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100),包括支架(10)、轉動臂(20)、切割工具(30)及卸荷機構(40),支架(10)包括第一支撐臂(11);轉動臂(20)的第一端(21)轉動設于第一支撐臂(11)上,并且其與第一支撐臂(11)之間設有初始區(qū)域及轉動區(qū)域;切割工具(30)轉動設于轉動臂(20)的第二端(22)上;卸荷機構(40)包括卸荷回復件(41),卸荷回復件(41)的一端部連接于支架(10)上,另一端部連接于轉動臂(20)上。當下墜物作用于切割工具(30)上時,轉動臂(20)帶動卸荷回復件(41)從初始區(qū)域轉至轉動區(qū)域,以由卸荷回復件(41)將切割工具(30)受到的作用力衰減卸去,并由其使轉動臂(20)回至初始區(qū)域。
【專利說明】
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切割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于一些切割設備,如繩鋸機,其存在以下問題:在切割過程中,建筑物混凝土被切割時,被切除的部分因自身重量而會出現(xiàn)下沉式下落情況,如常見的混凝土支撐梁被切割拆除或切斷時,被切除的混凝土會出現(xiàn)下沉情況,并形成一下墜物,而該下墜物產(chǎn)生的重力很大,常常是數(shù)噸甚至數(shù)十噸的重力,那么,據(jù)此,此時的下墜物會帶動金剛石串珠繩連帶機器一起下沉幾公分或者十來公分,而此種狀況會造成金剛石串珠繩被拉斷,繼而引發(fā)傷人傷物的現(xiàn)象,或者造成機器損傷、故障頻發(fā),以致機器的使用壽命大大降低的現(xiàn)象。
[0003]而對于上述無可避免的問題,當前常用的辦法就是通過使機器中的某個部件自動損毀,以保全機器的主要部件以及避免金剛石串珠繩被拉斷。例如,通過使轉動裝置的鏈條自斷、轉動齒輪斷裂或者保護銷斷裂等,以保全機器的主要部件,以及避免金剛石串珠繩的斷裂。但是,此種解決方式會因為需要更換斷裂部件而影響工作時間,降低工作效率,并加大生產(chǎn)成本。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技術手段以解決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之缺陷,提供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切割設備在遇到切割對象下墜時因采用使某些部件損壞以保證整機及切割工具安全的方式而存在工作時間不連續(xù)、維修麻煩、維修耗時、工作效率低、生產(chǎn)成本大的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包括:
[0007]用以供部件安裝設置及對該部件起支撐作用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撐臂;
[0008]用以轉動帶動設于其上的部件以使該部件受壓時可移動至另一位置的轉動臂,所述轉動臂包括有第一端及與所述第一端相對設置的第二端,所述轉動臂的第一端轉動設于所述第一支撐臂上,并且所述轉動臂與所述第一支撐臂之間設有可供所述轉動臂相對于所述第一支撐臂為靜止設置的初始區(qū)域、及可供所述轉動臂相對于所述第一支撐臂為轉動設置的轉動區(qū)域;
[0009]用以對切割對象進行切割加工的切割工具,所述切割工具轉動設于所述轉動臂的第二端上;及
[0010]用以對所述切割工具因異常情況而承受的異常過大載荷進行卸荷操作的卸荷機構,所述卸荷機構包括一可使所述切割工具上承受的異常過大載荷卸去并可驅使所述轉動臂從所述轉動區(qū)域回至所述初始區(qū)域的卸荷回復件,所述卸荷回復件的一端部連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卸荷回復件的另一端部連接于所述轉動臂上。
[0011]具體地,所述卸荷回復件為拉簧。
[0012]進一步地,所述拉簧的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臂上,所述拉簧的另一端部連接于所述轉動臂上,并靠近設于所述轉動臂上的所述切割工具,且所述拉簧的中心線與位于所述初始區(qū)域的所述轉動臂的中心線重合。
[0013]優(yōu)選地,所述支架還包括第二支撐臂,所述第二支撐臂設于所述第一支撐臂的上端;
[0014]所述拉簧的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撐臂上,所述拉簧的另一端部連接于所述轉動臂上,并靠近設于所述轉動臂上的所述切割工具,且所述拉簧的中心線與位于所述初始區(qū)域時的所述轉動臂的中心線夾設有一夾設角Θ,且0°<θ<90°。
[0015]優(yōu)選地,所述支架還包括第二支撐臂和第三支撐臂,所述第三支撐臂位于所述轉動臂的上方并與所述轉動臂相對設置,且所述第三支撐臂與位于所述初始區(qū)域時的所述轉動臂平行設置,所述第二支撐臂的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臂,所述第二支撐臂的另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三支撐臂;
[0016]所述拉簧的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三支撐臂上,所述拉簧的另一端部連接于所述轉動臂上,并靠近設于所述轉動臂上的所述切割工具,且所述拉簧的中心線與位于所述初始區(qū)域時的所述轉動臂的中心線垂直相交。
[0017]具體地,所述卸荷回復件為壓簧。
[0018]進一步地,所述支架還包括第二支撐臂和第三支撐臂,所述第三支撐臂位于所述轉動臂的下方并與所述轉動臂相對設置,且所述第三支撐臂與位于所述初始區(qū)域時的所述轉動臂平行設置,所述第二支撐臂的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臂,所述第二支撐臂的另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三支撐臂;
[0019]所述壓簧的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三支撐臂上,所述壓簧的另一端部連接于所述轉動臂上,并靠近設于所述轉動臂上的所述切割工具,且所述壓簧的中心線與位于所述初始區(qū)域時的所述轉動臂的中心線垂直相交。
[0020]具體地,所述切割卸荷裝置還包括用以鎖緊固定所述轉動臂以使所述轉動臂固定在所述初始區(qū)域與所述轉動區(qū)域之間的任一處位置的固定機構。
[0021]較佳地,所述固定機構包括一鎖緊螺釘,所述鎖緊螺釘一端連接于所述轉動臂,另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臂。
[0022]較佳地,所述固定機構包括減振墊件、及用以使所述減振墊件固持定位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連接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固持件設有一可供所述減振墊件容置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包容所述轉動臂與所述第一支撐臂之間連接處;所述減振墊件設于所述容置槽內(nèi),并接觸于所述轉動臂和所述第一支撐臂兩者。
[0023]本實用新型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的技術效果為:當切割工具切割指定切割對象時,若被切割部分出現(xiàn)下墜情況,被切割部分下墜時產(chǎn)生的作用力會直接作用在切割工具上;切割工具受力后,其會將力傳遞至轉動臂上;轉動臂受力后,其會帶動卸荷回復件從初始區(qū)域轉至轉動區(qū)域,并根據(jù)其所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在轉動區(qū)域內(nèi)轉動至相應的位置,以避免切割工具被下墜物壓壞,并借由卸荷回復件將其受到的作用力衰減卸去;而當轉動臂上的作用力被衰減一定程度后,若其力值小于卸荷回復件自身的回復力,此時,該卸荷回復件會根據(jù)轉動臂上的作用力的衰減變化而慢慢驅使轉動臂從轉動區(qū)域回至初始區(qū)域。
[0024]另外,當切割工具切割指定切割對象時,若切割對象某一部分因密度、材料等因素致使切割工具的切割阻力突然增大時,此刻,切割工具會將其受到的作用力傳遞至轉動臂上;轉動臂受力后,其會帶動卸荷回復件從初始區(qū)域轉至轉動區(qū)域,并根據(jù)其所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在轉動區(qū)域內(nèi)轉動至相應的位置,以避免切割工具被突然增大的阻力損傷,并借由卸荷回復件將其受到的作用力衰減卸去;而當轉動臂上的作用力被衰減一定程度后,若其力值小于卸荷回復件自身的回復力,此時,該卸荷回復件會根據(jù)轉動臂上的作用力的衰減變化而慢慢驅使轉動臂從轉動區(qū)域回至初始區(qū)域。
[0025]綜上可見,該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具有如下優(yōu)點:
[0026]1、當切割工具切到較硬物質時或者切割中卡死時,可借由卸荷回復件的卸荷回復作用,使到切割工具得以緩沖,減少損壞幾率;同時地,由于切割工具的損壞幾率大大降低,而由其引發(fā)的損壞濺出傷人事故也相應大大降低,有利于保證作業(yè)人員的安全性;
[0027]2、由于卸荷回復件在切割過程中起到張弛作用,那么,使到切割工具切割時就相對均勻有度,而相應地,切割工具的磨損消耗也會大幅降低,有利于提高切割工具的使用壽命,降低成本,提高切割效率;同時地,還可減少能源損耗成本、人工成本以及機器使用成本;再有,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減少需要經(jīng)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操控切割設備的限制,進一步地降低生產(chǎn)成本;
[0028]3、切割卸荷裝置的設置使用,可以對整個機器電路、油路、機械傳動系統(tǒng)起著一個緩沖作用,而以此,對于整個機器來說,大大降低機器的維修率、故障發(fā)生率及保養(yǎng)成本;同時地,可使到切割設備的連續(xù)工作時間得到保障和延長,使機器在工作時間內(nèi)大大提高效率和產(chǎn)能,從而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chǎn)效率;
[0029]4、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在遇到建筑物混凝土被切割部分下墜時通過使某些部件損壞以保全整機及切割工具的方式,本申請中的切割卸荷裝置的設置,除了無需損壞部件,還有利于保證工作時間的持續(xù)進行,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生產(chǎn)成本;
[0030]5、由于切割卸荷裝置的設置,可大大降低機器的整體承載能力的限制要求,據(jù)此,可減少制造材料的使用,降低機器的整體重量,從而使到機器更輕巧,更便于運輸組裝,而生產(chǎn)成本也更低,價格更實惠;
[0031]6、借由固定機構的設置,可使到轉動臂固定在初始區(qū)域與轉動區(qū)域之間的任一處位置,以可使轉動臂轉動設于第一支撐臂上隨意調(diào)節(jié)為固定設于第一支撐臂上。由此,若遇到優(yōu)先考慮切割設備的加工效率的情況下,那么,可通過固定機構以使轉動臂固定在初始區(qū)域,而切割工具也會跟隨轉動臂的固定而被固定,此時,位于初始區(qū)域的切割工具具有最佳的切割效率,借此,便可以使到整個切割設備調(diào)整為高加工效率的切割設備;
[0032]7、固定機構中的減振墊件的設置,可根據(jù)實際需要,而設置不同硬度。如需要減振墊件完全抵頂轉動臂和第一支撐臂兩者以使轉動臂固定在初始區(qū)域,可選取邵氏硬度70-100HA的減振墊件,而此種情況大多為優(yōu)先考慮切割設備的加工效率的情況下;如需要減振墊件對轉動臂起到緩沖減振作用,可選取邵氏硬度30-60HA的減振墊件。同時,也可見,減振墊件的設置,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及客戶需求而靈活設置。
【附圖說明】
[003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的示意圖;
[003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0035]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的轉動臂轉至轉動區(qū)域時的示意圖;
[0036]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0037]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0038]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0039]圖7為圖6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41 ] 實施例一:
[0042]請參閱圖1,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的實施例一進行闡述。
[0043]本實施例的切割設備以繩鋸機作為例子闡述說明,當然,該切割設備也可為其它技術領域的切割設備;而切割對象主要為建筑物混凝土、大理石荒料等;切割卸荷裝置100包括支架10、轉動臂20、切割工具30及卸荷機構40,下面對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的各部件作進一步描述:
[0044]支架10為用以供部件安裝設置及對該部件起支撐作用,其中,支架10包括第一支撐臂11;
[0045]轉動臂20為用以轉動帶動設于其上的部件,以使該部件受壓時可移動至另一位置,其中,轉動臂20包括有第一端21及與第一端21相對設置的第二端22,轉動臂20的第一端21轉動設于第一支撐臂11上,并且轉動臂20與第一支撐臂11之間設有可供轉動臂20相對于第一支撐臂11為靜止設置的初始區(qū)域C、及可供轉動臂20相對于第一支撐臂11為轉動設置的轉動區(qū)域D;
[0046]切割工具30為用以對切割對象進行切割加工,其中,切割工具30轉動設于轉動臂20的第二端22上;具體地,切割工具30為一工作輪31、及繞設于工作輪31上以接觸切割指定的切割對象的金剛石串珠繩;
[0047]卸荷機構40為用以對切割工具30因異常情況而承受的異常過大載荷進行卸荷操作,其中,卸荷機構40包括一可使切割工具30上承受的異常過大載荷卸去并可驅使轉動臂20從轉動區(qū)域D回至初始區(qū)域C的卸荷回復件41,卸荷回復件41的一端部連接于支架10上,卸荷回復件41的另一端部連接于轉動臂20上。
[0048]當切割工具30切割指定切割對象時,若被切割部分出現(xiàn)下墜情況,被切割部分下墜時產(chǎn)生的作用力會直接作用在切割工具30上;切割工具30受力后,其會將力傳遞至轉動臂20上;轉動臂20受力后,其會帶動卸荷回復件40從初始區(qū)域C轉至轉動區(qū)域D,并根據(jù)其所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在轉動區(qū)域D內(nèi)轉動至相應的位置,以避免切割工具30被下墜物壓壞,并借由卸荷回復件41將其受到的作用力衰減卸去;而當轉動臂20上的作用力被衰減一定程度后,若其力值小于卸荷回復件41自身的回復力,此時,該卸荷回復件41會根據(jù)轉動臂20上的作用力的衰減變化而慢慢驅使轉動臂20從轉動區(qū)域D回至初始區(qū)域C。
[0049]另外,當切割工具30切割指定切割對象時,若切割對象某一部分因密度、材料等因素(如大理石荒料的材質不均)致使切割工具30的切割阻力突然增大時,此刻,切割工具30會將其受到的作用力傳遞至轉動臂20上;轉動臂20受力后,其會帶動卸荷回復件41從初始區(qū)域C轉至轉動區(qū)域D,并根據(jù)其所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在轉動區(qū)域D內(nèi)轉動至相應的位置,以避免切割工具30被突然增大的阻力損傷,并借由卸荷回復件41將其受到的作用力衰減卸去;而當轉動臂20上的作用力被衰減一定程度后,若其力值小于卸荷回復件41自身的回復力,此時,該卸荷回復件41會根據(jù)轉動臂20上的作用力的衰減變化而慢慢驅使轉動臂20從轉動區(qū)域D回至初始區(qū)域C。
[0050]綜上可見,本實施例中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100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51 ] 1、當切割工具30切到較硬物質時或者切割中卡死時,可理解地,工作輪31上的金剛石串珠繩切到較硬物質時或者切割中卡死時,其可借由卸荷回復件41的卸荷回復作用,使到金剛石串珠繩得以緩沖,減少損壞幾率;同時地,由于金剛石串珠繩的損壞幾率大大降低,而由其引發(fā)的損壞濺出傷人事故也相應大大降低,有利于保證作業(yè)人員的安全性;
[0052]2、由于卸荷回復件41在切割過程中起到張弛作用,那么,使到切割工具30切割時就相對均勻有度,而相應地,切割工具30的磨損消耗也會大幅降低,有利于提高切割工具30的使用壽命,降低成本,提高切割效率;同時地,還可減少能源損耗成本、人工成本以及機器使用成本;再有,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減少需要經(jīng)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操控切割設備的限制,進一步地降低生產(chǎn)成本;
[0053]3、切割卸荷裝置100的設置使用,可以對整個機器電路、油路、機械傳動系統(tǒng)起著一個緩沖作用,而以此,對于整個機器來說,大大降低機器的維修率、故障發(fā)生率及保養(yǎng)成本;同時地,可使到切割設備的連續(xù)工作時間得到保障和延長,使機器在工作時間內(nèi)大大提高效率和產(chǎn)能,從而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chǎn)效率;
[0054]4、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在遇到建筑物混凝土被切割部分下墜時通過使某些部件損壞以保全整機及切割工具的方式,本申請中的切割卸荷裝置100的設置,除了無需損壞部件,還有利于保證工作時間的持續(xù)進行,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生產(chǎn)成本;
[0055]5、由于切割卸荷裝置100的設置,可大大降低機器的整體承載能力的限制要求,據(jù)此,可減少制造材料的使用,降低機器的整體重量,從而使到機器更輕巧,更便于運輸組裝,而生產(chǎn)成本也更低,價格更實惠。
[0056]請再參閱圖1,本實施例的卸荷回復件41為拉簧41a,其中,拉簧41a也稱作拉伸彈簧或拉力彈簧,其是承受軸向拉力的螺旋彈簧。拉簧41a—般都用圓截面材料制造,當然,亦可使用矩形截面等的材料制造。在不承受負荷時,拉簧41a的圈與圈之間一般都是并緊的沒有間隙。其中,當轉動臂20位于初始區(qū)域C時,拉簧41a為收縮合攏;當轉動臂20轉至轉動區(qū)域D時,拉簧41a會根據(jù)轉動臂20傳來的作用力的大小而作相應的伸展張開。另外,拉簧41a取材方便,安裝也方便。
[0057]那么,當切割工具30受壓時,其也隨著轉動臂20的轉動而被牽拉伸展張開,以將轉動臂20受壓后傳來的作用力緩沖衰減,從而實現(xiàn)對切割工具30卸荷的目的;而當轉動臂20上的作用力被緩沖衰減一定程度后,若其力值小于拉簧41a自身的彈性回復力,此時,該拉簧41a會根據(jù)轉動臂20上的作用力的衰減變化而慢慢驅使轉動臂20從轉動區(qū)域D回至初始區(qū)域C,而拉簧41a也隨著轉動臂20從轉動區(qū)域D回至初始區(qū)域C而收縮合攏。
[0058]較佳地,拉簧41a的一端部連接于第一支撐臂11上,拉簧41a的另一端部連接于轉動臂20上,并靠近設于轉動臂20上的切割工具30,且拉簧41a的中心線與位于初始區(qū)域C的轉動臂20的中心線重合,相當于,拉簧41 a的中心線與位于初始區(qū)域C的轉動臂20的中心線的夾角為0°。
[0059]請繼續(xù)參閱圖1,本實施例的轉動臂20的第一端21上設有第一轉動部51,第一支撐臂11上設有與第一轉動部51轉動配合的第二轉動部52,轉動臂20的第一端21通過第一轉動部51與第二轉動部52轉動配合而轉動設于第一支撐臂11上,其中,借由第一轉動部51、第二轉動部52的設置,簡單有效地實現(xiàn)轉動臂20的第一端21與第一支撐臂11之間的轉動設置。
[0060]而為了便于安裝設置,第一轉動部51設于轉動臂20的第一端21的底端,第二轉動部52設于第一支撐臂11的底端,而第一轉動部51、第二轉動部52組合連接,即為一合頁。
[0061]當然,第一轉動部51、第二轉動部52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亦可將第一轉動部51設置為軸承或插軸,而第二轉動部52對應為插軸或軸承。其中,插軸與軸承之間的轉動配合,不但較好地實現(xiàn)轉動臂20的第一端21與第一支撐臂11之間的轉動設置,而且還取材方便,安裝方便。
[0062]下面結合各圖式,對本實施例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100的工作原理作進一步說明:
[0063]當切割工具30切割指定切割對象時,若被切割部分出現(xiàn)下墜情況,被切割部分下墜時產(chǎn)生的作用力會直接作用在切割工具30上;切割工具30受力后,其會將力傳遞至轉動臂20上;轉動臂20受力后,其會帶動卸荷回復件40從初始區(qū)域C轉至轉動區(qū)域D,并根據(jù)其所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在轉動區(qū)域D內(nèi)轉動至相應的位置,以避免切割工具30被下墜物壓壞,并借由卸荷回復件41將其受到的作用力衰減卸去;而當轉動臂20上的作用力被衰減一定程度后,若其力值小于卸荷回復件41自身的回復力,此時,該卸荷回復件41會根據(jù)轉動臂20上的作用力的衰減變化而慢慢驅使轉動臂20從轉動區(qū)域D回至初始區(qū)域C。
[0064]另外,當切割工具30切割指定切割對象時,若切割對象某一部分因密度、材料等因素(如大理石荒料的材質不均)致使切割工具30的切割阻力突然增大時,此刻,切割工具30會將其受到的作用力傳遞至轉動臂20上;轉動臂20受力后,其會帶動卸荷回復件41從初始區(qū)域C轉至轉動區(qū)域D,并根據(jù)其所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在轉動區(qū)域D內(nèi)轉動至相應的位置,以避免切割工具30被突然增大的阻力損傷,并借由卸荷回復件41將其受到的作用力衰減卸去;而當轉動臂20上的作用力被衰減一定程度后,若其力值小于卸荷回復件41自身的回復力,此時,該卸荷回復件41會根據(jù)轉動臂20上的作用力的衰減變化而慢慢驅使轉動臂20從轉動區(qū)域D回至初始區(qū)域C。
[0065]實施例二:
[0066]請參閱圖2和圖3,實施例二的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一的實施方式大同小異,具體可參閱實施例一的描述說明,此處不作詳述,而兩者的區(qū)別在于:
[0067]在實施例一中,拉簧41a的一端部連接于第一支撐臂11上,拉簧41a的另一端部連接于轉動臂20上,并靠近設于轉動臂20上的切割工具30,且拉簧41a的中心線與位于初始區(qū)域C的轉動臂20的中心線重合。
[0068]在實施例二中,支架10還包括第二支撐臂12a,第二支撐臂12a垂直設于第一支撐臂11的上端;
[0069]拉簧41a的一端部連接于第二支撐臂12a上,拉簧41a的另一端部連接于轉動臂20上,并靠近設于轉動臂20上的切割工具30,以保證拉簧41a在不影響切割工具30工作的同時,可快速接收由轉動臂20傳來的作用力,有利于對切割工具30實現(xiàn)卸荷的目的;且拉簧41a的中心線與位于初始區(qū)域時的轉動臂20的中心線夾設有一夾設角Θ,且0°<θ<90°,優(yōu)選地,該夾設角為45°,以此可使到拉簧41a產(chǎn)生較佳的彈性緩沖力,保證切割工具30的卸荷。
[0070]實施例三:
[0071]請參閱圖4,實施例三的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二的實施方式大同小異,具體可參閱實施例二的描述說明,此處不作詳述,而兩者的區(qū)別在于:
[0072]在實施例二中,支架10還包括第二支撐臂12a,第二支撐臂12a垂直設于第一支撐臂11的上端;
[0073]拉簧41a的一端部連接于第二支撐臂12a上,拉簧41a的另一端部連接于轉動臂20上,并靠近設于轉動臂20上的切割工具30,且拉簧41a的中心線與位于初始區(qū)域時的轉動臂20的中心線夾設有一夾設角Θ,且0° <Θ <90°。
[0074]在實施例三中,支架10還包括第二支撐臂12b和第三支撐臂13b,其中,需要說明的是,實施例三中的第二支撐臂12b,雖然其與實施例二中的第二支撐臂12a的名稱、設置位置相同,但該兩者的功用不同;第三支撐臂13b位于轉動臂20的上方并與轉動臂20相對設置,且第三支撐臂13b與位于初始區(qū)域C時的轉動臂20平行設置,第二支撐臂12b的一端部垂直連接于第一支撐臂11,第二支撐臂12b的另一端部連接于第三支撐臂13b;
[0075]拉簧41a的一端部連接于第三支撐臂13b上,拉簧41a的另一端部連接于轉動臂20上,并靠近設于轉動臂20上的切割工具30,以保證拉簧41a在不影響切割工具30工作的同時,可快速接收由轉動臂20傳來的作用力,有利于對切割工具30實現(xiàn)卸荷目的;且拉簧41a的中心線與位于初始區(qū)域C時的轉動臂20的中心線垂直相交。
[0076]由于拉簧41a的中心線與位于初始區(qū)域C時的轉動臂20的中心線垂直相交,那么,當轉動臂20上的作用力被緩沖衰減一定程度后,若其力值小于拉簧41a自身的彈性回復力,此時,相較于拉簧41a的其它設置,拉簧41a彈性回復時受到的阻力較小,可較快地驅使轉動臂20從轉動區(qū)域D回至初始區(qū)域C,保證切割工具30較快地回至正常工作的位置處。
[0077]實施例四:
[0078]請參閱圖5,實施例四的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三的實施方式大同小異,具體可參閱實施例三的描述說明,此處不作詳述,而兩者的區(qū)別在于:
[0079]在實施例三中,卸荷回復件41為拉簧41a。
[0080]支架1還包括第二支撐臂12b和第三支撐臂13b,第三支撐臂13b位于轉動臂20的上方并與轉動臂20相對設置,且第三支撐臂13b與位于初始區(qū)域C時的轉動臂20平行設置,第二支撐臂12b的一端部垂直連接于第一支撐臂11,第二支撐臂12b的另一端部連接于第三支撐臂13b;
[0081]拉簧41a的一端部連接于第三支撐臂13b上,拉簧41a的另一端部連接于轉動臂20上,并靠近設于轉動臂20上的切割工具30,且拉簧41a的中心線與位于初始區(qū)域C時的轉動臂20的中心線垂直相交。
[0082]在實施例四中,卸荷回復件41為壓簧41b。其中,壓簧41b是承受軸向壓力的螺旋彈簧,因能承受壓力,兩端可為開式或閉式或繞平或磨平,它所用的材料截面多為圓形,也可用矩形和多股鋼縈卷制的,同時,彈簧有等節(jié)距和變節(jié)距的。壓簧41b的形狀有圓柱形、圓錐形、中凸形和中凹形,以及少量的非圓形乃至各種尾端之變體。壓簧41b的圈與圈之間有一定的間隙,當受到外載荷時彈簧收縮變形,儲存變形能。
[0083]支架10還包括第二支撐臂12c和第三支撐臂13c,其中,需要說明的是,實施例四中的第二支撐臂12c、第三支撐臂13c,雖然其與實施例三中的第二支撐臂12b、第三支撐臂13b的名稱相同,但兩者的設置位置、功用不同;第三支撐臂13c位于轉動臂20的下方并與轉動臂20相對設置,且第三支撐臂13c與位于初始區(qū)域C時的轉動臂20平行設置,第二支撐臂12c的一端部垂直連接于第一支撐臂11,第二支撐臂12c的另一端部垂直連接于第三支撐臂13c;
[0084]壓簧41b的一端部連接于第三支撐臂13c上,壓簧41b的另一端部連接于靠近切割工具30的轉動臂20上,以保證壓簧41b在不影響切割工具30工作的同時,可快速接收由轉動臂20傳來的作用力,有利于對切割工具30實現(xiàn)卸荷目的;且壓簧41b的中心線與位于初始區(qū)域C時的轉動臂20的中心線垂直相交,其中,當轉動臂20位于初始區(qū)域C時,壓簧41b為伸展張開;當轉動臂20轉至轉動區(qū)域D時,壓簧41b會根據(jù)轉動臂20傳來的作用力的大小而作相應的收縮合攏。
[0085]那么,當切割工具30受壓時,轉動臂20會帶著切割工具30向下轉動,并擠壓壓簧41b,而壓簧41b會根據(jù)所受到的作用力大小而進行相應的收縮合攏,并同時將轉動臂20傳來的作用力緩沖衰減,從而實現(xiàn)對切割工具30的卸荷的目的;而當轉動臂20上的作用力被緩沖衰減一定程度后,若其力值小于壓簧41b自身的彈性回復力,此時,該壓簧41b會根據(jù)轉動臂20上的作用力的衰減變化而慢慢驅使轉動臂20從轉動區(qū)域D回至初始區(qū)域C,并隨著轉動臂20從轉動區(qū)域D回至初始區(qū)域C而伸展張開。
[0086]實施例五:
[0087]請參閱圖6,實施例五的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一的實施方式大同小異,具體可參閱實施例一的描述說明,此處不作詳述,而兩者的區(qū)別在于:
[0088]在實施例五中,切割卸荷裝置100還包括用以鎖緊固定轉動臂20以使轉動臂20固定在初始區(qū)域C與轉動區(qū)域D之間的任一處位置的固定機構50。
[0089]借由固定機構50的設置,可使到轉動臂20固定在初始區(qū)域C與轉動區(qū)域D之間的任一處位置,以可使轉動臂20轉動設于第一支撐臂11上隨意調(diào)節(jié)為固定設于第一支撐臂11上。由此,若遇到優(yōu)先考慮切割設備的加工效率的情況下,那么,可通過固定機構50以使轉動臂20固定在初始區(qū)域C,而切割工具30也會跟隨轉動臂20的固定而被固定,此時,位于初始區(qū)域C的切割工具30具有最佳的切割效率,借此,便可以使到整個切割設備調(diào)整為高加工效率的切割設備。
[0090]較佳地,本實施例中的固定機構50包括一鎖緊螺釘(圖中未標示),鎖緊螺釘一端連接于轉動臂20,另一端連接于第一支撐臂11,而鎖緊螺釘?shù)脑O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
[0091]實施例六:
[0092]請參閱圖6和圖7,實施例六的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五的實施方式大同小異,具體可參閱實施例五的描述說明,此處不作詳述,而兩者的區(qū)別在于:
[0093]在實施例五中,固定機構50包括一鎖緊螺釘,鎖緊螺釘一端連接于轉動臂20,另一端連接于第一支撐臂11。
[0094]在實施例六中,固定機構50包括減振墊件51、及用以使減振墊件51固持定位的固持件52,固持件52連接固定在支架10上,且固持件52設有一可供減振墊件51容置的容置槽521,容置槽521包容轉動臂20與第一支撐臂11之間連接處;減振墊件51設于容置槽521內(nèi),并接觸于轉動臂20和第一支撐臂11兩者。
[0095]其中,借由減振墊件51的設置,可根據(jù)實際需要,而設置不同硬度。如需要減振墊件51完全抵頂轉動臂20和第一支撐臂11兩者以使轉動臂20固定在初始區(qū)域C,可選取邵氏硬度70-100HA的減振墊件51,而此種情況大多為優(yōu)先考慮切割設備的加工效率的情況下;如需要減振墊件51對轉動臂20起到緩沖減振作用,可選取邵氏硬度30-60HA的減振墊件51。同時,也可見,減振墊件51的設置,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及客戶需求而靈活設置。
[0096]另外,該減振墊件51可采用橡膠材料制成,當然亦可采用其它塑膠材料,或者其它柔性減振材料制成。
[009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而已,其結構并不限于上述列舉的形狀,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以供部件安裝設置及對該部件起支撐作用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撐臂; 用以轉動帶動設于其上的部件以使該部件受壓時可移動至另一位置的轉動臂,所述轉動臂包括有第一端及與所述第一端相對設置的第二端,所述轉動臂的第一端轉動設于所述第一支撐臂上,并且所述轉動臂與所述第一支撐臂之間設有可供所述轉動臂相對于所述第一支撐臂為靜止設置的初始區(qū)域、及可供所述轉動臂相對于所述第一支撐臂為轉動設置的轉動區(qū)域; 用以對切割對象進行切割加工的切割工具,所述切割工具轉動設于所述轉動臂的第二端上;及 用以對所述切割工具因異常情況而承受的異常過大載荷進行卸荷操作的卸荷機構,所述卸荷機構包括一可使所述切割工具上承受的異常過大載荷卸去并可驅使所述轉動臂從所述轉動區(qū)域回至所述初始區(qū)域的卸荷回復件,所述卸荷回復件的一端部連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卸荷回復件的另一端部連接于所述轉動臂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回復件為拉O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的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臂上,所述拉簧的另一端部連接于所述轉動臂上,并靠近設于所述轉動臂上的所述切割工具,且所述拉簧的中心線與位于所述初始區(qū)域的所述轉動臂的中心線重入口 ο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還包括第二支撐臂,所述第二支撐臂設于所述第一支撐臂的上端; 所述拉簧的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二支撐臂上,所述拉簧的另一端部連接于所述轉動臂上,并靠近設于所述轉動臂上的所述切割工具,且所述拉簧的中心線與位于所述初始區(qū)域時的所述轉動臂的中心線夾設有一夾設角Θ,且0°<θ<90°。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還包括第二支撐臂和第三支撐臂,所述第三支撐臂位于所述轉動臂的上方并與所述轉動臂相對設置,且所述第三支撐臂與位于所述初始區(qū)域時的所述轉動臂平行設置,所述第二支撐臂的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臂,所述第二支撐臂的另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三支撐臂; 所述拉簧的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三支撐臂上,所述拉簧的另一端部連接于所述轉動臂上,并靠近設于所述轉動臂上的所述切割工具,且所述拉簧的中心線與位于所述初始區(qū)域時的所述轉動臂的中心線垂直相交。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回復件為壓善O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還包括第二支撐臂和第三支撐臂,所述第三支撐臂位于所述轉動臂的下方并與所述轉動臂相對設置,且所述第三支撐臂與位于所述初始區(qū)域時的所述轉動臂平行設置,所述第二支撐臂的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臂,所述第二支撐臂的另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三支撐臂; 所述壓簧的一端部連接于所述第三支撐臂上,所述壓簧的另一端部連接于所述轉動臂上,并靠近設于所述轉動臂上的所述切割工具,且所述壓簧的中心線與位于所述初始區(qū)域時的所述轉動臂的中心線垂直相交。8.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以固定所述轉動臂以使所述轉動臂固定在所述初始區(qū)域與所述轉動區(qū)域之間的任一處位置的固定機構。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包括一鎖緊螺釘,所述鎖緊螺釘一端連接于所述轉動臂,另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撐臂。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切割設備的切割卸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包括減振墊件、及用以使所述減振墊件固持定位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連接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固持件設有一可供所述減振墊件容置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包容所述轉動臂與所述第一支撐臂之間連接處;所述減振墊件設于所述容置槽內(nèi),并接觸于所述轉動臂和所述第一支撐臂兩者。
【文檔編號】B28D1/06GK205466768SQ201620019395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1月8日
【發(fā)明人】陳立文
【申請人】陳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