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主要涉及到起重設備領域,特指一種可進行4至12雙數可變倍率轉換的繞繩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現有載重小車2、4、6倍率轉換一般為三小車結構,三小車載重結構的2、4、6倍率工作時存在吊鉤最小工作幅度大的問題,重物得不到最大高度的提升;同時,塔機載重小車通過起升鋼絲繩與吊鉤連接也僅可實現2、4倍率轉換及2、4、6倍率轉換;載重小車通過起升鋼絲繩與吊鉤組合最多6倍率轉換,尚未解決塔機大噸位起升。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在于不需要重新繞繩,僅通過上滑輪組的位置改變即實現繞繩系統(tǒng)的倍率的改變。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包括兩個以上的小車、鉤體組件以及與小車數量對應的兩根以上的起升鋼絲繩,每個小車下方均安裝有一套以上滑輪組件,每根起升鋼絲繩繞設于對應的小車和滑輪組件上,每個滑輪組件包括上滑輪組和下滑輪組,下滑輪組用于與鉤體組件連接,其中,上滑輪組與對應的小車脫開而與對應的下滑輪組連接或者與對應的小車連接而與對應的下滑輪組脫開。進一步地,小車為兩個,包括主小車和副小車;起升鋼絲繩為兩個,包括第一起升鋼絲繩和第二起升鋼絲繩;副小車下方安裝有第一滑輪組件,主小車下方安裝有第二滑輪組件;第一起升鋼絲繩繞設于主小車和第一滑輪組件上,第二起升鋼絲繩繞設于副小車和第二滑輪組件上;第一滑輪組件包括第一上滑輪組和第一下滑輪組,第二滑輪組件包括第二上滑輪組和第二下滑輪組;第一下滑輪組和第二下滑輪組用于與鉤體組件連接;其中,第一上滑輪組與副小車脫開而與第一下滑輪組連接或者與副小車連接而與第一下滑輪組脫開,第二上滑輪組與主小車脫開而與第二下滑輪組連接或者與主小車連接而與第二下滑輪組脫開。進一步地,副小車呈并排狀布置于主小車的一側,主小車與副小車之間連接有可拆卸的連接梁。進一步地,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通過拆裝連接梁或通過上滑輪組的位置改變實現不同倍率的繞繩。進一步地,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通過拆裝連接梁或通過上滑輪組的位置改變實現4、6、8和12倍率之間的轉換。
進一步地,連接梁拆卸時,鉤體組件與第一下滑輪組或第二下滑輪組單獨連接;連接梁安裝于主小車與副小車之間時,鉤體組件與第一下滑輪組和第二下滑輪組二者通過可拆卸的橫梁連接。進一步地,第一上滑輪組中包括第一滑輪,第一下滑輪組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二滑輪和第三滑輪;第二上滑輪組包括第四滑輪,第二下滑輪組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五滑輪和第六滑輪。進一步地,副小車上沿著副小車至主小車的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一定滑輪、第三定滑輪、第四定滑輪以及第五定滑輪,副小車上還設有與第一定滑輪同軸的第二定滑輪、與第五定滑輪同軸的第六定滑輪;主小車上沿著副小車至主小車的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七定滑輪、第九定滑輪、第十定滑輪以及第十一定滑輪,主小車上還設有與第七定滑輪同軸的第八定滑輪、與第i^一定滑輪同軸的第十二定滑輪。進一步地,第一起升鋼絲繩的繞繩方式為:第一起升鋼絲繩一第十一定滑輪一第五滑輪一第七定滑輪一第十定滑輪一第四滑輪一第九定滑輪一第十二定滑輪一第六滑輪—第八定滑輪一防扭裝置;第二起升鋼絲繩的繞繩方式為:第二起升鋼絲繩一第六定滑輪—第三滑輪一第二定滑輪一第四定滑輪一第一滑輪一第三定滑輪一第五定滑輪一第二滑輪一第一定滑輪一防扭裝置。進一步地,主小車和副小車通過兩根連接梁連接起來同時運行,鉤體組件與第一下滑輪組和第二下滑輪組二者通過可拆卸的橫梁連接,第一上滑輪組與副小車脫開而與第一下滑輪組連接,第二上滑輪組與主小車脫開而與第二下滑輪組連接,實現12倍率繞繩系統(tǒng)。進一步地,主小車和副小車通過兩根連接梁連接起來同時運行,鉤體組件與第一下滑輪組和第二下滑輪組二者通過可拆卸的橫梁連接,第一上滑輪組與第一下滑輪組脫開并固定在副小車上,第二上滑輪組和第二下滑輪組脫開并固定在主小車上,實現8倍率的繞繩系統(tǒng)。進一步地,主小車和副小車的兩根連接梁拆除,副小車固定在起重臂主弦的根部,主小車單獨運行,鉤體組件與第二下滑輪組單獨連接,第二上滑輪組與主小車脫開而與第二下滑輪組連接,實現6倍率繞繩系統(tǒng)。進一步地,主小車和副小車的兩根連接梁拆除,副小車固定在起重臂主弦的根部,主小車單獨運行,鉤體組件與第二下滑輪組單獨連接,第二上滑輪組和第二下滑輪組脫開并固定在主小車上,實現4倍率繞繩系統(tǒng)。進一步地,第一下滑輪組和第二下滑輪組的下方分別設有用來固定鉤體組件的連接板;連接梁安裝于主小車與副小車之間時,兩個連接板之間連接有可拆卸的橫梁,鉤體組件連接于橫梁上。進一步地,主小車和副小車的頂部通過扁擔梁支承于滾輪架上。進一步地,第一起 升鋼絲繩和第二起升鋼絲繩的起始端分別連接有一個起升卷筒。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1.本發(fā)明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不需要重新繞繩,通過上滑輪組的位置改變,即與小車連接而與下滑輪組脫開或者與小車脫開而與下滑輪組連接可以改變繞繩系統(tǒng)的倍率。
2.進一步地,多個小車配合雙倍率的滑輪組,從而能夠實現較大范圍的倍率可調,擴大了塔機的使用范圍,不僅可實現目前的2、4、6等雙倍率轉換,還可實現大噸位起升,也進而可以解決2、4、6等雙倍率工作時吊鉤最小工作幅度大的問題。即,2、4、6等雙倍率工作時吊鉤最小工作幅度小,通過2η倍率轉換,塔機可提升大噸位重量。3.本發(fā)明的裝置整體還具有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廉、操作簡便、工作時吊鉤最小工作幅度小等優(yōu)點。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是本發(fā)明在應用實例中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在應用實例中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中第一滑輪組件和第二滑輪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中A-A處的剖視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3中B-B處的剖視放大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3中C-C處的剖視放大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3中D-D處的剖視放大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發(fā)明應用于12倍率時的繞繩原理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應用于12倍率時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發(fā)明應用于8倍率時的繞繩原理示意圖;圖11是本發(fā)明應用于8倍率時的結構示意圖;圖12是本發(fā)明應用于6倍率時的繞繩原理示意圖;圖13是本發(fā)明應用于6倍率時的結構示意圖;圖14是本發(fā)明應用于4倍率時的繞繩原理示意圖;圖15是本發(fā)明應用于4倍率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包括兩個以上的小車、鉤體組件31以及與小車數量對應的兩根以上的起升鋼絲繩每個小車下方安裝有一套以上滑輪組件,滑輪組件為由η個動滑輪組成的可實現2η倍率的滑輪組,起升鋼絲繩繞設于各個滑輪組上,且每個小車上繞設一根起升鋼絲繩。通過多個小車配合雙倍率的滑輪組,從而能夠實現較大范圍的倍率可調,擴大塔機的使用范圍,不僅可實現大噸位起升,還可實現目前的2、4、6等雙倍率轉換,也可以解決2、4、6等雙倍率工作時吊鉤最小工作幅度大的問題,即2、4、6等雙倍率工作時吊鉤最小工作幅度小,通過2η倍率轉換,塔機可提升大噸位重量。本實施例具體以兩個小車為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 圖8所示,小車的數量為兩個,即包括主小車9和副小車7,且還進一步包括防扭裝置44,該防扭裝置44為常規(guī)部件,在此就不再贅述。副小車7的下方安裝有第一滑輪組件,主小車9的下方安裝有第二滑輪組件。主小車9和副小車7的頂部通過扁擔梁4支承于滾輪架5上。主小車9和副小車7上設有防斷繩裝置3、側滾輪11和滾輪25。副小車7的一端可固定在起重臂主弦10的根部。鉤體組件31是用來起吊重物的。第一起升鋼絲繩I和第二起升鋼絲繩2的起始端分別連接有一個起升卷筒41,并在其路線上設有多個導向滑輪40、42和43。副小車7呈并排狀布置于主小車9的左側,主小車9與副小車7之間連接有可拆卸的連接梁8。位于副小車7下方的第一滑輪組件包括第一上滑輪組27和第一下滑輪組28,位于主小車9下方的第二滑輪組件包括第二上滑輪組38和第二下滑輪組39。其中,第一上滑輪組27中包括第一滑輪32,第一下滑輪組28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二滑輪33和第三滑輪34 ;第二上滑輪組38中包括第四滑輪35,第二下滑輪組39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五滑輪36和第六滑輪37。副小車7上沿著副小車7至主小車9的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一定滑輪13、第三定滑輪15、第四定滑輪16以及第五定滑輪17,副小車7上還設有與第一定滑輪13同軸的第二定滑輪14、與第五定滑輪17同軸的第六定滑輪18 ;主小車9上沿著副小車7至主小車9的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七定滑輪19、第九定滑輪21、第十定滑輪22以及第十一定滑輪23,主小車9上還設有與第七定滑輪19同軸的第八定滑輪20、與第i^一定滑輪23同軸的第十二定滑輪24。本發(fā)明在使用過程中,第一起升鋼絲繩I的繞繩方式為:第一起升鋼絲繩I —第i^一定滑輪23 —第五滑輪36 —第七定滑輪19 —第十定滑輪22 —第四滑輪35 —第九定滑輪21 —第十二定滑輪24 —第六滑輪37 —第八定滑輪20 —防扭裝置44 ;第二起升鋼絲繩2的繞繩方式為:第二起升鋼絲繩2 —第六定滑輪18 —第三滑輪34 —第二定滑輪14 —第四定滑輪16 —第一滑輪32 —第三定滑輪15 —第五定滑輪17 —第二滑輪33 —第一定滑輪13—防扭裝置44。根據實際需要,本實施例中,第一下滑輪組28的下方可進一步設有用來固定鉤體組件31的連接板29,而兩個滑輪組件的連接板29之間連接有可拆卸的橫梁30。本發(fā)明的結構的變化原理是:1、參見圖8和圖9,主小車9、副小車7通過兩根連接梁8連接起來同時運行,實現12倍率繞繩系統(tǒng)。 2、參見圖10和圖11,主小車9、副小車7通過兩根連接梁8連接起來同時運行;同時吊鉤的第一上滑輪組27與第一下滑輪組28脫開并固定在副小車7上、第二上滑輪組38和第二下滑輪組39脫開并固定在主小車9上,實現8倍率繞繩系統(tǒng)。3、參見圖12和圖13,主小車9、副小車7的兩根連接梁8拆除,副小車7固定在起重臂主弦10的根部,主小車9單獨運行,實現6倍率繞繩系統(tǒng)。4、參見圖14和圖15,主小車9、副小車7的兩根連接梁8拆除,副小車7固定在起重臂主弦10的根部,主小車9單獨運行;同時吊鉤的第二上滑輪組38和第二下滑輪組39脫開并固定在主小車9上,實現4倍率繞繩系統(tǒng)。通過載重小車4、6、8、12倍率轉換系統(tǒng),塔機載重小車不僅可實現目前的2、4、6倍率轉換,還可以解決目前的2、4、6倍率工作時吊鉤最小工作幅度大的問題,即2、4、6倍率工作時吊鉤最小工作幅度小。通過12倍率繞繩系統(tǒng),塔機可提升大噸位重量。通過上述繞繩方式,不需要重新繞繩,只需通過拆裝連接梁8或滑輪組的位置改變即可實現不同倍率的繞繩,使用十分方便,尤其對于繞繩工作十分復雜的塔機來說,更是大大提高了效率。以上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發(fā)明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以上的小車、鉤體組件(31)以及與所述小車數量對應的兩根以上的起升鋼絲繩,每個所述小車下方均安裝有一套以上滑輪組件,每根所述起升鋼絲繩繞設于對應的所述小車和所述滑輪組件上,每個所述滑輪組件包括上滑輪組和下滑輪組,所述下滑輪組用于與所述鉤體組件(31)連接,其中,所述上滑輪組與對應的所述小車脫開而與對應的所述下滑輪組連接或者與對應的所述小車連接而與對應的所述下滑輪組脫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車為兩個,包括主小車(9)和副小車(7);所述起升鋼絲繩為兩個,包括第一起升鋼絲繩(I)和第二起升鋼絲繩(2);所述副小車(7)下方安裝有第一滑輪組件,所述主小車(9)下方安裝有第二滑輪組件;所述第一起升鋼絲繩(I)繞設于所述主小車(9)和所述第一滑輪組件上,所述第二起升鋼絲繩(2)繞設于所述副小車(7)和所述第二滑輪組件上;所述第一滑輪組件包括第一上滑輪組(27)和第一下滑輪組(28),所述第二滑輪組件包括第二上滑輪組(38)和第二下滑輪組(39);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和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用于與所述鉤體組件(31)連接;其中,所述第一上滑輪組(27)與所述副小車(7)脫開而與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連接或者與所述副 小車(7)連接而與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脫開,所述第二上滑輪組(38)與所述主小車(9)脫開而與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連接或者與所述主小車(9)連接而與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脫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小車(7)呈并排狀布置于主小車(9)的一側,所述主小車(9)與副小車(7)之間連接有可拆卸的連接梁(8)。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通過拆裝所述連接梁(8 )或通過所述上滑輪組的位置改變實現不同倍率的繞繩。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通過拆裝所述連接梁(8)或通過所述上滑輪組的位置改變實現4、6、8和12倍率之間的轉換。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梁(8 )拆卸時,所述鉤體組件(31)與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 )或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 )單獨連接;所述連接梁(8 )安裝于所述主小車(9 )與副小車(7 )之間時,所述鉤體組件(31)與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和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 二者通過可拆卸的橫梁(30)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滑輪組(27)中包括第一滑輪(32),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二滑輪(33)和第三滑輪(34);所述第二上滑輪組(38)包括第四滑輪(35),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 )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五滑輪(36 )和第六滑輪(37 )。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小車(7 )上沿著從所述副小車(7 )至所述主小車(9 )的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一定滑輪(13 )、第三定滑輪(15)、第四定滑輪(16)以及第五定滑輪(17),所述副小車(7)上還設有與所述第一定滑輪(13)同軸的第二定滑輪(14)、與所述第五定滑輪(17)同軸的第六定滑輪(18);所述主小車(9)上沿著從所述副小車(7)至所述主小車(9)的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七定滑輪(19)、第九定滑輪(21)、第十定滑輪(22)以及第十一定滑輪(23),所述主小車(9)上還設有與所述第七定滑輪(19)同軸的第八定滑輪(20)、與所述第十一定滑輪(23)同軸的第十二定滑輪(24)。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升鋼絲繩(I)的繞繩方式為:所述第一起升鋼絲繩(I)—所述第十一定滑輪(23)—所述第五滑輪(36)—所述第七定滑輪(19)—所述第十定滑輪(22)—所述第四滑輪(35)—所述第九定滑輪(21)—所述第十二定滑輪(24 )—所述第六滑輪(37 )—所述第八定滑輪(20)—防扭裝置(44);所述第二起升鋼絲繩(2)的繞繩方式為:所述第二起升鋼絲繩(2) —所述第六定滑輪(18 )—所述第三滑輪(34 )—所述第二定滑輪(14 )—所述第四定滑輪(16 )—所述第一滑輪(32 )—所述第三定滑輪(15 )—所述第五定滑輪(17 )—所述第二滑輪(33 )—所述第一定滑輪(13)—所述防扭裝置(44)。
10.根據權利要求3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小車(9)和所述副小車(7)通過兩根所述連接梁(8)連接起來同時運行,所述鉤體組件(31)與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 )和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 ) 二者通過可拆卸的橫梁(30)連接,所述第一上滑輪組(27)與所述副小車(7)脫開而與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連接,所述第二上滑輪組(38)與所述主小車(9)脫開而與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連接,實現12倍率繞繩系統(tǒng)。
11.根據權利要求3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小車(9)和所述副小車(7)通過兩根所述連接梁(8)連接起來同時運行,所述鉤體組件(31)與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 )和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 ) 二者通過可拆卸的橫梁(30)連接,所述第一上滑輪組(27)與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脫開并固定在所述副小車(7)上,所述第二上滑輪組(38)和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脫開并固定在所述主小車(9)上,實現8倍率的繞繩系統(tǒng)。
12.根據權利要求3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小車(9)和所述副小車(7)的兩根所述連接梁(8)拆除,所述副小車(7)固定在起重臂主弦(10)的根部,所述主小車(9)單獨運行,所述鉤體組件(31)與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單獨連接,所述第二上滑輪組(38)與所述主小車(9)脫開而與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連接,實現6倍率繞繩系統(tǒng)。
13.根據權利要求3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小車(9)和所述副小車(7)的兩根所述連接梁(8)拆除,所述副小車(7)固定在起重臂主弦(10)的根部,所述主小車(9)單獨運行,所述鉤體組件(31)與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單獨連接,所述第二上滑輪組(38)和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脫開并固定在所述主小車(9)上,實現4倍率繞繩系統(tǒng)。
14.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 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和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的下方分別設有用來固定所述鉤體組件(31)的連接板(29);所述連接梁(8)安裝于所述主小車(9)與副小車(7)之間時,兩個所述連接板(29 )之間連接有所述可拆卸的橫梁(30 ),所述鉤體組件(31)連接于所述橫梁(30 )上。
15.根據權利要求2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小車(9)和副小車(7)的頂部通過扁擔梁(4)支承于滾輪架(5)上。
16.根據權利要求2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升鋼絲繩(I)和第二起升鋼絲繩(2)的起始端分別連接有一個起升卷筒 (41)。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包括兩個以上的小車、鉤體組件(31)以及與小車數量對應的兩根以上的起升鋼絲繩,每個小車下方均安裝有一套以上滑輪組件,每根起升鋼絲繩繞設于對應的小車和滑輪組件上,每個滑輪組件包括上滑輪組和下滑輪組,下滑輪組用于與鉤體組件(31)連接,其中,上滑輪組與對應的小車脫開而與對應的下滑輪組連接或者與對應的小車連接而與對應的下滑輪組脫開。本發(fā)明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tǒng),不需要重新繞繩,通過上滑輪組的位置改變,即與小車連接而與下滑輪組脫開或者與小車脫開而與下滑輪組連接可以改變繞繩系統(tǒng)的倍率。
文檔編號B66C23/62GK103072905SQ201310017390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3日
發(fā)明者蔣孝德, 單石福, 李桂芳 申請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