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音棉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吸音棉,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shè)置的一第一無紡布層、一滌綸層以及一第二無紡布層;通過第一無紡布層和第二無紡布層上的第一凹位和第四凹位,增加了對聲音的吸收面積,同時使一部分聲音在第一無紡布層和第二無紡布層內(nèi)反射和被逐步吸收,另一部分聲音通過第一無紡布層和第二無紡布層分別滲入或通過第一引導孔和第二引導孔分別被引入到滌綸層上的第二凹位和第三凹位內(nèi),第二凹位和第三凹位使聲音只能在滌綸層內(nèi)部反射并被逐步吸收,從而提高了吸音棉的吸音效果。
【專利說明】
吸首棉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音棉。
【背景技術(shù)】
[0002]市場上的吸音棉大多采用簡單的層疊結(jié)構(gòu),對聲音的吸附能力有限。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吸音棉,其通過增加對聲音吸收面積和改變聲音的反射方向,提高了對聲音的吸附效果。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吸音棉,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shè)置的一第一無紡布層、一滌綸層以及一第二無紡布層;
[0005]所述第一無紡布層的上表面開設(shè)有多個排布呈蜂窩狀且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一凹位,所述第一凹位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所述第一凹位的底部開設(shè)有一貫穿所述第一無紡布層的第一引導孔,所述滌綸層上表面開設(shè)有多個排布呈蜂窩狀且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二凹位,所述第二凹位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所述第二凹位的上部與所述第一引導孔的下部連通,所述滌綸層下表面開設(shè)有多個排布呈蜂窩狀且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三凹位,所述第三凹位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所述第二無紡布層下表面開設(shè)有多個排布呈蜂窩狀且上端大、下端小的第四凹位,所述第四凹位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所述第四凹位的上部開設(shè)有貫穿所述第二無紡布層的第二引導孔,所述第三凹位的下部與所述第二引導孔的上部連通。
[0006]具體地,所述第一引導孔與所述第二凹位的中心線錯位設(shè)置。
[0007]具體地,所述第二引導孔與所述第三凹位的中心線錯位設(shè)置。
[000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吸音棉,通過第一無紡布層和第二無紡布層上的第一凹位和第四凹位,增加了對聲音的吸收面積,同時使一部分聲音在第一無紡布層和第二無紡布層內(nèi)反射和被逐步吸收,另一部分聲音通過第一無紡布層和第二無紡布層分別滲入或通過第一引導孔和第二引導孔分別被引入到滌綸層上的第二凹位和第三凹位內(nèi),第二凹位和第三凹位使聲音只能在滌綸層內(nèi)部反射并被逐步吸收,從而提高了吸音棉的吸音效果。
【附圖說明】
[000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吸音棉的剖視圖。
[0011 ]圖2是圖1中第一無紡布的截面圖。
[0012]圖3是圖1中滌綸層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4]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吸音棉,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shè)置的一第一無紡布層1、一滌纟侖層2以及一第二無紡布層3;
[0015]第一無紡布層I的上表面開設(shè)有多個排布呈蜂窩狀且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一凹位11,第一凹位11橫截面為正六邊形,第一凹位11的底部開設(shè)有一貫穿第一無紡布層I的第一引導孔12,滌綸層2上表面開設(shè)有多個排布呈蜂窩狀且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二凹位21,第二凹位21橫截面為正六邊形,第二凹位21的上部與第一引導孔12的下部連通,滌綸層2下表面開設(shè)有多個排布呈蜂窩狀且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三凹位22,第三凹位22橫截面為正六邊形,第二無紡布層3下表面開設(shè)有多個排布呈蜂窩狀且上端大、下端小的第四凹位31,第四凹位31橫截面為正六邊形,第四凹位31的上部開設(shè)有貫穿第二無紡布層3的第二引導孔32,第三凹位22的下部與第二引導孔32的上部連通。
[0016]具體地,第一引導孔12與第二凹位21的中心線錯位設(shè)置,這樣從第一引導孔12進入第二凹位21的音波,通過第二凹位21上的斜面,就無法反射出第二凹位21,只能在第二凹位21內(nèi)部反射和逐步吸收。
[0017]具體地,第二引導孔32與第三凹位22的中心線錯位設(shè)置,這樣從第二引導孔32進入第三凹位22的音波,通過第三凹位22上的斜面,就無法反射出第三凹位22,只能在第三凹位22內(nèi)部反射和逐步吸收。
[0018]進一步地,滌綸層2由聚丙烯纖維和聚酯纖維組成。
[001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吸音棉,其工作原理為:當聲音傳至第一無紡布層I時,第一無紡布層I上表面開設(shè)的第一凹位11使第一無紡布層I對聲音的吸收面積更大,同時第一凹位11底部的斜面(未示出)會改變聲音的反射方向,讓聲音在第一無紡布層I內(nèi)反射和被吸收,一部分聲音經(jīng)過第一無紡布層I被吸收,另一部分聲音則透過第一無紡布層I或通過第一引導孔12進入滌綸層2上的第二凹位21,第二凹位21底部的斜面(未示出)使聲音在第二凹位21內(nèi)部反射,被滌綸層2逐步吸收;同樣的,當聲音傳至第二無紡布層3,第二無紡布層3下表面開設(shè)的第四凹位31使第二無紡布層3對聲音的吸收面積更大,同時第四凹位31上部的斜面(未示出)會改變聲音的反射方向,讓聲音在第二無紡布層3內(nèi)反射和被吸收,一部分聲音經(jīng)過第二無紡布層3能量被吸收,另一部分聲音則透過第二無紡布層3或通過第二引導孔32進入滌綸層2下的第三凹位22,第三凹位22上部的斜面(未示出)使聲音在第三凹位22內(nèi)部反射,被滌綸層2逐步吸收。
[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吸音棉,通過第一無紡布層I和第二無紡布層3上的第一凹位11和第四凹位31,增加了對聲音的吸收面積,同時使一部分聲音在第一無紡布層I和第二無紡布層3內(nèi)反射和被逐步吸收,另一部分聲音通過第一無紡布層I和第二無紡布層3分別滲入或通過第一引導孔12和第二引導孔32分別被引入到滌綸層2上的第二凹位21和第三凹位22內(nèi),第二凹位21和第三凹位22使聲音只能在滌綸層2內(nèi)部反射并被逐步吸收,從而提高了吸音棉的吸音效果。
[0021]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quán)項】
1.一種吸音棉,其特征在于,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shè)置的一第一無紡布層、一滌綸層以及一第二無紡布層; 所述第一無紡布層的上表面開設(shè)有多個排布呈蜂窩狀且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一凹位,所述第一凹位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所述第一凹位的底部開設(shè)有一貫穿所述第一無紡布層的第一引導孔,所述滌綸層上表面開設(shè)有多個排布呈蜂窩狀且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二凹位,所述第二凹位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所述第二凹位的上部與所述第一引導孔的下部連通,所述滌綸層下表面開設(shè)有多個排布呈蜂窩狀且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三凹位,所述第三凹位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所述第二無紡布層下表面開設(shè)有多個排布呈蜂窩狀且上端大、下端小的第四凹位,所述第四凹位橫截面為正六邊形,所述第四凹位的上部開設(shè)有貫穿所述第二無紡布層的第二引導孔,所述第三凹位的下部與所述第二引導孔的上部連通。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導孔與所述第二凹位的中心線錯位設(shè)置。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吸音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導孔與所述第三凹位的中心線錯位設(shè)置。
【文檔編號】B32B33/00GK205705634SQ20162051527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31日
【發(fā)明人】黃鳳奎
【申請人】深圳市詮鴻復合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