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種植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耐寒蕨菜苗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蕨菜是我國主要的野生蔬菜之一,以拳卷的幼嫩葉和葉柄為食用部分,深受人們的喜愛。由于人們對野生蕨菜的過度采集,使蕨菜不能正常的生長和繁衍,造成了野生資源的急劇萎縮甚至枯竭,蕨菜產(chǎn)品供不應求,蕨菜的人工栽培與野生撫育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蕨菜屬于高等孢子植物,它沒有種子,只能靠孢子和根狀莖無性繁殖,而自然條件下孢子繁殖的難度大、周期長。野外自生的蕨菜根狀莖比較瘦弱,質(zhì)量差,繁殖系數(shù)較低,長得不壯,易老化,產(chǎn)量有限,限制了蕨菜栽培的發(fā)展。目前人工栽培一般采用根莖栽植,但挖掘根莖既費時費工,又對蕨菜資源造成極大破壞。此外人工栽培的蕨菜多存在著不耐寒、春天新鮮蕨菜上市晚等問題,因此還需對蕨菜的特性進行改善。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耐寒蕨菜苗的種植方法。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耐寒蕨菜苗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孢子播種:將事先采集好的孢子放入孢子處理液中浸泡處理20~25min,過濾取出后干燥,然后再將孢子播種于培養(yǎng)土中,控制每平方米培養(yǎng)土孢子的播種量為0.2~0.4g;(2)改性培育管理:在孢子播種后對后續(xù)的兩個生長時期進行特殊的改性培育管理,具體是:a.在孢子播種后的第14~18天期間,每天對培養(yǎng)土內(nèi)的孢子進行一次60co-γ射線輻照處理,每次控制輻照的劑量為65~80gy,控制輻照的劑量率為4~5gy/min;b.在孢子播種后的第40~44天期間,每天對培養(yǎng)土內(nèi)的孢子進行一次60co-γ射線輻照處理,每次控制輻照的劑量為170~190gy,控制輻照的劑量率為8~10gy/min;(3)成品蕨菜苗育成:當孢子萌發(fā)長成地上高度達20~23cm的蕨菜苗時,即育成成品蕨菜苗,可進行出土移栽操作。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的孢子處理液中各物質(zhì)及其濃度為:生長素100~150g/l、細胞分裂素180~220g/l,余量為水。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的過濾后對孢子干燥的溫度為35~40℃。進一步的,步驟(2)中操作a、操作b所述的每次60co-γ射線輻照處理后,均對培養(yǎng)土內(nèi)施加一次活化處理液,控制每次每平方米培養(yǎng)土活化處理液的噴灑量為60~70ml,所述的活化處理液是濃度為0.0002~0.0005%的復硝酚鈉水溶液。在蕨菜的種植中對蕨菜特性進行改性的方法較多,其中多是通過對蕨菜的愈傷組織進行誘變處理,然后進行選育培養(yǎng),其培育的工藝過程較為復雜。目前鮮少見到蕨菜孢子育苗的改性培育方法。本發(fā)明是通過蕨菜孢子進行育苗,即能減少培育的繁瑣度,又能降低對蕨菜資源的破壞程度,并通過對培育過程中的兩個不同時期的特殊管理,最終有效育得了抗寒性好、長勢優(yōu)良的蕨菜苗。其中在具體培育中,播種前先對蕨菜孢子進行了處理,用特殊配制的孢子處理液浸泡孢子,能有效提升孢子的萌發(fā)特性,便于后續(xù)的萌發(fā)成苗,在孢子播種后的第14~18天、第40~44天兩個階段,進行了特殊的管理培育,其中在孢子播種后的第14~18天期間,用60co-γ射線進行輻照處理,能有效的促進此階段孢子絲狀體的增大,保證了后續(xù)片狀體的發(fā)育,而片狀體是后期原葉體形成發(fā)育的基礎,此時施加的60co-γ射線主要起到了促進對應組織發(fā)育的目的,在孢子播種后的第40~44天期間,再次用60co-γ射線進行輻照處理,此時原葉體的邊緣和腹面已經(jīng)形成了性器官-精子器和頸卵器,已完成受精成胚階段,利用輻照誘導變異,改善了其耐寒、耐旱等生長特性,每次輻照處理后又對應進行了活化處理液噴灑處理,因輻照處理會不可避免的對細胞組織產(chǎn)生副作用損傷,利用復硝酚鈉對細胞的活化特性進行改善,可降低損傷程度,利于其正常生長發(fā)育。本發(fā)明相比現(xiàn)有技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發(fā)明在種植培育過程時,對孢子播種前和播種后進行了特殊的處理和管理,很好的保證了孢子的萌發(fā)生長,提升了萌發(fā)率和生長速度,最終育出的蕨菜苗又具有很強的耐寒特性,且移栽成活率高,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和經(jīng)濟效益。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耐寒蕨菜苗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孢子播種:將事先采集好的孢子放入孢子處理液中浸泡處理20min,過濾取出后干燥,然后再將孢子播種于培養(yǎng)土中,控制每平方米培養(yǎng)土孢子的播種量為0.2g;(2)改性培育管理:在孢子播種后對后續(xù)的兩個生長時期進行特殊的改性培育管理,具體是:a.在孢子播種后的第14~18天期間,每天對培養(yǎng)土內(nèi)的孢子進行一次60co-γ射線輻照處理,每次控制輻照的劑量為65~70gy,控制輻照的劑量率為4gy/min;b.在孢子播種后的第40~44天期間,每天對培養(yǎng)土內(nèi)的孢子進行一次60co-γ射線輻照處理,每次控制輻照的劑量為170~175gy,控制輻照的劑量率為8gy/min;(3)成品蕨菜苗育成:當孢子萌發(fā)長成地上高度達20~23cm的蕨菜苗時,即育成成品蕨菜苗,可進行出土移栽操作。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的孢子處理液中各物質(zhì)及其濃度為:生長素100g/l、細胞分裂素180g/l,余量為水。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的過濾后對孢子干燥的溫度為35℃。進一步的,步驟(2)中操作a、操作b所述的每次60co-γ射線輻照處理后,均對培養(yǎng)土內(nèi)施加一次活化處理液,控制每次每平方米培養(yǎng)土活化處理液的噴灑量為60ml,所述的活化處理液是濃度為0.0002%的復硝酚鈉水溶液。實施例2一種耐寒蕨菜苗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孢子播種:將事先采集好的孢子放入孢子處理液中浸泡處理23min,過濾取出后干燥,然后再將孢子播種于培養(yǎng)土中,控制每平方米培養(yǎng)土孢子的播種量為0.3g;(2)改性培育管理:在孢子播種后對后續(xù)的兩個生長時期進行特殊的改性培育管理,具體是:a.在孢子播種后的第14~18天期間,每天對培養(yǎng)土內(nèi)的孢子進行一次60co-γ射線輻照處理,每次控制輻照的劑量為70~75gy,控制輻照的劑量率為4.5gy/min;b.在孢子播種后的第40~44天期間,每天對培養(yǎng)土內(nèi)的孢子進行一次60co-γ射線輻照處理,每次控制輻照的劑量為180~185gy,控制輻照的劑量率為9gy/min;(3)成品蕨菜苗育成:當孢子萌發(fā)長成地上高度達20~23cm的蕨菜苗時,即育成成品蕨菜苗,可進行出土移栽操作。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的孢子處理液中各物質(zhì)及其濃度為:生長素120g/l、細胞分裂素200g/l,余量為水。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的過濾后對孢子干燥的溫度為38℃。進一步的,步驟(2)中操作a、操作b所述的每次60co-γ射線輻照處理后,均對培養(yǎng)土內(nèi)施加一次活化處理液,控制每次每平方米培養(yǎng)土活化處理液的噴灑量為65ml,所述的活化處理液是濃度為0.0004%的復硝酚鈉水溶液。實施例3一種耐寒蕨菜苗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孢子播種:將事先采集好的孢子放入孢子處理液中浸泡處理25min,過濾取出后干燥,然后再將孢子播種于培養(yǎng)土中,控制每平方米培養(yǎng)土孢子的播種量為0.4g;(2)改性培育管理:在孢子播種后對后續(xù)的兩個生長時期進行特殊的改性培育管理,具體是:a.在孢子播種后的第14~18天期間,每天對培養(yǎng)土內(nèi)的孢子進行一次60co-γ射線輻照處理,每次控制輻照的劑量為75~80gy,控制輻照的劑量率為5gy/min;b.在孢子播種后的第40~44天期間,每天對培養(yǎng)土內(nèi)的孢子進行一次60co-γ射線輻照處理,每次控制輻照的劑量為185~190gy,控制輻照的劑量率為10gy/min;(3)成品蕨菜苗育成:當孢子萌發(fā)長成地上高度達20~23cm的蕨菜苗時,即育成成品蕨菜苗,可進行出土移栽操作。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的孢子處理液中各物質(zhì)及其濃度為:生長素150g/l、細胞分裂素220g/l,余量為水。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的過濾后對孢子干燥的溫度為40℃。進一步的,步驟(2)中操作a、操作b所述的每次60co-γ射線輻照處理后,均對培養(yǎng)土內(nèi)施加一次活化處理液,控制每次每平方米培養(yǎng)土活化處理液的噴灑量為70ml,所述的活化處理液是濃度為0.0005%的復硝酚鈉水溶液。對比實施例1本對比實施例1與實施例2相比,省去步驟(2)改性培育管理操作a的處理操作,除此外的方法步驟均相同。對比實施例2本對比實施例2與實施例2相比,省去步驟(2)改性培育管理操作b的處理操作,除此外的方法步驟均相同。對比實施例3本對比實施例3與實施例2相比,在步驟(2)改性培育管理過程中,每次60co-γ射線輻照處理后均不對培養(yǎng)土內(nèi)施加活化處理液處理操作,除此外的方法步驟均相同。對比實施例4本對比實施例4與實施例2相比,在步驟(2)改性培育管理操作b中,將射線輻照處理的時間改為孢子播種后的第50~54天間進行,除此外的方法步驟均相同。對照組現(xiàn)有的蕨菜孢子培育種苗方法。為了對比本發(fā)明效果,選用同一批次采摘收集的蕨菜孢子作為實驗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六組,分別用上述實施例2、對比實施例1、對比實施例2、對比實施例3、對比實施例4、對照組的方法進行處理培育,直至將其育成地上高度達20~21cm的蕨菜成苗,統(tǒng)計期間的生長數(shù)據(jù),具體見下表1所示:表1萌發(fā)率(%)成苗培育時長(天)移栽成活率(%)實施例291.59092.7對比實施例182.012188.6對比實施例287.310075.4對比實施例385.411284.9對比實施例488.69779.2對照組79.613071.1注:上表1中所述的移栽成活率是將培育的成苗移栽入同一片環(huán)境溫度為3~6℃的種植大田中,統(tǒng)計10天后的移栽成活率,期間的管理方法均相同。由上表1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種植方法不僅能有效提升孢子的萌發(fā),縮短育苗時長,同時育出的成苗表現(xiàn)出了較好的耐寒特性。在對實施例2和對照組培育的成苗進行測試時發(fā)現(xiàn),實施例2成苗根莖中的過氧化物酶活性是對照組的1.92~2.03倍,可溶性糖含量是其2.3~2.6倍,是其表現(xiàn)出較強耐寒特性的部分因素。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