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起重機行走機構新型臺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起重機械技術領域,確切地說涉及一種適用于主起升起吊容量很大、主起升斜拉工作、大車運行軌道為弧形的水電站閘門用移動式啟閉機及有類似工況的其他起重機的行走機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國家水電建設大型項目多集中在我國的西部山區(qū)峽谷地段,結合電站壩址所處地的地形特點,其攔河大壩往往采用混凝土雙曲拱壩,大壩絕對高度很大,都在200m以上,泄洪時其水文情況復雜,關鍵時候還需在動水情況下關閉閘門,布置在泄洪壩頂的門式啟閉機具有以下特點:
1、主起升啟閉容量很大;
2、啟閉的閘門傾斜布置,因而主起升在門槽內啟閉閘門時處于斜拉工況;
3、門機承受很大的水平力;
4、門機大車運行軌道沿大壩軸線方向布置,為同心雙弧線形。公開號為CN201217495,
公開日為2009年4月8日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可以適應軌道變形的起重機的行走機構,包括:行走大車,行走大車的下端設置有行走車輪,在行走大車的一端的支架上分別設置有兩個固`定鉸軸和兩個活動鉸軸,在兩個固定鉸軸和兩個活動鉸軸之間分別設置有平衡桿,在兩個固定鉸軸的下端分別設置有滾輪,滾輪設置在軌道的兩側并與軌道相互配合,兩根平衡桿的另一端通過調節(jié)連桿連接在一起,其中一根平衡桿上設置有減速箱,減速箱與設置在支架上的電動機相連接,在減速箱的輸出軸上設置有驅動小齒輪,驅動小齒輪與設置在軌道梁一側上的齒條相互配合。以上述專利文獻為代表的現有技術,雖然其在技術效果部分描述:可以適應軌道變形,為行走大車提供穩(wěn)定的驅動力,使行走大車在變形的軌道上可以正常運動。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這種結構形式的行走臺車,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以上述專利文獻為代表的行走機構不適用于起重機大車運行軌道為弧形的水電站閘門用啟閉機及有類似工況的其他起重機。2、現有技術中的行走機構上的行走臺車無法在水平面自由轉動,因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發(fā)生“卡軌”現象,并不能承受較大的軸向力、傾翻力矩和水平徑向力。3、現有技術中的行走機構的車輪不能適用于弧形軌道的弧度,雖然也有采用雙輪緣的車輪,但仍然不能較好的適應運行軌道為弧形的水電站閘門用啟閉機及有類似工況的其他起重機。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旨在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起重機行走機構新型臺車裝置,本發(fā)明能較好地適用于起重機大車運行軌道為弧形的水電站閘門用啟閉機及有類似工況的其他起重機,且能保證車輪不發(fā)生“卡軌”現象,能有效保證大車行走機構在弧形軌道上的平穩(wěn)運行。本發(fā)明是通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起重機行走機構新型臺車裝置,包括臺車架,安裝在臺車架上的行走車輪,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支鉸座、上支架和回轉支承,所述支鉸座固定在臺車架上,回轉支承連接在支鉸座和上支架之間。所述行走車輪為雙輪緣的行走車輪,行走車輪的踏面寬度大于標準車輪值的5_10cmo所述的回轉支承為三排滾柱式回轉支承,回轉支承水平設置。回轉支承與支承鉸及上支架之間均采用螺栓連接。所述行走車輪經與行走車輪連接的減速電機驅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表現在:
1、本發(fā)明中,采用在行走臺車的支鉸座與上支架之間設置回轉支承的方式,當起重機在圓弧型軌道上運行時,由于軌道布置及起重機安裝、運行等多種原因而導致的車輪輪緣與弧形軌道的側面相碰時,臺車在橫向水平力的作用下,通過回轉支承自由水平轉動,從而避免了卡軌現象發(fā)生,有效保證了大車行走機構在弧形軌道上平穩(wěn)運行。同時,本臺車可在水平面自由轉動、能承受很大的軸向力、能承受很大的傾翻力矩及能承受很大的水平徑向力、外形尺寸小巧。2、本發(fā)明中,行走車輪為雙輪緣的結構,從而增加了車輪輪緣與弧形軌道側面的安全間隙;車輪采用雙輪緣,其輪緣作為車輪的行走側導向,從而保證起重機大車行走機構在弧形軌道上平穩(wěn)運行。雖然現有臺車也有采用雙輪緣的結構形式,但本發(fā)明中,經過若干次實驗,得出行走車輪的踏面寬度大于標準車輪值的5-lOcm,這樣的具體值與能自由水平轉動的臺車結構結合,使得本發(fā)明能夠更好地適用于弧形軌道的弧度,能較好的適應運行軌道為弧形的水電站閘門用啟閉機及有類似工況的其他起重機。3、本發(fā)明中,回轉支承為三排滾柱式回轉支承,這樣的結構方式,使得臺車在水平面上的旋轉角度更為靈活。4、本發(fā)明中,回轉支承與支承鉸及上支架之間采用螺栓連接的方式便于,便于安裝檢修及維護。
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其中: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
1、上支架,2、回轉支承,3、連接螺栓副,4、支鉸座,5、臺車架,6、行走車輪,7、軌道,8、減速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方式,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起重機行走機構新型臺車裝置,包括臺車架5、安裝在臺車架5上的行走車輪6、支鉸座4、上支架I和回轉支承2,支鉸座4固定在臺車架5上,回轉支承2連接在支鉸座4和上支架I之間,當起重機在圓弧型軌道上運行時,由于軌道布置及起重機安裝、運行等多種原因而導致的車輪輪緣與弧形軌道的側面相碰時,臺車在橫向水平力的作用下,通過回轉支承2自由水平轉動,從而避免了卡軌現象發(fā)生,有效保證了大車行走機構在弧形軌道上平穩(wěn)運行。同時,本臺車可在水平面自由轉動、能承受很大的軸向力、能承受很大的傾翻力矩及能承受很大的水平徑向力、外形尺寸小巧。實施例2
作為本發(fā)明的最佳實 施方式,參照說明書附圖1和2,其具體結構為:在行走臺車的支鉸座4與上支架I之間設置一件三排滾柱式回轉支承2,回轉支承2水平放置,回轉支承2與支承鉸及上支架I之間采用螺栓連接。門機行走車輪6為雙輪緣,車輪的踏面寬度比標準車輪寬5-lOcm,以適應弧形軌道的弧度。該臺車裝置具有以下特點:臺車可在水平面自由轉動、能承受很大的軸向力、能承受很大的傾翻力矩及能承受很大的水平徑向力、外形尺寸小巧;在布置行走臺車時,將行走臺車兩車輪踏面中心線與軌道弧形中心線位于相切位置。門機采用該臺車裝置,當運行中的車輪輪緣與弧形軌道側面相碰時,臺車能在水平面自由轉向,從而不發(fā)生卡軌現象,有效保證大車行走機構在弧形軌道上平穩(wěn)運行。在水電站壩頂6000kN雙向門式起重機的大車行走機構中使用了該技術,水電站壩頂6000kN雙向門式起重機額定起重量600t,揚程30m,主起升斜拉角度9.46°,門機大車行走的軌道半徑分別為R403.644m及R391.644m,門機運行使用至今三年,經實際運行檢驗,獲得得了業(yè)主好評,完全達于是到了設計的預期目的。我公司設計制造的水電站壩頂8000kN雙向門式起重機上也采用了該技術,該起重機額定起重量800t,揚程20m,主起升斜拉角度4.3987°,門機大車行走的軌道半徑分別為R296.6m及R284.1m,目前該門機已基本制造完成,正處于安裝中。采用該技術,對于起重機大車運行軌道為弧形的水電站閘門用啟閉機及有類似工
況的其他起重機,能解決由于軌道安裝布置誤差及起重機制作安裝誤差等多種原因導致的
卡軌現象,投資很少,但能大大延長車輪及軌道的使用壽命,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
Mo
權利要求
1.一種起重機行走機構新型臺車裝置,包括臺車架(5),安裝在臺車架(5)上的行走車輪(6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支鉸座(4 )、上支架(1)和回轉支承(2 ),所述支鉸座(4 )固定在臺車架(5)上,回轉支承(2)連接在支鉸座(4)和上支架(1)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行走機構新型臺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車輪(6)為雙輪緣的行走車輪¢),行走車輪(6)兩側的輪緣之間的間距大于軌道直徑5-lOc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重機行走機構新型臺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轉支承(2)為三排滾柱式回轉支承(2),回轉支承(2)水平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重機行走機構新型臺車裝置,其特征在于:回轉支承(2)與支承鉸及上支架(1)之間均采用螺栓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行走機構新型臺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車輪(6)經與行走車輪( 6)連接的減速電機⑶驅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起重機行走機構新型臺車裝置,涉及起重機械技術領域,包括臺車架,安裝在臺車架上的行走車輪,還包括有支鉸座、上支架和回轉支承,所述支鉸座固定在臺車架上,回轉支承連接在支鉸座和上支架之間。本發(fā)明能較好地適用于起重機大車運行軌道為弧形的水電站閘門用啟閉機及有類似工況的其他起重機,且能保證車輪不發(fā)生“卡軌”現象,能有效保證大車行走機構在弧形軌道上的平穩(wěn)運行。
文檔編號B66C9/16GK103204433SQ201310154768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28日
發(fā)明者吳思夠, 李啟江 申請人: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夾江水工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