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丹參地膜覆蓋壟式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材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丹參地膜覆蓋壟式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丹參(Salvia milt1rrhiza Bge.)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歸于唇形科鼠尾草屬,由于其藥用部分是根部,并且色澤鮮紅形狀與參類似,被命名為“丹參”,又名赤參、大紅袍、血參根、紅根、紫丹參等是我國一種常用的中草藥,也是國際上開發(fā)的熱門藥材。丹參是我國沿用已久的一種傳統(tǒng)中藥材,在《神農本草經》、《本草經疏》、《本草綱目》等醫(yī)學名著中都有記載。丹參的藥用功效主要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養(yǎng)血安神等,對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肝炎、月經不調等癥有顯著療效,尤其對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丹參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平原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適應性強,怕澇耐寒,喜好生長于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中,如山坡、草地、林邊、溪水旁,尤其土層深厚的砂質土壤更適宜栽植。丹參的有效成分主要有兩大類:一種是丹參酮類的二萜類化合物(脂溶性)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這些有效成分都具有顯著的藥理活性,是評價丹參藥材及制劑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其主要功能有抗氧化作用,抗凝及抗血栓作用;抗心腦缺血作用;調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抗炎及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對肝、肺、腎損傷的保護作用。丹參用途廣、療效高,全國需求量增長很快,有些年份供不應求,因此丹參的身價倍增。只有很好的掌握了丹參的種植技術,才能生產出優(yōu)質的產品來。研究表明,栽培方式對丹參產量和品質的形成均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目前白花丹參的區(qū)主要為山地丘陵地區(qū),土壤為沙壤土,有機質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晝夜溫差大,尤其是在丹參苗期,夜晚溫度為零度左右,易對丹參幼苗造成凍害,另外北方春季大風干燥的氣候特點也使丹參幼苗的成活率低。因此,亟需一種栽培技術改善環(huán)境條件以便提高該區(qū)域丹參幼苗的成活率以及后期的正常生長專利號CN 103609271A公開了一種航天丹參栽培方法,提供一種更加適應航空育種的丹參品種,該方法包括選地、種植和田間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種植包括耕前施肥、起壟覆膜、種根處理、合理密植以及田間管理。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丹參地膜覆蓋壟式栽培方法。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采取的方案如下:
[0005]—種丹參地膜覆蓋壟式栽培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0006]①種子處理
[0007]將丹參種子浸泡于30?35°C溫水中10?12h,取出,自然晾干;與潔凈的河沙按1:3拌勻,裝入催芽布袋或其他容器中置于溫度25?30°C和濕度95%以上的環(huán)境中催芽,待60-80%的種子顯露胚根后即可播種;
[0008]②整地施肥
[0009]選擇排水良好,濕潤,陽光充足且疏松肥沃的砂質土壤。整地前深翻土壤,深耕深度25?35cm,深翻后每畝均勾施入硫酸鉀復合肥60_100kg、尿素50_80kg、菜枯50_80kg,腐熟農家肥4000-6000kg、鈣鎂磷肥30-80kg、過磷酸鈣100_120kg,并將土壤耙細整平;
[0010]③起壟作廂
[0011]在整地施肥的基礎上,按1.3-1.5111開廂,壟寬80-100011,壟高20-30011,壟間溝寬20cm,種植時每個壟上種植丹參2行,行間距25?30cm,株距15?20cm,定植后澆水,覆土I?2cm,用黑色聚乙烯農用薄膜覆蓋,周圍用細土壓嚴,待出苗后將苗上部薄膜剪口,方便幼苗生長;
[0012]④栽種
[0013]選取根條直、色澤紫紅、大小均勻、無畸形、無破裂、健康無病蟲害,直徑0.6?Icm的側根,將根條切斷成2.5-4.0cm長的根段,在覆膜的廂面上用打孔器按行株距30cmX20cm的規(guī)格打孔,將丹參種苗垂直定植的同時灌入糞、水比例為1:3的混合液及時澆定植水,覆土壓實,密封微膜孔口,每畝定植7500-8000株;
[0014]⑤田間管理
[0015]灌溉、排澇:生長前期如遇干旱,采用溝灌方式及時灌水抗旱,7月?10月,暴雨和秋雨易使土壤過濕造成爛根死苗,應開深溝排水防澇;
[0016]摘除花蕊:5_6月,丹參花期,分次及時摘除花蕊;
[0017]除草:采用人工除草即可;
[0018]⑥肥水管理
[0019]丹參是一種喜鉀、喜有機肥的植物,5月中旬至6月下旬每畝追施餅肥50_80kg或腐熟農家肥100-120kg,7月下旬進行根外追肥,噴灑葉面肥,葉面肥的組成份數為:尿素I?2份、磷酸二氫鉀0.1-0.5份、腐殖酸0.2-1.0份,每次每畝噴施混合肥液50?60kg,每隔一周進行一次,共2-3次,根外追肥葉面噴施應選在上午10時以前、下午4時以后進行,葉面噴灑要均勻,葉子正面、背面都要噴灑;
[0020]⑦病蟲害防治
[0021]在防治上與禾本科作物實行輪作;根腐病和葉斑病在發(fā)病期間可用50%多菌靈800倍液或70 %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灌根,每株250mL,7?10天I次,連續(xù)2?3次;蠐螬和金針蟲大量發(fā)生時用50%辛硫磷乳劑90%、敵百蟲1000倍液澆根,每株50?10mL即可;
[0022]⑧適時采收
[0023]采收在當年10月下旬至11月地上部分枯萎或來年春芽萌發(fā)前采收。
[0024]上述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均采用常規(guī)生產種植的方法。
[0025]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常規(guī)生產種植的基礎上增加了施底肥,在生長期追肥時加施堿性肥料的操作,其實施簡單,操作方便易行,易于掌握,便于推廣應用,且可有效防止丹參傳統(tǒng)連作時發(fā)生的病蟲害加重,生理性死苗、枯苗,地上、地下部生長量不佳,根系數量、直徑和長度減小,產量降低,有效成份含量降低等問題,保證了市場供應,保證了用藥需求,大大提高了藥農的收入,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實施例1
[0027]—種丹參地膜覆蓋壟式栽培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0028]①種子處理
[0029]將40kg丹參種子浸泡于30°C溫水中10h,取出,自然晾干;與120kg潔凈的河沙拌勻,裝入催芽布袋中置于溫度25°C和濕度95%的環(huán)境中催芽,待60%的種子顯露胚根后播種;
[0030]②整地施肥
[0031]選擇1.0畝2年未種植過丹參的土地排水良好,濕潤,陽光充足且疏松肥沃的砂質土壤作為試驗田。整地前深翻土壤,深耕深度25cm,深翻后每畝均勻施入硫酸鉀復合肥60kg、尿素50kg、菜枯50kg,腐熟農家肥4000kg、媽鎂磷肥30kg、過磷酸媽100kg,并將土壤耙細整平;
[0032]③起壟作廂
[0033]在整地施肥的基礎上,按1.3m開廂,壟寬80cm,壟高20cm,壟間溝寬20cm,種植時每個壟上種植丹參2行,行間距25cm,株距1520cm,定植后澆水,覆土 1cm,用黑色聚乙烯農用薄膜覆蓋,周圍用細土壓嚴,