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農藥制劑加工領域,具體涉及的是用于種子處理的組合物,所述種子處理組合物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和氟蟲腈,所述種子處理劑尤其適用于防治常見的地下害蟲。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中,利用種衣劑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是防治地下害蟲及農作物土傳、種傳病害的經濟簡便的方法之一。種衣劑是一種用于作物或其他植物種子處理的、具有成膜特性的農藥制劑,它能夠在種子表面固化形成稱為種衣的膜。種衣劑在土壤中吸水膨脹而不被溶解,允許種子正常發(fā)芽所需的水分和空氣通過,所含的農藥和種肥等物質緩慢釋放,能夠殺滅地下害蟲、苗期害蟲,具有防治苗期病害和系統(tǒng)性病害、提高種子發(fā)芽率、促進種苗健康生長等功效。懸浮種衣劑是種衣劑的一種,是由農藥原藥、成膜劑、潤濕劑、分散劑、增稠劑、著色劑、填料和水經濕法粉碎而制成的一種可流動的穩(wěn)定的均勻懸浮液,由于其使用方便、安全,在眾多種類的種衣劑中備受青睞。
氟吡菌酰胺是拜耳公司開發(fā)的新型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類殺菌劑,通過阻礙呼吸鏈中琥珀酸脫氫酶的電子轉移而抑制線粒體呼吸,氟吡菌酰胺可用于防治70多種作物上的病害,尤其對核盤菌、灰霉病菌、叢梗孢屬病菌和白粉病菌引起的病害防效優(yōu)異。另外,專利文獻,cn103298341b公開了氟吡菌酰胺在防治農作物線蟲方面的應用。
吡唑醚菌酯主要通過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關的轉移,并抑制真菌菌絲體的生長,最終導致病菌死亡。作用機理獨特,與現(xiàn)有殺菌劑無交互抗性。國際上殺菌劑抗性行動小組frac認為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機理是影響滲透壓調節(jié)信號相關的組氨酸激酶的活性。
氟蟲腈屬苯基吡唑類殺蟲劑,作用方式為觸殺、胃毒和內吸,作用機理主要為gaba-氯離子通道抑制劑,阻礙昆蟲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謝,活性很高,殺蟲譜廣,對同翅目、鱗翅目和鞘翅目等害蟲具有很高的殺蟲活性,與現(xiàn)有殺蟲劑無交互抗性,對有機磷、有機氯、氨基甲酸酯或擬除蟲菊酯等有抗性的或敏感的害蟲均有效,氟蟲腈既能防治地下害蟲,又能防治地上害蟲,既能用于莖葉處理和土壤處理,又能用于種子處理,適宜的作物包括水稻、玉米、甘蔗、棉花、香蕉、甜菜、馬鈴薯或花生,推薦劑量下對作物無藥害。
在農作物的整個生長周期內,不僅面臨著蟲害,一些病原菌的污染也會對作物的生長造成影響,尤其是種子萌發(fā)階段,此外,線蟲也對作物的生長和產量帶來很大的威脅。而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是一項非常重要且有效的保護措施,種子包衣可以使藥劑在種子表面形成一層比較牢固的膜,既能透氣透水又能起到防病防蟲的作用,因而深受農民和科研工作者的青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防治效果好、成本低、對環(huán)境友好的種子處理組合物及其制劑。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種子處理組合物及其制劑的應用,所述種子處理組合物和/或其制劑尤其適用于防治多種農作物如玉米、小麥、水稻等作物的蠐螬、飛虱、薊馬、金針蟲、線蟲等,以及用于防治莖腐病、散黑穗病、立枯病、猝倒病、紋枯病等病害。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種子處理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和氟蟲腈,其中,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和氟蟲腈的重量比在1-5:1-15:1-20的范圍內時,防治效果相對更優(yōu)異,在所述比例范圍內相互表現(xiàn)出一定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可以減少農藥活性成分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進一步的,所述種子處理組合物中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和氟蟲腈的重量比優(yōu)選為1.5-4.5:1.5-5:6-15。
進一步的,所述種子處理組合物中活性成分所占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為5-70%,優(yōu)選為10-50%,其余為種子處理劑加工中常用的輔助成分。
進一步的,所述種子處理組合物為懸浮種衣劑、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種子處理微囊懸浮劑、種子處理微囊懸浮-懸浮劑、種子處理液劑、種子處理乳劑等中的任一種。
優(yōu)選的,所述種子處理組合物的劑型為懸浮種衣劑,添加的助劑為潤濕劑、分散劑、成膜劑、消泡劑、抗凍劑、著色劑和水。
進一步,所述種子處理組合物的施用方式也可以比較靈活,既可以葉面噴霧,可與土壤澆灌和滴灌,也可用于種子處理,值得注意的是,種子處理組合物用于葉面噴霧時根據(jù)作物的不同其用量也應有所不同,所述的用量均可以根據(jù)本領域技術人員的普通技術知識和常規(guī)試驗手段確定得到。
進一步的,所述種子處理組合物通過處理種子來保護種子和發(fā)芽植物免受植物病原真菌的侵襲。
進一步的,本發(fā)明的種子處理組合物可以與其它活性成分,例如殺蟲劑、引誘劑、殺線蟲劑、殺真菌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除草劑、安全劑、增效劑、肥料等混合使用。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種子處理組合物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fā)明的種子處理組合物中,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和氟蟲腈復配后在一定范圍內對病蟲害的防治表現(xiàn)出一定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
2、本發(fā)明的種子處理組合物處理種子后,既能夠防除病害,又能夠防除蟲害,還可以進一步防治線蟲病,有利于節(jié)省用藥勞動力;
3、本發(fā)明的種子處理組合物對作物安全,有利于種子的萌發(fā)和生長。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本發(fā)明用以下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發(fā)明絕非限于這些例子。以下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好的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但不能因此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一、制劑實施例
1、實施例1:9.4%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氟蟲腈種子處理液劑(1.9+1.5+6)
吡唑醚菌酯1.9%
氟吡菌酰胺1.5%
氟蟲腈6%
二甲基亞砜5%
dmf6%
環(huán)已酮8%
葵酰胺10%
甲醇10%
寶紅a6b水溶性紅染料0.8%
十二烷基苯磺酸鈣3%
雙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7%
聚乙二醇-60003%
脫落酸0.15%
脯氨酸0.05%
水余量
所述種子處理液劑的制備方法為:1.按配方將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氟蟲腈使用溶劑二甲基亞砜、環(huán)已酮、葵酰胺、脫落酸、dmf、甲醇充分溶解至透明;2.然后加入乳化劑,攪拌溶液透明;3.將聚乙二醇-6000、脯氨酸然后加水攪拌溶解至透明;4.將步驟3.制作的水相液體加入步驟2.制作的液體中,攪拌至透明即可制得本發(fā)明所述的含有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和氟蟲腈的種子處理液劑。
2、實施例2:37.5%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氟蟲腈懸浮種衣劑(4.5+15+18)
吡唑醚菌酯4.5%
氟吡菌酰胺15%
氟蟲腈18%
聚羧酸鹽3%
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4%
pva17884%
黃原膠0.2%
硅酸鎂鋁0.8%
永固紅8%
乙二醇5%
萘磺酸鹽1%
水余量
該組合物懸浮種衣劑的具體加工步驟為:1.按配方將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氟蟲腈等所有物料及部分水攪拌均勻后,下一步用膠體磨預處理均勻;2.將第一步的物料依次進入一二級砂磨機進行砂磨;3.將第二步和物料進行剪切勻漿,并加入余量的清洗水,剪切均勻即得吡唑醚菌酯15%·氟吡菌酰胺4.5%·氟蟲腈18%懸浮種衣劑。
3、實施例3:18.8%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氟蟲腈種子處理乳劑(3.8+3+12)
吡唑醚菌酯3.8%
氟吡菌酰胺3%
氟蟲腈12%
dmf12%
二甲基亞砜12%
葵酰胺10%
油溶紅1%
十二烷基苯磺酸鈣5%
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7%
枯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2%
二甲苯余量
該組合物種子處理乳劑的具體加工步驟為:1.按配方將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
氟蟲腈等投入反應釜,然后投入dmf、二甲基亞砜、葵酰胺、二甲苯等溶劑;2.攪拌至物料全部溶解至透明;3.然后加入剩余的物料,如乳化劑等,攪拌至透明,即得吡唑醚菌酯3.8%·氟吡菌酰胺3%·氟蟲腈12%種子處理乳劑。
4、實施例4:22.5%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氟蟲腈種子處理微囊懸浮劑(4.5+3.6+14)
吡唑醚菌酯4.5%
氟吡菌酰胺3.6%
氟蟲腈14.4%
三異氰酸異辛酯15%
季戊四醇10%
丙二醇3%
聚羧酸鹽3%
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
黃原膠0.2%
硅酸鎂鋁0.8%
永固紅8%
萘磺酸鹽1%
平平加o-34%
水余量
該種子處理微囊懸浮劑的具體加工步驟為:1.按配方將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氟蟲腈等投入反應釜,然后加入囊材油相,加入部分乳化劑;2.在攪拌下加熱至55-60℃,至形成透明的溶液;3.然后加入水,保溫55-60℃并攪拌剪切下,然后加入水相及成膜劑,保溫30分鐘,然后降溫至常溫;3.將永固紅、硅酸鎂鋁與部分乳化劑研磨成懸浮劑;4.如水在制作過程中加入過量,可在第三步完成后移出部分水分;5.將第3、4兩步物料混合剪切約10-20分鐘即得吡唑醚菌酯4.5%·氟吡菌酰胺3.6%·氟蟲腈14.4%種子處理微囊懸浮劑。
二、生物測定實施例
1、防治對象:小麥蚜蟲、小麥根結線蟲、小麥散黑穗病
2、試驗方法:試驗對象安排在山東壽光市孫集鎮(zhèn)一農戶農田內進行,應用實施例1-4的種子處理懸浮劑處理小麥種子,試驗設置對比例如下:(1)對比例1:19.5%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懸浮種衣劑(15+4.5);(2)對比例2:24%氟吡菌酰胺·氟蟲腈懸浮種衣劑(20+4);(3)對比例3:18.9%吡唑醚菌酯·氟蟲腈懸浮種衣劑(4.5+14.4);(4)對比例4:18%吡唑醚菌酯懸浮種衣劑;(5)實施例5:48%氟吡菌酰胺懸浮種衣劑;(6)對比例6:12%氟蟲腈懸浮種衣劑。
分別用實施例和對照例的種子處理劑處理小麥種子,晾干后播種,試驗處理、用量和防治效果如表1所示,防效計算公式如下:
生物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將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和氟蟲腈復配后,對小麥蚜蟲、小麥散黑穗病、小麥根結線蟲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將三種活性成分復配后,彼此間表現(xiàn)出預料不到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可以達到“增效減量”的目的;另外,未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的懸浮種衣劑對小麥出苗率產生不良影響,也沒有觀察到藥害產生,表明本發(fā)明的種子處理劑對作物是安全的;尤其是實施例1的種子處理劑,對各個病蟲害的防治均表現(xiàn)出優(yōu)異顯著的效果,值得在生產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