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制缽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農機具領域,具體地講就是涉及棉花營養(yǎng)缽制作的一種新型制缽器。
【背景技術】
[0002]棉花,是我國最為普遍和廣泛的經濟作物,為我國經濟發(fā)展做出重要貢獻。中國是世界上棉花單產量最大的國家。棉花在其栽培過程中,營養(yǎng)缽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大大提高了棉花秧苗的成活率,而制缽器就是專門用來制作營養(yǎng)缽的一種農業(yè)器具。
[0003]經過人們在生產作業(yè)中經驗的不斷積累,對制缽器也做過很多次改進,目前市面上有焊接的、沖壓成型的、單筒的、多筒組合式的、單臂的等等,多種多樣。但是,在生產實踐中發(fā)現(xiàn),市面上的這些制缽器仍然存在著三大問題:一是更換零部件不方便。市面上的制缽器都是采用焊接的方式連接起來的,是一個整體,若其中有一個零部件損壞,則無法對其更換,只能將制缽器整個換掉,造成資源的浪費和成本的增加;二是體積大,運輸不便。制缽器有半人多高,且焊接而成,不能拆分,攜帶它不管去哪里,都極為不便;三是結構嚴實,內部結構不透明化。因是焊接而成,內部結構無法看到,農民在使用時,不能完全弄懂其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對制作出營養(yǎng)缽的效果有很大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其做進一步改進。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就能有效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提供具有設計科學合理、安裝方便快捷、零部件可拆卸、占空間小、便于運輸、內部結構一目了然等特點的一種新型制缽器,它的每一個零部件都可拆卸,任何零部件損壞時都能方便的更換,且組裝過程簡單易懂,農民自己在家就能組裝,相比傳統(tǒng)的制缽器,更加實用,是廣大農民朋友的得力幫手,值得大力推廣普及。
[0005]本發(fā)明的技術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新型制缽器,由把手、支桿、腳踏板、頂桿、蓋片、芯頭組件、帶耳制缽器筒所組成,把手與支桿上端相連接,支桿底端與帶耳制缽器筒相連接,腳踏板位于兩根支桿之間,兩根支桿分別卡在腳踏板兩端的卡槽內,腳踏板與頂桿的上端相連接,頂桿穿過蓋片與芯頭組件相連接。
[0006]所述的把手呈圓柱形,把手上有螺紋孔,其直徑略大于支桿的直徑
[0007]所述的支桿上有螺帽,上端用來鎖緊把手,下端用來鎖緊帶耳制缽器筒;
[0008]所述的腳踏板、蓋片、芯頭組件上有螺紋孔,其直徑略大于頂桿的直徑;
[0009]所述的頂桿上有螺帽,上端用來鎖緊腳踏板,下端用來鎖緊蓋片、芯頭組件;
[0010]所述的蓋片位于芯頭組件的上平面,由一個或多個圓形結構組成,適用于單筒和多筒制缽器,其外圓直徑略大于芯頭組件的上沿外圓直徑;
[0011]所述的芯頭組件采用高強耐磨塑料或金屬制造而成,芯頭組件的中央設計有與頂桿連接的螺紋孔;
[0012]所述的帶耳制缽器筒,是在制缽器筒的基礎上,在其兩端增加了兩個連接頭;
[0013]所述的一種新型制缽器,支桿與把手、帶耳制缽器筒相接處,頂桿與腳踏板、蓋片、芯頭組件相接處都采用的是螺紋螺帽鎖緊方式;
[0014]所述的一種新型制缽器,其組裝方式適用于單臂制缽器、單筒制缽器、多筒制缽器等各種制鉢器;
[0015]本發(fā)明產品的工作原理是:將原來制缽器的連接方式由焊接改為螺紋螺帽鎖緊,在制缽器各零部件相連接處,設計有螺紋、螺紋孔、螺帽,使得制缽器由一個不可拆的整體變?yōu)榻M裝式可拆卸的結構,便于任何零部件的拆卸和更換。
[001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1、設計科學合理,維修方便快捷。傳統(tǒng)制缽器是焊接而成,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其中一個零部件損壞了,就只能更換整個制缽器,這樣既浪費資源又增加成本,本發(fā)明產品改原來的焊接為螺紋螺帽鎖緊,并且在制缽器各零部件相連接處,設計有螺紋、螺紋孔、螺帽,使得制缽器在維修需更換零部件時,只需將損壞的零部件拆卸下來,換上好的即可,方便快捷。
[0018]2、體積小,便于運輸。制缽器成品將近有半人多高,攜帶不是很方便,本產品可拆卸成一堆零部件,一個小包即可裝下,大大減小其所占面積,不管運輸到哪,都極為方便。
[0019]3、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由于本發(fā)明產品的所有零部件可拆卸,使用者在自行組裝的過程中,對制缽器的內部構造和工作原理一目了然,有利于人們在使用制缽器時技藝更加精湛,從而提高其所做出營養(yǎng)缽的質量和速度。
【附圖說明】
[0020]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更進一步說明
[0021]圖1是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并兼作摘要附圖
[0022]圖中:1、把手,2、支桿,3、腳踏板,4、頂桿,5、蓋片,6、芯頭組件,7、帶耳制缽器筒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更為詳細的說明,但只要在本發(fā)明的要旨范圍內,并不僅限于以下實施例。
[0024]一種新型制缽器,由把手⑴、支桿(2)、腳踏板(3)、頂桿⑷、蓋片(5)、芯頭組件
(6)、帶耳制缽器筒(7)所組成。把手(I)與支桿(2)上端相連接,支桿(2)底端與帶耳制缽器筒(7)相連接,腳踏板(3)位于兩根支桿(2)之間,兩根支桿(2)分別卡在腳踏板(3)兩端的卡槽內,腳踏板⑶與頂桿⑷的上端相連接,頂桿⑷穿過蓋片(5)與芯頭組件(6)相連接。
[0025]組裝時:將兩根支桿(2)穿過把手⑴的兩個螺紋孔,并用螺帽鎖緊,腳踏板(3)置于兩根支桿(2)之間,兩根支桿(2)分別卡在腳踏板(3)兩端的卡槽內,然后將三根頂桿
(4)分別穿過腳踏板(3)上的三個螺紋孔,用螺帽鎖緊,頂桿(4)下端依次穿過蓋片(5)、芯頭組件¢),并用螺帽鎖緊,兩根支桿(2)的下端與帶耳制缽器筒(7)兩端的連接頭相連接,并用螺帽鎖緊。至此,完成整個組裝過程。拆卸時,按照同樣的原理擰下螺帽即可輕松的將制缽器拆成一個個零部件。
【主權項】
1.一種新型制缽器,由把手(I)、支桿(2)、腳踏板(3)、頂桿(4)、蓋片(5)、芯頭組件(6)、帶耳制缽器筒(7)所組成,其特征在于:把手(I)與支桿(2)上端相連接,支桿(2)底端與帶耳制缽器筒(7)相連接,腳踏板(3)位于兩根支桿(2)之間,兩根支桿(2)分別卡在腳踏板(3)兩端的卡槽內,腳踏板(3)與頂桿(4)的上端相連接,頂桿(4)穿過蓋片(5)與芯頭組件(6)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的一種新型制缽器,由把手、支桿、腳踏板、頂桿、蓋片、芯頭組件、帶耳制缽器筒所組成,把手與支桿上端相連接,支桿底端與帶耳制缽器筒相連接,腳踏板位于兩根支桿之間,兩根支桿分別卡在腳踏板兩端的卡槽內,腳踏板與頂桿的上端相連接,頂桿穿過蓋片與芯頭組件相連接。它是具有設計科學合理、安裝方便快捷、零部件可拆卸、占空間小、便于運輸、內部結構一目了然等特點的一種新型制缽器,它的每一個零部件都可拆卸,任何零部件損壞時都能方便的更換,且組裝過程簡單易懂,農民自己在家就能組裝,相比傳統(tǒng)的制缽器,更加實用,是廣大農民朋友的得力幫手。
【IPC分類】A01G9/10
【公開號】CN105638294
【申請?zhí)枴?br>【發(fā)明人】李秋實
【申請人】李秋實
【公開日】2016年6月8日
【申請日】2014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