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井道四轎廂電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電梯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雙井道四轎廂電梯。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電梯一般都是一臺電梯獨占一個井道,并且可以從底層到頂層,每臺都有轎廂、對重、曳引設備、控制柜和安全部件及軌道系統(tǒng)等等部件各一套組成,或者也有帶對重系統(tǒng)的雙轎廂運行在一個井道內(nèi),或者有無對重系統(tǒng)的單轎廂電梯但這種無重電梯只能用于低層且曳引設備功率比相同速度載重的要大一倍。由于現(xiàn)在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很多人員往往只活動在某一區(qū)間的樓層,同時會有一些人要上樓,也有一些人要下樓,傳統(tǒng)的電梯等待時間長,且能耗較高,不利于節(jié)能環(huán)保。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無對重且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單井道雙轎廂電梯。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井道四轎廂電梯,每個井道中均包括轎廂、均衡梁、曳引設備、曳引繩和補償繩系統(tǒng),所述轎廂包括活動設置在左井道中的左上轎廂和左下轎廂以及活動設置在右井道中的右上轎廂和右下轎廂,所述曳引設備包括第一曳引設備和第二曳引設備,所述曳引繩包括第一曳引繩和第二曳引繩;左上轎廂和左下轎廂通過第一曳引設備和第一曳引繩活動連接相互配合,右上轎廂和右下轎廂通過第二曳引設備和第二曳引繩活動連接相互配合,同時,四個轎廂又通過補償繩系統(tǒng)活動連接相互配合。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左上轎廂底部設置有左上轎廂反繩輪,所述左下轎廂底部設置有左下轎廂反繩輪,所述右上轎廂底部設置有右上轎廂反繩輪,所述右下轎廂底部設置有右下轎廂反繩輪。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曳引繩從第一曳引設備一端向下到左上轎廂,通過左上轎廂反繩輪向上繞過均衡梁再向下到左下轎廂,通過左下轎廂反繩輪向上連接至第一曳引設備;所述第二曳引繩從第二曳引設備一端向下到右上轎廂,通過右上轎廂反繩輪向上繞過均衡梁再向下到右下轎廂,通過右下轎廂反繩輪向上連接至第二曳引設備。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曳引設備和第二曳引設備均設置在左井道和右井道中間。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曳引設備包括第一曳引機和第一曳引繩調(diào)節(jié)器;所述第二曳引設備包括第二曳引機和第二曳引繩調(diào)節(jié)器。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補償繩系統(tǒng)包括補償繩、設置在左上轎廂底部的左上轎廂補償繩輪、設置在左下轎廂底部的左下轎廂補償繩輪、設置在右上轎廂底部的右上轎廂補償繩輪、設置在右下轎廂底部的右下轎廂補償繩輪、設置在兩個井道底部的第一補償繩張緊裝置和第二補償繩張緊裝置以及分別設置在兩個補償繩張緊裝置上的第一補償繩張緊輪和第二補償繩張緊輪。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補償繩一端通過左上轎廂補償繩輪向下到達并通過第二補償繩張緊輪向上,通過右下轎廂補償繩輪再向下通過第二補償繩張緊裝置向上,到達并通過右上轎廂補償繩輪向下,到達并通過第一補償繩張緊輪向上,通過左下轎廂補償繩輪再向下通過第一補償繩張緊裝置向上,與補償繩另一端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一種雙井道四轎廂電梯,采用每個曳引設備同時連接兩個轎廂,滿足一些人上樓的同時一些人下樓,兩個轎廂負責上樓的乘客,兩個轎廂負責下樓的乘客,且利用轎廂及人員自身的重量相互平衡,取消了對重系統(tǒng),減小了曳引設備正常工作負載,控制柜采用了四象限變頻器,可以實現(xiàn)電機重載向下時發(fā)電智能并入電網(wǎng),曳引繩調(diào)節(jié)器可以對曳引繩的高度調(diào)整,以彌補曳引繩繩長或層高高度差異,實現(xiàn)兩站同時精確平層。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井道四轎廂電梯的井道內(nèi)結構示意圖。圖1中:1、均衡梁,2、左上轎廂,3、左下轎廂,4、右上轎廂,5、右下轎廂,6、第一曳引設備,7、第二曳引設備,8、第一曳引機,9、第一曳引繩調(diào)節(jié)器,10、第二曳引機,11、第二曳引繩調(diào)節(jié)器,12、第一曳引繩,13、第二曳引繩,14、左上轎廂反繩輪,15、左下轎廂反繩輪,16、右上轎廂反繩輪,17、右下轎廂反繩輪,18、補償繩,19、左上轎廂補償繩輪,20、左下轎廂補償繩輪,21、右上轎廂補償繩輪,22、右下轎廂補償繩輪,23、第一補償繩張緊裝置,24、第二補償繩張緊裝置,25、第一補償繩張緊輪,26、第二補償繩張緊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雙井道四轎廂電梯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一種雙井道四轎廂電梯,每個井道中均包括轎廂、均衡梁1、曳引設備、曳引繩和補償繩系統(tǒng),所述轎廂包括活動設置在左井道中的左上轎廂2和左下轎廂3以及活動設置在右井道中的右上轎廂4和右下轎廂5,所述曳引設備包括均設置在左井道和右井道中間的第一曳引設備6和第二曳引設備7,第一曳引設備6包括第一曳引機8和第一曳引繩調(diào)節(jié)器9,第二曳引設備7包括第二曳引機10和第二曳引繩調(diào)節(jié)器11,所述曳引繩包括第一曳引繩12和第二曳引繩13 ;所述左上轎廂2底部設置有左上轎廂反繩輪14,所述左下轎廂3底部設置有左下轎廂反繩輪15,所述右上轎廂4底部設置有右上轎廂反繩輪16,所述右下轎廂5底部設置有右下轎廂反繩輪17 ;所述第一曳引繩12從第一曳引設備6一端向下到左上轎廂2,通過左上轎廂反繩輪14向上繞過均衡梁I再向下到左下轎廂3,通過左下轎廂反繩輪15向上連接至第一曳引設備6 ;所述第二曳引繩13從第二曳引設備7 —端向下到右上轎廂4,通過右上轎廂反繩輪16向上繞過均衡梁I再向下到右下轎廂5,通過右下轎廂反繩輪17向上連接至第二曳引設備7。所述補償繩系統(tǒng)包括補償繩18、設置在左上轎廂2底部的左上轎廂補償繩輪19、設置在左下轎廂3底部的左下轎廂補償繩輪20、設置在右上轎廂4底部的右上轎廂補償繩輪21、設置在右下轎廂5底部的右下轎廂補償繩輪22、設置在兩個井道底部的第一補償繩張緊裝置23和第二補償繩張緊裝置24以及分別設置在兩個補償繩張緊裝置上的第一補償繩張緊輪25和第二補償繩張緊輪26 ;所述補償繩18 —端通過左上轎廂補償繩輪19向下到達并通過第二補償繩張緊輪26向上,通過右下轎廂補償繩輪22再向下通過第二補償繩張緊裝置24向上,到達并通過右上轎廂補償繩輪21向下,到達并通過第一補償繩張緊輪25向上,通過左下轎廂補償繩輪20再向下通過第一補償繩張緊裝置23向上,與補償繩18另一端連接。在電梯使用時,曳引設備轉動,當上轎廂向上時,下轎廂向下,當上轎廂向下時,下轎廂向上,滿足了一些人上樓的同時一些人下樓,且利用轎廂及人員自身的重量相互平衡,取消了對重系統(tǒng),減小了曳引設備正常工作負載,控制柜采用了四象限變頻器,可以實現(xiàn)電機重載向下時發(fā)電智能并入電網(wǎng),曳引繩調(diào)節(jié)器可以對曳引繩的高度調(diào)整,以彌補曳引繩繩長或層高高度差異,實現(xiàn)兩站同時精確平層,補償繩系統(tǒng)則用來平衡曳引繩的重量。在電梯中裝有高精度載重稱量裝置,在上班高峰時,實現(xiàn)公交化運行,當上行一側滿載時,可以對上半?yún)^(qū)段的乘客實行上半?yún)^(qū)段不下客,當?shù)竭_頂層返回下行時下客,以平衡轎廂重量,節(jié)省電力消耗。上述的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運用的實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雙井道四轎廂電梯,每個井道中均包括轎廂、均衡梁、曳引設備、曳引繩和補償繩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轎廂包括活動設置在左井道中的左上轎廂和左下轎廂以及活動設置在右井道中的右上轎廂和右下轎廂,所述曳引設備包括第一曳引設備和第二曳引設備,所述曳引繩包括第一曳引繩和第二曳引繩;左上轎廂和左下轎廂通過第一曳引設備和第一曳引繩活動連接相互配合,右上轎廂和右下轎廂通過第二曳引設備和第二曳引繩活動連接相互配合,同時,四個轎廂又通過補償繩系統(tǒng)活動連接相互配合。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井道四轎廂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轎廂底部設置有左上轎廂反繩輪,所述左下轎廂底部設置有左下轎廂反繩輪,所述右上轎廂底部設置有右上轎廂反繩輪,所述右下轎廂底部設置有右下轎廂反繩輪。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雙井道四轎廂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曳引繩從第一曳引設備一端向下到左上轎廂,通過左上轎廂反繩輪向上繞過均衡梁再向下到左下轎廂,通過左下轎廂反繩輪向上連接至第一曳引設備;所述第二曳引繩從第二曳引設備一端向下到右上轎廂,通過右上轎廂反繩輪向上繞過均衡梁再向下到右下轎廂,通過右下轎廂反繩輪向上連接至第二曳引設備。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雙井道四轎廂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曳引設備和第二曳引設備均設置在左井道和右井道中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雙井道四轎廂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曳引設備包括第一曳引機和第一曳引繩調(diào)節(jié)器;所述第二曳引設備包括第二曳引機和第二曳引繩調(diào)節(jié)器。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井道四轎廂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償繩系統(tǒng)包括補償繩、設置在左上轎廂底部的左上轎廂補償繩輪、設置在左下轎廂底部的左下轎廂補償繩輪、設置在右上轎廂底部的右上轎廂補償繩輪、設置在右下轎廂底部的右下轎廂補償繩輪、設置在兩個井道底部的第一補償繩張緊裝置和第二補償繩張緊裝置以及分別設置在兩個補償繩張緊裝置上的第一補償繩張緊輪和第二補償繩張緊輪。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雙井道四轎廂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償繩一端通過左上轎廂補償繩輪向下到達并通過第二補償繩張緊輪向上,通過右下轎廂補償繩輪再向下通過第二補償繩張緊裝置向上,到達并通過右上轎廂補償繩輪向下,到達并通過第一補償繩張緊輪向上,通過左下轎廂補償繩輪再向下通過第一補償繩張緊裝置向上,與補償繩另一端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井道四轎廂電梯,每個井道中均包括轎廂、均衡梁、曳引設備、曳引繩和補償繩系統(tǒng),所述轎廂包括活動設置在左井道中的左上轎廂和左下轎廂以及活動設置在右井道中的右上轎廂和右下轎廂,所述曳引設備包括第一曳引設備和第二曳引設備,所述曳引繩包括第一曳引繩和第二曳引繩;左上轎廂和左下轎廂通過第一曳引設備和第一曳引繩活動連接相互配合,右上轎廂和右下轎廂通過第二曳引設備和第二曳引繩活動連接相互配合,同時,四個轎廂又通過補償繩系統(tǒng)活動連接相互配合。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只需活動在某一區(qū)間樓層的高層建筑的人員運輸。
文檔編號B66B11/04GK203048360SQ20132004602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28日
發(fā)明者王乾 申請人:舒馬克電梯(張家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