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殺菌組合物及其應用,特別是指一種含有有效成分申嗪霉素和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的殺菌組合物及其應用,屬于農藥復配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農業(yè)生產中,農作物能否健康生長,除受蟲、草害影響外,對病害的防治亦很重要。隨著環(huán)保觀念的加強和可持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高效、低毒、高活性、低殘留已成為農藥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即便是高效殺菌劑,長期單獨使用,也容易使病害產生抗藥性,導致用藥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縮短等問題,不利于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如何科學用藥,降低化學農藥的用量,提高藥效,成為植物保護領域急需解決的課題。紋枯病又稱云紋病,俗名花足稈、爛腳瘟、眉目斑。是由立枯絲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發(fā)生。紋枯病在南方稻區(qū)為害嚴重,是當前水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較多,粒重下降。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是一類兼具有保護和治療效果的殺菌劑,可以通過抑制氨基酸代謝、者抑制細胞壁合成等作用機理干擾病原菌的正常生長繁殖,對部分真菌性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在低濃度時對病原微生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是一類低濃度使用的藥劑。霜霉威或其鹽酸鹽,英文名稱:PropaMocarb,又稱丙胺威、普力克,屬氨基甲酸酯類,是一種具有內吸性和保護性的殺菌劑。對卵菌綱真菌有特效。其殺菌機制主要是抑制病菌細胞膜成分的磷脂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進而抑制菌絲生長、孢子囊的形成和萌發(fā)。該殺菌機制與其他類型殺菌劑不同,無交互抗藥性。國際上殺菌劑抗性行動委員會(FRAC)對該菌的抗性風險評估為低到中等抗性風險。該藥內吸傳導性好,用做土壤處理時,能很快被根吸收并向上輸送到整個植株;用做莖葉處理時,能很快被葉片吸收并分布在葉片中,在30分鐘內就能起到保護作用。乙霉威或其鹽酸鹽,英文名稱:Diethofencarb,又稱萬霉靈,是一種內吸性殺菌劑,通過內吸傳到作用進入病原微生物細胞后,與細胞內的微管蛋白結合,從而抑制病原物正常分裂,進而達到抑菌作用。申嗪霉素,其結構式如(Ⅰ)所示,申嗪霉素是由熒光假單胞菌M18經生物培養(yǎng)分泌的一種抗菌素,同時具有廣譜抑制植物病原菌并促進植物生長作用的雙重功能的殺菌劑,具有廣譜、高效的特點。結構式(Ⅰ)申嗪霉素長期大量的使用同一種農藥,最終會增強病菌、害蟲的抗藥性。后期對同種病菌、害蟲的防治必須不斷加大農藥的用藥量.才能達到消滅病菌、害蟲的目的。雖然申嗪霉素、乙霉威或其鹽酸鹽、霜霉威或其鹽酸鹽作為殺菌劑是高效的,但是其單劑長期使用,容易使病害產生抗藥性,導致用藥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縮短的問題,不利于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急需一種新型產品替代單一活性組分的殺菌產品,增加藥效延緩病害的抗藥性風險,減少經濟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組分合理,增效作用顯著,殺菌效果好,用藥成本低,不易產生抗藥性、對作物安全的殺菌組合物及其應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技術方案如下:本發(fā)明的殺菌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為申嗪霉素A和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B,其中,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B為霜霉威或其鹽酸鹽、乙霉威或其鹽酸鹽的一種或多種,申嗪霉素A和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B的重量比為1:100~100:1,優(yōu)選為重量比為1:50~50:1,更優(yōu)選重量比為1:25~25:1。本發(fā)明所述殺菌組合物中還可以含有農藥制劑輔助成分,以制成適合農業(yè)上使用的劑型。所述農藥制劑輔助成分為溶劑、乳化劑、分散劑、穩(wěn)定劑、防凍劑或濕潤劑中的一種或幾種。本發(fā)明的殺菌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備成適合農業(yè)使用的任意一種劑型,比較好的劑型為干懸浮劑(DF)、可濕性粉劑(WP)、水分散粒劑(WDG)、懸浮劑(SC)、種子處理劑或懸浮種衣劑等。A可濕性粉劑(WP),是在水中可均勻分散的固體粉末制劑。本發(fā)明可濕性粉劑除了向原藥中加如白炭黑、輕質碳酸鈣、陶土、硅藻土、凹凸棒土等稀釋劑或惰性物質外,還有離子型或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潤濕劑、分散劑),潤濕劑例如,烷基苯磺酸鹽(DBS-Na),烷基萘磺酸鹽(拉開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脂肪醇硫酸鹽,脂肪醇環(huán)氧乙烷加成物磺酸鹽,烷酰胺基牛磺酸鹽,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JFC),含量0.1~30%;分散劑如萘磺酸鹽,萘或烷基萘甲醛縮合物磺酸鹽(NO、NN0、MF),木質素及其衍生物磺酸鹽(M-9、POLYFON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SOPA),PVA、CMC含量0.1~30%;還含有滲透劑JFC、氮酮、噻酮、滲透劑T之中的一種或多種物質,含量0.3~30%;還可以含有穩(wěn)定劑、抑泡劑、防結塊劑等其它助劑。B水分散粒劑(WDG),是能在水中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懸浮分散體系的顆粒劑。由活性成分,潤濕劑、分散劑、隔離劑、崩解劑、穩(wěn)定劑、黏結劑等助劑和載體等要素組成。其助劑與載體,以及前體(造粒前的預制物)的配制方法基本類同于可濕性粉劑和懸浮劑。C懸浮劑(SC),是不水溶固體農藥或不混溶液體農藥在水或油中的分散體。由活性成分、助劑(潤濕分散劑、增稠劑、穩(wěn)定劑、pH調節(jié)劑、消泡劑、防凍劑)經濕法超微粉碎制得。潤濕分散劑可以為萘或烷基萘甲醛縮合物磺酸鹽(NO、NN0、MF)、木質素及其衍生物磺酸鹽(M-9、POLYFON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羧甲基纖維素(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縮合磷酸鹽等中的一種或幾種,含量0.1~12%;增稠劑和穩(wěn)定劑可以為黃原酸膠(XG)、聚乙烯醇(PVA)、硅酸鋁鎂等中的一種或幾種,含量0.05~0.5%;pH調節(jié)劑和消泡劑可視情況適量添加。D干懸浮劑(DryFlowable,簡稱DF),是能在水中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懸浮分散體系的顆粒劑。制備方法:由懸浮劑的脫水得到的制劑。其助劑與載體,以及前體(脫水干燥前的預制物)的配制方法與懸浮劑一致。本發(fā)明所述的殺菌組合物適用于制備防治植物病害的農藥制劑。特別適用于制備防治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小麥銹病、白粉病、小麥根腐病、小麥紋枯病、水稻紋枯病、大豆根腐病、油菜菌核病、玉米絲黑穗病、辣椒枯萎病、瓜類枯萎病等的農藥制劑。本發(fā)明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可以成品制劑形式提供,即殺菌組合物中各物質已經混合,或者殺菌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單劑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者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釋至所需的濃度。本發(fā)明所述的殺菌組合物應用于防治病害的方法,有效成分申嗪霉素A和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B,以1:100-100:1的重量比施用,其可按上述比例混合后施用、按比例同時施用或按比例依次施用;進一步的施用重量比為1:50-50:1,更進一步的施用重量比為1:25-25:1。具體施用方式可以是噴粉法、噴霧法、煙霧法、熏蒸法及種子處理和土壤處理,超低容量噴霧、拌肥、撒施、灌根。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與單劑相比,復配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組合物由兩種作用機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組成,殺菌效果好,有利于克服和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3、藥劑混配減少了用藥量,從而降低了成本和減輕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本發(fā)明組分合理,治療加保護作用,用藥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殺菌效果不是各組分活性的簡單疊加,而是有顯著的增效作用,對作物安全性好,符合農藥制劑的安全性要求。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用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但本發(fā)明絕非限于這些例子。以下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好的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將不同農藥的有效成分組合制成農藥,是目前開發(fā)和研制新農藥以及防治農業(yè)上抗性病菌的一種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種的農藥混合后,通常表現出大量三種作用類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復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夠明顯提高實際防治效果,降低農藥的使用量,從而有助于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速度,是綜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本發(fā)明組合物以申嗪霉素(A)為一種有效成分,氨基甲酸酯類殺菌劑(B)為另一有效成分,它們之間組合對植物病害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而不僅僅是兩種藥劑作用的簡單疊加,這可以從室內毒力測試結果中清楚的了解到。為了防治農業(yè)生產上的小麥紋枯病,發(fā)明人以申嗪霉素和霜霉威進行復配的增效研究,具體方法為:試驗采用小麥紋枯病為測試對象。將原藥配制成需要的試驗藥劑,試驗方法:殺菌劑生物測定模式──蠶豆葉片法,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選取蠶豆感病品種盆栽,剪取相同部分,長勢一致,帶有葉柄的葉片,置培養(yǎng)皿中,保濕備用,將實驗藥劑采用原藥用水溶解稀釋,設置5個質量濃度,將葉片在預配置好的藥液中充分浸潤5S,瀝去多余藥液,自然風干后,按處理標記后保濕培養(yǎng),試驗設不含藥劑的處理為空白對照。用接種器將直徑為5mm菌餅有菌絲的一面接種于處理葉片中央,每個處理接種30片葉。保護性試驗在藥劑處理后24h接種,治療性試驗在藥劑處理前24h接種。接種后置于人工氣候箱或恒溫實有光照保濕箱內,在溫度26攝氏度-28攝氏度、相對濕度80%-90%的條件下培養(yǎng)。根據空白對照發(fā)病情況,用卡尺測量記錄每個接種點病斑長度和寬度,以長、寬平均值表示病斑直徑記錄病斑直徑(單位mm).根據調查數據,按防治結果公示:防效=(空白直徑-處理直徑)/空白直徑*100,計算各處理抑制病斑生長的百分率,通過抑制率的機率值和系列濃度的對數值之間的線性回歸分析,求出各藥劑的EC50值,用共毒系數表計算出混劑的共毒系數(CTC),以此來評價供試藥劑對病菌的活性。復配制劑的共毒系數(CTC)≥120表現為增效作用;CTC≤80表現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現為相加作用。表1申嗪霉素和霜霉威復配對小麥紋枯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藥劑處理配比毒力回歸方程EC50(mg/L)共毒系數(CTC)申嗪霉素(A)——Y=3.0090+1.3352X30.9895——霜霉威(B1)——Y=2.5937+1.2622X80.6180——A:B11:100Y=2.4360+1.5498X45.1244175.87A:B11:50Y=2.4871+1.5752X39.3842198.47A:B11:25Y=2.5894+1.5836X33.2859228.13A:B11:1Y=2.6332+1.8779X18.2129245.81A:B125:1Y=2.6041+1.8856X18.6462170.23A:B150:1Y=2.6578+1.7767X20.8113150.73A:B1100:1Y=2.6532+1.7469X22.0485141.41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1顯示,在重量比1:100-100:1,特別是1:50-50:1的范圍內,尤其在重量比1:25-25:1的范圍內申嗪霉素與霜霉威復配對植物病害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復配的增效效果更為明顯,防治效果優(yōu)異且好于單劑品種。為了防治農業(yè)生產上的油菜菌核病,發(fā)明人以申嗪霉素和乙霉威進行復配的增效研究,具體方法為:試驗采用油菜菌核病為測試對象。將原藥配制成需要的試驗藥劑,參照菌絲生長速率法,菌種的準備:在已滅過菌的培養(yǎng)基中倒入約10mLPDA培養(yǎng)基。在無菌條件下,從油菜菌核病菌的菌種斜面上取一菌絲塊,放在培養(yǎng)皿中間。連續(xù)培養(yǎng)幾代,然后在試驗前3d、在接種一次,在24~26℃條件下培養(yǎng),備用。含毒平板的制作,先將已制備好的PDA培養(yǎng)基溶化后,放置冷卻。在無菌條件下,將藥液1mL加入滅過菌的培養(yǎng)皿中,然后用移液管吸取9mL培養(yǎng)基加入已有藥液的培養(yǎng)皿中,輕輕的晃動搖勻(左3圈,右3圈),制成薄厚均勻的平板。接菌:將已準備好的病原菌用打孔器打制菌餅,然后用接種針挑取菌餅移入已凝固的含藥平板上,菌絲一面朝下。標記,置24~26℃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待對照組菌落直徑長至6cm左右,十字交叉法調查其它處理的數據并記錄。計算各處理抑制菌落直徑生長的百分率,通過抑制率的機率值和系列濃度的對數值之間的線性回歸分析,求出各藥劑的EC50值,用共毒系數表計算出混劑的共毒系數(CTC),以此來評價供試藥劑對病菌的活性。復配制劑的共毒系數(CTC)≥120表現為增效作用;CTC≤80表現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現為相加作用。表2申嗪霉素和乙霉威復配對油菜菌核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藥劑處理配比毒力回歸方程EC50(mg/L)共毒系數(CTC)申嗪霉素(A)——Y=3.0090+1.3352X30.9895——乙霉威(B2)——Y=2.5478+1.2805X82.2208——A:B21:100Y=2.5813+1.4292X49.2436164.28A:B21:50Y=2.7529+1.3934X40.9922194.28A:B21:25Y=2.7634+1.4448X35.3211218.85A:B21:1Y=2.6324+1.8977X17.6847254.53A:B225:1Y=2.5999+1.8950X18,4746171.86A:B250:1Y=2.5575+1.8959X19.4209161.54A:B2100:1Y=2.5431+1.8728X20.5063152.09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2顯示,在重量比1:100-100:1,特別是1:50-50:1的范圍內,尤其在重量比1:25-25:1的范圍內申嗪霉素與乙霉威復配對植物病害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優(yōu)異且好于單劑品種。為使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在重量比1:100~100:1范圍內,構建申嗪霉素分別與霜霉威或其鹽酸鹽、乙霉威或其鹽酸鹽復配的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但本發(fā)明絕非限于這些例子。另外,發(fā)明人還通過實驗發(fā)現,申嗪霉素分別與霜霉威或其鹽酸鹽、乙霉威或其鹽酸鹽的復配效果,優(yōu)于其他抗生素類殺菌劑與霜霉威或其鹽酸鹽、乙霉威或其鹽酸鹽的復配效果。為了清楚地說明這個問題,在重量比1:100~100:1范圍內,構建其他抗生素類殺菌劑與霜霉威或其鹽酸鹽、乙霉威或其鹽酸鹽復配的對比例,進行詳細描述。但由于篇幅有限,只能列舉具有代表性的幾種對比例。應當指出的是,不僅局限在有限的對比例中。本發(fā)明的殺菌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備成適合農業(yè)使用的任意一種劑型,比較好的劑型為可濕性粉劑、水懸浮劑、油懸浮劑、懸浮乳劑、水分散粒劑。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本發(fā)明組合物各種劑型的加工工藝均為現有技術,根據不同情況可以有所變化。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內容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20.2%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1:100)組分:申嗪霉素0.2%,霜霉威20%,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木質素萘磺酸鈉6%,白炭黑15%,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均勻,先經過機械粉碎,再經過氣流粉碎后,混合均勻,即可制得20.2%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對比例1:20.2%多抗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1:100)組分:多抗霉素0.2%,霜霉威20%,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木質素萘磺酸鈉6%,白炭黑15%,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實施例2:16.8%申嗪霉素·霜霉威鹽酸鹽干懸浮劑(1:55)組分:申嗪霉素0.3%,霜霉威鹽酸鹽16.5%,聚羧酸鈉3%,木質素萘磺酸鈉10%,有機硅消泡劑0.4%,苯甲酸鈉0.1%,白炭黑8%,高嶺土補足至100%。軟水150-200%。制備方法:加入1.5—2.0倍制劑配制量的水,將各組分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使平均粒徑達到1-5微米,脫水干燥即可制得16.8%申嗪霉素·霜霉威鹽酸鹽干懸浮劑。實施例3:25.5%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1:50)組分:申嗪霉素0.5%,霜霉威25%,十二烷基硫酸鈉4%,十二烷基磺酸鈉5%,白炭黑6%,輕質碳酸鈣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均勻,先經過機械粉碎,再經過氣流粉碎后,混合均勻,即可制得25.5%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對比例2:25.5%春雷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1:50)組分:春雷霉素0.5%,霜霉威25%,十二烷基硫酸鈉4%,十二烷基磺酸鈉5%,白炭黑6%,輕質碳酸鈣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實施例4:35%申嗪霉素·霜霉威鹽酸鹽干懸浮劑(1:34)組分:申嗪霉素1%,霜霉威鹽酸鹽34%,木質素萘磺酸鈉8%,木質素磺酸鈉8%,白炭黑20%,有機硅消泡劑0.4%,苯甲酸鈉0.1%,高嶺土補足至100%。軟水150-200%。制備方法:加入1.5—2.0倍制劑配制量的水,將各組分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使平均粒徑達到1-5微米,脫水干燥即可制得35%申嗪霉素·霜霉威鹽酸鹽干懸浮劑。實施例5:26%申嗪霉素·霜霉威鹽酸鹽水分散粒劑(1:25)組分:申嗪霉素1%,霜霉威鹽酸鹽25%,木質素磺酸鈉4%,聚羧酸鈉4%,無水硫酸鈉12%,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經機械粉碎,再經氣流粉碎,混合均勻,再經濕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6%申嗪霉素·霜霉威鹽酸鹽水分散粒劑。對比例3:26%梧寧霉素·霜霉威鹽酸鹽水分散粒劑(1:25)組分:梧寧霉素1%,霜霉威鹽酸鹽25%,木質素磺酸鈉4%,聚羧酸鈉4%,無水硫酸鈉12%,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實施例6:16%申嗪霉素·霜霉威鹽酸鹽懸浮劑(1:15)組分:申嗪霉素1%,霜霉威鹽酸鹽15%,聚羧酸鈉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乙二醇6%,XG0.32%,有機硅消泡劑0.2%,苯甲酸鈉0.4%,軟水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使平均粒徑達到1-5微米,即可制得16%申嗪霉素·霜霉威鹽酸鹽懸浮劑。實施例7:20%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1:1)組分:申嗪霉素10%,霜霉威10%,十二烷基苯磺酸鈉4%,萘磺酸鈉6%,白炭黑12%,輕質碳酸鈣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均勻,先經過機械粉碎,再經過氣流粉碎后,混合均勻,即可制得20%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對比例4:20%多抗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1:1)組分:多抗霉素10%,霜霉威10%,十二烷基苯磺酸鈉4%,萘磺酸鈉6%,白炭黑12%,輕質碳酸鈣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對比例5:20%春雷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1:1)組分:春雷霉素10%,霜霉威10%,十二烷基苯磺酸鈉4%,萘磺酸鈉6%,白炭黑12%,輕質碳酸鈣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實施例8:21%申嗪霉素·霜霉威鹽酸鹽水分散粒劑(19:2)組分:申嗪霉素19%,霜霉威鹽酸鹽2%,十二烷基磺酸鈉4%,聚羧酸鈉4%,無水硫酸鈉4%,滑石粉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經機械粉碎,再經氣流粉碎,混合均勻,再經濕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1%申嗪霉素·霜霉威鹽酸鹽水分散粒劑。實施例9:16%申嗪霉素·霜霉威干懸浮劑(15:1)組分:申嗪霉素15%,霜霉威1%,聚羧酸鈉3%,木質素磺酸鈉10%,白炭黑5%,有機硅消泡劑0.4%,苯甲酸鈉0.1%,高嶺土補足至100%。軟水150-200%。制備方法:加入1.5—2.0倍制劑配制量的水,將各組分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使平均粒徑達到1-5微米,脫水干燥即可制得16%申嗪霉素·霜霉威干懸浮劑。實施例10:26%申嗪霉素·霜霉威水分散粒劑(25:1)組分:申嗪霉素25%,霜霉威1%,十二烷基苯磺酸鈉4%,聚羧酸鈉4%,無水硫酸鈉8%,滑石粉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經機械粉碎,再經氣流粉碎,混合均勻,再經濕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6%申嗪霉素·霜霉威水分散粒劑。對比例6:26%梧寧霉素·霜霉威水分散粒劑(25:1)組分:梧寧霉素25%,霜霉威1%,十二烷基苯磺酸鈉4%,聚羧酸鈉4%,無水硫酸鈉8%,滑石粉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實施例11:18.4%申嗪霉素·霜霉威懸浮劑(45:1)組分:申嗪霉素18%,霜霉威0.4%,聚羧酸鈉3%,脂肪醇氧乙烯醚3%,乙二醇6%,XG0.32%,有機硅消泡劑0.2%,苯甲酸鈉0.4%,軟水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使平均粒徑達到1-5微米,即可制得18.4%申嗪霉素·霜霉威懸浮劑。實施例12:20.4%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50:1)組分:申嗪霉素20%,霜霉威0.4%,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4%,木質素磺酸鈉6%,白炭黑6%,輕質碳酸鈣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均勻,先經過機械粉碎,再經過氣流粉碎后,混合均勻,即可制得20%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對比例7:20.4%春雷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50:1)組分:春雷霉素20%,霜霉威0.4%,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4%,木質素磺酸鈉6%,白炭黑6%,輕質碳酸鈣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實施例13:20.2%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100:1)組分:申嗪霉素20%,霜霉威0.2%,十二烷基硫酸鈉3%,木質素磺酸鈉6%,白炭黑6%,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均勻,先經過機械粉碎,再經過氣流粉碎后,混合均勻,即可制得20.2%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對比例8:20.2%多抗霉素·霜霉威可濕性粉劑(100:1)組分:多抗霉素20%,霜霉威0.2%,十二烷基硫酸鈉3%,木質素磺酸鈉6%,白炭黑6%,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實施例14:20.2%申嗪霉素·乙霉威懸浮劑(1:100)組分:申嗪霉素0.2%,乙霉威20%,丙烯酸-丙烯酸羥丙酯共聚物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乙二醇6%,XG0.32%,有機硅消泡劑0.2%,苯甲酸鈉0.4%,軟水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使平均粒徑達到1-5微米,即可制得20.2%申嗪霉素·乙霉威懸浮劑。對比例9:20.2%多抗霉素·乙霉威懸浮劑(1:100)組分:多抗霉素0.2%,乙霉威20%,丙烯酸-丙烯酸羥丙酯共聚物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乙二醇6%,XG0.32%,有機硅消泡劑0.2%,苯甲酸鈉0.4%,軟水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實施例15:16.8%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劑(1:55)組分:申嗪霉素0.3%,乙霉威16.5%,聚羧酸鈉3%,十二烷基硫酸鈉3%,無水硫酸鈉6%,滑石粉補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經機械粉碎,再經氣流粉碎,混合均勻,再經濕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16.8%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劑。實施例16:25.5%申嗪霉素·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50)組分:申嗪霉素0.5%,乙霉威25%,十二烷基磺酸鈉3%,十二烷基硫酸鈉4%,白炭黑10%,輕質碳酸鈣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均勻,先經過機械粉碎,再經過氣流粉碎后,混合均勻,即可制得25.5%申嗪霉素·乙霉威可濕性粉劑。對比例10:25.5%春雷霉素·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50)組分:春雷霉素0.5%,乙霉威25%,十二烷基磺酸鈉3%,十二烷基硫酸鈉4%,白炭黑10%,輕質碳酸鈣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實施例17:35%申嗪霉素·乙霉威干懸浮劑(1:34)組分:申嗪霉素1%,乙霉威34%,聚羧酸鈉4%,木質素萘磺酸鈉12%,有機硅消泡劑0.4%,苯甲酸鈉0.1%,白炭黑5%,高嶺土補足至100%。軟水150-200%。制備方法:加入1.5—2.0倍制劑配制量的水,將各組分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使平均粒徑達到1-5微米,脫水干燥即可制得35%申嗪霉素·乙霉威干懸浮劑。實施例18:26%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劑(1:25)組分:申嗪霉素1%,乙霉威25%,萘磺酸鈉4%,聚羧酸鈉4%,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經機械粉碎,再經氣流粉碎,混合均勻,再經濕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6%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劑對比例11:26%梧寧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劑(1:25)組分:梧寧霉素1%,乙霉威25%,萘磺酸鈉4%,聚羧酸鈉4%,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實施例19:16%申嗪霉素·乙霉威懸浮劑(1:15)組分:申嗪霉素1%,乙霉威15%,聚羧酸鈉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乙二醇6%,XG0.35%,有機硅消泡劑0.2%,苯甲酸鈉0.4%,軟水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使平均粒徑達到1-5微米,即可制得16%申嗪霉素·乙霉威懸浮劑。實施例20:20%申嗪霉素·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1)組分:申嗪霉素10%,乙霉威10%,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木質素磺酸鈉8%,白炭黑10%,滑石粉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均勻,先經過機械粉碎,再經過氣流粉碎后,混合均勻,即可制得20%申嗪霉素·乙霉威可濕性粉劑。對比例12:20%多抗霉素·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1)組分:多抗霉素10%,乙霉威10%,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木質素磺酸鈉8%,白炭黑10%,滑石粉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對比例13:20%納他霉素·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1)組分:納他霉素10%,乙霉威10%,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木質素磺酸鈉8%,白炭黑10%,滑石粉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實施例21:21%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劑(19:2)組分:申嗪霉素19%,乙霉威2%,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3%,聚羧酸鈉4%,無水硫酸鈉6%,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經機械粉碎,再經氣流粉碎,混合均勻,再經濕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1%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劑。實施例22:16%申嗪霉素·乙霉威干懸浮劑(15:1)組分:申嗪霉素15%,乙霉威1%,木質素萘磺酸鈉10%,木質素磺酸鈉10%,白炭黑5%,有機硅消泡劑0.4%,苯甲酸鈉0.1%,滑石粉補足至100%。軟水150-200%。制備方法:加入1.5—2.0倍制劑配制量的水,將各組分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使平均粒徑達到1-5微米,脫水干燥即可制得16%申嗪霉素·乙霉威干懸浮劑。實施例23:26%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劑(25:1)組分:申嗪霉素25%,乙霉威1%,十二烷基硫酸鈉3%,聚羧酸鈉4%,無水硫酸鈉6%,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經機械粉碎,再經氣流粉碎,混合均勻,再經濕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6%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劑對比例14:26%梧寧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劑(25:1)組分:梧寧霉素25%,乙霉威1%,十二烷基硫酸鈉3%,聚羧酸鈉4%,無水硫酸鈉6%,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實施例24:18.4%申嗪霉素·乙霉威懸浮劑(45:1)組分:申嗪霉素18%,乙霉威0.4%,聚羧酸鈉3%,脂肪醇氧乙烯醚3%,1,2-丙二醇5%,XG0.35%,有機硅消泡劑0.2%,苯甲酸鈉0.4%,軟水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經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使平均粒徑達到1-5微米,即可制得18.4%申嗪霉素·乙霉威懸浮劑。實施例25:20.4%申嗪霉素·乙霉威懸浮劑(50:1)組分:申嗪霉素20%,乙霉威0.4%,聚羧酸鈉3%,脂肪醇氧乙烯醚4%,1,2-丙二醇5%,XG0.33%,有機硅消泡劑0.2%,苯甲酸鈉0.4%,軟水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對比例15:20.4%納他霉素·乙霉威懸浮劑(50:1)組分:納他霉素20%,乙霉威0.4%,聚羧酸鈉3%,脂肪醇氧乙烯醚4%,1,2-丙二醇5%,XG0.33%,有機硅消泡劑0.2%,苯甲酸鈉0.4%,軟水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實施例26:20.2%申嗪霉素·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00:1)組分:申嗪霉素20%,乙霉威0.2%,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萘磺酸鈉6%,白炭黑6%,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各組分混合均勻,先經過機械粉碎,再經過氣流粉碎后,混合均勻,即可制得20.2%申嗪霉素·乙霉威可濕性粉劑。對比例16:20.2%多抗霉素·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00:1)組分:多抗霉素20%,乙霉威0.2%,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萘磺酸鈉6%,白炭黑6%,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對比例17:20.2%春雷霉素·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00:1)組分:春雷霉素20%,乙霉威0.2%,十二烷基苯磺酸鈉3%,萘磺酸鈉6%,白炭黑6%,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上。用上述實施例、對比例制得的農藥制劑防治黃瓜霜霉病、馬鈴薯晚疫病試驗。1、試驗處理:試驗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進行。本試驗藥劑用量根據各個成分的不同分別設三個處理濃度,對照藥劑分別是市售農藥66.5%霜霉威鹽酸鹽水劑、72.2%霜霉威水劑、1%申嗪霉素SC及空白清水試驗。2、試驗方法:每個小區(qū)面積為50m2,重復4次,施藥前調查及防治后的檢查藥效方法為:以空白對照發(fā)病情況分級調查,每小區(qū)對角線取樣,每點選10株,記錄總株數、病株數和病級數。黃瓜霜霉病田間調查標準采用如下分級方法:0級:無?。?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10%;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1%-25%;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26%-50%;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0%以上;馬鈴薯晚疫病田間調查標準采用如下分級方法:0級:無病;1級:個別葉片上有個別病斑;3級:1/3以下葉片有病斑;5級:1/3-1/2葉片有病斑;7級:幾乎所有葉片都有病斑;9級:全部葉片霉爛幾乎無綠色部分;試驗結果見下表3、4:表3申嗪霉素和霜霉威或其鹽酸鹽復配對黃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表3田間藥效結果表明,在重量比1:100-100:1范圍內,申嗪霉素與霜霉威復配增效效果明顯,特別是1:50-50:1范圍內,尤其是1:25-25:1范圍內,對黃瓜霜霉病具有優(yōu)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單劑品種。表4實施例與對比例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比較發(fā)明人發(fā)現其它抗生素類殺菌劑與霜霉威及其鹽酸鹽復配,在重量比1:100-100:1范圍內也具有一定的復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舉,僅以最具代表性的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梧寧霉素構建了對比例與實施例進行防效對比,如表4田間藥效結果表明,在重量比1:100-100:1范圍內,申嗪霉素與霜霉威及其鹽酸鹽復配增效效果明顯,好于其它抗生素類殺菌劑與霜霉威及其鹽酸鹽復配的防治效果。在1:50-50:1范圍內,1:25-25:1范圍內,對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申嗪霉素與霜霉威及其鹽酸鹽復配增效效果明顯,好于其它抗生素類殺菌劑與霜霉威及其鹽酸鹽復配的防治效果。用上述實施例、對比例制得的農藥制劑防治玉米紋枯病、葡萄炭疽病試驗。1、試驗處理:試驗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進行。本試驗藥劑用量根據各個成分的不同分別設三個處理濃度,對照藥劑分別是市售農藥25%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0%申嗪霉素懸浮劑及空白清水試驗。2、試驗方法:每個小區(qū)面積為50m2,重復4次,施藥前調查及防治后的檢查藥效方法為:以空白對照發(fā)病情況分級調查,每小區(qū)對角線取樣,每點選10株,記錄總株數、病株數和病級數。玉米紋枯病采用如下分級方法:0級:葉鞘及葉片上無病斑;1級:葉鞘上有病斑,病斑面積小于葉鞘面積的25%;3級:葉鞘上有病斑,病斑面積占葉鞘面積的25%-50%;5級:葉鞘上有病斑,病斑面積占葉鞘面積的51%-75%以下;7級:葉鞘上有病斑,病斑面積超過葉鞘面積的76%,且穗位下部的葉片發(fā)病;9級:葉鞘和苞葉發(fā)病,植株枯死或接近枯死。葡萄炭疽病調查方法,每小區(qū)隨機選取不同部位果穗20個,調查記錄每個果穗的總果粒數和病果粒數。試驗結果見下表5、6:表5申嗪霉素(A)和乙霉威(B)復配對玉米紋枯病的防治效果表5田間藥效結果表明,在重量比1:100-100:1范圍內,申嗪霉素與乙霉威復配增效效果明顯,特別是1:50-50:1范圍內,尤其是1:25-25:1范圍內,對玉米紋枯病具有優(yōu)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單劑品種。表6實施例與對比例對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比較發(fā)明人發(fā)現其它抗生素類殺菌劑與乙霉威或其鹽酸鹽復配,在重量比1:100-100:1范圍內也具有一定的復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舉,僅以最具代表性的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梧寧霉素、納他霉素構建了對比例與實施例進行防效對比,如表6田間藥效結果表明,在重量比1:100-100:1范圍內,申嗪霉素與乙霉威及其鹽酸鹽復配增效效果明顯,好于其它抗生素類殺菌劑與乙霉威及其鹽酸鹽復配的防治效果。在1:50-50:1范圍內,1:25-25:1范圍內,對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申嗪霉素與乙霉威及其鹽酸鹽復配增效效果明顯,好于其它抗生素類殺菌劑與乙霉威及其鹽酸鹽復配的防治效果。以上所述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