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連接組件、具有此連接組件的載具以及載具的組裝方法

      文檔序號:8071303閱讀:125來源:國知局
      連接組件、具有此連接組件的載具以及載具的組裝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連接組件,用以連接在載具的載體與驅動體之間。連接組件包括連接架與連接結構。連接架包括本體、導引件與凸柱。本體具有第一側、第二側與位在第二側的凹陷。驅動體連接于本體的第一側,且載體連接于本體的第二側。導引件設置在凹陷內。凸柱立設在凹陷旁而位在導引件上方。連接結構設置在載體上。連接結構包括抵接件與套接件。套接件設置在抵接件上方。當載體連接至本體的第二側時,抵接件承載于凹陷內且抵接于導引件,其中套接件套接于凸柱。另揭露具有此連接組件的載具以及載具的組裝方法。
      【專利說明】連接組件、具有此連接組件的載具以及載具的組裝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連接組件、具有此連接組件的載具以及載具的組裝方法,且 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具導引組裝的功能的連接組件、具有此連接組件的載具以及載具的組裝 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近年來,為使生產線與庫房加以整合,以期能即時且順暢將原物料送達生產線, 并將成品、半成品運送至所需站點,而提升工廠生產效率,使得無人搬運車(Automatic Guided Vehicle,AGV)成為關注的焦點。此類無人搬運車可以搬運較重、較多、較大的貨物, 并自動將貨物運送至定點。因此,原物料隨時會自動補上,成品自然會被帶走并加以儲存, 生產線員工只須專心進行各定點的工作,使得工廠效率大幅提升。
      [0003] 已知的無人搬運車的設計是將承載貨物的載體與驅動載體的驅動體整合為一體。 由于驅動體的運作十分耗費電源,且驅動體的制造成本較高,若載體與驅動體兩者無法分 開使用,會使無人搬運車的制造成本過高。為此,需要一種新的設計將載體與驅動體做連 接。另一方面,載體與驅動體連接時需要良好的導引對位才能使快速而準確的完成連接。因 此,現有無人搬運車設計仍有改善的空間。


      【發(fā)明內容】

      [0004]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連接組件,具導引組裝的功能。
      [0005]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載具,具有前述的連接組件,可準確組裝載具的各元件。
      [0006]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載具的組裝方法,可快速而準確地組裝各元件。
      [0007] 本發(fā)明的連接組件,用以連接在載具的載體與驅動體之間。連接組件包括連接架 與連接結構。連接架包括本體、導引件與凸柱。本體具有第一側、第二側與位在第二側的一 凹陷。驅動體連接于本體的第一側,且載體連接于本體的第二側。導引件設置在凹陷內。凸 柱立設在凹陷旁而位在導引件上方。連接結構設置在載體上。連接結構包括抵接件與套接 件。套接件設置在抵接件上方。當載體連接至本體的第二側時,抵接件承載于凹陷內且抵 接于導引件,且套接件套接于凸柱。
      [0008] 本發(fā)明揭露了一種載具,包括載體、驅動體以及連接組件。連接組件用以連接在載 具的載體與驅動體之間,以使驅動體經由連接組件帶動載體。連接組件包括連接架與連接 結構。連接架包括本體、導引件與凸柱。本體具有第一側、第二側與位在第二側的一凹陷。 驅動體連接于本體的第一側,且載體連接于本體的第二側。導引件設置在凹陷內。凸柱立 設在凹陷旁而位在導引件上方。連接結構設置在載體上。連接結構包括抵接件與套接件。 套接件設置在抵接件上方。當載體連接至本體的第二側時,抵接件承載于凹陷內且抵接于 導引件,且套接件套接于凸柱。
      [0009] 本發(fā)明更進一步揭露了一種載具的組裝方法。載具包括載體、驅動體以及連接組 件。連接組件包括連接架以及連接結構,其中連接架包括本體、導引件、凸柱、抵接件。本體 具有一第一側、第二側與位在第二側的一凹陷。凸柱設置在凹陷旁而位在導引件上方。連 接結構設置在載體上。連接結構包括抵接件以及設置在抵接件上方的套接件。組裝方法包 括下列步驟。沿組裝方向將本體的第一側連接至驅動體。沿組裝方向移動載體,使載體靠 近本體的第二側。將抵接件承載于凹陷內且抵接于導引件。將套接件套接于凸柱。
      [0010] 在本發(fā)明的任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引件包括彈性體以及抵壓板。當載體連接至 本體的第二側時,抵接件沿組裝方向抵壓在抵壓板,其中彈性體提供彈性力以使抵壓板沿 組裝方向抵抗抵接件。
      [0011] 在本發(fā)明的任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引件包括第一導引元件以及第二導引元件。 第一導引元件與第二導引元件沿對位線并排,當載體連接至本體的第二側時,抵接件沿組 裝方向抵壓在第一抵壓板與該第二抵壓板,其中對位線垂直于組裝方向。
      [0012] 在本發(fā)明的任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導引元件包括第一彈性體與第一抵壓板, 且第二導引元件包括第二彈性體與第二抵壓板。當載體連接至本體的第二側時,抵接件沿 組裝方向抵壓在第一抵壓板與第二抵壓板,第一彈性體與第二彈性體提供彈性力以使第一 抵壓板與第二抵壓板沿組裝方向抵抗抵接件。
      [0013] 在本發(fā)明的任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本體具有導角結構,位在凹陷的側緣。
      [0014] 在本發(fā)明的任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架具有軛狀本體,且軛狀本體具有缺口,配 置在第二側。
      [0015] 在本發(fā)明的任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載體具有一導向輪,當載體連接至本體的第二 偵牝導向輪會移入缺口內。
      [0016] 在本發(fā)明的任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凹陷包括第一凹陷部與第二凹陷部,分別配置 在缺口的兩側,且導引件包括第一導引元件與第二導引元件,分別配置在第一凹陷部與第 二凹陷部,而凸柱的數量為兩個,分別配置在第一凹陷部與第二凹陷部旁。
      [0017] 在本發(fā)明的任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凸柱的頂端具有導角結構。
      [0018] 在本發(fā)明的任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組件還包括樞接結構,設置在驅動體與連 接架上。樞接結構包括樞接孔以及樞接軸。樞接孔設置在本體的第一側,樞接軸設置在驅 動體上。樞接孔對應地樞接于樞接軸而連接連接架與驅動體。
      [0019] 在本發(fā)明的任一實施例中,當樞接孔對應地樞接于樞接軸時,連接架與驅動體呈 自由樞接狀態(tài)。
      [0020] 在本發(fā)明的任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組件還包括止檔件,可轉動地設置在該驅 動體上。樞接結構還具有一卡槽,設置在本體的第一側。止擋件卡扣于卡槽時以阻止連接 架與驅動體的自由樞接狀態(tài)。
      [0021] 在本發(fā)明的任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驅動體包括底座、機箱、多個電池、多個配重塊 以及扶手。機箱設置在底座的局部,且機箱未設置底座的局部與連接架之間存在一乘行空 間。多個電池以及多個配重塊設置在機箱內。扶手配置在機箱上。
      [0022] 在本發(fā)明的任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載體包括叉狀承載座以及升降機構。升降機構 配置在叉狀承載座上,以使叉狀承載座可升降地移動。
      [0023] 在本發(fā)明的任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組裝方法中,載體包括叉狀承載座與升降機構, 連接結構設置在叉狀承載座的前緣,組裝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在載體沿組裝方向移近本 體的第二側之前,啟動升降機構抬升叉狀承載座,以使套接件位在凸柱上方。當抵接件承載 于凹陷內且抵接于導引件,釋放升降機構降下叉狀承載座,以使套接件套接于凸柱。
      [0024] 基于上述,本發(fā)明的載具的載體與驅動體是經由連接組件而連接,兩者可分開使 用以增加載具的機動性。此外,連接組件具有導引件,當載體組裝至連接組件時,導引件具 導引組裝的功能,使載體能準確地對位于連接組件。如此,載具的組裝過程得以快速而準確 地完成。
      [0025]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 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 圖1是依照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載具的立體示意圖。
      [0027] 圖2是圖1的局部爆炸示意圖。
      [0028] 圖3是圖1的局部爆炸示意圖。
      [0029] 圖4A至圖4C是圖1的載具的組裝剖面示意圖。
      [0030] 符號說明
      [0031] 10 :載具 312b :第一抵壓板
      [0032] 100 :載體 313:第二導引元件
      [0033] 120 :升降機構 313a :第二彈性體
      [0034] 110:叉狀承載座 313b :第二抵壓板
      [0035] 130:導向輪 314 :第一凸柱
      [0036] 200 :驅動體 314a、315a :導角結構
      [0037] 210 :底座 315 :第二凸柱
      [0038] 220 :機箱 316:缺口
      [0039] 230 :扶手 320 :連接結構
      [0040] 240:電池 321 :第一抵接件
      [0041] 250 :配重塊 322 :第一套接件
      [0042] 300 :連接組件 323 :第二抵接件
      [0043] 310 :連接架 324 :第二套接件
      [0044] 311 :本體 330 :樞接結構
      [0045] 311a:第一側 331 :樞接孔
      [0046] 311b:第二側 332 :樞接軸
      [0047] 311c:第一凹陷部 333:卡槽
      [0048] 311d:第二凹陷部 340:止檔件
      [0049] 311e、311f :導角結構 D1 :組裝方向
      [0050] 312:第一導引元件 L:對位線
      [0051] 312a:第一彈性體 S :承行空間

      【具體實施方式】
      [0052] 圖1是依照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載具的立體示意圖。請參考圖1。本實施例 的載具10,包括載體100、驅動體200以及連接組件300。連接組件300用以連接在載具10 的載體100與驅動體200之間,以使驅動體200經由連接組件300帶動載體100。圖1所繪 示的是連接組件300已連接在載體100與驅動體200之間。本實施例的載具10例如是無 人搬運車(Automatic Guided Vehicle, AGV),適用于運送廠房中的原物料,具有節(jié)省人力 的優(yōu)點。
      [0053] 在此需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連接組件300組裝在驅動體200后,載體100再 組裝在連接組件300。以下將先說明連接組件300與載體100的部分。本實施例的載體100 例如是叉車,載體100包括了叉狀承載座110、升降機構120以及導向輪130。升降機構120 與導向輪130配置在叉狀承載座110上。叉狀承載座110例如是叉車的貨叉,貨物可設置 在叉狀承載座110上。經由升降機構120,叉狀承載座110可升降地移動。導向輪130在載 具10移動時具有導引行進方向(直行或轉向)的功能。
      [0054] 連接組件300包括連接架310與連接結構320。連接架310包括本體311、第一導 引元件312、第二導引元件313、第一凸柱314與第二凸柱315。本體311具有第一側311a、 第二側311b與位在第二側311b的一第一凹陷部311c與第二凹陷部311d。如圖1中所繪 示,驅動體200連接于本體311的第一側311a,且載體100連接于本體311的第二側311b。 第一導引元件312設置在第一凹陷部311c內,且第二導引元件313設置在第二凹陷部311d 內。第一凸柱314立設在第一凹陷部311c旁而位在第一導引元件312上方,且第二凸柱 315立設在第二凹陷部311d旁而位在第二導引元件313上方。
      [0055] 連接結構320設置在載體100上。連接結構320包括第一抵接件321、第一套接件 322、第二抵接件323與第二套接件324。第一套接件322設置在第一抵接件321上方,第二 套接件324設置在第二抵接件323上方。如圖1中所繪示,當載體100連接至本體311的 第二側311b時,第一抵接件321承載于第一凹陷部311c內且抵接于第一導引元件312,且 第一套接件322套接于第一凸柱314。并且,第二抵接件323承載于第二凹陷部311d內且 抵接于第二導引元件313,且第二套接件324套接于第二凸柱315。也就是說,載體100與 連接架310經由套設而連接。
      [0056] 在本實施例中,載具10的載體100與驅動體200是由連接組件300所連接,載體 100與驅動體200可分開使用,亦即當驅動體200帶動載體100至預定位置后,可解除兩者 的連接而分開驅動體200與載體100,以使載體100停留在該位置,而讓驅動體200移離另 行連接其他需運送的載體100,如此可增加載具10的機動性。另外,當載體100連接至連接 組件300時,需要對準連接組件300。在本實施例中,連接架310的第一導引元件312與第 二導引元件313可導正載體100與連接架310之間的相對位置,也就是在兩者組合時,導引 元件312、313具有對位的功能。
      [0057] 以下將配合圖示說明載體100連接至連接組件300時,連接組件300的各元件的 功能。在圖2是圖1的局部爆炸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2。詳細而言,第一導引元件 312包括兩個第一彈性體312a與一第一抵壓板312b,且第二導引元件313包括兩個第二彈 性體313a與一第二抵壓板313b。當載體100連接至連接架310時,第一抵接件321抵壓在 第一抵壓板312b,且第二抵接件323抵壓在第二抵壓板313b。此時第一彈性體312a與第 二彈性體313a提供彈性力以使第一抵壓板312b與第二抵壓板313b分別抵抗載體100上 的第一抵接件321與第二抵接件323,進一步調整載體100與連接架310之間的相對位置。
      [0058] 在本實施例中,載體100是沿一組裝方向D1組裝至連接架310,且第一導引元件 312與第二導引元件313沿一對位線L并排,其中對位線L垂直于組裝方向D1。當載具10 沿組裝方向D1朝連接架310移動而產生偏移,則在第一抵接件321與第二抵接件323沿組 裝方向D1分別抵壓在第一抵壓板312b與第二抵壓板313b時,第一彈性體312a與第二彈 性體313a可提供彈性力使第一抵壓板312與第二抵壓板313b沿組裝方向D1抵抗第一抵 接件321與第二抵接件323,并使第一抵壓板312b與第二抵壓板313b回復至沿對位線L并 排的位置。如此,第一抵壓板312、第二抵壓板313b、第一導引元件312與第二導引元件313 都會位在對位線L上,使載體100與連接架310以對位線L為基準對準。
      [0059] 此外,本體311具有導角結構311e、311f,分別位在第一凹陷部311c的側緣與第二 凹陷部31 Id的側緣。當載體100沿組裝方向D1靠近連接架310時,第一抵接件321會接 觸到導角結構311e,且第二抵接件323會接觸到導角結構311f。在第一抵接件321與第二 抵接件323分別抵壓第一抵壓板312b與第二抵壓板313b之前,導角結構311e、311f可先 提供小角度的導正,接著再由第一導引件312與第二導引件313導正載體100。
      [0060]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架310的本體311為軛狀本體,其具有一缺口 316。缺口 316 配置在第二側311b,且第一凹陷部311c與第二凹陷部31 Id分別位在缺口 316的兩側。缺 口 316提供空間使載體100的導向輪130可在載體100與連接架310組裝時移入缺口 316 內,同時第一抵接件321與第二抵接件323會分別承載于第一凹陷部311c與第二凹陷部 311d。
      [0061] 當載體100經由本體311的導角結構311e、311f、第一導引元件312與第二導引 元件313調整其與連接架310之間的相對位置,并使第一抵壓板312b、第二抵壓板313b、第 一導引元件312與第二導引元件313位在對位線L上后,載體100與連接架310經由套設 而連接。詳細而言,載體100對準于連接架310后,第一套接件322與第二套接件324會分 別位在第一凸柱314與第二凸柱315的上方。此時可利用載體100的升降機構120使載 體100下降,而第一套接件322與第二套接件324會分別套設在第一凸柱314與第二凸柱 315。在此需說明的是,如圖2中所繪示,第一凸柱314與第二凸柱315的頂部都具有導角 結構314a、315a,可導引第一套接件322與第二套接件324準確地套入第一凸柱314與第二 凸柱315。
      [0062] 接著將說明連接組件300與驅動體200的部分。圖3是圖1的局部爆炸示意圖。 請同時參考圖1與圖3。連接組件300還包括樞接結構330,設置在驅動體200與連接架 310上。樞接結構330包括樞接孔331與樞接軸332。樞接孔331設置在本體311的第一 側311a,樞接軸332設置在驅動體320上。樞接孔331對應地樞接于樞接軸331而連接連 接架310與驅動體200。當樞接孔331對應地樞接于樞接軸332時,連接架310與驅動體 200呈自由樞接狀態(tài)。
      [0063] 此外,連接組件300還包括一止檔件340,可轉動地設置在驅動體200上。而樞接 結構330還具有一^^槽333,設置在本體331的第一側331a,在止擋件340卡扣于卡槽333 時以阻止連接架310與驅動體200的自由樞接狀態(tài)。也就是說,當樞接孔331對應地樞接于 樞接軸332而連接架310連接至驅動體200時,驅動體200與連接架310可相對旋轉。但 為了避免旋轉所產生的晃動影響驅動體200的行進,可將止擋件340卡扣于卡槽333使驅 動體200能穩(wěn)定地行進。舉例而言,當載具10呈現如圖1中所繪示的狀態(tài)而載具10需要 轉向時,可解除止擋件340與卡槽333之間的卡扣關系,驅動體200與連接架310便可相對 旋轉,進一步帶動載體100轉向。當載體100單獨分離于連接架310與驅動體200時,貝1J可 將止擋件340卡扣于卡槽333,以避免驅動體200行進時產生晃動。
      [0064] 在本實施例中,驅動體200包括底座210、機箱220、多個電池240、多個配重塊 250 (圖示中未繪示)與扶手230。止檔件340與機箱220設置在底座210,且止檔件340 與機箱220相對。機箱220設置在底座210的局部,且機箱220未設置底座210的局部與 連接架310之間具有一乘行空間S。當載體10行進時,使用者可站立在乘行空間S。扶手 230設置在機箱220上,在使用者站立在乘行空間S時可握持扶手230以穩(wěn)固地站立在底 座210上。或者,使用者可站在載具10的前方利用扶手230以拖行的方式拖拉載具10前 進。在本實施例中,多個電池240與多個配重塊250設置在機箱220內。電池240與配重 塊250的數量可根據載體100所承載的貨物的重量做調整,例如貨物重量較重時,可增加配 重塊的數量并調整配重塊250在機箱220內的位置,以平衡配重塊250與貨物的重量使載 具10能穩(wěn)定地前進。
      [0065] 以下將總結本發(fā)明的載具的組裝方法。圖4A至圖4C是圖1的載具的組裝剖面示 意圖。在此需說明的是,在組裝前驅動體200是經由樞接結構330連接至連接架310,此部 分的步驟是利用將本體311的第一側311a靠進驅動體200,再利用樞接結構330將兩者連 接。另外,圖4A至圖4C的剖面示意圖僅繪示出第二抵接件323、第二套接件324、第二導引 元件313與第二凸柱315的相對位置,但第一抵接件321、第一套接件322、第一導引元件 312與第一凸柱314的相對位置實質上與圖4A至圖4C所繪示的相同。
      [0066] 請同時參考圖1、圖2與圖4A至圖4C。首先,將載體100沿組裝方向D1靠近本體 311的第二側31 lb (圖4A)。在本實施例中,將載體100沿組裝方向D1移近本體311的第 二側311b之前,可啟動升降機構120抬升叉狀承載座110。如此,當載體100接近本體311 后,第一套接件322與第二套接件324會分別位在第一凸柱314與第二凸柱315的上方(圖 4B)。
      [0067] 接著,釋放升降機構120以降下叉狀承載座110 (圖4C),使第一套設件322與第二 套設件324分別套設在第一凸柱314與第二凸柱315。此時載體的第一抵接件321與第二 抵接件323會分別接觸到本體311上的導角結構311e、311f,并由導角結構311e、311f做小 角度的定位調整。接著第一抵接件321與第二抵接件323會沿組裝方向D1分別抵壓在第 一抵接件312b與第二抵接件313b,此時第一彈性體312a與第二彈性體313b會提供彈性 力,使第一抵接件312b與第二抵接件313b沿組裝方向D1抵抗第一抵接件321與第二抵接 件323。如此,第一抵接件312b、第二抵接件313b、第一抵接件321與第二抵接件323會對 位在對位線L上。
      [0068] 在載體100下降時,第一套設件322與第二套設件324會接觸到導角結構314a、 315a。導角結構314a、315a可導引第一套接件322與第二套接件324準確地套入第一凸柱 314與第二凸柱315。如此,便將載體100準確地對位至連接組件300,并將兩者連接。如 此,經由連接組件300的結構便可使載體100快速而準確地組裝在連接架310。
      [0069]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載具的載體與驅動體是經由連接組件而連接,兩者可分開使 用以增加載具的機動性。此外,連接組件具有導引件,當載體組裝至連接組件時,導引件具 導引組裝的功能,使載體能準確地對位于連接組件。如此,載具的組裝過程得以快速而準確 地完成。
      [0070]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 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fā)明 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 一種連接組件,用以連接在一載具的一載體與一驅動體之間,以使該驅動體經由該 連接組件帶動該載體,該連接組件包括: 一連接架,包括: 一本體,具有一第一側、一第二側與位在該第二側的一凹陷,該驅動體連接于該本體的 該第一側,該載體連接于該本體的該第二側; 一導引件,設置在該凹陷內;以及 一凸柱,立設在該凹陷旁而位在該導引件上方; 至少一連接結構,設置在該載體上,該連接結構包括: 一抵接件;以及 一套接件,設置在該抵接件上方,當該載體連接至該本體的第二側時,該抵接件承載于 該凹陷內且抵接于該導引件,該套接件套接于該凸柱。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組件,其中該導引件包括: 一彈性體;以及 一抵壓板,當該載體連接至該本體的第二側時,該抵接件沿一組裝方向抵壓在該抵壓 板,該彈性體提供彈性力以使該抵壓板沿該組裝方向抵抗該抵接件。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組件,其中該導引件包括: 一第一導引元件;以及 一第二導引元件,該第一導引元件與該第二導引元件沿一對位線并排,當該載體連接 至該本體的第二側時,該抵接件沿一組裝方向抵壓在該第一抵壓板與該第二抵壓板,其中 該對位線垂直于該組裝方向。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組件,其中該第一導引元件包括一第一彈性體與一第一抵 壓板,且該第二導引元件包括一第二彈性體與一第二抵壓板,當該載體連接至該本體的第 二側時,該抵接件沿該組裝方向抵壓在該第一抵壓板與該第二抵壓板,該第一彈性體與該 第二彈性體提供彈性力以使該第一抵壓板與該第二抵壓板沿該組裝方向抵抗該抵接件。
      5. 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連接組件,其中該本體具有導角結構,位在該凹陷 的側緣。
      6. 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連接組件,其中該連接架具有軛狀本體,該軛狀本 體具有一缺口,配置在該第二側。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連接組件,其中該凹陷包括一第一凹陷部與一第二凹陷部,分 別配置在該缺口的兩側,且該導引件包括一第一導引元件與一第二導引元件,分別配置在 該第一凹陷部與該第二凹陷部,而該凸柱的數量為兩個,分別配置在該第一凹陷部與該第 二凹陷部旁。
      8. 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連接組件,其中該凸柱的頂端具有導角結構。
      9. 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連接組件,還包括: 一樞接結構,設置在該驅動體與該連接架上,該樞接結構包括: 一樞接孔,設置在該本體的該第一側;以及 一樞接軸,設置在該驅動體上,該樞接孔對應地樞接于該樞接軸而連接該連接架與該 驅動體。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連接組件,其中當該樞接孔對應地樞接于該樞接軸時,該連接 架與該驅動體呈自由樞接狀態(tài)。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連接組件,還包括: 一止檔件,可轉動地設置在該驅動體上,而該樞接結構還具有一卡槽,設置在該本體的 該第一側,該止擋件卡扣于該卡槽時以阻止該連接架與該驅動體的自由樞接狀態(tài)。
      12. -種載具,包括: 一載體; 一驅動體;以及 一連接組件,用以連接在該載具的該載體與該驅動體之間,以使該驅動體經由該連接 組件帶動該載體,該連接組件包括: 一連接架,包括: 一本體,具有一第一側、一第二側與位在該第二側的一凹陷,該驅動體連接于該本體的 該第一側,該載體連接于該本體的該第二側; 一導引件,設置在該凹陷內;以及 一凸柱,立設在該凹陷旁而位在該導引件上方; 至少一連接結構,設置在該載體上,該連接結構包括: 一抵接件;以及 一套接件,設置在該抵接件上方,當該載體連接至該本體的第二側時,該抵接件承載于 該凹陷內且抵接于該導引件,該套接件套接于該凸柱。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載具,其中該導引件包括: 一彈性體;以及 一抵壓板,當該載體連接至該本體的第二側時,該抵接件沿一組裝方向抵壓在該抵壓 板,該彈性體提供彈性力以使該抵壓板沿該組裝方向抵抗該抵接件。
      14.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載具,其中該導引件包括: 一第一導引元件;以及 一第二導引元件,該第一導引元件與該第二導引元件沿一對位線并排,當該載體連接 至該本體的第二側時,該抵接件沿一組裝方向抵壓在該第一抵壓板與該第二抵壓板,其中 該對位線垂直于該組裝方向。
      15.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載具,其中該第一導引元件包括一第一彈性體與一第一抵壓 板,且該第二導引元件包括一第二彈性體與一第二抵壓板,當該載體連接至該本體的第二 側時,該抵接件沿該組裝方向抵壓在該第一抵壓板與該第二抵壓板,該第一彈性體與該第 二彈性體提供彈性力以使該第一抵壓板與該第二抵壓板沿該組裝方向抵抗該抵接件。
      16. 如權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載具,其中該本體具有導角結構,位在該凹 陷的側緣。
      17. 如權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載具,其中該連接架具有軛狀本體,該軛狀 本體具有一缺口,配置在該第二側,且該載體具有一導向輪,當該載體連接至該本體的第二 偵牝該導向輪會移入該缺口內。
      18. 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載具,其中該凹陷包括一第一凹陷部與一第二凹陷部,分別 配置在該缺口的兩側,且該導引件包括一第一導引元件與一第二導引元件,分別配置在該 第一凹陷部與該第二凹陷部,而該凸柱的數量為兩個,分別配置在該第一凹陷部與該第二 凹陷部旁。
      19. 如權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載具,其中該凸柱的頂端具有導角結構。
      20. 如權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載具,其中該連接組件還包括: 一樞接結構,設置在該驅動體與該連接架上,該樞接結構包括: 一樞接孔,設置在該本體的該第一側;以及 一樞接軸,設置在該驅動體上,該樞接孔對應地樞接于該樞接軸而連接該連接架與該 驅動體。
      21. 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載具,其中當該樞接孔對應地樞接于該樞接軸時,該連接架 與該驅動體呈自由樞接狀態(tài)。
      22. 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載具,其中該連接組件還包括: 一止擋件,可轉動地設置在該驅動體上,而該樞接結構還具有一卡槽,設置在該本體的 該第一側,該止擋件卡扣于該卡槽時以阻止該連接架與該驅動體的自由樞接狀態(tài)。
      23. 如權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載具,其中該驅動體包括: 一底座; 一機箱,設置在該底座的局部,且該機箱未設置該底座的局部與該連接架之間存在一 乘行空間; 多個電池,設置在該機箱內; 多個配重塊,設置在該機箱內;以及 一扶手,設置在該機箱上。
      24. 如權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載具,其中該載體包括: 一叉狀承載座;以及 一升降機構,配置在該叉狀承載座上,以使該叉狀承載座可升降地移動。
      25. -種載具的組裝方法,該載具包括一載體、一驅動體以及一連接組件,該連接組件 包括一連接架以及至少一連接結構,其中該連接架包括一本體,一導引件、一凸柱、一抵接 件,該本體具有一第一側、第二側與位在第二側的一凹陷,該凸柱設置在該凹陷旁而位在該 導引件上方,該連接結構設置在該載體上,該連接結構包括一抵接件以及一設置在該抵接 件上方的一套接件,該組裝方法包括: 沿一組裝方向將該本體的該第一側連接至該驅動體; 沿該組裝方向移動該載體,使該載體靠近該本體的該第二側; 將該抵接件承載于該凹陷內且抵接于該導引件;以及 將該套接件套接于該凸柱。
      26. 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組裝方法,其中該導引件包括一彈性體以及一抵壓板,當該 載體連接至該本體的第二側時,該抵接件沿該組裝方向抵壓在該抵壓板,該彈性體提供彈 性力以使該抵壓板沿該組裝方向抵抗該抵接件。
      27. 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組裝方法,其中該導引件包括一第一導引元件以及一第二導 引元件,該第一導引元件與該第二導引元件沿一對位線并排,當該載體連接至該本體的第 二側時,該抵接件沿一組裝方向抵壓在該第一抵壓板與該第二抵壓板,其中該對位線垂直 于該組裝方向。
      28. 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組裝方法,其中該第一導引元件包括一第一彈性體與一第一 抵壓板,且該第二導引元件包括一第二彈性體與一第二抵壓板,當該載體連接至該本體的 第二側時,該抵接件沿該組裝方向抵壓在該第一抵壓板與該第二抵壓板,該第一彈性體與 該第二彈性體提供彈性力以使該第一抵壓板與該第二抵壓板沿該組裝方向抵抗該抵接件。
      29. 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組裝方法,其中該載體包括一叉狀承載座與一升降機構,該 連接結構設置在該叉狀承載座的前緣,該組裝方法還包括: 在該載體沿該組裝方向移近該本體的該第二側之前,啟動該升降機構抬升該叉狀承載 座,以使該套接件位在該凸柱上方;以及 當該抵接件承載于該凹陷內且抵接于該導引件,釋放該升降機構降下該叉狀承載座, 以使該套接件套接于該凸柱。
      30. 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組裝方法,其中該凸柱具有位在頂端的導角結構,以在該套 接件降下時導引該套接件。
      【文檔編號】B66F9/24GK104108666SQ201310263205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19日
      【發(fā)明者】潘世力 申請人:金寶電子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