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易于沉淀,降低過濾棉清洗頻率;而且側(cè)壁傾斜,還可以使溢出植物生長區(qū)111的水經(jīng)過更長的路徑后,再經(jīng)過過濾棉138過濾,增加沉淀機會,減小過濾棉138的過濾負荷。處于隔環(huán)134外側(cè)的是濾材放置區(qū)112,用于放置濾材,使從植物生長區(qū)111流出的水經(jīng)過濾材再次過濾凈化。
[0076]如圖6-圖7所示,本發(fā)明中,凈化增氧盆I底部中心處設(shè)置有增氧緩流盆腔通孔121,便于出水管6通過。增氧緩流盆腔通孔121周圍設(shè)置有增氧緩流盆腔出水孔122,在增氧緩流盆腔12側(cè)壁適當位置設(shè)置了進氣孔123,保證增氧緩流盆腔12與魚缸外圍大氣連通。
[0077]本發(fā)明中,隔盤13上設(shè)置有出水管通孔管131、吸氣消聲盒132、放水開關(guān)133、隔環(huán)134、凈水引流管135、濾材支撐過水桿136、圍圈137和過濾棉138。
[0078]如圖20所示,本發(fā)明中,凈水引流管135呈U字型,包括:凈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凈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和凈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 ;凈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和凈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分別位于凈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的兩端,處于凈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的同一偵牝且垂直于凈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兩者長度相同;凈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和凈水引流管出水管1352分別穿過隔盤13 ;凈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位于過濾棉138的外側(cè),與圍圈137相交,且高度低于圍圈137 ;凈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位于吸氣消聲盒132中。
[0079]本發(fā)明中,出水管通孔管131與隔盤13共軸,固定設(shè)置在隔盤13上,且位于吸氣增氧盒132中,具有一定的高度,以便出水管6從出水管通孔管131中穿過隔盤13和吸氣增氧盒132將缸體2中的水引入到凈化增氧盆I中。吸氣消聲盒132呈圓柱狀,與出水管通孔管131共軸,且設(shè)置在隔盤13上。放水開關(guān)133與吸氣消聲盒132相鄰,但相隔一定的距離,具有一定的高度,且固定在隔盤13上。放水開關(guān)133用于清洗時在取下隔盤13之前將過濾凈化盆腔11中殘留的水放出,保證沉淀在隔盤13上的殘渣不會溢出圍圈137而滴落到缸體2中,且減輕隔盤13的負重,便于將隔盤13取出。隔環(huán)134的口徑上小下大,與出水管通孔管131共軸,設(shè)置在隔盤13上。圍圈137設(shè)置在隔盤13的外邊緣,具有一定的高度,確保為了清洗而往外取隔盤13時,沉淀在隔盤13上的殘渣不會溢出而滴落到缸體2中。圍圈137上,等間距地設(shè)置了多根濾材支撐過水桿136,且濾材支撐過水桿136的缺口 1361面正對凈化增氧盆I的內(nèi)壁,以防過濾棉138貼在凈化增氧盆I的內(nèi)壁上而使水無法通過。隔盤13上設(shè)置了三根凈水引流管135,互成120度角。
[0080]本發(fā)明中,吸氣消聲盒132包括:吸氣管1321、空氣流通管1322和消聲蓋1323。其中,吸氣消聲盒132與出水管通孔管131共軸,固定設(shè)置在隔盤13上,且吸氣消聲盒132的高度略高于出水管通孔管131的高度。兩根吸氣管1321、一根空氣流通管1322和三根凈水引流管出水管1353均圍繞出水管通孔管131的中軸線排列,并且其軸線等間距的均勻分布在同一圓周上,且具有相同功能的管不相鄰挨靠在一起。消聲蓋1323的中心區(qū)域設(shè)置了孔徑略大于出水管6外徑的消聲蓋通孔13231,以便出水管6穿過。消聲蓋1323的外徑略大于吸氣消聲盒體的外徑,能夠在稍微傾斜的情況下去,也能夠蓋住吸氣消聲盒132,保證從出水管6流出的水不能流入到吸氣消聲盒132中。消聲蓋1323蓋在吸氣消聲盒132體上,形成腔體,可以大幅降低吸氣時產(chǎn)生的噪音。
[0081]本發(fā)明中,吸氣管1321垂直固定在隔盤13上,并穿過隔盤13伸進增氧緩流盆腔12—定長度,吸氣管1321在吸氣消聲盒132內(nèi)的高度低于出水管通孔管131和空氣流通管1322 ;空氣流通管1322垂直固定在隔盤13上,并穿過隔盤13伸進增氧緩流盆腔12 —定長度,在吸氣消聲盒132內(nèi)的高度和出水管通孔管131的高度相同,且高于吸氣管1321,用于連通吸氣消聲盒132和增氧緩流盆腔12,保證空氣的流動性。凈水引流管入水管1351垂直穿過隔盤支撐臺15上留出的間隙,經(jīng)凈水引流管水平管1352將凈化后的水從引流管出水管1353引流到吸氣消聲盒132中。
[0082]本發(fā)明中,出水管6從出水管通孔管131穿入,從消聲蓋1323的消聲蓋通孔13231穿出;穿出的高度略高于放置在吸氣消聲盒132上的消聲蓋1323,以使抽出的水流入到植物生長區(qū)111。水經(jīng)過植物生長區(qū)111自然沉淀過濾后從隔環(huán)134上溢出,流入濾材放置區(qū)112,經(jīng)豎直放置的過濾棉138過濾后,通過凈水引流管135流入到吸氣消聲盒132中。吸氣管1321將吸氣消聲盒132中的水和氣一并吸入,并滴落到增氧緩流盆腔12中。
[0083]本發(fā)明中,增氧緩流盆腔12包括:增氧緩流盆腔通孔121、增氧緩流盆腔出水孔122、進氣孔123、水路延長道124和散水盤125。其中,增氧緩流盆腔12的底部呈凹面狀,在其中心區(qū)域設(shè)置有增氧緩流盆腔通孔121,用于出水管6垂直穿過,伸入到凈化增氧盆I中。多個增氧緩流盆腔出水孔122以增氧緩流盆腔通孔121為中心對稱分布在增氧緩流盆腔12的底部,孔徑大小適當,以保證凈化增氧后的水順利流出凈化增氧盆I進入缸體2,同時也能減小增氧緩流盆腔12內(nèi)的噪音外泄。進氣孔123設(shè)置在增氧緩流盆腔12側(cè)壁的適當位置,保證增氧緩流盆腔12與外界大氣連通。水路延長道124固定在增氧緩流盆腔的腔壁上,由兩條沿腔壁螺旋下降的水道構(gòu)成,兩水道各有一個入口和出口,且兩個出水口出水的方向相反,保證兩股水流能夠?qū)_。散水盤125放置在水路延長道124上方,接收從吸氣管1321中流出的水。如圖8所示,125上設(shè)置有適量散水盤小孔1251,便于一部分水漏出,另一部分水則分別流入兩個水路延長道入水口 1241,散水盤125中心設(shè)置有一個散水盤通孔1252,以便出水管6穿過。
[0084]如圖13-圖14所示,本發(fā)明中,缸體出水口 21處設(shè)置有出水板22。出水板22呈圓臺狀,上大下小,且其上底的直徑略大于缸體出水口 21的直徑,下端的直徑略小于缸體的出水口 21的直徑,便于出水板22能夠放置在缸體的出水口 21 ;出水板22的設(shè)置是為了防止魚被水栗5吸入導(dǎo)致死亡,且能夠保證缸體中的殘渣被吸走。出水板22上設(shè)置有用于出水管6穿出的出水板通孔221,在出水板通孔221的周圍等間距均勻設(shè)置有多個出水板孔222,用于連通缸體2和水栗放置空間4,以便缸體2中的水和殘渣、糞便等被水栗5吸入。
[0085]本發(fā)明中,出水管6上設(shè)置有托臺64,呈圓形,用于放置如圖15-圖16所示的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環(huán)62。托臺64可以沿出水管6上下移動,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環(huán)62的中心設(shè)置有孔徑大于出水管6外徑、小于托臺64直徑的套管63,這樣設(shè)計便于水生植物固定散流環(huán)62的取出、放入,且能將從凈化增氧盆I中滴落的水分散開,避免水流沖起缸體2底部沉淀的殘渣,也避免投放的魚食被沖入缸體2的底部。水生植物也有助于減緩從增氧緩流盆腔12滴落的水流流速,避免水流將底部的殘渣沖起,且能夠裝飾缸體2,增加美觀性。
[0086]本發(fā)明中,凈化增氧盆I通過凈化增氧盆支撐腳16設(shè)置在缸體2上,保證缸體2液面上端的空氣流動,也方便喂食,且能夠通過專用的附件對缸體2內(nèi)壁擦洗。
[0087]本發(fā)明中,底座3的內(nèi)表壁的低端呈凹面狀,凹面狀的中心區(qū)域用于放置水栗5,易于經(jīng)出水板孔222吸入的殘渣,盡可能直接被水栗5抽送至上方的凈化增氧盆I中。
[0088]本實施例中:
[0089]凈化增氧盆1:高11cm,壁厚0.5cm ;盆口的內(nèi)徑為25cm,外徑為26cm ;盆的底部呈凹面形狀,最大深度為2cm,凹面的口徑為43cm。
[0090]隔盤支撐臺15:總體上呈圓環(huán),高度2cm,寬度0.5cm ;在隔盤支撐臺15上有三個弧形縫隙,它們將整個隔盤支撐臺15等分成三部分,每個縫隙的深度為1.5cm,弧長為1.5cm0
[0091]凈化增氧盆支撐腳16:高度為3cm,寬度為2cm,長度為3cm。
[0092]濾材遮蓋環(huán)14:厚0.3cm,整體高度為1.5cm。下邊部分為圓環(huán),其內(nèi)徑為26cm,夕卜徑為26.6cm。上邊部分向內(nèi)傾斜的邊的長1.2cm,傾斜角度為32度。
[0093]一、過濾凈化盆腔11
[0094]隔盤13:直徑為25cm,厚度0.5cm0
[0095]放水開關(guān)133:內(nèi)徑為0.8cm,外徑為1cm,高度為2cm.
[0096]隔環(huán)134:厚度為0.5cm,高度為5cm。上端的內(nèi)徑為18cm,外徑為19cm ;下端的內(nèi)徑為19cm,外徑為20cm。
[0097]凈水引流管135:內(nèi)徑0.8cm,外徑1cm。凈水引流管入水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