其中一導引斜面231時,通過導引斜面231的導引使得凹槽22能對齊凸肋13位置并使凸肋13卡接于凹槽22內(nèi),藉此,能提升組裝上的方便性。此外,藉由導光柱2的前后兩端分別抵接于二側槽壁12,以及凸肋13卡接于凹槽22內(nèi),使得導光柱2 組裝于定位卡槽11后不會產(chǎn)生左右或前后晃動的情形。如圖5及圖6所示,接著,將抵壓件3組裝于殼體1內(nèi),使抵壓件3的框架31右側端的一扣鉤312卡扣于殼體1的一扣槽14,以及框架31左側端的一通孔313對準殼體1的一螺柱15的螺孔151,此時,各彈性抵壓臂32會觸碰到導光柱2的上表面21。通過一螺絲 4穿過抵壓件3的通孔313并螺鎖于螺柱15的螺孔151,藉此,能將抵壓件3組裝固定在殼體1內(nèi)。由于螺絲4螺鎖于螺孔151的過程中會將框架31的左側端往下壓使其靠近螺柱 15,因此,各彈性抵壓臂32會同時朝上表面21下壓一段行程,各彈性抵壓臂32受到導光柱 2的上表面21阻擋壓迫會變形而收縮到空間33內(nèi),通過各彈性抵壓臂32的復位彈力對導光柱2的上表面21朝下偏壓,藉此,能將導光柱2迫緊在定位卡槽11內(nèi)并限制導光柱2上下移動的自由度,此時,導光柱2即穩(wěn)固地定位在定位卡槽11內(nèi)。歸納上述,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機殼100,藉由抵壓件3的各彈性抵壓臂32對導光柱2的上表面21朝下偏壓的設計,使得導光柱2能穩(wěn)固地定位在定位卡槽11內(nèi),與先前技術相比之下,省略了熱熔固定導光柱2的步驟,藉此,能簡化組裝固定導光柱2的流程,以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人力成本以及組裝工時,并達到節(jié)省能源的功效。再者,導光柱2能穩(wěn)固地定位在定位卡槽11內(nèi),不會因熱熔作業(yè)的合格率而影響定位的穩(wěn)固性。再者,在組裝過程中,能避免殼體1外表面受到刮傷或受損,能提升產(chǎn)品的合格率。另外,殼體1能省略熱熔柱的設計,以降低制造時的復雜度,確實能達到本實用新型所訴求的目的。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而已,應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凡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及實用新型說明書內(nèi)容所作的簡單的等同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電子裝置的機殼,該機殼包括一殼體,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內(nèi)部形成有一定位卡槽,該定位卡槽的一安裝口朝上;一導光柱,該導光柱卡接于該定位卡槽內(nèi)并包括一上表面;以及一抵壓件,該抵壓件包括一接合于該殼體內(nèi)且間隔位于該導光柱上方的框架,以及至少一凸設于該框架底端且抵壓于該導光柱的上表面的彈性抵壓臂,該彈性抵壓臂對該導光柱朝下偏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的機殼,其特征在于,該彈性抵壓臂呈弧形狀,該彈性抵壓臂與該框架底端之間形成有一可供該彈性抵壓臂受壓而收縮的空間。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裝置的機殼,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包括二個前后相間隔且共同形成該定位卡槽的側槽壁,該導光柱前后兩端分別抵接于該二側槽壁。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裝置的機殼,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包括一設置于該定位卡槽內(nèi)的凸肋,該導光柱底端形成有一供該凸肋卡接的凹槽。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子裝置的機殼,其特征在于,該凸肋呈長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該導光柱包括二個凸設于底端且左右相間隔的卡塊,該二卡塊之間形成該凹槽,各該卡塊包括一朝下的導引斜面,該二卡塊的導引斜面相向,該導引斜面可供該凸肋抵接以將其導引至該凹槽。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裝置的機殼,其特征在于,該殼體包括一設置于該定位卡槽內(nèi)的凸肋,該導光柱底端形成有一供該凸肋卡接的凹槽。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子裝置的機殼,其特征在于,該凸肋呈長形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該導光柱包括二個凸設于底端且左右相間隔的卡塊,該二卡塊之間形成該凹槽,各該卡塊包括一朝下的導引斜面,該二卡塊的導引斜面相向,該導引斜面可供該凸肋抵接以將其導引至該凹槽。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裝置的機殼,其特征在于,該抵壓件包括二個凸設于該框架底端且抵壓于該導光柱的上表面的彈性抵壓臂,各該彈性抵壓臂對該導光柱朝下偏壓。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子裝置的機殼,其特征在于,該導光柱呈長形且沿左右方向延伸,該二彈性抵壓臂左右相間隔地抵壓于該導光柱的上表面,各該彈性抵壓臂呈弧形狀,各該彈性抵壓臂與該框架底端之間形成有一可供各該彈性抵壓臂受壓而收縮的空間。
專利摘要一種電子裝置的機殼。該電子裝置的機殼包含一殼體、一導光柱及一抵壓件,該殼體內(nèi)部形成有一定位卡槽,該定位卡槽的一安裝口朝上;該導光柱卡接于該定位卡槽內(nèi)并包括一上表面;該抵壓件包括一接合于該殼體內(nèi)且間隔位于該導光柱上方的框架,以及至少一凸設于該框架底端且抵壓于該導光柱的上表面的彈性抵壓臂,該彈性抵壓臂對該導光柱朝下偏壓。本實用新型能簡化組裝固定導光柱的流程,以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人力成本以及組裝工時,達到節(jié)省能源的功效。再者,可穩(wěn)固地固定導光柱并提升產(chǎn)品的合格率。
文檔編號H05K5/00GK201986290SQ20112005837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8日
發(fā)明者鄒君武 申請人:緯創(chuàng)資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